关于推介2014年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 人才与项目的通知 - 通知公告.doc
附件 2: 2014 年中国•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人才与项目信息汇编 一、电子信息类...................................................................................................................1 1、项目名称:健康领域可穿戴终端及支撑平台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1 2、项目名称:分布式能源并网系统..............................................................................................1 3、项目名称:学术信息数据整合..................................................................................................2 4、项目名称:实时传感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环境食品安全中的应用..............................3 5、项目名称:大数据智能决策引擎..............................................................................................4 6、项目名称:实现文件跨云管理的超级链接器..........................................................................5 7、项目名称:先进自主知识产权 10/40/100G 光通信系统核心芯片 ........................................6 8、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零售企业销售计划的优化平台......................................................7 9、项目名称:柔性 3D 动画制作平台...........................................................................................8 10、项目名称:数字多媒体建筑信息一体化设计........................................................................9 11、项目名称:医疗先进标准诊断信息云系统..........................................................................10 12、项目名称:智慧互联网与动态搜索引擎..............................................................................10 13、项目名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智能数据分析及调度系统..................................................11 14、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视频监控及搜索分析系统..................................................12 15、项目名称:基于增强现实的私人虚拟教练系统..................................................................13 16、项目名称:商业信誉评估网..................................................................................................14 17、项目名称:高精度光学三维测量系统..................................................................................15 18、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16 19、项目名称:基于云端大数据的民族品牌广告销售 O2O 互动追踪系统............................19 20、项目名称:新型 RFID 射频电子标签及天线制造 ..............................................................20 21、项目名称:超高速光通信芯片产业化..................................................................................21 22、项目名称: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21 23、项目名称:智慧健康医疗技术产品与运营服务..................................................................22 24、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多源数据融合城市信息管理平台......................................23 25、项目名称:基于多样传感器的智能感知、识别及分析系统..............................................23 26、项目名称:智能化外贸电子商务分销平台..........................................................................26 27、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商业平台的构建和使用推广..........................................27 28、项目名称:数字水印图像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8 29、项目名称:数据库驱动的全球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资讯平台..........................................29 30、项目名称:数据库驱动的全球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资讯平台..........................................29 31、项目名称:医药不良反应文献智能监控搜寻系统..............................................................29 32、项目名称:1.智能家用服务型机器人系统平台;2.高精度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30 33、项目名称:RFID 射频电子标签低成本产业化 ...................................................................32 34、项目名称:公共危机智能管理系统......................................................................................33 35、项目名称:计算机软件大数据分析......................................................................................33 36、项目名称:Andshield:智能手机深度安全防卫系统 .........................................................33 37、项目名称:超低功耗移动传感和有源 RFID 技术的规模产业化 ......................................34 38、项目名称:基于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35 39、项目名称:高密度铁电储存器..............................................................................................36 40、项目名称:基于 BIM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绿色建筑与空气环境设计数据服务中心 ........37 41、项目名称:全球智能交通物流模型和物联网软件平台......................................................38 42、项目名称:百达智卡项目......................................................................................................38 43、项目名称:电子名片互动科技——让商务社交活动在线上线下一体化..........................40 44、项目名称:数字旅游建设......................................................................................................40 45、项目名称: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实时自动烟雾检测系统..............................................41 46、项目名称:通用嵌入式工业控制以太网集成化模块..........................................................41 47、项目名称:1.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基地;2. 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交易中心 ..................................42 48、项目名称: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控制/运营管理/财富管理系统 .......................................46 49、项目名称: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芯片(SoC)及其应用产品...................................47 50、项目名称:会员管理及营销 CRM 云平台...........................................................................48 51、项目名称:超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智能社区的应用及产业化..................................48 52、项目名称:基于视频识别系统的 TSITE 数据采集.............................................................49 53、项目名称:OnYW 国际智能网络系统,APPS 移动应用安全支付模块新技术 ..............50 54、项目名称:液晶屏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51 55、项目名称: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件系统..........................................................................52 56、项目名称:科创企业数据中心..............................................................................................53 57、项目名称:中老年人健康养老平台......................................................................................54 58、项目名称:网络安全登陆服务平台......................................................................................54 59、项目名称:海量即时的有声书报新技术..............................................................................54 60、项目名称:基于手机支付的第三方应用管理方案..............................................................55 61、项目名称:1.RoAd-MES 生产执行系统解决方案;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 ProTrack 远程诊 断监测平台;3.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4.生产数据采集与设备追踪系统 ..........56 二、生物医药类.................................................................................................................59 62、项目名称:平民化的血液检测..............................................................................................59 63、项目名称:1.可注射聚磷酸钙陶瓷胶-高分子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2.自动化控制 纳米纤维三维微细结构的收集装置..............................................................................................59 64、项目名称:用已知草药和生物营养成份治疗代谢综合征..................................................61 65、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研发..........................................................................61 66、项目名称:癌症基因诊断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62 67、项目名称:新药研发数据的处理、分析储存检索系统及服务..........................................63 68、项目名称:肿瘤免疫药物开发..............................................................................................65 69、项目名称:肿瘤免疫药物开发..............................................................................................65 70、项目名称:仿制三种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抗癌药物..........................................................66 71、项目名称:肺癌的药物敏感纳米检测仪..............................................................................67 72、项目名称:直心:新一代监控心脏健康及运动效率的可穿戴传感器设备 ........................67 73、项目名称:新型抗炎药物开发及产业化..............................................................................68 74、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69 75、项目名称:纳米催化氢化和抗癌新药克唑替尼的全新合成..............................................69 76、项目名称:丝蛋白微针..........................................................................................................71 77、项目名称:蛋白质无细胞表达技术进行功能性蛋白规模化生产......................................72 78、项目名称:三维生物芯片......................................................................................................73 79、项目名称:普通人可实施的感染性疾病一步法分子诊断平台技术的产业化..................73 80、项目名称:便携式血糖仪......................................................................................................74 81、项目名称:热裂解法处理中医药渣等生物质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75 82、项目名称:创新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77 83、项目名称:新生儿遗传病的早期分子诊断..........................................................................77 84、项目名称:新一代抗痤疮复方的混悬凝胶药物..................................................................78 85、项目名称:蛋白水解酶活性检测及应用..............................................................................79 86、项目名称: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研究......................................................80 87、项目名称:体外检测药物毒性的仪器研发及产业化..........................................................81 88、项目名称:依托“DNA 复制调控和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开发广谱抗癌药物 HAAC-1 等生物技术产品..............................................................................................................................82 89、项目名称:分子成像医疗诊断荧光探针..............................................................................84 90、项目名称:紧凑型医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仪 ...........................................................85 91、项目名称:快速检测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芯片技术..............................................85 92、项目名称:1.生物抗癌药;2.免疫调节试剂........................................................................86 93、项目名称:一次性技术在重组蛋白药物生产中的运用......................................................86 94、项目名称:早期肺癌的无创诊断..........................................................................................87 95、项目名称:现代免疫、过敏、代谢等疾病新型防治品及胆红素作为牛黄替代品的研发87 96、项目名称:生物可降解透皮给药微针的产业化..................................................................89 97、项目名称:肿瘤淋巴靶向化疗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89 98、项目名称:第三代抗乳腺癌新药的开发..............................................................................90 99、项目名称:1.全球新型消炎药物的开发;2.LSD1 项目 .....................................................90 100、项目名称:无创连续心肺功能测量....................................................................................91 101、项目名称:微生物快速检测芯片........................................................................................92 102、项目名称:荧光免疫定量检测仪及其配套固相层析试纸条产业化................................92 103、项目名称: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技术-CCC®Plus ................................................93 104、项目名称:帕金森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93 105、项目名称:创建国际医疗旅游企业项目............................................................................94 106、项目名称:关于大脑神经编码的研究................................................................................95 107、项目名称:基于分子適體的疾病分子標記篩選技術........................................................96 108、项目名称: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前疗效预测方法及个体化治疗................................98 109、项目名称:iMammaPrint (MammaPrint 的改进版) 乳腺癌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新检测 方法................................................................................................................................................100 110、项目名称:肿瘤靶点生物医药的研发..............................................................................101 111、项目名称:1.新型微生物“元气宝”的开发及其农业应用;2. 防治糖尿病新型抗糖食 品及药物的开发............................................................................................................................101 112、项目名称:1.新型可吸收骨骼修复材料;2.新一代仿生口腔修复材料........................102 113、项目名称:新型心血管药物开发......................................................................................104 114、项目名称:1. "神经染色试剂盒"研发、制造、及全球推广销售;2. 三维数码中枢神经 系统影像重建及形态定量分析....................................................................................................105 115、项目名称:1.抗肿瘤 T 细胞疫苗产业化及医药创新平台;2.基于 PCAB 的胃食管反流 病(GERD)新药开发及产业化.................................................................................................106 116、项目名称:多肽蛋白质药物的研发..................................................................................108 117、项目名称:新型纳米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108 118、项目名称:1.新型无创性肾癌及肾病的分子诊断系统;2.新型降血糖新药的开发....109 119、项目名称:小鼠受精卵的代谢与其早期发育的关系......................................................110 120、项目名称:一款新型植物保健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111 121、项目名称:智能微创手术导航与疾病诊断系统..............................................................112 122、项目名称:1.生态感染组学: 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2.循环脑内皮细胞检测仪 ........113 123、项目名称:HCV 诊断试剂产品的开发 ............................................................................113 124、项目名称:免疫检测中本底干扰封闭液生产及推广......................................................115 125、项目名称:以 BT 免疫调节肽全面替代动物养殖中的抗生素 ......................................116 126、项目名称: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预后评估和健保系统..................................................117 127、项目名称:新一代单克隆抗体平台研发和产业化..........................................................118 128、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120 129、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研发......................................................................122 130、项目名称:荧光纳米免疫定量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123 131、项目名称:便携式 12 导联全智能心电监护仪................................................................124 132、项目名称:肿瘤诊断系列试剂盒项目..............................................................................126 133、项目名称:一种全新型抗生素筛选试剂盒的开发及应用..............................................126 134、项目名称:合成生命法制疫苗..........................................................................................131 135、项目名称:可食用表面广谱抗菌剂..................................................................................131 136、项目名称:血立凝-新型高效快速止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132 137、项目名称:1.1 类新药 PTN1101 的开发 ..........................................................................133 138、项目名称:肿瘤基因疾病的高通量测序诊断技术..........................................................134 139、项目名称:筛选治疗癫痫有效的海洋生物......................................................................135 140、项目名称:改进型的生物药物 TrastuznMab-FJS and BevacizMab-FJS.........................135 141、项目名称:改进型的生物药物 TrastuznMab-FJS and BevacizMab-FJS.........................136 142、项目名称:抗现代生活习惯病专用新食品、药品..........................................................137 143、项目名称:用于新药开发和个性化医疗的新型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139 144、项目名称:体外诊断产品的共同开发和检测消化道肿瘤疾病......................................140 145、项目名称:开发抗肿瘤坏死因子用于治疗脓毒血症......................................................140 146、项目名称:基因疗法引导肿瘤细胞转化方面的研究......................................................140 147、项目名称:基于编码激励的全数字化全深度显示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系统..........141 148、项目名称:1.开发和生产治疗失眠和忧郁症的新产品-NeuroNRG;2.多功能神经网络再 生诱导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41 149、项目名称:一种骨关节炎分析仪......................................................................................143 150、项目名称:研发一类原创性抗肿瘤新药..........................................................................144 151、项目名称:1.大脑 MRI 医学影像自动识别算法;2.基因组新一代测序分析方法 .....144 152、项目名称:药物替代手术逆转老年眼病..........................................................................144 153、项目名称:多肽复合物抗耐药菌的研发与生产..............................................................145 154、项目名称:DRHM 健康管理.............................................................................................145 155、项目名称:美国野山参、野山灵芝胶囊..........................................................................146 156、项目名称: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分离的高效色谱分离柱......................................146 157、项目名称:国际新生婴儿检测(ISNS)试剂公司 .........................................................147 158、项目名称:创新止血材料,再生医学材料及药物传递材料项目..................................148 159、项目名称:一种连续提取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和葛根淀粉的新型工艺......................148 160、项目名称:多功能快速止血產品......................................................................................149 161、项目名称:1.单链片段抗体携小干扰 RNA 靶向癌细胞药物开发;2.有机食品补充剂的 开发和生产....................................................................................................................................150 162、项目名称:穿戴式妇女排卵电子检测仪..........................................................................150 163、项目名称:1.智能纳米公司-应用纳米技术于个性化医学和生物制药;2. 基于北斗和 GIS 的手机移动支付安全芯片和系统;3. 托盘 RFID 共用系统的开发及租赁营运 ...................151 164、项目名称:抗艾滋病中药新药的研制与产业化..............................................................152 165、项目名称:脂源性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保健和抗衰老方面的研发及其产业化..........153 三、装备制造类...............................................................................................................155 166、项目名称:高端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维护算法和云计算平台..............................155 167、项目名称:下一代的钥匙和锁..........................................................................................157 168、项目名称:交通安全装备设计制造..................................................................................157 169、项目名称:1.食品饮料工业的现代智能管理;2.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和基础的设计及制造; 3.大型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158 170、项目名称: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160 171、项目名称:1.基于数码电流的智能数码家居产品开发;2.快速光学检测玻璃品质设备160 172、项目名称:微型电动汽车..................................................................................................161 173、项目名称:汽车工程技术开发..........................................................................................161 174、项目名称:智能有源电力滤波器研发与产业化..............................................................162 175、项目名称:受激拉曼散射器件用于检测与远程激光通讯..............................................162 176、项目名称:三维真空绝热技术(3D-VIP) ..........................................................................164 177、项目名称:单晶铜导线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开发..............................................................165 178、项目名称: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业化-半导体功率器件 ................................................165 179、项目名称:机器人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创新型应用与整合..............................................167 180、项目名称:十六旋翼农业植保无人飞行器......................................................................167 181、项目名称:脑电波控制移动平台......................................................................................168 182、项目名称:民用航空器 APU 研发、机械装备制造、APU 维修...................................168 183、项目名称:1.机器人用多功能智能驱动器;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儿童安全健康监护系统 ........................................................................................................................................................169 184、项目名称:高效灵敏无齿轮增速传动装置......................................................................172 185、项目名称:物流码头货柜起重机及叉车新能源供应系统..............................................173 186、项目名称:来闽求职..........................................................................................................173 187、项目名称:管件液压成形零部件......................................................................................174 188、项目名称:高效中药破壁纳米湍流磨..............................................................................175 189、项目名称:高浓度流态冰设备在冷链物流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176 190、项目名称:3D 显示器及其应用........................................................................................177 191、项目名称:基于反渗透技术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设备......................................................178 192、项目名称:利用金属氧化物工业废料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179 193、项目名称:高分辨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180 194、项目名称:节能环保载物货车刹车驱动系统项目..........................................................180 195、项目名称:先进激光振动熔敷技术及装备......................................................................181 196、目名称:阳光可见液晶显示器..........................................................................................181 197、目名称:1.环保型真空超声波清洗设备;2.工业水处理设备的开发;3.视频自动检测控 制系统的开发................................................................................................................................183 198、目名称:高效节能火花塞..................................................................................................183 199、目名称:新一代食用盒装畜禽血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184 200、称:新一代喷射冶炼技术——动态自由喷枪的钢铁工业应用......................................185 201、:无人探测-传感模块的设计制造..................................................................................186 202、称:废气涡轮增压器声品质调节器产业化......................................................................188 203、项目名称:高精度纳伏级超导性能测量仪器产业化......................................................189 204、项目名称:裸眼 3D 显示器...............................................................................................190 四、生态农业类...............................................................................................................190 205、项目名称:观赏花卉基因改良与品种创新......................................................................190 206、项目名称:快速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的农作物..............................................................191 207、项目名称: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192 208、项目名称:农药残留去除剂等生物农业产品..................................................................194 209、项目名称:强化功能型有机大豆酸奶的开发和产业化..................................................196 210、项目名称:优化微生物菌剂和技术生产无公害高效长效生物有机肥..........................197 211、项目名称:新型绿色太阳能生态智慧农庄示范项目......................................................198 212、项目名称:利用发达国家高效农业技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199 213、项目名称:基于多维复合酶微生物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场设计与运营..........200 214、项目名称:E-farmer (绿色农业电子集市) .......................................................................200 215、项目名称:1.一个由高效循环农业系统构建的集约化城镇模式;2.规模化高产培育葛仙 米的方法........................................................................................................................................201 216、项目名称:禽畜专用微生态制剂产业建设和应用推广..................................................203 217、项目名称: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天然新型复合生物催化剂..................................204 五、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类.......................................................................................205 218、项目名称:粉末先端工艺创制新材料及新产品..............................................................205 219、项目名称:固体废料(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 - 沼气预测-监测技术、沼气变能源的 创新技术........................................................................................................................................205 220、项目名称:针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厂的制造..............................206 221、项目名称:环保高能纳米复合材料可充电锂空气等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207 222、项目名称:污染物减排技术..............................................................................................207 223、项目名称:用炭黑做空穴收集电极的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9 224、项目名称:新型电化学电池分析仪及电池性能标准......................................................209 225、项目名称:隔热节能窗......................................................................................................210 226、项目名称:抗雾霾利器吸入式呼吸道清洁剂..................................................................211 227、项目名称:薇藻(非粮)的生物燃料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综合应用..........................212 228、项目名称:高纯度高性能可产业化光电材料..................................................................212 229、项目名称:煤到煤层天然气的生物转化..........................................................................213 230、项目名称:用新型高性能热敏材料开发民用红外成像仪..............................................214 231、项目名称: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硅碳纳米管 ................................................................215 232、项目名称:LED 健康照明先进功能 PC 材料与 PC 灯罩产业化 ...................................215 233、项目名称:生物强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216 234、项目名称:1.城市污泥减量生物处理和焚烧装备;2.快速美化环境的湿法喷播设备217 235、项目名称:废塑料和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环保项目..................................................217 236、项目名称:1.高效率低成本的 LED 驱动技术-产业化;2.高效率、高可靠性、高性能的 大功率电源模块–产业化............................................................................................................218 237、项目名称:功能氧化物薄膜、异质结等量子受限系统的外延生长、结构和相关性能研 究....................................................................................................................................................220 238、项目名称:用于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病菌的磁致伸缩纳米谐振器..................................223 239、项目名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223 240、项目名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及管理系统..............................................................224 241、项目名称:功能性粘土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224 242、项目名称: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产生新能源..................................................................225 243、项目名称:电动汽车锂电池矩阵......................................................................................226 244、项目名称:1.超微孔发泡材料;2.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27 245、项目名称:公共离子束服务设施......................................................................................228 246、项目名称:非真空太阳能集热器及涂层制备技术..........................................................229 247、项目名称: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光电化学电池..................................................................230 248、项目名称:高性能特殊玻璃重防腐鳞片..........................................................................230 249、项目名称:防 PM2.5 纳米纤维滤布产业化.....................................................................231 250、项目名称: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应用..................................................................................232 251、项目名称:机动车及高炉排放有害气体及颗粒物(PM)净化催化剂系统................233 252、项目名称:废水处理的纳米净化高新技术......................................................................234 253、项目名称:电子器件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涂层以及电镀材料..............234 254、项目名称:用作汽车照明的大功率 LED 产品................................................................235 255、项目名称:环保型有机硅材料..........................................................................................236 256、项目名称:新一代高效超导永磁电机..............................................................................236 257、项目名称:新型高科技聚合物节能光源系统..................................................................237 258、项目名称:白金等离子水处理技术..................................................................................237 259、项目名称:聚光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238 260、项目名称:煤以及生物质为原料合成低碳醇的整套技术..............................................239 261、项目名称:废塑料转化燃油..............................................................................................239 262、项目名称:利用沸石吸附剂回收低品位余热直接生成高品位工业蒸汽......................240 263、项目名称:海水中高能效稀有金属的分离回收..............................................................241 264、项目名称:高精密动平衡技术的开发与市场化..............................................................241 265、项目名称:LED 高密度密封材料.....................................................................................243 266、项目名称:激光快速诊断纳米生物标记材料与技术......................................................244 267、项目名称:1.未来的绿色产业:污水、臭气、固废复合型污染共治联动的新材料解决 方案;2.城市富营养化污染河水的治理.....................................................................................245 268、项目名称:地热并网发电科学工程..................................................................................246 269、项目名称:基于碳强化的低成本高强钛合金..................................................................247 270、项目名称:高端 LED 电源模组........................................................................................249 271、项目名称:PM2.5 空气过滤装置的应用..........................................................................249 272、项目名称: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及与楼宇建筑一体化应用..............................................250 273、项目名称:LED 集成电源管理系統项目.........................................................................250 274、项目名称:微生物油脂应用技术的产业化......................................................................252 275、项目名称:常压/真空过热蒸汽干燥工艺技术 ................................................................252 276、项目名称:填埋场土地再生技术......................................................................................253 277、项目名称:来闽求职(全职)..........................................................................................253 278、项目名称:新一代 LED 照明驱动芯片的产业化............................................................253 279、项目名称: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255 280、项目名称:智能化医用/商用/家用空气净化系统 ...........................................................256 281、项目名称: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建设分布式能源站替代燃煤/重油 ........................256 六、文化、现代服务类及其他.......................................................................................257 282、项目名称:微小企业成长动力..........................................................................................257 283、项目名称:直梦生命科学资产估价软件系统..................................................................258 284、项目名称:高级金融管理平台量化建设..........................................................................260 285、项目名称:低油脂项目简介 Low Grease ......................................................................260 286、项目名称:韩国化妆品中国本土原料进口加工..............................................................261 287、项目名称:3D 全息交互式数字内容创意及制作............................................................261 288、项目名称:完全概率框架评估土壤液化潜能..................................................................261 289、项目名称:TFEH 服务品质管理系统..............................................................................263 290、项目名称:土木结构运营状态下长期在线监测系统......................................................264 291、项目名称:全职来闽求职..................................................................................................265 292、项目名称:澳洲养老社区地产新模式..............................................................................266 293、项目名称:艾斯贝尔:美国低龄留学专家......................................................................266 294、项目名称:新大陆保险与理财..........................................................................................268 295、项目名称:旅游电商平台..................................................................................................268 296、项目名称:新产品外观及功能创新设计..........................................................................269 297、项目名称:国际两文多语教授法与国内语言教育培训市场的拓展..............................270 298、项目名称:中国中小企业美国市场开拓运营服务..........................................................270 一、电子信息类 1、项目名称:健康领域可穿戴终端及支撑平台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项目负责人:段如冰 邮箱:rubing.duan@gmail.com 业绩描述: • 2006 年获得中国国家优秀自费博士留学生奖; • 2006 年 IEEE/ACM Grid2006 优秀博士生奖; • 2007 年获得网格计算 CoreGRID 奖; • 2012 年获得广东省留学生科技“领军人才”奖; • IEEE 计算机学会会员、ACM 会员; • 在 IEEE transactions 发表 20 余篇论文,10 余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重要报 告,其中包括: IEEE/ACM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SC), IEEE/ACM Grid conference (Grid),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loud, and Grid Computing (CCGrid), International Euro-Par Conference (EuroPar)。 项目简介: 远程智能健康监护是信息技术与健康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远程通信和计 算机技术为监护对象提供医疗信息和健康服务,主要应用于检查、诊断、监护、指 导和研究等方面。智能健康监护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成以老人和小孩为中 心并关注危急重或特殊病患的持续监护服务体系。其重要性体现在:迎合了人们“从 关注治疗到关注健康的理念转变”的潮流;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状 态,在当地便能得到知名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患者化最小的钱就能得到很好的服 务;极大地降低了健康体检的时间和成本等等。 基于传感网络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健康监护和大数据推荐系统,主要是 利用高精尖小型化传感器终端设备采集监护对象的体温、心跳、血压和心电图等生 命特征信息,依托北斗导航系统确定监护对象的位置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特殊情 况下也可以利用北斗的短消息功能)把相关信息传送到信息中心,通过由信息中心 对海量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推荐 相应的医院、医生和药品。该系统可以用来实现对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 防、健康咨询,缓解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2006—2020) 》重点支持的项目内容。同时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功 能具有实际意义,北斗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中长期科 技发展纲要中明确的 16 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北斗走进老百姓的健康生活中可 以大大促进北斗的规模化应用。 2、项目名称:分布式能源并网系统 项目负责人:芮晗 邮箱:rui@eit.uni-kl.de 业绩描述: 西门子硕士计划奖学金。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产生立足于一个很基本的出发点:新能源发电几乎是难于精确控制的, -1- 因为天气和日照的变化使得风能和光能等能源输入变化很大,从而对电网供电的稳 定性产生很大影响,一旦新能源需要承担更多的负荷需求,就必须能对其完成最高 效的规划和控制。因为当新能源一旦比例超过 20%,就会引发传统的电网运营方式 的革命性变化。 德国是迄今在新能源如风能和光伏电厂接入实际电网方面最完善 和最富经验的国家,而在中国近年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发展中,尽管装机容量增长 巨大,但如何并入电网进行实际调度发电,却一直是一个悬而不决的问题。 本项 目基于最先进的预测模拟及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如风场和光伏场的发电功率结合天 气的数据信息进行动态预测和运行调度,根据电网运行状态信息,同时利用储能系 统,在确保满足平稳运行的前提下,电网最大限度的接入新能源。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新能源电站预测及模拟运行系统 -电场运行调度自动计划系统 -储能管理系统 -电源输入自动调度系统 -电网运行实时监控及动态预测模拟系统显示 -并网电价议价系统 中国近年来新能源的发展呈井喷状,目前风机装机容量已达 47GW,光能为 5GW, 已居世界前列。国家还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力图在 2020 年更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在总 体能源中所占比例。但新能源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并网技术,由于技术和政策的原因, 很多风机和光能发电并不能真正并网发电,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风能和 光伏发电并不像传统电厂那样容易预测和控制,受天气影响较大的发电起伏会对电 网带来巨大的冲击,影响安全。 德国新能源发展一直走在前面,2020 年新能源发电将占 35%左右。在新能源比 例超过 20%的时候,调度管理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因此德国在新能源并网发电 技术上的研究和试探有很多借鉴意义 未来的趋势是:每一个风场,每一个光伏屋顶,都能对该处的发电产出数据进 行采集并预测,再接受电网公司的运行安排,以适应并网发电的要求。无论是消费 者还是发电厂,都可使用移动终端看到与自己相关的发电数据的图形和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和前景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的市场计划是: 1-6 个月 一期基本功能阶段 300 万元启动,搭建基本团队框架完成基本功能设 计,与设备厂商或行业协会签订合作计划 6-18 个月 二期依据市场需求扩充功能,或可移植入 IPAD 平台,需要追加投 资 二期完成之后,项目进入成熟阶段,针对未来新能源发电进入家庭的潜在市场, 利用现有发电站的成功经验,为家庭提供合适的能源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凭借产品 销售或者客户咨询获取盈利,井喷式的发展指日可待。 3、项目名称:学术信息数据整合 项目负责人:徐亚忠 邮箱:xuyazhong@gmail.com 项目简介: 项目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通过科研学术领域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为中 国及海外高等教育的受众提供资讯服务,为所有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 -2- (包括副教授、助理教授和副研究员,以下统称“教授”)提供学术相关信息的展示 平台。 用户可以在网站界面,输入自己要查询的教授姓名、学科门类、研究兴趣、大 学机构等与科研学术相关的检索词,即可找到该研究领域的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最 新科研学术信息。其次,如果该数据库收录的教授在本网站实名认证之后,可以在 个人信息页面进行招生招聘的宣传、科研成果展示以及企业合作洽谈等。同时,任 何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编辑和调整,公司在进行系统核 实后会立即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另外,网站还开辟了对于学术文献的评论功能,注 册用户可以对本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资料发表看法、交流观点。 公司还将定期发布一系列与科研学术有关的分析报告,新闻类如千人计划获得 者的名单和资料,各个科技大奖的获得者信息;统计类的如教授的科研竞争力分析、 大学的科研实力分析等。 公司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来自公开发表的信息,不涉及个人隐私。同时,公司 的数据库以及学术分析报告将面向所有用户,并且可以免费查阅。 4、项目名称:实时传感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环境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徐光军 邮箱:guangjun.xu@gmail.com 业绩描述: REFEREED PUBLICATIONS (学术论文): 1. B. R. Trenhaile, G. J. Xu, and J. H. Weaver, “ Germanium Growth on Br-terminated Si(100),”Surf. Sci. 600, 2907 (2006). 2. B. R. Trenhaile, V. N. Antonov, G.J. Xu, A. Agrawal, A. W. Signor, R. Butera, K. S. Nakayama, and J. H. Weaver,“Phonon-Activated, Electron-Stimulated Desorption of Halogens from Si(100)-(2x1),”Phys. Rev. B 73, 125430 (2006). 3. B. R. Trenhaile, V. N. Antonov, G.J. Xu, K. S. Nakayama, and J. H. Weaver, “ Electron Stimulated Desorption from a Surprising Source: Internal Hot Electrons for Br-Si(100)-(2x1),” Surf. Sci. Lett. 583/1, L135-L141. 4. G. J. Xu, A. W. Signor, A. Agrawal, K. S. Nakayama, B. R. Trenhaile, and J. H. Weaver, “Halogen Chemisorption, Pair Diffusion of Iodine, and Trapping by Defect,” Surf. Sci. 577, 77 (2005). 5. G. J. Xu, N. A. Zarkevich, A. Agrawal, A. W. Signor, B. R. Trenhaile, D. D. Johnson, and J. H. Weaver, “Cross-over Energetics for Halogenated Si(100): Vacancy Line Defects, Dimer Vacancy Lines, and Atom Vacancy Lines,”Phys. Rev. B 71, 115332 (2005). 6. G. J. Xu and J. H. Weaver, “ Si Epitaxial Growth on Br-Si(100): How Steric Repulsive Interactions Influence Overlayer Growth”, Phys. Rev. B 70, 165321 (2004). 7. C. M. Aldao, S. E. Guidoni, G. J. Xu, K. S. Nakayama, and J. H. Weaver, “Monte Carlo Modeling of Si(100) Roughening due to Adsorbate-Adsorbate Repulsion,” Surf. Sci. 551, 143 (2004). 8. G. J. Xu, S. V. Khare, K. S. Nakayama, C. M. Aldao, and J. H. Weaver, “Step Free Energies, Surface Stress, and Adsorbate Interactions for Cl-Si(100) at 700 K,” Phys. Rev. B 68, 235318 (2003). 9. G. J. Xu, E. Graugnard, B. R. Trenhaile, K. S. Nakayama, and J. H. Weaver, “Atom Vacancy Lines and Surface Patterning: The Role of Stress for Br-Si(100)-(2x1) at 700 K,” Phys. Rev. B 68, 075301 (2003). -3- 10. G. J. Xu, K. S. Nakayama, B. R. Trenhaile, C. M. Aldao, and J. H. Weaver, “Equilibrium Morphologies for Cl-roughened Si(100) at 700–750 K: Dependence on Cl Concentration,”Phys. Rev. B 67, 125321 (2003). 11. G. J. Xu, E. Graugnard, V. Petrova, K. S. Nakayama, and J. H. Weaver, “ Dynamic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f Cl-terminated Si(100)-(2x1) at 700 K, ” Phys. Rev. B 67, 125320 (2003). 12. Xu Guangjun, Yang Gaiying, Zhu Jing and Peng Yiqun, “Oxidation Behavior of β-21S Titanium Alloy over Temperature Range 600 oC to 800 oC,”Rare Metals 18, 176-182 (1999). PATENTS (发明专利): 1.G. J. Xu et al, “ Extended Baked Quartz Tubing and Articles Made Thereof ” , US2008028274. 2.G. J. Xu et al, “Glass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reof”. 3.G. J. Xu et al, “Quartz Container Enabling Inline Protein Denaturation Inspection using UV Radiation”. INVITED/CONTRIBUTED PRESENTATIONS: ~40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ELECTED HONORS (获奖情况): 2007 Referee for world leading journals including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6 General Electric Advanced Material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2005 Research Highlighted in Science, C&E News, Physics Today, and Surface Science Letter. 2005 Judge for 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 a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04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Graduate Student Silver Award (top 20 internationally). 2004 American Vacuum Society Surface Science Division Morton Traum Award Finalist. 2004 First Prize Poster Award at Prairie Chapter of the American Vacuum Society 2004 Annual Conference. 2003 American Vacuum Society Dorothy M. and Earl S. Hoffman Scholarship (top 3 internationally). 2003 Graduate Student Award at 25th Annual Symposium on Applied Surface Analysis (top 4 nationally). 项目简介: 实时传感器技术平台的核心技术主要运用自主创新的核酸酶特异识别、荧光特 异标记技术、生物酶催化原理,结合光电检测技术及自动控制模块化分析系统,开 发出可现场定量检测各项指标的的生物传感器荧光检测平台。此平台检测的数据能 通过简单的数据线连接实时的反应在电脑上,并能完整的保留历史数据,为后期不 同时间及不同地点的检测提供可参考的分析数据,便于数据比对和分析。 实时传感器技术不仅可直接应用于地质勘探、核燃料工业、核污染防控部门, 同时也适用于环境保护、工业卫生,食品检验及卫生防疫系统。目前,为保障食品 及环境安全,各部门都亟需从“前期预防监控到现场检测到修复”的食品与环境安 全解决方案,尤其是开发简单便捷的监控技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速检测 平台将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5、项目名称:大数据智能决策引擎 -4- 项目负责人:梁威 邮箱:WLIANG4556@aol.com 业绩描述: 决策管理系统开发,获得发明奖,组建创业团队,申报发明专利。 项目简介: 把 “大数据”及时转换成“信息”,助领导者、管理者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是本 项目的核心价值之一。本项目是基于申请者多年在决策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 经验研发的,为决策者(用户)提供: 1.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视图化功能,通过视图,决策者能够迅速了解和把控企业经 营状况,发现潜在市场,增值空间,做出正确决策 2.基于大数据的独创的预测分析 模型技术, 用于精准预测客户的消费行为、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业务风险,和客户的 生命周期管理及精准营销。 采用的关键技术:(1)大数据存储管理开源框架技术—Hadoop;(2)移动互 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3)云计算技术 –产品部署在 云平台上;(4)中文压缩技术 (应用于传输和存储) ;(5)大规模决策优化技术; (6)多种数据格式接口技术;(7)规则引擎;(8) J2EE Java;(9)内存数据库; (10)数据集成;(11)数据挖据技术;(1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13)内存数 据库技术。 2012 年是中国大数据元年。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的研究文章,2012 年中国大数据 应用市场规模达到 4.5 亿元。另一篇来自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IDC 在 2013 年 1 月 8 日 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 31.7%的年复合增长 率,2016 年的总收入有望达到 238 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6、项目名称:实现文件跨云管理的超级链接器 项目负责人:贾唯 邮箱:davidj_jw@yahoo.com 业绩描述: 贾唯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于斯坦福大学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获得了 Marshall Scholarship,将于牛津大学进修。在学术研 究和科技创新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曾荣获无数奖项,包括美国数学和国际奥林匹 克数学满分的 AMC-12 和 USAMO 资格,麻省理工 MIT100K 创业计划奖、麻省理工 连接数据奖、Highland 基金奖、全球学生企业家奖、光速 VP 奖、YCombinator 奖及 美国数学竞赛 2007 年度第一名,曾产生两项美国专利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担 任“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讯”、“麻省理工记号-艺术与文学出版物”编辑,麻省 理工学院学生会理事,佛罗里达州数学奖学金基金会主席,全球中国联线执行总裁, Kairos 协会全球执行委员会主席等职务。曾被 Microsoft 和 Apple 等世界顶尖的 IT 跨 国公司所聘用,因其专心致力于自主创新创业,自 2005 年在美国创立了第一个年销 售超过两百万美元的 Arkain Tech Inc 后,相继创办了 Upkast Inc、Symp.ly Inc 及 MyDealsNow Inc.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多年的从商经历积累了他的商业经验,并 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科技商业成就和管理经历。 项目简介: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把文件存储于多个服务平台,随着云计算和云服务在消费 者之间越来越普及,管理云计算成为一个难题。本项目针对于用户对多平台文件管 理障碍的问题,以申请者大量国外研发成果为基础,利用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使用 -5- 了一个虚拟的文件结构系统(专利),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项目具备以下特点: 单一平台为多个 Web 应用程序存储和共享文件;简易的拖放界面,允许直接从用户 的计算机上传文件;跨平台兼容的文件系统;目前完全与 Facebook photo, GoogleDocs, Box.net,Picasa,Flickr 兼容;强大和可扩展的云操作平台系统,允许第三方开发人 员能够利用云服务创建任何应用和文件数据并在任何地方进行访问,使用户很容易 和外界文件系统连接以实现多平台文件管理。 本项目于 2011 年赢得了由 Tim Bernes-Lee(互联网发明人)颁发的麻省理工学 院 MIT100K(网络/信息方向,数据连接奖),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创新研发。目前, 已被无数学生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校友使用于内部网络的共享文件和协作, 进一步将其市场扩展到美国、中国或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量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跨国、 跨地区、跨行业运营的需要大量共享数据和信息的集团客户。 目前,本项目的初期运营需要$50-100 万美元的资金投入,经过 2-3 年的初期运 营和市场开发,保守的估计,可以取得 500-1500 万美元的净收益,由此可见,其发 展潜力和投资回报率(10 倍以上)将是十分可观的。 7、项目名称:先进自主知识产权 10/40/100G 光通信系统核心芯片 项目负责人:刘雄 邮箱:ucnuliu@yahoo.com 业绩描述: 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海外特聘专家(中科院地球与地址物理研究所特聘), 由杨长春副所长牵头,和韩可都,俞度力等千人计划获得者合作。该项目是中科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十二五”重大专项“深层油气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 预测”项目,“MEMS加速度传感器规模化制造技术与数字检波器集成--低功耗 MEMS传感器伺服电路ASIC芯片设计与制造”专题中的高阶积分器和 16 位模 数转换。 全球第四大芯片公司 Marvell 的高级项目研发经理, 设计/大规模生产了 90/65/45 纳米和业界最先进的 28 纳米 CMOS 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系统芯片(SoC), 占全球千兆以太网 1/3 市场份额,和 1/2 的硬盘控制芯片市场份额,良率(Yield)在 99% 以上,年销售额达 20 亿美元。业界首创的一皮秒抖动的万兆以太网/SONET/SDH 的 锁相环技术, 最高速度 1.2 万兆。设计了业界能耗最低的 9 位八百兆模数转换,业界领 先的 65 纳米万兆以太网,被广泛运用到基于铜导线的万兆以太网(10G Ethernet over copper)芯片中。 主创人在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相关刊物上发表了十三篇论文,有十一篇是第一作者。 是 IEEE 专家级会员, IEEE TCAS II 等国际一流期刊的审稿编辑。有一篇在国际 ASIC 大会获最佳论文奖。多项 中美专利申请中,已经一项美国专利于 2010 年获批。国内个人专利两项。2011 年获 得教育部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先进大规模模数混合集成电路项目, 采用 65nm CMOS 工艺,主要研发 先进 40/100G 高速相干光纤 OFDM 系统核心芯片。 主要包括如下关键模块: (1) 4/8 通道,25G 采样率,6 位高速模数转换(ADC)以及通道的增益,误差,和 采样时序的校准。 (2) 25G 时钟综合,采用高精度,低噪声的 Dsync 时钟综合技术,实现输出时钟抖 动(Jitter)小于 2 皮秒 (ps)。 该项目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已经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邮电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对接, 可广泛运用于武汉邮电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的下 -6- 一代高速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40/100G 高速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 OFDM 系统。该 系统中最主要核心器件是高速模数转换(ADC)器件和高速 DSP 芯片,采用算法实现 电域均衡和色散补偿。目前采样率超过 1G 的高速模数转换(ADC)器件均被美国等禁 止出口。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技术是一种新的非常有吸引力的高速通信技 术。它结合了相干检测技术和 OFDM 技术的双重优点,使这两种技术优势互补。相 干光接收系统灵敏度高,信道选择性好,可以提高 OFDM 技术所需的抗御非线性效 应的能力该芯片为 CO-OFDM 技术的核心芯片,将拥有广大的市场前景。预计一年 内实现量产,并实现收支平衡。公司同时将扩大产品线,将 IFFT/FFT,LDPC 编解 码等功能集成,实现单芯片解决方案。 8、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零售企业销售计划的优化平台 项目负责人:许杰锋 邮箱:jiefengx@gmail.com 业绩描述: 许杰锋博士,1986 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 生称号。1990 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当时研究生最高奖东风 奖学金一等奖。1993 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的应用科学硕士,打破了该专 业学生获得该学位的最短时间记录。随后他师从美国管理科学大师、美国工程院院 士 Fred Glover 博士,于 1997 年获获美国科罗拉多玻尔德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的哲学 博士学位 (Ph.D., Leeds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许博士拥有 18 年美国有关企业数据分析和优化应用的工作经验,相关行业 包 括电讯业,航空业,铁路,及供应链软件行业等。曾为跨国公司维布洛公司 (Wipro Limited, www.wipro.com)企业咨询服务部门的高级顾问,为许多企业提供业务 优化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他的美国职业起始于电讯行业,期间他做了很多电讯 网络优化的工作(美西电讯公司;贝尔实验室,http://en.wikipedia.org/wiki/Bell_labs)。 然后他在达美航空公司 (Delta Air Lines, www.delta.com)任高级专家,从事各种数据 分析和优化应用。他随后在一铁路公司 (Norfork Southern, www.nscorp.com) 任高 级顾问,开发铁路网络优化软件。在加盟维布洛之前,他在一个全球供应链软件的 主要供应服务商(Manhattan Associates, Inc., www.manh.com) 中任高级主持科学家, 领导优化技术在该公司供应链软件中的应用。 许博士在国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研究论文,是国际知名的优化应 用算法专家。他曾入选世界名人录,美国名人录,科学和工程名人录等。他关于物 流核心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论文获得 200 次以上的引用,并打破当时的世界纪 录。他目前拥有两项正在审理中的美国专利。他擅长的专家领域包括:物流运输管 理系统,需求预测模型,网络设计优化模型,计算机模拟模型,库存优化模型,收 益管理和价格优化,及各类优化模型中的计算算法。他为许多美国企业支并持开发 了有关业务优化的工作软件,其中不乏多个年效益在数百万美元以上的应用软件。 例如主持开发铁路公司的网络运输的核心优化引擎,在“卡特里娜”飓风的救灾行 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曾被著名商业杂志 Forbes 报道 。他开发的美国一主要食品批发 商的商品价格优化系统,通过对价格杠杆作用的深度挖掘和优化,使公司的年利润 增加了 4 千 1 百万。 他领导开发的主要优化软件系统有: 美国一主要食品批发商的价格优化系统和拣货系统软件。 -7- 美国一主要零售商的进口供应链的利润优化软件。 美国供应链软件公司的运输管理 (TMS) 软件中的核心优化引擎。 美国供应链软件公司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软件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供应链中跨领域优化模型。 美国一主要铁路公司的网络运输的核心优化引擎。 美国主要航空公司有关机组人员调度,飞行员培训计划,飞机维修计划,市场 预测,收益管理等系统的核心优化引擎。 美国一主要电讯公司数据网络和电话网络优化的决策支持系统。 许博士早在 1985 年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海交大昂立科技 开发公司(现在的交大昂立集团前身)。 2004 年在美国创立一商业咨询公司精英企 业解决方案公司(Elite Business Solutions, Inc.)并任总裁, 2010 年起为美国一专营数据 分析和优化的软件咨询公司 Quantus 公司(quantuspartners.com)合伙人。2012 年创 建美国另一专营数据分析和优化的软件咨询公司 XL Optima 公司合伙人。 项目简介: 目前,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 企业的决策必须基于多元化 数据的进行有效分析,并从中找出最优方案。企业用以分析的数据越全面,分析的 结果就越接近于真实。大数据分析意味着企业能够从这些新的数据中获取新的洞察 力,并将其与已知业务的各个细节相融合,使企业的重要决策建立在定量数据分析 的基础上。中国的零售企业,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网络零售,都具备了海量的交易 数据(POS 数据或在线交易数据) ,然而对数据的定量分析应用远远落后于国外领先 同行。大数据时代的零售计划的最新趋势在于对企业销售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优化理论对零售企业的各类计划活动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增加销 售(利润)或减少成本的目的。 本项目旨在建立世界首创的基于大数据的零售企业计划优化系统。该系统的核 心系我们创业团队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化引擎,包括零售营销优化系统、 零售价格优化系统、零售拣货系统、零售货架优化系统、零售促销优化系统、零售 供应链优化系统等。本项目的团队领军人物许杰锋博士和团体成员林宇元博士具有 二十多年在美国企业运用定量数据分析和优化的经验,帮助美国包括零售企业在内 的许多公司开发基于数据的商业决策系统,取得了突出的效益 (一些企业获得了几千 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效益)。我们分析了中国高度竞争的零售市场对零售计划系统运用 信息技术和优化技术的需求, 尤其是大数据给零售企业营销带来的挑战,对在中国市 场的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零售企业计划优化系统充满信心。我们预计该公司 5 年后将 成长成一个年收入为三亿元的财务健康, 赢利突出, 和对业界富有影响力的旗舰型 企业。 9、项目名称:柔性 3D 动画制作平台 项目负责人:赵敏哲 邮箱:m.zhao@kugaa.cn 项目简介: 技术设计特点:酷歌研发团队将国际上最先进的 CSCW(计算机协同工作)理 念和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制造自动化功能,即 FMS(柔性制造系统) 技术引入动画(2D/3D)制作流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 MP2CW(多引擎多工序协 同工作)概念,简称柔性自动化动画生产线。其核心是模块化的自动生产线——即 以不同引擎上的制作单元为基础,通过工序管理系统将其跨引擎联接,统一由上位 -8- 计算机或服务器及相关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集各引擎优势之大成,组成多品种变 批量和混流方式生产的自动化制作系统。引入 MP2CW 柔性自动化制作平台后,动 画制作,特别是 3D 影视级动画制作的效率将比目前的传统工艺提高数倍。团队对目 前国际上流行的 3D 引擎进行了解剖和分析,通过自行研制的插件和中间件软件,实 现引擎间的无缝连接。 应用范围:通过插件及中间件实现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三维制作、虚拟现实 等数字内容制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形成一条与国际先进 水平相匹配的动漫及影视后期制作生产链,有效整合周边产业资源,振兴苏北动漫 产业。打造完成动漫公共技术平台,软硬件配置完备,可为各高校、企业等提供全 面的技术支撑和高端测试平台,也可以针对特定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研发路线或者 解决方案。通过制作与实训,切实地提高动画专业人才与市场业务需求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拉近动画教学与行业前沿的距离;有效降低创业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 市场前景:建设本项目将促进完善文化创意功能区的服务功能,有助于集聚产 业要素,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引擎,树立整体经营品牌。建 设本平台可有效地打破现有文化创意企业在孵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瓶颈, 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进入门槛,降低创业风险,以创业促 进就业,使得文化创意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平台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实施本项目,建设完善创意产业服务体系,可有效地整合相 关产业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突破产业发 展的瓶颈,提高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规模性的完整链条服务与产业发展服务 品牌,塑造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效益分析:以柔性 3D 动画制作平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 务动漫业为基础,逐步扩展到国际市场,如东南亚,韩国,日本和欧洲,特别是英 国。销售收入方面力争在 2014 年实现销售收入 360 万,2015 年 600 万,2016 年 1000 万,五年后实现销售收入 2500 万元。 10、项目名称:数字多媒体建筑信息一体化设计 项目负责人:陈华辉 邮箱:waltchan2h@hotmail.com 项目简介: 大数据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数字新媒体技术、照明技术的技术 集成与思维创新,促进了信息时代新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形成。多媒体建筑一体化设 计是信息时代新技术集成的新发展。数字化多媒体建筑信息一体化设计促成了新建 筑媒体功能与智能信息交互的形成,也奠定了当代城市新信息景观与文化意象的条 件,数字化多媒体建筑一体化设计让当代城市成为数据的软硬件,成为无所不在, 实时就地的信息场所。 1.技术特点:整合了电子技术、LED 技术、太阳能技术、多媒体影像技术、显 示技术、建筑技术与建造技术。 2.应用范围:城市建筑环境建筑更新活化、商业信息传播、城市文化主题活动, 企业品牌形象。 3.市场前景:伴随大数据时代发展,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如从媒体信息营销角度 分析, 计划项目具备远超'分众传媒'模式的发展前景,通过规模化良性运营与稳健发展, 可以实现未来的 IPO 成功上市。 4.效益分析:多重效益(经济、文化、旅游)。 -9- 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以建筑为媒体,其外界面积极利用的占有率,决定经 济收益的递增速度)。 文化效益:文化多元性(融合建筑外内多媒体化的互动环境促进文化信息的实 时传播,并增进建筑本体的文化功能多元性、内容丰富性,进而达到建筑本体 2 及 周边环境的经济效益增值。 11、项目名称:医疗先进标准诊断信息云系统 项目负责人:孟卫平 邮箱:2489588569@qq.com ;martinwpm@126.com 项目简介: 核心业务涉及医疗先进标准诊断信息系统,包含了行业重要关键发明专利技术; 是朝阳产业,有数百万亿的市场规模。核心业务必须 5 个同样达到高水平的主要支持 技术才能实现,它们包括:1)新型专项诊断方法;2)新型专项诊断装置;3)视频 快速处理与高倍(200 倍)压缩技术;4)手机增值软件开发;5)基于云技术行业专 项信息服务平台。 项目系统包含通过先进医疗检测设备整合相连信息服务等多个应用分系统。 项目目标:减少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内的医疗诊断误诊、尽快扩展先进诊断 技术的普及、使医疗诊断提前、减少误诊;直接导致迟诊、误诊医疗费用损失等的 减少;扩大了就业;仅就误诊医疗损失的避免至节约一项保守估算,目前年社会经 济效益,中国超 4000 亿元, 美国超 200 亿美元, 全球超 2000 亿元。 核心技术之一是先进标准专项诊断方法与装置,目前包括:红外 DVT 检测方法 及装置、心电图诊断标准、核磁共振图诊断标准等;其中红外 DVT 的检测方法及装 置,用于向大众普及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测,关键技术包括 IRTI 红外热成像 DVT 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创新点包括 IRTI 可以显示人体表面的温度与发布,从而根据不 同的分布图像可以判定、检测到血栓的早期形成。方法及装置简便、易行,易于普 及。这是该项目先进的前端检测传感器之一。 该技术 IRTI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另一核心技术是新型医疗先进标准诊断信息云系统,包括先进标准专项病早期 及诊断平台、专项病先进标准早期症状及诊断应用软件等 2 个系统层次;以及多个 专项病早期症状及诊断先进标准专家系统。创新点包括先进标准早期症状诊断专家 化、标准化、云端化。这是该项目先进的大面积、快速普及工具、手段。 该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软件版权和商业秘密。 项目的成熟度:已经在临床上千例试验验证。 特别强调项目具有的超强市场竞争力特征。所获得的发明专利,使得项目产品/ 服务可以合法的竞争优势;装置容易使用、便宜,及还包括了基于云技术的诊断信 息云平台,使得该项目可以快速得到发展。 根据市场价值法和社会经济效益法保守估计,目前项目市场价值中国区超过 1 亿元。 营销策略:采用与地方卫生部门合作、建立专项病早期诊断分公司、子公司、 加盟合作、检测服务等;项目因其具有出色特征已赢得众多合作者。 12、项目名称:智慧互联网与动态搜索引擎 项目负责人:王英杰 邮箱:ywang@trafficzag.com 业绩描述: -10- 2014 年 2 月,基于互联网的美国国家数据库地图浏览器(TIGERWeb)研发团 队荣获由美国商务部部长颁发的非凡成就奖。该奖是美国商务部统计局的最高荣誉 奖;2009 年 4 月,入选卫星定位服务项目北美洲赛区竞赛决赛(美国 NAVTEQ 公司 主办);2004 年 8 月,获得美国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地理信息系统 (GIS)终身专业认证证书;1996 年 8 月-2001 年 11 月,奖学金,由纽约州立大学 研究基金会资助;1996 年 6 月-1996 年 8 月,研究基金,由美国农业部资助;1996 年 1 月-1996 年 6 月,奖学金,由世界银行资助。 项目简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结合最新的 GIS 技术(移动 GIS)使互联网渐渐走向智能化 (Intelligent Internet)。因此,像智能手机或其它便携式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 GIS 通常具备简单的用户界面,高效的数据流动与更新,以及实时数据采集与共享。一 个完整有效地移动 GIS 应用系统需要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支持。数量庞大的 GIS 数据加上复杂的计算机算法使居民生活与出行越来越便利且高效。用户通过语音识 别系统与智慧互联网进行交流。“只动口不动手”便能从手机或其它便携式终端上迅 速获得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NetZag 是一个具有动态互联网功能的智能信息网络与搜索系统。该系统集广告, 社交网络,媒体,导航和地理空间信息搜索引擎为一体。NetZag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基于空间信息的综合网络平台,为人们的生活与出行创造最大的便利。通过该平台, 用户能够发布实时信息;设置即时广告;发布新闻;并可进行本地和全球的基于用 户当前位置及关键词的网络搜索。注册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为商店购物,饭店 用餐,或乘出租车等进行结算。 NetZag 背后的想法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当前市场上没有类似的产品。NetZag 能够使用户实现商业机构和他们的客户之间的实时或近实时的高效率通讯。 目标客户是普通大众和商业实体,包括但不限于零售商店,百货公司,餐厅, 汽车经销商,汽车租赁公司,与房地产销售代理。 产品和服务:NetZag 的设计基于一个独特和创造性的想法,旨在创建一个综合 性的动态信息网络平台。随着用户的加入,将形成高效高价值的动态信息网络。用 户将拥有一个全新的方式和手段来为自己的产品设计和发布广告。NetZag 配有基于 地理空间信息的搜索引擎,可以让用户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或智能手机上进行方便 有效地搜索。 13、项目名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智能数据分析及调度系统 项目负责人:齐阳 邮箱:qiqy617@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拥有 4 项发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1 份查新报告;曾在美国著名的专业学报 Computer Weekly 多次发表论文探讨实时数据分析、预测与决策 支持智能产品的设 计理念及技术; 春晖杯创业大赛二等奖。 项目简介: 智能电网需要采集大量的设备数据和客户计量数据,实时地处理这些数据,并 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从而实现闭环控制以达到电网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但这 些需要分析的数据量非常大,包括多个系统和业务部门的数据。因此,如何实时、 准确地分析智能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让电网真正“智能”起来一直是推行 智能电网的头号难题。比如,目前一个公用事业单位可能会拥有 500 万个电表以及 -11- 3000 台电网监测设备。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这个数字会增加 1000 倍,每个设备传 输的数据量与现在相比也会增加 1000 倍。整体的数据量至少会增加 1000,000 倍。 如此大的数据量处理是相当困难的,目前电网系统的数据分析及决策系统远远不能 满足这个需求。 智能电网给用电分析、负荷预测及智能化调度带来了更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 可以做到更加精确,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的处理方法和软件系统不能够处理 智能电网带来的超大量的信息,排除噪音干扰,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用来对未 来的负荷情况进行准确预测。 本项目团队成员均是在美国电网公司工作多年的系统软件研发人员,团队在充 分了解电力系统用电分析及负荷预测实际要求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分析及预测方 法的适用范围,经过开发、实际应用、改进、完善的循环过程,研发了一套具有精 度高、实用性强的电力系统用电分析及负荷预测软件。 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从流程内部着手,通过建造一个高速的并具有丰富接口 (API)的决策服务器,能够在不降低数据分析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十 倍以上,并实时地提供实时的分析、量化、以及预测,从而为各层级的用户在流程 中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 目前,国内还没有将智能电网应用在实际中,更没有适应智能电网特性的数据 分析、预测、及决策支持系统。本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从未见同类产品 的报道。 本项目拥有四项发明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及一份查新报告,并有多项创新。 其创新性包括:(1)实时准确的在线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借助高级预测分析促进智能 化的决策支持;(2)实践证明的精确的负荷预测算法;(3)高性能的实时决策平 台;及(4)借助高级预测分析促进智能化的客户交互,等。 本项目的算法及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在全球第一个智能电网实际应用 中(美国 Colorado 州 Boulder 城市)。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检验,我 们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对算法及系统做出了相应的提高。这套应用于智能电 网的用电分析及负荷预测系统在美国以及全球都是最领先的,也是唯一经过实践检 验的智能电网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以各级电网公司及用电大户为主要目标客户,以电网及其 信息技术提供商为辅,积极开展服务加产品的模式,把我们的智能电网用电分析及 预测系统推向市场,在这个市场处于的成长期时尽快占领市场。预计从第一年起开 始盈利,利润稳步上升并在第二年底超过五千万人民币。计划在五年内使产品系列 全面进入市场,将借中国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来带动本项目的快速发展,无论在技 术还是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都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引导者,成为国内 甚至国际上的行业标准起草制定者,从而牢牢把握和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国 际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基本形成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14、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视频监控及搜索分析系统 项目负责人:方翔 邮箱:Xiang.fang1@gmail.com 业绩描述: 拥有 4 项发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负责 Oracle 核心数据分析产品的整个研 发过程;在美国著名的专业学报多次发表论文探讨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决策的设计理 念及技术;春晖杯创业大赛一等奖;甲骨文认证高级数据分析师、甲骨文认证数高 -12- 级据仓库架构师、甲骨文认证高级数据整合架构师、和甲骨文(Oracle)“大师级数 据分析及智能决策专家” (全球共 100 名) 。 项目简介: 我们正在研发的新一代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能够把视频中的物体、人员、色彩和 移动状况等视频片段制成目录汇集到一个可以搜索的数据库中,从而使用户能够非 常轻松地检索视频内容,通常应用在人脸自动识别、人群密度自动识别、和车牌号 自动识别等领域。甚至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对视频内容异常(比如视频中出现要 查找的人物、越线、人群集聚或消散、物体运动速度突变)实现实时报警。 全世界监视摄像头的数量预计可达到数千万。几乎所有的摄像头都在每天 24 小 时地记录图像。每个城市、单位、小区都安装了大量的监视摄像头,而且这个数量 每年都在快速增。但是,摄像头操作人员很难查询摄像头记录的全部内容,因为这 需要无数个小时在一个摄像机的磁带中找到一个瞬间发生的事情。而在事情发生之 前提出预警更是不可能的事。 而通过使用一种技术自动编排视频片段的目录,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 样在事后搜索以前发生的事,就像在谷歌搜索引擎中进行查询一样。搜索条件可以 是人脸识别、汽车牌子、色彩,等等所有在视频中可以观察到的信息。 近年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受平安城市建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 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安保项目以及各行业视频监控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刺激和 拉动,取得了超常规快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2013 年中国安防产业规模将达到 2696 亿元、3235 亿元和 391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为 20.24%。按照《安防产业“十二五”规划》所提到的目标,到“十二五”末期, 安防产业规模将翻一番,2015 年总产值达到 5000 亿元。 除应用于安全领域之外,视频搜索技术还有着更广阔的应应用前景,比如旅客 离开宾馆时忘带了某些行李、办公室里人走了后某些设备忘了关等可能由于人们一 时疏忽所造成的麻烦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提醒和防范。在零售行业,它可以用 来记录并分析商场中人们的购物行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或者识别 VIP 客户,从而 能对他们提供特殊礼遇。 本系统的科技含量世界领先,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到目前为止已拥有 4 项发 明专利,2 项软件著作权,并成功的为数家跨国公司提供了智能视频分析解决方案。 目前正在销售的本系统第一版本具有视频监控、视频片段的存储、内容的自动分析 及识别,等功能。正在研发的下一个版本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产品现 处于中试阶段,预计 2 年内即达到产业化阶段。 目前该市场保守估计的潜在容量超过 100 亿美元,并将持续快速增长,未来潜 力是不可估量的。 15、项目名称:基于增强现实的私人虚拟教练系统 项目负责人:韩景光 邮箱:frankhan2008@gmail.com 业绩描述: 1. 博士期间发表国际期刊会议等论文 12 篇,其中多篇被 SCI,EI 等引擎收录 2. 有 2 年世界 500 强微软公司,开发和科研经验 和 1 年爱尔兰最大本土软件公司 Version1 的工作经验 3. 本科毕业成绩学年第一名 4. 兼职创业成立爱尔兰 DoubleWin 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和系统开发。网址: doublewin.org -13- 5. 博士阶段获得爱尔兰科学基金委的全额奖学金(约合 28 万人民币每年) 6. 两项科研专利正在申请中 获奖情况: 1. 获得爱尔兰国家科学基金委(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博士全额奖学金 2010 - 2014 年 2. 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软件设计竞赛第二名 2010 年 3. 爱尔兰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ACM)第三名 4. 最佳毕业生奖(本科毕业成绩学年第一名)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奖学金 2006 2007 年 6.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班干奖 7. 当选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之星 8. 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 2 等奖 9.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省赛区 3 等奖 10.全国高中信息技术竞赛 省赛区一等奖第二名 全国决赛一等奖金牌 11.当选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园之星 2005 年 12.全国中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决赛一等奖金杯奖 CCTV 同步直播 13.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2 次) 14.初中物理竞赛省赛区一等奖 15.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一等奖 16.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40 余次 项目简介: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无缝”集成的高 新前沿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比如谷歌眼镜、苹果智能手表等)的广 泛普及,它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医疗、建筑、教育、工程、影视、娱乐等 领域。据调查在未来 5-10 年国内 AR 市场规模将达到 20 亿元,国际市场达到 50 亿 美元。本项目正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与可穿戴设备,开发一款寓教于乐的虚拟教练 系统。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和虚拟教练学习与动作有关的课程,比如太极拳,拉 丁舞,瑜伽,武术等。同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动作给予反馈指导,用户也可 以通过语音和手势与系统交互。本产品立志于取代现有的传统动作类课程。让用户 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得到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一对一教学和更好的学习体验。本项 目除了可以应用在自己研制的可穿戴设备上,也可支持谷歌眼镜、智能手机、平板 电脑、3D 全息投影等设备。申请人从事多年人机交互研究,曾任职于微软研究院等 世界顶级科研机构且具有国外创业经验,拥有成熟且领先的技术,目前已经开发出 可以商业化的原型产品。公司预计 3 年后产值 5000 万元以上,5-7 年后估值一亿元 以上并且上市。下图片均为项目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真实图片,版权所有:1. 用户 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看到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私人教练并且与之交互 2. 项目开 发展示 3.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动作捕捉。 16、项目名称:商业信誉评估网 项目负责人:池鹰 邮箱:chi_james@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主要成就• 嘉昱网络技术成果,技术专利持有者 获奖情况• 2010 年第五届春晖杯入围获二等奖项目序号 27;• 2012 中国科技 -14- 创业计划大赛入围项目编号 12HW0524 在 美 国 IEEE 杂 志 上 发 表 多 篇 文 章 : 1. “ Integrated RF Design Environment (IRFDE)”文章发表在 IEEE 杂志上–8/2006 2.“Parallel Sysplex”白皮书发表在 IBM Redbooks 刊物上–11/2004 项目简介: 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创及经营嘉昱商业信誉评估网,为银行商务和个人贷款提供 依据及服务。目前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信誉评估网,在 2009 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 中国经济正处于强劲复苏的环境下,商业信誉评估服务现得尤为重要。信誉评估可 为银行商务和个人贷款提供依据,并减少贷款坏帐风险。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创建网 站和信誉自动评估系统, 嘉昱公司有成熟的网站技术和自动评估系统。在知识产权方 面,嘉昱商业信誉评估网持有网站和评估系统技术成果。本公司将在中国申请评估系 统专利,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比较,可达到同样水平。拟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及对客户的价值是 • 商业信誉和个人评估记录报告 • 信誉评估得分 利润的来源及持续营利的商业模式是收取每份评估得分和报告费用,采取网上收 费,网上自动邮寄报告方式。目前在中国经销商业信誉评估网的竞争者还很少,市 场还没有起步,市场空间依然很大。中国商业信誉评估服务市场在未来 3 到 5 年会 有突破性的发展,该市场年销售预记将达到上一亿人民币。 创业机会概述 目前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信誉评估网,在 2009 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 正处于强劲复苏的环境下,商业信誉评估服务现得尤为重要。嘉昱公司是较早在中 国以提供商业信誉评估的公司,由于公司的先入形成垄断性地位,必然在前期获得 高额的回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对金融产品的管制越来越务实、灵活。 产品的价格、质量等持续改善。这些商业行为都需要建立在可靠的商业环境下,公 司愿意以金钱换取商业信誉评估服务来规避风险。我们这个创业团队的成员具有良 好的教育背景和事业背景,有着深厚的管理经验和执行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 团队的成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拼搏精神。目前在中国经销商业信誉评估网的竞 争者还很少,市场还没有起步,市场空间依然很大。中国商业信誉评估服务市场在 未来 3 到 5 年会有突破性的发展, 要抓住机会。 创办类型、合作方式:科技公司, 股权投资,合作,公司与美国多家信誉评估公司已建立合作关系。 17、项目名称:高精度光学三维测量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旭 邮箱:xuwang_2000@yahoo.com 业绩描述: 获得博士学位后已在光纤通讯和高精度光学计量领域工作超过十五年,参与和 主持了多个研究与开发项目,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已获得美国专利两项,发表学术 论文 37 篇并被引用数百次,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项目简介: 光电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因具有非接触,无损,高精度,快速,自动化等优点而 在工业检测,汽车,纺织,生物医学,模具制造,快速成型与逆向工程等众多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并随着激光技术,精密光学技术,视频采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 及计算机 CAD/CAM 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大多测量精度仍局限 -15- 于毫米到几十微米并要求极稳定的测量环境。我们开发的高精度三维光学扫描测量 技术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测量的精度(可达亚微米) 而且还可以在非理想测量环境下正 常工作。比如:行业内多采用点或线扫描技术,耗时长分辨率低且数据处理烦琐。 我们的技术采用宽带白光与定位式扫描,实现面数据快速采集,数据质量光滑平顺 并提供极高的分辨率。又比如,对工业模具的扫描检测常常需要能在动态的生产线 上实时运行。而常用的条纹投影技术因要求待测物体固定不动以取得稳定的位相调 制信息而无法应用。我们的技术所产生的测量条纹直接来自待测物件表面形状本身 所以测量并不受动态的影响 作为我们高精度三维光学扫描测量技术核心的色散干涉条纹检测技术借由拟合 匹配调制的色散干涉条纹信号来确定其波前厚度。在三维测量过程中,系统发出的 准直光束照射待测试物体,其表面高度差所形成的色散干涉调制条纹将被成像于摄 像头并既由成熟的条纹分析算法实时精确地提取出其高度值。扫描测试物体各个区 域而获得的大量高度差数据经由计算机快速处理进而获得三维的物体表面形状。团 队已完成色散干涉条纹检测技术的开发(全套算法软件)并已通过实验验证(专利申请 将在公司注册后以公司名义申请)。三维测量数据的处理软件包和三维扫描光学系统 的设计也已完成。目前处于样机的组装集成和调试阶段。我们希望和国内有一定生 产和销售规模的企业合作 (可以出技术加资金,也可以委托生产),从而更快速地 将产品投放市场。 18、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项目负责人:章华 邮箱:pzhang@zhtech.com 业绩描述: 1、创业经历及个人专长 申报人章华博士在美国从事 IT 业近二十年。曾在美国政府部门,美国一百强公 司(SAIC),美国中小型公司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章博士在软件开发 及外包,云计算,大数据,和商业智能方面有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主要负责大 型网站建设和开发,数据库设计和发掘,商业智能研究。多年活跃在美国南加州地 区的 IT 界,被认可为南加州侨界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专家。章博士参与了美国旧 金山和洛杉矶的两个著名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垫了 基础。章博士拥有广泛的学术资源,和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和企业家保持工作和 个人联系。 2010 年起开始创业,章博士现在是美国 ZHTECH 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公司网 址 www.zhtech.com. 该公司主要承担美国加州政府和中小型企业的互联网项目,企 业 CRM,ERP,以及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项目。 2、主持(参与)过的主要项目 章博士参与了: 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的两个著名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开发. 美国 SAIC 内部网工程建设 美国 Digital River 电商服务平台 3、主要成果 (1)代表性论著(论文) Zhang, P. H. (2013). A longitudinal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and its usage patterns in U.S. from 2000 to 2010. Capella University, Minneapolis, MN. Zhang, H. (1997). Estimation of pesticide losses in surface runoff and pesticide loads -16- in large rivers. Part A: Extension of a field-scale pesticide loading model to large areas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Fillmore County, Minnesota as an Example. Part B: Comparison of pesticide-load-estimation methods in four sub-basins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Mas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Zhang, H. (1988). A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om temperature"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maximum microcline. Master, University of Toledo, Toledo, OH. 申报人共发表论文 3 篇,其中在海外发表 3 篇。 (2)代表性专利情况 专利: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申请中 (3)代表性产品或服务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软件编程,软件外包,商业智能,企业 ERP,CRM, 网站建设, 4、其他(包括获得的重要奖项,在国际学术组织兼职,在国际学术会议做重要 报告等情况) 章博士是 1986 年教育部公派留学生,在美国获得两个硕士,一个博士。覆盖多 种学科。 章博士的主要社会头衔和任职有: •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特聘专家 •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特聘教授 • 微软云计算战略合作伙伴 • 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评委。 项目简介: 突发事件处理和数据孤岛是我国交通信息系统面临的难题。可预测的和不可预 测的高峰需求常使现有的交通信息系统反应迟缓甚至瘫痪,数据孤岛则造成资源浪 费,信息混乱,共享困难。本项目开发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引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 技术。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动态资源调配,按需服务,以及海量的信息集成管 理机制可对庞大、复杂而又无序的交通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和处理,同时给 社会各机构和群体提供及时有用信息。 目标产品:该项目将建立一个支持 PC 和移动终端查询的交通信息平台;一个跨 部门跨区域跨模式的海量云数据库及规范化的数据共享交换接口;一个建立在大数 据技术和各种统计模型上的交通预测体系。本系统为社会各群体提供“出行前、出 行中、出行后”全过程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通过各种 通信终端实时获取交通服务信息。同时,该平台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公众实时的标 准化规范化数据。 核心技术: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是把云计算和大数据巧妙的融合到智能交通信息 系统中,包括硬件设置,软件配套,数据建模,及科学系统管理维护。主要技术包 括:云计算技术:包括微软的 PaaS 平台 Azure,和 Hadoop; 大数据技术:提供结构和非结构关系数据存储,包括 Blob、表、队列和驱动器 存储。SQL, NoSQL。 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将采用各种统计分析,包括显著性检验、差异分析、相关 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对 应分析(最优尺度分析) 、马尔科夫链,趋势面分析技术等等。 功能:本项目采用的大数据系统具有高扩展性、高灵活性、分布式及宽列数据 存储等功能。在关键技术上与传统的 RDBMS 和其它 NoSQL 产品相比的差异在于: -17- • 内置的为大数据而生的扩展架构,不仅可以轻易处理小的数据和用户流量, 也能够管理非常大的数据集,处理每秒超过数千个并行用户(操作)和 PB 级数据的 业务信息, • 点对点(对等网络)的设计,对任何数据库的过程或函数提供无单点故障 • 分布式数据库,不仅仅是在数据的存储方式上,在数据访问方式上亦是如此。 客户端可以与集群中的任意节点相连,并访问任意的数据。数据可以在任何地方被 读写, • 在线容量阔增特性,可对系统数据读/写(I/O)提供增量。拥有近似于线型 的扩展能力。如果想要管理两倍规模的数据,用户只需将集群中的节点扩展两倍即 可, • 通过复制来防止集群节点故障而导致出现数据损失。如果主要节点出现了故 障,那么数据仍然可以从另外的冗余节点中被读取, • 灵活动态的模式设计,满足所有格式的大数据类型,包括结构性,半结构性 和非结构性的数据,适用于交通信息的多样性数据。 • 数据压缩技术,可将原始大数据缩减 80 % • 用 CQL 作为数据库的主要编辑接口,类似 SQL 的 CQL 语言可让开发人员 和管理员更为顺畅地从关系型数据库(RDBMS)过渡过来 • 支持主要开发语言(如 Java、C# 和 Python)和操作系统。 先进性和独特性: 本项目将引入一整套完善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和统计方法。在大数据采集、导入 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挖掘等流程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统计分析方面将 主要应用显著性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 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对应分析(最优尺度分析)、马尔科夫链,趋势 面分析技术等等。在交通大数据预测方面保证有突出的革新和领先的优势。把大数 据技术有效合理地应用于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是本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 市场前景: 本产品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现有的体系已无法承受海量数据储存 处理和超负荷运算运行。迫切需要换代升级。另一方面,随着雾霾、拥堵等问题日 益严重,智能交通对于我国城市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当前,国家力推的新型城镇化 和智慧城市建设,给智能交通带来了诸多政策利好。城镇化快速推进对智能交通需 求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城镇化率将上升 4 个百分点,年均上升 0.8 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给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增量市 场。预计,2014 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投资规模将超过 500 亿元。2015 年将超过 1000 亿元。 总的来说,智能交通市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占 11%,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占 35%。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占 15%,这三部分是直接与本项 目有关的。如果根据国家 2015 年投资额 1000 亿来计算,本产品市场容量应该达到 600 亿。 效益及用途:首先,本系统为社会各群体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全 过程的智能化人性化服务。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通过各种通信终端实时获取 交通服务信息,包括公交行程策划,实时交通状况,驾驶时间,搭车伙伴协议,停 车位和自行车地图等服务。同时,该平台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公众实时的标准化规 范化数据。本系统在交通数据建模、挖掘、分布式处理,时空索引、及交通流动态 -18- 预测等方面将实现突破。在实现公众和管理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动的同时,为其他行 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撑。该项目有助于解决目前国内交通拥挤,出行困难,信息不 畅,技术不完备的现状。对中国现在大力倡导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帮助。 该项目有助于解决交通拥挤,出行困难,信息不畅,技术不完备的现状,对解 决雾霾和建设“智慧城市”有帮助。本项目技术新,投资少,开发快,易扩展,回 报佳,绿色环保,产品有竞争优势: • 具有处理高速数据流量 • 使用支持各种数据类型的的架构 • 从 GB 到 PB 级的储存扩展具有线性稳定性 • 设计中考量到多点多地区数据中心的协调管理 • 保持 24X7 的持续可用性 • 可快速安装和配置多节点集群 • 比关系型数据库的成本少 80-90% 技术指标: 本产品将达到如下指标。 查询、统计操作的首次响应时延小于 1 秒; 对任何实时分析操作的反应时间小于 5 秒; 并发操作终端数大于 500 个; 平均每天储存 10 亿笔数据,资料储存总容量 150TB; 基于交管数据的统计,记录 8000 万条以内,1 秒可以统计完成。 本系统将应用商业智能(BI)和可视化分析手段,将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 速准确地提供图形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直观地呈现交通信息的重要指标和趋势, 让不同的读者理解并享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有用信息和结果。 本项目具有高可靠性,低投入,易扩展,无差别同步,泛在接入,绿色环保, 可填补国内空白。 19、项目名称:基于云端大数据的民族品牌广告销售 O2O 互动追踪系统 项目负责人:陈贻绎 邮箱:biblecn@gmail.com 业绩描述: 我们投资了一批成功创业企业,并成功退出,目前在运营的一个文化媒体项目, 需要和泉州、晋江的一大批品牌企业对接,为企业提供有的放矢的文化产品植入广 告投放服务,并提供广告效果的监控、量化报告等服务,为福建的民族品牌量身定 制一套经济有效的市场推广投放机制。 项目简介: 福建,尤其是泉州晋江,有上百个民族品牌,上百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尤 其是服装、运动鞋和箱包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这三个门类的同质化竞争, 导致企业的利润率持续降低,风险投资不再青睐,上市公司有的不得不寻求非法财 物作假来保持业绩。许多公司的销售增长也十分有限。这些都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 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些企业的产品,许多不要说在国际上,即使在国内都不是众所 周知。在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想象力。 而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平台中央电视台,其公信力在一直下降中,广告成 本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无法满足泉州品牌企业的需求。况且电视广告的效果追踪 也很难衡量,让许多企业主投放广告的信心大打折扣。这些费用也在不断侵蚀着企 业的利润。 -19- 而当今移动互动媒体的传播效应,电影、电视植入广告的作用、线上线下互动 的传播方式,由于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往往让福建的企业主应接不暇,尚无法确 定有效利用这些媒体和渠道的战略战术。 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去独自学习、适应和开发这些新媒体和新渠道,成本巨大的 同时,也会错事市场转瞬即逝的机遇。同时,这些应接不暇的广告投入如何在第一 时间转化成销售,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许多广告代理商无法回答的问题。 我们研制开发的基于云端大数据的民族品牌广告销售 O2O 互动追踪系统有这 样几个功能和特点: 1.针对福建的品牌集群既往销售数据和用户群体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 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电影电视植入广告,和电影电视营销互动的线下活 动,传统电视硬广告,传统互联网广告,自媒体和互媒体传媒事件营造以及线下互 动。 2.基于云端和所有客户端的广告和销售联动机制,导致所有广告的销售效果被直 接存储,并可以实时分析,从而广告主可以实时调整广告投入,撤销或者增加某个 渠道的广告,增加或者相关预算。 3.每次大的营销尝试后的大数据分析,从调整产品风格和设计,调整广告营销方 式,为下一次营销活动积累经验。 4.有的放矢营销的常态化。 20、项目名称:新型 RFID 射频电子标签及天线制造 项目负责人:张瑜 邮箱:yuzhang988@yahoo.com 业绩描述: 1996 年赴美留学,长期从事材料应用和工艺研究,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小企 业发展中心技术顾问,曾在世界五百强大公司 Honeywell 工作,2003 年在纽约融资 20 万美元与美国合伙人共同建立 Michael Company, 2005 年创办 Zirunia Ink Ltd.公司, 服务与纽约,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地区的企业用户。并在非穿透紫外光固化导电浆 料方面有重大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 OLED,太阳能电池等微电子制造领域。与 HP, Philips, GE 等知名公司有密切的技术项目合作。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张瑜于 2006 和 2007 年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部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春晖杯留学人员创业大赛一等 奖,团队个人投资的项目 UV 紫外光固化特种油墨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售。RFID 射频 电子标签天线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项目已经完成研发,正在联络国内外合作伙伴和投 资人,进行产业化准备。 项目简介: 项目解决了物联网核心 rfid 射频电子标签价格高居不下和成品率低以及生产工 艺落后的问题。rfid 射频电子标签应用日益广泛,每一个商品上都将贴上 rfid 智能标 签,这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商品中的商品,植入所有产业当中的产业,发展前景 巨大,当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此时进入风险小、回报丰厚、收益巨大。 我们的产品是 rfid 射频电子标签及其天线,射频天线是电子标签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我们可以向市场大规模提供价格只有 5 分之一的射频天 线产品和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同类同规格电子标签产品。 在整个物联网行业里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直接销售射频天线给标签封装商 和提供电子标签给系统集成商以及终端使用者,以巨大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迅速获得回报,预计项目启动 8-12 个月开始进入市场销售阶段。 -20- rfid 是全球各工业国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 我国把 rfid 列为十二五国家发展战略, 电子标签广泛应用与零售商品、物流、食品药品,身份识别等领域,应用范围广, 发展潜力大,每年市场增长率接近或超过 50%。 仅有现有产品 1/10 的成本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源于我们团队专有的技术,核心 的天线制造材料,以及革命化的新型制造工艺,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的 rfid 射 频电子标签及天线制造公司,降低现有的产品价格,让物联网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让所有的商品都贴上智能的 rfid 射频电子标签。 项目投产后,预计毛利率超过 60%,计划两年的时间,达到年产 30 亿只 rfid 射 频天线以及 4 亿只 rfid 射频标签。 计划一期融资 1200 万人民币,主要用于生产线设备、检测仪器和原材料的投入, 以及市场开发和销售推广。 我们团队由 4 名美欧博士和 6 名美欧硕士组成,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 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团队核心成员都具有 15 年以上的美国留学工作创业经历, 成员构成包括财务、市场、销售、研发、生产管理和国际贸易各个方面,是一只具 有国际先进创新创业的团队。 21、项目名称:超高速光通信芯片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李丹 邮箱:fisher2150@gmail.com 业绩描述: LI Dan, et al., “ A Low-noise Design Technique for High-speed CMOS Optical Receivers”, IEEE JSSC, Jun. 2014. LI Dan, et al., “ A 25Gb/s Low Noise 65nm CMOS Receiver tailored to 100GBASE-LR4”, ESSCIRC 2012. LI Dan, WEI Tingcun, WU Wei,“A Novel Charge Recycler for TFT-LCD Source Driver IC” ACM Great Lakes Symposium on VLSI (GLSVLSI’07) 2007 魏廷存,李丹,丁行波,“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源驱动芯片的电荷回收电 路” ,中国专利:200710018478.7。 项目简介: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数据中心网带宽以指数 速率逐年增长。基于电介质线缆的传统有限通信已逐渐逼近其物理带宽极限 (~10Gbps) ,同时受到能耗高,传输距离短,体积臃肿,高串扰等诸多限制。 光通信被普遍认为是高速通信的未来,因其具有低能耗,高带宽,衰减低,体 积小巧,并行性高等很诸多有点。近年来,随着基于 CMOS 的集成光器件的成熟, 硅光子(silicon photonics) 逐渐成为国际大公司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后 摩尔定律时代(More-than-Moore)的核心领域之一,光器件和电器件的单片硅集成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低成本(CMOS)、高集成 (integrated) 的光传输方式(optical)克服 电介质通信瓶颈,从根本上解决未来数据中心,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存储,多核 (many-core)处理器、片上网络、芯片间通信难题,代表了有线通信的未来。Intel, IBM, STMicroelectronics, Oracle 等国际大公司都对该领域投以重资。 本项目目标是实现基于 CMOS 的光收发机芯片 (>=25Gbps),潜在应用包括数据 中心,云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存储区域网络,片上多核间通信等。将采纳已积 累的高速宽带集成电路及低噪声设计经验,芯片将具有比同类型 BiCMOS 芯片具有 更高的灵敏度及动态范围,以及更低的功耗和成本。芯片量产后将一定程度上改变 -21- 我国在超高速光通信芯片领域受制于国外的局面,具有很高的商业和战略价值。 22、项目名称: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徐亚男 邮箱:fionayanan@gmail.com 项目简介: 课题组截止到目前完成了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相关标准收集整理,实现了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可靠性管理 IC 的开发以及电动汽车 BMS 的总体 设计。 在 IC 设计方面,高精度高采样率 Sigma Delta ADC 是整个芯片设计的核心,其 精度决定了 BMS 系统是否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电压/电流/温度的模数转换,课题组在 电池管理系统高精度低成本电池电压采集方面取得了突破,电池电压采集精度达到 +/-1mV;课题组使用了业界先进的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方法进行 BMS 核心芯片设计, 除了控制本芯片的功耗以外,还提供诸多外围器件的关断节能功能,降低了整个系 统的电量消耗,与晶圆代工厂商联合开发了 HVCMOS 80V 混合型工艺,满足 BMS AFE ASIC 高耐压,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工艺上兼容 80V 高压 HVCMOS 器件及 5V 低压小尺寸 CMOS 器件,功耗<300 uA;首次实现了均衡均衡电流达到安培数量级 的主动式均衡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组使用寿命,电池均衡电流可达到 1-5A 。 在电动汽车 BMS 的总体设计方面,采用先硬件开发,再软件配合、优化的方法 进行,现已完成硬件开发。BMS 硬件方面采用分布式系统构架,主要由电池管理单 元 BMU 和主电池管理系统 MBMS,以及可配置的外围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是一 种电动汽车专用的电池管理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和成组方式以及成组规模的动力 电池组,实现了动力电池组内主动均衡及动力电池管理,尤其适用于动力电池配置 灵活多样的电动汽车等应用场合。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适用于锂铁、锂锰以及三 元材料等电池组。经测试 BMS 很好的实现了以下功能:高精度电池电压检测,提供 准确过充过放保护,延长电池组寿命;主动式全时均衡(充电/放电) ,防止电池芯之 间的不平衡现象,维护电池组容量,延长电池组寿命;快速过流/短路检测和保护; 多点电池温度保护;系统内部采用 CAN 连接,高速可靠,易于扩展,能够灵活配置 系统内部 BMU 个数;最多提供 3 个独立的外部 CAN 接口,灵活配置与整车、充电 机和显示设备通信;集成多种外围传感器和执行器,灵活多样的输入输出配置;各 种告警,保护门限值可标定,方便使用;异常电池侦测及报警。 23、项目名称:智慧健康医疗技术产品与运营服务 项目负责人:刘亚平 邮箱:yliu_mit@yahoo.com 业绩描述: 团队拥有 14 项专利授权、70 项专利申请实审、17 项软件著作权,国际学术刊 物 40 篇论文,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一等奖”,承担中国科技部“十二五”国 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项目简介: 本项目团队与相关健康信息机构合作,开展通过网络覆盖全省数千万人口、数 千个社区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健康咨询等智慧健康医疗服务。项目主 要研发可远程测量收集各种个人健康指标数据,如血糖、血脂、心血管状态等数据 的用户终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络(3G、4G)连接后台系统进行数据分 析。建立数据分析中心及相关软件,以存储个人的体检报告、电子病历等数据,并 -22- 进行对比、分类、分析、诊断,将个人健康、疾病状况的分析、建议、预警、诊断 等信息通过网络发给服务对象。本项目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量子流媒体、 以及各种尖端的体检测量技术,为大范围地区人民提供国际先进水平的可普及型的 智慧健康医疗产品和服务。本项目研发的用户终端技术产品达世界先进水平、携带 方便成本低、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如无创血糖仪,可快速测出血糖、血脂、胆固醇 等指标,准确度达 90%以上。便携式心血管检测仪,可 24 小时随身监测心电图等指 标,随时可向病人、家属或医生发出病情趋势通报、发病预警、紧急通知等信息, 保障病人安全。本项目市场巨大,如全国心血管病人 2.9 亿人,糖尿病人 1.14 亿人。 国务院文件:到 2020 年,全国健康产业将达 8 万亿元(全国 GDP 的 10%) 。 24、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多源数据融合城市信息管理平台 项目负责人:仲英济 邮箱:julian_zyj@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仲英济教授是国际著名期刊 IEEE TRANS.,IEE LETTER,ETRI JOURNAL 等的编 委与审稿人,是核心国际会议 IEEE ICC,IEEE WCNC,IEEE GC 等的 TPC MEMBER 和 SESSION CHAIR,是新敏特(Shinrimite Co.)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多次带领科 研团队参与新一代通信系统研发与标准化草案的制定工作,拥有 62 项高速宽带通信 系统、多媒体传感技术、智能电网监控和汽车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国际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多源数据融合条件下的物联网相关特性,构建支持节点间多媒体信 息协同处理的物联网支撑体系,实现在自适应任务调度机制和云计算架构支撑下的 多源数据融合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为政府搭建一个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 境监测等方面,深度互联、跨域合作的管理平台。本项目将构建支持节点间多媒体 信息协同处理的物联网平台,实现自适应任务调度机制和多源数据融合,项目一期 建设平台预计包含 10 万个节点与 500 个汇聚节点,以及 10 台监控业务服务中心。 该平台将大幅提升网络计算能力、容灾能力并显著降低网络能耗,深度开发物联网 支撑平台的资源调度机制,提升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促进物联网 支撑平台的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制定,保障基于物联网交通监控业务大发展的需要。 实现物联网的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并形成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完善。本项 目将实现有效的城市信息监控和管理,大幅降低物联网协议复杂度,实现节能降耗 和减少电子产品垃圾污染,并能更大的发挥物联网应用的经济社会效益。 25、项目名称:基于多样传感器的智能感知、识别及分析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炜 邮箱:weiwang.tum@gmail.com 业绩描述: Journal Articles L.Chen,W.Wang,G.PaninandA.Knoll,HierarchicalGrid-basedMulti-People Tracking-by-Detection with Global Optimiz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TIP), 2014. W. Wang, L. Chen, Z. Liu, K. K ü hnlenz and D. Burschka, Textured/Textureless Object Recognition and Pose Estimation using RGB-D Image, Journal of Real- Time Image Processing (JRTIP), DOI: 10.1007/s11554-013-0380-z, Springer, 2013 X. Zang, D. Dražen Bršcˇic ², W. Wang and K. Kühnlenz. Human Behavior -23- In- spired Temporal Attention Control System for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Jour- 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Vol.42, No.9, pp. 714-722, Sept,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W. Wang and D. Burschka. Dense and Deformable Mo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Hierarchical MRFs Optimization in Dynamic RGB-D Scene, 12th Asian Confer- 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CCV), 2014 Z. Liu, W. Wang, D. Chen and G. v. Wichert. A Coherent Semantic Mapping System Based on Parametric Environment Abstraction and 3D Object Localization, 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obile Robots (ECMR), pp. 234-239, Barcelona, Spain, 2013 W. Wang, L. Chen, D. Chen, S. Li and K. Kühnlenz. Fast Object Recognition and 6D Pose Estimation using Viewpoint Oriented Color-shape Histogram,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pp. 1-6, San Jose, California, USA, 2013 L. Chen, W. Wang and A. Knoll. Global Optimal Data Association for Multiple People Track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pp. 4728-4734, Karlsruhe, Germany, 2013 W. Wang, V. Koropouli, Dongheui Lee and K. K ü hnlenz. Articulated Object Modeling based on Visual and Haptic Observations, 2013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ISAPP), pp. 253-259, Barcelona, Spain, 2013 X. Zang, D. Bršcˇic , W. Wang and K. Kühnlenz. Temporal Attention Control System for Multiple Objects Tracking, The 31st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 p. 4836-4841, Hefei, China, 2012 W. Wang, D. Bršcˇi², Z. He, S. Hirche and K. Kühnlenz. Real-time Human Body Mo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Multi-layer Laser Scan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Robots and Ambient Intelligence (URAI), pp. 297-302, Incheon, Korea, 2011 项目简介: 智能感知系统作为一个新兴发展并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及应用领域,目 前己成为现代工业,医疗分析,机器人和智能汽车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之一。 近年来在智能感知技术基础上的各项研究及应用不断的发展,针对不同应用情况的 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基于多种传感器智能感知,识别及分析的应用系统。 (1)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半成品或成品或再制造产品进行识别和检测, 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快的检测速度。传统的接触式的人工检测的方法 不但繁琐,劳动强度大,而且检测速度较慢,不能消除人为的测量误差。在检测过 程中还可能对物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些都使得传统检测方法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在线检测方法,以其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测量项目多等特点 在工业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基于现有的工业生产线的完善改造,智 能感知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系统,有效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并且有着成本低廉,易 于维护及应用广泛等巨大优势; (2)在医疗图像分析中,目前的主要检测手段是拍摄图像后由人工分析,需要 大量的具有高级资质及检测经验的医疗专家,不但无法保证实际检测的精确度,并 且无法将检测结果作为实际样本保存,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消耗。智能医疗图 像分析系统能够成功并高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可以作为子系统依附现有医疗图像 提取系统。目前国外的医疗器械已经垄断高端医疗行业,如 GE 及 SIEMENTS 等, 都已经发现了医疗分析系统的必要性,并且已经将重点投入到相关领域并有一定的 科研成果。例如血液细胞自动分类,脑部活动分析,细胞识别等,都可以通过智能 分析系统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同时得到详细的过程分析; -24- (3)在机器人领域,环境感知,目标识别和自动导航等功能是自动机器人的必 备。针对不同的机器人工作环境和功能目标,建立不同的传感器系统,同时通过智 能识别系统进行分析和有效信息提取。机器人传感器系统主要基于激光传感器,多 目摄像头和三维传感器等,通过这些不同的信息源,提取图像特征(颜色, SIFT,SURF,三维特征等)用于分类,识别和分析。自动机器人发展目前在国内依然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在国际上已经研究发展了一段时间并且依然是研究热点; (4)在智能汽车领域中,国际上已经将自动驾驶,辅助壁障,智能行人检测等 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在传统汽车行业,VOLKSWAGEN,BENZ,BMW 等都 设立了大型的智能感知系统的研究部分并开始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在新型的汽车发 展领域,GOOGLE CAR 已经成为了这个研究热点领域的标志,只需要一个三维的激 光系统,通过提取出来的三维点云,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时检测环境,通过智 能感知系统进行自动行驶。 二、智能感知,识别及分析系统的主要模块 (1)基于多层马科夫场全局优化的动态运动动态分析 a) 模块内容及特点 设计开发了基于动态图像的动态前景数据分割和运动数据提取系统。建立了新 型的多层马科夫随机场的框架,包含前景分割层和数据关联层。设计了在不同马科 夫层的新型能量方程没用于不同的全局数据优化结果提取,研究设计了创新型变形 物体表面描述符——基于变形表面的的颜色形状直方图 (Deformable Color-Shape Histogram),此物体表述符集成了可变形物体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可用于具有纹理或 没有纹理物体。建立了一个动态 RGB-D 的数据库,包含了各种形态的前景物体和多 种运动形态。通过研究了系统的准确性和运行时间分析,从多层面多角度与其他优 化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模块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得到验证。本模块为动态场景分析的 基础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物体分割,语义运动分析,关节物体建模和变形物 体研究。 b) 模块应用领域 医疗图像分析,动态环境识别,智能汽车 (2)基于图像的实时物体识别与六维姿态检测系统 a) 模块内容及特点 设计开发了基于实时 RGB-D 图像的具有高物体识别率及精确六维姿态监测系统。 研究设计了创新型物体描述符——基于视角导向的颜色形状直方图 (Viewpoint oriented Color-Shape Histogram),此物体表述符集成了物体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可用 于具有纹理或没有纹理物体的识别和姿态检测,具有旋转移动不变性、放大缩小不 变性和光照不变性等特点。建立了两种基于 KUKA 机器臂和 Kinect Fusion 的三维物 体建模平台。集成物体识别和姿态检测框架进入大范围的语义层面的地图,可以用 于机器人的基于地图的探索和基于物体识别的机器人抓取和操作。进行了物体识别 率和姿态精度评估框架,同时包含环境光照变化下的鲁棒性研究。研究了系统的实 时性和运行时间分析,从多层面多角度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比较。 b) 模块应用领域 工业生产,物体识别,智能机器人 (3)目标于人机交互的关节型变形物体识别和机器人手臂操作控制 a) 模块内容及特点 设计开发了关节型变形物体建模系统,集成了变形物体的视觉和需要操作物体 的机器人手臂触觉信息。系统包含了关节型物体的识别,物体关节的状态监测和基 -25- 于当前物体关节状态和任务目标的机器人手臂操作技能生成。将此系统集成于研究 组“Pit Stop”机器人项目方案,成功基于视觉识别汽车车门,监测车门状态,机器 人成功自主地对不同状态下的车门进行快速操作开合。 b) 模块应用领域 变形物体识别,智能机器人,人体行为分析 (4)基于数据融合的实时人体运动检测系统 a) 模块内容及特点 设计开发了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实时三维人体运动监测系统。研究了一项创新 型的方法用于数据特征提取的方法——迭代型模板匹配方法 (Iterative Template Matching for Clustering)。建立了基于三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层面的 SICK LMS-200 激 光传感器的实时人体运动检测系统,并集成在移动机器人上,用于人机交互。此科 研课题依附于 EURO Robot 项目。 b) 模块应用领域 智能机器人,人体行为分析。 26、项目名称:智能化外贸电子商务分销平台 项目负责人:赵惠滨 邮箱:Ben.zhao@sygmart.cn 业绩描述: 具有 22 年从业经验,专精于企业技术战略和规划,企业整体技术架构,智能化 及复杂关键性系统的设计开发。曾任多层 IT 管理和技术领导职位包括企业设计师, 总架构师,开发总监,设计总监等。效力于大至全球 500 强,小至明星始创的多家 企业。所领导和设计开发的系统遍及电子商务,零售和目录销售,软件开发,股票 市场,银行投资,金融服务,水电能源管理,企业采购等多重领域, 并多次得到 业内专家的认可和嘉奖,如所领导和设计的 RulesPower 规则驱动的企业流程管理 系统(BPM)被全球最具权威的 IT 行业研究与分析结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称之为有远见的创新产品,又如所研究开发的中国第一代关系型分布数据库 系统承获中国科学院成就奖。多次参与企业始创,所创企业之一年收入呈达 7 百万 美元,另一企业被成功收购。在国内和国际专业论刊上发表过十几篇论文和专著。 项目简介: SYGMART 是新一代智能化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目标是将高质中国制造产品和 品牌以分销、小额批发、和直销的方式推向全球线上线下零售市场和消费家庭。外 贸电子商务产业为一尚未广泛深入发掘的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持续发展空 间。SYGMART 将电子商务,机器翻译,作业流程自动化,规则引擎,推荐引擎, 商品采购,仓库管理和配送管理,智能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融于一体, 并在这些领域自主开发多项产权化尖端技术;SYGMART 还将其创新商务理念融贯 于灵活针对性的商品定价策略,健康互利的供应链体系,可靠快捷高效的配送机制, 和 O2O 本地化精准化的网络营销模式. SYGMART 平台可以帮助卖家以直销、分销两种方式在国际市场推销其产品, 并迅速搭建分销代理网络;平台除了为国外买家提供可靠进货货源外,还为网店和 实体店店主提供一个与国内供货商建立代销合作关系的分销代理平台。借用 SYGMART 分销平台,网店店主可以零成本,零库存,一键铺货,一键下单,一键 库存查询,一键信息跟踪,专业轻松开店。实体店店主可以加入 SYGMART 体验服 务网络联盟,借用 SYGMART 平台网络营销和产品货源等优势,扩大其店铺知名度 -26- 和信誉度,吸引网络流量,弥补其与电商模式对比下的时空及成本方面的局限性。 这一创新商业模式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外贸链的商业壁垒,为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 的萧缩外贸加工产业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为“中国制造和创造”商品销往国际市 场提供崭新的实惠有效的渠道,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 目前平台核心功能开发已完成,并于 2013 年 1 月上线使用,现有产品 1 万 5 千 以上,合作供货商 300 多个,销售量每季度以 60%速度增长。我们已完成多个软件 著作版权注册。 27、项目名称: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商业平台的构建和使用推广 项目负责人:余乐 邮箱:leyu@hotmail.co.uk 业绩描述: 余乐,男,生物信息学博士后学位。目前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院,遗 传与基因研究中心 Sulsa 引领研究员。2013 年度苏格兰盟校项目带头人奖励获得者。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兼职教授。罗斯林研究院是世界知名的研究中心,曾经在世界 上首次成功克隆绵羊多利。博士其间师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院士以及美国电气电子 工程师学会院士。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参与了人类基 因组计划中关于黑色素瘤方面的研究工作。 博士就读期间曾经参加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接 见。2007 作为八个博士留学生之一,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竺 访问英国期间,受到了接见。博士与博士后期间积极参与组织了一些本领域内国际 及英国学术交流会议。博士期间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接见并颁奖。2008 年初获得 教育部和科技部组织的第二届“春晖杯”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大赛一等奖,教育部章 新胜副部长接见并颁奖。 此外,2013 年余乐被爱丁堡大学授予苏格兰盟校项目带头人奖励,2011 年爱丁 堡最有价值研究人员提名,2010 年在美国召开的领域内权威会议上获得‘热门课题 学术报告’证书。2008 年入围英国青年企业家创业大赛。2008 年度英国皇家工程师 学会旅行奖学金。2006 年度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旅行奖学金。2006 年度 MacRobertson 奖学金并被英国‘晚间时报’报道。已在国际刊物及其会议文摘上发表及合作发表 二十余篇 SCI 检索研究文章。此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 并拥有一项专利。 项目简介: “大数据”(Big Data)技术是随着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生成海量的数据进而发展 起来的新兴信息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技术革新。大数据概念正式提出于 2008 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 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上,把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其中一个战 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出来,支持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其中包括了海量数 据存储、数据挖掘、网络化操作系统,这都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一 个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在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缺 乏自己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中心,因此大数据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项目的主旨是将海外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引进到国内,构建中国第一个基 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商业平台, 将其应用于国内迫切需要的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医疗 -27- 保健,食品健康,交通运输等服务,来填补国内对该技术应用的空白。 这个大数据商业平台主要用于分析海量数据, 1)公司将组建自己的研究队伍向客 户提供海量数据处理服务;2) 并为客户搭建可自行操作的应用程序接口,由客户通 过接口进行操作, 公司给予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团队还将提供职业培训。由于大数据是一个新兴信息领域,目前国内 急缺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对此我们将采取职业培训的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 数据领域的精英。 我们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这将是国内首创的 第一家面向生物医药,环保,健康,以及食品的大数据分析中心。公司另一个远景 目标是组建中国第一个基因门诊部,开拓个性化医疗的先河。 本项目在国内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由于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 而本团 队人员在英国知名高校长期参与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术,并 得到了研发团队的授权,可以把技术引入中国。这确保了本团队在国内的技术领先,便 于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二次开发,以及未来专利技术的申请。 本创业团队准备筹建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组成的高科技信息服务公司,并寻找 广泛的商业合作。需要的融资金额: 500 万。 投资方可采用分期贷款,风险投资或者 其他融资方法的资金支持。投资分为三阶段:创立阶段,试运营阶段以及初期发展 阶段。 28、项目名称:数字水印图像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刘整 邮箱:cznliu@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于 2000 年 4 月开发研制的「acuagraphy」图像电子水印技术在日本市场一直保 持领先地位。 同时该项技术于 2001 年获日本总务省平成 13 年度「情报通信月推进协会会长 表彰奖」(部级奖)。 2001 年 10 月,研制开发的「acuagraphy」音声电子水印技术通过社团法人日本音 乐著作权协会实施的「STEP2001 音声电子水印技术国际标准认证。 2005 年 3 月参加日本经济产业省主办的「电子水印技术评定标准」的制定并聘 为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 2003 年研制开发的音声电子水印技术论文在美国工程师协会杂志 IEEE 的「电 子水印技术专集」上发表。 2004-2007 年期间,参加了 4 部有关电子水印技术专著的编写。 2004 年研制开发的音声电子水印技术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刘氏算法」 。 2002 年 2 月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应邀出席在汉城召开的电子水印技术国际会议并 发表特邀讲演。 2003 年 1 月被厦门大学计算机系聘为教授。 2005 年 9 月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应邀出席在墨尔本召开的电子水印技术国际会议 并发表特邀讲演。 另在日本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有关电子水技术的学术论文。 同时申请了 10 项有关电子水印技术的专利。 2013 年 7 月-至今,本项目申请人开始研制与开发第二代「智能电子水印技术 (Smart Watermark Technology)」以及以第二代「智能电子水印技术(Smart Watermark -28- Technology)」为核心技术的「图像码」。 项目简介: 效益分析: 目前无论在制造业、商品零售等领域,还是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 流以及食品安全追溯等环节,二维码都担当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以说目前二 维码已成为智能手机的键盘、互联网的端口,它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 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截止到 2011 年年初,我国申请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已愈 24 万家,国内采用条码标识的商品超过 200 万种,应用条码技术进行自动扫描结算与 管理的各类商业超市、配送中心上万家。据业内预测,到了 2015 年,二维码市场将 超过 1000 亿元,会有一万家公司进入二维码行业。因而,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二维 码的市场有多大, 「数字水印图像码」的市场就有多大。 29、项目名称:数据库驱动的全球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资讯平台 项目负责人:宋孟杰 邮箱:Mengjie.Song@gmail.com 项目简介: 团队致力于为全球以教授为主体的科研工作者、有意愿在大学进行深造的学者 和学生、希望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以及学术相关领域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士提 供一流的学术信息产品和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能在全球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领 域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为科学研究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有效的帮助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30、项目名称:数据库驱动的全球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资讯平台 项目负责人:毛宁 邮箱:maoningcas@hotmail.com 项目简介: 团队致力于为全球以教授为主体的科研工作者、有意愿在大学进行深造的学者 和学生、希望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企业、以及学术相关领域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士提 供一流的学术信息产品和服务平台。我们希望能在全球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领 域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为科学研究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有效的帮助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31、项目名称:医药不良反应文献智能监控搜寻系统 项目负责人:雷晓军 邮箱:xiaojun.lei@gmail.com 业绩描述: Web-based Search Engine for Searching Literature Adverse Event Case Report #13/464,958 An Automatic Semantic RDF Annotation System on Text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61/378,174 A Matrix Semantic Parsing Algorithm with Integration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Information,#61/378,145 项目简介: 后的全新亮点。我们预计在降低目前欧美处理不良事件成本的 70%同时,可从 外包项目获取 50%以上的利润率。药品警戒管理外包不仅有诱人的利润率,更有其 -29- 特有的持续性。一旦制药公司签下某药品的安全警戒合同,此合同的有效期大多会 伴随该药品在市场上的存在期。只有药品停止销售,公司才可能停止药品安全警戒 服务。药品警戒外包项目的此种利润叠加性是许多外包行业不具备的。 目前,中国尚没有提供药物安全服务的公司。 但中国对药物安全服务的需求 将讯猛增长。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去年 7 月颁发《药品不良反 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整个中国制药公司将按国际标准执行类似的制度来监督因 为药物质量,滥用药或假药导致的危害。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另外,中 国自主开发新药的路也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开发自主创新药品,必须建立国际安全 标准的新药开发临床安全评价体系。我们建立的药品安全警戒平台将不仅为中国新 药开发,同时为中国的药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最基本的临床安全评价系统。我们将提 供全方位的系统服务于国内药厂。 医学文献是有关医药产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监测信息的宝贵来源,也是上市后 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和欧盟医药管理局 (EMA)法规,制药和医疗保健公司必须至少每月 2 次寻找文献的不良事件病例报 告,以满足监管要求和监测全球性药物,疫苗,与和医疗器械产品安全信号。公司 必须定期搜索两个国际公认的文献数据库以上的文献。仅美国就有 90,000 多个上市 药物,疫苗,和医疗器戒。目前平均每个药物的文献搜索筛选费用约为 1.5-2 万美元。 本公司利用自主的专利技术,采用自主开发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对文献进行自动的 理解后找出相关的文献,替代了由人工对文献的阅读而找出相关文献的做法,并开 发了世界唯一的网络智能搜索引擎,用于寻找文献报道的医用产品的不良事件/反应。 本产品《医药不良反应文献智能监控搜寻系统》是创新型的产品,建立一个崭新的 商业模式,将服务于全球制药企业(一万二千多家)用户,主要是欧美客户,从而 解决传统型以关键词检索繁琐程序,不准确,高成本,耗时长的方式。我们的产品 更加简洁,快速,准确,系统,覆盖面广,标准化,低成本,一站式服务。另外我 们的服务成本是人工为主的市场服务的 1/10 以上,同时具有不断创新和延伸药物警 戒信息服务的后续关联药品警戒外包项目业务。本项目是将我们成熟的自主专利技 术应用到寻找文献报道的医用产品的不良事件/反应,是独家,首创,已申报专利保 护,无同类竞争可言。 32、项目名称:1.智能家用服务型机器人系统平台;2.高精度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 项目负责人:姬一鸣 邮箱:yimingjianu@gmail.com 业绩描述: 主要参与项目:1.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61375072 2014-2017,80 万人民币 主要参与者;2.澳洲研究委员会探索基金(ARC-DP130103610) 2013-2015,38.5 万澳 元,主要参与者;3.澳洲研究委员会探索基金(ARC-DP10100538) 2011-2015,60 万 澳元,主要参与者;4.澳洲研究委员会探索基金(ARC-DP0877562) 2008-2011,66 万 澳元,主要参与者;5.美空军亚太合作研就项目(AOARD-10-4102) 2010-2012,18.4 万美元,主要参与者。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 20 余篇;获奖情况:2012 年中国留学 基金委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项目简介: 1.智能家用服务型机器人系统平台。家用智能机器人被公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 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 年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至少有 800 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成长为 2500 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即将由 IT 进入 RT 时代 -30- (Robotics technology)。2012 年 4 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提出“十二五”期间将 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同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 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明确指出将服务机器人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 高技术。 家用机器人被定位为智能物联网时代中家庭物联网的核心信息中枢,具有人性 化交互、运动化控制和组件化成长的特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必将成 为每户家庭中的智能核心终端。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行业 飞速发展,但面临核心技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项目申请人于长斌主导的该项系统,正是在考虑到推进智能化服务型机器人发 展的前提下所提出的。该产品不同于现有市场中的大部分功能单一或者核心技术不 完善的家用机器人,其主推的是一个综合服务型平台系统的概念,即该智能家用服 务型机器人系统整合了不同种的模块对应不同的需求。 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预 留了定制化模块升级方案,即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其需要的模块,从而 使得该智能家用服务型机器人系统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针对性。 该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前端移动机器人,移动终端和网络控制平台 以及云端服务平台组成。其主要具有 8 大模块: 1. 安全防护模块:当无人在家中是,机器人可以进行实时自动巡逻,通过内置 摄像头实时监控家中情况,同时配合人体感应器感知是否有陌生人来访,此外还可 以通过烟雾和温度感应器灵敏检测家中异常,及时短信自动汇报。 2. 生活服务模块:通过芯片匹配,可与大部分现有家电系统(电视,冰箱,空调 等)进行连接,从而达到家居智能控制的效果。配有强力的地面清洁吸尘设备,可以 使得巡逻监控清理同时完成。同时还具备实时时间,事件提醒功能。另外还可以添 装空气净化设备让你实时享受清新空气。 3. 环境智能监控模块:通过对用户平时对家中环境控制情况(如温度,湿度,光 亮等)的学习,同时配合自身具有的温度,湿度,光感等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 监测,自动制定智能化环境控制方案,打开或关闭相应家电产品。用户也可以自己 设定所需方案,如以节电节能为主或以舒适度为优先等。 4. 教育模块:提供语言互动智能学历功能,更具不同年龄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 案。社交能力场景模拟功能,可以更具不同场景制造不同的社交对话进行练习。针 对儿童设置探索启发式学习功能,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方位的模拟和互动,让儿 童在自己发现问题,启发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教育启迪的效果。 5. 娱乐终端模块:提供音乐视频播,有声电子书,天气预报,新闻汇集等功能。 同时通过 WIFI,蓝牙等可连接家中电子设备(如智能电视,电脑,影响设备等),从 而达到家庭娱乐的效果。除了内置内容外,用户可以通过连接云端服务器进行实时 更新。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互联网得到海量内容。 6. 远程操控模块:该系统提供终端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可安装的应用 程序,安装登陆后可以实时对家中的家居进行控制或者预设开关时间,简单方便。 同时可以看到家中实时影像也可以人工操控机器人在屋中移动,我们设计的自动壁 障和路径优化系统可以很好地让机器人在室内进行自由移动。另外,我们也提供网 络平台,登陆后也可以对家中智能机器人终端进行操控。 7. 云端服务模块:提供云端数据备份,云端数据更新等服务,使数据更加安全, 存取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自动分析,可以给用户更好的私人化智能服 务方案。 -31- 8. 私人定制模块: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提供私人定制模块服务,可以更 好的完善我们的系统平台,从而给客户打造一个私人的家庭智能服务系统。 通过该智能服务机器人系统,能够提供高效安全的家庭智能化管理,为智能化 城市发展做出贡献。项目申请人于长斌所带领的团队,有包括申请人在内的多位国 际机器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控制专家,长期在海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科研公 司从事智能机器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控制应用方面的创新技术研发,并且在 相关领域都有重要的科研开发成果,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同时在财务以及市 场方面都有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团队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成熟全面角度,都 达到了一流水准。 2.高精度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 是由许多在空间中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无限通信计算机网络,是当前在国际 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无线传 感器网络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军事国防、工农业控制、城市管 理、 生物医疗、环境检测、抢险救灾、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领域。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 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对 21 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 一。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界和商业界中应用的普及,很多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上。位置信息是传感器节点采集数 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位置信息的检测消息通常毫无意义。确定事件发生的位 置或采集数据的节点位置是传感器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例如为了监测森林中的温度变化,尽可能在火灾发生前就采取措施,无线传感 器网络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温度传感器被放置在森林中,组成了一个无线 传感器网络,一旦某一个传感器探测到周围的温度高于了警戒值,就会生成一个警 报信息,传回给森林防护站。但是,如果在这个警报信息中不含有位置信息,那么 这个警报信息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给每一个传感器装配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固然可以得到一个很精确的位置 信息,但是所需要的能耗是传感器所不能负担的,同时价格成本也会大大增长。目 前,有很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可以在能耗较小的情况下,给出一个估计位 置信息。但是由于森林环境的复杂性(遮挡物过多) ,技术设备的不足(传感器节点) 和定位算法本身的缺陷,所给出的位置信息都是不精确的,往往误差可以达到几十 米,甚至更多。即便不是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能耗问题和成本 控制,现有的定位装置也存在很大的误差。 因此,针对这个缺陷,我们开发出了低成本,低能耗,鲁棒性强且体积小的高 精度无线自定位系统。该系统是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系统平台开发的,并植入 了项目持有人所提出的定位误差修正算法,从而实现了无 GPS 情况下的高精度定位。 在实际使用中,室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在室外使用中,通过传输放大器, 应用距离可以达到 10 公里级别,在此情况下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该设备已经应 用在了我们同时开发的家用机器人平台中,在帮助机器人进行智能室内巡逻和高精 度定位完成任务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该设备具有一下特点:成本低、能耗低、模块化、易嵌入现有不同产品平台、 高精度、抗干扰、无需 GPS 模块。同时该产品也是唯一 一个针对大规模网络的误 差修正的产品,即对于大规模网络中布控我们的设备,通过设备间的相互识别通信, 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确度。 33、项目名称:RFID 射频电子标签低成本产业化 -32- 项目负责人:蔡红霞 邮箱:jadis199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专利受理号: 2014101829642 项目简介: RFID 电子标签成本是制约 RFID 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现有 的铜铝蚀刻天线工艺价格高效率低. 我们团队经多年研发,获得重大突破,发明的紫 外光固化导电银浆材料和一体化的印刷工艺可实现大规模、快速高效和低成本制造 RFID 射频电子标签天线。特点就是常温固化,耗能低,无污染,几秒种内实现固化, 可方便的进行自动化生产,完成天线制造的成本是现有天线的 1/5-1/20。我项目多项 专利已在中国美国申请受理。 物联网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而电子标签是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占物联网市值的 90%, 市场非常巨大. 本项目第一期投资用于 RFID 射频标签天线的规模化快速生产, 预计年生产能力为 10 亿只高频和超高频 RFID 标签天线,产值约为一亿人民币。第 二期投资用于 RFID 射频电子标签的封装制造,按现有市场价格计算,预计年产能到 8 亿只高频超高频 RFID 电子标签,产值约为 4 亿人民币。本项目内容重点在第一期 投资,第二期投资作为前景展望和持续发展在第一期项目完成后再做考虑。总项目 预计 24-32 个月完成, 投资回报周期约为 2.4 年。 我项目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具有国外十年以上的学习工作和创业经历,成员背 景涵盖了研发、管理、市场、生产等各层面,具备成熟的技术以及技术产业化的能 力和持续研发的能力。项目目前进展顺利,与国内国外众多用户及投资人展开合作, 团队在海外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包括实验设备,小规模生产设备,基本的测试设备, 分析仪器。可以合资合作。 34、项目名称:公共危机智能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陈琳 邮箱:Drlinchen@post.Harvard.edu 项目简介: 这个系统是将现有的报警系统智能化,安装在大型公共场所(比如,火车站, 地铁站,体育赛场,购物中心,影剧院,大型写字楼,游轮等等),当突发事件(公 共危机)发生时,(比如,火灾,恐怖袭击,地震,踩踏,等等),该系统将根据危 机状况和人流分布情况,实时计算并显示最佳逃生路线。系统由传感,显示和中央 计算三部分组成,采用基于代理的模拟计算,通过机器学习,事先掌握所在环境的 结构,通道,人流等信息,以便在危机发生时,在无人掌控的情况下,计算显示最 佳逃生路线。 35、项目名称:计算机软件大数据分析 项目负责人:王淼 邮箱:miao.wang@ucd.ie 业绩描述: Miao Wang, Viliam Holub, John Murphy, and Patrick O’Sullivan. 2013. Stream based event prediction using bayesian and bloom filters.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CM/SP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ICPE’13), Seetharami Seelam (Ed.). ACM, New York,NY, USA,217-228. DOI=10.1145/2479871.2479903 -33- 36、项目名称:Andshield:智能手机深度安全防卫系统 项目负责人:王伟 邮箱:wei.wang.email@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 奖 情 况 : 连 续 2 年 获 得 欧 盟 ERCIM 研 究 学 者 奖 ( 极 少 数 连 续 获 奖 者 ) 2009-2011 ICIMP 2008 最佳论文奖; EGC 2010 最佳应用论文提名奖 科技部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2009 年) 主要业绩:至今发表 SCI 国际检索学术论文 8 篇, EI 检索学术论文 15 篇以上.发 表英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近 300 次以上. 在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兼职:领域内顶级期刊 IEEE Network 的 Guest Editor. 20 多个国际学术会议 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项目简介: 必要性:我们已经进入到移动计算时代,中国目前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已 经超过 6 亿。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实现。 在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领域中,安卓系统目前已占到市场份额的 81%以上。基于安 卓的智能终端目前主要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手机:通话、短信、彩信等通 讯相关;通话相关信息的保存;基于网络的信息、数据传输;上网浏览;私密信息 的保存;手机账户、支付账户;在线支付;游戏等。 (2)Pad:上网浏览;游戏;基 于网络的信息、数据传输;私密信息的保存;在线支付;远程管理(专业 pad);专 业信息保存;远程会务、办公等。(3)网本。 (4)其他终端形式:智能电器的控制。 总而言之,智能终端已经逐渐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攻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智能手机 安全深度防卫系统。 先进性:我们研究并开发安卓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平台上的恶意代码。采用深 度分析与防卫技术,深入分析系统与应用程序及它们之间的交互行为。通过控制隐 私数据流,并利用基于特征的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种方法,检测并防范与用户数据泄 露、木马以及流量损失等有关的重要的恶意行为。采用这三种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系 统安全及软件安全上最新的技术,我们已有 14 年的经验积累。开发针对安卓智能平 台上的深度安全防卫系统。既能实时检测恶意攻击,又能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我 们的系统将完全面向市场,以技术为门槛,做成一个实用的安卓终端保护系统。在 此基础上,开发用户喜欢的,具有市场化前景的热门应用。 研究方向主要有如下两点: (1)针对安卓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有害行为,研发安卓平台上恶意应用程 序的检测与深度防卫系统。(2)针对手机信息泄露,将同时使用最新的加密算法,配 合恶意应用程序的检测与防卫系统一起工作,加强手机敏感信息的保护。 我们已经有 2 名博士以及 5 名硕士在研发。目前已经搭建了一个测试平台,开 发了实际的原型系统,并在中国安卓应用市场中获得测试结果。在接下来的 1-2 年内, 将努力实现有竞争力的产品上线。智能手机受众面广,因此该产品有很大的市场潜 力。如果顺利,定位于企业级的产品,公司初期预计年销售能轻松几百万以上。 37、项目名称:超低功耗移动传感和有源 RFID 技术的规模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陆国纯 -34- 邮箱:g.lu.mail@qq.com 项目简介: 作为“物联网”最前端的重要设备,RFID 已广泛地应用在物流、交通、零售、 防伪、门禁、跟踪和定位等众多管理领域。 RFID 产品的关键要求是对于各种信息 的获取及处理必须快速和准确。依托挪威皇家科技理工大学,在多项专利技术的支 撑下,应用挪威生产的世界级无线射频芯片,自主创新开发了有源 RFID 电子标签和 读写器。产品的性价比极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的先进性体现在 6 个“最”: 集成体积最小:集成多参数微传感器,RFID 器件的尺寸仅为邮票大小。功率消耗最 低:一枚 3V 手表纽扣电池可以连续工作 5 年以上。识别距离最远:室外通讯的有效 识别距离可以达 100 米。识别标签最多:1 秒钟识别 512 个以 350 公里/小时移动的 标签。识别误差最少:建立可靠链接后进行标签识别和数据的双向传输。应用范围 最广:RFID 集成器件可嵌入在任何形状的物品中。项目产品的核心技术及创新点: 防冲突技术,微功耗技术和强链接技术。已完成国内外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产品 主体开发。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在国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坚实基 础。产品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拓海外市场的潜力。 38、项目名称:基于智慧城市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项目负责人:牛丹 邮箱:danniu1@163.com 业绩描述: 硕士期间从事嵌入式仪器仪表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共发表 5 篇国内核心 期刊,博士期间发表 4 篇 SCI 收录期刊 7 篇 EI 检索文章。个人拥有 2 个专利,4 个 软件著作权,获得东南大学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所在团队拥有专利 20 多项。 项目简介: 一、市场需求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离不开 WiFi 网络。 而且,使用通常情况下,WiFi 网络比 3G 网络速度、更稳定,是人们生活娱乐所不 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 WiFi 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商家都推出了自己的 WiFi,但都存 在密码、网速、人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让商家和消费者都为之苦恼。 咖啡厅、西餐厅、电影院等场所,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这些场所的受众 对 WiFi 的需求更大,通过 WiFi 的高速网络来浏览网页来休闲。决定了 WiFi 广告注 定成为覆盖这类人群的最有价值的广告媒体平台,此类场所受众基本上具有高学历、 高收入、髙品味的特点,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众广告主要推广的目标客户。 二、我们的产品 在机场、火车站、公园、咖啡馆等公共场合或者在公交车、长途大巴车等上安 装自主研发的智汇盒子提供免费 WiFi 无线网络服务,打造车载移动互联网入口平台。 通过技术手段在该入口平台上运营“公交车辆实时信息”、“影音多媒体”、“应用超 市”、“音乐”、“小说”、“新闻”和“工具箱”等内容, 以图形化的界面向用户的 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发布信息和服务,构建新移动媒体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智慧城市 建设做出贡献。 1、基础:架构云服务模式,嵌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抽象其底层硬 件和指令集,在上层创造一个新的用于竞争和革新的平台。 2、发展:通过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作为系统入口链接用户,引入媒体订阅、 广告、导购,微云计算等服务,打造新一代的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和数字化传播渠 -35- 道。 3、现状:产品已进入常州、南京、上海等服务业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目前正 在积极拓展公交、火车、旅游大巴等移动环境下市场。 三、技术创新点 1、高效的云端双向同步技术:该技术在技术指标“平台即服务 Paas”方面达到 了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用户更新软件和同步数据过程冗杂的技术,实现了路由器 与云端同步、自主与云端通信、自动从云端更新软件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运用效率。 2、设备融合互通:服务以软件形式推送到智能终端,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安装, 并且可以将 App 集成在工作站中进行线下高速安装。 四、进展和团队现有能力 现在该产品已经在常州打开市场,在南京也已经进入五星电器的各大卖场,且 和南京的一些著名景区也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商谈一些细节安装问题。 此外该产品相关技术已获得软件著作权 3 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 4 项,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受理 4 项,软件产品检测一项。产 品功能设计趋于完备;团队熟练配备敏捷 开发模式,版本更新速度快,已具备商业应用与应变能力。 39、项目名称:高密度铁电储存器 项目负责人:王文生 邮箱:wangws@xj.commufa.jp 业绩描述: 于 2013 年作为第一个在日外国人获得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每年只有一个项目 可以获奖),第 61 届电子科学与工程奖。于 2014 年作为第一完成者获得日本科学技 术(开发部门)奖(相当于中国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从事薄膜材料研究近三十 年。熟悉各种薄膜材料,特别是半导体材料,贵金属材料和贵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性 质,以及各种薄膜的成膜和评估技术,半导体工艺和集成技术,尤其精通铁电体材 料,铁电体存储器和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从事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电体材料,电极, 保护膜的研究开发,并成功地把研究开发的成果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铁电存 储器(FRAM)的量产。作为世界著名企业富士通株式会社 FRAM 材料研究开发的核心 人物,也是世界上 FRAM 工艺专家。开发的第一代到第七代的铁电电容器已经用于 大批量的生产。在世界上拥有 230 件(日本 97 件,美国 83 件,韩国 23 件,中国 20 件,欧盟 7 件)有关铁电体存储器的申请专利,其中 173 件已经授权(日本 62 件授权, 2 件授权手续中,美国 60 件,1 件授权手续中,韩国 22 件,中国 15 件,欧盟 2 件, 法国 2 件,德国 2 件,英国 2 件,意大利 2 件,台湾 1 件)。其中绝大多数是作为单 独或第一申请人申请的(这些专利,都是经过富士通株式会社严格的层层考核和审批 才得已申请,极具含金量)。从而保证了富士通在世界上的铁电体存储器研究领域的 绝对领先地位。自己也成为日本和世界的高密度 FRAM 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发表杂 志论文 11 篇(国际杂志 7 篇,国际学会论文集 1 篇),学会论文 19 篇(国际学会论文 9 篇,日本学会论文 4 篇,中国学会论文 6 篇)。 项目简介: FRAM(铁电存储器)是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把铁电体膜用作电容器来存储数 据。具有高速的读/写随机存取特性,低功耗,断掉电不丢失数据的优点。它兼备 ROM (只读存储器)和 RAM(随机存取器)两者的优点,又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拥有 ROM 的断掉电后能保存数据的性能,又克服了 ROM 写入抹除速度慢,功耗大写入次数有 限的弱点。 -36-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应用:仪表:电表、水表、汽表、流量表、邮资表。 汽车:安全气袋、车身控制系统、车载收音机、匀速控制、车载 DVD、引擎、娱乐 设备、仪器簇、传动系、保险装置、遥感勘测/导航系统、自动收费系统。通讯:移 动通讯发射站、数据记录仪、电话、收音机、电信、可携式 GPS。消费性电子产品: 家电、机顶盒、等离子或者液晶屏电视、打印机油墨。计算机:办公设备、雷达系 统、网络附属存储、电子式电脑切换器。工业、科技、医疗:工业自动控制、电梯、 酒店门锁、掌上操作仪器、医疗仪器、发动机控制。其他:自动提款机、照相机、 游戏机、POS 功能机(可以用来以电子方式购买商品和服务) 、自动售货机。 此外, 铁电存储器(FRAM)的耐伽玛射线和其他的电子射线的特性,今后也将广 泛应用于医疗用品,设备和包装。 铁电存储器(FRAM)的生产:FRAM 的生产是可以在一般的半导体生产线上 进行的。它是在 CMOS 和引线之间插入一个电容器。这个电容器的电极,铁电体膜, 电容的保护膜需要特殊的加工。这也是很多大公司未能解决的地方。生产 FRAM 的 关键就在于这个电容器上。现在是在一般的半导体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特殊设备。如 电容器的成膜,刻蚀,退火工艺需要专用装置(中古设备也可)。同时为了保持生产中 的稳定,还需要一些测试装置。FRAM 的生产最适宜在旧的半导体生产线上进行。 既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额,又可以延长旧半导体生产线的寿命。 FRAM 市场评估:FRAM 生产成本:销售价的 20-40%。建立一条生产线所时间:4-6 个月,第一批产品需要评估, 时间需要 4-6 个月。从投产到提供样品,大概需要一 年时间。 40、项目名称:基于 BIM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绿色建筑与空气环境设计数据服务中心 项目负责人:楼海烨 邮箱:haiyelou@turbomoni.com 业绩描述: 主导和合作完成 100 多项实际建筑工程的各类数值化模拟和建模。 项目简介: 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龙头行业建筑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粗放型的行业。然而 近几十年来由于与环境控制脱节的自发性工业发展对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的压力, 以及近年来大面积和频繁的雾霾天气的出现,人们不得不考虑在人居质量和工业发 展取得一个适当的平衡是如何的重要。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使用寿命也需要大幅度提高。相应的从此建筑 业将一改是单纯的搭好积木就结束的作业方式。随着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的推广,崭新的智慧化绿色建筑技术将帮助中国的建 筑业翻开这一新的篇章,并在有限领域的初步应用中初见曙光。而且群情振奋。 实践表明,BIM 技术对这一切,已显现出革命性的变革能力。基于互联网的 BIM 技术会给建筑业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的建筑行业,有 6 万多家施工企业,3000 多万施工企业从业人员;14000 多家堪察设计企业,从约人员 120 多万。每年的竣工面积 20 多亿平方米。完成建筑 总产值 6 万亿。在建项目多达 70 万个。由于城市化速度的进程,每年有大约 1800 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未来 5 年内,城镇化速度将达到 57%,城镇总人口 将超过 8 亿。改善居住和我们所依赖的生存环境成为中国建筑业和环境保护业的联 合的共同目标。两个产业紧密配合在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成败及其最终产品的价值息 息相关。 -37- 根据这一数字做一个保守的估计,如果在未来 5 年有 1%的项目采用这一技术服 务,平均每个绿建项目在智慧化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投资为 10 万元的话,每年潜在 的经济市场效益大约为 7 亿元。这还不包括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先期绿色环评对智慧 化绿色建筑技术服务的市场需求。 崭新概念下的建筑业将是拥有最大的大数据行业。而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建企数 据中心的企业服务器里,还数据廖廖。BIM 技术备了这样的能力。 建筑设计技术从 2D 到 3D 改变,虽然经历了了数千年的等待,今天给建筑业带 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进步。也使得智慧化绿色模型化设计的概念得以融身于现 代建筑业。绿色性能的可视化将不停留于现行的简单的 Ecotec 模式的云图展示,而 将包含更多具体的对建筑设计、管理和使用人员有用的信息,在自然通风,节能, 空气质量,舒适性, 防火和太阳能利用及绿色屋顶设计和应用方面拥有更高更可靠 的实用价值。 41、项目名称:全球智能交通物流模型和物联网软件平台 项目负责人:沈国强 邮箱:guoqiangs@ou.edu 业绩描述: 40 篇 SCI,SSCI,EI 英文期刊论文,45 篇国际会议论文,20 本技术报告,20 个国 内国际规划项目,美国 TRB 和多个国家,地区,公司交通物流,可持续发展顾问, 美国大学城市规划和物流交通正教授,俄州交通物流研究试验室主任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集交通和物流为一体的智能软件和物联网平台。软件测试版已经初步 完成,商业版包括公司层面的最佳路线,能源消耗,仓储和分拣,车船机的安排, 海洋河流港口,公路铁路飞机物流,和中转设施的最佳位置分析功能。团队为美国 大,中,小型物流公司所做的的项目中,为公司赢得了时间,节省了运输成本,增 加了安全,为有些公司节省了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的总物流费用。本项目充分利用 交通和物流中最先进的数学模型,地理信息软件,射频和扫描硬件,和互联网的系 统整合与衔接,形成巨大而有效的全球交通物流供应链方面的物联网平台。目前已 有 5 个中国交通物流供应链公司,政府,大学,和我们团队联系过,要求为其设立 该系统或与公司已有系统整合或参与教学和研究。产品中最核心的问题基本解决, 主要是改善交通物流中的数学优化模型建立和软件编程问题,已经建立的模型在全 美居领先地位。2.交通物流中的最佳路线,仓储,安全,服务问题,已经初步应用在 若干政府交通规划中,效果很好。3.交通物流中的成本,经济,利润问题,已经初步 应用在若干美国大公司实例中,效果很好。4.交通物流中的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和 决策问题,正在用于若干大型基础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中。5.交通物流中的物流和人流 及综合交通系统管理问题,目前还在测试中。计划在未来的 1-2 内,商业运作起步, 2-3 年内完善适合中国的数学和数据模型和物联网系统,3-5 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综 合智慧物流交通物联网服务平台。 42、项目名称:百达智卡项目 项目负责人:马朝阳 邮箱:cssa-uk@hotmail.com(协会邮箱) 业绩描述: 申报人在浙江大学以专业综合成绩第一获得自动控制系本科和硕士学位, -38- 2006 年获得英国政府提供最高的海外人才引进奖学金(150 万人民币资助),在伦敦皇 宫获得科技大臣接见。 2009 年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后研究项目, 同年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奖学金,由驻英大使刘晓明在使馆颁奖。在攻读博士学位过 程中,自主创新的提出了一套制药过程的在线监测,数据挖掘,数学建模优化系统, 取得了科学、工业界认可,并在系统工程,数据挖掘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余 篇。 申请人在博士毕业之后,先后在英国高科技,制药,金融等顶级公司担任高级 职务 5 年,熟悉公司科技研发布局,业务拓展,财务管理,规范运作流程。在宝洁 等公司任职的过程中,管理和领导博士小组和科研人员在规定时间,预算内最优的 完成项目目标。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工作过程中,熟悉了外汇,债券交易市场,客户数 据分析,宏观微观经济学,风险管理以及会计学等相关知识,对国家财政货币政策 有一定程度理解。 同时,申请人在中国也积极创业,在 2013 年创建了沈阳英地泵业电子水泵研发 公司,主要专注于电子水泵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流体力学方面的研发。在社会职务中, 申请人曾担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英国利兹学联主席,全英学联常委, 英国华人化工协会委员。 申报人在以前的团队管理和创业过程中,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 向,以人为根本”的经营理念。 在该项目中,申报人主要找到了大数据、智能硬件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点,召 集并创建团队,为一个目标持续努力。同时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管控产品进度, 激励团队、创建环境让每个成员和企业共同成长。 项目简介: 百达智卡项目,核心是消费型智能硬件,同时研发手机应用,提供增值服务, 从而设计了一套软硬件结合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此外项目核心技术还可以拓展到 交通一卡通服务领域。设计的硬件部分可以安全的同时备份多张银行卡、信用卡、 储值卡、会员卡等磁条卡,并随时变身为其中的任何一张卡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安全性和便利性。百达智卡的增值服务由云中发卡、在线支付、钻石理财三部分组 成,从而确保项目持续地盈利和发展。本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可靠性和便捷性。 可靠性: 1.智卡丢失后无需挂失,智卡不存储卡片信息,信息存储于手机 App 中。 2.智卡与手机 App 通过蓝牙连接实现相互防丢功能。 3.用户信息由智卡加密后存放于官方服务器,确保用户卡片信息绝对安全。 4.通过虚拟卡技术能够确保原卡片信息绝对完全,可以杜绝盗卡的可能。 便捷性:1 用户无需携带大量的卡片,只需携带一张智卡,通过与手机 App 配 合使用,可以满足全部线下支付需要和大部分线上支付需要:智卡硬件模拟银行卡 等磁卡可以满足用户全部线下支付需要,手机 App 提供网上支付功能可以满足用户 大部分线上支付需要。2 云中发卡业务可使用户方便地在线领取虚拟的信用卡或购物 卡。3 手机 App 将提供理财助手功能,理财助手自动统计用户实际持卡情况及实际 消费情况,通过对数据分析与挖掘,产生并分发符合用户消费习惯的、定制的优惠 信息和理财信息,为用户购物及理财提供便利。 软件应用云中发卡、线上支付、理财助手这三项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结合的业务, 与百达智卡硬件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百达智卡的概念与定位。项目落户江浙,可 充分利用江浙沪三地的金融集聚区的优势,帮助项目更高效地实现后续在金融领域 的合作、发展和推广,使项目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 -39- 百达智卡项目拓展目标为,第一阶段,以硬件销售为核心,结合“安全便利 智卡合一”的概念和创新的智能硬件形式,以较高的定价和优质的品牌形象,向白 领群体的销售智卡硬件,以获得丰厚的利润。第二阶段,在拥有了一定量用户群体 之后,推出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结合的增值业务:云中发卡业务、以水电煤等生活支 付为核心的线上支付业务、理财助手业务,这三项业务在满足消费者绝大多数线下 线上支付需求的同时,能够确保公司稳定的收入与高速的发展。 采用的关键技术与技术创新点 1.团队研发的动态磁条仿真器。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线圈电流的变化来控制磁场 变化。动态磁条仿真器技术难点在于,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整套方案在创新和探 索中逐渐形成,其中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如多磁道模拟、磁场分布控制、感 应材料制作工艺、复杂刷卡环境的模拟与调试、标准化生产等等。在研发过程中, 团队学习并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逐个攻克技术难关,并针对复杂的刷卡环境进 行了大量测试,在多次迭代后,团队研发出了成熟可靠并能够标准化生产动态磁条 仿真器。仿真器不但模拟逼真而且性能稳定。仿真器支持多个磁道同时传递信息, 相较于国外同类技术方案只能用于单磁道的特点,大大的扩展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应 用前景。 2.团队研发的磁头检测技术能够达到极高的准确率和极低的误报率,确保刷卡的 成功率。 3.通过与手机的蓝牙绑定以及磁卡信息的加密技术,使智卡不但便携而且具有防 丢功能。 4.解决了磁条模拟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通过设计完整的安全加密系统,在智卡 端、手机端与云端协同工作的三重加密保护系统,可完全确保智卡的安全性。 43、项目名称:电子名片互动科技——让商务社交活动在线上线下一体化 项目负责人:徐瑞伶 邮箱:cssa-uk@hotmail.com(协会邮箱) 项目简介: 这是一个让商务社交活动在线上线下有效结合起来的电子名片互动科技。比起 传统的纸质名片,更环保更经济更便捷。线上的时间轴功能更可以记录容易被遗忘 的社交信息,更方便后期跟进和业务发展。同时通过触碰交换名片的社交方式让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商务环境变得更轻松、有趣。 44、项目名称:数字旅游建设 项目负责人:贺梦达 邮箱:charleswu@intellicollc.com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2013 年,国内旅游 人数 32.62 亿人次,同比增长 10.3%;国内旅游收入 26276 亿元,同比增长 15.7%。 但是旅游业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数字旅游建设却迟迟跟不上这迅猛发展的步伐。 数字体验作为数字旅游的重要组成环节,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说, 数字旅游体验是指在互联网或手持移动设备上,完成旅游行程设计、旅游资讯获取、 电子地图查询、虚拟旅游体验、游览信息服务、网络预订服务、旅游经历分享这一 整个流程的体验。它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于: 完善多元化的旅游服务体验,与世界高端旅游产业链接轨,从而提高国际旅游 品牌竞争力。紧跟未来趋势,满足高速增长的自助游客的全方位需求。高度整合旅 -40- 游景区数字化信息发布与管理,节约管理资源。 国家旅游局将 2014 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 智慧旅游 年” 。要求各地旅游局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我们的项目,正是契合这一改革趋势。目 标在于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GPS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自主研发的程 序功能,将数字旅游体验的整个流程高度整合到一个应用程序中, 填补国内外该类 数字旅游服务产品的空白。此后,无论是网页平台或是手持移动平台,用户都将能 感受到一站式的高水准数字旅游体验。这个项目将会申请 10 项以上科技发明专利, 并培养和建设一支 100 人以上的专业科技团队。 45、项目名称: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实时自动烟雾检测系统 项目负责人:汪博士 邮箱:wy_20132013@163.com 业绩描述: 本人原籍福州,从 1993 年到新加坡学习和工作至今,并获得博士学位(机器视 觉及模式识别) 。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工作超过十五年,主要从事计算机 视觉与图像处理的研究和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及固件的开发设计工作。2007 年 底在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领域的最顶级国际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同年获国际著名学术刊物《Image Vision and Computing》2007 年度最多被引用次数的论文奖。以上均为第一作者。在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几十篇论文,绝大部分被 EI 和 SCI 收录。总 引用次数超过 900。 项目简介: 基于视觉的烟雾检测技术不仅具有在室内大空间和室外开放空间探测火灾的能 力,而且也可以通过分析火灾图像的早期特征达到火灾早期报警早期防护的作用, 即在烟雾产生初期就可以根据烟雾的早期图像触发火警,并提供火警发生位置及火 灾状态等重要信息。基于烟雾视觉识别的计算机系统与传统的火灾探测系统在探测 能力上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计算机烟雾探测系统是基于对火灾烟雾影像分析的视 觉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仅需通过对普通闭路电视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 分析,利用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特殊的算法,自动识别烟雾的 不同特征,快速、准确的完成烟雾检测,并及时发出警报。与传统火灾探器相比, 具有非接触式探测、高智能、强灵敏度的特征而不受空间高度、气流速度、热障、 易爆和有毒等环境条件的限制。根据市场要求,结合消防公共安全的需要,以视频 图像特点,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早期火焰和烟雾。该探测系统集可视火灾监控、安 全防范于一体,可网络化集中监控,广泛适用于风力发电、冶金、发电、石油化工、 隧道等行业。还可用于无法安装常规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及需要火灾报警监控的易燃 易爆的环境。该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低于常规的火灾报警探测器。具有非接触式、高 灵敏度和快速反应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的潜力和经济效益。 46、项目名称:通用嵌入式工业控制以太网集成化模块 项目负责人:吴玮 邮箱:charleswu@intellicollc.com 业绩描述: 曾亲自参与思科公司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研发多年,营建思科与罗克韦尔公司 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导或参与多项大型现代工业控制网络的设计,包括西门子 -41- 海上风能场的网络设计与测试、日铁新干线的网络设计、美国大型联锁超市 Target 物流中心的网络设计及设备配置等等。在离开思科公司创业前为思科公司工业以太 网交换机产品线资深经理。 项目简介: 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由于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的快速 发展,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络的应用感到非常的“融入”和“顺手” 。而在 工业控制网络领域,虽然也存在巨大的对于“机对机”(M2M: machine to machine)网络 的需求,但目前的 M2M 的网络无任是软硬件还是整个系统的架构都处于比较落后的 阶段。举例来说,现在的大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将以太网交换机和可编程控制 器区别对待成二个独立的结点和系统,而在很多实际应用场合,它们都是安装在一 起的,要么是在同一个机柜内,甚至是在同一个机架上背靠背。所以本项目采用我 们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出一个通用的、嵌入式工业控制以太网集成化模块,可以 大大加快网络技术在 M2M 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代工业控制网络是基于最先进的有线和无线以太网技术,结合现代工业控制 理论,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专用网络系统。现代工业控制网络广泛应用于 现代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智能电网、资源勘探、采矿、石油化工等各行各业中机 对机通讯,是未来物联网的基石。 根据全球数家著名市场研究机构 IDC,IMS, VDC, Aberdeen Group 等调查报告显 示,全球工业控制网络市场有数百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 20%至 30%的速度增长。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政府鼓励和扶持太阳能、风能等新再生能源的开发,国 家投巨资营建高速铁路、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这些都为工业控制网络的应用 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商机。目前中国本土开发的工业控制网络产品都只停留在简单模 仿与复制的初级技术阶段。本创业项目将利用国外最新的集成芯片,自有技术的新 颖系统架构,设计具有高带宽(百兆和千兆下行口,千兆至万兆上行口) 、高精度时 钟同步(100 纳秒)的工业控制网络,并支持 ODVA CIP、Profinet 等常用已标准化 的国际工业控制网络协议。预计可在六个月内开发出产品原型,一年内完成最终产 品开发,一年半内将产品市场化。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集成化模块将采用正在申请专利的三项核心技术: (1) 新颖的系统架构,即把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以太网模块紧密地结合在一 个机箱内。这个新颖的系统架构对工业控制网络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尤如云计 算的架构对信息工业的冲击,网络电话对传统电话的取代。 (2) 三层网络地址在二层协议内无缝转换。这个技术将大大简化工业控制网 络的安装和配置,比如风力发电整机制造时,可采用同样的网络地址,在现场安装 时不必再重新配置,真正做到了 Plug and Play. (3) 高精度时钟同步的抗干扰算法。依赖网络来达到时钟同步的方法,是一 个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但它同时也会受到网络波动带来的干扰,造成下游结点 时钟偏差。我们的抗干扰算法将依据对网络的自适应学习和时间的非跳跃连续性, 大大降低网络波动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 47、项目名称:1.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基 地;2. 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交易中心 项目负责人:李英全 邮箱:e21aks@yahoo.com 业绩描述: -42- 1. 主要业绩: 1.1. 创办美国公司 美国『先进知识系统公司』,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近郊。同时也距离纽约不远, 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适合开发国际市场。 1.2. 知识产权 目前已经在美国取得『基于云计算软件知识云的软件开发系统』的『著作权』。 1.3. 创新研发能力 首先成功的将『软件元件组件』的理论与技术,独力开发完成。 首先成功的开发完成,具有『云计算』概念的『软件知识云』系统。 首先成功的开发完成,具有『云计算』概念的『物联网数据云』系统。 首先成功的开发完成『智慧城市联盟』与『软件产业联盟』的商业模式。 这些都是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 2. 获奖情况: 项目『海外软件外包服务联盟』,为『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联合主办的 『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项目之一。 项目『国际软件外包服超市系统』 ,获得杭州市二零一零年第二批『出国留学人 员在杭创业资助资金』 。 项目『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基地』 ,获得二零一 三 年德清科技新城『英溪人才计划』。 项目简介: 1. 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基地。 1. 项目特点 ODM 模式 与传统的 OEM 模式相比较,先进的 ODM 模式的软件产业,拥有产品研发设计 能力。拥有现成的产品与稳定的客户群。拥有知识产权与市场销售权。产品能够『开 发一次,使用多次』 。因此,产品的市场价格,能够降低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时,场 占有率能够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对客户与供应商来说,这是一种『共生,双赢』 的合作关系。 2. 应用范围 2.1. 智慧城市服务 这是一个短时期内高度需求的市场,不须要重大的投资。如果能够短时期内, 以低于十分之一的投入,让全国的大中小城市,『同步』进行『城市升级』,将能够 拥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 基本上,『智慧城市服务』是『ODM 模式』的典型代表案例。同时,将会成为 未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知识经济』的经典教材。 2.2. 产业基地 利用『交易集中』产生的产业聚集效应,结合客户,供应商,与人才,能够建 立一个产值超过二十亿元的软件产业基地。同时,能够让客户有比较大的资源空间。 让供应商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让有人才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联盟现有基础 目前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与大连等大城市的软件产业基地,都已经有良 好基础。利用先『软件知识云系统』,能够以二百万元人民币的起动资金,建立一个 营收超过二百亿元的『共生多赢』的生态圈。 4. 产业化前景 4.1. 外流的市场 -43- 『国际软件外包服务』是一个产业外流的市场。预计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 而且每年呈二位数的成长。同时,能够支撑好几个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基地。 4.2. 产业升级的市场 目前传统 OEM 模式的软件园,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成为 ODM 模式的软件基地, 才能够有市场竞争力。 4.3. 大城市市场 目前有超过十个大城市,能够利用 ODM 模式,进行产业升级。 4.4. 小城市市场 目前有超过十个小城市,计划建立属于自己的软件产业基地。有的已经作了重 大的投资,可是无法进行产业化。 5. 效益分析 5.1. 投资 本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产业联盟的总投资,可能超过十亿元人 民币。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三十亿元人民币。 5.2. 产业量产 水平的『复制』 『大连软件园』的成功模式,是卫星城市建立软件产业基地,最 经济与最有效的方法。预计能够以十分之一的投入,得到更好的成果。同时,卫星 城市将会成为未来软件产业增长的主力。 保守的估计,量产一个小型的『大连软件园』 ,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五 亿元人民币。本项目预计能够量产十个小型的『大连软件园』。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 的经济效益。 2. 基于云计算知识云的新一代 ODM 模式的国际软件外包服务交易中心。 1.项目特点 1.1.软件知识云技术 『软件知识云系统』具有能够收集整个软件产业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大量 的现成的『解决方案』,让客户能够当场挑选,检验,比较,与试用。同时,提供 『知识共享』与『共同资产』的平台。 1.2.新的线上服务 能够将目前百分之百『线下服务』的国际交易,提升为『线上到线下』的服务。 同时,未来『线上服务』的商业模式,能够节省不必要的国际旅程。让国内的供应 商能够不出国,就能够开发国际市场。让国际的客户能够不出国,就能够下订单。 2.用途 2.1. 交易中心 建立一个『交易集中』 ,将所有的交易,全部集中在一个交易中心,能够提高对 接成功的机会。同时,能够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2.2. 软件产业基地 利用『交易集中』产生产业聚集的效应,能够建立一个产值超过二十亿元的软 件产业基地。同时,能够协助参加产业联盟的软件公司,由产业链低端的 OEM 模式, 提升成为高端的 ODM 模式。目前国内的软件产业,大多只有提供没有知识产权的二 包与三包的服务的能力。 3. 主要技术指标 预计未来会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国际交易工作,能够由线上服务来完成。同时, 预计将来会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国际交易,至少二百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订单,经由 交易中心。基本上,『交易集中』的效应,能够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 -44- 4. 产业化前景 4.1. 外流的市场 『国际软件外包服务』是一个产业外流的市场。预计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 而且每年呈二位数的成长。 4.2. 市场需求 目前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与大连等大城市,拥有总和超过二千亿元人民 币的经济实力。高度的须要一个能够开发国际市场的『交易集中』。 5. 效益分析 5.1. 投资 本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产业联盟的总投资,可能超过十亿元人 民币。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三十亿元人民币。 5.2. 产业升级 目前有大量的旧的 OEM 模式软件,必须重新写过,成为 ODM 模式的软件。未 来有大量的新的 ODM 模式的软件,需要开发。同时,新的『产业链』,必须重新建 立。 新一轮的『产业标准』, 『产业规划』 , 『产业融合』, 『交易中心』,与『产业链建 立』,将会造成整个软件产业『重新洗牌』。即使是大公司,也要重新寻找『独特』 的『产品』与『市场』。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小公司,将会面临巨大 的生存压力。 5.3. 潜在的生产力 目前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与大连等大城市,拥有总和超过二千亿元人民 币的经济实力。可是由于缺少『产业融合』的平台架构,无法提高生产力。同时, 成为几个分开的潜在竞争对手。 『交易中心』能够协助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与大连等大城市,共同建立 一个总和超过四千亿元的经济实体。同时,利用『交易集中』,能够提高生产力百分 之二十以上。 5.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目前传统的发展策略,让小城市处于竞争的弱势。本项目能够协助小城市,巧 妙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较少的投入,越过零开始,融入国际产业链,共享大城 市巨大投资建设的成果。 5.5. 生态圈 有效的利用『交易集中』与大连等大城市现有的基础,让本项目能够以二百万 元人民币的起动资金,建立一个营收超过二百亿元的『共生多赢』的生态圈。 3. 基于物联网数据云的智慧城市联盟。 3. 技术成熟度 3.1. 现成的产品 目前,上海市,宁波市,与武汉市,已经拥有智能公交系统。同时,宁波市与 中山市已经拥有健康医疗信息服务系统。 3.2. 联盟现有基础 目前中国南京软件谷,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哈尔滨北方云计算中心,武汉智 能公交系统,都已经有良好基础。利用先『软件知识云系统』,建立成一个由几个具 有特色主题的软件产业基地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让本公司能够以二百万元 人民币的起动资金,建立一个营收超过二百亿元的『共生多赢』的生态圈。 4. 产业化前景 -45- 4.1. 智慧城市 预计未来会有超过一百个城市,须要在短时期内,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公交系 统。这是一个『一次性』的快速成长的市场。 4.2. 移动帐户 预计未来能够利用智能公交系统,得到超过二亿个有效的移动帐户。这是一个 在短时期内,得到大量有效移动帐户的最经济与最有效的方法。 5.效益分析 5.1. 投资 目前,智慧城市服务由地方政府负责开发。将来『公益性』的智慧城市服务, 将会由『盈利性』市场获取的利益来支撑。如此,能够减少政府的负担。 本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产业联盟的总投资,可能超过十亿元人 民币。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三十亿元人民币。 5.2. 移动帐户 有效的利用超过二亿个有效的移动帐户,能够间接的得到超过二十亿元人民币 的经济效益。 5.3. 产业标准 有效的利用由超过一百个城市共同建立的『智慧城市联盟』 ,能够由『产业标准』 与『产业规划』 ,得到超过二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48、项目名称: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控制/运营管理/财富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朱宇 邮箱:zhu678@cfets.com 业绩描述: 国际社团任职:伏羲华人创新联盟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现任 FXDYNASTY 公 司 管理合伙人兼 CIO,负责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环球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和理财支 付业务战略规划与管理,高频率对冲基金交易及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具有横跨互联 网金融,航运,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化以及国际国内业务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以及多年积 累的国际国内业务资源。 15+年环球金融市场,投资银行,理财支付业务和互联网金融外汇/贵金属及衍生 品电子交易及实时交易清算行业的资历, 历任世界领先且具有不同业务运营模式的 互联网金融公司及解决方案服务商 FXCM 福汇 (纽交所:FXCM),FINEVO,OANDA 万达等公司高管,对场内外交易及支付清算体系的利害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有透彻理 解,精通并致力将金融电子商务应用于自动化交易,产品创新/研发以及业务流程设计 优化等方面。 专注并精于业务管理,包含营销,市场,法务,合规及风险控制,运营,电子商务,财务 盈亏等主要领域,分别供职于北美与亚太等地区,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下的金融业务国 际营销/国际业务发展/国际并购重组/国际分支机构设立/国际运营管理有相当的经验。 2008 年 2 月——至今 FXDYNASTY 公司 管理合伙人兼 CIO 管理全球互联网 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2007 年 2 月—2008 年 1 月 OANDA 公司 亚太区负责人/董事总经理/亚太有限 公司常务董事 管理亚太区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2005 年 1 月—2007 年 1 月 FINEVO 公司 亚太区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兼新加坡 首席代表 管理亚太区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 2002 年 1 月—2004 年 6 月 FXCM 公司 亚洲业务发展总监 管理亚洲区互联 -46- 网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1998 年 1 月-2001 年 12 月 ISTANA 公司 业务总监 管理金融市场业务运营和 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 项目简介: 看资金/技术实力巨牛的中国各大国有金融机构之失落,可知互联网金融的成功 基础既非技术也非资金,而是在于颠覆式创新。 本项目正是通过互联网金融交易风险控制/运营管理/财富管理系统实现颠覆式创 新模式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业务,绝对优势在于本人 10 余年互联网金融生态下 的金融业务营销/业务发展/并购重组/分支机构设立/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经 验以及多年积累的全球业务生态资源,从而实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 露的低风险,低成本,透明化互联网金融交易代理服务(杜绝自营交易及相应风险)。 主要技术指标: 精确到秒以下的演算,报告,风险控制及合规管理,100%精准化营 销,100%大集中前中后台运营 人工/半自动/全自动程式化交易融合系统。 2013 年中国内地客户市场规模约 150 亿元,2001~2013 复合增长率达 37%,目前 完全由本人此前供职的两家机构为主的境外企业主导此细分市场。 本项目预计当年实现盈利,第 3 年收入达到 5 亿,利润超过 3 亿, 预计第 4 年可 以 20 倍 P/E 约 60 亿市值实现资本退出。 落户及合作意向:本项目希望在交通便利,环境优良,适宜居住的小城市落户, 打算独资设立业务实体但也可与有实力并且认同互联网开放公平透明精神的民营企 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跨领域多层次发展。 49、项目名称: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芯片(SoC)及其应用产品 项目负责人:朱军 邮箱:jerry.zhu531@gmail.com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开发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超低生产成本的深亚微米级(65nm 或以下)CMOS 半导体工艺的、全集成的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芯片(SoC)及 其应用产品。首先针对民用领域有以下以下两个应用: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集成新型微波雷达,惯性自主导航,卫星定位导航,视频 图象,3G/4G 广域网络接入等高技术为一体,主要应用于地面机动车辆或航空飞行 器的近距离雷达探测、安全预警、自动巡航、智能导航、和智能防撞等方面,并通 过 3G/4G 广域网络接入互联网与远程云端服务器对接并提供或获取智能交通信息 服务。 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集成微波雷达探测、视频监控,以及网络接入等技术为一 体,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路况和车流监控,公共安全监控,以及商业民居安全防盗 等。这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衍生的一个子系统,不带有导航功能。 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作为传统上国防领域的两大核心技术,本身在理论研究和 实际应用上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其在民用领域也有着广阔的用途和市场,但是低 集成度、体积庞大、造价高昂,阻碍了其在民用领域的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应用。随着近几年来,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低功耗、 高度集成化、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使其在民用领域的大规模产业化成为可能。 本项目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这个军用技术转民用的障碍问题。利用核心团队在 国外第一流 IC 公司(Intel、Qualcomm、Marvell 等)积累起来的在最先进的 CMOS 半导体工艺上从事或主持 IC 设计和制造的丰富技能和经验,结合国内团队成员在这 -47- 两个领域从事二十多年的研发形成的丰厚技术储备,把微波雷达和惯性导航两大系 统,高度集成化、小型化到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基于深亚微米级 CMOS 工艺的单一 芯片上(SoC)。同时,利用卫星导航、视频图像、WiFi、3G 等已经过大规模市场 化后形成的价格已很低廉的高度集成模块,开发上述多功能的高级驾驶辅助和智能 安全监控等智能交通和安全服务系统。 本项目计划融资 6 千万元,预计 2 年后开始盈利,3 年后或税后净利约 4 千万元。 5 年后销售额将达 8 亿元,实现净利约 4 亿元。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商业运作,能 够带动提升国内的 IC 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半导体工艺制造,封装,和 测试水平的提高,带动整个 IC 和应用系统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50、项目名称:会员管理及营销 CRM 云平台 项目负责人:刘进 邮箱:JINLIU001@YAHOO.COM 业绩描述: 刘进在高端企业软件及相关技术市场领域拥有十八年的工作经验,曾在多家国 际一流高科技公司的产品管理、技术开发、业务拓展、销售支持等部门担任过高级 管理和技术职位。尤其在企业软件领域,具有丰富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经验。目前 在美国甲骨文(ORACLE)公司(世界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担任产品开发总监,负 责甲骨文公司云计算技术在北美地区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拓展、 维护和技术支持。在云计算(SaaS 软件即服务和 PaaS 平台及服务)、客户关系管理 (CRM) 、客户体验(CEM) 、商业智能、数据库、中间件等高端企业软件技术领域 有极高造诣及丰富经验。本人具有世界一流的商业、技术、管理、创新、创业、沟 通能力,在中美高技术产业界、投资界、商界、政府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拥有美国 圣塔克拉拉大学的 MBA 和夏威夷大学的电脑硕士学位。 项目简介: 本项目面向中国两千万中小型服务型企业(商家),以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为依 托,帮助中小企业有效收集、管理和利用其客户资源。将零散客户转化为可跟踪会 员,并对会员的消费行为、习惯爱好、潜在需求等全方位数据进行收集、跟踪、和 分析,充分发挥客户数据的潜在价值。采用 SaaS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开 放式架构等有关最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社交平台、互动社区、团购电 子卷等多种方式,促进商家、会员、社会大众之间多方位、多方向交流与互动,帮 助企业提高管理、营销效率,扩大销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达 到商家和客户的双赢。可广泛应用于汽车 4S 店、商场、超市、美容美发店、足浴、 KTV 酒吧、按摩保健、美容、餐饮酒店、体育场馆、培训班、健身房等多种服务领 域。中国管理型云应用软件市场容量 2013 年已达 135 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内年复 合增长率会保持在 30%以上。由于我们建设的是可支持海量客户的云服务平台,我 们将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快速增加客户群规模,实现销售高增长、成本低增长,最 终获得盈利的高增长。若每个客户平均月费 300 元,年费即 3600 元,只须拥有 300 个用户,每年销售即 108 万元。我们计划五年内客户量达到 20 万,实现年产值 7.2 亿元,并创造 2500 个就业机会。 51、项目名称:超低功耗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智能社区的应用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刘杨 邮箱:liuyang6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48- 拥有 12 年电子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管理经验,拥有 6 项专利 能力与专长:多年海外跨国公司电子通信、软件项目负责人工作经验;拥有优 异的通信电子设备及软件实际开发能力;创办新公司经验,公司组织管理及团队组 建/沟通能力。 主要业绩:在瑞典爱立信 (Ericsson )主持并成功完成了基于 VOIP、WML 的交 互式语音应答(IVR)系统设计,同时实现了产品向市场的推广。LOGICACMG 瑞 典公司, 领导网络语音交流通讯及手机通讯计费服务业务支撑系统的研发工作, 开 发了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在悉尼 THUNDERHEAD 公司, 领导并完成澳洲银行及保 险公司 AMP 管理终端项目,实现营销工作自动化、集约化和透明化管理。2010 年 成立 SUNTELCO 公司并带领团队致力于基于智能传感网的组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 产品的开发,产品技术已推广销售英国, 2012 年为国内用户提供并实施智能监控技 术方案,已获得盈利。 主要项目有无线人员定位、智能监控系统,目前正在澳洲智 能小区,以及社区福利院推广应用。 项目简介: 该项目围绕建成“低碳•智能•平安”新型宜居科技示范社区这一目标,以社 区为载体,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发展需求,深度挖掘和拓展系 统服务功能,促进社区管理科学化。该项目成功实施后,以一个标准市民小区为例, 社区一年可节水 1100 吨/年,节电 226000Kwh/年;直接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 福感,符合国家关于节能排减正策。运用定位系统可以解决如“母婴识别防盗管 理”、“专卖店商品自动盘点和隐形防盗系统”及“社区人员定位系统”等针对人员 和物品的即时识别和定位,为社区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本系统除包括对水电煤 气的远程监控外,还有生活其他方面的智能控制,比如发生烟雾引起的火灾、煤气 泄漏时亦可发出警报。帮着居民生活排除不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小区的安防工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社区中的现代老年人家庭的空巢问题,自主研发了无线定位 的技术还可用于社区紧急求助系统。给老人、小孩或其他需要监管的人群,安装紧 急按钮或配备无线紧急遥控器,可以连接到报警主机。 它用于老年社区的医疗行 业的人员跟踪急救系统,它可以实时监测到被监护者的位置及医疗信息。被监护者 在身体出现异常时,通过触发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上面的按键发出报警,这个报警信 息将自动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方式,通知亲友、医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于报警 信息中会显示被跟踪者的位置信息,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护理人员,使他们可以立即 得知被监护者所处位置并对其提供及时救助。此外也可用于动物跟踪与管理。将身 份识别标签带在动物身上,可以标识牲畜,监测动物活动区域等重要信息,为有宠 物的居民提供可靠的监管技术手段。 52、项目名称:基于视频识别系统的 TSITE 数据采集 项目负责人:王阳 邮箱:22307150@qq.com 业绩描述: 对美国硅谷,英国剑桥,中国张江高科,新加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地的实地 考察与访问。 项目简介: 为企业和零售这提供交互式的数字标牌和服务,以实现经济高效的远程检测和 管理他们的数字内容的交付平台解决方案。自动分析技术,让观众有针对性的收看 广告。所涉及的开放的平台概念,让客户能够更加灵活的集成现有系统,形成一个 -49- 相互成长的智慧媒体平台。 战略目标:使客户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不断地扩大其外延,通过智慧媒体平台 不断获得外部资源。 目前中国的媒体广告行业大多为单向投放,即广告商为客户将信息投放至大众, 主要存在着投放过程以人工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和对于投放效果无法做精确统计两 个问题。也正是这两个问题了造成了广告行业资源的浪费和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核心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对广告受众进行分析,将客户的年龄及 性别等信息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回馈给广告投放人,以此形成双向的信息沟通从而创 造价值。此项技术在国内外有一定的零散性研究,但尚未发现系统的竞争者。 技术路线先后经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服务于客户广告投放和信息推送的便捷 性,让客户更主动地进行资讯的传递。第二阶段服务于客户的信息反馈,以图像识 别技术为基础,逐渐扩大识别范畴,以可评估的效果回馈信息投放商创造价值。第 三个阶段最终行程开放的信息平台,不断扩大客户的使用外延,实现多方共同的发 展。目前该项目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在新加坡已基本进行完毕,第三阶段正在不断 实施中。 我们在新加坡已经拥有众多成熟的客户群和许多成功案例,其中包括新加坡巴 士公司,星河在内的多家大型公司。我们和电信运营商星河视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进行市场开拓。并且取得超过 400 万人民币的年营业额。我们估计在两年之内, 我们的客户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同时销售额增长 10 倍。 在技术方面,我们背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发资源,和众多教授合作进行试验 室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很多世界先进的技术已经具备市场运作的条件,我们将会陆 续将这些技术推向市场。 我们认为,媒体广告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传统的平面媒体 主要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宣传机构所掌控,各地的民营平面广告的效用比比较差。相 对新型的电子广告即使是流媒体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从而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传媒行业的竞争必将归结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分众传媒是模式创新的典 范,而智慧媒体概念必将成为技术创新的媒体典范。 53、项目名称:OnYW 国际智能网络系统,APPS 移动应用安全支付模块新技术 项目负责人:黄晔 邮箱:liminjh@yahoo.co.uk 业绩描述: *配方发明专利:生物有机抗压抗忧郁症,肥胖和 2 型糖尿病;抗衰老保健系列 产品 *版权著作专利:1.红外线时装,2.ISTR 国际网络商务平台操作系统 *实用新型设计专利:1.保健美容品套层玻璃载装设计;2.红外线理疗时装季节 套装系列 *设计作品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查尔斯王子征用和收藏 项目简介: 用途:OnYW 国际智能网络系统—国际品牌商业产品的高智能网络商务平台 专利:网络项目安排调理显示系统,OnYW 网络构架版权专利,OnYW 安全密 钥。 技术先进性和独特性:先进移动广告排序和快速安全应用程 APPS,高转换率无 用户注册,集成多项付款方式,支持多国货币和语言,最新代搜索引擎。更高的画 -50- 面音频质量,更强大的流媒体,更个性化,更先进的安全控制与同步移动安全的云 储存。 技术功能指标:国际电子商务付款安全是世界网络商务最重要关键。本项目中 的安全模块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硬化,防篡改的安全加密处理,密钥保护和 密钥管理。技术部署高保障的安全解决方案,满足广泛建立新兴标准的加密系统, 同时保持高水平的运营效率。采用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的形式,将使能够克服通常 与软件加密安全漏洞和性能挑战。本项目安全模块由欧盟 IT 独立权威机构认证,建 立量化的安全基准以支持法规遵从内部政策。支持所有常见的部署方案,从便携式 设备到高性能的数据中心设备,将获得系统的安全性并简化管理。 项目优势和产业化前景:我们和欧洲 IT 公司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网络最流行技 术,世界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开发。我们将在中国建设目标网站和服务外包, 为在未来国际电子商务服务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分额,我们的项目团队将和合作多年 的国际市场开拓和管理的欧盟 IT 营销团队一起工作。 54、项目名称:液晶屏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侯锋 邮箱:hou_feng@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比利时 HASSELT 火车站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荷兰 ING 比利时分行,LED 液晶屏和信息发布集成改造。 比利时 CHESS 公司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德国亚琛物流中心业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英国希斯罗集成液晶屏升级改造。 获奖情况:2002 年比利时鲁文大学软件系应用技术奖。 2003 年荷兰飞利浦公司软件开发奖学金。 2005 年比利时 ING 银行进步奖 社会兼职: 2007-2012 荷兰生命科学协会副秘书长 为中国贫困学生资助,资助 12 个贫困大学生 10 年。 非凡的领导能力与活力投入公司各方面的工作:数十年的电子行业软件,硬件 的产品研发和销售综合知识和专业经验,充分理解真正推动比利时 BC 公司业务产生 和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包括潜在的市场动态、技术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等。与国 内、国际一些技术顶尖人士保持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包括北京联合大学和比利时鲁 文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保持与著名企业家一定的的联系。如 SAVA 公司杨一 伍。 经营理念:以“诚信、激情、专业、创新”为理念,以“用户第一、国家至上” 为宗旨,积极努力推进我国产业、行业、企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奠定基础。 项目简介: 本项目关键技术与创新点是通过手机与大屏幕联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成立一家从事研发和生产工业化软件公司,以添补中国液 晶方面的软硬件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空白,而且本项目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 策,得到国家大力的支持与推动。可以缓解对液晶的需求,在教育,安防等领域得到 大力推广。 -51- 此项技术通过了比利时欧盟总部机构认证,目前国内空白,在欧洲刚刚兴起的 新领域,目前,在国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且该技术的必要性很高,而可替代性极 低。既符合 2012 年国家生物产业规划,也符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本项目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创造更多的不同工作就业和市场服务机会,但需要竭尽全 力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最大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展业环境 和条件,促进企业快速顺利发展、成为该地的产业支柱,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手机与大屏幕通过 WIFI 和播放盒子,可以实时的联动。在 数字教师里面,老师可以通过一台 PAD 控制每个孩子手中的 PAD,实现实时控制, 实时更新数据等功能。在安防领域,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安防监控室内的信息, 为领导排忧解难!安装我们公司的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更新数据,查找定位。 通过手机连接大屏,也可以实时遥控自己家电话。实现数据同步。家庭只需要 一个 WIFI 和一个播放盒子。如果在机场,地铁,或公司还需要矩阵,拼接控制器等。 通过数据库来识别电子签字,是用户使用更可靠,更安全。数字教师,数字安 防监控,手机无线遥控电视。通过我们的信息发布软件实现对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云端服务,对比竞争对手,为公司做出预警决策。 我们公司在软件,硬件方面投入研发,软件最新研发的 APP 可在手机,PAD 与 大屏幕通过 WIFI 和播放盒子,可以实时的联动。在数字教室里面,老师可以通过一 台 PAD 控制每个孩子手中的 PAD,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更新数据等功能。在安防领 域,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安防监控室内的信息,为领导排忧解难!安装我们公司 的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更新数据,查找定位。 同时我们在机场,地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我们研制的信息发布系统软件, 链接到大屏幕上,可以实时更新数据,加上触摸功能,实现屏幕联动,紧急插播, 应急报警。 硬件,我们研发的液晶显示数字标牌应用在很多机场,学校,安防监控中心等。 通过软件来控制任何液晶数字标牌,实现信息发布实时更新。在教育,安防,医疗, 零售连锁等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实现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 55、项目名称: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件系统 项目负责人:周咏 邮箱:warren_chou@cleanwide.com 业绩描述: 与 IT 公司合作,开发出软件产品如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系统与 E-learning 软件 产品。帮助企业实现人,项目及活动过程的管理并提高企业的课程培训效果,采用 混合式培训方式 ,北航之企业沉淀自身知识精华,对培训内容进行可见录制,成为 企业重要的知识资产,反复供员工学习,以避免培训资源的浪费。 项目简介: 清广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提供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 流程外包的公司,直接面对政府、大型企业等机构,也与各 IT 公司合作产品开发, 与这些公司的产品打包成解决方案,清广咨询通过企业策略、业务流程、信息技术 和人员组织的紧密结合,帮助客户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提高客户的绩效水平。 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就是为了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和综 合绩效,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而与兄弟公司合作开发的软件系统。 技术特点: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包括的子系统有 个人工作台:集中展示和处理当前用户的所有事务 -52- 项目管理系统:处理每个项目的管理 统计分析系统:对项目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产品管理系统:用于产品线规划以及每个产品的策划和知识提炼 文档管理系统:管理所有项目的文档以及非项目文档 营销客服系统:管理所有客户信息,销售过程和客户问题需求 行政办公系统:管理行政办公的日常事务 知识管理系统:管理公告栏目,论坛栏目和知识库 系统管理:本系统的后台管理 应用范围: 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件用于帮助企业实现人,项目及活动过程的 管理。我们的目标是让管理变得简单有效,主要用户是企业的研发主管,部门经理, 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营销客服人员。 市场前景:中国的企业渴求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清广咨询愿意在此领域帮助 中国企业,引导我们的客户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企业,管理自己的企业,帮 助企业在战略制定,组织规划,薪酬及人员管理,营销方法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的 打造等各方面,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跨越与提升。 效益分析:通过清广咨询相应的支撑软件工具-集成化研发管理平台软件系统, 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绩效,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 展。盈利模式是软件与管理咨询收益并重,向全国和国外辐射。 56、项目名称:科创企业数据中心 项目负责人:姜涛 邮箱:yimi_stor@163.com 业绩描述: 曾全面负责宾夕法尼亚大学技术转让中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对 宾夕法尼亚大学相关院系信息支持,包括主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用于管理科学研究 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商业转让和财务管理流程的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 维护工作。 项目简介: 数据中心是由美国费城计算技术公司(PCI)提供设备、技术、管理和资金投入, 由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园区)提供政策支持,着重服务园区内企业,并以园区为基 地为国内外其它企业、政府和机构提供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和系统服务的 公司。 数据中心工作效益和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 (1)开发园区对于数据中心的核心使命的认可、倡导和政策支持。 (2)为数据中心提供首期硬件设备投资、管理指导、和技术支持的美国费城计 算技术公司有 10 年为国际医疗、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提供外包服务的成功经验、声 誉和市场渠道。 (3)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基础设施将采用成熟的 Microsoft(微软)、VMware 和 其它经过业界多年成功使用验证的云计算系统,注重于提供管理服务而不是重复开 发市场上已有成熟的系统。 (4)团队和服务链优势。费城计算技术公司的基础设施服务部的管理班子(全 职)由 3 位有博士教育资历和一位有硕士学位的资深专业人员组成,合起来有 55 年 国际 IT 业界经验,他们的集体智慧和资历为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保障;数据中心 的兄弟单位同仁四海创新协作组织南京办公室工作班子亦由资深企业管理经理团队 -53- 主持,他们既负有企业引进的责任,也功经历。数据中心及其协作单位费城计算技 术公司和同仁四海创新协作组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服务链联盟,为企业运作提供 企业经营运作支持。 57、项目名称:中老年人健康养老平台 项目负责人:刘会波 邮箱:83350801@qq.com 项目简介: 常青藤科技是一家针对中老年养生养老的,集网络科技和现代医疗服务为一体 的科技服务公司,包括线上和线下两大系统。线上为中老年养生养老套餐网,为中 老年养生养老提供健康课程、健康管理套餐、在线辅导等。 线下为医学中心,提供中老年养生养老咨询套餐等一站式服务。 常青藤科技旨在引进国际先进的中老年养生养老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人口老龄 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在 1999 年就 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已有老年人口近 1.3 亿,并以每年 3.8%的速度递增,其 中,高龄老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矛盾日益尖锐。为适应中国老龄化 社会的需要,实现科学养老和、和谐养老,常青藤科技整合众多有志于从事中老年 健康事业的精英,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联合国内外大型企业,致力于 打造中老年养生养老文化平台。 商业模式和优势: 优势: 1、变货物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为个人物品行邮税,并减少中间交易 环节,降低消费者成本 2、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一步创新综合保税区模式,符合国家改革方向 3、采用 O2O(online-offline)模式,更利于商业模式及产品推广 Online,咨询,销售等 4、在南京综保区设立免税仓库,存储产品,降低消费者费用 常青藤科技拟提供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医疗相结合的现代整合服务模式, 计划 2 年内建立 5 个中心门诊部,5 年内建立 50 家,预计营业额近 5 亿元人民币。 58、项目名称:网络安全登陆服务平台 项目负责人:张益斌 邮箱:zhangyibin.supelec@gmail.com 项目简介: 网络安全登陆服务平台:此项目为 IT 服务,法国合作人 Francis Melemedjian 拥 有个人技术专利,已申报欧洲专利。安全登录加密算法为非对称验证。比传统算法 优良,成本更低。全软件控制。技术应用于敏感性数据账号: 银行账户操作,网上 购物付账,教育领域个人账户登录等等。该项目一次性投入小,回收期短。预计 1,2 年能开始盈利。请参见主业:http://www.ntx-research.com/en_index.html。 59、项目名称:海量即时的有声书报新技术 项目负责人:李翔 邮箱:mec678@gmail.com 业绩描述: 1) “变长码有序译码法及其可编程电路”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90108931.1; -54- 2)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海量即时的有声书报新技术,有待申请专利。 项目简介: 海量即时的有声书报新技术,可让每一个文本内容都能有一个播音文件,生成 像“打印”那么即时,使用像听歌那么方便,容量比相同内容的标准声音质量的 MP3 音频文件小200倍以上,应用和内容普及度像收音机、印刷品一样广泛地被使用, 从而达到“听万卷书,走万里路” 、减少造纸印刷对森林和环境的破坏、倡导用“听 书”代替“看书”的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等目的。 我们的有声书报是用计算机制作的,本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希望通过听书或 报刊获取信息和知识,相对于娱乐性而言,更注重信息的内容和时效的人们;或者 是处于类似情景中的人们,如时间不够的人们,或由于不同原因造成视力减弱的人 们; 例如, 可以让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听书来学习 等等。我们已经开发出有 声书制作系统和可实用的安卓手机上的听书应用软件,还可以移植到可穿戴 的设 备上。移动听书的市场需求很大,我们将在内容和使用的便捷性上做大规模拓展, 使之成为主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双丰收。我们希望得到创投资金的支 持,将这项技术尽快推广到千千万万的人们中去,让大家都能最大限度地从听书中 受益,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文明,文化和环保做出贡献。 60、项目名称:基于手机支付的第三方应用管理方案 项目负责人:钟旭 邮箱:peter_zhong@javalines.com 项目简介: 基于手机支付的第三方应用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双界面移动支付卡模块和移动 支付运营平台。 (1)双界面移动支付卡模块:双界面移动支付卡模块是基于手机应用平台研发 的一项新型电子移动支付软件产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政企、校园、个人客户、 WAP、客户端软件等诸多领域,并利用运营商账户、银行卡、行业支付卡等多种支 付账户,有效地实现了运营商账单支付、运营商手机充值、公用事业费交纳、订购 商品、自助金融等多项增值服务。双界面移动支付卡模块分为 64K 和 128K 两种, 是国内唯一基于 Java 卡技术上的移动支付卡产品。另外,该项目可根据当地市政及 企事业单位应用需求,设计了市民卡、校园卡、企业通卡等多种应用解决方案。 (2)移动支付运营平台:基于双界面移动支付卡建立的移动支付运营平台,将 随时根据客户需求更改卡内增值业务内容,进而确保该平台提供服务的广泛性与灵 活性。具体表现为:在运营商发卡后,客户可随时根据需求在移动支付运营平台上 下载多种金融类或非金融类的增值业务。平台优势来源于公司 Java 卡技术的先进性。 因为对于其他平台而言,在发卡后不能实现应用的改动。移动支付运营平台可依托 电信、移动等客户资源和规模优势,结合公司拥有的移动支付技术,采用先进的商 圈理念来拓展用户和增加用户粘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运营成本。它可以联合没有 完整支付系统的商户来创建商圈,也可以将特色的移动支付系统对接到其他商圈。 为商圈内所有商户提供网上商城平台,同时移动支付客户、储值卡用户都可以登录 商城进行交易。 应用范围:基于手机支付的第三方应用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双界面移动支付卡模 块和移动支付运营平台两方面。产品均具备高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以及第三方 应用可拓展性四大特点。该项目产品真正实现了一卡多功能、一卡通用的理想。可 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社保、交通、电子消费、身份识别、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 -55- 实现手机支付、门禁、空中充值以及一卡通等功能。 市场前景:据易观智库《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 2011-2014》报告称,2011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将达到 742 亿元,环比 2010 年增长 67.8%。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 1.87 亿,与 2010 年相比增长 26.4%。EnfoDesk 易观智 库预计,未来 3 年移动支付市场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到 2014 年移动支付市场 交易规模将达 3850 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到 3.87 亿。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方面,政府部门与科技单位大力扶持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将移动支付业务横向 扩展。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近 9 亿,远远超过中国总人口数的半数, 具备庞大用户基数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市场。2011 年由于产业链的不 断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中国手机支付进入了产业成熟期; 同时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行业规模与行业标准也得到了统一,非接触式应用在 2011 年以后必会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蓬勃发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行业标准逐渐得到统 一。中国银联制定 PBOC2.0 标准,推广手机支付并且制订了远程支付流程标准 QPBOC,扩展手机支付应用范围。市场监管规范标准也已部分制定完毕,如行业准 入牌照。截止 2011 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发放 101 张支付牌照;其次,中国巨大的 手机用户规模。有数据显示,至 2011 年 5 月,我国移动用户已经突破 9 亿,稳居世 界第一位,而且规模还在快速增加中;最后,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移动支付产业、三 大电信运营商积极备战移动支付市场以及国民消费习惯的逐渐改变共同推动国内移 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让全球其他任何 一个国家都望尘莫及。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移 动支付产业链中参与者众多,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尚处于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与商 业模式并行的发展状态。因此,产业的融合与行业的联合、统一标准的制定以及丰 富而完善产品的研发是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作为移动支付卡模块供应 商,嘉联会凭借 Java 卡技术的先进性参与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通过前期发卡累计客 户量,后期完善运营平台提供广泛服务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中 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 效益分析:计划近五年累积用户 300-500 万户,在第一、二、三、四、五年实现 200 万、500 万、800 万、1500 万、3000 万的销售收入,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因本项目实施而安置就业人数为 150 人。 61、项目名称:1.RoAd-MES 生产执行系统解决方案;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 ProTrack 远程诊断监测平台;3.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4.生产数据采集与设备追 踪系统 项目负责人:马志斌 邮箱:james.ma@protacon.com 项目简介: 1.RoAd-MES 生产执行系统解决方案。项目背景:中国的制造企业要真正成为 世界级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 MES 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透明 化数字工厂模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是 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企业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客户的 满意度,强化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就成为企业领导 -56- 决策的重中之重。系统简介: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基本上已实现了企 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和车间内的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车间的生产已经高度的自 动化,但是如何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来最优化安排生产,如何面对当生产出来的产 品不满足当前用户的要求,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将车间的有效生产数据及时的 传递到 ERP 系统,如何更有效的安排仓库管理和运输等等问题又出现在企业的管理 者面前. 该方案有效实现造企业的订单管理,生产安排,生产线管理,质量管理及优 化,仓储管理,条码管理,运输管理等功能,是一套将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思 想为一体的 MES 解决方案. 适合于不同行业制造企业提高和优化整厂或车间的生 产管理流程. 已经在国内外自 1986 年以来成功实施了超过九十个案例。此项目是非 常成熟的技术,已经在国内外自 1986 年以来成功实施了超过九十个案例。希望能获 得政府扶持。同时欢迎第三方投资. 因为关键技术已经解决,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需 求不断深化完善开发,快速收回投资及获得丰厚回报。应用范围:近二十年的制造 业信息化经验,专注于以造纸,印刷,医药,烟草,冶金,化工等为代表的典型的 流程生产制造行业,沉淀了深厚的行业底蕴,能够协助制造业企业明确管理目标并 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使 RoAd-MES 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项目团队:项目团 队具有丰富的工业项目经验,曾经参与了大量的工业项目的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 超过 20 年的国际化管理理念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已有上百个成功的行业案例。市场 需求:近年来,随着 JIT(Just In Time)、BTO(面向订单生产)等新型生产模式的提 出,以及客户,市场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国内许多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这项 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合作方式:希望获得政 府启动/扶持资金和政策优惠;希望获得政府协助联系国内/当地相关企业(上下游, 合作伙伴,或客户)。项目所属行业:先进制造, 两化融合。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 ProTrack 远程诊断监测平台。设备监测诊断的模式经历了 从单机监测诊断系统到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再到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测诊断系统这样 一个发展历程.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特别是 Internet 的迅猛发展, 人们开始研究和实践远程故障诊断方法. 在当今物联网应用中,传感技术、采集技术 与通讯技术不断高度集成并应用在各个行业里.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一个 灵活,快捷,低廉无处不在的远程诊断监测对很多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ProTrack – 一个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概念的分布式实时在线远程诊断监测平台,融合了实时 监测,多重报警,趋势分析,事故追忆,数据管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网络通 讯和基于 Web 的状态监测等技术. 系统可自动识别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异常发展 趋势,监测设备故障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所有重要的数据传输给企业或 服务商及维护人员. 轻松实现设备本地/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使得企业远在千里之 外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而可以打破现有的以”事后服务, 现场服务”为主的诊断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现对设备的早期故障 预警以及早期维护; 从而大大提高诊断效率,节约服务成本,实现制造企业,销售商, 服务提供商及客户的战略”共赢”。基于物联网的 ProTrack 远程诊断监测平台可用 于矿山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供水等行业。例如:工程及大型旋转 机械设备、透平发电机组风机、暖通空调系统、轧机、泵、变速箱、计量系统、移 动设备等等... 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工业项目经验,曾经参与了大量的工业项目的技术研发及 项目管理。基于物联网的 ProTrack 远程诊断监测平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 技术,应用行业十分广泛, 使企业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及事故率大大降低. 市场前景 十分看好。 -57- 3.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装 备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 2009 年初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 整和振兴规划》 ,确立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以及在实现我国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随着物 流技术的日益先进,互联网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射 频识别技术和条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始在物流管理和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能够从任何位置无线传输测量和定位跟踪数据,相 比之下运用固定的数据连接将是复杂和昂贵的。该系统适用于移动设备,特别是当 测量和定位跟踪数据需要结合起来时。系统包括计量站和 GPS 定位系统,可以用户 定制或连接到现有的控制或定位系统. 数据传输是基于实时控制的 GSM 技术从移动 现场传输而来。用户界面显示运输工具的路线地图及行程期的测量数据, 并且提供 行程中发生事件的确切报告。报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的方式发送。借助 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物流或运输公司可以提高自己对车辆的管理水平, 扩大车队规模、扩大网点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 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可广泛的应用到: - 集装箱运输领域, - 城市配送行业运输领域, - 公路零担运输领域, - 快递行业运输领域 - 危险品运输领域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了物流发展的新商机。至少在我们能够预见的将来, 中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既有总量的扩张,也有结构的调整。总 体来看, “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 尽管我国物流行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物流基础设施依然不 足,物流活动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手工操作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物流 信息化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类物流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加强,以 增强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为 FuteControl 无线测量和定位系统具有智能物流的 优点,所以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生产数据采集与设备追踪系统。随着中国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制造企 业已有不少进入了缓慢生长期,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以及两化融合的问题,特 别是很多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年代不同,品牌不同,自动化程度差异大等客观因素, 极大制约了企业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提升的需求。而机器自动化监测可以发掘工 厂生产设备的潜能。机器追踪揭示出并评估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多制造企业可能 有下列类似的问题:生产工序比较多,各道工序的加工精度及质量没有评判的统一 标准及数据支持生产机器种类较多,自动化程度水平不一,对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没 有数据支持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品质因数管理层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每道工序 所完成的产品的质量等级没有具体的标准,加工设备及各工艺参数出现异常时没有 很好的报警系统来提示操作人员,从而造成大的损失。公司管理层对生产效率及机 器的运转效率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公司决策层需要对车间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数据 采集与设备追踪系统对生产体系进行自动化监测的一个强大工具。该系统从生产体 系中直接收集关于利用率和故障报告的数据。收集对象包括 I/O 接口数据、脉冲计数 器数据等。设备追踪能在“视窗”操作系统和网页浏览器中运行。该系统具有在目 前市场上最广泛的联接性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生产体系。设备追踪也支持关键值 的报告。OEE(整体设备效率)的计算为整个生产流程的提高提供参考。该系统还 -58- 提供设备维护关键值。此外,机器追踪还能提供清晰明了的图表报告,用于支持投 资分析和决策。一套非常高效的用于生产制造车间的故障监测,生产指标和报告的 工具,来提高生产机械的利用率,推进生产认识到车间生产过程的瓶颈,并明确指 出了需要改进的车间工段,判断故障和停机的原因变得更加简单。采用智能检测与 报警装置及机器视觉系统,对加工过程中的超限及设备磨损过度及时报警,减少损 失。在过去 20 年中,生产数据采集与设备追踪系统已经广泛地为世界各地不同类型 的制造企业安装使用。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工业项目经验,曾经参与了大量的工业 项目的技术研发及项目管理。随着大量国内企业对转型升级以及两化融合的主动性 需求的增加,生产数据采集与设备追踪系统可极大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使 企业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及事故率大大降低. 并且行业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二、生物医药类 62、项目名称:平民化的血液检测 项目负责人:施文典 邮箱:sllswd@gmail.com 业绩描述: 施文典博士 2012 年毕业于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专业方向是微纳米技术在医疗 领域的应用。施博士发明的小型化血细胞检测技术,具有两项发明专利,得到了美 国航天局一百万美金的研发资助,研究成果连续三年被列入美国航天局的年度报告, 并先后获得了 2010 年 Caltech Lemelson Student Prize 创新奖第二名,2009 年 IEEE President’s Change the World Competition 第二名等奖励认可。同时,研究成果在 2013 年被杂志 Lab on a Chip (影响因子 5.7)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 2012 年到 2014 年 间,施博士加盟了医疗科技公司 1Co Inc.,负责下一代可变焦的人造晶体的研发和加 工工艺的开发,该项目得到了一家大型眼科医疗企业超过百万美金的投资。 项目简介: 中国的医疗资源有限,去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明显。对于日常疾病的治 疗,社区门诊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问题在于,这类门诊通常没有检验 科、缺少体外诊断能力,限制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一需求,本团队致力于开发适合门诊使用的的诊断工具。此类产品的使 用简易,医生或护士就能现场操作;对环境的兼容性好,不需要专门的检验科。推 出的首款产品,是全球第一套门诊使用的微芯片血细胞检测仪。产品价格预计在 1 万元人民币、检测耗材 4 到 6 元每次,能提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红蛋白等一系 列参数。 该技术由团队负责人施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开发,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百万美元 的资助。目前,技术可行性的验证已经完成,实验室样机展示了良好的检测精度, 并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针对的用户包括了 86 万家各类门诊机构 (社区诊所、乡 村卫生室等)、每年 26 亿人次的诊断流量,市场前景可观。同时,产品也能用于养 老院和家庭的医疗服务。 团队由三位留美博士组成,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并依托了加州理工学院 微加工实验室的平台。项目预计在 2 年半推出产品、拿到卫生许可证。本轮融资目 标是开发第一代产品样机,并完成中测规模的临床对比,融资规模是 300-500 万人 民币。 63、项目名称:1.可注射聚磷酸钙陶瓷胶-高分子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2.自 -59- 动化控制纳米纤维三维微细结构的收集装置 项目负责人:任卫平 邮箱:wren1952@gmail.com; weipingren@yahoo.com 业绩描述: 长期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尤其是在人工关节材料设计,人造 骨材料,关节置换后的早期骨整合和晚期无菌性松动的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 有多年研究。对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与疾病的关系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迄今获得各项骨科课题资助十余项,发表相关文章 70 余篇。例如,我们实验室研究 首次证明小剂量红霉素无论在体外还是在动物模型实验中有明显的抑制磨损颗粒引 发的巨嗜细胞激活和组织炎症的作用,同时有明显的抑制破骨细胞活力的作用。进 一步研究发现红霉素通过选择性抑制 NFkB 信号传递系统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在此 基础上,我们最近完成了一个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发现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明显改善 了无菌性松动病人其 periprosthetic 组织的炎症并显著抑制局部的破骨细胞活性。目 前我们实验室正在积极研究对骨科植入体表面功能化的材料设计,利用骨科植入体 作为局部治疗药物可控制释放的系统研究以便促进关节置换后的早期骨整合,从而 达到延长植入体寿命的目的。获奖情况 1. 1991 年上海市高教局优秀青年教师 2. 美国 NIH-NCI 肿瘤中心科学研究发展奖 (1992-1996) 3. Outstanding Faculty Service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Dedication to Students, Wayne State University (2009) 4. Blue Cross Blue Shield Foundation (BCBSM) McDevitt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ward for Physicians in the area of clinical research, Michigan, 2010 5.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特聘教授(20012-至今) 专利: 1.Method of Injectable Calcium Polyphosphate Gels. USA patent application Ser No. 61842737, filed on July 3, 2013 2.Device and method for electrospinning multiple layered and three dimensional nanofibrous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USA patent application Ser No. 14/098,711, filed on December 6, 2013 3.Fingerstall-cannulated guide for fast and accurate guide wire positioning. USA patent application Ser No. 14/092,987, filed on November 28, 2013 项目简介: 1.可注射聚磷酸钙陶瓷胶-高分子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美国专利申请 公示:2013 年 7 月 3 日申请号:61/842,737)本项目描述了一种可注射的聚磷酸钙陶 瓷凝胶,可以用于临床骨缺损填充、修复和替代的材料(尤其是负重骨的缺损) 。属 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主要解决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存在的生物相 容性不强和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 聚磷酸钙陶瓷凝胶具有高强度,高粘度和可成型 性等优点,也是一种理想的用于可控的、 持续的药物释放装置来促进局部组织修 复,炎症控制等。聚磷酸钙陶瓷凝胶可以和其他高分子材料混合,形成具有多孔结 构的陶瓷/高分子复合支架材料。该陶瓷凝胶在水溶液中性态稳定,与天然骨,金属 和其他陶瓷材料表面有强烈的附着力。其材料特性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改变制备工艺 和材料配方实现。本发明同时提供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容易掌握的制备方法。 并易于商业化推广。本发明具有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强度高,粘结性强, 抗溃散性好,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点,并可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病灶或固化成型后填 充到体内部位,使用非常方便。 -60- 2.自动化控制纳米纤维三维微结构的收集装置。(美国专利申请公示:2012 年 12 月 17 日申请号:61/797,817)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于通过静纺方法高效率来制备三 维(3D)的纳米纤维(混纺或同轴)材料(生物材料或其它领域,如工业的过滤装 置,废水和废气体的过滤装置等) 。该装置能用来成功控制纳米纤维的孔隙率,孔隙 尺寸,结晶度,几何形状和所形成的纳米纤维层的数量和厚度。该纳米纤维收集器 可以根据所需的 3D 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微细结构的特殊需要由微步进可编程电动 机控制器实时编程控制收集器表面的拓扑结构而完成。该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 以和其他的纳米纤维的生产和采集装置同步使用。 也可以同步和实时加载其他生 物材料到正在形成的纳米纤维的三维支架网孔内。如静电纺丝或与 3D 绘图/等离子 喷涂的其他生物材料,生物分子,离子,存活的细胞(干细胞或分化的细胞) ,以形 成所需的三维纳米纤维基复合材料(三明治,层层,梯度模型,以及其他) 。这项新 技术的潜在应用包括,但并不限于软组织和硬组织损伤的修复和组织工程和设计可 控的药物输送装置。 64、项目名称:用已知草药和生物营养成份治疗代谢综合征 项目负责人:张维正 邮箱:weizzhang@hotmail.com 项目简介: 代谢综合征是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肥胖,糖代谢紊乱/胰岛 素抵抗,高血压,血脂紊乱等组合而成. 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可高达 20%. 目前对其形成机理没有确信答案.对代谢综合征进行早期诊断和早 期干预,有助于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胞膜窖(Caveolae)是细胞细颈瓶状的细胞膜内陷,其间共存大量活性载体,受体, 质子泵,酶等,与细胞的吞饮效用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细胞内信息传导等功效 紧密相关连. 作者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历来所发表的文献梳理后发现所有与代 谢综合征有关的病症相关的活性分子均存在于胞膜窖. 大量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证 实破坏胞膜窖将导致代谢综合征有关的病症的发生. 作者由此首次在细胞和分子水 平上解密其形成机理,并将为代谢综合征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打开新思路. 我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某些特定人体营养物质和草药成份能促进将胞膜窖由细 胞内部转移到细胞膜表面,以有利于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等的吸收和代谢以及抗 高血压分子一氧化氮的生成. 可达到改善或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效果. 综合一些已知 的有效成份,一个多方位的配方已初步形成. 由于该配方系草药和生物营养成份组 成,可快速上市赢利. 张维正简介:男,1959.7 生于上海,1988 年赴澳大利亚留学,1994 年毕业于墨 而本大学(排名澳大利亚第一,世界第 31)获生物化学博士. 任职于医教研产等领域. 拥有二十多年科研,教学,制药,临床检验等工作经验包括实验室管理,质控,临检报 告评述, 临床沟通, 方法建立及论证,研发,市场推广等. 2000 年获年度澳纽专业嘉奖(共 一名). 在各领域发表多篇 SCI 论文.多领域经验更具备广阔视野及实战能力。 以下连接报道了我的近期工作: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973.html 65、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研发 项目负责人:刘箐 邮箱:liuq@usst.edu.cn 业绩描述: 刘箐博士,男,1970 年生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 -61- 导师, 食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5-2009 年间,先后在美国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2011 年期间担任质 检总局甘肃局植物检疫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央“千人计划”联谊会食品安全工 作组副组长兼秘书长,质检总局专业委、标准委委员,科技部重大专项“千人计划” 项目生物医药组评审组成员。在我国生物芯片的可视化、食源性致病菌蛋白组学领 域(Hybridoma bank 杂交瘤库建立)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由此入选第三批中央“千 人计划”,获国家 “特聘专家”称号。主持或参加“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 点项目累计 30 余项,持有(申请)食源性致病菌相关国内外专利 100 余项,在国内外 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70 余篇。近年来专注于食源性致病菌致病机理及快速检测技术研 究。 项目简介: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之首。我国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严重,但对此社会公众的关注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应该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我国已经进入征求意见的国家标准《食源性致病菌限量》 ,将启动这一国内几乎空白 的市场。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特聘专家刘箐博士带领的团队,经过七年的努力, 完成了国内首家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研发。项目涉及到的食源性致病菌 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阪崎 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空肠弯曲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项目主要分为六大系列产品:①食源性致病菌单/多克隆抗体。本公司自主研发 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多克隆抗体纯度高,特异性好,交叉反应少。②酶联免疫试剂盒。 Elisa 方法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检测手段,许多的检测机构和企业都仍在使用。而酶联 免疫试剂盒也以特异性好,交叉反应少,产品稳定而广受客户的青睐。③胶体金试 纸条。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速度快,整个过程只需 10 分钟即可出结果,并且结果直观 易懂。④免疫捕捉 PCR 试剂盒。免疫捕捉 PCR 试剂盒的灵敏度较其他的检测方法,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其中较好的 PCR 试剂盒的灵敏度可检测到 102cfu/ml 的菌液。⑤ 显色培养基。显色培养基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也受到了许多客户的喜爱。⑥可视化 联检抗体芯片。可视化芯片可同步实现单样品多指标检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并 且肉眼可直接看到结果,非常便利。 全国疾控中心、质检系统的产品检测中心、食品药品检验所、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大型乳制品公司、肉制品公司等食品企业,均是目标用户,拟采用主攻国家食 品安全主管部门,带动企业试用的商业模式开拓市场。 66、项目名称:癌症基因诊断在个体化医学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应士波 邮箱:zjubobo@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在癌症致病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在留 洋期间,本人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 SCI 论文近十篇,研究成果曾经多次在日本, 北美,欧洲等国际学会上公开发表。 项目简介: 中国在过去二十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不断加速上升的趋势,加上 人口基数庞大和老龄化的重叠效应,已成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绝大 多数癌症发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首先都离不开遗 -62- 传因素,其次和个体的生活环境因子有关,两者协同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诱发癌症发生的外部原因不是癌症的直接病因,只是可以使人患癌的高危因 子。而个体化医疗可以对癌症或其他疾病遗传机理的认知为基础,通过鉴定和检测 个体的致病基因对疾病进行预前预后的控制。本项目拟从个体信息,易感指标,癌 症家族史,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多因素对被检验者的患癌风险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全 外显子组信息,可将其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个体化临床医学中。其主要目标给个体检 测者通过自身基因信息内因预测患癌风险,从而远离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主动改 善个体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外因,以期预防和避免癌症或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 本项目及相关基础研究将对于未来的中国人群有可观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67、项目名称:新药研发数据的处理、分析储存检索系统及服务 项目负责人:吴云星 邮箱:Yunxing_Wu@Yahoo.com 业绩描述: 从事十多年的药理学研究, 在国际期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发表论文附录 PUBLICATIONS:Shumskya,J.S., Wu, Y., Murphy, E.H., Nissanova, J., O'Brien-Jenkinsa, A., Grayson, D.R., 2002,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on selected subunit mRNAs of the GABAA receptor in rabbit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Journal of Chem. Neuroanatomy, 24: 243-255. WU, Y., Cutting, G.R., 2001,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expression of GABA receptor ρ 1 and ρ 2 subunits, L7 and cone–rod homeobox (CRX) genes in mouse retina, Brain Res., 912: 1-8.Shumsky, J.S., Wu, Y., Murphy, E.H., Nissanov, J., Grayson, D.R., 1998,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does not affect selected GABAA receptor subunit mRNA expression in rabbit visual cortex, Ann. Of The New York Acad. Of Sci., 846:371 -374 Wu, Y., A.A. Book, E.H. Murphy, and D. R. Grayson, 1997, Distribution of GABA Areceptor 1, 2 and 2 b subunit mRNAs in the rabbit brain, Wu, Y., H.C. Rosenberg and T.H. Chiu, 1995, Rapid down-regulation of [3H]zolpidem binding to rat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during flurazepam treatment, Eur. J.Pharmacology, 278: 125-132..Wu, Y., H.C. Rosenberg, T.H. Chiu and V. Ramsey-Williams, 1994, Regional changes in [3H]zolpidem binding to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in flurazepam tolerant rat: Comparison with changes in [3H]flunitrazepam binding, J. Pharmacol. Exp. Ther.268:675-682.Wu, Y., H.C. Rosenberg and T.H. Chiu, 1994, Subunit- and region-specific reduction of GABAA receptor mRNA levels in rat brain during chronic diazepam treatment, J. Mol. Neurosci. 5:105-120.Ramsey-Williams, V.A., Y. Wu and H.C. Rosenberg, 1994, Comparison of anticonvulsant tolerance, crosstolerance, and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binding following chronic treatment with diazepam or midazolam, Pharmacol. Biochem. and Behav. 48:765-772.Wu, Y., G.-F. Li and Z.-Q. Chi, 1991, Opioid receptors in homotypic neuronal cells primarily cultured from embryonic chicken brain, Acta Pharmacol. Sin.Wu, Y., G.-F. Li and Z.-Q. Chi, 1990,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opioid receptors in adult and in embryonic chicken brain, Acta Pharmacol. Sin.Wu, Y., H.C. Rosenberg, T.H. Chiu and V. Ramsey-Williams, 1993, Regional changes in [3H]zolpidem binding to rat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following chronic flurazepam treatment, FASEB J. 7:A31 (abstract).Wu, Y., T.H. Chiu and H.C. Rosenberg, 1993, [3H]Zolpidem binding to diazepam and midazolam tolerant rat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Soc. Neurosci. -63- Abstr.19:1143 (abstract).Wu, Y., H.C. Rosenberg and T.H. Chiu, 1994,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rat brain type I benzodiazepine (BZ) receptors after chronic BZ treatment, Ohio J. Sci. 94:17 (abstract).Wu, Y., H.C. Rosenberg and T.H. Chiu, 1994, Subunit- and region-specific reduction of GABAA receptor mRNA levels in rat brain after chronic diazepam treatment, Soc. Neurosci. Abstr. 20:497 (abstract).Wu, Y., A.A. Book, E.H. Murphy, and D. R. Grayson, 1996, Distribution in the rabbi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a mRNA encoding a portion of the ² 1 GABAA receptor subunit, Soc. Neurosci. Abstr. 22:816 (abstract).Grayson, D.R., Y. Wu, A.A. Book, E.H. Murphy, 1996, Alterations in GABA Areceptor 2 mRNA levels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of rabbits exposed prenatally to cocaine, Soc. Neurosci. Abstr. 22:1941 (abstract).Wu, Y., J.S. Shumsky, E.H. Murphy, and D. R. Grayson, 1997,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on selected subunit mRNAs of the GABA A receptor, Soc. Neurosci. Abstr. 23: (abstract).Shumsky, J.S., Y. Wu, E.H. Murphy, and D. R. Grayson, 1997,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does not affect selected GABA A receptor subunit mRNA expression in rabbit visual cortex, Cocaine: Effects on the Developing Brain, A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16-19, 1997 (abstract).Other presentations:Wu, Y., A.O ’ Brien-Jenkins, E.H. Murphy, and D. R. Grayson, 1996, Distribution in the rabbi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a mRNA encoding a portion of the 1 GABAA receptor subunit, Allegheny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 Research Conference,King of Prussia, Pennsylvania:1:138 (abstract).Wu, Y. and H.C. Rosenberg, 1995, Chronic diazepam treatment decreases mRNA for rat brain GABA Areceptors in a subunit- and brain region-specific manner, The 10th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Forum, Medical College of Ohio, Toledo, Ohio. 10:53 (abstract).Wu, Y., 1994, Subunit- and region-specific reduction of GABAA receptor mRNA levels in rat brain after chronic diazepam treatment, The 22nd Pharmacol. Res. Colloquium,Toledo, Ohio. 22:S4 (abstract).Wu, Y., 1993, Regional changes in [3H]zolpidem binding to flurazepam tolerant rat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The 21st Pharmacol. Res. Colloquium, Detriot,Michigan. 21:S5 (abstract).Wu, Y. and H.C. Rosenberg, 1993, Regional changes in [3H]zolpidem binding to rat brain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following chronic flurazepam treatment, The 8th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Forum, Medical College of Ohio, Toledo, Ohio. 8:37 (abstract).Wu, Y. 1989, Progress in studies on opioid receptors and their second messengers, The 1st Graduate Student Paper Content at Shanghai Inst. Mater. Med. Chinese Acad. Sci., 1989. Shanghai, China. INVITED LECTURES:REGULATION OF -AMINOBUTYRIC ACIDA/BENZODIAZEPINE RECEPTOR BINDING AND EXPRESSION IN RAT BRAIN DURING CHRONIC BENZODIAZEPINE TREATME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Chicago, Illinois, April 7, 1995.GABAA RECEPTOR SUBUNIT mRNAs IN DEVELOPMENTAL RABBIT BRAIN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PRENATAL COCAINE EXPOSURE, Gerontology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Institue of Aging, Baltimore, MD, June 5, 1997.设计,开发了一个全面的新药研发信息系统。该系统处 理、分析、储存、检索新药研发所采集的高度专业化的数据,并整合化学, 生物和 药理学等多种数据。 项目简介: 项目为医药研发及 CRO(合同研究组织)所采集的高度专业化的数据提供处理、 -64- 分析、储存、检索的服务工具。主要技术指标、技术高度成熟。本产品技术独特:既 要具有掌握信息技术又要具有深入的生物丶化学、医学领域的知积,所以复制困难。 本人拥有信息技术硕士学位和药理学博士学位,且在新药研发部门近十五年相关技 术开发的经验,为设计开发产品提供了独特的技术、知识、经验。本产品技术高度 成熟,并有产品邹型,经过了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十多年实际应用检验和改进。可以 马上产业化。因为出于成本考虑大多数中小型医药研发公司及 CRO 并不具备研发数 据管理及检索系统。所以数据管理不系统,或仅仅依靠办公软件处理及储存数据。 储存、检索效率低下,且数据极易丢失。往往造成很大的浪费。基于此,本产品及服 务提供从数据的分析处理到储存及检索一整套服务。省去客户在系统硬件购置,软 件租用,系统管理维护等的价格不低的开支。中国目前有有 3000 到 6000 多家制药 公司及 500 多家的 CRO。且随着国家把新药研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药研发的 投入将快速增加。其中具备数据分析及管理系统的仅少数几家大型公司。因此本产 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68、项目名称:肿瘤免疫药物开发 项目负责人:郑艳军 邮箱:zyj395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两项;参与并获得国家一类新药专利一项;国际会议主题演 讲两次,参加国际会议十余次;国内外各水平学术论文十余篇。近两年侧重于应用 研究,有 10 年抗癌药物开发经验,有与多家国际顶级制药企业及研究机构合作经 历,有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社会兼职:吉林省质量监督促进会会员,韩国蛋 白质组学学会干事,国际蛋白质组学学会会员。 项目简介: 国际开发现状:基于肽类小分子的肿瘤免疫药物有其低代谢毒性与高分子特异 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近 10 年肿瘤特异性抗原肽与分子靶向药物的基础研究成 果丰厚,使很多国际药企都投巨资开发肿瘤免疫药。2003 年时正在开发的抗原肽类 药物有 720 种,只有 5%处于上市阶段;而到 2013 年 7 月,全球已有 412 种抗原肽 类药物上市。 技术成熟程度与知识产权情况:其研发各环节严谨借鉴国外制药公司成功经验, 由具有直接一线研发经验的海外制药公司研发管理人员主持具体开发工作,所筛选 并鉴定的抗原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保证全新的创新性。 技术方案与原理:该项目通过高通量分析与人工修饰,筛选与开发具有肿瘤免 疫效用的抗原序列,包括具有抗癌、抗炎、以及具有神经生物学功能的小肽类分子。 项目包含以肽库针对性筛选为主的前期工作;剂型设计与分子修饰在内的有效性、 毒性学实验等前临床实验为主的中期工作,直到药品临床实验与注册为主线的完整 的新药研发程序。 69、项目名称:肿瘤免疫药物开发 项目负责人:许沫 邮箱:Xumo6@hotmail.com 业绩描述: 2011 毕业于韩国国家蛋白组学研究中心,在蛋白组学与模式生物发育方面有所 建树,已见刊第一作者 SCI 两篇(JBC. IF 5.5;BMB Rep. IF 2.2) 。目前负责公司海 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统筹管理工作,在欧洲独立完成公司抗肿瘤疫苗三期临床实验 -65- 的 CSR 撰写工作,相关文章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社会兼 职:韩国蛋白质组学学会理事、国际蛋白质组学学会会员。 项目简介: 国际开发现状:基于肽类小分子的肿瘤免疫药物有其低代谢毒性与高分子特异 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近 10 年肿瘤特异性抗原肽与分子靶向药物的基础研究成 果丰厚,使很多国际药企都投巨资开发肿瘤免疫药。2003 年时正在开发的抗原肽类 药物有 720 种,只有 5%处于上市阶段;而到 2013 年 7 月,全球已有 412 种抗原肽 类药物上市。 技术成熟程度与知识产权情况:其研发各环节严谨借鉴国外制药公司成功经验, 由具有直接一线研发经验的海外制药公司研发管理人员主持具体开发工作,所筛选 并鉴定的抗原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保证全新的创新性。 技术方案与原理:该项目通过高通量分析与人工修饰,筛选与开发具有肿瘤免 疫效用的抗原序列,包括具有抗癌、抗炎、以及具有神经生物学功能的小肽类分子。 项目包含以肽库针对性筛选为主的前期工作;剂型设计与分子修饰在内的有效性、 毒性学实验等前临床实验为主的中期工作,直到药品临床实验与注册为主线的完整 的新药研发程序。 70、项目名称:仿制三种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抗癌药物 项目负责人:张爱莲 邮箱:zalcn8878@sina.com 业绩描述: 张爱莲博士于 1980 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1983 年获得天津 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在天津肿瘤研究所工作 4 年后, 她于 1987 年到美国内 布拉斯加大学化学系(University of Nebraska) 攻读博士学位, 1990 获得该大学的科学 博士学位。 张博士先后任职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麻省理工学院, 历任研究员、 高 级 研 究 员 、 主 任 研 究 员 (Research Scientist,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Principal Investigator) 。 她先后发表世界性文章 20 余篇。她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起了分析化 学实验室。 她在高压液相, 气相, 质谱, 红外, 紫外等仪器的分析, 分离和操作方面 都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对医药中间体和产品进行分离方法的开发和证实, 有效地分 离出分离难度极高的医药中间体和产品, 并能对医药产品进行质量的确认和控制 (QA, QC). 此外, 她还负责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 稳定性, 酸碱性, 旋光性和含水量, 测定药物在血液和尿里的代谢物。她所领导的第一个研究项目在不到两年内从一无 所有发展到第一个化合药物进入临床 I 期试验, 其时间之短是世界罕见的。 在之后 不到四年的时间内, 他所领导的部门又有四个化合药物先后进入临床 I 期。 他所领 导的第一研究项目由于成果显著, 被美国的辉瑞 (Pfizer) 公司看中并签订了合作协 议。 在这个协议中辉瑞公司将付给麻省理工学院共达 8 亿多美元的费用, 其首期费 是五千万美元。 除此之外,如果产品能成功上市, 麻省理工学院还可获得高达 10% 的产品利润。 项目简介: 1.特罗凯 (Erlotinib) 特罗凯为近年来研制出的很有效的治疗肺癌及胰腺癌的靶 向抗癌药物, 其专利快要到期了。该药有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为治疗常见肿瘤 肺癌及胰腺癌的首选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在中国该药每年治疗肺癌的潜在市场 为 40 亿元,治疗胰腺癌的潜在市场为 8 亿元。即使能开发十分之一的市场每年销售 额应在 5 亿元左右, 利润为 2 亿元以上。因此该药极具仿创价值。 -66- 2.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替莫唑胺为近年来研制出的最有效的治疗脑肿瘤的一 线药物。脑肿瘤死亡率极高。脑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及食管肿瘤的发 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 2%。近年来在中国其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新发 病例接近 3 万例左右。其每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潜力达 6 亿元。按能占领十分之二 的市场计算, 每年销售额也应在 1.2 亿元左右上,利润为 8000 万元以上。因此该 药也具仿制价值。 3.希罗达(Capecitabine)希罗达为近年来研制出的最有效的口服治疗消化道肿瘤 的线药物。全世界结直肠癌为第四大癌症发病率,近年来在中国其发病率也有明显 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接近 20 万例。其每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潜力达 26 亿元。按能 占领十分之一的市场计算,每年销售额也应在 2.5 亿元以上,利润为 1 亿元以上。因 此该药也具仿制价值。 计划与国内现有药厂或其它企业以合资项目的形式共同开发。博为通提供部分 资金、技术、信息,国内企业出部分资金、设备、及市场开发。利润按股份分成。 71、项目名称:肺癌的药物敏感纳米检测仪 项目负责人:Samuel 邮箱:rensisma@live.com 业绩描述: 发表过多篇国际知名期刊论文以及专利。 项目简介: 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世界顶级杂志--自然 纳米技术(S Cross, Y Jin, J Rao, J Gimzewski , Nan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ells from Cancer Patients, Nature Nanotechnology(影响因子 > 30), 2007, 2, 780-783. ),在世界范围内的肿瘤病理诊 断的学术领域引起巨大的震动。 知识产权:纳米力学检测肿瘤细胞已经在美国申请专利 技术方案: A.我们的核心技术是: 利用纳米探针来检测体内的单细胞癌变,并且指导个体化用药。 此专利已经申请专利。 B.我们的产品优势: • 纳米定量的测试结果可以准确预测肿瘤细胞的行为和药品的选择; • 我们的纳米结构测试是独一无二的,为癌症诊断提供新的见解,这是现有的 技术无法提供的; • 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原子力显微镜产品开发方面的专长和知识产权组合, 适合开发纳米力学的解决方案; • 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测试清晰表明,我们的产品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胜于所有 竞争技术和产品。 市场前景:目前肺癌是所有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肿瘤, 我国每年新发肿 瘤患者 70 万人。我们秉承“关爱生命”的企业使命,集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家,分 子生物学家,运用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技术,专注于肺癌的药物敏感个体化用药的 研究和开发。我们将以世界顶尖的纳米探针技术与基因检测技术为支撑点,以热忱, 专业,安全,有效的服务为原则,为能更有效地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延长 患者的生命.未来将开展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肿 瘤个体化诊疗产业集团,服务于中国肿瘤事业。 -67- 72、项目名称:直心:新一代监控心脏健康及运动效率的可穿戴传感器设备 项目负责人:陆优索 邮箱:exceligent@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美国国会南极服务奖章 Antartica Service Medal(ASM) ;主要业绩: 设计和安装南极冰立方粒子探测器;直梦有限公司的 iDEAL 生命科学资产估价软件 系统设计师。 项目简介: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 ON World 2014 年 6 月的最新预测,在今后的 5 年内, 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经济规模将达到 474 亿美元,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 达到 7 亿台。目前市场上监控心脏健康的可穿戴传感器设备局限于单导式心电图, 通常只能监测几分钟,并且没有监控运动效率的功能。根据最新英国医学杂志报临床 实验报道单导式心电图测量冠心病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足,无法替代多导式心电图。 美国直心有限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传感器融合云计算的"杀手级”平台,专用于 监控心脏健康及运动效率的可穿戴传感器设备。直心传感器 TM 的主要功能包括三 导联心电图,三轴加速度计,全球卫星定位记录,蓝牙连接与 Android 和 iOS 智能 手机和平板电脑。我们利用专有的数据分析算法、后端云计算和分析,能精准并且持 续的监测用户心电及日常锻炼的进度。用户能利用我们平台与亲朋好友分享每天锻 炼的成果;如用户发现有任何心电图异常,用户也能把记录的心电图即时寄给用户 的医生,以协助医生诊断是否有潜在的心脏疾病,及尽快做其他测试及治疗。 直心传感器 TM 目前在中试阶段,硬件与软件设计己完成, 现在正在进行测试。 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寻求投资公司,合作及销售伙伴,以打进中美及其他国际市场。 如资金能在今年底到位,我们预计明年中能向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申请认 证在美国上市,销售渠道将通过电子商务为主。 73、项目名称:新型抗炎药物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许翔 邮箱:xiangx88@gmail.com 业绩描述: 许翔是美国旧金山 XPHARMAS 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拥有以 色列希伯莱大学药学院药理学博士和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学位,于 1994 至 1996 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担任医师,目前还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负责数项科研任 务。本人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支原体能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组织胺,并在之后的 研究中发现很多微生物都能刺激白细胞产生和释放组织胺;在此研究过程中,本人 还发现了过去被研究了许多年而未被发现的化学刺激物引起的刺激反应的新的发病 机理并发明了检测化学物质刺激毒性的新方法(专利在申请中) ,在过往学习和职业 生涯中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十多篇科研论文。本人在之后创立的公司中发明了高 通量筛选抗炎药物的方法并筛选出了能抑制微生物或化学刺激物刺激白细胞产生和 分泌组织胺或其它炎症介质的药物并将其申请专利。本人具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 曾担任第四届中美 21 世纪医学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和第 11 届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 年会组委会的主要组织协调人参与组织这两次国际会议,并获得杰出服务奖;还在 美国和以色列留学期间多次担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主席并组织了很多活动。本 人为美国胸科学会会员、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和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永久会员。 应邀在美国胸科学会主办的国际年会上做学术报告,应邀担任数个专业刊物评审等。 -68- 在二十年的研发工作中,本人还在药物毒性测试、药物剂型及临床试验等方面积累 了广泛的经验。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新型抗炎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类黄酮为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我 们发现部分类黄酮类物质能有效抑制微生物或化学刺激物刺激导致的白细胞炎症介 质的合成和释放并促使白细胞分泌消炎因子以加速炎症的愈合。本人过去的长期基 础研究发现很多微生物和化学刺激物能刺激白细胞分泌大量炎症介质,我们提供的 药物是根据这些新发现的发病机理直接筛选出来的,这个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尚无一种直接针对化学刺激物导致的刺激性炎症反应的药物,我们的研发药物 将填补这项空白。在后续的研发中我们发现一些甾体类固醇类药物不但不能抑制由 化学刺激物导致的白细胞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而且甚至加重白细胞炎症介质的产 生;而组织胺 H1 或 H2 受体拮抗剂也不能抑制由化学刺激物导致的白细胞炎症介质 的产生和释放。另一方面,我们的反复研究发现不仅活的微生物能刺激白细胞产生 炎症介质而且死的微生物也能刺激白细胞产生炎症介质,这就意谓着光用抗菌素不 能解决由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的症状。我们的药物克服了现有药物的这些缺点。 我们提供的产品能抑制活的和死的微生物刺激导致的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并且促 进白细胞产生消炎因子从而加速炎症愈合而改善症状。我们发现的类黄酮类化合物 为植物提取物,在有效加工后能从源头上直接抑制微生物和化学刺激物刺激引起的 白细胞的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而不是通过抑制受体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 抑制受体而产生的副作用。因此我们开发的这个药物将填补目前国内外市场的空白。 我们研发的药物为绿色产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74、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 项目负责人:齐文 邮箱:uncwen@hotmail.com 项目简介: 项目致力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项目起步主要集中于心 电手腕的开发,籍此以突破点进而扩展到其他的相关产品.便携化已逐渐成为医疗电 子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消费类市场对移动产品的要求主要为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便携性在医疗产品市场的作用与消费类基本相同,目的依然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更 便利和有效的操作手段;但另一方面,除了使用方便以外,对于政府开支和社会福 利也有更深层的意义。便携性的趋势使许多“高端”特征降级为典型的低端或便携 的特征。一般来说,这一趋势随着工业和电子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发展。由于这些进 步已将器件的体积、功耗和性能指标推到极限,因此日益增长的要求是将便携式设 备从低端系统变为高端系统。伴随便携趋势而来的必然是对无线功能的追求,实现 设备的无线接入除了能更有效的扩展产品便携化带来的便利、灵活的体验,另一方 面也使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实现了更高的效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可使 医疗仪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 WSN 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已不限于仅用 RFID 实现 定位或系统登入,许多医疗仪器,例如常用的生命体征监测仪、输液泵、呼吸机等 发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 WSN 与医院的中央管理系统实现无线整合。电子仪器的统一 管理也可使医疗机构既有的投资得到保护; 可穿戴设备是现在国内外非常受关注的产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关呼老年人医疗保健的可穿戴产品将非常的需要,因此本项目 对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产业发展都有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构建一款硬件, -69- 而是要构建一系列的系统和服务。为可穿戴技术构建硬件市场只是第一步,真正决 定公司基因差异化的是他们建立的服务和生态系统。 75、项目名称:纳米催化氢化和抗癌新药克唑替尼的全新合成 项目负责人:吴杰克 邮箱:jjwu200401@163.com 业绩描述: 申报 14 项发明专利,发明了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三个,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力 的论文 20 多篇,多次获得美国惠氏制药公司、美国药典生物技术公司表彰和奖励。 项目简介: 抗癌新药克唑替尼是最为成功的治疗 ALK 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新药,它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2011 年获批上市,预期将成为抗癌药物中的重磅品种。然而该药价格十分高昂,每 一个病人一年的负担为十一万多美元,约合人民币七十二万元。该药现有合成路线 较长,有八步化学反应,且所使用的有些试剂和起始原料价格昂贵,反应总收率不 高。我们通过设计和开发一条全新的合成路线,大大地降低克唑替尼的生产成本以 满足市场的需求。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可以将克唑替尼的生产成本降低到原来的 十分之一,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通过对合成克唑替尼关键中间体分子各部分的特性、大小 和形状的研究,利用纳米技术,设计能对该中间体实现选择性氢化的纳米加氢催化 剂,从而可以挠开现有合成方法中的很多反应步骤和一些昂贵的起始原料和试剂, 缩短了现有克唑替尼合成路线,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概况与论述:癌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方式 的改变等导致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20 世纪以来,现代医学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取 得了较大进步,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但由于发病率居于高位,癌症仍是全球一个 主要死亡原因,在 2008 年新增人数约为 1,270 万,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前列腺癌位列前四位,分别新增 161、138、124、90 万人。 本世纪以来,靶向抗癌药成为治疗癌症的最有希望的药物,占有越来越大的市 场份额,2012 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为 700 亿美元,靶向药物市场销售 430 亿美元, 占比已超过 60%,同比增 16%,而其他类增速仅约 5%。 克里唑替尼(crizotinib),化学名为 3-[(1R)-1-(2,6-二氯-3-氟苯基)乙氧基]-5-[1-(4哌啶基)-1H-吡唑-4-基]-2-氨基吡啶,是 2011 年美国 FDA 批准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新型靶向药物,随后在韩国、日本、欧盟上市,2013 年获 CFDA 批准在 中国上市,商品名 XALKORI®( 中文商品名为赛瑞克)。 现有的克唑替尼生产工艺首先是由从 2,6-二氯-3-氟苯乙酮经不对称还原或则还 原后拆分所得的(1S)-1-(2,6-二氯-3-氟苯基)乙醇与 3-羟基-2-硝基吡啶经 Mitsunobu 反 应得(R)-3-[1-(2,6-二氯-3-氟苯基)乙氧基]-2-硝基吡啶,再经催化还原、溴代反应、Boc 保护、Suzuki 偶联、去保护基、等八步反应完成。该合成除路线较长、反应收率偏 低外,所使用的某些原料极其昂贵,如其中一个关键原料工业报价每公斤 24000 元。 我们经过设计,合成路线绕过了该原料的使用,且只需四步反应即可得到克唑替尼, 大大地降低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生产成本预期可降低至现有工艺的十 分之一。 克唑替尼是以胶囊形式的口服药,每粒胶囊含克唑替尼 250 毫克,病人一天服 用二粒,目前售价是每粒 160 美元。如以 10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计算,每年克唑替尼 -70- 原料药的市场需求是 1600 公斤,目前克唑替尼原料药市场价格是每公斤 8 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 50 万元,其市场规模是八亿元。我们开发出的新合成工艺成本接近现有 工艺的十分之一,约为每公斤三千元左右,相对于市场价格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为了开拓市场,即便以目前市场价格的 5 折销售,依然可为公司带来巨额的回报。 如以每公斤 25 万元的价格占领 30%的市场份额,即年销售 480 公斤,公司收入即可 达到一亿二千万元,毛利一亿一千八百万元。 全球估计每年有 40000 例患者被诊断为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克唑替尼的市 场潜力为 46 亿美元,克唑替尼的需求可达到每年 7300 公斤,价值约为 36 亿元人民 币,如最终占领 30%市场份额,项目可以带来约十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76、项目名称:丝蛋白微针 项目负责人:游学秋 邮箱:youxueqiu.qqq@gmail.com 业绩描述: 主要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如下: ① 2008 年-2010 年,自主研制了可溶解丝素蛋白微针系统。 ② 2010 年,可溶解丝素蛋白微针研究报告被香港纳米医学学会提名为年度最佳 学术论文。 ③ 2011 年,可溶解丝素蛋白微针研究报告在国际权威杂志“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发表。 ④ 2013 年 10 月,自主研发的 “丝素蛋白微针系统”软件获得国家专利权,游 学秋为专利权人。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蚕丝蛋白特性制成微针以实现美容保健和药物投递的功效。蚕丝蛋 白是经过国际 FDA 认证的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医用材料。蚕丝的天然亲肤力十分明显, 由于蚕丝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含有的蛋白质大大高于珍珠,其中含氮量比 珍珠高几十倍,主要氨基酸含量高 10 倍以上。天然蚕丝蛋白的有效成分能有效抑制 黑色素生成,控制色素。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活化细胞,提高细胞的免疫力,促进 肌肤的新陈代谢率,帮助修补受损的皮肤组织,令暗淡无光的肌肤再添生机,从而 在极短的时间内还原美白、光泽的肌肤。蚕丝蛋白美容产品的使用一直受制于分子 药物投递技术的瓶颈,由于人体表皮的阻隔,大分子蛋白或药物无法有效渗入皮肤。 而本产品的蚕丝蛋白微针可以在表皮做出大量微细管道,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 该项目中的蚕丝微针眼膜产品,可有效地消除眼角皱纹。 本项目产品同时涉及一种医疗微针系统,特别是一种由丝素蛋白固化物组成的 微针系统,以及使用微针内丝素药物载体颗粒进行精确药物投递的系统。微针作为 一种精密而细小的工具,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测量,药物或化妆品传送,微流体采 样等领域,它具有尺寸小,强度高,用材具有生物兼容性等特点,可以精确控制刺 入的深度,从而减少刺入位置的损伤,实现无痛的目的,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 医疗手段,更符合医学研究人性化的特点。 本项目克服现有微针行业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溶解的丝素微针系统及制 造方法,它以丝素蛋白作为主要或者全部材料经处理后形成,具有满足微针所需要 的机械强度,同能起到释放人体必须营养物质,护药物活性;控制药物释放量等效 果。 蚕丝蛋白微针药物投递系统用于无痛药物注射,如无痛疫苗注射,胰岛素注射 -71- 等。蚕丝微针内部可包裹药物分子并保持药物分子的活性,微针刺入表皮后随即溶 解,释放出包裹在内的药物分子。因为蚕丝微针只是穿透表皮,未触及真皮的神经 和血管,所以使用者感觉不到疼痛。目前准备推出的药物投递产品主要有微针疫苗, 微针青霉素皮试,微针胰岛素注射贴片等产品。相对于传统疫苗投递中,将灭活抗 原通过注射器注射到肌肉内,微针注射将抗原投递到具有丰富免疫信号细胞的皮肤 内,拥有更好的疫苗投递效果 。微针无痛皮试产品也将替代传统注射器皮试。广泛 在使用在药物注射前的皮试过程中。通过微针运送药物到皮肤中是无痛的,并且微 针疫苗贴片有诸如消除使用注射针头带来的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固体形态的丝 素蛋白微针可包裹药物在室温下保存,无需冷藏,与液体注射药物相比,大大降低 了运输和存储成本。基于丝素蛋白微针的胰岛素贴片,可在室温下保持胰岛素活性, 方便患者携带,丝素蛋白微针注射不仅不会对最浅层的皮肤神经末梢和血管造成破 坏,而且注射所产生的不适感被降到最低,患者基本上不会感觉到疼痛,而且避免 了使用针头可能造成的感染,安全度更高,有望取代传统胰岛素注射器,拥有广大 的市场空间。 蚕丝蛋白目前已经经过国际 FDA 认证,是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医用材料。本项目 主要负责人游学秋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制出蚕丝蛋白微针的科学家,并完全拥有 蛋白微针的专利权。 丝素蛋白微针成分为天然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降解性。而传统的 金属针头注射器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尤其是针头废弃物 的有害物质无法降解,造成的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研发的可溶解蛋白微 针可取代传统的金属或硅做成的注射器,蛋白微针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降解性使得我 们的微针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绝对地环保,而且使用后可完全降解无有害废弃物, 对环保的贡献价值巨大。 77、项目名称:蛋白质无细胞表达技术进行功能性蛋白规模化生产 项目负责人:戚震辉 邮箱:zhenhuiqi@gmail.com 业绩描述: 主要研究项目为含硒抗氧化酶的人工模拟。2009 年 9 月在 Christoph Schalley 教 授和 Rainer Haag 教授的联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主要方向是应用药物的靶向传输 和控制释放,同时主导体外无细胞表达技术的改进和试剂盒的研发,戚震辉博士长 期从事蛋白质药物功能和药物传输的研究,目前在申请的专利有一项,曾在国际著 名学术期刊如 Chem.Soc.Rev.(影响因子 24.89), Acc. Chem. Res.(影响因子 20.83)等发 表多篇文章,并作为作者之一参与编著《Multiresponsive Materials》一书。2013 年在 德国创办 ABC community 公司,专门从事功能性蛋白试剂盒生产的研发。社会兼职: 德国质谱学会理事。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国内建立商业化的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无细胞体外表达技 术,规模化制备多种应用于生物医药及保健食品领域的蛋白质或多肽类产品,同时 生产可商业化的蛋白无细胞表达试剂盒。目前,我们团队已拥有成熟的膜蛋白和抗 衰老类的酶制剂的量化表达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大量,高效的制备。虽然蛋白质 药物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已,但是利用传统的细胞表达蛋白的方法周期长 (1-2 周),费用高,并且在制备毒性蛋白,易聚集蛋白,膜蛋白方面都遇到困难和瓶 颈,这极大的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和制药等方面的应用。无细胞体外表达技术有效 -72- 的将生产时间缩短到 20 小时,且产量大,产物易提纯,成为一种新型快速高效的蛋 白表达工具。目前为止,此项技术还未应用于蛋白质药物的规模化生产,且其技术 体系难度高、极其复杂,因此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我们将抓 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在蛋白质药物生产领域占领有利地位。项目初期,我们将把产 品市场首先定位于蛋白类生物医药及保健食品,如抗衰老酶制剂,以及针对科学研 究领域的商品化试剂盒。之后,我们的产品会根据特定需要提供具有特定修饰的蛋 白类药物如小肽类药物,含稀有金属的治疗型小肽或蛋白药物。 78、项目名称:三维生物芯片 项目负责人:马方良 邮箱:FMA@SYNCODA.COM 业绩描述: 发表论文 50 多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在<科学>,<物理评论快报>,<应用物理快报>, 及等发表十多篇论文,还拥有作为个人发明家的多个专利。于 2005 年转 入知识产权行业,撰写专利处理文件近千件。工作包括与发明人及专利审查员交流, 撰写新申请,专利局审查意见答复书,专利无效/不侵权意见,自由操作意见等。领导了 多项美国公司并购中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调查项目。2012 年以“服务换股份”的新商 业模式创办思科达中美专利合作中心,以风险投资的模式,为国内大学及研究所筛 选专利项目在美国进行商业化。学术及创业成果被 CNN、BBC、科学、新科学家、 科技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项目简介: 传统的生物芯片为二维,在生化反应使用中需要复杂昂贵的机械臂精确定位点 击生成二维液滴阵列。我们发明的三维生物芯片由多个一维细管构成二维和三维阵 列。液滴可以从细管的一端吸入,并像电脑编成一样自动排成需要的序列;可以自 动到达精确位点,与细管内壁预设的化学“探针”进行反应。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实 现复杂的生化杂交反应、基因测序、生物计算机、有毒/易爆物痕迹分析等。速度远 高于传统的二维生物芯片。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清洗后多次使用。 79、项目名称:普通人可实施的感染性疾病一步法分子诊断平台技术的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朱国志 邮箱:zhug@gmbiosciences.com 业绩描述: 200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科研成果 获得 2001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1-200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科研成果发表在多家顶级期刊(均 为第一作者),如:Current Biology 、PNAS、J.Biol.Chem、Cell Cycle 等,并获得 2005 年和 2007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杰出科研奖。2010-至今,美国 GM 生物科技公司, 副总裁,技术总监。主持研发多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如:一步法分子诊断技术(2013 年,世界领先技术,革命性创新)、支原体一步法诊断试剂盒-科研型(2013 年,世 界领先)、猪口蹄疫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2014 年,世界领先)、猪瘟病毒快速检测 试剂盒(2014,世界领先)、猪圆环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2014,世界领先) 。 项目简介: 分子诊断通常是指通过检测核酸(DNA, RNA) 诊断疾病。2014 年,以 PCR 为 代表的分子诊断在中国预计会创造出 20 亿元的市场。但是,由于分子诊断步骤复杂、 需要昂贵的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得分子诊断市场只能局限于大中型医院, -73- 这严重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巨大市场需求。 美国 GM 生物科技公司独创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平台:一步法分子诊断技术,成 功地攻克了分子诊断的上述限制,使普通人实施分子诊断成为现实,并且不需要昂 贵仪器;实现对病毒、细菌等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现场检测、床边检测,适用于各 级医疗系统、诊所、家庭、个人、养殖户等。该技术显著地降低了分子诊断的门槛, 极大地拓展分子诊断市场,可应用于临床诊断、疫情监控、食品安全、畜牧养殖业 等领域。 目前,基于该技术的 1 个产品(支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科研型) )已经在美国 投放市场、3 个产品(猪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已经 在养猪场现场通过测试。预计在猪疫病检测领域可以形成 5-80 亿元的产业规模,在 人呼吸道传染病临床检测、性病临床检测可以形成多达 500 亿元的产业规模。目前 市场上不存在与本技术功能类似的产品,该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一经推出会迅速占领整个市场。作为该技 术的主要发明人,本人已经被美国 GM 生物科技公司授权拥有在中国开发、应用、 产业化该技术的全部权利。 80、项目名称:便携式血糖仪 项目负责人:何宗彦 邮箱:zongyanhe2002@yahoo.com 业绩描述: 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55 篇,3 项美国授权专利,22 项中国授权专利,国内外获 奖 15 项。 项目简介: 一.技术原理:以人体核心体温与当前血糖水平关系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开发 出通过体温,环境温度等参数的检测得到当前血糖值的技术,通过在各地医院近千 次的临床对比实验,推出已经成熟,准备申报国家 2 类医疗器械的 HAPPY-1 型无创 血糖检测仪。该产品属于世界首创,其技术水平领先全球,市场广阔。产品上市后 有把握实现两年过 5000 万元,五年过 5 亿的销售目标。 二.项目创新点 (一)重要理论创新 1.发现了与进食,运动和生理活动无关的基础体温普适规律。发现了基础体温变 化曲线的三个波峰和三个波谷,以及出现的时间范围。 2.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成功模拟和解释了上述规律。并得到实验验证。 3.综合生理学,传热学和生物化学的成果,建立人体产热-散热和体温波动的理 论模型,通过建立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人体血糖增量和扣除基础体温后的体温增 量之间的关系。为计算当前血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找到了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风速)对人体体温影响的经验公式。 5.找出了个体生理和病理条件对人体体温影响的消除方法和计算公式。 (二)主要技术创新 1.推导出由当前体温计算血糖值的计算公式。 2.采用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和方法,尽可能减少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了血糖 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成功开发出实用型产品的样机,不仅在实验室,而且在医院真实条件下都能进 行有效而快速的检测。 -74- 4.采用了人工智能手段,使仪器逐渐认识掌握病人的血糖变化状况,自动处理和 适应,使得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好。 (三) 技术应用创新 1.开发出两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真正能实现商业化的无创血糖检测仪。 2.开发出实用化的产品软件系统。 3.研制出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可靠性的传感探头。 三.产品优势 (1)不需采血,无任何伤害和痛苦(2)无感染风险(3)检测结果比目前国产 的有创血糖仪更为准确可靠(4)检测过程对人体安全无害,整个检测过程十分快速 (5)不需试剂,试纸或其他耗材,检测费用极低(6)有数据存储,查看,传输和 自动处理功能(7)今后能实现自动监测(8)家用型产品成本低,销售价格能为大 多数人接受(9)医用型产品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水平要求不高,设备功能多,自动化 高。市场推广容易。(10)可以根据连续监测得到的血糖信息,制定出最合适的给药 方案,达到完全准确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四.产品成熟度: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了近 1000 次的临床 对比试验。准确率达 95%以上,相对误差在 8%以下,远低于美国 FDA 和中国的标 准(20%)。其检测准确性已超过国内某些家用有创指血血糖仪,与国外著名品牌的 有创仪器接近。HAPPY-1 型无创血糖检测仪的样机已经成型,企业标准已经制定, 申报工作可随时开始。 五.产品市场前景: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公布的数字令人震惊:全世界 有 3.46 亿人患有糖尿病。 估计到 2030 年,患者人数将占世界人口的 7.8%。过去几十 年中,西方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一直稳步上升,如今,重点已经转移到亚洲。根 据 2010 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有 9200 万人患有糖尿病,成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 最多的国家。印度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上升到 5100 万。印度医生阿加瓦尔(K.K. Aggarwal )说:“如果糖尿病成为一种流行病在印度继续蔓延,我们将很快成为世 界上盲人最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截肢者最多的国家。” 本项目技术的开发成功为 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产品为市场所急需,容易被接受和推广。有把握 实现产品上市后两年过 5000 万元,五年过 5 亿的销售目标。 六.融资需求计划:总投资 7500 万元。自有资金 300 万元,希望通过产品销售, 创业扶持和股权投资等方式解决其余所需资金。 七.盈亏平衡分析:预计 HAPPY-1 型无创血糖仪批发销售单价为 1000 元/台, 单位变动成本 330 元/台,年平均成本为 600 万元。根据盈亏平衡原理计算:1000*销 售数量-330*销售数量-600 万=0;由此得出结论:销售数量为 10000 台时企业达到盈 亏平衡。投资回收期:2014-2016 年 3 年投资总额 2600 万,毛利润 4000 万,所以投 资回收期为 3 年。投资利润率:(收入-成本)/投资总额>500%。 81、项目名称:热裂解法处理中医药渣等生物质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李好玉 邮箱:3LHAOYU@GMAIL.COM 业绩描述: 发表论文 3 篇,参加学术会议 5 次。 项目简介: 本项目“生物有机质废物热裂解生物炭的研发和产业化”将结合多年英国绿色 经济优化基础,利用生物有机质废物能源再生技术,生物炭的研制,碳储存及商业 -75- 化途径探讨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上千万吨中药渣废物直接投放到环境中造成的资 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进行的。 本项目关键技术主要是热解法中医药渣制备生物炭和生物油 (1)建立中药渣干燥预助理工艺, (2)建立裂解工艺优化方案,包括原料间配比、投料顺序、反应温度、反应时 间、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等; (3)生物油焦油油品分析净化的商业化应用的深加工; (3)考察在产量放大过程中所需的工艺调整及反应条件的确立。 本项目具有合成工艺便捷、原料易得,等特点,项目建成后只需要进行安全评 价,其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 (1)废物再利用,获得新的能源; (2)生物炭对碳的稳定封存,减少碳排放; (3)生物炭的多孔结构能够保存水分和其他溶解于水中的养分和其他元素螯合 在一起;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保湿水土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生物焦油可深加工为烷 基,烯基,芳香基等有机物的化工原料,可摆脱石油资源的限制; (4)丰富低廉的原材料资源,规避了其他类原材料供应不足或价格昂贵的风险 或弊端; (5)相关反应中及反应后,均不涉及剧毒物质的使用及排放,对环境友好; (6)相关工艺,能够降低对环境、设备的要求,有利于对生产条件进行控制。 生物质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能源富集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 由这些有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甚至市政富含有机质的污泥。 随着石油基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和能源需求量日趋紧张,生物质能源被作为是一种 可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资源 转化成气态、液体和固态燃料以及其他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传统的植物废 物堆积而进行发酵腐烂自然而然会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和供植物再吸收的元 素。但是这些碳相对而言是不稳定的,受气候影响很大。 热裂解(含催化热裂解) ,作为当前最经济科学的生物质能源转化途径,能源效率 在 70-90%之间,是通过热化学转变将大分子生物有机质及其废物在低氧或无氧条件 下生成低分子量的生物燃料和生物炭以及裂解气等付产品的过程(图 1)。生物质裂 解后产生碳氢燃料混合物,通过冷凝净化过程被用燃料和化工原料。使生物能源替 代燃油、燃气石化能源成为现实。生物质裂解同时产生的生物炭被认为是固碳减排 的一种有效途径。裂解法处理生物质能源比燃烧法要增加 25%的碳封存, 就土地使 用来讲,每年 1 公顷的生物质通过裂解生产生物炭可以减缓 7-30 吨 CO2 排放,而全 转化为生物燃料只可以减缓 1-7 吨的 CO2 排放.由于生物质种类的多样性,商业化的 规模使生物炭的直接成本呈现多样化。专家预测,生物炭将会在 2020 年规模化的商 业化生产。 生物质热解后的残余物通常被称作木炭。生物炭是碳元素含量极高的木炭和及 少量的氢、氮及其他元素组成多孔性材料,可以稳定地将碳元素锁住长达数百年。 其中的碳元素被矿化后很难再分解, 因此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通过提高土壤的有机 碳的含量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作用强度来实现其固碳减排作用。生物炭的生产减 少了生物质腐败变质而带来的甲烷和氮氧化物(NO 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 CO2 的一 百倍以上)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热解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之相当于所产生的生物油和裂 解气能源值的 15-30%以左右。因此生物炭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能源危机,以及食 品和水资源危机方面发挥着正能量。 -76- 生物炭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据全球碳计划统计,每年有大约 40 亿吨的剩余的 碳需要我们想办法去降低或者吸收。另一方面,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变暖,天然碳汇 的吸收量正在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么付出更大的努力减少空气中的碳含量,要 么停止向空气中排放碳。据早期对生物炭潜力的估计,生物炭每年能够从大气中吸 收 10 亿到 20 亿吨的碳。 农业领域:生物炭可用作土壤改良剂告诉土壤的理化性能,土壤的微生态环 境, ,修复污染的土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和官能团有吸 附作用。据报道,低纬度地区每公顷农田施用 20 吨以上的生物炭可减少 10%的肥料 用量。生物炭呈碱性,可以调节酸性土壤的 pH 值,此外生物炭在重金属离子的,乙 草胺类除草剂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环境领域:生物炭本身就是一种固碳产品,在降低大气 CO2 浓度发挥积极作用, 而且秸秆生物炭也直接减少秸秆燃烧所产生的 CO2,CO,氮氧化物,芳香烃对环境造 成的污染。 化工领域: 生物炭还可以使活性炭的材料。 此外焦油从净化处理深加工后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如生产塑料制品。裂解气净化 后可成为供应裂解加热能源以及并入其他商业化和家庭使用。 82、项目名称:创新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 项目负责人:卢恩先 邮箱:luenxian@yahoo.com 业绩描述: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资助;美国卫生部 (NIH)基金的资助;沈阳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一种能够在胃中停留较长时间,并且释放是类似零级释放的胃滞留 片。本项目的胃滞留片属于膨胀型的一种,但它结合了渗透泵片的优点,称为渗透 胃滞留片。它克服了骨架片的不足,能一直保持较大的体积,从而使制剂能在胃中 停留更长时间,并且渗透胃滞留片的释放是零级释放。该技术专利在申请中,申请 号为 201310024603.0。普瑞巴林为研究的模型药物,是一种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治疗外周神经 痛的开始剂量为 50 毫克,一天三次。一星期后,剂量增加到 100 毫克,一天三次。 制备普瑞巴林的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给药频率,方便病人服用。但是普瑞巴林只有 在小肠上端吸收,应用普通的缓控释制剂会使生物利用度降低,并且无法达到效果。 应用渗透胃滞留片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适用于只有在小肠上端吸收的药物, 可以达到缓控释的效果。目前普瑞巴林有超过 40 亿美金的产品市值。预计普瑞巴林 缓释片可以占超过 10%的市场份额,并且逐年会有所增加。 83、项目名称:新生儿遗传病的早期分子诊断 项目负责人:张伟毅 邮箱:zhangweiyi57@hotmail.com 业绩描述: 近年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先后 15 次参加国际学术大会并 作大会发言。共获得 6 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大学科研基金资助,累计科研基金总金额 近 120 万澳元。 项目简介: -77- 1.孕前检查:利用最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对夫妻双方血液检查。可预测将来胎 儿状况,并可有效地检查不孕、不育、流产的原因,并有效地进行干预。 2.产前诊断:通过对孕妇早期(10-12 孕周)无创性外周血检查,对“唐氏综合 症”进行早期准确筛查。此项检查,可使我国“唐筛”的准确率,由目前的 60%提 高到 90%以上,这将有效地提高我国人民的优生水平。 3.新生儿疾病筛查: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标准,即可准确有效地提 高目前我国“新筛”的准确率,又可扩大我国“新筛”的范围,由目前我国“新筛” 的四种疾病扩大到十二种。 该技术的特点: (1)简便、快速。2 小时即可出结果。 (2)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3)服务范围广、实用价值高。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应用。 (4)投资规模低、竞争性强、回报快。以每人每次收费 200 元人民币计,每年 若诊断 3 万人,医疗收入在 600 万元。 84、项目名称:新一代抗痤疮复方的混悬凝胶药物 项目负责人:林山 邮箱:shan_lin42@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曾先后在国际知名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医药研发企业工作,如瑞士罗氏公司 (Hoffman_La Roche),美国安进公司(Amgen),德国拜耳公司(Bayer),瑞士巴塞尔 大学(Univ.of Basel),美国联邦实验室 NHEEL 等从事新药研发和管理。在 20 余年 的职业生涯中,他从研究助理成长为资深科学家并担任项目和部门负责人。在这些 国际不同知名企业的工作中,他积累了完整的药物产业链经验,包括从新药研发, 生产,测试到上市的以及申报的全过程。作为项目主管在美国参与了 5 项新药的研 发,并作为项目主管使其中一个新药进入了临床 2 期,一个被 FDA 批准成功上市。 包括拜耳公司的 Prolastin 新一代替代品,美国辉瑞公司(Pfizer 的)Somavert。在国 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10 多篇 SCI 收录的学术论文,平均影响因子 3.8。还作为 第一发明人获得了 5 项授权的专利。除了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成绩外,林山博士在美 国工作期间还主持和参与了建设和管理被美国 FDA 认可的 cGMP 和 GLP 分析测试 实验室,产生的数据已成功地用于申报。 项目简介: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我国治疗痤疮的复方药物品 种较为单一,主要有四种,为复方维 A 酸凝胶、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维胺脂维 E 乳膏和林可霉素维 B6 乳膏。痤疮治疗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对痤疮的多种致病 因素有效,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然而最新的治疗方法只能解决一个或两个致病因 素。而我们开发的复方制剂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实现治疗多种不同的致病因子。 它通过组合配伍,可以同时解决毛囊角质化异常,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控制炎 症,减少皮脂分泌。我们开发的新凝胶制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药效明显,作用快, 对皮肤刺激性小和副反应小,皮肤质感好并具有保湿养颜效果。其产品稳定性好, 与美国的产品需在冰箱保持相比,我们的产品可在常温下保存12个月以上,使用 方便,适合于患者的生活习惯。最近几年,痤疮治疗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达到 26 %,痤疮用药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 年国内药物市场规模达到 18.6 亿元。据此 保守推算,2011 年国内全部药物市场规模达到 46 亿元—51 亿元。若此复方制剂顺 -78- 利进入市场,即使达到 1%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达到 5000 万元的年收入。据调查, 我国国内治疗痤疮的复方药主要有四种,为复方维 A 酸凝胶、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 维胺脂维 E 乳膏和林可霉素维 B6 乳膏。由此可见,国内治疗痤疮的复方药物品种较 为单一,甚至偏少。痤疮治疗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对痤疮的多种致病因素有 效,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然而最新的治疗方法只能解决一个或两个致病因素。在 这种情况下,复方制剂就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它通过组合配伍,可以同时解决毛囊 角质化异常,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控制炎症,减少皮脂分泌。此外国外已经有 许多复方制剂上市了,并且都是有很好的疗效。因为技术的难度,国内还没有相同 或相似产品进入申报阶段。过氧化苯甲酰加上局部抗生素的合用在临床表现不仅更 加有效,而且相较于单一用药有更好的耐受性。Benzaclin®是克林霉素磷酸酯(1.2 %)和过氧化苯甲酰(5%)用于寻常痤疮炎症和非发炎性病灶局部治疗相结合凝胶。 它疗效较快,通常在 2-4 个星期改善痤疮发病,并且不与细菌耐药性相关。该产品一 般耐受性好,主要不良反应是应用过程出现干燥、刺激、脱皮、红斑。它被认为是 目前缓解轻度至中度严重的痤疮有效且耐受性最好的选择。然而,由于过氧化苯甲 酰固有的氧化性,Benzaclin®需要冷链运输和低温保存,在室温下保存的半衰期仅为 3 个月。我们开发的产品通过自主创新的容器设计和制剂创新,解决了此种药物室温 下半衰期短的问题,无需冷链运输和低温保存,常温稳定性达 1 年以上。创新的复 方制剂考虑到每个活性成分和辅料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及对皮肤的渗透性和用药 便利性。此药研发成功将改善我国国内生产复方抗痤疮制剂品种较少的格局,打破 外国垄断复方制剂的局面。我们的产品有下列特点:①利用先进的配方技术结合独 特的复方制剂,确保最佳的皮吸收和最小的局部刺激;②优化疗效和改善患者的依 从性,提高疗效和耐受性;③稳定性优于美国产品,并不需冷链运输和低温保存, 大幅度降低成本和提供患者使用的方便性。我们的小试处方和制备工艺已确定,含 量测定方法目前已经确定,有关物质方法和影响因素试验已完成,并且各项物理指 标和原研制剂一致或更优。已申请 4 项专利,2 个项已授权,2 项已初审通过并已公 开。 85、项目名称:蛋白水解酶活性检测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朱明 邮箱:mzhu595@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美国亚利桑那癌症中心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基金奖 主要业绩:1.学术论文: 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19 篇 包括英文 12 篇 (其中第一 作者 9 篇)和 中文 7 篇 (其中第一作者 3 篇);2.美国专利三项:包括获批专利 1 项 (癌症化疗和放疗细胞保护方法,专利号 8,461,136).申报专利 2 项 (巯基定量分析及 方发-美国专利申请号 20110027900;细胞凋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 美国专利 申请序号 61/148,912);3.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和应用;4.基于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5.基于时间分辨荧 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微量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社会兼职:美国加州北美 华人生物医药协会资深会员, 社会活动部组委。 项目简介: 蛋白水解酶参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其生物活性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 发生有关,如心血管疾病,肿瘤,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以及传染病等。目前临床 上使用的一些药物亦是以蛋白水解酶为分子靶点而研发出的,如治疗高血压药 -79- Aliskiren, 降糖药 Sitagliptin, 以及抗凝血药 Dabigatran 等等。研究蛋白水解酶的生 物活性及调节机制以及开发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药物, 须拥有合适的酶催化底物。该项 目的核心技术组合(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以及氨基酸短肽化学文庫组合合成技 术)能为任何己知的蛋白水解酶快速有效地找到其对应的酶学底物。这为研发用于检 测各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药物筛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我们的研 发技术已十分成熟并能快速进入产业化阶段, 所开发的检测方发具有高灵敏度、 简捷、 高通量等特点,其产品和服务包括:一是目录产品即各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检测试剂 盒及试剂,客户为高校及科研究院所的实验室; 二是高灵敏度的临床检验平台,客户 为医院临床检测中心等;三是高通量化学文庫筛选平台,客户为制药厂药物研发筛 选中心等。我们可以销售目录产品,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临床检测及药物筛选服务。 目前在国内尚未見有生物科技公司专项于蛋白水解酶测定产品的研发生产, 有个别 公司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某些蛋白水解酶的含量,但无法检测蛋白水解酶的 活性,更不能用于药物筛选,因而应用性有限。我们的远期目标是自主研发以蛋白水 解酶为药物靶点的创新药物。该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6、项目名称:新型抗凝血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郑荣 邮箱:z9615@yahoo.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郑荣博士参与或主持 20 多项技术攻关项目, 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 不同级别的奖项, 比如: 美国泌尿学会,内分泌学会,纽约科学院,肿瘤基金会。 主要业绩:郑荣博士二十多年来从事制药工程,临床医学转化和药物学研究 和开 发, 参与或主持 20 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在生物化学制药,药物遗传学及其交叉科学 领域均有丰富经验。曾经获得美国国防部, 美国卫生部多项研究奖金,在著名国际 杂志发表各种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含专利申请)。郑博士多年的药物学研 究注重原创开发,成果突出。另外,郑博士医药背景强大, 并且熟悉制药企业运 营的各个领域。在技术合作、生产管理、生产基地建设、市场推广、研发团队建设、 产业化团队建设、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近年来,郑 荣博士及其团队积极与临床医生和大型制药公司(Roche, Norvatis 等)合作, 进行 临床药学和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型的研究与市场推广。现在其研究成果 已经在 国内有数家合作生物制药公司在运作。 社会兼职:郑荣博士是 WASHINGTON 药物专家协会特聘委员, 曾先后担任美国 Philip Morris 公司肿瘤生物学研究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生物基因治疗科 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多家生物医药技术公司技术顾问。 项目简介: 达比加群酯是德国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KG 公司开发的第二代凝血酶抑 制剂。双前药结构中具有新颖的 1,2,5-三取代苯并咪哇的中心骨架。III 期临床实验表 明: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相比,达比加群酯能显著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发 生风险,而且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 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 本项目紧跟世界抗凝血技术最前沿,利用国内和国外的各种资源, 深度研究 开发新一代抗凝血药物:改良型达比加群酯,不但可以突破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瓶 颈 (用于中等规模的原型达比加群酯),而且还可以填补国内空白生产原创的抗凝血 药物:改良型达比加群酯,具有不可限量的市场价值和自主研发的原创意义。特别 -80- 是在此申请开发的抗血栓药物: 改良型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及其它相关产业 化技术,已经获得了 1 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同时申请了 1 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 我们团队拥有仿制药品达比加群酯和创新药达比加群酯类似物的生产能力,并形成 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产品已经销售于印度,东南亚等国家。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及指标:(1)以 3-[(3-氨基-4-甲胺基苯甲酰基)(吡啶-2-基)氨 基] 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达比加群酯的总产率达到 41%以上,优化合成该原料药 的生产放大工艺,可以实现百公斤级的批量生产;(2)将利用 me-too 原理,对相关 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研究不同的取代基与其活性的关系,结果稳定可靠;(3)达 比加群酯中间体中试公斤级产品纯度达到 99.5%以上,通过中试生产和客户检验; (4)达比加群酯及其中间体的工业化的生产中主要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成熟度好,中 间体达比氨基化合物已经用于规模化生产;(5)创新化合物 F 的临床前的研究:改 良型达比加群酯已经由上海张江国家新药评价中心完成活性验证等评价,正按Ⅰ类 新药报批要求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87、项目名称:体外检测药物毒性的仪器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欧阳玮 邮箱:wouyang2011@163.com 业绩描述: 欧阳博士毕业于复旦神经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后赴 CornellMedical 做访问学者。 欧阳博士还具备临床经验。2005-2006 年欧阳博士在美国著名的 Albert Einstein 医 学院附属医院任职神经外科电生理专家。之后欧阳博士在 ALA Scientific 和 ACEA Bioscience 公司相继任职,目前任高级科学家及生物医学产品经理,从事高通量, 高灵敏度生物医学仪器、传感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欧阳博士曾发表多篇 SCI 收录 的文章 (详见附件)。欧阳博士作为主要研发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微电极技术检测心 肌细胞跳动、活性及形态的系统和方法”已在美国获得专利。欧阳博士的经营理念 如:以人为本,用人之长,平等、信任、威信原则,工作标准化,这些理念使其顺 利领导中美两地的研发团队,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以及配套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项目简介: 总体概况:• 生物仪器领域,领先设计,填补国内空白;• 高额回报,风险小;• 优秀的海归创业。 产品概述:高灵敏度、高准确率、高通量、全自动、无创伤地实时监测细胞场 电位波形的发生,变化,从而实时监测细胞的生长以及在药物毒性状态下的生理改 变。 项目概述:拟研制的博康细胞外微电极记录仪是以场电位为检测指标,以微电 极芯片为基础的应用于新药研发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仪器。研制团队采用了创新 性的设计,使其相应的技术性能产生了飞跃的提高。 新药研发面临毒性及临床安全的瓶颈,这是造成新药 30%淘汰率的原因。目前 急需一种灵敏,高效,无创伤的细胞水平检测平台。在近年来涌现的通过监测场电 位(field potential)为基础的微电极技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最有希望,观测结果最 接近整体状况的一种平台。以场电位技术为基础的博康细胞外微电极记录仪将可广 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科学基础研究、环保安全检测。博康记录仪的关键技术及创新: 优化的电路设计、干扰屏蔽设计、结构设计,性能表现在具有高分辨率、低功率、 低噪声、灵敏的信号采集能力以及强大的滤波功能等方面。核心技术在于采用微电 极凹陷设计,为世界首创。 -81- 项目申报人在美公司担任类似产品的研发经理,掌握项目研发的所有硬件,软 件及应用参数。本产品中微电极芯片凹陷设计将会用于申报中国及美国专利。而产 品对于环保安全检测、个性化医疗的部分也将申请应用专利。 整个细胞外微电极记录仪流程结构图如下: 博康记录仪在临床前新药研发安全评估前景可观。另外,细胞外微电极记录仪 也可用于学术研究以及监测污染源对人体心脏、神经系统的伤害,将来也可与干细 胞技术相结合,作为疾病个性化医疗治疗手段。 市场空间:制药行业(国外约 5600 万人民币,国内约 4000 万人民币) ,生物医 学研究(9000 万人民币),环保安全监测(3000 万人民币)。销售耗材(细胞培养板 等) 、服务、合作等另计。获利方式包括仪器销售、耗材销售、产品服务、合作,技 术指导等。 融资需求:本项目计划未来五年的资金投入为 1000 万。为保持多种融资途径, 为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紧张的情况建立更多运作空间。筹集资金拟从自 筹 (300 万) ,政府支持 (300 万) ,银行贷款(400 万)获得。 新增投入计划和创业企业目标等内容: 项目首期总投资 600 万元,其中团队自 筹 300 万,申请政府资金 300 万。资金使用包括样机研发阶段 300 万,样机调试、 客户使用、产品定型阶段 200 万,产品上市、推广阶段 100 万。公司在初始阶段将 集中精力开发创业项目产品,争取尽早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销售,完善企业自身 的造血机能。公司的长期目标是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先企业。 投资风险:项目投资风险小。项目投资用来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立,研 发所需材料及人员成本,运营管理,财务费用以及市场推广。团队主要负责人从事 相关技术研究多年,已掌握细胞外微电极记录系统的核心技术,并通过了实际验证。 因此,项目研制具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公司在初始阶段将集中精力开发创业项目 产品,争取尽早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销售,完善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公司的长 期目标是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先企业。 公司创业团队成员皆为留美专业精英,经验丰富,背景互补是公司成功的强有 力的保障。市场推广,竞争风险:上市面临行业认可,市场疲软,对手降价竞争等。 应对措施: • 与学术权威,关键客户合作,提高产品信誉 • 细分制药行业、科研、环保监测市场需求 • 制定合理价格体系,完善分销渠道,促销方式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性价比 • 循序渐进地推广产品,做好产品后续服务 88、项目名称:依托“DNA 复制调控和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开发广谱抗癌药 物 HAAC-1 等生物技术产品 项目负责人:徐恒 邮箱:heng6888@163.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 2010 年 - 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项目。 2008 年 - 2012 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文教专家引智项目, (四年) 。 2007 年 - 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2 年 - 2005 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科学家研究发展奖。 -82- 2002 年 - 2004 年,教育部(休斯顿总领事馆)春蕾计划, 获得者 (三次)。 1998 年 - 2001 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科学家研究培养奖。 1990 年 - 1992 年: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助教奖学金, (二年)。 主要业绩: 积多年努力,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生物医药开发获得如下成果: 1.构建了“DNA 复制调控与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 遵循生命科学的本质,创造性构建了“DNA 复制调控和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 从当今生物医学最前沿角度深层次揭示了解癌症、病毒感染、心血管增殖性疾病、 干细胞异常分化、衰老及其它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发掘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 变异的调控因子和代谢分子。由此为开发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包括各种癌)的抑制、 病变和老化细胞的逆转及病毒复制的阻断的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确切的作用靶点靶 标。因而,“DNA 复制调控和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形成了一个有丰富原始创新 和可持续性创新内涵的研发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形成长线项目研发(生物医药研发)和 短线项目开发(人类健康产品开发) 。 2. 长线项目研发(生物医药研发):依据“DNA 复制调控”研究,已发现可抑制 癌症、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衰老等人类重大疾病的靶点靶标;并完成高靶向性、 特异性和广谱性抗癌药物分子(HHAC-1)肿瘤生长抑制裸鼠实验,专一性病毒阻断分 子(HHAV-1)病毒复制阻断实验(包括肝炎病毒-HBV、艾滋病毒-HIV、人乳头状瘤 病毒-HPV,等),新的 DNA 修复蛋白的分离鉴定,等等。 目前研发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抗癌药物分子(HHAC-1)的结构优化、自体瘤动物实验 和毒理研究,病毒阻断分子(HHAV-1)优化筛选和动物实验,等等。正申报国外或 国内专利。为进一步开发一系列具有自主产权最有希望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 抗病毒复制等新一代生物医药奠定有巨大经济意义的发展基础。 3.短线项目开发(人类健康产品开发) 同时,依据“DNA 修复调控”当代生物医学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结合细胞营养平 衡、细胞功能平衡和细胞排毒自我修复平衡三大平衡原理进行科学配方组合,采用 先进工艺开发生产人类健康产品,主要为:(a)功能性抗衰老养生类系列产品,(b)功 能性抗皱养颜护肤类系列产品,(c)生物屏蔽技术- -公共环保、卫生应用、农产品保 鲜等系列产品。已完成 40 个以上人类健康产品的配方组合,其中某些已完成生产工 艺和样品化。目前开发技术团队正在进一步完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实验,申报专 利,为市场化生产做好准备。 社会兼职:2006 年 05 月 - 至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2010 年 10 月 - 至今,中国北京,中机国信,国家级物联网项目,高级顾问。2012 年 08 月 - 至今, 美国北美华人医药科学家协会(美华药协) - - 理事。2014 年 05 月 - 至 今, 旅美医药创业家协会 - - 理事。 项目简介: 项目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通过构建当今最重要的生物医学前沿领域 ─ “DNA 复制调控与人类重大疾病”研发平台,我们在 DNA 复制调控层面上揭示人 类重大疾病发病机理,形成了一个有着丰富原始创新和可持续性创新内涵的、最具 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开发一系列具有自主产权的最有希望的的抗肿瘤、抗心血管疾 病、抗病毒、抗老化及其他人类疾病的新一代生物医药,带来最新的治疗途径和方 法,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通过对肿 瘤细胞增殖确切作用靶点的确定,研发出对肿瘤细胞具有高靶向性、特异性和广谱 性的抗肿瘤药物分子(HHAC-1)。又如,通过阻断病毒复制蛋白与人宿主蛋白的结合, -83- 筛选出一系列专一性的病毒复制阻断药物分子(HHAV-1),包括对肝炎病毒-HBV、艾 滋病毒-HI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等复制的阻断。同时,依据“DNA 修复调控” 当代生物医学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结合细胞营养平衡、细胞功能平衡和细胞排毒 自我修复平衡三大平衡原理进行科学配方组合,采用先进工艺开发:(a)功能性抗衰 老养生类系列产品,(b)功能性抗皱养颜护肤类美容保养系列产品,(c)生物屏蔽技术 (多功能性公共环保卫生系列产品)。 已完成 40 个以上人类健康产品的配方组合, 部分配方的生产工艺和样品化,其中某些样品已进行群体试用和使用。目前研发技 术团队正在开展:抗肿瘤药物分子(HHAC-1)的结构优化、靶向确定和肿瘤体内抑制 实验,病毒复制阻断药物分子(HHAV-1)的优化筛选和动物模型实验,等等。同时, 开发技术团队正在进一步完善人类健康产品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实验。相关国外 或国内专利的申报正在进行中,(可考虑组建合作公司后完成)。为市场化生产、追 求最大商业价值做准备。 项目市场前景:预测项目投资完成后的头五年回报分别为 200 万元,1000 万元, 1800 万元,3000 万元,4000 万元。后五年的回报,保守估计至少达到百亿元以上。 因为所研发成功的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药物等自主创新 药物具有排他性和高价值的专利回报(徐恒博士所在的 Emory 大学仅转让一个爱滋 病疫苗专利就获得 5.1 亿美元的回报),并筹建上市公司达到最大资本回报。另外, 依据“DNA 修复调控”开发的人类健康产品(短线项目产品),由于其的科学前沿性, 也可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项目效益分析:仅对广谱抗肿瘤药物(HHAC-1)的初步估算,投资成本和效益分 析如下表所示: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和 指标 备 注 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797 2 流动资金 万元 1203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6000 4 年销售收入 万元 523750 5 销售税金 万元 26187.5 6 利 润 万元 492765.5 所得税后 89、项目名称:分子成像医疗诊断荧光探针 项目负责人:刘亚虎 邮箱:yahu_a_liu@yahoo.com 业绩描述: 刘亚虎博士是诺华研究基金会基因组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并担任中美生物医学 与制药专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曾在辉瑞,Vertex 和 ChemBridge 等制药公 司工作。在医药化学领域,为 ChemBridge 公司发现了两个新型抗癌临床前候选化合 物。在有机化学领域,发现了三个重排反应并完成了两种天然产物的合成。在分子 成像荧光探针,特殊性能分子的合成,以及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衰老相关疾病的生 物标志物的研究方面,亦有突出贡献。发表有 100 篇的论文﹑专利﹑专利申请和会议 报告,已被引用 700 次。刘亚虎博士曾是两本书的共同编辑﹑两个期刊的客座编辑 和 10 个科学期刊的审稿人,也曾是超过 20 个会议和研讨会的共同组织人。刘亚虎 博士曾获得诺华公司明星奖(2013)﹑ SBTSC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两次﹑美中生物医学 和制药专业协会领导奖(2011)和美中生物医学和制药专业协会成就奖(2008)。 项目简介: -84- 这个项目属于医疗诊断技术:分子成像是一种将在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甚至是活体 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的可视化表征的测量技术。它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现代技术, 极大地促进生物医药,因为它能够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探索和衡量生命化学。分 子成像被麻省理工学院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 。荧光探针是分子成像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我们在真实的生理环境下研究生物过程及疾病的细胞和分 子生物学的途径和机制。开发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子成像探针是很有挑战性的工 作。我们从化学方面入手,创造性地设计独特的新型分子探针, 并且和生物学结合 确认激活模式, 从而开发出先进的可用于组织和活体动物的细胞成像研究的荧光探 针。分子成像荧光探针在过去几年以迅猛的速度发展, 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90、项目名称:紧凑型医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仪 项目负责人:王凌 邮箱:LingWang77@gmail.com 业绩描述: 曾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基金资助。在光电医疗仪器,特别是医用光学相干 成像技术,拥有十多年的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经验。作为项目组的核心人员,参 与了英国贸工部(DTI)“一微米波段”OCT 技术产业化项目欧盟第七框架 (FP7 Health)“功能 OCT 研究”项目;欧盟第六框架“青年学者近视研究培训”项目;中 韩“生物医学光学探头微型化”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委与奥地利科学基金会国 际合作项目“儿童脉络膜变化特征及光学离焦下脉络膜短期反应研究”项目;比利 时科学与技术创新协会 IWT“人体植入式光学传感器微型化”项目等国际重大科研 项目。在一流国际国内光学、眼科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已获授权中国发 明专利、中国国防发明专利、韩国发明专利各 1 项。 项目简介: 经过 20 来年的发展,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已成为医学诊断技术的国 际发展前沿,并在临床,尤其是眼科临床诊断上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OCT 利用 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原理,探测来自样品不同深度的反射光强度,通过后续的信号分 析与处理重构出样品二维截面或者三维图像。相比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 超声等三维成像方法,OCT 具有分辨率高、速度快、无辐射损伤等优势。作为生物 光子学领域中目前唯一被产业化的医疗诊断仪器,OCT 能实现疾病的筛查与早期诊 断、过程监视和手术介导等多种医学功能。 本项目以 OCT 技术中的关键部件“干涉光谱仪”小型化为技术切入点,开发和 生产基于集成光波导技术的高性能、超小便携、低价格、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医用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仪。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广大社区卫生服务站 等中小型医疗机构提供价格在 20-30 万人民币左右的眼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仪。项目 的技术核心与创新点是采用集成光学芯片来取代 OCT 系统中关键的大量传统光电元 器件,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项目依托分别在 OCT 与光集 成技术上领先的研究小组,最大幅度地整合了两方面的研发资源与优势,使得 OCT 系统在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持较高的性能,满足卫生服务要求。 项目组拥有整个系统,包括硬件、控制软件和信号、图像处理软件的完全知识产权。 我们的眼科 OCT 产品客户群主要定位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制于现有仪器的高价 格,市场尚未形成。但是现有状况导致的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预计全国潜在市场达到 30-50 亿人民币。此外,产品也可用于其 他类型,如心血管内窥 OCT 等。 -85- 91、项目名称:快速检测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芯片技术 项目负责人:乔苗 邮箱:mqiao@gmbiosciences.com 业绩描述: 曾主持研发:定点诱变试剂盒(2012 年,世界上首次大片段突变) 、多疾病同时 检测的 lab-on-a-chip 分子诊断芯片技术(2014,世界领先,突破 lab-on-a-chip 的技术 瓶颈,革命性创新)。 项目简介: 以 Lab-on-a-chip(芯片实验室)为代表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 诊断检测技术,它能够在一块小的芯片上完成多疾病同时检测。但是,这需要在一 个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数十种微控制元件,由于其设计复杂、制作困难和高成 本的缺点,尤其在分子诊断领域,它还远远没有达到可实用化的程度。 美国 GM 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世界领先的 Genuine 分子诊断芯片平台 技术,首次突破了 Lab-on-a-chip 实用化的瓶颈。该技术使用独创的兼容体系使分子 诊断中的核酸提取、信号放大和信号读取的所有过程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完成,从而 最大化地简化了操作步骤、避免了 Lab-on-a-chip 对复杂微控制元件的依赖。由于其 设计简单、制作简单、步骤简单、成本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可实用化的分子诊 断芯片,可以普通人实施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简单快速诊断,在临床诊断、疫情监控、 食品安全、畜牧养殖业等领域应用于小型医院、诊所、家庭、个人、现场、床边等 场所。 目前已经成功制作并在猪养殖现场测试了一个猪疫病检测芯片(同时检测猪瘟、 口蹄疫、圆环病毒)。本人已经被美国 GM 生物科技公司授权拥有在中国开发、应用 Genuine 分子诊断芯片平台技术的全部权利。预计该技术在猪疫病检测领域可以形成 多达 80 亿元的产业规模,在人呼吸道病毒检测、性病检测、国家重大疫病防控、食 品安全等领域可以形成多达 500 亿元的产业规模。 92、项目名称:1.生物抗癌药;2.免疫调节试剂 项目负责人:汪峎则 邮箱:wez_hs@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发表文章 35 篇,SCI 15 篇,中华级 9 篇;得奖三次;自主知识产权 五项。 项目简介: 1.生物抗癌药。我们在研究需氧菌时,发现了针对癌症病人的小分子蛋白存在 (7-8KDa) 。通过培养物的控制和提纯筛选,形成这样一个成熟的抗癌物质。它的创 新点在于具有显效的生物抗癌药的治疗癌症病人,副作用极小,还能有防癌和防复发 癌的一举三得功效。已做过体内外试验和部份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2.免疫调节试剂。临床免疫调节试剂:也做过体内外试验,效果很好。 93、项目名称:一次性技术在重组蛋白药物生产中的运用 项目负责人:宋波 邮箱:amoybo@gmail.com 业绩描述: 2013 年至今,参与设计并成功开发了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 一次性反应器及技术平台,并将其上游工艺放大到工业生产尺度;同时正参与开发 用于下游工艺的基于松散树脂技术的一次性色谱柱。2008 至 2012 年,以分子模拟为 -86- 主要手段从理论上阐释纳米粒子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在 Langmuir, Molecular Physics 等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 项目简介: 一次性系统及一次性生产技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灵活安全、设备成本低、清洁灭 菌验证少、交叉污染风险小、建厂周期短、运营弹性和成本效益高等综合优势,在 包括生长因子、疫苗、单克隆抗体等重组蛋白药物和生物仿制药的研发生产中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受到了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的青睐。以一次性生物反应 器为代表的一次性使用系统与技术近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 前,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一次性反应器最大工作体积达到 2000 升,更具有挑战 性的用于微生物发酵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以建立一个生 产单克隆抗体的工厂为例,相比较于采用传统不锈钢反应器和硬管路,建立一个以 一次性技术为主的‘灵活’工厂将节省大约 40%的投资成本,30%的运营成本及 20% 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一次性系统及其生产技术被公认为正迅速改变生物技术工 业的生产方式。本团队参与设计并成功开发了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和哺乳动物细胞培 养的一次性反应器及技术平台,对于一次性系统的技术特点、使用局限、设备选型、 工艺设计等方面有较深的理解,并且参与了运用一次性技术生产重组蛋白的建厂过 程。我们希望通过该活动结识同行朋友,寻求技术合作。 94、项目名称:早期肺癌的无创诊断 项目负责人:谢晓磊 邮箱:xiaoleixie@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2013 年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最佳工业界论文摘要奖;主要业绩:在公 司工作期间,领导或参与开发出多个临床体外诊断产品,潜在市场价值达千万美元。 在博士后工作期间,开发出多个潜在的癌症早期诊断标志物,发表十余篇高水平学 术论文;社会兼职: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CABS)。 项目简介: 国内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 100 万,其中 1 期患者约 25%, 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的普及,其中近 50%的早期肺癌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现有的诊断方法是组织穿 刺培养法,但是只有约 20%的诊断为恶性肿瘤,这种有创的诊断方法效率很低,而 且产生了极大的医疗费用。我们在美国的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开发了检测血液蛋白 的无创诊断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 6 种蛋白的含量,能够使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 性(阴性预测值)达到 94%。这种无创诊断方法可以极大的改善病人的痛苦,并且 减轻医疗负担。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销售,在中国完成相应临床实 验后即可快速生产上市。 国内每年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疾病新发病例约 30 万, 年产值预计 1.2 亿美元。 95、项目名称:现代免疫、过敏、代谢等疾病新型防治品及胆红素作为牛黄替代品 的研发 项目负责人:秦孝发 邮箱:xiaofa_qin@yahoo.com 业绩描述: 本申报人从事医学研究近三十年,曾承担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攻关课题,并获 卫生部科技成果奖。曾担任中国工业毒理学会委员及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等。已 发表论文近百篇,为《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世界临床疾病杂志》、《实验微生物杂 -87- 志》、《毒理学通讯》等杂志编委,《美国生理学杂志》、《分子和细胞生化学杂志》、 《细胞生理学杂志》、《世界胃肠病学杂志》、《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神经化学研 究》、《食品和化学品毒理学》、《心血管毒理学》、《临床医学和研究杂志》、《临床科 学》等杂志审稿人。为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医学科学家学会、中美药协等会员。 先后被美国马奎斯(Marquis)名人录出版公司选入《美国名人录》(Who’s Who in America)及《世界名 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并为此获《华夏财富》 专 访 , 文 章 标 题 “ 洞 察 生 命 本 质 , 揭 示 疾 病 根 源 ”( 见 : http://www.chinese21.com/zti.php?conId=515249808)。2013 年被《华夏财富》杂志颁 发杰出华人成就奖。在本项目领域已单独发表论文 40 余篇,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下 面是仅最近 2 年本申请人发表的与该项目有关的文章: 1. Qin X. Hav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r knockout mice more reflected the true natur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Crohns Colitis. 2013;7(5):419-20. 2. Qin X. Why damage is limited to the mucosa in ulcerative colitis while transmural in Crohn’s disease?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2013; 4(3):63-4. 3. Qin X. Is the gap betwee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incid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sappearing?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5(4):912. 4. Qin X. How to explain the discordant change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in adjacent or even the same regions and time period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3v;57(5):e30. 5. Qin X. Comments on “pa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 multiracial Asian country”.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13; 54(12):716 6. Qin X. When and how was the new round of increas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ed?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4;48(6):564-5. 7. Qin X. What might be the cause for the emerg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Saudi outpatients? Saudi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 20(1):75 8. Qin X. Does the association with NOD2, autophagy and some pathogens really mean Crohn’s disease is caused by uncontrolled infection? J Crohns Colitis. 2014;8(1):87 9. Qin X. How NOD2 and autophagy may be related to Crohn's disease? A view shifted from live microbes to luminal bacterial debris. J Crohns Colitis. 2014; 8(1):88 10. Qin X. May bacterial or pancreatic proteas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BD?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in press) 11.Qin X. May artificial sweeteners not sugar be the culprit of dramatic increas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China? Chin Med J 2014 (in press) 12.Qin X. Why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Sweden shared similar trend of change as general population IBD in Denmark but not pediatric IBD in Norway?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4 (accepted) 项目简介: 现代社会,自身免疫、过敏、代谢等疾病急剧飙升。据报道我国近十年炎症性 肠病增长超过 24 倍,目前在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其已成为仅次于关节炎的常见慢性 炎症性疾病。我国近十年哮喘病人翻番,现上亿人过敏,I 型和 II 型糖尿病也迅速增 多。近来研究发现肠屏障破坏,肠通透性增加与众多现代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 激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皮炎、哮喘、糖尿病、肥胖、以致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儿童自闭症等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本人独立揭示,现代社会卫生条件 改善及食品化学添加剂的大量应用所致肠道菌群的下降,会导致去结合胆红素介导 -88- 的消化蛋白酶灭活障碍,以致肠道屏障的过度破坏,肠道内大量毒素、抗原等侵入 机体,促发了众多现代疾病,这就为这些疾病深入有效的防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 径。另外,牛黄实为牛的去结合胆红素结石,本申请人所独立发现的去结合胆红素 对消化蛋白酶的灭活也为牛黄起死回生作用的机理提出了解释。本项目拟从促进消 化蛋白酶灭活、巩固肠道屏障角度进行炎症性肠病等众多现代疾病的新型防治品及 以胆红素作为牛黄替代品的研发,从促进消化蛋白酶灭活的益生菌、保健品等开始, 迅速开发出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新药研发。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希望能 有同道加盟,以加快产业进程。 96、项目名称:生物可降解透皮给药微针的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华林 邮箱:hualin@linovus.com 项目简介: 无痛透皮给药微针是一种安全、简单、无痛、通过皮肤给药的全新给药方式, 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为该技术提供了研究和应用基础。我们首先利用独 特的“智能酶降解技术”工艺制备壳寡糖,该工艺技术解决了目前昂贵且不稳定的 酶降解技术以及复杂的纯化过程造成了壳寡糖的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既利用均相 催化反应条件温和、酶活性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又利用了智能酶制剂易分离和可 循环使用的优点,实现了环境友好、且可控、易纯化、酶制剂可稳定重复利用的酶 降解新工艺。以生物可降解壳寡糖为基底材料,利用低温成型技术可加工制备由数 十至数百枚微针组成的可降解微针阵列,将微针阵列按在皮肤上,由壳寡糖和药物 混合制成的针头部分可以无痛地穿透皮肤表层并在指定期限内完全溶解或降解在皮 肤中,并通过在皮下的扩散进入人体体内,从而达到经皮给药和持续性释放等疗效。 该产品能解决无法口服药物(如疫苗、 激素和不可在胃肠道存活的药物等)的释放 问题,还可应用于美容化妆品等领域。 97、项目名称:肿瘤淋巴靶向化疗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刘江 邮箱:jiangliu.canada@gmail.com 业绩描述: 2012 年国际著名血液病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对刘江博 士的技术发明表示肯定和赞赏 2012 年中国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专门听取了刘江博士的技术发明和创业汇报 2010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接见刘江博士并听取发 明汇报 2009 年常青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生物医学及制药类冠军及大赛的总冠军 2009 年获加拿大联邦科技部长 Dr.Goodyear 嘉奖 2008 年获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院 (NSERC) 科技创新奖 2008 年获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技创新奖 2007 年获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 Mr.Tony Clement 嘉奖 2007 获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AFLAC 奖 2007 年获加拿大癌症研究会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优秀博士生奖 项目简介: 我们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经淋巴道进行靶向递药的平台技术。该能将各种抗癌药 物有效地输送到容易受癌症侵犯的淋巴组织,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作为一种可 -89- 植入人体的靶向给药系统,能结合常规的手术治疗达到控制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并 清除手术后残留于淋巴系统的微转移病灶。样品已在肺癌, 结肠癌, 乳腺癌及淋巴 瘤等多种动物模型中测试,临床前期的大量研究显示这种新型递药系统能抑制肿瘤 的淋巴结转移达 80%。药物在淋巴系统的分布数百倍地高于血液,从而避免了由传 统血道化疗而引发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化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这项技术有 望将各种抗癌药物制备成可成系列的淋巴化疗产品,市场前景极其广阔。这项发明 荣获无数国际大奖和认可包括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 AACR-AFLAC 奖,加拿大自然 科学和工程学院授予的创新发明奖,常青杯全球华人创业大赛总冠军等。 这一技术为全球独创。具低投入高产出, 市场广泛, 商业风险低等特点。这项研 究发明拥有广泛的国际专利保护,涵盖美国, 加拿大, 中国 (含香港), 欧共体和印 度近 40 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目前已完成了大量的前期研发,已具备小试生产的能力。 传统的静脉化疗针对性差,费用昂贵, 成为癌症患者, 家人和国家一个沉重的 经济负担。尽管中国患癌症的绝对人口为世界之最, 但是绝大部分抗癌新药都被国 外大药商所垄断。中国缺乏自主创新的抗癌药物。 我们有意寻求该技术在中国的开发和产业化。立足在中国的开发并产业化和市 场化也有助于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为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中国人自主产权的现代医 药产品打下基础,为患者和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8、项目名称:第三代抗乳腺癌新药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张大为 邮箱:dzhang99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在安进公司先后领导了五个不同领域的新药研发课题项目,主要覆盖炎症,癌 症,代谢等多个疾病领域。领导和协调了由十至三十多名博士、硕士组成的包括设 计、化学合成,生物检测,药物代谢,制剂,化学工艺,安全评价等多个部门组成 的大型项目研发团队。对十五人的化学团队负责设计、日常管理和业绩评估。且曾 经负责多个安进公司对外合作研发新药项目的管理。有十年全球知名制药公司新药 研发和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在美著名杂志发表文章、申请和授权专利三十篇,在 安进公司九年获四次晋升。 项目简介: 据统计,一个创新药至少需最初从上万个分子中筛选出来。分子的设计、合成、 生物检测、药代和安评的循环筛选优化过程占据了创新研发进程中的耗时长、花费 大的主要部分。目前癌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其中, 分子靶向治疗已凭其特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毒副反应相对较低、患者耐受 性较好等特点,在癌症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逐步成为国际和国内抗肿瘤治疗的主 要手段之一。由于拥有了一个世界领先的计算辅助药物筛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新 药的研发过程和成功几率。DRYC109 是第三代抗乳腺癌的靶向小分子候选 1.1 类新 药,目前已经完成了体内外一系列的生物学评价。DRYC109 的主要优势是克服了第 一代靶向抗乳腺癌药物的药效不足,同时显著减少了第二代抗乳腺癌药物由于击中 其它分子靶点而产生的副作用。DRYC109 有着新颖的生理机制,属于 Best in class。 在世界范围内,乳癌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 10%,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 32%、女性癌 症死亡率的 15%。全世界每年约有 120 万妇女患乳癌,国内目前有 50 万患者,发病 率 42/10 万。Her-2 阳性表达以 25%计算,在 12.5 万人左右,以保守的 20 万/人治疗 费计,整体至少有 250 亿的市场潜力。RDYC-109 上市后市场占有率保守估计为 2.5 -90- 万人的话,每人药费在 10 万元,仅国内市场一年的销售可达 25 亿元人民币以上。 99、项目名称:1.全球新型消炎药物的开发;2.LSD1 项目 项目负责人:夏明德 邮箱:mingde_xia@hotmail.com 业绩描述: 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与工程消息杂志曾对夏博士的有关科技成果进行了特别报 道,作为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夏博士发表了众多科研文章及专利等,受邀到各 种国内国际会议演讲,他还是几种世界一级化学杂志的审稿人。他曾受到美国化学 学会, 强生制药集团及多个大学的嘉奖。夏博士还是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总 会会长(2009),组织并主持了许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国内许多省市引进人才和技术 项目,促进了美中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受到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的接 见,并荣幸地接受外交部和中组部的邀请参加国庆 60 周年观礼.他还是中国一些大学 的海外校友会的会长或董事. 他目前是强生制药集团(Johnson & Johnson)国际科技合 作部资深总监, 负责强生制药集团亚太地区的医药及医疗器械科技项目合作。 项目简介: 1) 全 球 新 型 消 炎 药 物 的 开 发 : 已 申 请 国 际 专 利 WO 2008109238; WO 2007106797;US 20070197590; US 20060069123; 并完成绝大多数临床前试验.试 验显示用于关节炎,哮喘等有非常高的疗效. 市场前景广阔. Compound A was used for in vivo studies in the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and the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models. In the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model, 7-week old male Lewis rats were injected in the right hind footpad with a mixture of heat-killed Mycobacterium Butyricum (0.5 mg) in liquid paraffin oil (50 L). An increase in volume of the contralateral (non-injected) hind paw was used as a measure of arthritis severity. Body weight and hind paw volume (as measured by mercury plethysmography volume displacement) were typically recorded on days 0, 3, 7, 10, 12, 14, and 16. Rats were dosed with test compound A (ip, bid, 100 mg/kg), or with vehicle alone, from day 7 to day 14. Under these conditions, compound A inhibited swelling of the contralateral paws by 94%. In a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model in mice, DBA1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bovine type II collagen on day 0, injected (sc)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n day 21, and dosed (ip, bid) with a test compound at either 25, 50 or 100 mg/kg from day 20 to day 35. Body weight was monitored, and clinical disease score recorded every 2-3 days starting on day 20. Compound A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thritis (clinical disease score on day 35) by 23%, 50% and 79% at the 25, 50, and 100 mg/kg doses, respectively. 100、项目名称:无创连续心肺功能测量 项目负责人:林宇翔 邮箱:yxjlin@gmail.com 业绩描述: 优秀博士论文奖, 许多论文发表在权威杂志。 项目简介: 危重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均十分重要,并为临 床医师所重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关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手段也有许 多,除经 Swan-Ganz 导管注射冰水热稀释测定心排血量(CO)和连续测定心排血量以 外,无创心排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但由于其无创性,其可 靠性、准确性一直为临床医生所质疑. -91- 应用多个惰性气体交换技术模型来非侵入性测量心输出量(CO)和中央混合静 脉血氧和动脉血 CO2浓度,通气血流比(V/Q)不匹配,肺分流,血红蛋白浓度/ P (50),体温的贡献和动脉氧合酸/碱状态。无创心排血量和有创心排血量两种测量方 法测得 CO 无显著性差异。 稳定同位素 1802 和 13C02 是不燃,不爆炸,无辐射的气体在世界上广泛用于物 理、化学、生物和医疗领域.增加使用 1802 和 13C02 和质谱分析还可以无创检测肺 微栓塞和其他人体气体交换参数。这技术已通过动物和临床验证。出售给医院和家 庭护理市场是非常大的。 101、项目名称:微生物快速检测芯片 项目负责人:管如莉 邮箱:ggrrll0240@163.com 业绩描述: 2010 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学位,在世界知名美国贝勒医学院任研究员 3 年。在国际 SCI 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多篇,已授权及在申请的国际发 明专利有 3 多项,从事生物芯片检测研究。 项目简介: 我国鉴定微生物的方法一般还是使用传统的在试剂瓶中缓慢培养细菌,一般要 等 10-30 天才能得到结果,显微镜法不能鉴别出细菌的种类和活的细菌量。而应用生 物芯片鉴定微生物快速,在几分钟就可以鉴别出上百个细菌。对于工业,民用污水 处理,可以找出菌种,进而可以选出正确的杀菌剂,如腐生菌,铁细菌,硫酸盐还 原菌,酸菌。微生物芯片已在医药开发上应用,但是在微生物应用还在国外刚刚开 始,国内还没有开展。 微生物芯片作用原理如下:一组已知对 DNA 有特异吸附点的核糖序列打印到固 相支附版上。RRNA 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出,用 PCR 放大并用荧光染料来标记。标记 的 DNA 将在 DNA 微生物芯片被杂化。DNA 的表本将根据不同细菌而附着在微生物 芯片的特定点。在市场定位上,一般微生物鉴别方法较成熟,本项目主要面对国内 空白的新技术领域,解决现场具体难题。也可以联合搞合作技术项目。市场应用潜 力巨大,在千万以上。 102、项目名称:荧光免疫定量检测仪及其配套固相层析试纸条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彭义杰 邮箱:yijiepeng@yahoo.com 业绩描述: PCT Int. Appl. EP 2440584 A1 (2012)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0:8674-8682 (2004).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目标产品是荧光免疫定量检测仪及其配套固相层析试纸条,用于目标 病人的癌症标志物(SCC、S100、CA125、CA72-4、CA19-9、NSE、PSA、AFP、CEA 等) 、血型标志物 (PA、HIT 等)、 炎症标志物(CRP、 PCT 等)、心血管标志物 (NT-proBNP、 F-HABP、cTnI、Myo、CK-MB、D-Dimer 等)等项目的检测。其中,癌症标志物 (SCC、S100、CA125、CA72-4、CA19-9、NSE)检测技术是申报人彭义杰博士在 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长期研究所获得的专有技术,而血型标志物(PA、HIT 等)是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已经研发成功的专有技术,这两类标志物的检测技 术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技术水平。 -92- 项目团队已围绕目标产品申请了一系列相关专利,目前已有两项授权: CN201020650783.5 一种免疫荧光试纸条,已授权;CN201320664911.5 一种免疫荧光 检测仪的硬件系统,已授权。 目前中国的 POCT 荧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达 12 亿。我们预期第二财年的销售额 可达到 200 万元, 第三财年的销售额可达到 2000 万元, 第三财年的销售额可达到 8000 万元。本项目的目标是在五年内达到百分之十二的市场占有率,年销售额达到 1.5 亿 元人民币,利润率达到 45%。此外,本公司产品所独有的癌测试产品在国内市场具 有很大优势,是本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未来 3-5 年,项目公司还将进一步研发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仪及其配 套试剂盒等产品,进一步扩大产品序列,完善产品种类。 103、项目名称: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技术-CCC®Plus 项目负责人:陈天辉 邮箱:thomas.chen122@gmail.com;t.chen@dkfz.de 业绩描述: 在国际知名 SCI 源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15 篇及共同作者论文 7 篇,例如以第 一 作 者 ( 兼 通 讯 作 者 ) 发 表 于 排 名 皮 肤 病 学 第 一 的 期 刊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及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以及第四共同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癌症 研究期刊 Cancer Research。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发的 CCC®Plus 技术,是最先进的宫颈癌筛选技术:对于鉴定高级别的 宫颈癌癌前病变具有无与伦比的精度。有利于实现个体化医疗,CCC®技术为国际领 先,国内首创。 依托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雄厚的科研力量研发的 CCC®宫颈癌早期诊断 技术是针对宫颈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的基于细胞的免疫组化分析。它通过检测一个 细胞蛋白-p16INK4a(p16)的过度表达来达到早期检测宫颈细胞的癌变,原因在于 p16 的过度表达直接和宫颈细胞的致癌转化链接。宫颈细胞的致癌转化是由持续的高危 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诱导引起的——这是德国癌 症研究中心前主任(1983-2003)—Harald zur Hausen 教授获得 2008 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的原因。该产品已被证明可以提高病理学家诊断宫颈疾病的精度和提高不 同病理学家之间检测同一批宫颈活检时的诊断一致性。在评估宫颈组织标本领域, 它正在迅速演变成一个新的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CCC® Plus 宫颈癌早期诊断技 术(结合 p16 和 Ki-67 两个标志物)是最先进的宫颈癌筛选和病人管理技术。对于鉴定 高级别的宫颈癌癌前病变具有无与伦比的精度。这个独特性已经在 2 万 7 千欧洲妇 女参与的筛选试验中得到证实。本项目的成果将覆盖中国4亿人口(16岁以上女 性) 。 104、项目名称:帕金森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项目负责人:孙刚 邮箱:gangsun_us@yahoo.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曾获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基金 (2003-2005), 美国化学会生物化 学部第 222 届会议奖。 主要业绩:孙刚博士是默克公司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部的研究员,曾在圣路 易华盛顿大学以及美国科文斯药物研发公司工作。在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 -93- 孙刚博士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利用质谱的手段,结合新兴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 和脂类组学技术,寻找导致糖尿病病人心脏衰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生化分子机理。 三年时间,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 5 篇科研论文并获得一项美国专利。同时,作为 首席研究人员,在 2008 年,获得了一项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项目资助。在科文斯 工作期间,孙刚博士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药物代谢物的化学结构鉴定和药物在动物体 和人体内的生物转化。孙刚博士参加主持的一个后期药物研发项目,已经到了二期 临床阶段,前景十分看好。在默克制药公司工作期间,孙刚博士主要负责药物前期 研发工作中的药物代谢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课题,已有两个化合物完成了临床前的动 物实验工作,即将应用到一期临床试验上。孙刚博士在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杂志上共 发表 21 篇科研论文并取得美国专利一项。 社会兼职:美中生物医药和制药专业协会成员,美国质谱协会会员,美国华人 质谱协会会员。 项目简介: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科学上还没有找到病因及发病机 制,现在用于临床上诊断的方法只适用于中晚期病人,而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的临 床诊断,医学上现在还没有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是早期的临床诊断对于帕金森病的 防治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开发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是 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近十几年来,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的高分辨质谱的发展以 及蛋白质组学,脂类组学和代谢物组学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生物医学研究中准确探 测和鉴定人体中超低量的分子化合物成为可能。我们从临床生化分析入手,利用高 分辨质谱手段,并且结合蛋白质组学,脂类组学,代谢物组学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技术,通过测定具有帕金森病家族史人的脑脊髓液中的α突触核蛋白的代谢速率以 及与它对应的代谢产物变化的研究找出对于早期帕金森病具有特异性的高灵敏度的 生物标记物,从而研发成世界上首个可用于帕金森病早期临床诊断的方法。随着人 类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技术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105、项目名称:创建国际医疗旅游企业项目 项目负责人:戴建平 邮箱:laomei@hotmail.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 - 2007 年 4 月获得法国 Val-de-Marne 省议会颁发的 « 2005-2006 年度大学优秀奖 一等奖 (Premier Prix d’Université 2005-2006) » - 2005 年 9 月获得法国促进科技研究中法协 (Association Franco-chinoise pour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t Technologie,AFCRST)颁发的 2005 年度国际 XJ 学术奖(Prix International XJ 2005) 主要业绩: - 2005 年 9 月获得法国促进科技研究中法协 (Association Franco-chinoise pour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t Technologie,AFCRST)颁发的 2005 年度国际 XJ 学术奖(Prix International XJ 2005) - 2004 年 4 月 23 日在法国海边度假胜地 LA BAULE 召开的“全法第 21 届心血 管 生 理 和 病 理 年 会 ” 上 作 大 会 发 言 , 题 目 是 “ Stabilisation of already formed experimental aneurysms of the aorta using endovascular gene therapy ” - 2004 年 6 月 28-29 日第 19 届在法国马赛 “法语国家血管外科协会 (SCV) ” 大会上作大会发言,题目是 “ Utilisation d’une therapie genique endovasculaire -94- pour stabiliser des anevrysmes constitues chez le rat. Surespression de TGF-beta 1 avec un vecteur adenoviral ” - 在多种高影响因子专业杂志上以第一和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多篇专业文章。 项目简介: 因种种原因,国内各种疾病如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有在未来十年增高的 趋势。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决定了高端医疗的质量与有一定经济基础患 者的要求差距很大。目前世界上医疗旅游的概念方兴未艾,已成为巨大产业。法国 是西方医疗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首都巴黎更聚集了大批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顶 尖专家。巴黎 Gustave Roussy 医院在肿瘤治疗、Marie Lannelongue 医院在外科手术 方面的医疗水平法国排名第一,在欧洲也名列前茅,两家机构都设有专门为非法国 患者进行肿瘤手术和药物、放射、免疫治疗的专门病房和团队,提供全程 VIP 服务, 在国外、特别在阿拉伯国家信誉卓著。此类性质的医疗机构法国还有很多家。 我的项目准备在国内创办一家企业,为有财力、希望得到世界最一流医疗服务 的患者提供到法国看病治疗的全程服务。内容有:病史材料收集、联络法国有关医 疗机构、翻译传递材料、与国外医生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制定出国治疗计划、接收 法方证明材料、帮助申办赴法签证、在法国期间全程陪同翻译和服务、回国后继续 与法国医生保持联络、跟进后续治疗随访等等。 江浙闽广一带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对国外高端医疗的需求一定很旺盛。该 项目重中之重的法国医疗机构已经营几十年,非常成熟,国内企业业务一旦接上轨, 市场前景非常好,会有源源不断的患者需求。2、腹主动脉瘤系动脉管壁胶原和弹力 纤维被炎症细胞及蛋白酶破坏,致结构薄弱,无法承载动脉压力而持续膨胀,如不 治疗会不可逆地扩张致动脉破裂,死亡率很高。其发病率在国内外上升很快,手术 风险大、易复发。本人在建立有效动物模型基础上,研发运用细胞灌注来修复管壁 损伤,阻止动脉瘤膨胀,预防动脉破裂。 细胞治疗在临床上面临细胞来源匮乏问题,本人尝试运用脂肪干细胞来解决。 人体干细胞可在特殊条件下转换成多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繁殖能力强,排异反应小。 脂肪干细胞的优势在于脂肪取材方便、数量充足、操作容易。如果研究成果显著, 该理念可扩展到心血管、肿瘤、免疫等多种疾病治疗,发展前景巨大。 本人掌握多种腹主动脉瘤的动物实验模型,如动脉加压灌注弹力蛋白酶、动脉 异种移植、氯化钙动脉浸润等。动物脂肪提取后,经分离、过滤、酶消化、离心、 培养等步骤,分理出脂肪干细胞,使其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具备分化成成熟上皮细 胞的能力,然后将细胞灌注入动脉瘤模型,通过刺激转化管壁内层上皮细胞和中层 平滑肌细胞的复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蛋白酶水平、促进弹力和胶原纤维的 生长来控制动脉瘤发展。期间将采用多种免疫组化、荧光、影像、生化实验等手段 来验证实验结果。 该项目目前考虑在法国申请专利,在国内可与生物医药企业和医院科室合作, 争取风险基金支持,也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 省级、部委的重大课题项目来解决资金问题。如果项目成功运用于临床,可以说是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场革命。干细胞治疗避免了异体排斥反应,而材料来源简单 广泛,开展起来比较容易而有效。 106、项目名称:关于大脑神经编码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桂芬 邮箱:guifen.chen@ucl.ac.uk 业绩描述: -95- 已发表文章: 1. How vision and movement combine in the hippocampal place code. Chen G, King JA, Burgess N, O'Keefe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3 Jan 2;110(1):378-83. 2. On initial Brain Activity Mapping of associative memory code in the hippocampus. Tsien JZ, Li M, Osan R, Chen G, Lin L, Wang PL, Frey S, Frey J, Zhu D, Liu T, Zhao F, Kuang H. Neurobiol Learn Mem. 2013 Jul 6. pii: S1074-7427(13)00111-1 3. Hippocampal theta-driving cells revealed by Granger causality.Zhang L, Chen G, Niu R, Wei W, Ma X, Xu J, Wang J, Wang Z, Lin L.Hippocampus. 2012 Aug;22(8):1781-93. doi: 10.1002/hipo.22012. Epub 2012 Mar 14. 4. Differential consolidation and pattern reverberations within episodic cell assemblies in the mouse hippocampus. Chen G*, O ² an R*, (equal contribution) Feng R, Tsien JZ.PLoS One. 2011 Feb 15;6(2):e16507. 5. Neural population-level memory traces in the mouse hippocampus.Chen G, Wang LP, Tsien JZ.PLoS One. 2009 Dec 16;4(12):e8256. 6. Neural encoding of the concept of nest in the mouse brain.Lin L, Chen G, Kuang H, Wang D, Tsien JZ.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 Apr 3;104(14):6066-71. Epub 2007 Mar 27. 7. Large-scale neural ensemble recording in the brains of freely behaving mice.Lin L, Chen G, Xie K, Zaia KA, Zhang S, Tsien JZ. 8. Generation of a bioactive neuropeptide in a cell-free system.Jiang C, Chen G, Zeng X, Ouyang K, Hu Y.Anal Biochem. 2003 May 1;316(1):34-40. 项目简介: 大脑的神经信息编码问题,以及基于大脑编码工作原理的机器智能研究,一直 是脑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纵观当前国际脑科学研究前沿,其最新发展趋势是:将分子水平的研究与神经 网络水平的研究进行交叉和有机整合,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多层次、整合性地系统 研究脑高级认知过程中的规律。但是目前真正能够整合脑基因工程与神经网络水平 的脑认知科学研究,在国际上也仅有为数不多的数个著名的实验室能开展此类研究 工 作 ( 如 :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学 习 与 记 忆 中 心 主 任 、 1987 年 诺 贝 尔 奖 获 得 者 SusumuTonegawa 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和细胞生物物理系教授、2000 年诺贝 尔奖获得者 EricR.Kandel 实验室、波士顿大学系统神经生物学中心主任钱卓实验 室) 。 大脑的学习与记忆等高级功能必须依赖于群体神经元在神经元网络水平的相互 作用,因此,在清醒自由活动的动物身上,同时记录脑内几十、上百,乃至上千神 经元的活动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活动规律,是揭开大脑工作原理的必要研究方 法之一。然而,由于这种多通道在体记录方法的技术难度较大,仪器系统复杂,数 据信息处理要求较高,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借助于最新的 高速计算机采样技术,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体多通道记录系统电极通道数高达 576 道,能同时检测多个脑区的近 800 个神经 元的活动状况。正是基于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 性,因此,世界上一些著名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均在争先发展和运用这一技术。然而, 由于在体多通道记录技术复杂,硬件投入较大,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实验 室能拥有 100 通道以上的在体记录系统,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均发表在《Science》、 《Nature》、 《Neuron》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 我有幸在钱卓实验室学习工作,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之后又到了对于在体多通 道记录具有丰富经验的 O’KEEFE 实验室进一步深入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 -96- 此希望有机会能够以高密度群体神经元在体记录技术、大规模神经信息处理技术、 智能仿真技术等尖端研究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转基因模式动物,对大脑信息 编码原理这一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展开研究.破译神经网络编码原理、以最终揭开大脑 功能的奥秘。并将其原理成功应用于智能机器的开发,必将开创一个智能机器人的 新时代。 107、项目名称:基于分子適體的疾病分子標記篩選技術 项目负责人:张阳 邮箱:joeyyang.hku@gmail.com 业绩描述: Paper:1. • • Cheung, Y.Q., Kwok, J., Law, A.W.L., Watt, R.M., Kotaka, M. & Tanner, J.A. Structural basis for discriminatory recognition of Plasmod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by a DNA aptam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0(40), 15967-15972 (2013). Patents. 1. Tanner, J.A., Cheung, Y.W. & Kotaka, M.,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Plasmod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histidine-rich protein II and uses thereof for malaria diagnosis.US Patent 20130210023, WO2013117162 A1,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PCT/CN2013/071467 (2013) 2. Tanner, J.A. & Cheung, Y.W. DNA aptamers against plasmod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histidine-rich protein II for malaria diagnosis and therapy. US Provisional Patent, 61/596,774 (2012) 3. Tanner, J. A., Shum, K.T. & Chan, C.S.L., High-affinity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sclerostin protein. US Patent, US2011/0294872 A1, PCT Patent, WO2011/147193, EU Patent EP11785965.2 – 1212 (2011) 4. Tanner, J. A., Shum, K.T. & Chan, C.S.L., High-affinity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sclerostin protein. US Provisional Patent, 61/349,058 (2010) 5. Miller, A.D., Wright, M., Tanner, J.A. & Lozovaya, N.O. Uses of Dinucleotide Polyphosphate Derivatives. US Patent, WO2008/0319184 (2008) 6. Miller, A.D., Wright, M., Tanner, J.A. & Lozovaya, N.O. New Uses of Dinucleotide Polyphosphate Derivatives. US / European / Canadian Patents WO2006/082397 / EP1846004 / CA2596959 (2006) 7. Huang, J.D., Tanner, J.A. & Zhang, X.M.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d Modifying Large DNA Molecules. US Patent, WO2005/010179 (2005), EU Patent EP04762003, issued US patent 7,781,190 (2010) Patents 1. Tanner, J.A., Cheung, Y.W. & Kotaka, M.,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Plasmod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histidine-rich protein II and uses thereof for malaria diagnosis. US Patent 20130210023, WO2013117162 A1,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PCT/CN2013/071467 (2013) 2. Tanner, J.A. & Cheung, Y.W. DNA aptamers against plasmodium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histidine-rich protein II for malaria diagnosis and therapy. US Provisional Patent, 61/596,774 (2012) 3. Tanner, J. A., Shum, K.T. & Chan, C.S.L., High-affinity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sclerostin protein. US Patent, US2011/0294872 A1, PCT Patent, WO2011/147193, -97- EU Patent EP11785965.2 – 1212 (2011) 4. Tanner, J. A., Shum, K.T. & Chan, C.S.L., High-affinity nucleic acid aptamers against sclerostin protein. US Provisional Patent, 61/349,058 (2010) 5. Miller, A.D., Wright, M., Tanner, J.A. & Lozovaya, N.O. Uses of Dinucleotide Polyphosphate Derivatives. US Patent, WO2008/0319184 (2008) 6. Miller, A.D., Wright, M., Tanner, J.A. & Lozovaya, N.O. New Uses of Dinucleotide Polyphosphate Derivatives. US / European / Canadian Patents WO2006/082397 / EP1846004 / CA2596959 (2006) 7. Huang, J.D., Tanner, J.A. & Zhang, X.M.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d Modifying Large DNA Molecules. US Patent, WO2005/010179 (2005), EU Patent EP04762003, issued US patent 7,781,190 (2010) 项目简介: Helix,为国内首家利用模拟自然进化人工筛选技术,而获得的针对生物活性分 子的新型核酸适配体的高科技公司。核酸适配体分子探针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分子探 针和标志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的方法开辟了全新的途径。核 酸适配体技术将有望用于抑制传染病和癌症蛋白激酶活性,从分子水平上准确、灵 敏地区分和治疗疾病新工具,为推广到检测和治疗的重大疾病,癌症和传染病提供全 新的途径。与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抗体相比,核酸适配体是一种全新 的分子识别方法,它与靶标结合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与抗体相当甚至更强,而且具有 合成简单快速;适用范围广,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和多功能化,组织穿透性好,有望 直接运用于活体分子成像和药物传输;且其具有免疫原性小、稳定性好等优点。拟 推广产品为分子探针的开发技术服务,探针产品和相应产品耗材,目标客户群体为 研究机构,生物公司,药厂。该创业项目技术可以提升到新药研发筛选平台,具有 成本优势和潜在高回报等特点。本团队依托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华盛顿大学,西 南医学中心的研究平台,研发用于传染疾病检测的核酸分子探针平台。拥有来自国 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精英人才,扎实的科研技术,充满活力的管理团队。现拟面向 市场推广,AptImage, 基于核酸分子适配体的分子识别成像探针,用于科研试验,临 床 检 验 产 品 , 已 开 发 产 品 针 对 寄 生 虫 的 AptImage-Toxo , AptImage- Malaria 。 AptVehicle, 基于核酸分子适配体的基因药物运送载体,适用于特定组织和细胞的药 物运送载体,可以用于动物试验模型和核酸药物的开发。已开发产品针对实验老鼠 细胞的 AptVehicle- Mouse。AptInhibitor, 基于核酸分子适配体的抑制剂,可以用于 抑 制 特 定 分 子 靶 点 , 可 以 用 于 基 因 药 物 开 发 。 已 开 发 产 品 Aptinhibitor-Serine/Threonine 。公司具有宽广的市场前景,据市场调查显示,全球的 aptamer 市场在 2018 年将达到 21.2 亿美元。目标市场锁定为医疗检验机构,科研研 发机构,生物公司和药厂。通过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立合作伙伴进行产品推广, 在国外已和英国和美国两大主要的 Aptamer 公司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公司预计注册 资本为 9,000,000 元。 其中自有资金 500,000 元,技术入股 300 万,获取风险投 资 300 万。同时,公司获取投资银行长期贷款 50 万。在公司的发展阶段可能需要进 一步的融资。资金的用途: 1.药品进入后研究开发阶段,需 70 万元。完成中试后需 要继续投入科研费用 80 万元。即需要 150 万用于产品的开发。2.购买土地,建设 厂房,购买生产所需设备及必要办公用品需 210 万元。3.在社会上作广告宣传,包 括免费产品在各医疗机构和研究院校的推广试用,需投入 168,000 元。4.建立营 -98- 销队伍,招收业务员及一线生产人员,需 50 万元。5.公司日常生产,需流动资金 50 万元。 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科技,获利能力稳步上升,处于成长状态。现有产品推广 一年后可以赢利,试剂盒研发两年后可以赢利。财务状况乐观,财务能力 较好。估 计融资三年后,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 90%以上,试剂盒产业化成 功率可达 85%。第四年可投入大规模生产,投资回收期为 5 年左右。 108、项目名称: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前疗效预测方法及个体化治疗 项目负责人:陈利民 邮箱:limin_chen_99@yahoo.com 业绩描述: 陈利民研究员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及哈佛 大学从事高级访问学者或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治疗前疗效预测、个体 化治疗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等转化医学研究。陈利民研究员从事的开创性科研工作, 填补了其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引领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的主要研 究领域是个体化治疗及肝炎病毒耐药机理,特别是病毒感染后宿主在全基因组水平 的反应。应用基因芯片等高通量筛选技术,以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组织为材料,从 19000 个基因中筛选出 18 个宿主基因,预测干扰素治疗丙肝的疗效,准确率达到 96%以上。 该研究开创了病毒性肝炎疗效预测及个体化治疗的先河,研究结果发表在其研究领 域最好的杂志(Gastroenterology, 影响因子 12.9)上,被大量引用 328 次,包括 Science , Nature , Nature Genetics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PNAS, Gastroenterology 等国际著名杂志,美国媒体也以“遗传标志物预测丙肝疗效” 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在丙肝病毒耐药经理方面的研究,陈利民研究员领导的课题 组也做出了诸多创新性研究发现,比如首次提出 ISG15/USP18 信号传导通路的激 活、治疗开始前肝组织内一些基因(ISGs)在不同细胞内的高表达与丙肝病毒耐药 及治疗无效有关。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 Gastroenterology ,J Hepatology, J General Virology 等 SCI 杂志上,总影响因子超过 120 分。基于他的研究成果及影响,曾 23 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发言交流,在学术界有较好的影响。近年来,共发表较高 水平的 SCI 学术论文及摘要 45 篇(其中研究论文 16 篇,总影响因子 120 分,单篇 最高引用 328 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23 次。 项目简介: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 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一般人群的 HBsAg 阳性率为 9.09%, 丙型肝炎抗体的流行率是 3.2% 。保守估计,目前我国有 2000 万的乙肝患者, 4000 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但其中超过八成的患者接受的却是不规范的治疗,不仅影 响了健康,还浪费了钱财。据统计,我国每年用在肝炎对症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 过 500 亿元。 美国仅用于丙肝治疗的药物每年花费就在 198 亿美元以上。HBV 和 HCV 感染的持续存在极易导致肝病进展成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因此,及时 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肝病毒,减少和防止肝功能 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 a(interferon-a, IFN-a)治疗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但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以丙肝治疗为 例,目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已成为疗效最佳的抗病毒方案。但是治疗 时间需要 48 周,治疗经费昂贵,常常在 6 万元以上。 即使坚持全程足量用药, 对 I 型病毒感染者(在中国和美国,占所有感染者中 75% 以上)也仅有 50%的患者获得抗病 -99- 毒应答效应。更不用说很多患者由于不堪忍受长期抗病毒治疗时药物的毒副作用以 及经济原因而中途停药。据报道,有 40%的丙肝病人中途停药,仅 22%的病人坚持完 全程足量用药,还有 30%的病人由于不知道是否对干扰素治疗敏感而完全拒绝治疗。 因此,不能完成全程足量用药治疗、中途停药以及拒绝治疗使大量本可治愈的患者 变为病毒携带者及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而加重今后的医疗负担。乙肝在治 疗上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治疗开始前,医生并不知道哪些病人会对干扰素治疗有效,哪些病人会对干 扰素治疗无效,因而通行的原则是对每一个有适应症的病人都治疗,这样的结果是有 一半以上的病人不仅浪费昂贵的药费开支 (6 万元以上),而且长期忍受对他们来说 毫无用处的药物的毒副作用。基于此,目前临床上在对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管理上存 在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开发用于在治疗开始前预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是否有 效的检测方法;二是研制更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干扰素治疗丙肝疗效预测,个体化医疗,病毒耐药的分子 机理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自 2005 年陈利民博士等在世界上首次报道可精确预测 干扰素疗效的肝脏基因差异表达谱后,其结果已被众多的权威实验室所验证并被大 量引用达 318 次,包括 Science,Nature 及 PNAS 等高影响力杂志。本项目拟通过陈利 民博士将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引入国内,为在中国开展药物疗效预测,疾病易感性 预测等个体化医疗打下基础,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达到降低 成本,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本项目便基于此临床上的巨大需求,从这两方面着手,开发一种预测肝炎病人对 干扰素治疗是否有效的方法,在中国市场进行前瞻性疗效预测临床验证,组建中国第 一个个体化基因检测和特异性治疗疗效评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新 型抗病毒药物。 该项目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以丙肝疗效预测为例,丙型肝炎抗体在中国的流行 率是 3.2%, 据保守估计,丙肝病毒感染者接近 4000 万,由于无有效的预防用疫苗,丙 肝病毒感染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假设 4000 万感染者中有 1/10 到医院求医并接受 干扰素治疗,在这 400 万丙肝感染者中,以该服务渗透率 30%测算,则有 120 万人适用于 疗效预测而需要该服务,潜在市场可达 24 亿元人民币(以检测一例病人收费 2000 元计 算)。在有效的预防用疫苗开发成功之前,由于吸毒,不洁性史等原因,将会有更多的人 感染丙肝病毒而成为该服务的潜在需要者。 美国目前共有 360 万人感染丙肝病毒, 其中 15 万接受干扰素联合治疗。 每年大约 75,000-112,500 名美国人感染 I 型 HCV 病毒,这些人都是该服务需要覆盖的范围。以检测一例病人收费 2000 美元计算 (Genomic Health 开发的同类产品 Oncotype Dx Breast Cancer Assay 用于预测乳腺癌 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及复发的可能性,收费 3240 美元一例,仅一年的检测收入就达 2 亿美元),仅美国一个国家,潜在的需求市场将达 2 亿美元/年。 以上仅为干扰素治疗丙肝病人前疗效预测的潜在市场,待开发成功能用于乙肝病 人治疗前疗效预测的差异表达谱后,市场前景则更为广阔。同时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 搭建起来的基因高通量检测和验证平台为进一步筛选能够用于预测肿瘤对化疗、放 疗药物的敏感性及治疗后 5 年复发的可能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必将进一步占有个体 化疗效预测市场,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个产业市场需求上千亿元,具有 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109、项目名称:iMammaPrint (MammaPrint 的改进版) 乳腺癌预后及个体化治 疗的新检测方法 -100- 项目负责人:张培森 邮箱:peisen_z@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1 年去美国留学, 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 Joel Lebowitz 教授,获得美国应用数学,统计和计算生物学博士学位,生物医学领域内 近 30 年的研究和开发经验。哥伦比亚大学基因组研究中心(1991-2002)和美国国家 癌症研究所(2003-2010),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学的带头人,在 Science、JNAS、 JMB、Blood, 等高水平国际期刊杂志发表 SCI 论文多篇。 美国专利(US patent5,667,970) 唯一发明人。1999 年,在美国创办“lookforgene.com”;2011 年,在美国创办 GoneClinic。 开发了癌症早期诊断,预后和癌症个体化治疗的检测新方法。 项目简介: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增强治疗效果, 减少副作用;採用 MammaPrint 同一临 床 2 万 5 千 RNA 数据集(151 例乳腺癌淋巴结阴性病患, 97 例存活五年以上,54 例 对照) ;MammaPrint 用 70 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我们的乳腺癌预后检测方法 iMammaPrint 只需要 6 个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成本低,准确性更高。我们的方法具 有高灵敏度(94.5%)和高准确性(86.1%)。我们的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确定 乳癌患者在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如果你的病人是低风险的,激素治疗(如三苯氧胺) 可能足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反过来说,如果是高风险的,可推荐更积极的治疗包括 化疗。 (自主知识产权) MammaPrint 是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美国 FDA 批准的乳腺癌预后的诊 断检测(2007)。基于同样的临床数据,iMammaPrint 通过进一步的优化筛选,减少 了识别模型中重复多余的基因,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是 MammaPrint 的改进版。 110、项目名称:肿瘤靶点生物医药的研发 项目负责人:matthew he 邮箱:matthew1122@live.cn 业绩描述: 获得生物医药方面多项研究成果,专利,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项目简介: 肿瘤的治疗是当代医学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肿瘤进行的靶点药物的研究与开 发意义重大,开发出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靶点明确,副作用较小。本项目 利用已有的研发专利技术,完成肿瘤靶点的研发,合成肿瘤靶点药物。 111、项目名称:1.新型微生物“元气宝”的开发及其农业应用;2. 防治糖尿病新 型抗糖食品及药物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白光洁 邮箱:baiguangjie@163.com 业绩描述: 从事中日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过程,共同研究开发多项专利相关专 利,在国内或数项个人专利。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作学术报告多次。参与日本国教育部的萌芽项目研究,主持过省级项目和国际合作 项目。获得过日本ロータリー财团研究助成金和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获得过省农村 技术推广二等奖。分别三次获教育部科技部举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大 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 -101- 1.新型微生物“元气宝”的研发及其农业应用。本产品主要由 560 多种微生物构 成,每毫升活菌数大于 1010,PH 值在 3.5--5.5。含有特殊乳酸菌群、光合成菌群、 酵母菌群、放线菌群、线状菌群、分解菌群,脱窒菌、善玉菌、芽孢菌、硝酸化成 菌和特殊的 BAIOU 式有效菌等。本项目技术针对特有的数百种微生物,进行不同的 组合特殊培养、多段复合培养,添加不同特殊辅助材料,制成各种系列产品。通过 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充分发挥特殊微生物的特殊活性威力。 项目拥有相当成熟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施用 方法。采用分置式固体发酵设备,更加有效地大量制作有益菌群,使其制作时间快 捷、运行成本减低、完成速度加快、保证有效菌群的质量。发酵室采用了呼吸式供 气,以克服传统固体发酵时培养基溶氧低、传热传质慢的缺点。 采用分置式固体发酵设备,更加有效地制作 BAIOU 菌群,使其制作时间快捷、 运行成本减低、完成速度加快、保证有效菌群的质量。 本项目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日本同类产品。在国内有类似产品生产销售,经 专家鉴定,本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工艺一流。经销商和用户反应,本产品 明显效果好,质量优。与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相比,生产成本少,销售价格低,应用 效果好,增产 20~30%以上,极大地改善品质,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防治糖尿病新型抗糖食品及药物的开发。产品是防治糖尿病的新型健康食品及 其药物的系列产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以及需要预防糖尿病的人群,产品大量含有 氨基酸、蛋白质、食物纤维、糖质等多种有益于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产品含有适量 香豆素诱导体的特殊物质(YN-1) ,其激发细胞能量、阻止活性酸素,能够作用于糖 尿病基因靶点,调节人体代谢和免疫系统,调节机体胰岛素功能的恢复,促使胰岛 素的分泌运转达到良性循环,降低血糖,扭转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的历史,减轻并 消除糖尿病并发症。 食品降糖效果明显,血糖指数不反弹。一般初始患者服用 1 周见效,10 日-1 月 病情改善,3-4 个疗程可以康复。血糖値较高的患者半年左右服用效果好。对于急性 年轻人患者效果显著,2-3 个月内可以恢复健康。 有关糖尿病学会、医学博士等专家鉴定论文论证,认为本品属当今糖尿病患者 的首选食品之一,减轻并发症。无副作用,患者无医药痛苦。花费少,见效快,不 返复。为广大糖尿病疾病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对中国 8000 万人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将是救星。 112、项目名称:1.新型可吸收骨骼修复材料;2.新一代仿生口腔修复材料 项目负责人:王桐信 邮箱:twang@howard.edu 业绩描述: 华盛顿 Howard 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纳米中心王桐信教授通过与美国国家标准局 美国口腔学会的 Paffenbarger 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Laurence Chow 紧密合作,应用仿 生技术模拟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和形成机理,通过结合最新纳米表面技术,同时引入 生物活性粒子,并对粒子尺寸,表面及组分进行调控,其中一项骨骼修复材料成果 为,成功合成了新型可吸收骨骼修复复合材料,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尤其人体相容性 都显著提高,机械性能的提高使得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非承重的头颅骨骼的修复, 还使该材料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承重骨骼如四肢的修复。同时,另一项口腔材料 重大成果为,不仅使口腔材料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更利用仿生机制使口腔复合材料 在口腔中随时间的磨损或缺损能够自行修复,因此使口腔材料的修复寿命增加一倍。 -102- 前述两项成果以及两外两项成果都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目前王桐信教授在该领域申请美国专利与世界专利五项,并在国际重要期刊如 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兰格缪尔 (Langmuir),美国国家标准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等发表论文近 40 篇,其研究工作 多年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资助。 项目简介: 1.新型可吸收骨骼修复材料。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生物医 用材料将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之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骨质疏松以及汽车 拥有量导致的巨大数量的交通事故,使得用于骨骼修复的骨骼种植体材料(如骨板, 骨钉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用于骨骼修复的种植体主要为钛合金及不锈钢 等金属材料,然而,由于金属材料诸多的副作用和不良影响,比如与机场车站地铁 安检的 X 光机的作用影响安检效果,与医院磁共振和 CT 成像仪器作用影响诊断的 准确性,以及金属材料强度与人体骨骼强度的不匹配造成的二次骨折,都使得非金 属材料成为未来骨骼修复的方向。 可吸收复合材料以其能够有效结合有机高分子的韧性和无机填料的硬度以及生 物活性成为代替金属骨骼种植体的合适材料。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复合材料机械强 度的不足导致仅应用于儿童骨折的修复以及成人非承重骨骼如头颅的修复。同时, 由于目前复合材料人体内降解时导致的局部过敏作用,使其广泛应用受到进一步的 限制。 基于以上问题,位于华盛顿 Howard 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纳米中心王桐信教授通过 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口腔学会的 Paffenbarger 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Laurence Chow 博士六年来的紧密合作,取得了创新性重大成果。该技术成功应用仿生技术模 拟骨骼的生长和形成机理,结合最新纳米表面技术,使材料的机械强度成功达到骨 骼的强度范围。因此,该成果使得可吸收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应用于非承重如头颅骨 骼的修复,还可以对承重部位的骨骼如四肢损伤的修复成为可能。同时,该材料中 引入生物活性粒子,并成功调控生物活性粒子的组分和尺寸,大幅提高了材料的人 体相容性。该技术目前正在寻求产业化合作。 根据《全球数据》《GlobalData》年初披露,骨骼种植体 2013 年全球市场约 21 亿美元,并以 3.8%年增长率到 2020 年达 27 亿美元。其中,全球十大市场国家包括 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日本,巴西,中国和印度。尽管中国 目前的骨骼种植体市场不够巨大,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骨质疏松以及剧 增的汽车拥有量造成的交通事故,用于骨骼修复的 骨骼种植体的市场将会极大增 加,仅国内市场预计在 2020 年将达近百亿人民币。 2.新一代仿生口腔修复材料。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忽视的口腔健 康日益被人们所普遍重视。目前,用于龋齿等牙体缺损的修复材料多为汞合金材料 和复合树脂。然而,由于汞合金材料使用中的毒性,以及汞合金材料的黑灰颜色, 复合树脂以其安全美观及与牙齿最佳的颜色匹配正逐渐取代汞合金材料成为应用最 广泛的牙体缺损修复材料。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口腔复合树脂基本以进口材料为主,其著名生产厂家 有美国的 3M, ULTRADENT(皓齿), DENTSPLY(登士柏),KERR(科尔),德国的 VOCO(沃克),贺利氏(卡瑞斯玛)(HERAEUS),瑞士的康特 COLTENE),日本的 可乐丽菲露(CLEARFIL)等等。因为我国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进口材料的价 -103- 格极贵,每只填充材料高达数百元人民币,以至于病人感觉补牙材料甚至比黄金的 价位还高。虽然国内厂家如上海齿科等的价位较为合理,但其产品性能和寿命仍有 待于提高。因此基于我国口腔材料的严重落后以及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口腔 填充复合树脂的国产化以及降低价格必然成为口腔材料生产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重 要方向。 口腔复合树脂首先由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口腔学会 Paffenbarger 研究中心 Bowen 先生发明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虽历经五十余年改进,目前的复合树脂的主要成分仍 基于 BisGMA 或 TEGDMA 等有机丙烯酸基树脂和二氧化硅等无机填料。虽然近十 年的纳米新技术等对材料的性能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材料的性能并未显著提高。其 根本原因为树脂本身的降解和聚合收缩造成填充材料的断裂,从而大大缩短填充材 料的寿命,因此导致树脂填充材料从牙体上脱落和牙齿修复的失败。 基于以上问题,位于华盛顿 Howard 大学口腔学院与纳米中心的王桐信教授通过 与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口腔学会 Paffenbarger 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Laurence Chow 博士六年来的紧密合作,取得了创新性重要成果。相比于在以往的研究中单一地提 高树脂的稳定性及降低收缩率,该技术成功应用仿生技术模拟牙齿的生长和形成机 理,结合最新纳米表面技术,同时引入生物活性粒子,不仅在树脂的稳定性方面有 显著提高,并减少复合材料在口腔中的磨损,尤其能够使磨损或缺损的材料能够在 口腔中自行修复,因此使口腔修复的寿命增加一倍。 该技术目前正在寻求国产化渠道。基于产品的国产化,生产成本将大为降低, 因此除技术上的优势之外,价格上相比于欧美进口产品也将有极大的竞争力。基于 该产品优异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极有可能完全取代进口产品市场。 《美洲商业杂志》《Business Americas》2014 年五月披露,口腔材料 2013 年美 国市场高达 10 亿美元,并预计到 2020 年以每年 10%速率增长。同时,由于其优异 性能和美观效果,复合树脂预计将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由于目前中国人口对 口腔健康依然不够重视,当前中国口腔材料市场并不巨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个人形象的重视,中国口腔材料的市场预计将有 巨大发展。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口约为美国的五倍,即使人均口腔材料的使用率为 美国的五分之一,仅此一项也将导致 60 亿元的国内市场,更无论产品以其优异性能 进军国际市场所产生的效益。 113、项目名称:新型心血管药物开发 项目负责人:黄力越 邮箱:leeyhuang@hotmail.com 业绩描述: 黄力越博士是瑞典历史最悠久的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医学院生 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 生理和 药理系 师从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评委伦德柏教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瑞典,挪 威等国家及中国从事医学研究 20 余年, 有着丰富的临床医学及药物研究经验。研究 开发出许多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产品,是国际许多科学学会的会员及评审人。 项目简介: 黄力越博士目前主要研究一氧化氮的生理和药理学作用。一氧化氮作为一种生 物信使分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氧化氮可调控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凝聚, 调节神经传递和细胞防御等生理功能。此外,一氧化氮还具有杀菌性能,并有助于 局部炎症的防御机制。通常情况下,L-精氨酸和氧分子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104- 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几种亚型. 在生命体系中,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 量是很少的,而且产生的一氧化氮极其容易氧化成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几种 NO 供体,多是有机的 NO 供体,存在着低效,相对低的药 学动力学效果,组织选择性低及容易产生耐药性等不足,开发新的 NO 供体成为众 多的研究机构和医药公司争相竞争的项目。 申请人的团队研发的化合物是无机的 NO 供体,与低效,选择性差及易产生耐 药的有机 NO 供体相比有显著的优势性。 这一新型的 NO 供体有着相对长的半衰期,能选择性在需要的组织释放 NO,起 到 NO 的生物活性效果。从而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可应用 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塞,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代谢疾病,组织感染,血管痉挛和 胃溃疡等疾病。 鉴于一氧化氮的神奇生理调节作用,一旦其神秘的调节机理被揭开,人们就可 以开发与一氧化氮相关的药物,来治疗许多人类至今无法攻克的顽症,例如高血压, 心肌梗塞,中风,偏头痛和动脉粥样硬化,甚至癌症等疾病。可见,与一氧化氮相 关的药物,其潜在的价值是巨大的。现在许多国际上有名的药物生产厂家,竞相在 这一研究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有利的位置。可 以相信,一氧化氮作为打开神秘生命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将为人类展示了十分美 好的前景。 114、项目名称:1. "神经染色试剂盒"研发、制造、及全球推广销售;2. 三维数码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重建及形态定量分析 项目负责人:吳啟錚 邮箱:michael.wu@neurodigitech.com 业绩描述: 本公司已正式营运数年,拥有固定客户群,其中包括世界上著名的製藥公司、 个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经过本公司团队不断地研发創新,推动的"神经染色试剂盒 "和"3D 数位显微镜和神经形态定量分析"(Morphometrics)技术平台,亦得到国际认 可,目前"染色试剂盒"已有国际专利(PCT),另外,亦正在進行神經系统影像重建及 形态定量平台及分析软件专利开放, 我们亦朝着建立"大数据"神经平台的方向进行中。 本公司技术平台已经成功的运用在神经干细胞治疗研发、临床前试验,并发表学术 论文。 以下为代表性的论文:1) Naoki Tajiri, David M. Quach, Yuji Kaneko, Stephanie Wu, David Lee, Tina Lam, Ken L. Hayama, Thomas G. Hazel, Karl Johe, Michael C. Wu, Cesar V. Borlongan (2014) Behavior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Adult Ischemic Rat Brains after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NSI-566RSC Cell Lines, PLoS One. Mar 10; 9(3). 2) Bethwel Raore, Thais Federici, Jason Taub, Michael C. Wu, Jonathan Riley, Colin K. Franz, Michele A. Kliem, Brooke Snyder, Eva L. Feldman, Karl Johe, and Nicholas M. Boulis (2010) Cervical Multilevel Intraspinal Stem Cell Therapy Assessment of Surgical Risks in Gottingen Minipigs. Spine, Feb 1;36(3):E164-71. 3) WU MC, ON R, HO J, QUACH D, SPIGA S, DIANA M, MULAS GC (2013) An enhanced protocol for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3D neuron morphology, Soc Neurosci Abstract: 24.19/L20. 4) Wu, C.-C., Reilly, J.F., Morrison, J.H., Young, W.G., and Bloom, F.E. (2004) High-throughput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individual neurons. Cerebral Cortex 14: 543-554. 5) Wu, C.-C., Morrison, J.H., Young, W.G., and Bloom, F.E. (2004) High-throughput digital reconstruction and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c57 mouse dentate granule cell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submitted). -105- 项目简介: [目前階段]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在现代神经科学中是一門非 常重要及关键性的专业技术。特別是三维数位化呈像(3D digitization),能够准确地 描述及呈现“细胞对细胞”(Cell-to-Cell)和“细胞对药物”(Cell-to-Drug)的交互 作用,以提供药厂臨床前實驗的准确数据。由于中枢疾病的复杂性及全球发病率日 益 攀 升 , 如 阿 尔 茨 海 默 氏 ( Alzheimer ’ s disease )、 帕 金 森 氏 症 ( Parkinson ’ s disease) 、亨廷顿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和中风 (Stroke / Ischemia)等,全 球制药业对于高通量(High-throughput)、具精确性的“数据驱动”诊断平台 Data-driven diagnostic platform)之需求,从 2013 年起,已经迅速地以 2-3 倍的速度成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尔基-体考克斯浸渍法 (Golgi-Cox impregnation)是一 种被科学界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准确地描述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但不能 显示细胞的化学特征。相對而言,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組化(Immunocytochemistry/ Immunohistochemistry)的方法,可以提供神经化学物质的特性,但却无法描述神经 元细胞的形态细节。 根据多年的研发,本公司和意大利的合作团队开发出拥有世界性专利的 Golgi ChromeTM 染色试剂盒。它结合了上述两种技術,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的技術平台,對於神经元細胞的形态和其化学特性,进行 同步(Simultaneous)染色处理、 3D 呈像、存档於云端系统, 然后再用本公司专 有的图像数据分析软件(i-Morph),進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及分析。我们相信, 使用这种独特的平台,能夠在全球的制药行业中,迅速地达到三維腦神经形态定量 分析的领军地位。 [未来三年愿景]本团隊亦正在利用专利的染色试剂盒和高倍影像技术分析平台, 对各类药物进行筛检,研发,以针对酗酒或吸毒病患发展出有效的药物性或物理性 的治疗。目前已有一些临床结果, 希望未来能在中国扩大人体临床实验, 以成为 一各以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 115、项目名称:1.抗肿瘤 T 细胞疫苗产业化及医药创新平台;2.基于 PCAB 的胃食 管反流病(GERD)新药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胡平生 邮箱:hups@sinorda.com 业绩描述: 留学瑞典读博士期间师从 Bertil Fredholm 教授(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委主 席) ,攻读分子药理学博士,从事神经药理课题的研究,并参与免疫药理学方面的研 究。1991 年加入阿斯利康(AstraZeneca)研究所,师从瑞典医药工业界最杰出的药 理学家 Svante Ross 教授,从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1998 年受聘于法玛西 亚(后为辉瑞 Pfizer)以及 Biovitrum 等国际医药公司,任首席科学家(Principal Scientist)及项目经理,领导和主持了中枢神经疾病、代谢病方面多个重大新药项目 的开发。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创新和改造多个新药开发技术。胡平 生博士领导和主持的研发的重大研发项目有以下几个: (1)促进人生长激素分泌新药及抗骨质酥松新药的研发; (2)中枢神经调控食欲减肥新药和抗糖尿病新药开发; (3)GHSR antagonists—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eases; (4)主持和领导了瑞典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Growth factors for chronic wound healing。2010 年在国内创立江苏太瑞生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 -106- 收购瑞典肿瘤技术公司—SentoClone International AB,2013 年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项目支持。 项目简介: 1.抗肿瘤 T 细胞疫苗产业化及医药创新平台。胡平生创业创新团队由留学瑞典 皇家医学院以及在瑞典生物医药界华人和瑞典科学家及瑞典投资、管理专家组成, 与瑞典工业基金通力合作,致力于北欧模式的创新,从事抗肿瘤生物医药、重大疾 病小分子药物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发展宗旨是在中国建成北欧医药领先技术 的产业化基地,打造生物医药重大产业链。 团队拥有欧盟认证 GMP 中心及研发中心, 并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研发和临床基地, 建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服务,建立细胞免疫 CRO 国际基地,同步进行国际和国 内的产业化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荣膺美国《科学》杂志 2013 年十大科技进展首位,人类对肿瘤的 研究重心转移到调整人体自身抗癌能力的调控。 团队已研究和发展了抗肿瘤 T 细胞疫苗新药、瘤诊断试剂、分子诊断技术以及 其他重大疾病新药,其中抗肿瘤 T 细胞疫苗已获欧盟新药临床 II 期试验许可及临床 试验用药生产许可,在中国已获科技部 2013 年“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2013ZX09101015),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细胞免疫疗法,极有可能成为抗肿瘤细 胞疫苗的国际一线产品;肿瘤细胞诊断试剂盒可克服肿瘤临床组织切片肿瘤微转移 大约 60%的漏诊率,并缩短诊断时间,具有优异的市场前景。团队目前拥有 50 的国 际专利申请,其中 27 个国际专利已授权,包括 2 个中国专利授权。2013 年获江苏省 最佳专利奖,是国内唯一具有完善的国际专利群保护的肿瘤生物技术团队。在临床 服务产业化,团队已于 2011 年 3 月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建立肿瘤生物治疗中 心,自 2011 年下半年开始收治病人,截至 2013 年底已经收治 1150 余例,目前月均 治疗病人已超 50 例。中心已经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和应用模式。 团队在湖北省已展开多家医院的业务洽谈,部分已进入实质合作阶段的条件。 团队与瑞典工业基金生命科学部已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从其投资组合以及我们 的项目中,发展适合在中国和国际市场的产品和项目,包括较为成熟的医药创新产 品和已经上市的医药创新产品,目前有若干欧盟临床 IIb 期新药及已上市医疗产品在 储备中。 2.基于 PCAB 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新药开发及产业化。基于 PCAB 的胃 食管反流病(GERD)新药开发及产业化。胃食管反流病,目前的标准疗法(质子泵 抑制剂 PPIs)如艾美拉唑等尚未有良好疗效。公司 X842(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P-CABs)是 AZD0865(阿斯利康)的前体药物,目前处于临床前的末期研究。服用 后立即起效且 24 小时内保持胃内的 pH 水平在有临床意义的水平(4 以上) ,克服了 AZD0865 的所有缺陷。 X842 是一个前体药物,与 AZD0865 一致,在血浆中转化为 P-CAB 分子; AZD0865 是一个已研究透彻的化合物,直到 2006 年由 AstraZeneca 开发成功,且已 经有 3000 多例的试验,。在经多种化合物的大规模检测后,发现了 X842,与 AZD0865 相比,具有低 Cmax,且增加血浆半衰期;因此可以 24 小时很好的控制胃内 pH 值, 并防止增加肝脏转氨酶(AZD0865 高剂量下偶有发生) 。 目前全球约有 2-3 个 P-CABs 药物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将加快开发进度, 力 争率先上市。P-CABs 药物的代表 Soraprazan(Altana 公司)已进行Ⅱ期临床验证, 但随后中断,日本三共制药的 CS-526 也已中断,韩国 Yuhan 公司的 Revapraza 已上 市,但存在使用剂量高、动物安全性问题及无 24 小时长效的问题,日本武田制药的 -107- TAK-438 已完成临床三期但大幅增加肾脏和心血管副作用。 带着对 X842 这些优势的期望,以及基于已有的数据,该前体药物能在人体内产 生与母体药物 AZD0865 相类似的作用。目前项目约需半年时间中试合成,半年到一 年时间进行临床前研究。 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 9%且每年都在升高,其中约 20%需要用本药品 进行治疗,年市场容量约为 300 亿元,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团队由留学瑞典并在瑞典长期从事新药研发的科学家及资深医药投资、管 理专家组成,具备深厚的国际视野, 在项目选择和开发、运营方面具备充分的风险 控制力。 116、项目名称:多肽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项目负责人:杨彬 邮箱:yang_tju@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本人在新药研发领域,特别是多肽蛋白质药物研发方面,具有深厚的经验。在 生物医药公司 Marcadia Biotech(罗氏药厂收购)做高级科学家和多肽药物化学主管期 间,主持研发的多项研究专利被世界著名药厂合作开发研究(license)。在托马斯杰 佛逊大学博士后期间的抗 HIV 新型多肽专利被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的生物技术 公司 OyaGen 购买,目前由 OyaGen 的科学家正作为先导化合物寻找新型的抗艾滋病 药物。 项目简介: 拟建立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平台,近期目标是仿制在近 5 年内要专利到期 的具有巨大市场和社会价值的多肽蛋白质药物。远期目标是研制(主要是 me-too)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蛋白质药物及制剂。 117、项目名称:新型纳米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 项目负责人:郭明全 邮箱:zhwgmq@gmail.com 项目简介: 抗癌药物是目前在制药界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受在癌症生物学在分子遗传评 估中发现的新型治疗靶标所推动和世界上大量癌症疾病患者的刺激,肿瘤的靶向治 疗是将治疗作用选择性地集中在肿瘤组织、肿瘤细胞、肿瘤基因,对正常组织的不 良反应可降至最低,因而方兴未艾的市场上争取现代靶向疗法的病人日益增多,使 得靶向治疗药物的销售预计将以 12-15%的速度增长。到 2017 年全球癌症治疗市场 预计将达到 2250 亿美元。目前抗癌纳米靶向药物市场尚处于新兴阶段,主要被欧美 国家垄断,且国内所用靶向药物多为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本项目开发的药物产品 价格仅相当于国外产品价格的 2/3,因此本项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的 市场竞争优势。 该项目旨在开发的一种针对肿瘤病人的纳米靶向新药,结合目前纳米药物的被 动靶向作用和抗体导向的主动靶向作用,实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靶向纳米药物的 开发。在技术指标和参数上,该项目的产品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3 年,申报人 在美国创办美国应用生物纳米技术公司,进行新型靶向抗癌药物的研制,已申请自 主知识产权美国专利一项,目前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Paclitexal (紫杉醇)是目前抗 癌药物中销售量最好的天然药物,对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的疗效显著。但存在三 方面问题:1)溶解度非常低;2)使用时需要溶解在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乙醇中,容 -108- 易引起过敏反应;3)在体内容易聚合产生有害结晶导致副作用增大。 本项目针对紫杉醇的上述问题,采用自主创新的纳米技术对其进行剂形改进, 并期望这一新的纳米靶向紫杉醇药物能尽早进入临床和推向市场,以造福众多的癌 症病患者。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是纳米靶向生物技术在抗癌新药创制中的独创性应 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本项目研制的产品相对于市面上的产品在药效和药物 动力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改进;并且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而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 力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有强大的项目团队作支撑,团队骨干具有医药开发领域的丰富的研发和 创业经验,并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拥有多项自主发明专利,项目计划成熟, 技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空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 申报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及创业经验,熟悉医药产业领域最新发展态势和国际医 药研发及申报规程,并拥有优秀的创业团队。本项目创业目标是开发新型抗癌新药, 现在已经进行到中试生产和寻求美国 FDA 简略新药申请(ANDA)505(b.2)途径 进行新药申报的阶段。 紫杉醇是目前最有效且广普的天然抗癌药,对肺癌和乳腺癌都具有较好疗效, 产品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我国以及世界上众多的癌症病患者(2012 年全世界癌症的发 病病例约超过 1400 万),目标市场首先主要定位于中国和美国市场;基于我们研制 的产品 Nanoxane 对同类产品 Abraxane 的比较价格优势,目前 Abraxane 的市场价值 已达 10 亿美元, 最保守估计, 我们希望到 2018 年实现 Nanoxane 的销售达到 Abraxane 的 5%的市场份额。 本项目拟投资 3000 万元,预计 5 年共实现利润 5000 万元、缴税 1500 万元、新 增就业岗位约 150 个。 118、项目名称:1.新型无创性肾癌及肾病的分子诊断系统;2.新型降血糖新药的开 发 项目负责人:李刚 邮箱:gli9809@gmail.com 业绩描述: 专长于与疾病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和生物靶向新药的开发,拥有丰富的开发生 物分子标志物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经验;一项用于降低血糖以及用于心 血管病靶向治疗的国际专利的共同发明人;先后在世界多个顶级生物医学期刊如 《Nature》、《Cell Metabolism》、《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 、《Diabetes》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糖尿 病协会、美国心血管病协会科研基金课题。 项目简介: 1.新型无创性肾癌及肾病的分子诊断系统。本项目利用当今国际上最新的外泌体 体外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开发从尿液中检测与肾病变相关的生物分子信息的临床 诊断产品,具有取样方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技术特点。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原理是通过检测尿液的外泌体携带的核酸遗传信息等生物标 志物来进行肾病的分子诊断。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检测体液中外泌体遗 传物质的改变来进行疾病的分子诊断和预后检测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强,是近年 来体外诊断新兴和前沿领域。各大跨国生物医药公司正在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此项 技术的开发。 我国作为各种肾病包括肾癌的高发国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态势。 -109- 然而许多肾病变起病隐匿,早期病人往往缺乏临床表现,现有的诊断技术无法做到 早期诊断,往往使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急需深入探索肾病变的发病 分子机制,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以肾癌为例,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除了携带癌变抗原外,外泌体还携带有大量的高浓度的肿瘤相关基因信息,尿液中 含有丰富的外泌体,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对于肾病变的早期诊 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新型磁珠技术提取尿液中的外泌体,并以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核酸测序方法检测最终导致肾病变的特异核酸信息,建立一 种新型的无创性肾癌及肾病的分子检测方法,取样方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 异性强,在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目前在市 场上没有临床证实可用于早期检测、恶化或风险评估的同类产品,可以预测以尿液 为检样检测肾病变的核酸基因诊断试剂有着极好的市场前景。 本项目的研发拥有一支专业化极强的核心团队,项目负责人具有丰富的临床生 物标志物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改进的能力及新产品开发能力。团队由毕业于南开、复 旦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才组成,拥有 3 位海归博士,并通过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 以及我国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全军肾病研究所合作,确立了与肾癌以及其他 多种肾病高度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象。此外,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 验,在华东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系统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 本项目产品主要的目标客户定位于以下几类:大中型医院检验部门,体检中心, 独立临床检验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生物医药技术公司,科研院所。由于本项目所 采用的新颖技术以及取样方便,大大提高了肾癌及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了医生 对病患的用药准确率,以及大幅度降低了医疗开销和疗程,因此在体外诊断市场中 将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 2.新型降血糖新药的开发。本项目利用项目负责人及其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 现一条调控血糖的途径为新靶点来开发一类降低血糖以及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与传统糖尿病治疗中以胰岛素为目标的药物不同,本项目是以胰高血糖素为新 靶点。近十年来,新类药物肠促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上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临床 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对病患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肠促胰岛素成功的经验大大 推动了以胰高血糖素为新靶点的新药开发。本项目通过特异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下 游靶向来阻断血糖的合成和释放,也降低了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同时在不干扰胰 高血糖素其他作用的情况下阻断它对血糖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更安全的抗胰高血 糖素糖尿病治疗的前景。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先后发表在多篇国际顶级生物医 学期刊,包括《Nature》和《Cell Metabolism》。同时与之相关的一项国际专利已在 多国开始受理。可以预测本项目中以调控胰高血糖素途径为靶点的降血糖新药将有 着极好的市场前景。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居于世界首位,而且还在继续恶化。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达 1.14 亿。因此急需开发更有效的新类药物以应对急 速增长的糖尿病病患。本项目拥有一支专业化极强的核心团队,项目负责人长期从 事与疾病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和生物靶向新药的开发,并且与领域内多位世界顶尖 医学科研专家保持长期合作来进行新药开发。此外,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 经验,在华东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医疗卫生系统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将进一步有 助于新药的临床试验和新药推广。 119、项目名称:小鼠受精卵的代谢与其早期发育的关系 项目负责人:周永刚 -110- 邮箱:zhou098@hotmail.com 业绩描述: 1.1999-2000 获 得 中 国 与 奥 地 利 两 国 政 府 交 换 奖 学 金 到 奥 地 利 的 GRAZ UNIVERSITY 一年的访问学者;2. 1998-1999 获得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课题负 责人) “抗热休克蛋白 65 抗体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研究”GuiWeKe [1998];3.“丹 参有效成份等抗氧化损伤及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湛江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 年);4“丹酚酸 B,丹参注射液,去铁胺对大鼠脑匀浆铁依 赖性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获得 1996-1997 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迄 今共发表了论文 31 篇,其中 SCI 论文 13 篇,累计 IF 75.083,他引 326 次。 项目简介: 2012 年-至今: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小鼠受精卵的代谢与其早期发育的关系。 受精卵的早期代谢与癌细胞的代谢有相似之处。这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受精卵 在早期的发育中有二个重要的生物学的变化:一是卵细胞在受精大约 8 小时后的基 因的重新编程,二是发生在桑椹胚后基因的重新编程来决定细胞的不同的命运即分 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干细胞在临床的应用,癌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我将利用 RNA-Seq.,RT-PCR, Mass-Spectrometry,共聚焦显微镜等从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 水平探讨其发生机制,这也是我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我也将我从国外学到 的东西和经验来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120、项目名称:一款新型植物保健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项目负责人:张霖 邮箱:amlinhealth@gmail.com 业绩描述: 代表性成果: 1--两项生物技术产品(2002 年 5 月, 32, No.5, p1194 和 2003 年 6 月, 35, No. 1, p1194) 被世界知名“生物技术”( BioTechniques) 杂志介绍并向全世界推广; 2--申请人及其团队领导和参与多项创业创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包括美国 政府的两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金奖”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等并发表 了论文和申请美国专利; 3--从事流感和结核病等感染病的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申请了美国专 利,在感染病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专利号:11/291506。 4--该专利可鉴定呼吸道感染后的不同基因,可以提供宿主与不同病原体的交叉 反应的机理,疾病的不同阶段和选择合适目标,这些有用的信息可用于流感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 5--这种新方法检测不同病原体的优点是基于对不同的病原体宿主基因表达的差 异,而不是直接检测病原体。 6--获得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金奖从事结核病耐药菌株 的研究。 7--公司已成功研发并在美国生产和销售了 20 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保 健产品,并已获批中国商标:Dr.Amlin(中国注册商标号码:ZC9688812 );8-植 物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饮料,该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具有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强身健体,防癌抗癌的功效。该产品已在美国申请了专利,专利号:61/823569, 获奖情况:1995 年获得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博士后奖(类似中国科学院青年奖) Intramural Research Training Award Fellow (IRTA)从事肿瘤基因的研究;美国华人生 -111- 物医药协会会员;美国华府亚太商会会员。 项目简介: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已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型产业。 “十二 五”期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投 资前景的产业之一,到 2020 年,健康服务产业的总规模将达到 80000 万亿元以上。 本项目应用美国的高科技将一种特异水果(该水果已被中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开 发研制的新剂型植物保健产品。该产品系纯天然无副作用,有机浓缩无糖,服用方 便,老少皆宜。它富含 227 种营养成分包括 13 种维生素(A, B,C, E 等),16 种矿 物质(钾,钠,锌,钙,铁,镁等) ,8 种稀有元素,包括 9 种必须氨基酸在内的 20 多中氨基酸(是植物中含氨基酸种类最多的超强组合),10 多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 质。临床研究表明该产品有助于对各种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肌肉酸 痛和疼痛,头疼,心脏疾患,艾滋病,胃溃疡,精神抑郁症,衰老,动脉硬化,血 管疾患等问题和吸毒。一些研究也表明本产品还有抗炎,抗氧化和在多种癌症中具 有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美国和中国市场均无此类剂型产品。本产品已在美 国开始批量生产。如果仅以 70 元人民币/盒,第一年销售 5000 万盒,销售额可达 35 亿人民币,利税约 11.6 亿元,因此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我们希望和国内医药企业合作共同将此产品在中国产业化和市场化。 希望合作共赢。 121、项目名称:智能微创手术导航与疾病诊断系统 项目负责人:高钦泉 邮箱:gqinquan@gmail.com 业绩描述: 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已(独立/合作)发表期刊论文 6 篇、会议论文 14 篇、在投 期刊 3 篇;团队项目入围 2014 年南京创业人才 321 计划终审答辩;曾获第四届中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获得“小平科技创新资金”的资助。 项目简介: 本项目“智能微创手术导航与疾病辅助诊断系统”,是一系列面向医院、科研高 校、医药生产公司等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医疗系统,整个项目以医学图像自动分割和 配准技术为支撑,开发出两个核心应用产品及服务:微创手术视觉导航仪和老年痴 呆症辅助诊断‘云’服务系统。整个项目包含三项核心技术:医学影像的自动分割 和三维立体交互显示、微创手术中的视觉信息增强与导航,以及基于云平台的大数 据老年痴呆症的辅助诊断与分析。我们开发的智能微创手术导航仪,通过 3D 增强现 实技术,可以大大帮助医疗工作者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度和手术的成功率;此外, 我们的在线疾病诊断分析服务系统,则向包括医疗设备欠发达地区在内的所有医院 提供疾病辅助诊断,并能够有效地协助医药生产公司测试及提高药物产品的疗效。 1.微创手术视觉导航仪 产品背景介绍:在微创手术过程中,通过将手术之前重 建好的病人器官组织的 3D 模型与内窥镜获取的实时 2D 画面配准起来,可以将手术 的部位以 3D 增强现实的方式实时显示在手术的画面中,给医生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 目标信息。方便了医生快速地定位手术的部位,从而解决手术过程中因出血模糊手 术视野、医生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周边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坏,极大地提高手术的 准确率和手术质量。 产品功能介绍:产品以定制化的计算机和显示屏为硬件载体,包含术前 3D 医学 图像的自动化分割、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术中内窥镜画面的增强现实显示和手术引 -112- 导交互,以及术后手术过程教学回放等功能,产品初期主要面向医疗教学使用。 产品技术创新:我们的科研团队提出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微创手术导航框架,通 过实时三维重建技术,内窥镜跟踪技术,以及二维/三维图像配准技术,将术前影像 分割重建出来的 3D 模型与 2D 内窥镜手术画面的实时配准,为医生提供增强的视觉 信息和导航策略。 2.老年痴呆症辅助诊断云平台 产品背景介绍:通过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出病人的病灶部位的影像,对‘大数据’ 样本图像数据的统计和智能机器学习,可以挖掘影像中潜在的疾病信息,解决医生 用肉眼无法识别初期疾病的问题,提供疾病的早期预测和分析,为专科医生正确和 高效地诊断提供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决策信息,也可以为医药公司用来测试老年痴呆 症药物药效的临床指标。 产品功能介绍:产品以云服务器为载体-客户端浏览器访问模式,可以在线实现 包含大脑磁共振图像的自动化分割和三维可视化,老年痴呆症疾病的辅助诊断和分 析,自动导出诊断报告等功能。 产品技术创新:我们的团队利用先进的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老年痴呆症疾病的预 测和分析技术,并将结合云平台的大数据存储、分析、共享、及可扩展等技术特点, 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老年痴呆症疾病的诊断网络服务‘云’平台。 122、项目名称:1.生态感染组学: 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2.循环脑内皮细胞检测仪 项目负责人:黄胜和 邮箱:shhuang@usc.edu 项目简介: 1.生态感染组学(Ecoinfectomics) :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我们开创和发 展 了 与 微 生 物 感 染 相 关 的 新 学 科 : 感 染 组 学 (Infectomics) ; 生 态 感 染 组 学 (Ecoinfectomics) ; 化 学 感 染 组 学 (Chemoinfectomics) ; 免 疫 感 染 组 学 (Immunoinfectomics)。在生态感染组学理论指导下用益生菌预防新生儿菌血症与脑膜 炎的方法于 2012 年 10 月获得中国专利(CN 1695638 B)。尽管过去半个多世纪抗生素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菌血症与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新生儿最常见最严重的感染,是 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平均死亡率为 5%~40%,而幸存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 发生率更高达 30%。随着抗生素耐药现象的日益增多,益生菌作为抗菌治疗的补充 或替代地位正愈来愈受到重视。 我们新近研究发现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新生大鼠大肠杆菌血症与脑膜炎。大肠 杆菌 K12 株在获得遗传岛 GimA 后具有益生菌特性,能显著降低穿通肠道屏障的发 生率。将益生菌用于孕妇和新生儿菌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我们还提出了生态感染与生态免疫组学理论深层次阐明益生菌防治感染疾病的作用 机制。 本项目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效果确实、成本低廉(发酵罐大量发酵益生 菌菌株)、使用方便(可口服)、无毒副作用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菌血症/败血症和细 菌性脑膜炎的益生菌制剂。一旦开发成功,将会用生态感染与生态免疫方法显著地 降低新生儿菌血症和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保障优生优育,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循环脑内皮细胞检测仪。新型血脑屏障循环脑内皮细胞检测仪的研发与应用: 定量探测各种因素引起的 BBB 损伤。我们十几年来对 BBB 损伤的专注研究提示, 构成 BBB 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处于动态的代谢平衡之中,生理与病理因素 -113- 可引起脱落或死亡的 BMEC 释放进入外周血液中成为循环 BMEC (cBMEC)。我们已 开展的工作证明 cBMEC 作为一种新型细胞生物标记用于病原体与非病原诱发的 BBB 损伤的测定。这种非入侵性手段对探测各种中枢神经糸统(CNS)疾病发病机理及 治 疗 评 价 意 义 深 远 。 此 项 工 作 已 于 今 年 2 月 申 请 美 国 专 利 (61762794/065474-000010PR00)。 123、项目名称:HCV 诊断试剂产品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裘志勇 邮箱:zqiu007@yahoo.com 项目简介: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 生组织统计,全球 HCV 的感染率约为 3%,估计约 1.8 亿人感染了 HCV,每年新发 丙型肝炎病例约 3.5 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 化,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 20 年内与 HCV 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 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 生组织统计,全球 HCV 的感染率约为 3%,估计约 1.8 亿人感染了 HCV,每年新发 丙型肝炎病例约 3.5 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 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 20 年内与 HCV 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 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开发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 度的检测试剂盒对于 HCV 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正在大力开 展对检测 HCV 核心抗原的 ELISA 试剂盒的研发。本项目正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公 司团队在抗体技术上的国际领先优势,制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广谱的抗 HCV 核 心抗原的单克隆配对抗体,开发新一代 HCV 核心抗原 ELISA 检测试剂盒。 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 HCV 核心抗原的检测不受被测样品中抗 HCV 抗体 的干扰,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HCV 核心抗原检测与 HCV RNA 测定有高度的一致性,也是一 个反映 HCV 复制的血清学指标。但它比与 RT-PCR 方法更简单、快速、对环境条 件要求低,并且假阳性率相对较低。 1. 采用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技术创新点:我们从自身的技术优势与科研前瞻性出发,不断制备新发病毒及 常见病毒的相关抗原抗体试剂。目前我们已经制备了 1300 多种抗体和对应的重组蛋 白,这些都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采用技术:基因免疫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 技术创新点:诊断产品的指标在于其特异性,灵敏度,及一致性。对于免疫法 诊断试剂产品而言,这些指标很大成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基本原材料,如抗体和抗 原的质量等等。近年来全球抗体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而我们具有世界领先的 抗体制备技术。我们以 DNA 疫苗为基础来制备鼠单抗,以及配套的全方位的蛋白 表达技术平台。我们将优化组合我们的平台技术,制备能广谱识别能力(包括不同 病毒株与不同表位),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抗来筛选合适的配对抗体,在此 基础上开发新型 HCV 核心抗原 ELISA 试剂盒或快速诊断试剂盒。 -114- 本项目的预定结果是完成第二代 HCV 核心抗原检测产品的前期开发,包括抗体制备, 筛选,优化配对,试剂盒构建与前期测试。我们将通过转让或合作开发的方式,与 具有 GMP 资质的诊断试剂开发生产公司合作,申报医疗器械注册。基于我们在抗体 技术上的优势,结合我们在传染病领域试剂盒研发的经验,和我们在国内的行内的 合作网络,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荧光定量 RT-PCR 来检测 HCV-RNA 是判断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避免感染性献 血员的最佳选择。但该技术需要精密的仪器、较高的实验技巧、昂贵的试剂,且容 易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偏高,使其很难推广到单个献血员,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 受到很大限制。一个高准确率高灵敏度,操作简单的 HCV 核心抗原检测产品应该能 成为荧光定量 RT-PCR 的替代。 本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如下: “血筛”市场:医院、血站、防疫站。 按照中国卫生部统计,2011 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已达 1232 万,预计 2015 年可 超过 4000 万人次。荧光定量 RT-PCR 的单次成本约为 100-150 元,显然无法普及使 用。目前此市场普遍使用的检验方法是相对便宜的抗体检测法(检测成本约为 5 元, 价格为 15-50 元),但其窗口期达 70 天,给血液制品厂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本项 目的第二代 HCV 核心抗原检测产品将兼具低成本和短“窗口期” 的特点,可先作 为 HCV 抗体检测的的补充,并最终取而代之作为血筛的主力。“血筛”市场的容量 至少 6 个亿(= 4000 万 x 15 元)。 “产筛”市场:医院。我国每年新生儿约 2000 万人,接受产前筛查的比例近 90%,目前“产筛”市场容量约为 2.7 亿元(= 2000 万 x 90% x 15 元) 。非处方市场 (OTC):医院、药房。 除了 ELISA 形式,我们也将利用筛选出的抗体来开发 HCV 核心抗原测试的胶 体金系列产品。虽然这类产品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相比稍差,但其使用简单、 快速、隐私性好,很适合于个人的自我初查。其成本约为 0.5-2 元,价格在 15-30 元。 预估此市场为每年 2000 万人次,市场容量为 3 亿左右(= 2000 万 x 15 元) 。 124、项目名称:免疫检测中本底干扰封闭液生产及推广 项目负责人:熊世钢 邮箱:kingxoinfo@gmail.com 项目简介: 免 疫 印 迹 ( Western Blot ) 和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测 定 法 (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 ELISA)是两种非常广泛运用的免疫学研究和检验方法。 这类方法将抗原性物质(如蛋白质)或抗体分子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 抗体结合专一性的原理和高度敏感性,检测某种疾病相关分子的存在与否(定性) 及存在的数量(定量),最初被用于医学科学研究后来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及监测疾 病的发展。 上述免疫学检测中的抗原和抗体就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特殊关系,这种 特殊关系决定了检验结果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也就最终决定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影响检验结果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如待测样本的质量和抗体的 质量、检测系统所用的材料种类和特性等。这些因素导致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 (Non-specific binding),造成假阳性结果,每每干扰检测的特异性和可靠性。为提 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在抗原抗体反应前用某些物质(如蛋白类)对免 疫检测所用材料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阻止这种非特异性结合,从而提高检测的特 -115- 异性和可靠性。这种免疫检测所用材料表面进行预处理从而阻止非特异性结合的物 质被称为封闭液(blocking buffer)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制旨在封闭干扰因素的封 闭液,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本项目的研究及系列产品系我们团队根据多年科研实践的研究成果,摸索开发 出高效免疫检测封闭液,大量的免疫检测实验研究及使用证明本系列产品与目前美 国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比较,具有高效(见下图 1、图 2)、成本相对低廉、易于保 藏等多方面优点。本研究产品除传统上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外,更可广泛服务于临床 检验/诊断,新药开发,食品检验,传染病的大规模快速检测筛查,生物医学产品 (如诊断抗体)的开发研制等众多免疫学检测方法,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的社会 和经济效益。Neo-Blocking 系列产品与目前美国市场常用封闭液的比较如下。 图 1. Neo-Blocking 封闭液产品与目前美国市场常用封闭液在免疫印迹检测的的 比较。结果显示,四种市售封闭液(NFM, A, B, C)处理的检测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 背景(非特异性结合) ,而 Neo-Blocking(NB)处理的检测系统仅显示几乎是单一的 的带。 图 2. Neo-Blocking-ELISA 产品与目前美国市场常用封闭液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 定法的比较。三种市售封闭液(1%BSA, BrandA, BrandB)处理的检测系统均显现较 高的的背景(A,非特异反应),而 Neo-ELISA 处理的检测系统的背景显著减低 ( A,p<0.01)。由于背景的减低,Neo-ELISA 组的信/噪比(single/noise ratio)显 著提高(B)。 125、项目名称:以 BT 免疫调节肽全面替代动物养殖中的抗生素 项目负责人:姜亦微 邮箱:yiwei_jiang@yahoo.com 业绩描述: I.申报人与本项目相关的经历和业绩如下:1. 在 Texas A&M University 任教期间,申 报人从土壤中分离出了德克萨斯侧孢芽孢杆菌(B. teaxspsorus),进而分离、纯化和 发现了 B. teaxspsorus 产生的 BT 阳离子肽及其在动物中免疫调节、抗细菌感染和促 生长的功能。(产品形式为纯化 BT 肽的)此系列发明为本项目 iBTc 专利技术(未能 实用化的)前身,获得美国专利授权[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for A Novel Family of Peptides, Yi Wei Jiang, US (7,498,404) and PCT/US2005/003343, 01/2005] 。 2. 申报人与李明于 2003 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共同创立了(以智慧产权为目标产 品的)生物技术创新公司 MYGALAXY Limited Company。担任 CSO 职务的申报人 在 MYGALAXY 取得了(大幅降低 BT 免疫调节肽生产成本、从而赋予 BT 肽在全 面替代养殖用抗生素方面的实用性)iBTc 技术发明。MYGALAXY 就此递交了 PCT 专 利 申 请 [Sporulation-Deficient B. texasporus Cell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Inactivation and Use Thereof, Yi Wei Jiang, PCT/US2012/026999],其美 国专利已于 2014 年 3 月获授权[专利号为 US8673290] (附件 5)。其他 19 个国家和 地区的专利申请处于不同阶段的审理中,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1280020898.8] 已进入实质性审查。 3. 一家全球前 5 的跨国药企在筛选了覆盖 5 个技术路线的 400 多种产品后认定: iBTc 是唯一可以全面替代养殖用抗生素、支持肉蛋奶无抗养殖的产品。该跨国药企 于 2013 年从 MYGALAXY 取得中国之外的 iBTc 专利权益独家授权(license) ,进行 中国之外的兽用市场开发。 4. 在 BT 免疫调节肽功效和原理研究方面,申报人已发表了以下 6 篇论文: -116- 1) Structure and biosynthesis of the BT peptide antibiotic from Brevibacillus texasporus. Wu X, Ballard J, Jiang YW.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5 Dec; 71(12):8519-30. PMID: 16332843(附件 13-2) 2) The efficacy of TAMUS 2032 in preventing a natural outbreak of colibacillosis in broiler chickens in floor pens. Jiang YW, Sims MD, Conway DP. Poult Sci. 2005 Dec; 84(12):1857-9. PMID: 16479941(附件 13-3) 3) The effects of the BT/TAMUS 2032 cationic peptides on innate immunity and susceptibility of young chickens to extraintestinal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infection. Kogut MH, Genovese KJ, He H, Li MA, Jiang YW. Int Immunopharmacol. 2007 Jul; 7(7):912-9. Epub 2007 Mar 19. PMID: 17499193(附件 13-4) 4) Feeding the BT cationic peptides to chickens at hatch reduces cecal colonization by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and primes innate immune cell functional activity. Kogut MH, He H, Genovese KJ, Jiang YW. Foodborne Pathog Dis. 2010 Jan; 7(1):23-30. PMID: 19735207(附件 13-5) 5) BT cationic peptides: Small peptides that modula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of chicken heterophils and monocytes. Kogut MH, Genovese KJ, He H, Swagger CL, Jiang YW. Int Immunopharmacol. 2012 Jan; 145:151-158. PMID: 22129785(附件 13-6) 6) Modulation of Chicken Intestinal Immune Gene Expression by Small Cationic Peptides as Feed Additives During the First Week Post-Hatch. Kogut MH, Genovese KJ, He H, Swagger CL, Jiang YW.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2013 Sep; 20(9):1440-8. PMID: 23863505(附件 13-7) II. 申报人曾获得美国 NIH R01 等项目基金资助主持(Principal Investigator)真 核基因转录调控和酵母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发表了 20 篇论文,其 PubMed 序号 (PMID) 分 别 为 : 1406639, 7635278, 7635307, 7479899, 8598290, 8816438, 9092635, 9671713, 9974391, 10436015, 11114191, 11850409, 11390369, 12898713, 14565980, 15645503, 16200521, 16240455, 18435413, 18949822。 项目简介: 工厂化肉蛋奶生产中动物天然免疫力下降而易感染,故高度依赖抗生素,产生 威胁人类健康的病菌抗药性和导致肉蛋奶食品不安全的药残。市场对名副其实的替 抗养殖技术和无抗动物食品的渴望已久,MYGALAXY 活性物质为 BT 肽的 iBTc(倍 泰壮)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可支持无抗肉蛋奶生产的专利产品。iBTc 加强天然免疫而 广谱预防感染,尤其是(中国时髦的抗菌肽和微生态等“替抗”产品都无能为力的) 呼吸道感染。iBTc 不直接杀菌,故不会因细菌抗性而失效。iBTc 专利已获美国授权, 中国申请实质性审查中。一全球前 5 的跨国药企高度认可 iBTc 的技术垄断性和市场 可行性,从 MYGALAXY 获得了 iBTc 专利的中国之外权益的授权,以进行中国之外 iBTc 兽药的审批和市场开发,已成功完成 8 吨量产试验。我们将组建子公司 MYGALAXY China(明亦食安)开发中国市场,3 家风投已表达投资意向,包括君 联资本的初步 Term Sheet。在中国 iBTc 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获农业部批准,可 以合法生产、销售和使用。iBTc 中国市场前景巨大:25%“大众”市场¥120 亿/年+ 10%高端市场¥230 亿/年。我们的 5 年销售目标是¥7 亿/年,中粮、Tyson China 等龙 头养殖企业已同意试用。iBTc 发酵生产成本低廉,毛利率将>90%;整个生产过程除 了水蒸汽外无排放。 126、项目名称: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预后评估和健保系统 -117- 项目负责人:黎戊雄 邮箱:li5xiong@yahoo.com 项目简介: 本项目将建立新一代生物医学预防诊断研发中心和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着眼 于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和医疗预防提供支持。核心技术领先国际水平,在理 论和临床研究上将填补我国心脑血管危险的预后评估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项目 采用了蛋白质组学、蛋白芯片技术、纳米材料最新发展和高通量微量测量技术,再 加上复杂的统计分析、大数据挖掘技术,给予测试者基于多种指标的综合评分,成 为近期发病的危险评估和预防干预的科学依据。 关键技术:(1)稳定的高灵敏(0.01 皮克/毫升)、高通量(96 阵点×100 蛋白 质/盘)的检测技术;(2)纵向健康状况的动态模拟和量化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技 术创新点:(1)确定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估算的新型蛋白质联合试剂,由健康指标 和危险指标组成;(2)推算急性事件发生的绝对危险,并且提出绝对危险基本函数 的估算方法进行对个模型预后性能的比较分析。 使用相似技术、欧美人群为目标人群的危险评估产品表现卓越,获得多家医疗 保险公司的支付认可,已有十多家临床检测中心推广。大量临床试验表明新产品的 临床诊出率从传统方法的 33%提高到 67%。 研发内容的技术特点: 1、样本的前置化学处理和低温储存技术。优化测试前的各种实验条件和参数, 尽可能增强检测性能和数据稳定性。这些参数包括:血液抽取方式,血液稳定剂、 抗凝血剂、内源性降解酶的使用,凝血及分离的预处理时间,冷冻储存或实验操作 时的温度设置,冷冻-解冻循环次数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冷冻储存媒介和测试试管的 品种选择等。 2、建立和完善产品研发用的血液样本库。确保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 致性。样本的数据内容至少要覆盖个人基本信息、特定生活行为的描述、人口人群 信息、个人健康记录与家族相关的病史、临床治疗和药物使用记录。 3、分子水平的血液蛋白质定量分析技术。在现有蛋白质芯片技术上,我们将优 化组合已选定的多种蛋白质生物指标的捕捉-探测抗体对,形成我们的品牌。 4、新一代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应用开发,与斯坦福大学化学 系进行合作,利用等离子体金纳米微阵列开发一种突破性的检测芯片,灵敏度提高 约 100 倍,探测下限达到 0.01 皮克/毫升。 5、人体血液蛋白质数据库建立和更新。 6、化学成分定量测量与统计模型相结合的一体化检测模式。 7、建立健康大数据平台,注重云中心数据挖掘算法开发、用户终端结果展示的 应用软件开发和健康信息传输加密保护。 8、在云服务支持的基础上拓展。 目标市场现状:《2012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 2.9 亿,每 10 秒就有 1 人死于心血管病。现代工作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物质与精神 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相应的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 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 势。估计每年我国约有 3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 41%,居各种疾病 之首。同时,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不堪重负。因此,改项目在中国的成功研发,可 以大大减轻国内心血管病患者的严峻形势,减缓其恶化趋势。在中国的成功推广, 可以帮助潜在的患者,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比在相同的年龄段,都能享受 -118- 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惠及他们所关心所爱护的亲人们。我们的产品在市场 上完全渗透,可以有助于医院和家庭卸去心血管病医疗和护理费用的沉重负担,让 每个人都均等收益于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个性化医疗。 127、项目名称:新一代单克隆抗体平台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李国春 邮箱:gli219xy@gmail.com 业绩描述: 李国春博士现任美国诺华制药(Novartis)主任研究员。是生物大分子药物项目 开发课题负责人, 参与或主持了众多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发现项目。现领导一个抗体类 药物研发组进行靶标筛选、抗体制备、以及临床前研究。其覆盖的疾病有: 癌症、糖 尿病和肥胖症、自身免疫疾病、纤维化疾病(肺间质,肝,肾)等。具有丰富的疾病动物 模型建立和研究经验。其中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临床二期实验中已经证明能显著 地降低健康志愿者和有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对象的 LDL 胆固醇水 平。另一个抗肿瘤抗体药物也已进入临床二期实验阶段。 项目简介: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在抗体、重组蛋白和病毒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 和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动物细胞表达药物已经成为当今生物医药产业发 展的主流。由于动物细胞表达产品需求的紧迫性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当前动物细胞 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各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核心竞争点。我国动物细胞工程 行业起步晚,目前上市产品数量和种类少,工程细胞株表达水平低,工业化生产规 模小。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得到批准和投入生产,对生产制造纯化工艺的效能 和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发展对生产制造规模和产品纯度的要 求也越来越严格。据统计,抗体药物开发的 60%资金投入都在下游纯化工艺的建立, 药物制造成本可达到售价的 20-25%。 由领军李国春博士带领的 Abio Pharmaceutical 团队主要成员在抗体药物研发领 域上均有多年的各类国际生物制药公司资历, 熟悉并掌握最新抗体药物研发的核心 技术, 拥有丰富国际产业化经验。团队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 迅速帮助拉近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生物制药领域产业化的差距, 通过生物技术研发 外包服务业务和生物药物和技术的自主研发业务, 从而迅速实现产业化。团队领军李 国春博士现任美国诺华制药(Novartis)主任研究员。是生物大分子药物项目开发课 题负责人, 参与或主持了众多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项目。现领导一个抗体类药物研 发组进行靶标筛选、抗体制备、以及临床前研究。其覆盖的疾病有: 癌症、糖尿病和 肥胖症、自身免疫疾病、纤维化疾病(肺间质,肝,肾)等。具有丰富的疾病动物模型建 立和研究经验。其中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临床二期实验中已经证明能显著地降低 健康志愿者和有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对象的 LDL 胆固醇水平。另 一个抗肿瘤抗体药物也已进入临床二期实验阶段。核心成员林兵博士毕业于兰州大 学, 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世界顶级制药公司 Alexion 制 药和诺华(Novartis)制药担任资深科学家、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蛋白质工程,单 克隆抗体工程技术平台的研发、课题负责人。曾主持并参于多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 研制和开发。其中,一个抗癌单抗体药物在临床中,另一个即将进入临床。专长于 蛋白质以及单克隆抗体工程,表达系统的建立,分离纯化技术的建立等。拥有一件 “基因系统优化”商标。曾获公司(Alexion)年度“重大贡献奖”。2008 年加入 Anaphore 生物技术公司担任蛋白质工程部主任, 全面负责和管理公司的蛋白质和单克隆抗体 -119- 候选药物制备, 中试放大以及 FDA 管控 CMC(Chemistry,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 2012 年在美国创立 SynoGene 生物技术公司,要从事蛋白质和单克隆抗体研发外包 服务,以及 FDA 质控 CMC 服务。林兵是李国春多年的好友和同事,有着长期的合 作基础。核心成员茅洪源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生物化 学博士学位, 拥有超过 13 年在美国大、中、小各种不同类型生物制药公司工作经验。 曾发明的 SortaseA 酶蛋白偶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蛋白工程实践当中。2007 加 入 Fabrus 生物技术公司担任科研总裁, 全面负责新型抗体平台开发和市场化, 于 2011 年成功和 Ambrx 签署合作协议。现在美国创立 Moradec 生物技术公司, 主要 从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研发外包服务。核心成员邹亦雄 博士是美国华盛顿州的注册律师,美国联邦专利商标局的注册专利律师。从事多年 专利申请及诉讼的相关工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专利授权和转让有着丰富的经 验。是 2010 年华盛顿州律师协会出版的外国商务投资指南的作者之一。现任职于高 通 科 技 公 司 ( Qualcomm ) 法 律 部 , 主 要 负 责 知 识 产 权 评 估 工 作 。 曾 就 职 于 Schwabe, Williamson & Wyatt 律师事务所任专利律师。并在英特尔公司(Intel)担任 过多年的软件工程师。 我们将用于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的母细胞全部在美国完成检测,符合 FDA 使用标 准。我们凭借先进的生物药前期研究和工艺优势,开发并已建立的核心技术主要包 括:(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表达载体,能够稳定整合至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 并大量表达目的产物;(2) 高表达 CHO 细胞株构建平台、大规模高密度悬浮 CHO 细胞流加培养平台(高效的无血清、无蛋白细胞培养基和补料、先进的补料流加发 酵工艺、世界级的蛋白产物表达量);(3)大规模抗体及融合蛋白纯化制备技术和高分 辨率抗体及融合蛋白的检测系统。产品平台可生产多种产品,包括融合蛋白、单克 隆抗体、生长因子、激素等, 并提供从生物药物靶点确认到生物药品前期开发、中试 工艺开发的一体化全程技术外包服务。同时我们在该领域开展自主项目的研发,以 转让、联合开发此类项目的方式满足国内医药制药公司的产品需求。目前,自主研 发项目包括 2 项免疫诊断抗体主要用于临床检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 原,和多项具有中和活性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 128、项目名称: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 项目负责人:周凯 邮箱:aizytmz@163.com 业绩描述: 最近二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周英棠,陈静,姜登钊,汪涛,余敬谋,余欢. 咽侧体提取物成分诱导散居型雄性蝗虫表 皮变黄(英文)[J]. 生命科学研究,2012,06:501-506. [2]刘频健,陈静,姜登钊,周英棠. 蜡样芽孢杆菌总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和优化[J]. 军事医学,2012,12:942-945+953. [3]陈静,胡丹,周英棠. 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剂型选择和成分配置[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3,01:40-43. [4]汪涛,汤自豪,周小鸥,余辉,周英棠. 含猪链球菌 2 型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片段的重 组腺病毒构建与鉴定[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04:350-353. [5]江慎华,陈惠,陈静,汪涛,周英棠. 水菠菜叶乙醇提取物对 MG-63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 表达的影响[J]. 生命科学研究,2013,03:189-192. [6]江慎华,陈惠,陈静,汪涛,姚中平,周英棠. 地衣芽孢杆菌总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 -120- 和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3,15:170-173+179. 8. Yingtang Zhou , Jing C, Tao W, Dengzhao J, Hui C, , Huan Y , A noval 32k Da protein improve ovariectomy-induced bone loss in rats. Prion (2013), Prion. Aug 7;7(4) 9. Yingtang Zhou, Jing C, Tao W, Dengzhao J, Hui C, Chun hong Y, Comparative proteome analysis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nd Bacillus cereus during sporulation on their stimulation on the growth of Gluconobacter oxydans to produce 2-KLG.. Journal of Proteomics(Accept) 会议论文: Yingtang Zhou, Patrick Rombaut, Guy Van den Mooter. Influence of physical structure of binary polymer film coatings on the diffusion of metoprolol tartrate. Biopharmacy Day, Belgian-Dutch Biopharmacy Society, Ghent, Belgium, May 20, 2005 Yingtang Zhou, Partrick Augustijns and Pieter Annaert. Interaction profiling of HIV protease inhibititors with transporter-mediated bile ackd accumulation in the human hepatic HepaRG cell line. 13th Forum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Belgian Society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PA, Belgium. Oct 11-12, 2007 (Oral presentation). Yingtang Zhou, Partrick Augustijns and Pieter Annaert.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potential of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with active hepatic uptake of cholyl-glycylamido-fluorescein in 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AAPS Annual Meeting and Exposition, San Diego, CA, USA, Nov 11-16, 2007 Yingtang Zhou, Partrick Augustijns and Pieter Annaert. Species-dependent interaction of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with active hepatic uptake of cholyl-glycylamido-fluorescein in sandwich-cultured hepatocytes. 10th European Regional ISSX Meeting, Vienna, Austria, May 18-21, 2008 Yingtang Zhou Partrick Augustijns and Pieter Annaert. Effect of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on hepatic accumulation of cholyl-glycylamido-fluorescein (CGamF) in sandwich-cultured rat, dog and human hepatocytes. Biopharmacy Day spring meeting, Belgian-Dutch Biopharmacy Society, Leuven, Belgium, May 30, 2008 部分申请的专利 1)申请号 200910066010.4 高通量乳及乳制品质量快速诊断及制备方法 2)申请号:200910022619.3,黄曲酶快速检测装置及制备方法 3)申请号 200910022618.2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快速诊断及制备方法 获奖情况 1999 年至 2003 年获南昌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 6 次 2002 年度获南昌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4 年获上海市浦东新区引进人才医药行业“十佳”青年 2004 年获比利时佛拉芒区教育奖学金 2005 年获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奖学金 2008 年获第二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二等奖 2008 年获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六西格马新药研发过程工程师称号 2011 年获浙江省第三批省“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省特聘专家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项目名称: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猪肉质量和奶制品快速检测产品 (第一技术 负责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编号 09C26223203871 资助额度:30 万, 第一技术负责人) ;终止年限:2009.4-2011.4; -121- 2)项目名称: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第一技术负责人)。 江苏省科技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编号:BZ2009068 助额度:10 万,);终止年限: 2009.4-2010.4。 3)项目名称:猪肉质量高通量快速检测(第一技术负责人)。常州市社会发展食品 安全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CS2009002 资助额度:20 万)资助。终止年限: 2010.4-2011.10 4)项目名称:利用靶标 PCR 技术和液相芯片技术进行个体化医疗诊断,浙江省第 二批重大创新团队重点资助项目(第二技术负责人)。资助额度 200 万 终止年限: 2012.2-2015.2 5) 项目名称:基于液相芯片技术高通量快速检测原料奶及奶制品中有害成分的应用 研究(第一技术负责人)。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3BBG70100 资 助额度 4 万)终止年限:2013.1-2015.12。 6)项目名称: 丁香有效部位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技术负责人)(项目编号:31360371 资助额度 52 万)终止 年限:2013.1-2015.12。 项目简介: 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 1.6 亿,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在临床上出现的个体反应 差异十分普遍,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发生了遗传变 异,因此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成为当今临床治疗学热点和难点。 量子点-液相芯片技术平台通过整合编码微球、激光技术、应用流体学和高速数 字信号处理,只需要微量的样本,能一次性检测到 500 种目的分子; 60 分钟内可对 256 个不同样本进行检测。因灵敏度高,信噪比好,价格低廉优势,使临床快速基因型 检测成为可能。医生可根据人体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遗传信息找到适宜的药物治疗方 案,使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 本项目针对高血压患者的 5 大类不同药物代谢酶和受体研发出的液相基因芯片。 这些突变型位点的基因型被证明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的疗效紧密相关,可以根据该 基因的检测结果,来指导高血压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 本团队是我国首家专业从事个体化医疗靶标检测产品研发、生产及推广的生物 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个体化医疗靶标检测系列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与传 统 PCR 等方法相比,除了使用方便简单和大规模检测外,还有产品技术成熟,风险 小,研发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快。项目已投入了 300 多万元进行前期 研究,正在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批文,后续开发到销售还需要约 2000 万人民币。预计 产品在第 2 年就可以生产,销售和赢利。 129、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研发 项目负责人:齐文 邮箱:uncwen@hotmail.com 项目简介: 项目致力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穿戴式智能医疗手腕,项目起步主要集中于心 电手腕的开发,籍此以突破点进而扩展到其他的相关产品.便携化已逐渐成为医疗电 子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消费类市场对移动产品的要求主要为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便携性在医疗产品市场的作用与消费类基本相同,目的依然是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更 便利和有效的操作手段;但另一方面,除了使用方便以外,对于政府开支和社会福 利也有更深层的意义。便携性的趋势使许多“高端”特征降级为典型的低端或便携 -122- 的特征。一般来说,这一趋势随着工业和电子行业的技术进步而发展。由于这些进 步已将器件的体积、功耗和性能指标推到极限,因此日益增长的要求是将便携式设 备从低端系统变为高端系统。伴随便携趋势而来的必然是对无线功能的追求,实现 设备的无线接入除了能更有效的扩展产品便携化带来的便利、灵活的体验,另一方 面也使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实现了更高的效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可使 医疗仪器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 WSN 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已不限于仅用 RFID 实现 定位或系统登入,许多医疗仪器,例如常用的生命体征监测仪、输液泵、呼吸机等 发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 WSN 与医院的中央管理系统实现无线整合。电子仪器的统一 管理也可使医疗机构既有的投资得到保护; 可穿戴设备是现在国内外非常受关注的产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关呼老年人医疗保健的可穿戴产品将非常的需要,因此本项 目对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产业发展都有现实意义。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构建一款硬 件,而是要构建一系列的系统和服务。为可穿戴技术构建硬件市场只是第一步,真 正决定公司基因差异化的是他们建立的服务和生态系统。 130、项目名称:荧光纳米免疫定量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项目负责人:贾明宏 邮箱:mh_jia@yahoo.com 业绩描述: 贾博士曾主持和参与有关超微量药物和蛋白质分离分析和疾病标识物分析的研 究项目包括:1. 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的“小分子药物人工组合共性抗原的研究 (发明专利)”和 “免疫压电生物传感器的研发” ;2. “聚醚类抗生素免疫亲和柱的 研究开发” 。3.基于免疫识别技术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产品”。4. 香港 KC Wang 科 学基金项目,“疾病标识物蛋白组学研究 --- CIN 诱导的肾病早期诊断(Mapping the Proteome of Disease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 Proteomics Approach to Biomarker Discover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IN Induced Kidney Disease)和尿液甘露糖结合凝集 素用于早期诊断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发明专利);5.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 NIH 项目,“蛋白质组学研究 HIV-1 感染的人类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的生物标识物” ( Mapping the proteome in HIV-1 infected primary human 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s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6.美国水专业工程协会研究基金项目 [RFP 489]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 NIH[R01 ES-07355]项目“DCA 在人体中的动态、代谢和 毒理;7、中日科学家交流项目,纳米几丁质和壳多糖的生物动力学研究”。(” China-Japan STA Fellow Program: Biokinetics of nano-Chitin and Chintosan” )等。贾博 士发表论文 40 余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曾获得多项国内和国际奖励。是 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组织的应邀报告人或会议主持人。发表 50 多篇分析相关研究论 文。是国家专利的发明人。是美国《分析化学》、《农业与食品化学》、英国《肾临床 实践》 、 《当前药物代谢》期刊特邀评审人。被授于“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 。 项目简介: 中国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问 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许多企业正在加大投资力度以改进环境质量和保证食品安 全。高质量、有效、快速的分析技术在环境和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督上扮演着不可或 缺的重要角色。政府立法和管理部门已制定食品市场抽查准入制度,加强“从土地 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鼓励快速分析技术的研究应用。 这将给我们提供巨大的机遇:开拓一个重要的环境和食品快速分析检测的潜在市场。 -123- 鉴此,一个独立的快速分析技术、产品和服务中心必将为政府的环境和食品检疫监 督管理部门,进出口商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和市场管理监督、食品 和环境安全重大事件应急等,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高标准 的快速分析技术和产品研发平台不仅可促进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服务当 地的经济,以及卫生,医疗,制药和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发展。更为我国农产品安全 和环境健康产业的升级换代、经济转型和与国际市场接轨提供技术资源。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ELISA 免疫分析方法是快速检测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但酶反应易受 环境因素影响,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差,造成漏检和假阳性,也可因 hock 效应造成假 阴性。本项目旨在开发荧光纳米免疫定量快速检测产品,采用多种不同发光波长的 合成稀土纳米颗粒,主动吸附抗体,结合简单牢固。因所用纳米晶尺度效应和特殊 的光学特点,产生特有强烈信号,可标记放大 Ab-Ag 反应,增强检测灵敏度 5 倍以 上,多种食品残留物检出限 10-0.05ng/mL。这些信号可被捕捉、记录、数字转换, 实现定量分析。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5-20min)、结果直观可靠、显色保存时间 长,可广泛用于快速筛查。本法和 ELISA 法联合使用,提高检测效率。引入多标志 物检测进一步提升特异性。该技术国内外首创。 在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后,食品安全检测的市场容量和需求快速增长,根据目 前的分析,每年全国质检系统 150 万批次的产品质量检验中,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占 50%以上。随着食品检验的推广,检验批次的增加,快检市场发展迅速。从 2003 年 起,工商、质检至食药监、农业等政府监管部门采取快检产品后,农贸市场、农产 品生产养殖基地、食品生产企业、餐饮场所等也纷纷用上了快检设备,并于近一两 年走入家庭,生产、销售食品快检产品的企业从最初的几家到目前的近百家,产品 从最初的几种到目前的 100 多种,显示了快检市场的巨大潜力,据估计,未来几年 快检行业将进入发展的‘井喷期’。根据目前快检产品在食品检测中占 15%来计算, 80 亿元的食品检测费用中,快检产品的份额至少可达 12 亿元。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 全的担忧不断提升,国家强制检测法规的不断出台,进出口食品的要求不断增高, 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预计快检产品需求市场将成倍增长。 131、项目名称:便携式 12 导联全智能心电监护仪 项目负责人:邱磊 邮箱:qiulei@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博士期间革命性揭示无线信号多径传输的正面性,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信号处 理重要会议 ICASSP;海外工作中作为主创人员研究发布世界第一台商用三麦克风智 能降噪耳机;三项中国发明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2013 年春晖杯创业创新大赛优 胜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为心脏健康保健尤其是针对日益普遍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而提出的全面 解决方案,产品在家庭用户推广后,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显著的社会 效益。项目产品是海内外信息科学专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301 医院) 心电临床专家的多年精诚合作的结晶,获得了国内外著名心电临床学专家胡大一教 授等的认可,被认为是心电监护仪重要技术升级。获 2013 第八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优 胜奖并和其他千人计划项目入选第 16 届广州留交会重大项目平台。本项目已获得风 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正在进行商业洽谈。 产品及服务:本项目产品便携式 12 导联全智能心电监护仪综合了现代电子、人 -124- 工智能和医学技术,针对致命急性心脏病发病前不易被检测、发病时病情恶化迅速, 使普通用户以低廉费用就可随时随地独立完成医学常规 12 导联心电、血压的测量和 诊断,第一时间发现心脏隐患,取得对急性心源性猝死救治的主动性。专利技术保 证产品易于使用,可长期佩戴,外观新颖大方,便于携带。产品已在北京 301 医院 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投入临床测试。 商业模式:本项目团队与成熟医疗器械渠道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借力他们的 市场营销能力和已有渠道关系,向各级医疗服务机构销售我们的软硬件产品。通过 三甲医院、名医、健康养生专家的推荐向个人用户销售我们的产品和健康保健服务。 一方面通过廉价销售全智能心电监护仪设备占领医院和个人用户市场份额,另一方 面通过取得的取得用户的海量心电、血压等人体参数数据,实现人体生物参数大数 据分析增值利润。 市场机会:据调查,中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 2011 年已达到 1200 多亿 元,2000 年-2010 年的复合增长率约 21.3%,预计到 2015 年将超过 3000 多亿元。值 得注意的是,我国医疗器械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 14%,这与国外 42%的比重差距 明显,显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便携式医疗电子铲平市场 呈现加速增长的势态,2011 年中国市场的总量达到 280 亿元。 大势所趋,本项目产品不仅能抢占心电仪的传统医院市场份额,而且作为便携、 可穿戴、全智能监护仪能够把市场拓展到家庭用户。 竞争优势:当前国内便携、远程心电监控设备主要生产厂家有深圳迈瑞生物医 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卫莱康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 中心等。他们的产品为 2 或 3 导联心电仪,达不到医学诊断精度,需要依赖远端人 类医学专家才能完成诊断。而且他们的产品必须使用传统接触式电极,无法做到 24*7 长效监测。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和 Cardiac Science 公司,他们产品针对医院或社区医疗设计,对适用家庭使用的全智能远程便 携式心电监控设备的没有研究,仪器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 本项目便携式全智能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脏健康、生命监测产品,在 诊断智能度、测量广度和深度、用户易用性以及价格等多种领域上全面超过了国内 外竞争对手。 本项目是为心脏健康保健尤其是针对日益普遍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而提出的全面 解决方案,产品在家庭用户推广后,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显著的社会 效益。项目产品是海内外信息科学专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301 医院) 心电临床专家的多年精诚合作的结晶,获得了国内外著名心电临床学专家胡大一教 授等的认可,被认为是心电监护仪重要技术升级。获 2013 第八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优 胜奖并和其他千人计划项目入选第 16 届广州留交会重大项目平台。本项目已获得风 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正在进行商业洽谈。 产品及服务:本项目产品便携式 12 导联全智能心电监护仪综合了现代电子、人 工智能和医学技术,针对致命急性心脏病发病前不易被检测、发病时病情恶化迅速, 使普通用户以低廉费用就可随时随地独立完成医学常规 12 导联心电、血压的测量和 诊断,第一时间发现心脏隐患,取得对急性心源性猝死救治的主动性。专利技术保 证产品易于使用,可长期佩戴,外观新颖大方,便于携带。产品已在北京 301 医院 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投入临床测试。 商业模式:本项目团队与成熟医疗器械渠道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借力他们的 市场营销能力和已有渠道关系,向各级医疗服务机构销售我们的软硬件产品。通过 三甲医院、名医、健康养生专家的推荐向个人用户销售我们的产品和健康保健服务。 -125- 一方面通过廉价销售全智能心电监护仪设备占领医院和个人用户市场份额,另一方 面通过取得的取得用户的海量心电、血压等人体参数数据,实现人体生物参数大数 据分析增值利润。 市场机会:据调查,中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 2011 年已达到 1200 多亿 元,2000 年-2010 年的复合增长率约 21.3%,预计到 2015 年将超过 3000 多亿元。值 得注意的是,我国医疗器械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 14%,这与国外 42%的比重差距 明显,显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便携式医疗电子铲平市场 呈现加速增长的势态,2011 年中国市场的总量达到 280 亿元。 大势所趋,本项目产品不仅能抢占心电仪的传统医院市场份额,而且作为便携、 可穿戴、全智能监护仪能够把市场拓展到家庭用户。 竞争优势:当前国内便携、远程心电监控设备主要生产厂家有深圳迈瑞生物医 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卫莱康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 中心等。他们的产品为 2 或 3 导联心电仪,达不到医学诊断精度,需要依赖远端人 类医学专家才能完成诊断。而且他们的产品必须使用传统接触式电极,无法做到 24*7 长效监测。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和 Cardiac Science 公司,他们产品针对医院或社区医疗设计,对适用家庭使用的全智能远程便 携式心电监控设备的没有研究,仪器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 本项目便携式全智能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脏健康、生命监测产品,在 诊断智能度、测量广度和深度、用户易用性以及价格等多种领域上全面超过了国内 外竞争对手。 132、项目名称:肿瘤诊断系列试剂盒项目 项目负责人:张军 邮箱:alilly@126.com 项目简介: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疾病,近年调查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 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全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 180 万人。2007 年全球有 700 余万人 死于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肿瘤病死率已占其总死亡人数的 21.6%。在中国,恶 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尤其迅猛,预计 2020 年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比 2002 年上升 50%。 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尤其重要,而且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趋势, 故研制和生产新型肿瘤检测试剂盒与抗肿瘤药物特别是新型天然抗肿瘤药物其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现在我国的癌症的诊断方法与国际水平尚有很大差距。该项目的功 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主要技术指标是敏感度 92%、特异度 89%。例如 NF2 是一个 肿瘤抑制基因。其变异是致双侧听神经瘤的可遗传的致病基因,特别是在 2 型神经 纤维瘤病患者,可致皮肤神经鞘瘤,周围神经肿瘤,颅内及椎管肿瘤。检测其 NF2 基因的突变和丢失,为 NF2 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目前检测 NF2 基因的突变和丢失 方法稳定成熟,有各种可能性,有快速准确的,有经济实用的,如遗传分析仪, TGGE,SSCP, 测序仪等等,可针对 2 型神经纤维瘤病及其他肿瘤开发肿瘤的早期 诊断系列试剂盒,以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检测出的已明确的 NF2 基因 的突变和丢失可以进行基因的修复,对 2 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开展基因治疗,其前 景广阔,并可以結合传统天然中医药治疗,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中已有多个有效验 方,有多味药物提纯物已经被国际国内证实具有很有效的抗癌防癌功效,进一步深 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并提纯进行批量生产,投入国内国外市场,其前景可观,寻求合 作机会。本项目在创业初期,约需投资 500 万。创业团队拟自筹 100 万。初 期的 -126- 实验可以依托地方园区 已 建立的公共实验平台进行。希望能在市政府的支持下, 创办项目企业,研发 和生产适合国内需求的新型肿瘤检测试剂盒与抗肿瘤药物,造 福广大人民。中国是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临床医学检测市场。 预计投产后首年可在 500 万元销售额,可收回成本,以年增长 30%,第二年即可盈 利。因此,我们的产品将用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将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133、项目名称:一种全新型抗生素筛选试剂盒的开发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范恩国 邮箱:changzhen123@hotmail.com 业绩描述: 范恩国,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Freiburg University)高级研究员, Faculty of University Hospital (Wiss. Angesteller), 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 邀会员(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since 01/06/2013, 会员号: 515987)。细胞与分子生 物学博士,从事植物和天然药物生理机制和药用机理及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在 TAT 蛋白的跨植物叶绿体类囊体及细菌内膜的转运机理研究方面,开辟了 TAT 信号胎转 运以后的命运研究新领域,首次在植物中阐明了膜内蛋白降解现象的存在,并应邀 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在天然产物白藜芦醇生物功效和化学分析领域,多次应 邀撰写论文和评述,其中一篇被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影响因子=52.589) 引 用 , 并 作 为 特 约 编 辑 为 Mini-Reviews in Organic Chemistry 出 版 专 辑 ( http://www.eurekaselect.com/6556/issue/4 ), 应 邀 为 Springer book 出 版 社 撰 写 Natural compounds as inducers of cell death 一书相关章节及 Polysaccharides 的药用功 效一书的相关章节。目前从事病原菌的蛋白分泌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并在世界上首 次建立了一种体外研究细菌外膜蛋白质的转运及整合的全新方法。发表论文 20 余篇. 自 2005 年起,陆续担任 Chromatographia,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Research,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Vascular Research,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Protein Science, Phytochemical Analysis, Carbohydrate Polymer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Chemical Indu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Quarterly, Neurochemical Research, Molecules, Food Chemistry 等 国际杂志及国内的核心期刊«色谱»杂志的特邀审稿专家. 目前指导博士生 1 人, 医 学博士 1 人, 硕士生 3 人. 参与组织如下国际会议: 1, 2012 年 国 际 会 议 Gordon Research Seminar: Protein Transport Across Cell Membranes 副主席 (Associate Chair) (加尔维斯敦(Galveston), 得克萨斯(Texas), 美 国)(http://www.grc.org/programs.aspx?year=2012&program=grs_prott) 2, 2014 年国际会议(德国)组委会特邀委员 SCDDD 2014: 3rd Science One Conference o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http://www.thescienceone.com/scddd/committees.php) 目前国际合作者 1, Dr. Françoise Jacob-Dubuisson, Institut Pasteur de Lille 法国 2, Prof. Dr. Wolfram Welte, Universität Konstanz, 德国 3, Prof. Dr. Volkmar Braun,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Biology 德国 4, Prof. Dr. Daniel Daley, Stockholm University, 瑞典 5, Dr. Tim Claus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Molecular Pathology,奥地利 -127- 6, Prof. Dr. Karin Hauser, Universität Konstanz, 德国 7, Prof. Dr. Doron Rapaport, Universität Tuebingen, 德国 8, Prof. Dr. Dirk Linke, University of Oslo, 挪威 9, 张锴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中国 10, 王长振博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 项目简介: 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外膜控制着细菌与外界的交流并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其缺 失会导致细菌的死亡。故破坏细菌的外膜是理想的抗生素作用机理。鉴于外膜上的β -barrel 蛋白不仅是细菌分泌致病性蛋白的通道,而且对外膜的生成及维护其完整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外膜上的β-barrel 蛋白因更易为抗生素抵达并识别而是最 理想的抗生素作用靶点。然而,由于人们对外膜蛋白的整合及转运机理知之甚少, 故以细菌外膜β-barrel 蛋白为作用靶点的抗生素药物极为稀少。 近几年, 申请人潜心开发了一种研究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外膜β-barrel 蛋白质 的整合及转运机理的通用型研究方法,该方法专一,高效,操作简便快速,从而为 实现以识别革兰氏阴性菌外膜β-barrel 蛋白为作用靶点的新型抗生素的筛选提供了 一种简便易行且专一的方法。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已知报道中的唯一的通用型研究 方法,相关论文由申请人以最后一位通讯作者身份投稿至 Nature 子刊,并得到了审 稿人的高度评价,目前论文在最后的修改完善阶段(论文发表后可提供)。因此该方法 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为本项目的核心技术。 目前,申请人通过该方法筛选了一种化合物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对神经性皮炎, 即牛皮癣具有良好效果的软膏配方,使用效果良好。 技术特点: 本通用型细菌外膜β-barrel 蛋白整合及转运的新型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独特的优 点: (1) 可根据具体的致病蛋白及其相关的蛋白质分泌机理,进行特异性的 kit 设计, 因此具有专一,高效,特异性的特点。 (2) 任何与细菌致病有关或相关的病原蛋白,均可在本系统中加以研究,因此具 有本方法具有通用的特点。 (3) 系统简单, 易于操作,适合高通量筛选。 (4) 与本通用型研究方法相配套所开发的细菌离体蛋白质合成技术,具有成本低, 蛋白合成效率高,适用性大,即适合用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也适用于膜蛋白的合成 的特点。 应用范围: (1) 抗生素市场。 依据β-barrel 蛋白研究技术所开发的抗生素或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机理明确, 作用专一,不需跨膜而更易于杀死病原菌而疗效显著,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同传统抗生素相比,更安全高效。目前所有与抗生素有关的市场,如药物开发,食 品饲料开发等相关产业均可视为潜在市场。鉴于目前该通用型技术只有申请人所掌 握,因此保证了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及研发优势。 (2) CPS 离体蛋白质合成体系。 本 CPS 离体蛋白质合成体系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反应快速等诸多优势,产品 开发初期,将定位于为科学研究提供产品服务,目标市场定位于所有研究蛋白晶体 或 NMR 结构测定,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功能研究的突变体及缺失体的表达,带有 特定标记蛋白质库的构建,研究蛋白质折叠,稳定及降解等相关科学研究领域以及 -128- 与上述技术相关的药物筛选开发及合成等相关领域。以我国市场尚处于起步期,市 场销售额仅几千万元人民币而欧美国家已达上百亿美元的单克隆抗体(scFv)药物为 例,目前日本 RIKEN Innovation Center 使用离体蛋白合成技术合成的 scFv 单抗药物 已达 preclinical 阶段,显示了使用离体蛋白合成技术合成药用蛋白及多肽的巨大潜力。 3,申请人所开发的神经性皮炎软膏具有不含激素,安全可靠的特点,因此主要 目标的市场为定位为婴幼儿患者。 市场前景: (1)抗生素市场 当前, 由抗生素的滥用所产生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卫 组织 2014 年 4 月 30 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的《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表明, 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下降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已经发现有多 种 细 菌 对 多 种 抗 生 素 均 有 耐 药 性 , 称 之 为 超 级 细 菌 , 如 Enterococcus spp., Staphylococcus aureus, Klebsiella spp.,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 spp.等,特别是目前为止尚未有任何抗生素能将其杀灭的 A. baumannii 病原菌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严重威胁。鉴于新型抗生素开发方法的 缺失,过去 15 年来人们尚未发现能对超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新型抗生素。而 快速增多的耐药性病原菌将会使很多本可以治愈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由于不能有效治 疗而变为长期的慢性感染。目前,在世界制药巨头中,只有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 公司还有抗生素研发项目。因此, 新型抗生素的开发问题不仅迫切, 也至关重要, 所 以抗生素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严峻的的现实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最新出版的2014年第9期 的《科学通报》上发表的由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机构共同完 成的针对我国地表水中的“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成分的分析表明, 在我国水体中 被调查研究的 158 种药物和个人护理品里,被研究最多的前 10 种物质均为抗生素。 已有约 68 种抗生素在我国的地表水环境中被检出,而且被检出抗生素的总体浓度水 平与检出频率均较高,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 100%, 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而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小于 20 纳克。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抗生素的使用加以限制,并开发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环 境污染的新型抗生素,如抗菌肽的开发,加以替代。故传统抗生素市场,均可视为 新型抗生素的潜在市场。 (2)离体蛋白质合成技术市场 高效率的离体蛋白质合成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如在蛋白晶体或 NMR 结构测定, 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研究,蛋白质间及蛋白与核酸相互作用,蛋白功能研究领域的突 变体及缺失体的表达,构建带有特定标记蛋白质库,研究蛋白质折叠,稳定及降解, 蛋白多肽库的构建等相关研究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蛋白质结晶等科学 研究领域,目前已有几千种蛋白质的晶体结构是基于离体蛋白质合成技术获得的。 特别是在使用高效的离体蛋白质合成技术在药用蛋白合成领域。如 2007 年,Kanter 等合成了与细胞激素(又称细胞因子,是一种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用作细胞间沟通 的信号蛋白)相结合的具有免疫活性的,能够特异性识别淋巴瘤的 B 细胞淋巴瘤单链 抗体。该单链抗体对淋巴瘤的作用时间从传统抗体发挥作用的几个月缩短到了几天, 显示了使用离体蛋白合成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巨大潜力。 (3) 神经性皮炎市场 目前国内对神经性皮炎大多数使用激素类药物控制,但新生儿又不适于用药, 特别是激素类药物,且该类药可能暂时控制,但只会让病情更加严重,长期具有弊 -129- 大于利。由申请人开发的护理软膏,不含任何激素,对幼儿极其安全,定为目标市 场。 赢利能力: (同占有较大市场的传统抗生素相比,针对β-barrel 蛋白所开发的新型抗生素 具有安全广谱,高效专一,疗效显著,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市场竞争优势。据此, 对产品拟采取通过为医药类企业提供产品或项目服务,咨询等方式,开展多种渠道 的销售及获利模式,以实现公司利润多元化,并最大化的保障公司的利润。 (1) 专业化服务,提供客户解决方案 通过打造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团队,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为客户量身定 做具体的产品及方案,提供科学研究及使用效果,并提供全方位的跟踪及售后服务, 极大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2) 基础产品销售 通过开发不同的产品、规格、系列,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销售产品直接获 取利润, (3) 开展多样化服务,保障公司利润多元化 申请人目前在德国医院工作,并单独或参与指导培养多名医学博士而积累了广 泛的人脉。从公司发展角度出发,亦可以此为依托,提供各类医疗有关的赴德咨询, 就医,交流等服务,为公司的经营实现多元化,从而保证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效益预测 (1) 经济效益 企业创办之日起后 5 年的经济效益预测: 内容/年度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销售数量(台/套) 服务用户数量(家) 年销售收入 0 50 万 400 万 700 万 900 万 总成本 20 万 60 万 260 万 430 万 590 万 毛利润率 0 0 30% 35% 35% 企业人数 5 10 10 15 20 预测分析(600 字之内): 公司成立初期,控制较小规模,以节约人员成本,中期则加大人员力度,以加快 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后期则视公司发展及产品的市场情况,再扩大规模. (2)项目投资静态分析 鉴于申请人开发的β-barrel 蛋白质整合及转运研究技术是目前唯一的具有通用 型的研究技术,因此基于此所开发的新型抗生素筛选试剂盒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潜 力及竞争优势。而高效蛋白质合成技术则在新药开发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预期神经性皮炎护理软膏也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因此申请人对预期相关产 品的盈利能力非常乐观。比如,仅仅使用蛋白质离体合成技术,进行蛋白质的高效 表达供应蛋白质药物及生产科研用蛋白,即可具有良好的收益。鉴于离体蛋白质合 成技术高效表达目标蛋白的同时,不需要考虑过量表达外源蛋白尤其是对细胞有毒 性的蛋白会严重抑制菌体生长而使蛋白不能表达及表达量下降的问题。同时也不存 在蛋白在细菌内被降解及形成不具有活性的变性蛋白聚合物等缺点。而且离体表达 还可以有效避免了复杂的蛋白纯化过程。因此,公司发展前期,可以直接依据高效 离体 CPS 蛋白质合成系统及神经性皮炎护理软膏的销售,维持公司的运转。长远来 看,新型抗生素及抗菌肽的成功开发及其据此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相关药物,能 -130- 使公司实现较好的发展。 投资回收期在 3.5 年左右,投资利润率超过 50%(详细计算如下, Financial Analysis) 。 (3)项目社会效益预测 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是目前人类社会所亟待解决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迫切 的问题之一,因此预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神经性皮炎软膏则特别是对幼儿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社会效益预期也较好。 134、项目名称:合成生命法制疫苗 项目负责人:杨晨 邮箱:eternitybio@163.com 业绩描述: 杨晨博士在美国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 Dr. Eckard Wimmer 教授,破格以三年半的 时间完成博士学业(通常需 6-7 年),并以优异学术成果在顶尖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 PNAS 上发表一作文章。同时,杨晨博士的研究成果申报了美国专利,在世界顶尖科 技媒体 This Week in Virology 上被评选为当期(第 236 期)世界排名第一的病毒学研 究成果,并进行了连续三期的跟踪报道。2013 在美国硅谷举行的由中关村管委会, TEEC,创业邦,IDG 资本,DCM 资本及红杉资本等主办的“中关村-硅谷创新创业 大赛” ,杨晨博士的团队于全球 300 名竞争对手中成功闯入生物医疗健康组前十名。 在另外一项于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由 MIT,金沙江资本,深圳南山,IDG 资 本 , 强 生 , 及 浙 江 人 才 开 发 协 会 等 主 办 的 “ MIT- 中 国 创 业 创 新 大 赛 (MIT-CHIEF)”中再次进入全球医药健康组前十名。 项目简介: 我们的合成生命法制疫苗平台,利用世界独有的计算机先进算法重新编码全病 毒基因,以人工合成生命法革命性的高效快速合成各类肿瘤治疗疫苗及减毒疫苗, 特效杀灭多种恶性肿瘤,预防各类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疫苗开发费用为传统方 法百分之一,周期缩短至十分之一,我们的开放性平台技术可开发近乎所有类型的 疫苗。 项目技术由团队联合创始人杨晨博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全球病毒学及生物医 学最高奖得主 Eckard Wimmer 教授共同开发,且获得授权。Eckard Wimmer 院士同 时是世界第一位人工合成生命的专家,兼任德国科学院院士,并在去年获得美国国 会大奖。 我们初期已研发成功的脑瘤溶瘤病毒、减毒流感疫苗、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在 世界最顶尖科技杂志 Nature, Science, PNAS,及 Cancer Research 上发表,且受到世界 主流媒体跟踪报道。我们开发的第一代脑瘤溶瘤病毒已在美国杜克大学进入一期临 床试验,成功治愈垂死的脑瘤患者。 我们的技术为世界公认的革命性疫苗开发技术,在世界具有最领先地位。与传 统疫苗研发需要耗费数十年数十亿资金艰难的开发一款产品相比,我们独有的技术 平台可在数月内完成任一疫苗产品研发,而所需费用仅为传统方法的百分之一。我 们目前获得比尔盖茨基金会邀请在全世界范围进行消灭小儿麻痹症的工作,团队联 合创始人 Eckard Wimmer 院士在 2013 年夏天受邀访问中国疾控中心及中国生物技术 集团就合作展开讨论。 项目在中国的成功运营将使中国摆脱国外制药公司的垄断地位,同时在全球范 -131- 围领导肿瘤治疗及疫苗开发,为中国打出真正的世界顶尖技术名片。项目单项产品 初期产值及利润均超过 10 亿元,总体产值可达百亿以上。 135、项目名称:可食用表面广谱抗菌剂 项目负责人:顾全 邮箱:guquan12345@qq.com 业绩描述: 顾全博士有近 20 年医疗器械,电子纸研发经验。博士师从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布 朗大学高分子化学教授 William Risen,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扎实的工作作风。先 后在美国化学学会,Essential Dental Systems Inc,BioRad, Powervision, Sipix Imaging, QPD Inc. 担当技术和运营高层。在工作期间,顾博士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及设计 专项,为公司以及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药物缓释泪栓,电子纸,人工晶 状体,SELDI 生物芯片,牙科材料。 项目简介: 日用抗菌剂通常是有毒的,并且由于抗药性药效降低。 基于团队成员多年开发新的消毒剂和新的抗菌剂的经验,一个更“有机”的新 的抗菌战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从这种新的方法中, 团队将首先着眼于天然氨基酸 组成的抗菌肽。所有这些抗菌肽是有效的,安全的,可以消化和降解的。它们可用 于多种用途,包括食品消毒,食品保鲜,清洁皮肤和食品加工, 动物饲养。 建议产品:口香糖,漱口水,牙膏,抗菌太阳屏,洗手液,洗手液等。伤口敷料。 抗菌的电子设备,家电,家具等。以及动物养殖设施消毒,食品保鲜。国内外研究 现状和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对于漱口水,美国市场上最常见的产品包含有酒精,是非常刺激口腔组织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使用漱口水。用抗菌肽的漱口水,也可以是无酒精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赢得消费者的认可的优势。 美国市场上仍然没有抗菌牙膏,这可能由于大多数抗菌剂是有毒的。因此,使 用这个新的抗菌剂的牙膏, 将是一个新的和独特的产品。 类似的,市场上还没有抗菌口香糖。其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 防晒霜能够阻断呼吸的皮肤,增加皮肤感染的机会。加入一种“有机”抗菌剂, 绝对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种“有机”抗菌剂可用于创可贴,减少伤口感染。 对于人类的食物保鲜,因为它是可以消化和降解的,将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 同样的,有机”抗菌剂可用于洗手液,润肤露。 预期的市场规模是很容易超过每年 10 亿元。 对于动物养殖设施消毒,动物食品的保鲜,它可以减少养殖动物使用的抗生素。 因此,较少的抗生素将通过从动物传给人类。 如果要直接出售产品给消费者,将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营销。如果公司只出售抗 菌剂给其他最终产品的企业,营销成本会更少,但收入也减少。在未来需要基于取 决于市场和现金做出的决定。 136、项目名称:血立凝-新型高效快速止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项目负责人:袁东武 邮箱:yuandll@yahoo.com 项目简介: 产品市场: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日益发展,人类活动的节奏加快,生产、生活 -132- 所带来的机械性创伤日益增多;由于政治原因及经济竞争带来的世界局势的动荡, 战争和恐怖活动不断,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灾害伤亡也呈增加 趋势。全球紧急创伤止血用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 20 亿美元。以世界人口 67 亿的人 均额度类推,中国 13 亿人口达到世界止血产品平均消费水平的年市场容量应达到 3.9 亿美元即约 25 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内曾广泛使用的传统止血产品因效果不佳而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国外某 些优良止血产品由于价格昂贵且使用方法复杂仅限于少量进口为专业医疗机构装备。 国内紧急止血药剂虽有急切市场需求但在高效实用产品上仍处于相对空白状态。按 照我国现有的止血药剂消耗水平,如果以本项目产品取代传统止血原料,以干粉计 算,全国止血原料市场总需求量约为 100 吨/年,按本项目产品预计售价 3,000 元/公 斤,国内市场总容量可达 3 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紧急止血药剂市场基本上被进口产品占据。止血剂作为野外或战伤急 救包的必备组成,更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以血立凝的投产上市实现止血药物的国 产化不仅将带来重大的社会经济效果,更具有为未来战争着想的战略意义。当项目 产品投产 2 年后,年产量将逐步达到 24,000 公斤,年销售额可达 7,200 万元,其中 利税约为 4,800 万元。若其中含有 20%的产品出口,将可创汇 210 万美元/年。血立 凝止血剂一经面市,必将迅速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投资回收期预计在 2 年内。 项目简介:项目采用袁东武博士的发明专利技术(中国发明专利号 ZL03119034.0) ,结合国际上对止血机制及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对天然原料药用成 分提取纯化的最新方法,首创了从猪内脏中成功提取高含量、高分子量、高活性且 具良好使用和储存稳定性的组织凝血因子脂蛋白,辅以辅助配方,开发出高效、安 全、便携、易用、廉价的新型快速止血剂—血立凝。血立凝产品专用于手术、外伤、 战伤及日常出血的紧急止血,还可在临床快速生化检验中用作血液促凝剂。产品止 血凝血效果极佳,轻度外伤止血不超过 5 秒钟(人体试验) ,重度外伤止血不超过 20 秒钟(动物试验),体外血样完全凝结不超过 3.5 分钟,效果优于目前国内外各种现 用同类产品。在应用、技术和工艺上具有多项创新:⑴产品具有显著地对外源性、 内源性及共同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和促进作用;⑵克服了传统凝血剂需要低温且不能 长期保存的缺点,具有在常温下密封保存二年以上的稳定特性;⑶创造了具有高效、 低耗、环保、安全的动态热抽提新工艺。 基本原理:血立凝产品为人体或动物体自身血液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提供足量带 负电荷的活性表面,补充人体血管受损后暴露之胶原纤维的不足,创造血液凝固的 固相激活物质条件,快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立凝以从动物脏器中提取的高含 量组织因子或称凝血因子Ⅲ(一种以磷脂为主要成份的脂蛋白)物质为主要活性组份, 快速促进凝血因子Ⅶ激活为Ⅶa,并与产品配方提供的钙离子形成复合物(Ⅶa—Ⅲ —Ca2+),加速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以达到快速凝血、止血的目的。项目的关键技术 是将动物体内的天然脂蛋白凝血因子提取、浓缩并纯化。 技术所处阶段:项目已完成实验室研发过程,产品在动物测试和体外应用中显 现出优良的功能特性。项目产品作为采血管促凝剂曾多次经解放军总医院及武汉大 学中南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检测,结果显示对人血主要成分无任何不良影响, 凝血速度快、效果好,并使添加本产品的采血管生产厂家的采血管产品通过了国家 医疗器械产品审核。项目产品作为“高效快速止血剂”被武汉市科技局授予“武汉 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并即将进入药品注册程序。 融资需求:项目拟新增投资 1,000 万元人民币。希望在国内通过权益融资、贷款 或申请国家科研和创新基金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权益融资方式可以风险投资方资 -133- 金入股,项目方以技术、人才和资金入股,共同组建公司实施项目,协作进行经营 管理、技术开发及市场运作。亦可考虑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等其他合作方式。 137、项目名称:1.1 类新药 PTN1101 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朱锡祯 邮箱:2358335438@qq.com 业绩描述: 由本人发明技术生产的 PTN1101 已经在美国完成了神经系统肿瘤的 II 期临床实 验,效果显著社会兼职:AHA 心脏电生理,心力衰竭,血管生物会员,美国华人医 药协会会员,美国华裔教授专家协会 会员,中创会会员。 项目简介: PTN1101 是一种靶向抗癌药物,对肾上腺起源的肿瘤治疗有特效。这些恶性肿 瘤一旦发生转移,就无其它药物可治,PTN1101 粗品在西方深受医学界的推崇,而 且有可能成为治疗这些肿瘤的一线用药。除了治疗作用以外,该产品还可以对以上 肿瘤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也可以用于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状态的诊断,从而做出一 些早期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利用类似技术生产的该药物纯品在美 国已经完成了 II 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产品在中国尚属于 1.1 类 新药。本团队拥有该产品最先进的制备方法,可享有专利保护,并将享受国家 1.1 类 新药行政保护的权利(8 年),为以后市场的占有和避免竞争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行政 保护.PTN1101 虽然属于国家 1.1 类新药,但由于是治疗某些恶性瘤的必需药物,有 可能获得国家 FDA 的快速通道审批资格。其粗品的疗效已经获得国外的广泛认可, 其纯品在美国也获得了很好的 II 期临床效果。鉴于此,若在中国申请临床批文,有 可能免去许多临床前的试验,一旦 II 期临床效果得以证实,就有可能直接进入市场 销售,在做临床试验时,先用小剂量来对肿瘤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再用大剂量进 行治疗。这样的临床试验设计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剂量的生产批文,相当于同时获得 了一个诊断试剂的批文,和其它未知疗效的 1.1 类新药相比,PTN1101 的开发成功 不仅能够得到保证,而且开发费用也将是最低的.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来算,我国每年得该类恶性瘤的患者至少有 1 万人,如果能 有 20%(2000 位)的患者获得治疗,从每位患者的治疗中获得 3 万元的纯利润,那么 每年的纯利润将达到 6000 万元,如果能有 50%的患者获得治疗,潜在的利润将高达 1.5 亿元.除此以外,PTN1101 还可以用于以上恶性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也可以 用于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由于作为诊断试剂所涉及的病人基数大,每年的纯利润 将至少在 2000 万元以上,因此,PTN1101 每年的纯利润将超过 8000 万元。此外, 由于该产品是国家一类新药,又是罕见病药物,将会获得国家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和 其它政策的支持,开发 PTN1101 不仅能够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会获得巨大的社 会效益。 138、项目名称:肿瘤基因疾病的高通量测序诊断技术 项目负责人:王新国 邮箱:charlotte@usaccn.com 业绩描述: 获得北卡州信息生物学研讨会项目资助探讨基因组信息研究前沿领域.在 SCI 收 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二篇论文。国内专利一项。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方面 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提高。企业管理和运作,大数据量网站设计和开发。 有十几年的美国留学,在大型企业工作和自己创业的丰富经验。在产品设计和 -134- 高通量信息存储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综合业务优势。王博士同时又兼具管 理运营中小型高科技创新型公司的能力。在过去四年里,王博士成为默多克研究所 的高层管理成员。他管理超过 500 万美元的公司资产和每年运营超过 100 万美元的 产业项目。 项目简介: 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人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 使个人基因组测序分析和逐步走向临床诊断应用和人类健康的检测成得以实现。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我们探索了以人类疾病基因为主体的高通量测序检测法。 在这一技术中,我们将引起遗传病的一组基因用序列抓取的方法从基因组中提取出。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探测到这些引起人类遗传病的基因变异。利用这 些基因变异信息,能够为个体是否发生遗传病进行预测和防治。 这一技术在临床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类有遗传病或潜在遗传病的患率极 高。这一技术不但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对具有潜在遗传病 的预测。在这一领域里,市场预测达到 500 亿美元。 139、项目名称:筛选治疗癫痫有效的海洋生物 项目负责人:翁旭健 邮箱:jamesxujian@yahoo.com 业绩描述: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美国国家医学卫生科学院学习,工作中, 在医 药生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动物疾病模型(包括癫痫和肿瘤), 药物的筛选,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及应用,诊断试剂和药物的审批。 项目简介: 抗癫痫药物很大地提高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球超过 50 万人患有癫痫。癫 痫是一种反复抽搐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没有治愈癫痫的药物。现有的药物只是防 止或控制癫痫。不幸的是,大约 30%的癫痫病人未能受控或无法忍受西方化学药物的 副作用。药用的海洋生物通常副作用小。 本项目致力于发现副作用小的, 根治癫 痫的海洋生物。现在,治疗癫痫的药品有 180 亿美元的市场,并且销售正在以每年 30 % 的速度增长。 伽马氨基丁酸受体在癫痫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伽马氨基丁 酸受体由 5 个亚基组成。至今,8 种不同的亚基已被发现。通过如何安排受体亚基, 就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伽马氨基丁酸受体。SF- 9 细胞通过表达伽马氨基丁酸受体的亚 基,组装成许多不同类型的伽马氨基丁酸受体。我们可以通过 SF -9 细胞培养来进行 药物的初步筛选。根据临床表现,人类癫痫有许多类型,现在,有许多不同的动物 模型与人类癫痫的许多类型相对应。药品的抗癫痫作用取决于特定的实验动物模型。 从而也取决于特定的人类癫痫类型。药物的作用在动物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 此,在目前,我们无法判断哪种动物模型最适合筛选药物。所以,以避免假阴性或 阳性预测。我们将利用所有这些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海洋生物。 140、项目名称:改进型的生物药物 TrastuznMab-FJS and BevacizMab-FJS 项目负责人:李志平 邮箱:jessica.li@biopharma.com 业绩描述: 李志平博士 具有 25 年生物科技的 R&D 和 CMC 研发经验,包括药物研发、生 产细胞株的构建、大规模细胞培养工艺及培养基的研发、和胚胎干细胞技术的研发。 -135- 她是 FJS 的知识产权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同时负责公司对外合作事宜。在加入 FJS 之前,她曾经在几个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工作,负责领导生产细胞株的构建,大规模 细胞培养工艺及培养基的研发,高产量蛋白质筛选、表达及纯化的项目。也是 5 个 上市及临床上药物的生产细胞株的研发者之一。并参与管理许多的 CMC 合作项目。 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中发表 50 多篇文章,申报或已批准专利 12 余项。 项目简介: 本公司研发了创新的全自动化智能实验室,极大的改进了药物开发及生产的进 程:即快速、高产、低成本和低风险。FJS 利用该自动化智能实验室及丰富的研发、 生产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地研发改良药物,创新药物,干细胞治疗技术及纳米 药物传递技术;创新型全自动化智能实验室的优越性:即快速、高产、低成本和低 风险。 快速:生产细胞株的构建从 10 个月缩短到 3 个月;上游工艺研发从 4 个月缩短 到 6 周;下游工艺研发从 3 个月缩短到 3 周。细胞库的建立从需要 9 个步骤缩短到 仅需 3 个步骤。 高 产 : 细 胞 的 表 达 量 提 高 三 倍 (80-110pg/c/d) ; 细 胞 生 长 的 密 度 提 高 10 倍 (70-240M/mL);蛋白生产量提高 10 倍(>17g/L);低成本:降低小式及中式生产的总 成本,资本预算可降低 68%。 低风险:工艺研发全过程是严格遵循 DOE 和 QbD 技术的指导和检验控制,质 量达到统一标准化,降低工艺研发和生产中不确定因素,因而降低了风险性。 市场和竞争: FJS 的可预测性全自动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缩短在临床前期药物开发阶段的 75%周期时间。可为生物制药公司节省高达 6 亿美元的费用。 FJS 的可预测性全自动化的智能实验室已经证明了 FJS 细胞培养技术比其竞争 对手高出 10 倍。其蛋白生产量是竞争对手的 10 倍。这些都是外包服务市场的决定 性因素。即使 FJS 仅是市场占有率的 0.01%,FJS 仍然可成为年利润达 1 亿美元的公 司。 在目前的市场中,FJS 是唯一一家正在申请干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专利的公司, 该技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41、项目名称:改进型的生物药物 TrastuznMab-FJS and BevacizMab-FJS 项目负责人:陈南海 邮箱:nanhai.chen.cn@biopharma.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 1994 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5 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获奖者), 199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第二获奖者) 2009 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发的创新实验进展成就奖 2011 年被收入美国名人录。 2013 年获 Genelux 公司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主要业绩: 陈南海博士担任美国 FJSbiopharmaceutical 和 Genelux 公司负责研究与开发的副 总裁,从事新一代癌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工作。由他研发的新一代肿瘤裂解性病毒已 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陈博士已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九十篇研究论文及综述, -136- 申报或已批准专利三十余项。由于在这一领域里的出色研究和国际声望,他先后应 邀为“Future Virology”杂志篡写了迄今已发表的有关利用痘苗病毒治疗肿瘤的最全 面 的 综 述 , 为 “ Cancer Growth and Progression ” 系 列 从 书 中 的 “ Cancer Management in Man: Chemotherapy, Biological Therapy, Hyperthermia and Supporting Measures”一书篡写了有关肿瘤的病毒治疗的章节。并应邀担任“Advances in Virology” 杂志肿瘤裂解性病毒专刊的责任编辑。2009 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颁发的创新实验进展成就奖。2011 年, 被收入美国名人录。 2013 年,获 Genelux 公司颁发的杰出成就奖。陈博士同时兼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副教授。2002 年, 美国著名作家 Richard Preston 在其全美畅销书 “the Demon in the Freezer -- a True Story” 中以一章的篇幅(“陈博士的病毒”)对他的一项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报导。 美国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该书已被台湾著名作 家杨玉龄翻译成中文,书名是 “试管中的恶魔--瘟疫、瘟役、瘟意” 。1994 年 7 月 13 日<<健康报>> 报导了他在“21 世纪医学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 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获 奖者),199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第二获奖者)。参与了 “分子克隆” 第二 版的翻译以及 “中华医学检验全书” 的编篡工作。 项目简介: 本公司研发了创新的全自动化智能实验室,极大的改进了药物开发及生产的进 程:即快速、高产、低成本和低风险。FJS 利用该自动化智能实验室及丰富的研发、 生产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地研发改良药物,创新药物,干细胞治疗技术及纳米 药物传递技术;创新型全自动化智能实验室的优越性:即快速、高产、低成本和低 风险。 快速:生产细胞株的构建从 10 个月缩短到 3 个月;上游工艺研发从 4 个月缩短 到 6 周;下游工艺研发从 3 个月缩短到 3 周。细胞库的建立从需要 9 个步骤缩短到 仅需 3 个步骤。 高 产 : 细 胞 的 表 达 量 提 高 三 倍 (80-110pg/c/d) ; 细 胞 生 长 的 密 度 提 高 10 倍 (70-240M/mL);蛋白生产量提高 10 倍(>17g/L);低成本:降低小式及中式生产的总 成本,资本预算可降低 68%。 低风险:工艺研发全过程是严格遵循 DOE 和 QbD 技术的指导和检验控制,质 量达到统一标准化,降低工艺研发和生产中不确定因素,因而降低了风险性。 市场和竞争: FJS 的可预测性全自动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缩短在临床前期药物开发阶段的 75%周期时间。可为生物制药公司节省高达 6 亿美元的费用。 FJS 的可预测性全自动化的智能实验室已经证明了 FJS 细胞培养技术比其竞争 对手高出 10 倍。其蛋白生产量是竞争对手的 10 倍。这些都是外包服务市场的决定 性因素。即使 FJS 仅是市场占有率的 0.01%,FJS 仍然可成为年利润达 1 亿美元的公 司。 在目前的市场中,FJS 是唯一一家正在申请干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专利的公司, 该技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142、项目名称:抗现代生活习惯病专用新食品、药品 项目负责人:施海潮 邮箱:528782706@qq.com 业绩描述: 一是,拿到了抗糖薯活性糖肽:经过多年的学习工作科研实践,拿到了抗糖薯活 -137- 性糖肽——细胞形态、机能(血糖)正常化活性材料, 开发了高安全度---抗糖薯相关食 品,并申请获得相关专利;专利一:ZL:99114441.4,The preparation of active stuff of antidiabete,its complication and Chinese medication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61K35/78。 (抗 糖 尿 病 及 并 发 症 的 中 药 制 剂 及 制 备 方 法 ) ; 专 利 二 : 国 际 专 利 ,The stuf for normalization of blood sugar, No.14173,1997 in Japan ,特开平 116487 号(血糖正常化材 料 ) ; 专 利 三 : CN 200410034946.6. The material which normalizes the cell form and function of a living thing, and its use(生物细胞形态机能正常化材料及其用途) ; 专 利 四 : 国 际 专 利 JP 2003-261979. The material which normalizes cell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those manufacture methods(细胞遗传情报正常化材料及制法); 二是,找到了关键性的物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国际保护专利--抗糖薯 Sophora sioscorer anti diabetic Leguminosae Chen et Shi varietas. nova.: 专利五:《国家林业 局•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0610034670.4 还发现了降脂活性物质---抗糖薯多酚类(soph-A 等多个活性化合物)筛选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甙类,异黄酮甙类多个核心材料并命名 了 soph-A 等多个活性化合物)分子结构。 三是,发现了转录因子 PPAR—S 基因调节蛋白: 抗糖薯糖肽活性成份群, 能激活細胞核内受體 PPAR-s 基因調控蛋白, 在 DNA 复制時,DNA 短链上的特别排列 PPAR-s,能誘導并让 mRNA 不转录不复制形態或 機能異常的遗传情报,令 tRNA 只表達機能或形態正常基因组合,使未分化細胞前驱体 的機能或形态正常化,在細胞分化\組織换代时,分化出正常的新生細胞組織, 從而使 治療前异常的細胞組織形态正常,機能正常化了, 如停止用我的食品治疗后的糖尿病 患者, 还能有正常的血糖值。活性物质誘導了 mRNA 和 tRNA 使之調節退化或機能 失常組織中與糖代謝相關轉錄因子的表達,回復或改善胰島素作用不足下細胞的糖代 謝機能,從而使細胞組織的糖代謝功能恢復正常。 我们发现的这个平台,也是这几十年科研最重要的发现,研究者们可以通过这 个平台,筛选出治疗不治之症的活性物质,开发制御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如 肿瘤,免疫机能障碍,早衰老年痴呆症等疾患的新食品药品。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 解释说明为什么“中医中药治病能治本”。 筹建天然药物化学(Chemistry of natural medicine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国家重点实验室: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以 生 理 活 性 成 分 或 有 效 成 分 为 主 ); 涵 括 中 药 化 学 ( Chemistry of TCM ) 植 物 化 学 ( Phytoch-emistry)天然产物化学(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本天然药物产业化实验室实施 GOP 设备共用方针;我们的特色是:利用 ni vivo, ni vitro 筛选平台,把抗现代生活习惯病的(肥胖症、癌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等活性的天然产物,用现代化提取设备和技术(如 豆科、索福拉属植物的抗糖薯的抗现代生活习惯病:肥胖症、癌症、高血脂、高血 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的各组活性成份分离、单离后、 运用质谱仪、核磁共振仪乃至 X 衍射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和技术,将天然产物化学结 构,理化性质搞明,象合成“青蒿素”那样,把它们一一合成好和产业化。所以我 们的实验室必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办成国家组织高水平基 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设置: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精制,活性筛选平台;除了满足自己课题使用,空闲时段,资源 共享,实施互联网预约登记制,为需要使用的创药研究者提供方便,象日本的公共 科研施设一样,使用者只要支付相应的费用,不必自己购置整套仪器设备,就可以 -138- 完成自己想做的研究。 项目简介: 制药行业都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没有抗退行性脑变性,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的有效药物和科学的方法。90 年代初,我们发现用抗糖薯活性成分群治疗 过“伴有记忆却失‘早老性痴呆症’的糖尿病人” ,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后来试用在非 糖尿病患者的‘早老性痴呆症’病人身上,发现效果更为显著,于是把抗糖薯活性成 分‘多酚肽’群,做成了方便病人使用片剂(2003 年 UFDA、JFDA、2012 年 SFDA 认可作为普通食品上市流通)。2003 年申请了《細胞遣伝情報正常化材料及びその 製法》的国际专利;以及 2004 年申请了《細胞形态机能正常化材料及其用途》的中 国专利来保护我们所研究的“抗糖薯活性成分的‘多酚肽’等,有很好的抗早衰--抗早 发型阿茲海默症, “可防止真核生物细胞的过速老化,特别是对老年痴呆等脑细胞的 机能异常诸症状,退行性脑变性,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有显著效果。 ”(详 见我们的专利《细胞形态机能正常化材料及其用途》。 以抗老年痴呆症食品药品市场为例: 中国将有 8000 万患者,人均年购买费 3 千元约 2400 亿,我们目标是 1%,24 亿。 日本现有 600 万患者,人均年购买费 3 万元约 1800 亿,我们目标是 1%,18 亿。 美国现有 3000 万患者,人均年购买费 3 万元约 9000 亿,我们目标是 1%,90 亿。 我们没有价格优势,是因为我们想做比其他抗癌药效果更稳定,没有毒副作用的好 药,原料我们只用从食物抗糖薯提取的食品级纯天然索福拉多酚类 soph-C,若是用 人工合成的 soph-C 化学品来做,成本可能下降到 1/5. 我们做的是质量优势,不追 求暴利。 发展名牌抗糖薯产品链。已成为日本、美国有一定的国际知名的名牌,让人看 到了“抗糖薯名牌产品”的希望。发展抗糖薯特色产品。把自己的专利产业化“人无我 有”即为特色。 届时向全球募招“市场风险因素(客源流失、市场疲软、价格波动等)对产品市 场的影响和敏感度,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专家来对付。 无可奈何花落去,夕阳西下还东来。天底下然道还有不散的盛宴?! 我们长期生活在大阪,日本学校是 4 月初开学的,与樱花开放,竟享春天时光、 媲美花季年华,在开过一个星期,樱花即散落,示意能学习能做事的时间有限!落 花有意流水无情。所以日本人特别珍惜时间,及时去学、追时致用、如时享受--开 世界最美的花,执世界最优秀科技,产世界最好用制品,永远前进、率先引领,超 前淘汰,不自恋芳。 143、项目名称:用于新药开发和个性化医疗的新型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 项目负责人:尹执中 邮箱:zz_yin@yahoo.com 业绩描述: 尹执中博士 2005 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长期致力于微纳米等新 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毕业后先后在全美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生物医学 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任科学家。其创新研究成果发表 -139- 在包括 Nature Nanotechnology 在内的多个顶尖刊物上并被国际流通的科学新闻杂志 (New Scientist )报道。2011 起致力于生物医药仪器新产品的开发。目前任总裁 (CEO)。其开发项目已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支持。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最新的微流体技术,实现用原代细胞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直接取 至人体的原代细胞比细胞系更贴近人的生理状况,因此用其做药品开发更能保证药 品的安全性并降低新药临床试验的失败率。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而被迫停止会 给药厂带来高达数亿美元的巨大损失。用原代细胞做前期的药物筛选因此可以给药 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44、项目名称:体外诊断产品的共同开发和检测消化道肿瘤疾病 项目负责人:龚华 邮箱:huagong67@gmail.com 业绩描述: 我拥有多项胃肠道和肿瘤标志物专利。我可以帮助中国的医疗诊断设备公司提 交他们的产品质量和获得 FDA 批准和 CE 标志, 以及提供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意见书 服务。这种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医疗诊断设备公司提高其产品的质量, 并帮助他们进 入国际市场。我还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公司开发新的诊断测试, 向他们介绍新的诊断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咨询服务。 项目简介: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共同开发体外诊断产品检测消化道和肿瘤疾病。我拥有多项 胃肠道和肿瘤标志物专利。我可以帮助中国的医疗诊断设备公司提交他们的产品质 量和获得 FDA 批准和 CE 标志, 以及提供的临床试验和监管意见书服务。这种合作 将有助于中国医疗诊断设备公司提高其产品的质量, 并帮助他们进入国际市场。我还 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公司开发新的诊断测试,向他们介绍新的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咨 询服务。我的另一个项目是代表伦敦帝国学院在中国寻找益生菌产品的联合营销机 会。他们的产品已在欧洲市场经销售。他们计划明年进入中国市场。 145、项目名称:开发抗肿瘤坏死因子用于治疗脓毒血症 项目负责人:邱萍 邮箱:qqiu.ping@hotmail.com 业绩描述: 负责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基 金。发表文章超过 20 篇,专利一项。 项目简介: 脓毒血症是一种感染引起的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状态,病情进展凶险,死 亡率高达 28%~50%,是 ICU 病房、外科和创伤病人的重要死因。全球,每年有约 20,000,000-30,000,000 脓毒血症病例发生。每小时,有大约 50 人死于脓毒血症。然 而迄今为止,没有 FDA 批准专门用于治疗脓毒血症的药物。一个年销售 16 亿美元 的市场处于真空。中国每年脓毒血症患者超过 300 万人,而此数字还在以年 8~13% 的速度增长。保守估计,以人均药品消费 5,000 元人民币记,我国脓毒血症药品消费 市场达年 150 亿人民币容量。 肿瘤坏死因子抗体长久以来被认为可以用来治疗脓毒血症,但在过去 20 年间进 行的临床试验并未取得成功。在对脓毒血症病理生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 临床大数据分析,找到了治疗有效的亚组患者。我公司拥有专利保护的抗体生产技 -140- 术,抗体产量提高 3 到 5 倍,时间缩短近一半。我们将采用我公司的专利技术,合 成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重新改进临床试验设计,降低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 不仅如此,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作为生物仿制药,用于类风湿,强制性脊柱炎,低 成本的抗体生产技术会为仿制药的市场和定价取得主动权。 146、项目名称:基因疗法引导肿瘤细胞转化方面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永健 邮箱:zyj88zyj@126.com 业绩描述: 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简介: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是由一群处于不同成熟阶段 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性质及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肿瘤干细胞仅占很少比 例,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根源。由于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干细胞相 似,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对常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这可能是目前癌症治疗效果不 理想的原因。而这项研究成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细胞分化 中的强大作用及治疗癌肿瘤的显著疗效。 本项目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该药物因药效强、 无抗体、无毒性和价格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非常具有辉煌发 展的市场前景。 147、项目名称:基于编码激励的全数字化全深度显示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系统 项目负责人:覃正笛 邮箱:finyan@163.com 业绩描述: http://baike.baidu.com/view/7596522.htm。 项目简介: 针对血流信息的检测和成像是超声诊断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实时彩色血流成 像在能够提供人体血管血流形态图像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流速、流动稳定性等血流 动力学信息,因而具有很多的优越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国内市 场上流行的 TCD 超声多普勒脑血流检测仪器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模拟电路和数字处理 相结合的准数字系统,它不仅功耗大、体积大,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灵敏度低、穿透 能力不足、深度信息和系统信噪比不够等缺点,特别是在颅内动脉血流检测上,这 些缺点表现尤甚。 在本课题中,我们提出了一套基于编码激励技术的全数字化多普勒超声血流诊 断系统的设计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模拟系统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全数字化 超声诊断系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医疗仪器课题,该技术能有效 减少信号损失、降低数据计算量以及增加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可以使用微芯片来完 成几乎所有的处理功能,从而降低系统功耗,提高系统的依赖度和稳定性,使系统 的芯片化、小型化和低功率化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实时地检测和显示全深 度的血流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为临床医师提供最准确的血流位置。全数字化系统可 以方便地引入编码激励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发射信号的瞬时功率 的前提下,成倍数地提高信号的平均发射能量,在提高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和超声信 号的穿透能力的同时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从而大大地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 -141- 148、项目名称:1.开发和生产治疗失眠和忧郁症的新产品-NeuroNRG;2.多功能神 经网络再生诱导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项目负责人:蒋淮 邮箱:jianghuai.ws@gmail.com 业绩描述: A)主持和参与美国 NIH 多项重大研究项目(研究基金),定向运动的皮层和皮 层下的机制(一期),1999/07/01- 2004/06/30,$1,256,480(总金额);定向运动的皮层和皮 层下的机制(二 期), 2004/07/01 - 2009/06/30,$1,377,360 (总金额);定向运动的皮 层和皮层下的机 制(三期),2009/05/01- 2013/04/30, $2,590,911 (总金额)。B)发表 论 文 二 十 余 篇 , 代 表 论 文 有 : Nature 423: 982-986, 2003 年 ; J. Neurosci. 29(21): 6917-6925, 2009 年;. J. Physiol. 589(23): 5785¬5799.2011 年等。发表论文摘要四十多 篇。C)自 2001 年在美国创立了 H-J Winston 公司,从事电生理研究的产品-微电极 (用于记录单 个神 经细胞放电活动)的生产和销售,现仍在运行。并于 2014 年将 该公司升级为美国北卡州 的有限公司 H-J Winston Inc.,从事研发和生产神经康复医 疗设备和神经康复保健产品,公司主打产品-NeuroNRG 已上市。 项目简介: 1.开发和生产治疗失眠和忧郁症的新产品-NeuroNRG。开发和生产治疗失眠和 忧郁症的新产品-NeuroNetRG。NeuroNetRG 是一款治疗失眠和忧郁症的新 型外用 产品。成分天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无依赖性。一般的失眠和忧郁 症患者,每天仅需用一次,一周内见效;而严重的失眠患者,两周内睡眠得到改善, 停用安眠药;产品测试的有效率是 100%。目前,产品的植物提取制剂技术已完全成 熟,并已整合好成分的构建,形成最终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在美国 FDA 注册。 NeuroNetRG 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的失眠贴(通过中医的穴位),它是 一种透皮吸收的新型神经康复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的给药方式,使药 物以恒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的新剂型。其优点体现在: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 pH、食物、转运时间等因素影响;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克服因吸收过快产生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持续 控制给药速度,灵活给药等。产品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植物提取制剂,在早期的动物 神经细胞培养实验中,显著促进神经纤维和神经突触增长,有修复中枢神经的作用。 经过 14 年的研究开发,目前产品亿在美国进入市场。 全球范围内有 27%的人有睡 眠障碍的问题,16 亿人睡不好,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为 30%,这意味着,在中国 有三四亿人失眠。此外中国大约还有抑郁症患者 3000 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 场,中国市场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将在中国创办企业,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我们产 品的价格初步定位在 300-500 元间,潜在销售额将达数百亿至千亿元。只要占据市场 的 1%份额,每 年将产生 6-10 亿元销售。 2.多功能神经网络再生诱导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多功能神经网络再生诱导 仪系列是国际首创的神经康复产品。该系列产品是新理论和新的应用技术结合的产 物,具有安全、高效、简便、经济适用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康复, 如偏盲以及局部视野缺损、偏瘫和其他由脑中风引发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缺损、外周 神经的损伤、面瘫等。 产品的关键技术是采用一种非侵入性的修复技术,通过产品产生特定组合的外部 多种感觉刺激,诱发病人内源性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网络的再建而康复其生理 功能。技术的创新点是什么样的多种感觉刺激能够有效地诱发內源性的神经可塑性, 再建神经网络。另一创新点是由一点康复整个一侧(用于偏盲和偏瘫的病人)。项目 -142- 产品的技术成熟,并已初步成功地用于临床病人,产品的样品已成型。目前,本项 目处于产业化前期临床测试准备阶段(中试阶段)。 多功能神经网络再生诱导仪不同于目前市场现有的产品,它是从解决康复的神 经基础入手诱导一个新的神经通路来代替先前受损通路。作为一个新理念的产品, 多功能神经网络再生诱导仪的广泛应用必将对神经康复仪器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神经康复仪器的市场前景广阔,仅以中风为例,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 200 万, 现幸存中风病人 700 万,其中 450 万病人有残疾;国际上仅美国有 700 万的中风幸 存者。每年有 795,000 以上的新发或复发的中风幸存者。 鉴于医疗仪器的开发需 要一个相对长的周期,而我们产品的开发周期较短约为三年。第三年产业化,销售 500 套;第四年销售 2500 套;第五年销售 5000 套.根据我们的营销策略,早期市场着重 于大型医院和专业神经康复中心,最终直销到病人家庭。到第四年达到收支平衡, 第五年营销收入将达亿元。 149、项目名称:一种骨关节炎分析仪 项目负责人:李琦 邮箱:qi.li3@newcastle.ac.uk 业绩描述: 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简称全英学联)成立于 1988 年,是目前留英中国学 生学者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在全英中国学生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学生学 者社团。全英学联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指导下开展工作,坚持爱国、民主、求实的精 神,坚决维护在英学生学者的权益,丰富学生学者的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推动学 术交流,促进科技创业,积极开展为国服务,促进中英两国在教育、科技、商务等 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目前拥有近 12 万名个人会员和 100 多 个团体会员,分布在伦敦、大曼、南部、北部和中部等五个地区,其中包括牛津大 学中国学联,剑桥大学中国学联,帝国理工中国学联等。 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全英 学联逐渐成长为在英国最有影响的华人社团,与国内政府部门、科技界和企业界保 持密切联系。在短短二十年历史里面,全英学联团结了大批留学英国的精英。他们 在中国当代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才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本人为该学联主席。 2013 年 10 月 21 日 受邀代表全英中国学生学者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欧美 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庆祝大会,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2014 年 6 月 17-19 日 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组织全英的中国学生学者欢迎李总 理并在 18 日作为全英中国学生学者的代表在伦敦东方文化酒店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 切接见 担任 2013 和 2014 全英博士论坛的总策划和组委会主席 担任 2013 和 2014 全英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的总策划和组委会主席 担任 2014 全英春节晚会和全英元宵晚会的总策划和总导演 担任 2014 全英名家讲坛的总策划 成功组织 2014 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伦敦洽谈会 2014 年 6 月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回国推进我国西部边远地区的企业转型升级 和产业结构调整 项目简介: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科学证明尽早的确诊和针对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能够大幅度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经研发成功的骨关节炎分析仪(正 在申请专利),能够通过测定患者外显子组和关节滑膜液的基因表达指标,从而迅速 -143- 和准确的确认病例并且了解到病情进展和后续治疗是否需要改变理疗重点。分析仪 综合了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骨关节炎基因表达和点突变的研究成果,来确定哪些基 因对某个病人的关节炎病情更加息息相关。这些工作将通过分析仪的高通量 DNA 和 RNA 测序方法来确定。得到的数据也可以用于将来为患者分析致病原因并提出解 决建议,同时这些数据为开发个性化基因治疗提供支持。在确诊病情上,它从根本 上摆脱了对医生医疗经验的依赖,未来可能推广至家庭保健市场。 基于分析仪的 工作原理,只需改变 DNA 和 RNA 的来源,和对比资料,仪器很容易就能应用于其 他的已知点突变和基因表的特点的疾病诊断上,这也是未来此仪器发展的方向。 150、项目名称:研发一类原创性抗肿瘤新药 项目负责人:于明 邮箱:yu_ming50@hotmail.com 项目简介: 无。 151、项目名称:1.大脑 MRI 医学影像自动识别算法;2.基因组新一代测序分析方 法 项目负责人:卢龙 邮箱:Long.Lu@cchmc.org 业绩描述: 本人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科学 和医学方面的应用。目前为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和辛辛那提大学的终身教授(辛 辛那提儿童医院是美国临床和科研均列前三位的儿童医院,也是美国最大和年收入 最多的儿童医院) 。本人是多链模板指认算法的发明者并在酵母中构建了世界最早的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全基因组规模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在国际计算生物学领域享 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新近入选 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评审专家。(科技部专家 名单: http://www.most.gov.cn/tztg/201405/t20140515_113188.htm) 。 本人专长包括生物网络预测与分析、机器学习和统计学模型构建、新一代基因 测序分析、生物系统动态模拟和医学影像数据分析。卢教授最近在微生物必需基因、 高密度脂肪蛋白微粒网络和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的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 算法和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和儿童发育障碍等疾病的研究, 正在成为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工具,并具有商业价值。 本人已领导实施逾五百万美元(参与总计逾四千万美元)的多个重大科研项目。 资助机构名单如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署(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美国 癌症协会、美国中西部传染病防控中心、辛辛那提糖尿病与肥胖防控中心、美国药 学学院联合会 AACP、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本人已发表包括 Science、Genome Research 和 Developmental Cell 在内的高质量 学术论文 40 多篇(SCI 总他引次数近 900 次)、获美国专利一项、中国专利两项。文 章总列表请参见本人实验室主页:https://dragon.cchmc.org/publications.html。 项目简介: 希望来闽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泰好康电子科技及福州 市传染病医院等单位合作。 152、项目名称:药物替代手术逆转老年眼病 项目负责人:刘海瑗 -144- 邮箱:mayshu6@hotmail.com 业绩描述: 2011 年 12 月 中国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评比“春晖杯”创业大赛奖。 2012 年 12 月 领导团队在广州留交会荣获 “世界一流” 创新团队。这是留交 会 3 千多海归项目中的最高荣誉。 项目简介: 中国已经大踏步的进入老龄化,很多人为白内障的手术与治疗烦恼。我们的药 物可以替代手术疗法,通过对人与犬类动物 10 年以上的治疗经验,其安全性和治疗 效果已被证实,不仅几乎没有副作用,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事故发生的报告。 我们的方法不仅对老年性白内障,而且对幼年性和糖尿病性以及过敏性等所有的白 内障都有可以期待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国的老龄化,我们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我们也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带领相关行业的产业化,造福社会。 153、项目名称:多肽复合物抗耐药菌的研发与生产 项目负责人:高东伟 邮箱:dwgao2005@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 奖 情 况 : 美 国 洛 克 菲 勒 CMB 奖 学 金 ( 1991 ) 美 国 AHA 研 究 基 金 (1997-1998) 主要业绩:参与并完成心源性猝死的机制研究,成果已经被通用电器(GE) 生 产诊断试剂合应用于临床诊断;除了完成本专业学术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近 40 篇外,还参与设计、合作完成:1、血管内低温导管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塞缺血心肌 的保护 (RadiantMedical Inc. Redwood City, CA USA);2、肾动脉内肾上腺能神经导 管 消 融 治 疗 顽 固 性 高 血 压 (Ardian Inc, Palo Alto, CA, USA) ; 3 、 利 用 分 子 影 像 (PET/CT,SPECT/CT,MRI,Optic Imaging) 技术筛选肿瘤诊断探针及观察抗肿瘤药物 对各种不同肿瘤模型于不同阶段的影响。4、开发多靶向抗癌症转移、复发治疗药物 (CentraxInt. Inc.) ;通过对多糖类化合物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分解方式所获得的 产品具有完全不同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得到实验证实。5、多肽复合物抗耐药菌的研 究开发(浙江伊杰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 参与开发新型 CT 造影剂,成为 美国 Nextax Inc 的 PI 及合伙人。 社会兼职:AHA 心脏电生理,心力衰竭,血管生物会员,美国华人医药协会会 员,美国华裔教授专家协会 会员,中创会会员。 项目简介: 1. 经过计算机辅助的大量抗菌肽序列筛选,找到一个含有大约 27 个氨基酸组 成(可以是自然氨基酸,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氨基酸)具有优秀的杀菌效能(MIC ≤10ug/ml)的抗菌多肽,采用多肽生成及稳定性技术处理技术,完成该抗菌多肽生 成; 2. 在特定的条件下,优选一个具有细菌代谢关键酶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基团 对多肽进行修饰,合成,形成以化学键结合一种比较稳定的全新的化合物; 3. 形成的复合物被证明具有抑制细菌壁形成,能够干扰细菌代谢,增加细菌壁 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菌生长;已经通过实验证明这些机制。 4. 以生物基因工程合成技术,生产抗菌多肽,以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 5. 样品已经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对一些临床常见致病菌及致病耐药菌有显着杀 -145- 灭作用;样品已经通过中试,动物临床试验,将逐渐增加产量,扩大生产,加以推 广应用。 6. 本团队开发的产品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属于国家重点战略产业项目,已有 多种潜在应用途径,包括动物饲料添加剂,各种养殖饲料添加剂,日化产品,最后 生物制药;有望替代正在应用的抗生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154、项目名称:DRHM 健康管理 项目负责人:陈奋 邮箱:fenchen@gmail.com 项目简介: 核心价值:DRHM 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健康服务,结合美国最 新研究结果,通过专家网络授课,教练跟踪辅导,让顾客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掌 握优化健康品质的方法,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核心项目 - 12 周健康管理教育平台:采用美国授证健康教练全程跟踪服务,根 据最新研究结果制定的低升糖指数食物选择标准,教会大家如何正确选择健康食品 来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腹部脂肪,减轻或者消除代谢综合症,以达到预 防、减缓、逆转疾病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每一期课会邀请美国著名医学院相关 专家在线指导。 根据多年来大批美国和中国顾客的实际效果,我们将逐渐推出以下各种项目:12 周成人减重:大多数顾客能在 12 周内减 20 磅左右;12 周后如能继续实践健康生活 方式,体重可持续下降,直到健康水平;不反弹。12 周儿童减重:需要家长共同参 与(家长免费) ,效果跟成人类似。12 周血糖管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 1~2 周内血 糖会下降;12 周后能停药或大幅度减量。12 周血脂管理:大多数高血脂患者在 4 周 后血脂会降下来;12 周后能停药或大幅度减量。胆固醇指标会有所改善,但需要更 长时间并配合使用一些营养。12 周儿童自闭症调理:结合饮食调理、行为管理及高 效营养素,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家长免费)。12 周癌症患者康复调理:结合饮食调 理和高效营养素来改善患者体质并减少扩散风险。 核心产品 - 全套在线健康管理软件。全程管理和支持顾客参与 12 周健康教育平 台,包括跟健康教练的交流、饮食日记、进展跟踪、医学专家分享、顾客互动等; 支持顾客的长期个人化健康管理需求,包括电子健康档案、专家一对一长期跟踪服 务、提供个性化健康保健产品等国际最新健康理念的产品和服务等;电子商务功能, 跟各大优质品牌产品线对接,方便顾客购买到高质量的食疗产品;提供一站式全方 位健康服务,通过教育培训,让顾客真正掌握自我优化健康的能力。 运行方案:DRHM 健康管理将通过跟中国当地的合格(健康、医疗)机构合作 的方式,推广以 12 周健康管理项目为核心的深度服务,打造出一个结合(甲方)美 国最新医学科学研究、美国健康专家远程教育以及以美国诊所系列产品为主的品牌 化服务和(乙方)熟悉顾客健康特点和当地化服务的优质健康管理项目。美国公司 已在运营中,我们计划成立中国公司(我们独资或与中国相关医疗健康机构合资成 立中国公司)。 155、项目名称:美国野山参、野山灵芝胶囊 项目负责人:陈筠祥 邮箱:Cyx2003@aliyun.com 项目简介: -146- 美国野山参胶囊、美国野山平盖灵芝胶囊、美国野山赤灵芝胶囊、美国生命力 胶囊、美国肝一灵胶囊等产品均在美国 FDA 注册,生产工厂符合 GMP 标准。美国 原始森林挖采 ,美国美格药业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生产是世界健康产品中的极品,不 仅含有丰富活性物质,并且运用美国先进生物科技破壁技术,使胶囊效果为等量切 片的 10 倍,美国科学家及医生的实验及临床均证明:比同类中药复方提高疗效 20-25 倍以上。 156、项目名称: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分离的高效色谱分离柱 项目负责人:张婧 邮箱:judy810@gmail.com 业绩描述: 张婧,于 2008 年及 2014 年分别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康涅 狄格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自 2005 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以来, 一直从事色谱分离研究,硕士期间发表 EI 收录文章两篇.毕业后,加入安捷伦科技有 限公司,负责天津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色谱和质谱产品的销售和客户管理.安捷伦科 技有限公司是全球色谱和质谱产品的领导者,色谱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首位.在 职期间,每年个人销售额达 100 万美元,超过销售目标 20%.在熟悉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色谱分离技术,于 2010 年选择留学美国,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攻 读硕士学位,从事蛋白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研究.2014 年 7 月加入作为公司核心人员加 入美国三维阵列科技公司(3D Array Technology LLC)担任市场营销总监并参与协调 市场需求导向的色谱柱产品开发。该技术已经申请一项美国及全球专利,另一项相 关技术正在申请中。 项目简介: 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分析等领域,生物大分子,手性药物分子等有效 化学成分的高效分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色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分离分 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药物分析领域。色谱柱是色谱技术的核 心组分和重要耗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 2013 年到 2018 年,全球色谱配件和耗材 有望以 5.7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8 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34.586 亿美元。其 中色谱柱占有最大市场份额,于 2013 年达到 55.5 %。在 2018 年全球色谱柱市场有 望达到 18 亿美元。基于生命科学及药物开发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大分子及蛋白质 分离色谱柱将高速增长。 本公司利用高效可控纳米技术,原位制备填充有超高比表面积纳米材料的蛋白 质色谱分离柱。通过对纳米材料填充结构的有效控制,优化蛋白质分子与分离填料 的接触时间和相互作用方式来缩短分离时间,加大分离效率。此外,本技术还通过 对填料的表面修饰,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分离选择性。分离核心技术已申请一项美国 发明专利,另外来还有一项技术正在申请中。本产品开发成功将有效提高蛋白质的 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依据我们的初步测算,该填充柱的价格将是低于现有市场产品 20%。 157、项目名称:国际新生婴儿检测(ISNS)试剂公司 项目负责人:沈中平 邮箱:receive9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1. 带领美国德州第一个卫生代表团访问中国 2. 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婴儿检测主任 -147- 3. 在山东济南建立中国第一个新生婴儿检测中心 4. 在云南昆明建立中国第二个新生婴儿检测中心 5. 安排山东婴儿检测中心二批医务人员在德州卫生厅免费培训 6. 收到北京中国卫生部的邀请去中国指导中国新生婴儿检测工作 7. 做过多次讲座 8. 受聘为昆明医学院顾问。 项目简介: 新生婴儿检测,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三天内(中国,美国是 10 天内)在婴儿足 跟上采取几滴血,用快速的实验室方法筛查出新生婴儿某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以 便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避免部分婴儿的智力低下和严重疾病。 最常见的是有些婴儿不能代谢苯丙氨酸,造成大脑受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 一旦使用新生婴儿检测方法得到早期诊断,目前的医学完全可以用药物治疗,大大 减少了社会上低智儿童的数量。 因此,新生婴儿检测已经是国际卫生组织所确定的全球推广项目,中国也已经 立法要推广新生婴儿检测。由于中国在这方面是刚起步,所以在设备,技术,药品 方面还需要一个阶段。 美国德州卫生厅在新生婴儿检测方面是全世界最大的卫生机构,每年检测 60 万 个婴儿样品,我作为世界卫生组织 ISNS 的中国部主任,带领美国第一个德州卫生代 表团访问中国,帮助中国山东省和云南省建立了新生婴儿检测中心,并免费培养技 术人员。因此,我对中国和世界新生婴儿检测的状况非常了解。尤其是,中国因为 人口多,新生婴儿检测的数量大,每年需要购买大批的试剂。 假如中国能够自己生产合格的新生婴儿检测试剂,市场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在 质量稳定之后,可以打入国际市场。市场的前景非常好。 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生婴儿检测试剂公司,是必然的方向。这个公司的成本低, 产品见效快,关键是懂得专门的技术,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人或合作单位。 158、项目名称:创新止血材料,再生医学材料及药物传递材料项目 项目负责人:范思宇 邮箱:siyufan@gmail.com 业绩描述: 半导体封装测试目标公司商务尽职调查 (估值约五亿美元,主要在中国与马来 西亚运营)进行了市场评估,技术发展分析,竞争标杆分析及客户访问。对目标公 司股价与历史及同类企业进行了比较和评估。预测了未来 5 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 润率和必要资本性支出。确定了与宏观经济,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紧密相关的投资 风险。美国电动机市场的跨境并购目标筛选为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买方客户)与面 临财务困境的日本卖方针对管理决策,交易及谈判战术提供建议及支持。 应用现金流模型和类比模型对日本财团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在韩国和捷克的生产 基地进行估值,帮助客户对资产进行竞购。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专注开发以材料创新为突破的医疗器械产品,例如手术用止血材料,手 术用伤口密封剂,手术用防粘连膜,手术用各类补片(疝气,神经),再生医学伤口 敷料,美容科用脸部组织填充剂,口腔修复科用胶粘剂,树脂填料,药物传递水溶 胶等。 核心技术是拥有国际专利的, 对温度敏感的医用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为液体, -148- 在 37 度体温下变为水溶胶) 。 公司计划开发的第一个产品是手术用止血材料,第二个产品是用于牙槽骨再生 的支架,第三个产品是用于药物传递的水溶胶。 这三个产品的市场潜力都非常好。在海外已经有相似产品成功获批,因此无技 术风险。拥有获得批准产品的公司市值都在 3-7 亿美金之间,因此其商业价值已获得 印证。 159、项目名称:一种连续提取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和葛根淀粉的新型工艺 项目负责人:陶兵林 邮箱:usachinant@yahoo.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2007 年 CCTV 三农热门人物; 2007 年武汉市第五届十大杰出创业 企业家;2008 年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2008 年武汉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 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评为最具创新能力企业家;2011 年被武汉市慈善总工会评为“第 三届武汉慈善贡献奖” ;2013 年聘为武汉市天使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 主要业绩:2002 年至今多次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名博士绍兴行、顺德行、南通行 成员;2003 年 4 月当选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员;2004 年 12 月当选全国青联留学 人员联谊会美国地区理事;2006 年 10 月当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海外会员;2007 年 10 月当选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理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员等;2007 年 11 月与徐薇研制的 7-乙基喜树碱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610019097.6); 2008 年 1 月当选 CCTV2007 年度三农热门人物;2009 年 6 月主持项目“红豆杉抗癌 原料药紫杉醇的生产研发”项目国家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20 万支持;2009 年 9 月“中国本土特色药、食两用植物葛根系列食品开发及优良品种选育”获国家 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成果;2009 年 10 月当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首届全国百 佳 农 产 品 经 纪 人 ”; 2010 年 1 月 发 明 的 “ 一 种 生 产 紫 杉 醇 的 工 艺 方 法 ” (201010103802.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0 年 3 月发明的“一种综合生产葛根总黄酮、 葛根素和葛根淀粉的工艺方法”(201010136218.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0 年 5 月被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人民大学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领军风采奖”;2010 年 10 月“一种连续提取葛根总黄酮、葛根素、葛根淀粉的新型工艺”被评为“中国中小 企业创新 100 强/优秀创新成果”。 项目简介: 1、项目特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成熟度:目前,公司在黄陂区长轩岭 镇羊角山村、平港村、户冲村、十棵松村有万亩葛根种植基地,并且建立了分离提 取葛根黄酮、葛根素,加工葛根粉,生产葛粉系列产品的厂家。现在已经攻克了葛 根总黄酮的新萃取和分离纯化技术,并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使提取的葛根总黄酮 纯度达 91%,葛根素纯度达到了 98%以上,成功地完成了小试和中试,并通过国家 有关权威部门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项目前景:随着葛根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及应用的推广,葛根总黄酮的提取 及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分 离纯化工艺的研究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3、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确保和提高了公司在现代生物医药中间体中的市场 份额,产品质量达行业优等水平,市场占有率提升到 42%。 4、社会效益:1、巩固和提高公司在现代生物医药中间体的地位,保持和提高 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望对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产 -149- 业作出一份贡献。2、提高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显著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不对 周围环境造成污染。3、实现新增税收 155.6 万元,有力地支持地方财政;新增就业 人数近 10 人,缓解地方劳动就业压力。 160、项目名称:多功能快速止血產品 项目负责人:陳明弘 邮箱:0329cmh@gmail.com 项目简介: 严重失血对生命是巨大的威胁。据统计,战场上因伤致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是 由于失血造成的。如果随身有止血控制方法或装置,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可以避免死 亡。止血控制方法在许多民用市场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地震、车祸等突发事件,采 矿、等高危作业,外科创伤等医疗环境。在这些情况下,失血是受伤的第二大死因。 对边远地区发生的意外伤害,简便的止血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内外现有的止血产品都有一定的缺陷,有的产品甚至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 针对国内外市场缺乏一种简便、快速、有效、安全、多功能的止血产品,本项目前 期投入大量靠科技人力和资金对这一产品进行开发,采用了优化的最佳设计、自行 研发的复合材料,成功创造了多剂型多功能止血产品,在国际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本项目关键技术是自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止血复合材料、独家配方的多 种剂型以及多功能复合产品。该止血产品特别适合包括静动脉破裂等大出血外伤, 由美国独立鉴定机构(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认定其有效 性和安全性,止血速度达到 5 秒以内,为全球领先。由于所有原料均为安全的生物 兼容材料,生产安全环保,无任何有害污染排放。 161、项目名称:1.单链片段抗体携小干扰 RNA 靶向癌细胞药物开发;2.有机食品补 充剂的开发和生产 项目负责人:王宇彤 邮箱:doh253@yahoo.com 业绩描述: Significance of delta-lactoferrin in mammary tissue: Lack of confirmation for expression of human and bovine isoforms. C. R. Baumrucker, Y. Wang, and D. L. Greger. ADSA-ASAS Joint Annual Meeting, July 9-13, 2006, Minneapolis, MN, USA. 项目简介: 1.单链片段抗体携小干扰 RNA 靶向癌细胞药物开发。开发小干扰 RNA (siRNA)作为肿瘤药物的一个最大障碍是进入细胞的效率问题。单链片段抗体 (ScFvs)融合蛋白和带正电的肽可携带 siRNA 可进入特定靶细胞。然而,ScFv 介 导的 siRNA 进入癌细胞的治疗还没有进入市场阶段。开发这方面的药物可填补肿瘤 治疗空白。比如,20%-50%的侵袭性乳腺癌过表达 Her2,它与肿瘤侵袭性的生物学 行为和预后差相关,如用已上市的抗 Her2 单克隆抗体 trastuzumab 可抑制 Her2 二聚 化和及其活性,可延长 Her2 过表达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但接受这种药物的治疗约 15%患者发现有转移,近 60%的患者对这种治疗没有反应。我们用一种包含抗 Her2 ScFv 和 Protamine 肽(F5-P)的融合蛋白能够降低基因的表达尤其是 Her2 阳性的乳 腺癌细胞。已经取得很好的结果,希望生产这方面的药物,开始临床前的一些实验, 并最终应用的临床病人。我们正准备把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有独立知识产权。 2.有机食品补充剂的开发和生产。食品补充剂(food supplements)在美国是人 们日常很普遍食用的,做为对膳食的营养补充。利用有机食品作为食品补充剂,在 -150- 欧美国家已经有了一定市场,但是食品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本项目采用中国特有的野生的和有机农业培育的菌类,如榛蘑,辅以香菇、银耳、 金针菇、油菇、黑木耳、竹荪等其他菌类,制作成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补充剂,产 品形式可为丸剂、胶囊、片剂等。常吃菌类食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 病有很大帮助。本项目需要投资 500-1000 万启动。由于目前相关的企业在国内外都 很少(结合纳米科技为我们的独创),尽管有一定竞争,但是没有与本项目完全相同 的产品,加上采用起初以外销为主,到内外并举的市场营销策略,随着市场认知程 度的提高,前景十分看好。 162、项目名称:穿戴式妇女排卵电子检测仪 项目负责人:褚真威 邮箱:zchu@iovulation.com 业绩描述: 在国际国内著名医药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还有 2 项专利。 项目简介: 生殖避孕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问题,想要小孩却有生育困难,不想 要小孩但又意外怀孕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据统计,每年美国 有 7 百多万不孕妇女,中国有 5 千万不孕妇女,还有大约有 1 亿左右的妇女需要用 自然方式避孕。这个产品可以满足所有这些需求,有很大的市场。 穿戴式妇女排卵检测仪是个微型穿戴式电子产品,它整合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 多种人体感应器,可以准确不间断的检测多种人体信息,同时把这些信息通过蓝牙 传送到智能手机,通过我们开发的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用户的排卵期,还可以 预告下个月的排卵期。这个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既可以作为妇 女怀孕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避孕的辅助工具。 这种产品设计在国际上还是首创,目前在美国还没有类似产品。已获得中国 2 项专利。美国专利正在申报中。该产品在 2014 年波士顿 NECINA 科技协会举办的高 科技产品创业大赛上,与众多哈佛和 MIT 毕业生同台竞争,获得 3 等奖。 医用仪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新兴的领域,其市场营销也是一个全新 的概念,机会和挑战并存。从目前智能手机的软件市场来分析,据统计美国的智能 手机软件市场每年以 30%的速度递增,2009 年的销售总额是$100 亿美元,到 2015 年将达到$320 亿美元。这其中,医用智能软件的销售额的增长速度会更快,销售额 会从 2009 年的 4 千 1 百万,增长到 2010 年的 8 千 1 百万。几乎是成倍增加。到 2015 年,全球将会有 5 亿手机用户使用医用手机软件,销售额将会达到 12 亿美元。 据统计育龄妇女中 12%的人口有生育问题,需要帮助或治疗。在美国每年有 700 万的妇女,在中国有 5000 万的妇女需要生育帮助。避孕市场比生育需求更大,全球 有育龄妇女 18 亿,有不少妇女因为避孕药的副作用或宗教的原因,不能使用避孕药。 每年大约有 1 亿的妇女需要使用自然避孕法来避孕。我们开发的这个高科技排卵检 测仪,将是最成熟和有效的自然避孕法,是这些妇女的首要选择。 团队成员主要有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组成,有多名博士,硕士等, 项目申报人褚真威有医学和计算机多学科背景,主要负责产品的设计和项目管理。 其他成员中有在美国著名医疗仪器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以及手机软件工程师。样机开 发已经完成。马上可以投入小批量生产,希望能在中国建立一个高科技的研发和生 产基地。 163、项目名称:1.智能纳米公司-应用纳米技术于个性化医学和生物制药;2. 基于 -151- 北斗和 GIS 的手机移动支付安全芯片和系统;3. 托盘 RFID 共用系统的开发及租赁 营运 项目负责人:陈攻 邮箱:gchen_sha@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企业战略策划/管理咨询营销专家/谈判沟通和销售技巧培训;投融资辅导/物流物 联网 IT 项目实施、特别关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产业、物联网和电子信息与软件开 发、新能源与环保产业。 项目简介: 1.智能纳米公司-应用纳米技术于个性化医学和生物制药。详见项目介绍 sheet 和 智能纳米公司 Intelligentnano.pp。 2. 基于北斗和 GIS 的手机移动支付安全芯片和系统。我们的愿景是成为手机移 动支付安全防护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 10 亿元的产业规模。通过我们的二大创新技 术“采用三重密码的手机支付用户账户保护方法”和“以地理位置为度量的等级化 可信手机支付权限控制的方法”的来大幅度提高手机移动支付安全,使手机成为一 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和金融服务终端。我们计划马上申报项目,未来 3 年在在 国内投资¥6400 万元,建立一个三重密码的手机移动支付安全芯片设计制作和以地 理位置为度量的等级化可信手机支付权限控制产业化基地。详见手机移动支付安全 芯片和系统 ppt。 3. 托盘 RFID 共用系统的开发及租赁营运。“托盘 RFID 公用系统的开发及租赁 运营”项目将国外先进的物流运行模式引进到国内,开发了中国首家托盘共用系统 和率先开展托盘租赁与共享业务,供应链管理咨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发与营 运及物流软件系统的开发。关键是 1)由原来客商公司自己购买托盘,改为现在向 我们租赁的全新金融模式,包括向客商或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托盘和物流 信息 2)我们将在托盘上增加未来方向的 RFID 识别跟踪系统并尽快产业化,以便更 好适应未来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需求。 简介文字和图片附在本表格后面 托盘 RFID 应 用及与 SCM 的集成(如有兴趣了解,可以面谈和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图片等) 164、项目名称:抗艾滋病中药新药的研制与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段荣书 邮箱:duanrs@yahoo.com 项目简介: 1、本项目技术特点: 本项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一项国际科技空白。1)、本项目新药具有西 药联合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而没有西药联合疗法的毒、副作用; 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使艾滋病病毒载量下降到千分之一的中药; 3)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杀灭病毒、重建免疫)具有双重作用的的抗艾滋病药物。 2、应用范围: 适应于全球全部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没有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停药后 没有反跳;没有治疗限制,儿童、孕妇都可服用;不需要终生服药。 3、本产品巨大的市场: 今天,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达 3 千 4 百多万 人;全球艾滋病药销售额可达 8 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国登记的 HIV/AIDS 达 78 万人,专家估计有 380 万人;中国大陆每年艾滋病 -152- 药的销售额,将达数百亿元。中国卫生部公布,每年艾滋病病人数增加 12.7%,死亡 人数增加 8.6%。 国外市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8 年,全球艾滋病治疗药物市场的销 售额高达 108 亿美元。2011 年全世界在治疗艾滋病上共花费了 168 亿美元;2013 年 花费了 220 亿美元;在 2015 年以前,每年艾滋病药费要增加到 240 亿美元。艾滋病 病人得到治疗的在逐年增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 2012 年 7 月第 19 届世界艾滋 病大会讲话)。 4、效益: a.经济效益: 2014 年本产品在美国获得生产许可,已在美国生产与销售。2014 年预计销售额 100 万元。 2015 年生产规模为 10.95吨药品,按照每人每年为 8000 元。第一年销 1.5 万 人年份,销售收入约 1.2 亿元人民币,成本约 0.6 亿元,利税 0.6 亿元。 2016 年销售额 2 亿元,成本约 1 亿元,利税 1 亿元。 2017 年销售额 3 亿元,成本约 1.5 亿元,利税 1.5 亿元。 b.社会效益: 鉴于艾滋病对人类的严重威胁,任何在艾滋病治疗上的突破都将引起全世界的 关注。本新药将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造福整个人类社会。此外,本创业项目填补 了国际一项高科技空白。由于采取最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因而 能培养造就一批敢于直接参与激烈国际竟争的人才,为中国其它企业走向世界起到 示范作用。 165、项目名称:脂源性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保健和抗衰老方面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周滨 邮箱:binz007@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8 年赴美国工作,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医 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主任,现任东卡大学医学院生 理系助理教授,时间医学与再生医学实验室主任;从事肿瘤转移、关节炎、糖尿病、 耳聋和过敏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 DNA 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已逾 16 年,有丰富 的临床医学研究经验。而且,我在美国组建了干细胞治疗及咨询公司 AdiStem 和干 细胞库。我共发表学术论文 27 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 14 篇 SCI 学术论文, 累计被引用高达 67 次,累计影响因子超过 54。我的研究方向是免疫学与再生医学, 成功地使用脂肪干细胞技术治疗神经性耳聋与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病症共计 30 例, 无任何毒副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核心期 刊 Clinical Immunology. 2011;141(3):328-37 和 Immunology. 2011;133(1):133-40。 成果介绍: 一、脂肪干细胞,疾病治疗的新选择!作为美国 AdiStem 干细胞公司和 StemGen 干细胞公司首席科学家,主持了脂肪干细胞的前期基础研究,包括:1.脂肪干细胞的 分离、鉴定、培养和安全性研究;干细胞库技术;攻克了大量生产符合临床应用级 的脂肪干细胞的技术。2.应用脂肪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上,观察到了有 效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防治机制是: 1)脂肪干细胞广谱地抑制了炎症反应,并诱 导了抗炎因子 IL-10 的产生;2)脂肪干细胞抑制了 Th1 和 Th17 等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应答;3)脂肪干细胞诱导了分泌 IL-10 的调节性 T 细胞 (Treg 细胞) 的产生。 -153-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在不同的方面控制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论文已经发表在 国际著名刊物 Clinical Immunology 上。3.应用脂肪干细胞,在严重耳聋的动物模型上, 反复注射脂肪干细胞。经六次注射后,动物的听力大致恢复。其机制是脂肪干细胞 除能抑制动物的自身免疫反应外,还能有效的保护内耳的毛细胞和听神经元。论文 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 Immunology 上。在上述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脂 肪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和转化研究。目前,已经在干细胞临床转化方面取得突破性 进展,包括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自身免疫性内耳疾 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共收集 病例 30 个,其中 10 例为糖尿病。为那些不能用现代医学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 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从 2013 年 12 月起,兼职山西医科大学,在太原筹 建干细胞 GMP 实验室,开展脂肪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 二、DNA 疫苗预防和治疗过敏和哮喘:国际化大都市如纽约、伦敦等大城市的 贫民区,蟑螂污染严重。蟑螂过敏原所致过敏和哮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节节攀升, 临床疗效不好。超过 26%的美国人对蟑螂过敏;中国由于城市化发展也正向这条路 迅跑。 我们开发出含蟑螂过敏原 Bla g 1 的 DNA 疫苗和含蟑螂过敏原 Bla g 2 的 DNA 疫苗,这些 DNA 疫苗可诱导 CD25CD4Foxp3 调节性 T 细胞的产生;并分泌大量的 免疫调节蛋白 IL-10; 还可降低 IgE 的产生;对蟑螂过敏原所致过敏和哮喘有预防 和治疗效果。该课题为人类最终应用 DNA 疫苗预防和治疗过敏和哮喘打下坚实基础。 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顶级杂志 Allergy 上。 三、抗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CD82 是抗前列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分子之一。我们发现了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CD82 阻滞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如:(1)KCD82 的 Palmitoylation 转录后修饰对该基因 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移动、浸润和转移起促进作用。(2)前列腺癌细胞转移的信号 传递途径是 FAK-Lyn-P130CAS-CrKII,(3)KAI1/CD82 介导的抗前列腺癌细胞转移 需要 P130CAS-CrKII 复合物的形成。此研究成果为肿瘤病人的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 了有力的证据。论文发表在肿瘤研究领域顶级杂志 Cancer Research 上,并为广大同 行多次引用。 四、自身免疫性耳聋:我们证实自身免疫性耳聋是一个由 T 细胞介导的器官特 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优秀期刊 Clinical Immunology 上, 并被该期刊选为重点推荐文章。 我们还发现缺乏 IL-10 的免疫调节作用,自身免疫性耳聋变得恶化,而外源性 IL-10 则可改善疾病状况,从而证明 IL-10 可控制自身免疫反应的程度,其机制是 通过抑制 Th1 类炎性反应和诱导分泌 IL-10 的调节性 T 细胞 (Treg 细胞) 的产生。 该成果发表在 Nature (自然) 子刊 Gene therapy 上。 奖励与荣誉:2014 第三届“海外博士威海行”活动暨“创智杯”创业大赛决赛 三等奖 (脂肪干细胞);2011 美国田纳西大学内科系 Zussman 最佳成就奖 (免疫学 和干细胞生物学);2008 美国免疫学会 青年教师奖 (AAI Junior Faculty Travel Grant, 2008);2007 美国免疫学会 青年教师奖 (AAI Junior Faculty Award Grant, 2007); 2006 美国田纳西大学内科系 Dr. Bernard Zussman 最佳研究员奖 (免疫学);2000 美 国 Mayo Clinic Rochester 特 邀 访 问 学 者 ; 2000 美 国 临 床 免 疫 学 会 博 士 后 奖 (Traveling grant awarded by the CIS, 2000);1999 中德交流奖 (Research grant award from the Sino-German Exchange Service (DAAD) for 1999-2001 titled: Analysis of NF-ATc-Function in Lymphocyte and Cardiomyocyte Development)。 项目简介: -154- 我们自主开发的自体脂肪干细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那些不能用现代医学和手 术治疗的难症,如退化性关节炎、糖尿病及其综合症等。对这些疾病,临床上基本 采取保守治疗,暂时控制病程,却无法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和胰岛,当然无法控制 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效果很不理想!目前研究发现,使用脂肪干细胞不仅能促进受 损的关节软骨和胰岛组织修复,而且还能调节免疫平衡,避免免疫损伤,成为治疗 这些疾病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次用于抗衰老治疗,改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问题 是当今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亚健康状态多由生理机能和代谢能力降低、退化和老 化所致,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 总人口数的 60-70%。第三,能为病人建立个人干细胞库,存储健康与青春,以备将 来所需。第四,还能为高端美容市场提供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美容技术,如脂肪干 细胞治疗面部皮肤老化,除皱,隆胸和全身塑形等。 相对于干细胞的现行技术,自体脂肪干细胞疗法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它避开 了胚胎干细胞的政治、法律、道德、伦理、宗教等困扰;还避开了骨髓干细胞的来 源稀缺等困境;具有增殖能力强、不导致染色体变异、不导致肿瘤发生等特征,而 且取材方便、创伤小、来源充足,是一类真正可用于临床的、实用的新型干细胞。 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 30 例临床应用研究,包括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对骨关节炎、 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我们还将脂肪干细胞技术应用于治疗面部 皮肤老化,除皱;隆胸和全身塑形,共有 213 例脂肪干细胞微创美容手术,效果非 常满意。 本项目技术新颖,将填补国内脂肪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关节炎的空白,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国内临床传统的治疗方法,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 威期刊 Clinical Immunology. 2011;141(3):328-37 和 Immunology. 2011;133(1):133-40。 为实现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装备制造类 166、项目名称:高端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维护算法和云计算平台 项目负责人:朱秋实 邮箱:totoaidodo@hotmail.com 业绩描述: (1)负责管理 220 万欧元的 ProSeLo 研发项目(2)自主研发完成 4 套优化服 务型物流的随机数学算法,正在申请 PCT 专利。(3)硕士获得 Cum Laude 优秀毕 业生文凭, 1%学生可获得。(4)本科保研并获得学院奖学金 1 万 2 千欧元。 项目简介: 研究领域的大背景概述: 高端装备指的是长生命周期的高附加值的装备。例如,风力发电机组,飞机, 半导体芯片生产机床等。此类长生命周期的设备长期面临供应链问题的挑战。比如, 对于飞机而言,故障导致的无法飞行是非常昂贵的,业内称为 AOG 时间(Aircraft On Ground),平均每小时 AOG 损失可达数万美金。此类由于低可靠性导致的无法运 转也被通俗的称为 downtime。对于高端装备而言,在漫长的生命周期里(比如,一架 飞机的寿命为 20-30 年),不仅 downtime,且各种维护的成本也会非常之高,甚至往 往数倍高于购买的价格。如此庞大的成本使得如今高端装备的服务和维护成为了一 -155- 个热门研究领域:“服务型物流优化” 。这也正是荷兰优化物流研究所的核心课题。 研究课题简介: “服务型物流优化”立足于两点:(1)供应链整合优化,也称大物流优化(2) 通过微传感器实时采集物理数据,然后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我的课题正是此研究 领域的关键所在。举个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以石油行业为例,庞大的输油管 道,海上钻井平台等通通会遇到一个难题:当设备损坏时,有库存多少部件才能保 证及时维护。过去的方法是对需求量进行数据挖掘,基于 news-vendor 类型的模型进 行优化。而在当今和未来,随着微型感应装置等硬件技术的广泛使用,更精确的方 式则是根据数据挖掘分析来预测部件的可靠性的高低,进行相应的供应链优化,由 此减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比如,可靠性高的,少库存;可靠性低的,多库存) 。 市场前景: 面对如此庞大的服务型供应链成本,众多高端装备制造商(飞利浦,ASML 阿 斯麦,IBM,DAF 重汽,佳能打印设备,VI 范德兰德,福克飞机 Fokkker 等)开始 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服务型供应链优化的技术。上面提到的公司均为荷兰高级物流研 究中心(DINALOG)的合作伙伴。基于一系列的需求调研,基本肯定,在供应链优 化行业,国内尚未出现同类型的数学模型,软件或咨询类型的公司。为了解决此类 供应链问题,国内的大企业往往通过支付高额费用给各大咨询公司来做此类研发模 型。而大咨询公司因为偏重与管理和策略类的咨询,往往能给出抽象的定量模型和 定性模型,很难为企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定量模型。正因为巨大的市场还是空白,所 以欧洲的一些供应链优化公司(比如 ORTEC, OM Partner, CQM 等)已经开始慢慢进 入中国市场。 基于一系列的需求调研,基本肯定,在供应链优化行业,国内尚未出现同类型 的数学模型,软件或咨询类型的公司。为了解决此类供应链问题,国内的大企业往 往通过支付高额费用给各大咨询公司来做此类研发模型。而大咨询公司因为偏重与 管理和策略类的咨询,往往能给出抽象的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很难为企业量身定 做合适的定量模型。正因为巨大的市场还是空白,所以欧洲的一些供应链优化公司 (比如 ORTEC, OM Partner, CQM 等)已经开始慢慢进入中国市场。作为海外华人的 我认为,既然已经掌握国外的最前沿的技术模型和算法,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引进回 国,做出成熟的产品,成立公司运营呢?不管在价格,质量,科技含量上,我们的 产品都非常有竞争力。 我的对整个项目的基本规划分为三步:1)产品, 2)服务, 3)标准 1)产品 初期(一到两年内) ,我希望成立一个偏重供应链算法研发的咨询类公司。从接 手企业问题,到建模,到测试,到交货,到售后维护,我们以顾问型销售的方式和 客户一起做研发。所以也可以变相看作是,客户把部分供应链优化研发外包给我们 公司。 2)服务 等我们公司做过足够数量的研发之后,则可掌握业内供应链信息和数据。然后 (三到五年内) ,我们可以在云上做一个优化的云计算平台,让更多企业付费后,在 云上进行供应链优化(详细内容,见我的企划书,由于涉及商业机密,企划书不便 上传) 3)标准 最后(五到十年内),如果运算平台能做大做强后,则可转型为一个类似于 SAP 的 ERP 系统。我们的产品更高于 SAP,因为 SAP 只有管理和简单的计算功能,并没 -156- 有强大的数学分析和运筹规划模型。我们的运算平台最终可以做成一个供应链优化 的业内标准。以后全世界的大企业都可能不会用过时的 SAP,而是用我们的平台来 管理供应链和物联网。 效益分析: 项目的成本在产品,服务,标准的三个阶段会递增。但是相较于传统工业类项 目需要大量研发设备或材料上的前期资金投入,而我们的项目不需要这些投入。此 项目属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业,利润率非常可观,一旦拿到企业订 单,投资回报率也会非常高。总体来说,不论是在项目的哪个阶段,项目前期投入 的资金和成本都很少,所以项目风险也非常小。 现有研究成果: 1)与荷兰优化物流实验室合作,研发出风能发电机的维护的模型和算法,并完成 学术文章一篇,将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 ”OR Spectrum”。 2)与半导体机床制造公司阿斯麦 ASML 合作,研发出 NXT 系列机型中重要部 件的维护模型和算法,并完成学术文章一篇,将发表于国际学术杂志 ”IEEE transaction on Reliability”。 进行中的项目: 1)计划与物流自动化系统自造商范德兰德 Vanderlande Industries 合作,开发多 部件系统的维护模型和算法,并完成学术文章 2)预备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 3)与国内各方(如,武汉招商局,光谷科技开发区,深圳前海合作区,深圳车 联网等)进行洽谈,引进研究成果。 167、项目名称:下一代的钥匙和锁 项目负责人:马要武 邮箱:ma_yw@hotmail.com 业绩描述: 2009 年,开发的激光产品,获世界一流国际光电学会 SPIE 的 PRISM AWARD。 1993 年,研究的光电测试方法,获日(本)中(国)科学技术交流协会奖。研制的产品销 售给了 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团队,产品还帮助大学教授获 2002 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获 201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项目简介: 汽车门锁和汽车防盗系统锁的汽车钥匙,这 20 多年里,经历了机械钥匙、遥控 钥匙和无钥匙启动系统钥匙。建筑物大门锁,具有机械钥匙、磁卡钥匙、非接触卡 钥匙、密码、指纹和静脉等开锁方式。现状,这些锁具仍残留下了一大堆安全隐患 和问题。本项目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已申请了 5 件基本发明专利,解决了这些隐 患和问题。与现状相比,在防盗性、方便性和成本的 3 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这些进步能够很好地颠覆现状,打动 10 亿中国人和 50 亿世界人的 心,战胜世界 500 强的大公司,建立新的规则。今后本项目还将派生出数十件以上 的专利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预计今后 10 年内,中国美国欧洲日本 70%的新售汽车 和摩托车、30%的新旧家庭与工作单位大门,采用本项目专利发明的新钥匙和锁系统 产品。 10 年内中国 4 亿人、 世界 10 亿人日常使用。此系列产品能产生销售额每年 1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本团队成员由总裁、高级工程师、院士、教授等组成,具有中国、 美国、日本的长年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成功开发了许多国际领先的产品。本项目 计划在中国设立研发、生产、销售公司,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世界一流品牌 -157- 和标准。本项目寻求 1000 万元人民币的初期投资,主要用于推进产品开发和购买生 产设备。计划 7 年内公司公开上市,那时,初期投资所占股份可以卖出,期待得到 50 倍的回报。 168、项目名称:交通安全装备设计制造 项目负责人:邹荣达 邮箱:roger.rogerzou@gmail.com 业绩描述: 邹荣达博士曾任 Monash 大学土木工程系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澳洲有近 20 年的从事科研,教学及为工业界的咨询工作经验。 曾经参与国家重大的科研及设 计项目, 其中包括车辆在侧撞情况下车门的安全性设计研究;车辆在翻滚情况下的结 构安全性设计研究;澳洲国防部军用车辆安全结构装置的设计研究;坦克教练车教 练员安全防护结构电脑模拟;澳洲公路路局高级别桥梁防护栏的电脑模拟和设计; 贮水临时塑料路障(用于道路施工段及路边建筑工地的防护)研发设计;路虎汽车 前防护栏的研发设计;必和必拓矿用皮卡车安全结构设计; 以及协助澳洲验尸官办 公室重大车辆事故的案件分析等。在国际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 在 澳洲科研及工业界有广脉的人际关系。 项目简介: 据官方统计,自 2001 年至今,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平均每年超过 10 万, 已经连续 10 余年位居世界第一。 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道路交通事故的大量发生已经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 生命安全。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人的因素外,道路及环境因素 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依据澳大利亚的经验,对事故多发地段进行道路优化设计、 合理地使用交通标志和道路安全设施,将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邹荣达博士 在澳大利亚工作了 20 多年。主要从事车辆及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及咨询,直接参与了 多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研发和设计。邹博士直接参与的多个道路安全设施方面项 目已经完成研发并设计成型,预备制造生产。其中一个为贮水塑料路障,可用作道 路施工段及路边建筑工地的临时防护路障,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护。还可在大型 活动时,用作分离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护栏。该塑料路障设计美观安装简便,仅两个 熟练工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完成安装。贮水前每个空桶重量仅为 40kg, 贮水后每 单位重量可达 200 多公斤。该路障占地面积小,宽度仅为 0.5 米左右,使用时直接放 在路面上无需破坏路面。该设施不同于国内现有的塑料隔离器(不具有安全性能), 产品已通过美国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可以承受住普通轿车及两顿半皮卡车在高 速下的撞击,且撞击后车辆能在设定的有效安全范围内停下,不造成二次追尾事故。 改进型贮水塑料路障能用作阻止暴徒强行驾车闯关的防暴路障, 能有效地阻 止包括皮卡在内的车辆的高速撞击,为国家机关及重要场所提供安全保护。 169、项目名称:1.食品饮料工业的现代智能管理;2.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和基础的设 计及制造;3.大型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 项目负责人:郭子牛 邮箱:ziniu@hotmail.de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1996 年荣获 German Niedersachsen Scholarship for Young Scientist 项目简介: -158- 1.食品饮料工业的现代智能管理。 (食品安全)食品饮料行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 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 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可以说都属于食品现代化信息 技术平台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G-软件解决方案:更快的建立成本更低的新工厂;共享 信息,高效运行;监控和诊断工具,最优化的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批次管理系统快 速识别有问题的批次产品并迅速做出危机处理,保证产品安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优化; 包装解决方案业务使企业拥有快速柔性化的包装线能源管理系统帮助企业节省可观 的能源费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开发使用分布式模块化的软件包,提供可持续,经 济,环境友好的食品饮料业发展。在全国任何一家食品饮料厂的新建和改造中,提 升食品饮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发展潜力。特别是可帮助国内的中 小食品饮料企业增加扩大业务,提供实现其产品在国际上品牌化的机会。 2.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和基础的设计及制造。海上风能是目前刚开发利用的一种新 能源。福建地区也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作为新型的技术产业之一。海上风力发电的 重要组成部分---塔架和基础的设计研究及制造至关重要。风力机塔架所承受的载荷 除塔架自重外,还要承受吹向风力机和塔架的风压, 海浪,以及风力机运行中的动载荷, 等等。详细研究风力机塔架和基础结构在强风, 海浪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能以及考虑 各种复杂条件下结构的性能,提出适合于实际情况的风力机塔架和基础在地震,强风 和海浪条件下风振反应控制实用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采用新型的消能减震 支撑体系,进行综合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分析,达到合理的选型与优化设计。在结 构、工艺、成本、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技术路线和 解决的关键技术与难题目标:1)研究海上风力发电塔架和基础结构在强风、海浪荷 载效应及其动力反应分析,探讨其关键的影响因素。2)提出风力发电塔架和基础结 构在强风、海浪荷载作用下分析方法,并结构模拟试验和有限元软件分析,考虑各 种不利环境对结构的影响。3) 通过大量的调查总结特殊环境下的风力、海浪特性, 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与结构安全防护措施。内容:根据有限单元法静力和动力 学基本理论讨论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部件塔架的静动态特性,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 和基础结构静动态特性和疲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部件的研究 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塔架和基础制造.分析方法:xxx 技术路线:xxx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塔架和基础结构长期在风荷载、海浪作用下的疲劳和腐蚀问题研 究及其模型的建立。通过塔架和基础的振动反应研究提出经济、有效的减振措施。 对于强风、海浪袭击时,塔架和基础的可靠性研究。塔架和基础的制造海上风场项 目的管理,运营和实现。 3.大型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生活垃圾高效发电技术 (大型垃圾生化处理沼气 发电)。1.垃圾发酵技术的发展在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和垃圾资源 化利用的大环境下,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技术作为再生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日 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2.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技术相对传统用煤发电,沼气发电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下降,有利于大气层的保护。由于整个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 工艺采用密封型生产,从而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垃圾生化处理沼气发电,成 功地将垃圾中的生物化学能直接高效地转化成了电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垃圾 的资源化再利用。另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沼气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代替 天然气,从而为沼气的有效利用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3.各种垃圾生化处理技术 3.1. 垃圾湿法发酵技术垃圾湿法发酵技术是较为普及的垃圾生化处理技术。用来发酵的 垃圾湿度必须达到 90% -92%。对于固体干性垃圾,为制成达到此湿度的发酵体,将 -159- 需要大量生产用水及大量能耗,因此只适用于湿性垃圾。3.2. 垃圾干法发酵技术垃 圾干法发酵技术分为间隙式和连续式生产形式。用来发酵的垃圾湿度在 50% -70%。 此技术不适合用来处理很湿的垃圾。3.3. 综合型垃圾发酵技术综合型垃圾发酵技术 综合了干法湿法发酵技术的特点,对于不同湿度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发酵方法,从而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生产用水及能源的浪费。4.综合型垃圾发酵技术工艺流程和废气处 理: xxx5.垃圾生化处理发电厂举例 5.1 厂区布置图等 5.2 工艺:垃圾综合发酵工艺生 产能力:50.000 Mg/a20.000 Mg/a 干法发酵 30.000 Mg/a 湿法发酵发电净量: 938 kW 投资:5 Mio. Euro 工人数额:8 人。 170、项目名称: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 项目负责人:石一磊 邮箱:stanking1983@gmail.com 业绩描述: [1] Shi Y., Ellero M., Adams N.A.(2014) Simulations of forced and decaying homogenous turbulence by using an hyperviscosity-SPH model, Proceedings of 9th International SPHERIC Workshop, Paris [2] Zhu X., Bamler R., Lachaise M., Adam F., Shi Y., Eineder M. (2013) Improving TanDEM-X DEM by Non-local InSAR Filtering,Proceedings of EUSAR Conference 2014, accepted. [3] Shi Y., Ellero M., Adams N.A.(2013)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hyperviscosity model for weakly compressible turbulenc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submitted. [4] Shi Y., Zhu X., Ellero M., Adams N.A.(2013)Analysis of interpolation schemes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energy spectrum in Lagrangian methods, Computers and Fluids, 82, 122-131. [5] Shi Y., Ellero M., Adams N.A.(2013)SPH hyperviscosity model for incompressible turbulence, 8th International SPHERIC Workshop, Trondheim. [6] Shi Y., Ellero M., Adams N.A.(2012)Analysis of intermittency in SPH simulations of forced compressible turbulence, Physical Review E, 85, 036708 [7] Wang Y., Zhu X., Shi Y., Bamler R.(2012)Operational TomoSAR Processing Using Multitrack TerraSAR-X High Resolution Spotlight Data Stacks", the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 Munich. [8] Shi Y., Ellero M., Adams N.A. (2012)Accurate estimation of energy spectrum in Lagrangian methods, 9th European Fluid Mechanics Conference, Rome. [9] Shi Y., Ellero M., Adams N.A.(2011)SPH implicit turbulence modeling, ISBN 978-3-89220-658-3, 6th International SPHERIC Workshop, Hamburg.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开发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即压缩感知传感器系 统。它通过开发信号的稀疏特性,在远小于奈奎斯特采样率的条件下,用随机采样 获取信号的离散样本,通过非线性重建算法完美的重建信号。基于此理论的新一代 传感器具有低功耗,低数据采集率,低数据采集时间,超分辨率的优点。此传感器 及系统用于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以机器视觉为导向的机器人定位、识别、检测技 术等全自动化领域。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食品、制药等行业。我国目前正大 力发展机器人相关产业,因此市场前景广泛。 -160- 171、项目名称:1.基于数码电流的智能数码家居产品开发;2.快速光学检测玻璃品 质设备 项目负责人:郭督 邮箱:Du.guo@yahoo.de 业绩描述: 消除智能家居串扰滤波方法。玻璃光学检测光调制方法专利。 项目简介: 数字化电流型智能家居 舒适方便高度信息化。每家都可改造。要让 50%普通老 百姓家里能用上. 数码电流产品有数亿的家庭.每个家庭最基本用 一套数码电流产品,就要生产最少 5000 万套数码电流产品.每套收入以最少 10 元. 将有庞大的利润. 第二个项目 对玻璃行业设备制造检测十分成熟的项目第二个项目 对玻璃行业生产制造检测。在生产线中对玻璃器件的各种缺陷裂纹形态透光度等及 时检测。剔除,保证品质可靠。可扩展到其他领域里应用。 172、项目名称:微型电动汽车 项目负责人:庞怡 邮箱:yipang83@gmail.com 业绩描述: 10 多篇 SCI 论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演讲,几十个中外发明专利和专利申请。 项目简介: 概况:微型电动汽车”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基本层面上的困难和问题: 价格昂贵、路程短,充电麻烦,同时也针对和解决电动双轮车和三轮车的速度和安 全性的矛盾。 技术特点:成本低、重量轻、能耗低、可收缩并可携带进入公共交通系统(如 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从而解决了长途问题。收缩后也可带入住处或办公室充电 (从而解决了充电麻烦的问题)、不需要停车位等等。 第一代样机的最高速度可达到 80 每小时公里,匀速 60 公里时的续航里程 100 公里。每百公里电耗 4 度。 市场前景:本项目的电动汽车,其性能和安全性与汽车差不多,然而购买成本 低阶层的年薪的年薪一致,而且每月的使用成本只相当于不到一天的工资,本项目 的电动汽车在全盛时,可能会达到 5000 万辆至 9000 万辆的销量,年销售额达到 2.5~4.5 万亿。 社会效益:项目的电动汽车如果年销量达到 5000 万辆至 9000 万辆,年销售额 达到 2.5~4.5 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将带动多个产业链及其技术提升,包括碳纤维、 轻型电机、和锂电池,以及庞大的就业人口,也可以创造不少创业机会,带动地方 经济。 它将使一大批人有条件选择电动汽车而不是燃油汽车,既大量减少了空气污染 和排放,减轻了中国的能源压力,又可以省钱。 它将允许更大一批人买不起汽车或不想花那么多钱在油费上,又不愿意或不能 驾驶(机动或非机动)双轮车,开始拥有并可承受自己的个人交通工具。 173、项目名称:汽车工程技术开发 项目负责人:李文宗 -161- 邮箱:wtlee@upwind-cae.com 业绩描述: 主要业绩:创立 Upwind Tech. Inc. 工程公司,取得 FORD Auto Company 一级 供应商资格,承包百万美元工程分析项目。 项目简介: 1.传统车灯,LED 车灯设计,分析,制造及市场开发 2.汽车空调系统设计,分析,制造及市场开发 3.汽车发动机设计,分析,测试及业务咨询 4.车门强度及噪音设计分析,关门力度分析,开关门声音品质与密封防漏分析 5.整车异响及风噪分析。 174、项目名称:智能有源电力滤波器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费峻涛 邮箱:johnfei123@163.com 业绩描述: 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 NASA 宇航局基金、美国路易斯 安那州研究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等, 在智能信息处理、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控制、 智能材料与结构控制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 SCI 权威学术期刊和国际 会议上发 SCI/EI 收录论文 100 余篇,出版英文专著 3 部,申请发明专利 30 项, 授 权 2 项。IEEE 会员, ASME 会员,国际 Sigma Xi 会员。国际人工智能期刊编委,美 国国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应邀担任 30 余种国际 SCI 权威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50 多次担任一流国际会议组织和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分会主席。入选美国名人录和英国 剑桥名人录。 项目简介: 采用电力滤波装置就近吸收谐波源所产生的谐波电流,是抑制谐波污染的有效 措施。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不仅能补偿各次谐波,还可 抑制闪变、补偿无功等特点,滤波器装置可对负载的谐波及无功进行动态补偿。本 项目研究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基于 DSP 的 有源滤波器智能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实验装置、原型产品以及相关产品,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使实验产品和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有 效提高输配电、电网安全保障和电能质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智能自适应控制 方法应用到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上,使补偿电流实时跟踪指令信号,达到消除谐波 的目的。本产品适于低压电网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在供电质量和智能电网当中,投 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加快提高电能质量。预测到今后几年以内,电力市 场上的前景是很广阔的。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智能有源电力滤波器, 在技术上的有很大的优势,使用寿命长和效率高,产品可以全部国产化,适用性广。 175、项目名称:受激拉曼散射器件用于检测与远程激光通讯 项目负责人:张萍 邮箱:lindapingzhang1@hotmail.com;15234123740@139.com 业绩描述: 张萍是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领域的最资深工程师,全套制造工艺的从光掩膜版 到整个光刻过程中每一设备的工艺实施的过程的设计,将闪烁记忆存储芯片制造的 整个工艺过程赋之于实践中。全新制造工艺付之生产。早年发表的文章曾对于胶卷 制造行业有大影响,对于涂料工业有影响。近期文章有文章决定工业几十年的走向, -162- 利用光谱技术以及其他几种技术,并且根据光检测的新型仪器设备,提出多项技术 改革改良方案而影响生产过程。 项目简介: 拉曼散射现象是当光通过物质时,散射出的光携带出了被散射物质的特征振动光 谱的信息,通常情况是比入射光频率低的光的散射。受激拉曼散射是在 60 年代激光发 现后,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受激散射光所特有的携带出了物质特征振动受激振 动光谱,甚至是“双光子过程”.并且“受激拉曼散射光”希望依然携带激光的特征. 从 60 年代后期此现象发现后,此现象开始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在这个现 象被发现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期望着使用它,也即用它的 stokes 和反 Stokes“激光”来扩展原激光的波长的应用范围。也就是说,假如原来只有一个激光 波长,例如绿光的话,经过受激拉曼散射后,“散射光”依然携带激光的特征,现在就 有了多条分立的光线,从一级 stokes 到五级 stokes,从一级反 stokes,到三级反 stokes,从红外光到红,黄,绿,蓝,紫,紫外光,等等,均是可用的光线. 受激拉曼散 射的出现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光有激光束腰,也有光强的阈值的要求。受激 拉曼散射的物质必须首先是拉曼活性的。激拉曼散射现象就是这样进入了应用的领 域,主要是拓展激光的频率的使用范围。 因为原来的激光被分成了几束,其中有被散射物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五级 Stokes 振动频谱的激光和一级,二级,三级反 Stokes 振动频谱的激光。(这里的 分光与单纯的激光通过分光镜不同),因为受激拉曼散射经过了激光增益的过程。 因为水是没有拉曼散射的(尽管水与空气的折射率的不同会引起瑞利散射等现 象) ,或者说,实验上应当是非常难以观测到它的受激拉曼散射的,受激拉曼散射激 光这一现象应当可作为快速简易的远程激光通讯来使用的,特别是紫外光部分,不 受水,雾和风的红外吸收的影响,但是它是否能战胜雨雪,我们是否需要考虑雨和雪 的天气的影响(这里主要是空气和水对于普通光的折射率间的变换),而雨和雪对于各 个不同的短波长的受激拉曼散射激光的影响,是否在考虑了水与空气的折射率的不同 会引起瑞利散射等现象后,又可以用数学解卷积来剔除他们对于激光的影响,我们 将在这里做研究。检测探测器还更有可能受到了影响,受激拉曼散射可以将这个现 象作成器件,而作为商品随同激光出售,或单独出售。当然在某些场合就是将它作成 器件地过程,就是一个危险的过程,如果使用气体作为拉曼介质,就会面临气压的 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气压,安全地使用它,也同样有如何处理其高气压的器件的危险的 问题。 这里我们推出高压氢气做的拉曼散射器件,准备用做钢瓶的材料做钢管筒,熔 融石英玻璃做窗口材料,这种材料对于紫外光透光性好,但是它有可能对于红外有 吸收,而硅材料做的窗口红外光透光性好,但是可见光不通。我们需要有同时能通 过紫外和红外的通光窗口材料。目前根据所用的激光的波长,应当说,高压氢气做 的拉曼散射器件稳定地商业性地使用它的一级到三级 Stokes 受激拉曼散射,一级反 Stokes 受激拉曼散射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作成这个激光通讯的商品器件,将会是其中一个应用方面。它还会有极为重要 的许多的商业应用,主要是在光检测方面,在极端条件下的光检测。 关于激光检测和通讯的重要补充说明 激光用于远程通讯并不是遥远的事件,因为激光是如此的单向和好的方向性,这 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以光路为基础的反馈系统的建立(这个反馈系统的短 距的小型版本已经成功地商用了),以及超大型的高灵敏的探测检测屏幕光路雷达, 都成为必须。 -163- 目前人们用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大部分人用的并不是用三颗卫星的全球定位 的,并没有使用定向信号以及定向跟踪系统。使用真正的 GPS 全球定位系统这个技术 的在 15 年前是大型的全球型的高科技公司,用于锁定其员工使用的可操作的笔记本 电脑,而今天可能依然还是这些全球型的高科技公司,也可能加了一些海运公司-为 船只跨洋使用。而实际目前全球绝大多数人们用的 GPS 定位系统,世界上大部分人 用的实际是蜂窝排列的移动通讯塔,由各个通讯塔为人们来定位服务的,实际就是手 机系统.而数字化了的地球也是有手机系统为基础开发的。这是一个开放体系,信号基 本是向 4π立体角发出的,所以能够找到人们的位置。 高端服务器之间可短距离地用红外线做室内数据传播。估计这个技术已比较成 熟, 但是它的缺点就像大哥大一样,是单光频率,无法在联网上多台服务器间同步通 讯,并且难以数据化-因为它像是(FDMA)一样。 而我提出的加入拉曼位移器后,尽管没有向高端服务器偏,但可用的频率就是 分立的四个了,有可能联网并且多台服务器间通讯(尽管我们没有向服务器方向偏)。 这样可以加入同步的四部仪器(例如四部高端服务器) 或被检测到的几率就是原来的 四倍。我提出的这个技术基本上是和今天的数据通讯一样是可以 TDMA 的,因为有 了四个频率,不再是单个频率了,也既可以数字化的通讯奠定了基础了。我对于光 信号的数字化检测,特别是微弱信号的检测,是这方面的专家,检测信号首先必须能 够对背景光过滤,只有激光才能够走出无线光通讯的困境。 这个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数据化了的光信号的检测,首先需要将光信号的模拟 检测改变为数据检测。 用拉曼位移器拓展频谱,以上的项目都是我个人提出的议案,是从无到有的创造 过程。 受激拉曼散射的理论部分可以参阅 Y. R. Shen 和 N. Bloembergen 等专家的专著。 1.功能、可以作为改变使用激光的出射光波长的器件的试探件,可试作为远程计 量通讯使用,并且有增益放大的功能,能够做稳定可靠并且能量充足的光路系统, 并可用于海洋中探测鱼群; 2.技术参数、激光器,氢气在钢管中,钢管长半米直径 80 毫米-100 毫米,钢管 两端为厚的石英窗口; 3.指标专利情况、无专利,属商业机密; 4.项目优势、海底光电探测雷达来探测此单色性方向性很好的同时有数个波长输 出的激光,因其有数个波长输出,拓展拓宽了激光的波长范围,实际一年前,我们 就提出此项目希望与企业对接,我们有着项目提案的早期的发起提出的能力,有应 用市场的扫描,特别是我们拥有实现此产品的核心技术; 5.市场前景:疏通以后,实际可像个路由器一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176、项目名称:三维真空绝热技术(3D-VIP) 项目负责人:邓红 邮箱:hong.deng@btinternet.com 业绩描述: 项目团队有 10 年的国内外绝热节能工作经验,曾参与欧盟资助的真空绝热 FP6 科研项目,资助额 160 万美元,所获得的冰箱绝热性能提高 18%,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项目简介: 绝热材料与冷冻冷藏设备的节能环保技术密不可分;良好的绝热保温材料不仅 -164- 可降低电能损耗、保持冰箱冷库内部均温,更可在维持良好的保温效果的同时,减 少保温层厚度而增加有效贮存容积。真空保温技术主要包括:100%开孔率硬质发泡 填充材(包括发泡成形及裁切技术)、高气密性薄膜、气体及湿气吸附剂、材料前处理、 真空热封及 3D-VIP 品质管理等六项技术在真空绝热板(简称 VIP)生产和应用过程 中,不使用 ODS 物质,而且导热系数可达 0.005W/mK, 比硬质聚氨酯泡沫低近 4 倍, 具有环保和节能的双重优点。真空绝热板(VIP)可以采用聚苯乙烯泡沫(PS)、聚氨 酯泡沫(PU) 、玻璃纤维或气凝胶等为芯材,内置气体吸附剂和干燥剂,在抽真空状 态下采用气体隔绝材料通常密封成板材。本公司所开发的三维真空绝热技术,在采 用真空绝热板的基础上,使用 3D 生产技术,最大可能的减少冰箱在应用真空绝热板 时边际效应,可使比采用传统发泡技术冰箱节能达到 50%,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外公司已上市真空保温冰箱,不少国内冰箱生产厂家急欲跟进。本产品具有超级 绝热性能且轻质,是当前最新的保温材料,并具有价格优势,可替代进口,投资 1000 万,目标 3 年内实现产值 6000 万,利润可达 2000 万元。 177、项目名称:单晶铜导线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杨印东 邮箱:yy9861@yahoo.com 业绩描述: 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物理化学,资源综合利用,超声波,等离子,悬浮精炼技 术在材料加工过程的应用,先进电池材料及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太阳能发电材料 的研发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表 160 多篇论文。曾获美国钢铁协会启普曼奖. 获奖论文 5 篇,专利 1 项。为国内外多家公司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先后被国内北京 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聘为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项目简介: (1)技术特点:在铜冷却过程中,一般产生多晶铜,冷却速度越快,铜的晶粒越细, 单位体积中晶粒越多,铜中的夹杂物可沿晶界析出。当多晶铜导线用于制造音频设 备时可使声音质变坏。对于微弱信号扑捉与传输,可造成环境噪音大于监听信号。 单晶铜或定向结晶铜会显著改变铜的这一特性。本课题的关键技术是控制铜的凝固 速度, 降低凝固速度可获得沿拉伸方向 分布的大晶粒,当速度足够低时可产生单晶。 (2)应用范围: 目前单晶铜主要用于高级音响设备,国防工业中的监听设备,是电子 工业及国防工业中应用的新材料。(3)市场前景:除在电子及国防工业中的应用外, 将来可能在微信号传输,大功率,长距离输电,高效率低能耗变压器上开发更多用 处,潜在市场巨大。(4)经济效益:开发单晶铜的生产工艺可增加铜产品的附加值, 为生产厂家带来经济效益。把电解铜转化成单晶铜产品可增值 30 倍,为生产厂家带 来巨大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工业创新作出贡献。该项目投资少,经济 效益 显著。该技术由多伦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开发并拥有,与国内项目合作, 不涉及专利 问题。用该设备还可开发更多新产品,新市场,如微电路焊接用无铅焊 条,铋合金无铅 保险丝,也可用于复合金属线,棒材的生产。 178、项目名称: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业化-半导体功率器件 项目负责人:梁辉南 邮箱:lnyreal@163.com 业绩描述: 在国际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领域顶尖水平机构的硅基氮化镓外延核心部门担任 -165- 关键技术要职,参于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掌握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硅基氮化镓外延 生产核心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建立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产学研总部,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 及制造,具体为建立硅基氮化镓外延片及应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同时为发展我 国自主氮化镓功率器件研发及生产技术奠定坚实材料供应基础,具有重大战略性意 义(初步设想为未来 2 年内在此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启动由业界资深技术力量组成的 团队所主导的后续氮化镓功率器件研发工作,目标市场预计到 2020 年全世界范围年 产值 100 亿元) 。 项目预计 1-2 年内实现产能后年产超过 1 万片 6 寸外延片,产值约 为 1 亿元。 作为继第一代半导体硅(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变革)和第二代半导体砷化镓(无 线通信)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代表,氮化镓因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宽禁带,高 导热性,耐高温,高电子浓度,高电子迁移率,低损耗以及高功率密度等等) ,基于 氮化镓的电子器件能够拥有更加出色和卓越的性能,以符合技术革新和市场对产品 更新换代的需求。 氮化镓材料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1、光电器件;2、射频器件;3、功率器件。 第一个光电器件在过去的 10 年飞速发展,单就 LED 来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已经 形成了一个每年约千亿元人民币产值的完整产业链,并且预计未来几年仍会以 50% 的速度高速增长。第二个射频器件现在主要应用于军用高功率通信,商用和民用还 介于研发和产业化之间的阶段,主要应用于民用通信高功率无线发射塔信号传输。 第三个功率器件,业界最权威市场调查预测机构(Yole Development)预测在未来 5 年(2015-2020)氮化镓功率器件将有一个爆发性的市场需求用以取代现有的功率器 件产品以及开拓出独有的应用市场。 并预计到 2020 年氮化镓功率器件会形成约百 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 功率器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变换电源的电压和频率(高压到低压,高频到低频, 直流转交流等等),以到达电子系统对各个电子部件的功率传输和功能控制。 半导 体功率器件已经很大部分替代老旧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包括电力传输,电源控制,工 业马达驱动,太阳能逆变器,电力汽车引擎驱动等各大领域。功率器件最大的技术 挑战和难题在于如何降低电源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以达到高效率的转换。 过去 30 年间,因为硅半导体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成熟,目前市场上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主要 由硅半导体功率器件主导。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对新一代技术革新的需 求,尤其是目前整个世界范围对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硅半导体功率器件已经接近 因材料本身限制所带来无法逾越的技术瓶颈,达到其性能平稳期。如何把能耗在现 阶段的基础上再降低,并且适应对一些新兴市场的需求(比如更高频率,高温环境, 高电压)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的出现,这些都具有实际的可行性。 氮化镓功率器件由于氮化镓材料其本身的先进特性,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硅半 导体功率器件,在同样的工作电压和功率条件下,能够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进一步降 低大约 30%-50%的能量损耗,同时它的体积更小(1/10),工作电压更高(>600V), 转换功率更大(>kW),以及工作频率更快(>50MHz)。所有的这些优势在通过商业化 降低生产成本,都可以转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世界节能降耗做出重大贡献。 整个氮化镓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生产出高质量的氮化镓单晶材料。因为氮化镓 材料本身熔点高,所以很难采用熔融的结晶技术(比如硅) 。目前最先进的结晶技术 也只能生产出 2 寸片,成本极其昂贵,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所以不具备产业化经 济效益需求。现在业界发展比较成熟的制备技术且同时具备产业化可行性的是基于 -166- MOCVD 外延技术。同时因为氮化镓材料晶格的特性,自然界还缺乏一个能够跟氮 化镓晶格匹配相似并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材料。现在业界普遍使用的衬底是碳化 硅,蓝宝石,以及单晶硅。除了美国科锐公司采用碳化硅,市场上大部分 LED 公司 的氮化镓都是在蓝宝石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碳化硅和蓝宝石这两个材料成本都非 常高(6 寸蓝宝石价格大概 500-600 美元,3 寸碳化硅价格大概 2000 美元)。LED 因 为采用特殊的加工技术可以重复使用蓝宝石衬底以到达减低成本的要求,并且 LED 后续加工相对半导体功率器件简单,对衬底材料的大尺寸没有迫切的需求。 而美 国科锐公司因为自己具备生产碳化硅的技术(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两家公司拥有这 个技术实力),所以本身实际运营成本较低。 对氮化镓功率器件来说,考虑到衬底材料以及后续电子器件加工制备的成本, 蓝宝石和碳化硅在经济效益层面不是一个可行的材料(尺寸,硅加工工艺相容性等 等) 。业界普遍承认并且努力攻克的唯一可行技术就是以硅为衬底进行外延生长。硅 衬底具备成本低,晶圆尺寸大,后续加工工艺成熟及相容的优点。因为硅材料跟氮 化镓晶格的不匹配程度相对碳化硅和蓝宝石更大,所以硅基氮化镓的制备技术更难, 技术瓶颈更高。 本项目技术方面主要由曾在国际最先进的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企业 (Transphorm 公司,国际整流器公司)核心部门从事科研和生产工作,对氮化镓材 料生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际的生产线操作经验,拥有硅基氮化镓外延产业相关的 核心技术与规模化制造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留学归国博士梁 辉南作为技术统帅,带领团队,实施功率器件硅基氮化镓外延及其应用产品研发产 业化。 179、项目名称:机器人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创新型应用与整合 项目负责人:霍立国 邮箱:Liguo.Huo@gmail.com 业绩描述: 发表 SCIE 期刊收入论文 4 篇, 曾获加拿大自然科学研究奖学金,发明一项中 国专利(待批)。 项目简介: 近 30 年来,工业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与速度大幅提高,控制系统趋向智能化,人 工视觉技术进入实用阶段。技术上的日趋成熟 使得 工业机器人已具备了完成机械 加工,装配,焊接,喷漆,搬运,捡选等工作的技术基础,其应用也遍及机械制造, 自动化物流,自动化装配,雕刻,食品加工等众多领域。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中 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 在 2013 年已为世界第一,高达 37000 台。在中国制造业升级 转型的进程中,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只是刚刚开始。 本人长期从事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工作,并在海外创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咨 询服务公司。希望可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十余年的经验和技术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 升级换代。目前主要在以下方面寻求合作: 1.待升级的传统产业。一同寻求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实现地方传统产业的升级的出 路。 2.有志于培养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共同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 才。 3.有意在机器人领域长期投资的公司。寻求资智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进 -167- 步。 180、项目名称:十六旋翼农业植保无人飞行器 项目负责人:张茂华 邮箱:84420134@qq.com 业绩描述: 本人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临近空间飞行器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 学建模分析、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模式识别和仿真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no.61175074、 no.60805036、no. 11272205),国 防 863 项目 1 项(2008AAxxx0102)。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学术论文 3 篇如下(其 中 2 篇为 sci 检索)。 ² 《Turning Mechanism and Composite Control of Stratospheric Airship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 2012 SCI (doi=10.1631/jzus.C1200084) ² 《Panel method Predictions of Added Mass for Flexible Airship》 The Aeronautical Journal 2013 05 SCI ² 《The Analysis of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ospheric Airship in Wind Field》 The 10th National PHD Annual Conference 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对能够提供农业服务的空中平台 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高昂的购买和维护费用以及专业复杂的操纵整备技术一直阻 碍着这一发展趋势。我们的项目目的就是制作能够实现智能化全自主飞行的 16 旋翼 空中平台。我们所设计的十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具备以下创新点。它拥有最新的可扩 展闭环支架梁结构.极大的优化了机架的承力,将负载很好的分担给每一个结构件, 从而增大负载效率。这样对材料的要求就能大幅降低。 它是神经元自适应控制下 执行自主任务飞行的旋翼飞行器,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它能够和小型的移动终 端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实时监测飞行器的状态,更新任务。十六旋翼相比其他的 飞行器。具备以下先进性:它的活动部件仅有 16 个,相比于同级别直升机的 40 余 个,大大减少了复杂度。即使有四分之一部件出现故障停车,飞行器仍能安全降落, 而其他飞机的任意部件出现细微问题则会直接导致机毁人亡。相对于需要长直平滑 跑道来起降的固定翼,它无需跑道,无起降场地要求,在空中也具备悬停能力。它 使用大众化的智能手机作为地面移动终端。使使它易于上手操作,从而具备极好的 推广性和普及性。 181、项目名称:脑电波控制移动平台 项目负责人:李俊 邮箱:junli@hotmail.de 项目简介: 无。 182、项目名称:民用航空器 APU 研发、机械装备制造、APU 维修 项目负责人:郑国旗 邮箱:Allied68@qq.com;Asaspace68@qq.com 业绩描述: 本领域取得的主要业绩:1、在陕西压延设备厂工作时,别的车间没能修好的轴 -168- 套调到我们车间,我(辅助)和师傅一起修理完成,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都达到 了要求,受到了车间领导的好评。2、在美国联信(厦门)太古宇航有限公司,主持 APU 维修工程计划时,完成了中国国内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开航中国的国外航空公司维修 服务任务。3、在中国民用航空网、美国波音公司网、英国 B737 官网上发表了博士 后论文。4、持有 GTCP85 APU Line Maintenance Cert。 项目简介: GTCP85-129H APU 是单轴式燃气轮机,包括二级离心式压气机、环形回流燃烧 室和一级涡轮。APU 两大作用:供电和供气(VKA/PSI)。在结构上,由三大部分组成: 负载压气机(P2/PT,V,T2,N.D /R),APU 压气机、涡轮(P/V/T/D/R),附件齿轮箱 (R/N)。在系统上,是由点火、启动系统、引气和气动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 指示、控制系统和防火系统组成。 在核心机和零部件的数值尺寸计算,加工、再造、以及试运行时(三、五轴定位 加工中心的程式编写、运行轨迹以及程式编写技巧)都与再造技巧相关,更省时、省 力、省钱。 所以计算核心机的直径、进口压与出口压、总压/压差以及进气温度与排气温度、 压缩空气所充满 APU 的体积、流量,涡轮以及零部件的直径测量和加工、再造,都 与离位功能实验性能指标数据相关。附件齿轮箱上的电机提供的电量与转速和直径 都相关。以及在最后的离位功能实验时的功能指标数值(HOT AUTO SHUTDOWN≥ 140-/+6 ℃ /LOP AUTO SHUTDOWN ≤ 45-/+3psi/O\SPEED AUTO SHUTDOWN ≥ 41430RPM×110%/START SEQUENCE(10%RPM/35%RPM/50RPM%/95RPM% /110RPM%)/ALTITUTE LIMITATION(SEA LEVEL-10000 英尺、10000-17000 英尺、 17000-25000 英尺)和功能指标压力、温度、转速)、(HOT AUTO SHUTDOWN/LOP AUTO SHUTDOWN/O\SPEED AUTO SHUTDOWN/START SEQUENCE/ALTITUTE LIMITATION/ EMERGENCY SHUTDOWN/FIRE PROTECTION/OTHER MAILFUNCTION SHUTDOWN 的判定都与再造的技巧有直接的关系。此项目的整体 实 施 步 骤 Inhouse inspection\Dissy\Cleaning\Necessorycheck\Repire-rework/not replace\Assy\test.以及在此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中的三大管理系统-等都是缺一不可 的。据十二五的整体实施过程中的三大管理系统-等都是缺一不可的。据十二五规划 的要求,B737 系列飞机在全球都在热销中,所以 APU 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除了 目前在别的其它航空公司、科研院所和研发、制造、维修公司,比如: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美国联信(厦门)太古宇航有限公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APU 附件部、海 特集团 APU 维修部、沈阳飞机制造厂 APU 维修部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拥有 此项目外,但是远远不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国机场建设发展计划的要求,它主要用 于给飞机和发动机提供气源和电源、在使用上灵活、方便,技术科技含量高、成本 低、效益大,是目前国内紧缺型项目。 183、项目名称:1.机器人用多功能智能驱动器;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儿童安全健康 监护系统 项目负责人:郭洪涛 邮箱:hopebuilder@gmail.com 业绩描述: 专利: • Liao W H and Guo H T “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s ” , US Patent 12/722,146 (Patent No.: US 8193670 B2) -169- • Liao W H and Guo H T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 Hong Kong Patent (Patent No. HK1163377) • Liao W H and Guo H T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PCT Patent (App No. PCT/CN2010/070994) • 廖维新,郭洪涛“多功能磁流变驱动机构”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CN 102349218) 书籍: H. T. Guo and W. H. Liao, “ Chapter 13: Multifunctional Actuators Utilizing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for Assistive Knee Braces, ” Biologically Inspired Robotics, ISBN-13: 978-1-4398-5497-6, CRC Press, Taylor and Francis, LLC, 2012:239-262 • W. H. Liao, C. Chen and H. T. Guo,“Chapter 6: Magnetorheological Device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 Magnetorheology: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Publishing 论文: H. T. Guo and W. H. Liao 2012 “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rotary actuator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 Smart Mater. Struct. 21 065012. doi:10.1088/0964-1726/21/6/065012 • H. T. Guo, A. S. hung, W. H. Liao, D. T. Fong and K. M. Chan, "Gait analysis for designing a new assistive knee brace,"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Phuket, Thailand, Dec 7-11, 2011:1990-1995. doi: 0.1109/ROBIO.2011.6181583 • K. L. Leung, H. T. Guo and W. H. Liao, "A self-powered, self-sensing rotary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 Proceeding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 Corfu, Greece, Oct 10-12, 2011. • H. T. Guo and W. H. Liao, "Optimiz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actuator utilizing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the 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 Budapest, Hungary, Jul 3-7, 2011:67-72. doi:10.1109/AIM.2011.6027138. • A. S. Hung, H. T. Guo, W. H. Liao, D. T. Fong and K. M. Chan,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of walking with an assistive knee brace,"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Shenzhen, China, Jun 6-8, 2011:45-51. doi: 10.1109/ICINFA.2011.5948961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 H. T. Guo and W. H. Liao, "Design and control of multifunc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s for assistive knee braces," Proceedings of SPIE Smart Structures/NDE conferences, San Diego, USA, Mar 7-11, vol. 7643, 2010:764310, doi: 10.1117/12.847530. • H. T. Guo and W. H. Liao,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based multifunctional actuator for assistive knee braces,"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Guilin, China, Dec 19-23, 2009:1883-1888. doi: 10.1109/ROBIO.2009.5420538 • H. T. Guo and W. H. Liao, "Integrat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mart actuators for hybrid assistive knee braces," Proceedings of SPIE Smart Structures/NDE conferences (SPIE), San Diego, USA, Mar 8 - 12, vol. 7288, 2009:72881U1-11, doi: 10.1117/12.815964. -170- • H. T. Guo and W. H. Liao 2012 “ Optimization of the Brake Function in Multifunctional Actuator Utilizing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Transactions of ASME. 科研项目: • CUHK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Start-up Support Scheme: “ Smart walking helpers utilizing multifunctional actuators” HKD 500,000 • Hong Kong RGC Earmarked Grant (Project No. CUHK 4148/10E): “Magnetorheological Actuator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HKD 662,400 •Hong Kong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Grant (Project No. ITS/308/09): “Smart Assistive Knee Braces Utilizing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HKD 1,000,000 • Hong Kong CUHK Shun Hing Institute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BME 8/07): “Hybrid Assistive Knee Braces with Smart Actuators” HKD 1,600,000 项目简介: 1.机器人用多功能智能驱动器。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 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各主要工业国家均将这一制造业 高地视为必争之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机器人。而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 显示,2013 年中国市场规模约为 3.7 万台。今后受工资上涨和劳动力不足等影响, 中国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有望以年率 15%以上的速度扩大。 目前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是高速、精确、机身机构紧凑、多自由度和提高刚性, 重点领域还要求重载或响应速度快。例如汽车整车生产的电焊机器人负载大部分在 150-300Kg 间,而电子领域的装配机器人则需要快速的响应流水线上的配件。因此具 有良好控制特性、低功耗、大输出的驱动器和减速器就成为了一款成功的工业机器 人的关键部件。 本项目将伺服电机、制动器和离合器等多种功能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适用 于对装配空间要求高、功能需求多的工业机器人等机械设备。利用磁流变液作为核 心材料,大大降低了耗能、提升了响应速度和效率,并具有控制灵活、智能等优点。 本项目已经申请了一项美国专利和一项香港专利和一项中国专利。本产品除了应用 在工业机器人中,还可以应用在有限空间中需要驱动系统来进行所需复杂任务的精 密工程设备中,如医疗设备、家电设备等等。同时本项目满足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 效节能设备”的政策导向。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宣布,将通过大力度财政补贴 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高效节能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因此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积极推行以及对高效节能设备补贴政策的落实,本行业将迎来 爆发式的增长。目前高效节能驱动器市场份额仅为 10%。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 深入开展,其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儿童安全健康监护系统。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儿童走 失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每年中国有近 20 万人次的儿童走失。每个节假日的动物园、 游乐园都会发生几十起儿童走失事件。一旦发生走失,轻则足以让家长心惊肉跳、 后怕不已;重则毁了几个家庭的幸福。 本项目是要建立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儿童安全健康监护系统。对于即将发生 的走失情况进行预警,对于已经发生的走失可以实时定位,及时找到孩子,找回丢 失的幸福。 该系统由儿童穿戴设备(纽扣式、手环/手表式、鞋服式) 、家长用手机 App(支 持 iOS、Android 等移动设备)、服务器组成。可利用 GPS、GSM、RFID、蓝牙、 -171- Wifi、运动传感器等多种技术实时获取儿童位置信息,对儿童的安全进行监控,防止 走失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获取儿童运动量,了解孩子的运动健康信息。并且进 一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鼓励儿童运动,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本项目分多个阶段,不同的产品形态进行研发。第一个产品是基于 GPS、GSM、 运动传感器的儿童穿戴产品。本产品采用高集成度芯片,体积精致小巧 (5.5*2.3*0.9),为业界最小尺寸。配合传感器多模定位算法,使得室内室外都可以 高速精准定位。续航能力强,待机长达一周。一体化密封成型制造,潜水级防水。 材料为可绿色可食用材料,放心安全。 项目分多个阶段,不同的产品形态进行研发。短期内针对室内、室外环境的走 失开发预警定位产品,形态主要为佩戴方式产品。服务应用以实时定位、健康管理 为主。通过短期目标积累用户,形成口碑,在细分市场中占位。 中期目标是在技术研发上将核心模块进行小型化和微型化,使之可以嵌入到更 多的儿童日常穿戴用品中(如书包、鞋服等)。在服务应用中增加社交互助元素,以 及提高产品娱乐功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凝聚用户,建立品牌。 长期目标则是通过一系列产品和增值服务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健康看护, 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创造更美好的家庭生活。从而将我们打造成为中国最好的儿 童安全健康服务提供商。 本项目第一款产品的目标用户为 2-8 岁儿童。该用户群体大约为 1 亿 2 千万。目 前该产品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并在京东商城进行首发。其中儿童佩戴设备定价为 399 元人民币,家长用手机 App 为免费。每月服务费为 10 元人民币,首半年为赠送,后 续需要用户购买。 我们的营销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已经与百度和京东深度合作,分别加入了 “Baidu inside”计划和“JD+”计划。京东商城为线上主要销售渠道。 线下与母婴连锁、培训和教育机构进行合作销售,考虑采用夏令营等活动形式 进行推广营销,以及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捆绑销售。 同时,我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我们也会和公益组织联合组织活动, 以扩大产品影响力,进行社会化传播。 184、项目名称:高效灵敏无齿轮增速传动装置 项目负责人:王升 邮箱:fw107@foxmail.com 业绩描述: 最近三年来,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先后提交了 12 项专利申请,其中 5 项已经 授权,3 正在实审中,4 项正在申报中。正在设计开发新型的水能发电机组和磁动力 发电装置。 项目简介: 技术特点:构建一个物化的磁动力系统,借助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促使传统的增速装置获得更高的初始转动速度,进而起到节能环保的效用。由于本 传动装置是通过磁场实现了无齿轮传动,其灵敏度,长寿命的特征更加凸显。 应用范围:无齿轮增速传动装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新 能源领域而应用的。比如,应用在风力发电机组上,可极大地改善风力发电的效能。 事实上,如果没有安装我们的无齿轮增速传动装置,一般的风力发电机要达到额定 功率输出,需要六级风吹向风叶,即风轮。然而,应用了我们的无齿轮增速传动装 置后,可能只需四级风吹向风轮即可实现同样风力发电机的额度功率输出。示意图 -172- 如下图 3 所示: 又比如传统电动汽车动力部分,一个四千瓦的电动机需要安装一组蓄电池阵列 如 360 伏特蓄电池阵列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输出,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电动机驱动所 需之电能。可是,如果安装上了我们的无齿轮增速装置后,二百多伏特蓄电池阵列 即可满足同样的电动汽车正常驱动电能之所需。如图 4 所示: 市场前景:从风力发电市场考察,全世界对风力发电的需求是极其庞大的。然 而,风能的不稳定性以及风速全年达到五级风及其以上的风力场极其有限。大多数 地区达半年的时间内,风力大都在四级风以下。这样的风力分布与人们对风力发电 的需求存在巨大的落差。风力达到三级风的全年时间,很多地方都能满足。这样的 风力资源,现在的风力发电机系统是难以利用的。如果安装了我们的无齿轮增速传 动装置后,三级风即可达到发电的需求。如此一来,安装了无齿轮增速传动装置后,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效能则进一步提升,超越了现有风力发电机发电效能的边界。 效益分析: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均十分显著。潜在市场非常庞大,这 意味着相应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具有巨大活力空间和竞争潜力的。本项目有效促进新 能源的利用,进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社会效果,使得地球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 优化。 185、项目名称:物流码头货柜起重机及叉车新能源供应系统 项目负责人:宋立 邮箱:drsong99@gmail.com 业绩描述: 拥有 15 年丰富的软件、微电子硬件、电池及系统设计的经验。曾在国际一流企 业,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商:CADENCE,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KLA-TENCOR,以及苹 果电脑 APPLE 工作,拥有产品研发及市场开发经验。也曾在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 从事锂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应用的研发。目前创办 ASCERTIN LLC 开发新能源储存系统,包括电池 BMS 设计,热管理,智能控制等。 所开发的超级电池已通过国内公交车测试,其新颖设计也在学术会议被专家认可。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材料,电化学和电 子电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Ph.D.)。先后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了 30 多篇学术文章,并 申请了 8 项美国技术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开发和生产高性能、无污染的新能源叉汽车及货柜码头起重机储能系 统。目前国内新能源长寿命大容量电池分为三大块,镍氢市场、锂电市场、超级电 容市场。锂电应能量密度较高,主要使用在 EV 上。由于锂电池容易起火燃烧,安全 性较差,加上快速充放的限制,其广泛应用还需一段时间。超级电容虽可瞬间充放, 但无法提供长时间大能量释放。此项目超级电容电池安全性能较佳,充放寿命较长, 具有高能量、高倍率特性。可适用于需快速充放、安全长寿命的大小型能源储存市 场。 我们已组建了一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具有研发知识、生产技术及公司管理 的经验的电池团队。该团队一直奋斗在电池的前沿,与国内外电池及材料的专家和 客户有着密切的联系,研发出的各类电池均处于国际和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前后 已申请了近 50 项专利,涉及原材料、工艺、设备、检测等各方面,其中核心专利有 12 项,在近 3 年间研发成功,均为本团队个人及专家组拥有。 超级电容电池是高性能、安全、长寿命的储能系统,结合电池的高能量及超级 -173- 电容的高功率特性,用于 10KWh~100KWh 的储能系统。特别是在货柜码头起重机中 和物流叉车,超级电池能够有效地回收货柜起降所产生的能源,将发电机燃料费用 减至 20%,其市场非常有潜力,并且成长迅速。目前,产品处于小规模的试产,产 品技术特性和参数测试也在 2011 年和 2014 年的美国电化学年会暨世界能源峰会上 发表。样品也在国内混合动力公交车试运行近二年,情况良好,无事故发生。由于 超级电容电池通过了混合动力客车及国家级实验室的测试,已被工信部上榜公告。 公交客车厂商及货柜码头均表示有兴趣购买此产品。 186、项目名称:来闽求职 项目负责人:陈星桥 邮箱:xixichch@gmail.com 项目简介: 意向到高校兼职。 187、项目名称:管件液压成形零部件 项目负责人:戴晓珑 邮箱:dxiaol@163.com 项目简介: 管件液压成形技术,顾名思义是将管材置于具有形状的模具中,把管料压入到 模具腔体内成形。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原则上管件液压成形技术适用于生产各种 异厚异形的中空结构管件,尤其是传统或其他方式难以生产的各种异型件。从材料 方面讲,目前主要以:碳钢、特殊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为主。 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1、性能好、安全性高 2、重量轻、节约能源;3、 简化工艺、提高效率;4、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等等。 本项目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利用当今世界先进和成熟的材料及加工成形技 术、工艺及设备来生产副车架、车身、车架、排气管等形状复杂、性能好和重量轻 的新一代汽车零部件,以满足中国及全球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3、市场分析 ①国 际市场:管件液压成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完全成熟,并已经被广泛 应用于汽车行业,成为国际汽车产业主流制造技术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国 际上几乎所有大的汽车生产商都在采用液压成形技术生产的零部件,并且应用的品 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北美地区有 80 多条生产线;欧洲有 60 多条生 产线。亚洲有 15 条生产线。②国内市场:近年来,中国汽车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不争 的事实。2013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 2200 多万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 销国,市场空间巨大。然而由于技术门槛等因素,使得这项技术及产品,特别是工 业化批量生产在国内进展仍然缓慢。目前中国汽车业发展迅速,这正是上马本项目 的极好时机。 4、产业、政策:①汽车行业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国家也出台了许多 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②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国策。汽车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废气污染排放的 重点源。轻量化、节能是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因此它也完全符合节能减排和环保的 政策和潮流。 二、项目规划 1、 首期投资额度约:约¥1.5 亿人民币左右。资金用途主要包括:设备:约¥8000 万;土地及基建:约¥5000 万;流动资金:约¥2000 万。 -174- 2、 项目实施时间周期:约 12 月。 3、力争尽快做成上市企业。 三、运营团队 1、团队简介 我们团队是由一些长期从事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海外博士组成。近 年来主要从事管材及成形部件等在内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参与了从原 材料研制、产品开发到产品批量生产供货等全过程。不仅完全掌握了该项目所需要 的从原材料、工艺、设计等全方位技术,而且通过长时间在国外公司从事实际工业 化生产的过程,积累了采用这种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产品设计和加工生产的 丰富经验,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本项目能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已经 完全具备了上马这个项目的条件。 2、 团队在中国的市场资源 从 2006 年起,我们就开始着手在国内进行市场运作,到现在已经积累包括:一 汽、北汽、长安、江淮、吉利、奇瑞、广汽、中国汽车学会、中国汽车零部件集团、 中国汽车研究院等在内的市场资源。 四、发展目标和战略 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自身情况,我们的发展计划是: 1、整个项目投资约 30 亿左右,产值可达 100 亿左右。投资方式采用分期投入、 滚动发展的模式实施。 2、力争尽快做成上市企业。 3、首期建成后,产值达 3~5 亿左右,利润预测约 1 亿左右。 【附录说明】 1、目前需要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188、项目名称:高效中药破壁纳米湍流磨 项目负责人:宋新祥 邮箱:songexfo@gmail.com 业绩描述: 一.简要技术说明: 中药破壁之后,药效会提高 6 倍以上,然而加工成纳米级的中药,用传统物理的方 法,效率低,耗能高,成本昂贵、无法形成产业化。高效中药破壁纳米湍流磨使中 药破壁走向了工业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在已获得专利发明专利 五项。 二.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并引发了纳米材料学、 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和纳米化学等相关科技新领域。 2.技术原理:物理“真空能”制备纳米材料的新原理,相似于自然界龙卷风的形 成原理,是物理前沿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3.性能指标: 物理“真空能”制备,针对不同物料的纳米微粉碎,例如:生物中药、食品等物料的 纳米微粉碎、粉碎粒径一般在 100nm 以下,以中药材、甘草、灵芝、熟地、芦荟、 石斛、珍珠、粉碎为例,粉碎粒径在 100nm 以下,小时产量在 30kg 以上。粉碎金属 性材料,以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铁为例,粉碎粒径也在 100nm 以下,小 -175- 时产量一般在 80kg 左右。粉碎非金属材料为例,以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碳化 硅、氧化铬、石墨、云母、为例粉碎粒径都在 100nm 以下,小时产量 50kg 以上。这 对提高我国纳米科学和技术的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真空能”制 备纳米材料的新技术、解决了纳米材料的产业化、低成本生产,为纳米科学和技术 的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纳米科学和技术转化的速度将不断加快,造就了新的 追赶和跨越机会。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物理“真空能”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技术,源于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有机结合,科 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通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积 累、获取的新知识、新原理,导致的重大科学发现“人造真空能”制备纳米材料的 世界首创突破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当今世界新科技内涵的重大创新发现。由于它 在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重大科学研究上,即、 “真空能”超高速碰撞力学问题的新 突破和纳米材料制备的、无筛分级的科学前沿技术;即、 “一机多功能”系统集成化 协同技术等物理新机制的研究突破,打破了传统的现有理论框架,解决了纳米科学 和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了纳米材料的产业化、低成本 生产。从而解决了至今为止各国纳米材料制备的研究专家,孜孜以求而未获得重大 进展的这一技术难题。包括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在内,都还没有形成纳 米材料产业化生产的先例可鉴借。这对我国来讲还是新事物,孕育着科学上的重大 突破,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的超越和深化。其物理“真空能”制备纳米材 料的“物理学前沿技术”的新突破将为开创纳米材料的产业化、低成本生产,提供 了可行性途径;并为我国引领世界纳米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基 础。 5.市场前景及推广应用的范围 (1)陶瓷、纳米陶瓷克服了陶瓷的脆性,使瓷具有金属一样的柔韧性和可加工 性。具有高硬度、高韧性、低温可塑、易加工的优点。 (2)微电子、纳米电子学将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并开发物质潜在 的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的革命性突破,纳米电子学将 成为 21 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3)生物工程、利用纳米技术的特性制造分子计算机的部位,加大储存信息, 从而代替当今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作用,它将使单位体积物质的储存和信 息处理能力提高上百万倍, (4)光电、纳米技术将被用于现有雷达信息处理上,可使其能力提高十倍至几 百倍,甚至可以将超高分辨率纳米孔经雷达放在卫星上进行高精度的对地侦察。 (5)化工、纳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化妆品中,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纳米微 粒不仅可以用作导电涂料,还可以用作印刷油墨和制作固体润滑剂等。 (6)医药、目前,已经成功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人们设想利用纳米技 术制造出分子机器人在血液中循环,对身体的部位进行检测,诊断并实施治疗的梦 想也将成为现实。 (7)分子组装、目前,纳米技术深入到了对单原子的操纵,通过利用超分子化 学相结合的技术,正成为组装和剪裁,实现对分子进行手术的主要手段 189、项目名称:高浓度流态冰设备在冷链物流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李健强 邮箱:jianqiangli@yahoo.com -176- 业绩描述: 从事新产品研发,设计和项目管理 20 多年,丰富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工作经 验,具有多项流态冰系统工程等大型项目的策划和管理的成功案例。曾在流态冰行 业的加拿大著名公司---新维尔技术公司(SUNWELL INC.)任职多年,从事系统设计 和项目管理工作。高浓度流态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项目,是本人和团队经过 多年研究,吸收了国外最先进的流态冰技术,结合国内市场的特点,针对目前现有 产品的弊端作出完整的解决方案,是传统产品的提升。本人拥有该项目核心专利技 术产品——高浓度流态冰设备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等 4 项目专利。 项目简介: 高浓度流态冰设备是我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专利制 冰设备。它充分吸纳世界先进的流态冰技术,采取高效的结晶技术创新研制,是世 界领先水平的专利产品。我们正在为项目在国内的流态冰行业中率先实现产化。产 品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应用领域涉及: 已经研发成功的第一代流态冰设备主要用于在整个冷链物流上的各个环节,例 如家禽肉类等屠宰场深加工的冷冻保鲜、包装运输,渔船及渔港码头上,水产养殖 业的应用等。在远洋捕捞渔船装载流态冰设备和渔港码头的流态冰生产系统,海产 品水产品养殖业,应用于海产品冷冻保鲜、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对于新鲜海产品, 其优点突出在于冷却速度极快,有效的抑制海产品体内的细菌繁殖,达到很高的保 鲜品质。同时可以利用海水制冰,节能环保高效方便,降低劳动强度。流态冰设备 用于统一家禽屠宰场加工上,也在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食用家禽肉类在加工时都 要高温脱毛,高浓度冰晶具有流动性,可迅速包围禽体的表面;而细小冰粒与禽体 进行紧密接触,迅速降低了禽体的温度,极大的提高了鲜禽体及冷冻鲜禽体的鲜度 和保鲜,保质期。同时,实现人和活家禽彻底分离,从源头上彻底杜绝禽流感等病 毒对人传播。国内屠宰场及其加工业冷冻保鲜市场,冷链物流及超市冷冻保鲜领域, 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冰蓄冷中央空调和矿井隧道通风降温系统上的应用,与动 态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结合,利用冰蓄冷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利用 峰谷负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和降温通风的运行费用。同时可以与地源热泵联机, 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设备还应用于石油化工冷却塔,海鲜市场、家禽冷藏保鲜加 工、冷藏保鲜的运输,以及超市等领域。 190、项目名称:3D 显示器及其应用 项目负责人:贺茜 邮箱:qjennie@gmail.com 项目简介: 开发 3D 显示器硬件,使 3D 图像可以伸出屏幕之外。 * 开发 3D 数字内容、软件等应用产品,将所有的 2D 的数字内容转化成 3D。 * 以 3D 软、硬件和内容为核心,配套开发相关互联网服务,并向传统产业渗透。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来看,3D 显示器的市场份额到 2015 年将达到一千亿美金。 然而这种估算并没有计算到相关的软件市场。而本专利覆盖范围则包括了硬件,软 件,操作系统,网站。其应用范围覆盖 3D 游戏,电脑,电影,电视,3D 媒体,科 研,医疗,教育,电商等等。其影响力将渗透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正如数字革命改 变整个人类生活一样,3D 显示技术必将也一定能够将所有 2D 的数字化内容硬件等 一切的一切转化为相应的 3D 内容。 就第一阶段开发的雾屏阵列来说,用处广泛, 健身、减肥、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讯软件、视频网站等为其主要的目标市场。 -177- 目前,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达到 300 亿美元;减肥产业(到 2015 年)6720 亿美元;互 联网产业达到 2900 亿美元;显示器硬件产业达到 1000 亿美元;游戏产业(到 2015 年)1180 亿美元;目标市场可达 12038 亿美元。 本项目的技术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一幅 2D 图像的不同部分-图像分量-投 掷到不同雾屏上,雾屏空间位置的差异造成了图像分量位置的差异,其组合形成 3D 图像。 关键技术:雾气屏幕、体感技术。 创新点:理论创新——积分法显示 3D 图像。 产品介绍 1. 雾屏 本系统由多个雾气屏幕和投影仪组成。雾气屏幕有向上式雾屏和向下式雾屏。 产品原理:雾屏系统是采用电子超频震荡产生水雾,结合空气流动学原理而制造出 来的能产生形成平面雾气的屏幕(如图所示)。 1)雾屏原理: 雾屏系统是采用电子超频震荡,通过换能器的高频谐振,将水抛离水面而产生 自然飘逸的水雾,无需加热或化学药剂而产生 1-5μ水颗粒漂浮于空气中,再结合空 气流动学原理而制造出来的能产生形成平面雾气的屏幕.再将特制的流畅生动的媒流 体投射在该载体上便可以在空间中形成虚幻的影像. 2)雾屏特点: a,人可以在这种空幻影像中随意穿梭,造成真人可进入视频画面的虚幻效果,是 一种新型的展示媒体. b、可以播放幻灯图片录像电影等影像资料. c.每个雾屏单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组成各种形状大小,如平面, 弧面等. d、图像清晰,富有动感,图像显示没有延迟. 雾屏发生装置可将计算机、程序、红外线、激光,通过投影机光速投射到雾屏上, 形成多种动感、虚拟多种图像。 e、雾屏气体无毒无味,没有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游客可以与雾屏 互动. f、雾屏的雾气不会在房间聚积停留,电源关掉,即刻消失 g、对场地安装要求小,可以安装在大厅,过道,通道. h.设备同时具有吊式和落地式两种安装方式,既方便了设备安装,又提高了空间 的使用效率; 3) 雾屏技术指标 雾屏参数说明: 喷雾方式: 向下喷雾 屏幕宽度: 2M*1.5M~2.5M(可按客户要求 和环境而定.) 成像设备: 投影/激光灯 雾屏发生器重量约 220 公斤 电源 AC220V4KW 使用介质:水 耗水量:5-14 升/小时 雾屏发生器尺寸:2.2M*0.55M*0.5M 投影机要求:6000 流明以上. 2. 图像的分解(图像分量) 图中用了三个雾气屏幕和三个投影仪。每个投影仪和雾气屏幕显示拳击手的一 部分,即图像分量,左胳膊,右胳膊和整个躯干,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图像分量。他 们被投掷在不同的雾屏上。 -178- 图中的雾气屏幕按照三角形组合排列在一起,用户在三维图像对面,各个投影 仪将不同图像分量分别投掷在不同的雾气屏幕上,三个雾气屏幕图像结合在一起的 时候形成三维图像,通过用户接触三维图像和用户进行交互。 191、项目名称:基于反渗透技术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设备 项目负责人:汪眠 邮箱:hippo98@hotmail.com 业绩描述: 美国专利 PCT Int. Appl. (2007), WO 2007081716 A2 20070719。 项目简介: 国内外海水淡化方法有数百种之多,如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又称超过 滤法或膜法)、太阳能法、低温多效 、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流通电容 吸附法、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这些方法,或效率不高,能耗大, 不经济;或设备投资过大,能耗大,淡化成本高;有的甚至对环境有污染。反渗透 法包括海水预处理、反渗透脱盐淡化和膜的再生三部分, 优点是海水淡化效率高,规 模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生产能力大。其发展趋势是:一、生产工艺改进, 减少或消除污染,提高淡化产水效率,降低淡化水成本。二是开发更为有效的反渗透 膜材料,降低膜材料成本和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实现工程模块化、标准化、自动化、 智能化或移动化。四是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海水淡化机。 本项目采用技术针对现有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反渗透法)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从生产工艺和设备结构方面进行重大改变开发成功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新型海水淡化 技术,创新点在于: 1、工艺先进,品种齐全:采用海水经过微电解沉淀、砂滤过滤、活性碳吸附后, 再经过一级微滤(MF)过滤去杂、一级反渗透脱盐制备淡水的海水淡化方法及小型 成套海水淡化设备(2 吨、5 吨、20 吨、50 吨、200 吨等/天),工艺先进、品种齐全。 2、预处理技术创新;把微电解技术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杀灭海水中海洋浮游 生物,便于去除海水中的胶体物和带电固体颗粒。3、材料创新:用于海水淡化的 RO 反渗透膜是将聚砜反渗透膜经过特殊的离子化处理,使其成为对硼具有特别的选择 去除功能的 B 型-RO 聚砜反渗透膜。4、产品创新:针对船舶、海岛、临海工厂供水 的需要,开发成功了适用于船舶的小型海水淡化设备及海岛、工厂所需的海水淡化 工程供水系统。 产品的竞争比较优势: 1、生产工艺流程短,投资少: 与传统的反渗透过滤淡化生产工艺比较,本工 艺简化了海水预处理工序,预处理时不用絮凝工艺,使预处理工艺流程变短,一次 性设备投资减少约三分之一以上。2、环境污染小:微电解沉淀除杂替代絮凝除杂, 不加化学物质,生产成本下降,减少对环境污染。3、淡化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 由于没有加入絮凝剂,使反渗透过滤膜负担减轻,辅以选 B 型 SW 反渗透膜,只要 通过一级反渗透过滤淡化,其淡化水就符合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使淡 水利用率增大,设备投资减少,运行过程消耗能源对应下降,大大减少淡水生产成 本。 192、项目名称:利用金属氧化物工业废料制备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项目负责人:付超鹏 邮箱:chaopengfu@gmail.com -179- 业绩描述: 自 2006 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材料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参与完成了来自包 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加坡政府,英国 EPSRC 等多项课题。目前已发表学 术论文 20 多篇,申请专利 3 项。当前正在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工 作,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等。在开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方面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获得同行的较高评价。现为国际电化学协会、国际材料协会活跃会员。 项目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当前所使用的 石化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枯竭的问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废气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因此,能源的转化和储存是一直以来是 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的新型储能装 置,其具有循环寿命长、充电时间短、清洁无污染、大电流放电能力强、功率密度 高和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电池的不足,受到了广 泛的应用。本项目是首次利用一种含有金属氧化物的工业废料为电极材料制备高性 能的超级电容器电器。首先,不同于传统的超级电容器以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本 项目所提出的超级电容器是利用金属氧化物(所提到工业废料的主要成分)作为电 极材料,从而使得所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比传统超级电容器更高的比能量密度和 更快的充放电速度。另外,由于本项目是利用一种工业废料作为电极材料,所以其 成本非常低廉,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创业项目具有非常强的创 新性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193、项目名称:高分辨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项目负责人:宋明英 邮箱:cssa-uk@hotmail.com(协会邮箱) 项目简介: 传统的光学系统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无法清晰成像 200 纳米以下的物体。 2006 年,依据荧光标记分时成像原理来提高到分辨率的理论(STORM, PALM, FPALM)被正式提出且发表在 Nature,Science 等期刊上。基本思路为用可逆荧光材 料(荧光探针)对亚显微生物结构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对其中部分探针进行荧光 激发,再分时取得多张该亚显微结构的荧光标记图,重建出一张高分辨率的结构影 像。该理论在实现上,关键在于寻找到合适的荧光探针(尺寸小,转换速度快,荧 光效率高,光稳定性好等)以及合理的超限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欧洲部分实验室已 有比较可靠的技术突破和 3D 重建技术,如果能尽早将之产业化应用,将为目前生物 技术和医疗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94、项目名称:节能环保载物货车刹车驱动系统项目 项目负责人:潘松 邮箱:476372198@qq.com 业绩描述: 二十二年中澳金融行业、管理咨询业、投融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成功 实践经验。在金融行业,有非常丰富的国内和海外银行业工作经验, 精通国际贸 易结算,信贷和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和公司业务等银行业务领域,熟悉 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金融领域。对中国中小企业到澳大利亚上市业务 有成熟的渠道和运作经验。在管理咨询和投资咨询领域,参与和领导过的咨询项目 -180- 中的客户群有中国财富前 10 强企业,著名深圳地产集团,以及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民 营企业。在澳大利亚曾为国内多家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矿产,地产等项目提供咨询服 务。也为澳大利亚著名医疗管理基金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医疗行业投资项目。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应用先进的汽车刹车节能装置,在载货汽车刹车驱动系统做简单改 造,可节油 25-40%,减少碳排放 25-40%。同时当载货汽车刹车系统失灵时,可以继 续操作载货汽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本技术在澳大利亚已经成功在 7.5 吨位五十铃汽车和其他 7.5-15 吨位商用汽车上 使用,并在申请相关专利。 如果对中国现有载货汽车市场进行系统改造,市场空间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 中国载货汽车 2011 年保有量为 1179.41 万辆,其后每年增长都超过了 100 万辆的增 长,据估计,到 2014 年底,中国载货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1500 万辆。 本技术在重型卡车应用具有更大优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高速公路运输 以及能源、交通、国防及基本建设等行业,对重型卡车的需求日趋增长,并对质量 提出更高要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给重型卡车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据预 测,未来5年里,国内重型卡车年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约17%。其中,高档重型卡 车的增长要远远超过中档重型卡车,其年均增长约25%左右,年需求量2.5万台 左右,可占整个重型卡车产销量的50%以上。所以说,中国的重型卡车市场仅处 于婴儿状态,远没有真正成熟。 195、项目名称:先进激光振动熔敷技术及装备 项目负责人:张超平 邮箱:cssa-uk@hotmail.com(协会邮箱) 业绩描述: 社会活动类:1.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奥体网球中心志愿者部骨干志愿者,获得 “杰出志愿者”荣誉;2.华南理工大学 08 级物电班班长、团支书;3.华南理工大学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社团干部,三好学生,曾获 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4.华南理工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副会长;5.华南 理工大学武装部工作助理,协助学校开展军训与军事相关课程以及大学生入伍工作。 学术科技类:1.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目课题: 基于 ARM9 的移动机器人及其远程控制系统;.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南理工大学校内赛三等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项,涉及激光 振动熔覆相关技术 项目简介: 现代工业应用对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最大程度的降低生 产成本。激光熔敷可以在廉价合金表面生成具有所期望成分和性能的表面层,从而 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如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抗氧化、耐热性等,使廉价合金得 到更广泛应用,降低制造成本。 但目前的激光熔敷工艺所制备的熔敷层普遍存在气孔和裂纹的问题,气孔的存 在使得熔敷层性能不均匀,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下降。裂纹的存在则会成为材 料使用过程中失效的隐患。气孔的存在是由于熔池冷却太快,待熔敷粉末中的气体 来不及逸出而形成的。裂纹的存在是由于熔敷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 导率差异较大,同时冷却速度很快,热应力得不到释放而形成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现有激光熔敷技术中熔敷层存在气 -181- 孔和裂纹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保温条件下的激光振动熔敷装置及技术。 从商业化出发,本产品已经试生产出两中不同类型的熔敷板材,这些板材均表 现出良好的表面和综合性能,获得授权国家专利一项。综合性能良好的激光熔敷板 材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196、目名称:阳光可见液晶显示器 项目负责人:杨应鸿 邮箱:yinghongyang@yahoo.com 业绩描述: (1).液晶产品的开发:发明了反向型聚合物分散式液晶显示模式;在 Polytronix 期间,负责研发并亲自将第一个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制成的液晶窗安装在美 国通用汽车(GeneralMotor)上,被通用汽车公司的执行长称为“在车窗技术上史无 前例的突破”;在 ADS 期间,负责为美国宇航局开发了供宇宙飞行员使用的防激光 液晶眼镜;在同一期间,还参与并负责为美国政府研制了一项防伪识别技术。在 Optiva 工作期间,与俄罗斯科学家一道研制了用于 TFT 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型偏光彩色滤光 膜,这一成果的获得,不但在美国和俄罗斯申请了专利,而且该成果的论文还荣获 了 2001 年日本国际显示会(IDW)的最佳论文奖。 (2).液晶工艺的研发:改进了液晶显示器,如:超扭曲型液晶显示器(STN),聚 合物分散式液晶显示器(PDLC)及多稳态胆甾型液晶显示器(ChLCD)等的液晶盒 的制作工艺,并发明了用塑料基片制成液晶盒等技术和工艺。 (3).工业化设备的开发:开发了美国第一条自动连续化大型聚合物分散式液晶显 示器生产线;开发了液晶材料偏振片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线设备;负责在深圳组建了 中国第一条年产五十万平方米的偏振片生产线(深圳盛波)。此技术的诞生,打破了在 中国大陆无偏振片生产厂家的历史,从而填补了中国在偏振片技术上的一大空白。 (4).专利技术的研发:已获得美国专利 20 项,尚有 30 项专利正在申请之中;其 专利所涵盖的领域有:多稳态胆甾型液晶显示器(ChLCD),全光谱液晶显示器,全 彩色胆甾液晶显示器,三维胆甾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专有偏振片,聚合物分散 液晶显示器,液晶用滤光片,胆甾液晶的快速驱动方法。另外,在国际液晶信息显 示会(SID)及其刊物上发表论文有 10 篇,并著有《胆甾液晶显示器》一书。 项目简介: 一、创新程度和技术水平:就户外阳光下使用的显示器及其相应的电子产品而言, 人们对显示器提出了下列四项要求: 1、既可以在阳光下明显可读,又可在室内环境和夜间使用的全透型显示模式; 2、更加节省能耗,待机时间长。白天充分利用太阳能。比原有的 LCD 可节省 50-80%能耗; 3、结构轻便,人性化设计,便于移动,整机重量最好不大于 250 克; 4、全彩动画,响应速度和画面质量满足视频和高分辨率的要求。 其中第一项和第四项尤其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各种显示不能满足要 求。 二、主要研究方案和工艺路线 : 1. 利用太阳光源和背光源协同技术首先研制彩色显示屏,使之达到既最大限度 的节省能源、延长待机时间,又达到阳光下可见全透过的显示目的;2. 利用增亮光 导调制技术研制阳光下可见的电脑显示屏; 3. 利用液晶高分子材料制造反射散射 型偏振片薄膜。 其合成制作的工艺路线采用了项目申请人在美国的专利。本项目所 -182- 采用的技术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所研究的显示器将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关键 技术是: (1)阳光照明阳光可见电脑(美国专利号:US7,427,140B1) ; (2)阳光可见手机(美国专利号:US7,853,288B2); (3)LED 背光增亮薄膜(美国专利号:US8,363,204B2); (4)利用导光膜背光/阳光可见电脑(美国专利号:US8,300,183); (5)相分离法制造散射反射型圆偏振片(美国专利号:US7,095,466); (6)SID2013Paper“Power-Saving Sunlight Readable TFTLCD”(节能阳光可见 TFT 液晶显示器)。 三、技术可行性和成熟度:请见右边效果图。 四、 应用或产业化前景,市场需求: 1.阳光可见太阳能笔记本电脑、电视;2.阳光可见太阳能彩色掌上电脑、 MPEG4、DVD 3、阳光可见彩色手机;4.户外全彩色液晶广告牌;5.液晶材料;6.太阳光 电薄膜特种材料;7.液晶技术人才培训等。 阳光可见技术可开发出如下几大类的产品;Office & Home (办公及家用); E-book Reader (电子阅读器);Road Guider (路标导航);Boating & Camping(船 用及休闲);Field Service (野外作业);Vacationing(度假);Field Search(野外搜 寻) ;Military(军用) ;All outdoor working environments(其它户外作业),以上领域, 市场十分巨大。 197、目名称:1.环保型真空超声波清洗设备;2.工业水处理设备的开发;3.视频自 动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王志民 邮箱:wzm667jp@yahoo.co.jp 业绩描述: 发表论文: 1.弾塑性界面き裂安定進展におけるT*積分と分離T*積分の解析” 、日本機 械学会第 76 期全国大会演論文集、No.98-3, Vol.1, 1998, pp.187-188. 2 . "The T* Integral and Separated T* Integrals for Elastic-Plastic Interfacial Cracks", Constitutive and Damage Modeling of Inelastic Deform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A.S. Khan, editor), Neat Press, Fulton, Maryland, (1999), pp.741744.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sticity and It’s Current Applications, Cancun, Mexico, January 5-13, 1999). 项目简介: 1.环保型真空超声波清洗设备。环保型碳氢真空超声波清洗技术目前已在日本、 欧美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中国政府与蒙特利尔基金组织签订的 《中国清洗行业 ODS 整体淘汰计划》,中国将逐步限制并最终彻底淘汰 ODS(破坏 臭氧物质)清洗剂。此项技术将有效解决中国工业清洗行业几十年来一直用氟里昂、 三氯乙烷洗涤剂造成的大气层污染问题。目前三氯乙稀的禁止使用,将使众多的企 业面临替代环保清洗设备及环保清洗剂的选择问题。结合国内企业的实情采用国产 配制设备将会让众多企业容易接受,極具競爭力,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2.工业水处理设备的开发。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污水处理后再循 环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借鉴国外同类设备,适合我国国情相应设备的开发应运而生。 -183- 3.视频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视频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是利用计算机 画像处理技术,自动检测液晶面板的欠点,辉度,视角,色度,背光源等项目,并 能够将良品与不良品分拣,完成全自动在线检测功能。该技术应用广泛,例如线路 板脚线,食品等的检测分拣。 198、目名称:高效节能火花塞 项目负责人:李宏 邮箱:lihong66@hotmail.com 业绩描述: 1999 年进入北方电信(Nortel Telecom),在公司无线系统部从事公司移动通信 核心技术 GPRS 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具体负责无线频率资源的再利用研究,有效提 高了无线频率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成功获得了 AT&T 的订单,获公司内部表彰。2000 年在 eWings Technology 公司系统研发部从事 通信语音与文字转换服务业务的设计,开发工作。具体负责网页和数据库的设计与 开发并任项目组负责人。高效努力的工作使公司的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的 在台湾向社会提供服务。之后公司的战略目标转向大陆市场。本人依靠在中国电信 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协助公司总裁筹建了中国分公司及大陆市场商 业开发运作,主导建立了与中国联通和邮电国旅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市场运作使公 司的资质获得了好评并成功被收购。2003 年进入 ArgoData,在公司系统研发部从事 银行和金融行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从 2005 年开始至今,任公司高级系统测试员, 系统结构项目测试组负责人,负责系统软件功能的安装和测试,各种仪器及设备的 连接和功能测试,相关人员的培训与辅导,系统功能用户手册的审核,并与相关人 员解决用户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要求。出色,细致的工作保证了公司系统运行的准 确性和稳定性,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声誉。目前北 美排名前 50 家的银行之中有 30 多家已经成为公司的客户,使公司在与同行的竞争 中排名前三名。下一步准备开拓欧洲及亚洲金融市场。在这期间,本人积极参与了 与汇丰北美银行的谈判和签订合作合同,以及与中国银行北美分行的业务演示和谈 判工作。并正在协助市场部进行大陆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及开发策略的研究。从 2012 年 4 月份开始,与创业团队兼职从事节能和环保产品的研究和市场开发的工作。 项目简介: 此种高效节能火花塞可提高汽油发动机内部燃烧系统的效率。此火花塞设计可 减低发动机对外界环境的废气排放,节省燃料的燃烧以增加汽车每公升汽油公里数, 延长发动机机油寿命,因使用更加清洁的燃料而使发动机寿命延长。与传统火花塞 相不同,此节能火花塞可提供更强的电极信号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具体地说, 此项节能火花塞通过改变火花塞的结构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普通的火花塞有一 个金属底座由外接螺纹拧在发动机上。一个钩状的地极安放在点火一边,一个绝缘 体伸展出金属外壳到点火一边和连接点一边。当有电源接通时,火花塞可打出火花 产生动力驱动汽缸。但因为电流弱,传统火花塞需要大量的汽油才可使发动机正常 运转。此种新型的火花塞则通过新的绝缘系统,一个新的导体盖子和带有相同数目 的地极尖顶的导体尖端,将电流加强几十倍以达到减少油耗,提高发动机效率,延 长发动机寿命和环保的效果。此项目已在美国申请了专利,正在等待审批,一经批 准公司即可开始运营,先生产样品,经检测合格后便可投入生产并投放市场。此项 目前期投入不大,但市场潜力巨大无比,所有的汽油发动机都可以使用。鉴于此项 目所能达到的节能环保的效果,相信政府有关部门会大力推广节能火花塞,这样每 -184- 年可以为国家节省数以百万吨级的燃料,并大幅度净化空气,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 护做出巨大的贡献。另外所有的机动车,轮船,割草机,以及所有的使用燃料的发 动机都可以使用此产品。此产品并不局限于在国内使用,也可以在世界其它国家推 广。此项目有三种获利方式。第一种是自主生产和销售,利润额大约可达到 20-25 %。第二种是同现有的火花塞生产厂家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技术支持,从销售额中 提取 3-8%的费用作为盈利。第三种是将技术出售。因此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99、目名称:新一代食用盒装畜禽血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负责人:胡敏 邮箱:usita_office02@163.com 业绩描述: 1.一种盒装畜禽血的加工工艺 (专利号: ZL201310115573.4) ;2.一种高效双转子 节能搅拌装置(专利号: ZL201320520106.5); 3.一种畜禽血高效过滤装置(专利号: ZL201320521753.8);4.一种畜禽血双过滤装置(专利申请号: ZL201320521534.x) ;5. 塑料杯封口机放膜装置 (专利号: ZL201120412937.1) ;6.塑料杯封口机注料装置的 清洗结构(专利号: ZL201120412930.x);7.塑料杯封口机自动出杯装置 (专利号: ZL201120410175.1) ;8.一种自动感应机械手装置(专利号: ZL201320595042.5)。 项目简介: 食用盒装畜禽血液制品全自动化技术是该行业小型半机械化生产以来一直难以 解决的难题。其生产线最大难题在于要求生产加工的灌注工艺流程中水、盐与血类 要充分均匀的混合,灌注过程注头会滴漏而需要使用大量人工,通过擦拭滴漏在包 装盒外缘的血源以保证封口严密;另外,传统工艺要求血液凝固后才能封口。 新一代盒装畜禽血液生产线及其关键技术是国内首创,目前市场独一无二。它 是一套从血库接料,经过自动搅拌、过滤、电脑精准控制的血液和水等同步均匀混 合灌装、灌注血液无滴漏、无需凝固等待、封口成功率 100%、120 度高温杀菌的自 动化流水线作业系统。 产品的独特性或先进性:1.新颖的同步混合灌装系统,实现充分均匀的混合灌装 和盐水的精准控制; (专利) 2.根据流体学设计的独特强注头和防滴漏装置,保证灌 注滴液不漏,独有技术; (专利) 3.根据压力和变形特点,设计曲面封头及二次封口, 保证封口的完整和牢固,在后续的 120 度高温蒸煮杀菌时不破裂;(独有技术)4.新工 艺无需等待凝固封口,生产过程不接触人,封口完整性 100%,节约大量水电时间和 人力,大大提高卫生状况和生产率。(新工艺) 随着中国未来几年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新一届政府开始重点打击地下食品加 工厂,彻底禁止无包装、无生产厂家、无保质期的血制品的相关措施或政策将会马 上出台,新一代盒装畜禽血液生产线的推出无疑是占领目前市场空白区和成长时期 的有利时机。 盒装畜禽血液生产厂家的核心不是解决市场容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放心食用 的食品信任危机和推广的问题。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关键技术设备--全 自动灌装封智能一体机和“透明车间” ,能彻底解决了传统手工方式的卫生缺陷。同 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整顿打压地下工厂政策来临之际,新一代盒装畜禽血液生产 线必将是目前手工为主的加工厂转型和成长期的必然选择。商务部统计数据:全国 屠宰企业超过 2 万家。其中,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4585 家;小型生猪屠宰场 点 10135 家(中华商务网)。就项目而言,这是一个传统产品产业升级的、大市场项目。 -185- 200、称:新一代喷射冶炼技术——动态自由喷枪的钢铁工业应用 项目负责人:范全荣 邮箱:fan@fansmelt.Com 业绩描述: 2006 年申请发明专利,200610129187“用于直接熔融还原炼铁的喷枪及其动态 多枪炉”在 22-9-2010 授权。 发表文献: ( 1 ) 范 全 荣 , Multi-lance Smelting Furnac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Direct Reduction of Iron Oxide,Australia provisional patent,No.PN8790,20-3-1996。 ( 2 ) 范 全 荣 , Multi-lance Furnace For Direct Iron Smelting Reduction - Splash Phenomena,USA Iron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58th,Chicago, 1999。 (3)范全荣, Dynamic Lance Furnace for Direct Iron Smelting Reduction,2008 AISTech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8。 (4)范全荣,Dynamic Free Lance Furnace for Direct Iron Smelting Reduction,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Shanghai,China, 2009。 (5)范全荣,自由喷枪用于顶吹转炉的动态特征,第八届中国钢铁年会, 2011。 (6)范全荣,自由喷枪铁水脱硫, 中国炼钢学术会议,2010。 ( 7 ) 范 全 荣 , 陆 木 荣 , Dynamic Free Lance for Steelmaking Desulphurizatio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Baosteel Biennial Academic Conference 2013, B38-B43。 (8)范全荣,喷射冶金用于熔融还原炼铁的探索,2014 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 暨炼铁学术年会,p1228。 (9)范全荣,动态自由喷枪的发明和工业应用,2014 年第十八届全国炼钢学术 会议,p105。 项目简介: 一、业务描述 发明的动态自由喷枪可用于炼铁,炼钢和有色金属的冶炼。属于高温冶炼方面 的节能减排项目。目标顾客为钢铁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 纳入钢协统计的国有大 中型钢铁企业有 80 户。产能 100 万吨规模以上的民营钢铁企业有 130 家。以及国外 的几百家钢铁生产企业。 二、产品及技术 本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用于钢铁生产的喷射冶炼技术----动态自由喷枪 科技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来自于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如数千次对不同灯丝 的试验而发明的电灯。 但也有不少意外发现,如抗生素,微波炉,心脏起搏器和 X 光等在发明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自由喷枪是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意外发明, 1996 年想研发一种动力学更好的喷枪,但一直没有满意的结果,经过摸索,终于在 2005 年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喷枪在没有驱动装置的情况下也能自由 摆动,放弃了原来的研发方向,把这个出乎预料的实验结果,开发成新一代喷射冶 炼技术,工艺上的质变和突破带来了出乎寻常的喷吹冶炼效果:吹炼平稳,喷溅减 小,带来环保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 自由喷枪的核心专利是喷枪顶端的活动装置,从而改变了有 150 年历史的固定 喷枪的喷射冶炼方法。动态自由喷枪从 2012,9 月替代了台湾中钢喷吹站上原有的 固定喷枪永久性地用于转炉渣改质喷吹, 一年的工业应用证明了动态自由喷枪在 -186- 工艺上的成熟,开启了新一代喷射冶金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序曲,技术上的突破带 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率提高 20-30%, 生产成本减小 20-30%, 喷溅铁损减 小 20-30%,粉尘回收减小 20-30%。 本项目的意义是 150 年喷射冶炼的突破,对同行业的技术提升是一次更新换代, 相关的社会效益是节约生产能耗,减小喷溅颗粒和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的研 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处于工业应用的初始阶段,已经有二套工业应用的案例,有 二个生产现场的录像记录。 201、:无人探测-传感模块的设计制造 项目负责人:李立 邮箱:li.li@t-online.de 业绩描述: 02.1993 为 德国著名企业 WALDRICH 样本翻译 05.2004 为 中国铁道部访德代表团 随团翻译 04.2006 为 中国国土资源部访德代表团 随团翻译 11.2007 为 中国信息产业部访德代表团 作专业报告 多年来因为工作原因翻译中/德,德/中资料随团口译 科研成果或工作成就: 1997 年对华投资的促使成功, 担任 SAR Automation (Hangzhou) Co., Ltd. 董事 总经理, 经常参与上海大众项目,环保项目 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 GCI 成员 常务副主席 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 FCPAE 付秘书长 对垃圾焚烧,沼气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技术及专利设备。 在 SAR 公司工作其间,业务重点之一是环保,在工业清洗设备项目中,除了项目管 理外,对工艺技术钻研,全方位参与了在中国和朝鲜的项目,建立了丰富的清洗设 备行业资源。 项目简介: M²CASP (模块化的、灵活的计算机和传感平台) 和 NexusDataLink (NDL) 硬件系统 M²CASP 自成一体的、模块化的、灵活的计算机和传感平台 M²CASP 处理和存储所有 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遥测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电通讯发向地面接收站 或者通过卫星通讯发向云端服务器。不过 M²CASP 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的一个端 口对这些数据进行远程控制。作为标准交流系统,NexusDataLink 被整合安装进 M² CASP 中。 计算机和传感器/执行器技术均属于标准购买件,因为技术上的调整必须在它们 上面进行,为了能够融合进 M²CASP 中。同时 M²CASP 将作为“Plug‘n Sense“ 系统被开发,为了将调整系统所需的花费, 尽可能保持在按照顾客意愿所 希望的低价程度上。在外部 M²CASP 只是提供一个既自动的、电动的、又软件标 准化的接口。 软件系统 NexusDataLink NexusDataLink 交流系统是一种作为分析、诊断和误差系统,服务于各种运营平 台和其他运输工具的软件系统。它是 M²CASP 的一部分,并且确保跨平台的数据 交流的安全性。发展 NexusDataLink 项目的动力在于,降低因在运营平台(无人驾 -187- 驶工具)上融合一个含分析、诊断和误差系统的统一的交流平台,所产生的时间和 资金成本,并提高整个系统的质量。 这个系统是针对普遍性设立的,可以快速地、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同的数据和 记录将统一兼容化,通过各种定义规范的端口,也就是所谓的各种频道,被转送。 同时将首先使用那些来源于开放源代码领域、不依赖于特定平台的,并符合现在技 术条件的信息学的建筑结构。 研发传感盒和交流系统,使其成为模块化的、机动的、灵活的系统的动机,源 于想要降低因为要结合传感技术和在运营平台上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产生的时间 和资金的消耗,以及提高整体系统的质量的愿望。 而且通过独特的建筑技术,NexusDataLink 使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流能够协调化 和标准化。开发人员不需要再自己关注交流细节。也就是说,在要给硬件上改变时 (比如连上一个新的传感器) ,软件不需要换程序,而是只需要调整一个配置数据就 行了,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这里”Plug‘n Sense” 是极具意义的,因为 它在整个过程链中从 M²CASP 的硬件延伸至 NexusDataLink 客户端。 M²CASP 和 NexusDataLink 接管了传感器的和执行器的数据处理、和其他运 营平台的交流以及对运营平台的操纵本身。NexusDataLink 只是一个成熟的软件系 统,而 M²CASP 则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两种系统都可以作为单独的产品进行 供应。系统将会如此模块化地研发,使可能的传感技术(视觉相机、红外线、无线 电、温度、压力、超声波、气体、GPS 定位系统…)和执行器技术(离心力学、喷 雾装置, 激光器…)能被容易的联接(Plug‘n Sense) 、运输和卸下。 纵观全球在无人驾驶工具系统领域的技术先驱者都聚集在美国和亚洲的一些国 家像日本、中国和台湾。确定在质量、可靠性和以客户为导向方面竞争的界限应该 是可能的。系统的模块化为单独的亚系统,作为一个个分离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 域和市场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机遇:根据分析家的预测,无人驾驶系统的市场将有爆炸性的进展,并给中小 型企业提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远离昂贵的军事应用订单的好机会。通过使用创新 的信息学技术和开发源代码的硬件,人们已经在市场震荡中武装好了。 风险:瞄准的运载平台和传感器/执行器的爆炸性的市场也意味着增多的、供应 类似产品、在市场上同意定位的竞争的公司。因此要想保持原来和获取新的市场份 额就变得困难一些。这就提出了要求,要求在日益瞬息万变的市场洪流中,做出及 时正确的评估,准确的反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缝隙空间。 202、称:废气涡轮增压器声品质调节器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田家军 邮箱:jiajuntian@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本项目开发的汽车涡轮增压系统声品质调节器产品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获得 了德国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开发的汽车涡轮增压系统声品质调节器产品是一种解决涡轮增压器异响 噪声问题的一种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方案,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该产品可直接安 装于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管路系统中,能够有效控制汽车运行时出现的异响噪声, 调节声品质,改善乘坐舒适性,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并已获得了德国专利。该型 由本人与合作公司中国杭州工仿科技股份公司(ANVL)联合研发的涡轮增压声品质 -188- 调节器是结合 CAE 设计、声学优化、快速成型、样件制造以及装机实验于一体的技 术密集型产品,已按照德国有关汽车零配件生产的质量标准制定了设计规范、工艺 方法和检测标准,主要生产设备的选型也将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展开以适应未 来批量生产的要求。该产品的样件已经在国内多个车型上进行了装机实验,取得了 理想的效果,与相关的整车厂配套问题也正在洽谈中。由于相关的技术国内企业还 没有涉足,这就更加提高了本项目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本项目团队的合作企业 ANVL 在汽车发动机 CAE 与 NVH 研究方面属国内领先水平。这些优越条件不仅能 确保新型声品质调节器的顺利开发,而且可以为更多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公司的发展 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全面的保障。此外,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日益严 格的环保标准,耗能更低、排放更少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挑战。2014 年 9 月欧洲即 将推出汽车废气排放标准欧 VI。我国参照欧洲标准于 2010 年制定的汽车废气排放标 准国四,将要在 2015 年全面实施。使用排气再循环系统(EGR)技术以及选择性催化 还原净化器(SCR)技术可达到欧洲汽车废气排放标准欧 V 和欧 VI。项目团队早已着 手于研发 EGR 技术以及 SCR 技术,待所创办拟建的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 即可全面展开自主知识产权的 EGR 零部件及整系统、SCR 整套系统的产业化,并不 断扩大和完善公司的业务范围。 203、项目名称:高精度纳伏级超导性能测量仪器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王锋 邮箱:fwang99@126.com 业绩描述: 本项目团队成员共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5 篇,均被 SCI、EI 收录,其 中影响因子最高为 12(nano letters); 申报发明专利 6 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3 项(其中一项为美国专利) ; 主持或参与美国、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美国能源部项目 1 项, 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重大项目 1 项;与美国 BASF、美国富士胶卷等公司合 作横向课题 4 项; 获得中国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 4 项; 项目成员为《Physics B》、《JPC letters》、《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十五 种 SCI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项目成员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 1 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昌绪奖 2 个,中国科学院华伟科技奖二等奖 1 个,福建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1 个。 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核心成员的均具由美国名牌大学博士毕业。他们是戴桂平副总经理、 陈晓明副总经理,钟健副总经理,同时具有国际企业研发技术的经验和企业管理经 验,项目计划引进有经验的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企业管理,并不断引进相关技术、营 销、企业管理的国际化的人才,已确保本项目企业的高技术产品引领、管理规范化, 人才国际化的优势。 高精密科学仪器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行业发 展规划和国家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的优先发展项目,是我国赶 超国际先进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的第二大计量 仪器仪表生产国,但是产品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等方面还落后国际 先进水平。尤其在高精度超导材料测量仪器方面,相比国外同类产品,国产仪器的 精度、稳定性、可靠性还有所欠缺,目前依赖国外进口占 80%以上。消除该制约, -189- 发展国产高精度超导材料测量仪器是本项目的目标。 本项目以自有技术——高精度纳伏级超导测量系统为基础,通过中试及小批量 生产,获得批量化生产用工装模具和成套装备技术;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开发, 扩大该技术成套设备的产量,实现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本技术集成了超低 温,低中温温控,纳伏级电阻测量,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测量样品台架,模具 工装专用设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技术。技术创新点在于整合国产 GM 压缩机的超低 温技术,控温精密稳定的样品测量台架技术和基于 labview 的软件处理系统,实现低 成本、高精度、可靠性和易操作。设计指标超越现有国产设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 的水平。第一套样机的生产和定标已于 2014 年 4 月完成并投入实际应用。同年 6 月, 该套设备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核,获得申请号。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涉及测量方案设计和零配件组装,无废气、废液排放等环境 危害,因此属于绿色制造科技。 该类设备市场需求广阔,预计国内外市场容量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预计投资 回收期 1 年;项目投资利润率 21.1%。 204、项目名称:裸眼 3D 显示器 项目负责人:徐婧 邮箱:xujingjane@gmail.com 业绩描述: 2012 年深入研究中国高净值人群特点和私人银行业务, 接受英国专业财经媒 体 VRL 出版社的邀请撰写研究报告,于 2012 年在英国出版“The China High Net Worth(HNW) Market in 2012”(中文题目:2012 年度中国高净值人群市场研究),受 到世界关注,被路透社和雅虎财经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转载,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 评价。2013 年裸眼 3D 项目获得法国国际光电展创新项目奖同时获得法国信托投资 银行(CDC)的投资 项目简介: 产品组成:3D 显示器+PC 播放机+软件+3D 内容。裸眼 3D 技术采用了在屏幕表 面增加特殊光学装置的技术,让电视屏幕发出的光线分别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从 而形成立体视觉。柱状透镜技术(Lenticular Lens)通过给显示屏加上一层特制的柱 面透镜,并利用柱面透镜的天然分光作用分离左右眼图像,使观看者获得更为舒适 的立体视觉。 预期目标:2014 年研发和实现户内 LED 大屏幕裸眼 3D 化。预计可实现年销售 和安装裸眼 3D 广告机 720 台。按照平均价格 5 万元计算,实现销售额 3600 万元, 利税 1260 万元;2015 年实现销售额 11000 万元,利税 3850 万元。2016 年实现销售 额 15000 万元,利税 4200 万元。3 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 30000 万元,累计实现利 税约 9300 万元。 四、生态农业类 205、项目名称:观赏花卉基因改良与品种创新 项目负责人:姜鹏 邮箱:pengjianguga@gmail.com 业绩描述: 姜鹏,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生,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学博士,农学期 刊 Agronomy Journal 副主编。曾主持参与美国国家农业部(USDA)基金项目:应 -190- 用高分辨熔解曲线筛选矮牵牛抗病基因的等位变异(CANDIDATE GENES FOR DISEASE-RESISTANCE IN PETUNIA HYBRIDA) 。本项目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 对矮牵牛真菌病和病毒病的抗病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亲本杂交进而获得纯和体抗病 植株。同时,利用 RNA 沉默技术对矮牵牛幼苗进行质粒转化,敲除植株体内的真菌 或病毒识别基因,通过体外无菌培养进而获得具有稳定遗传性的抗病植株。本项目 所培养出的矮牵牛新品种已申报美国国家花卉新品种专利,并委托美国佐治亚州种 子发展委员会进行商业化推广。 发表论文: 1. Characterization of Peach TFL1 and Comparison with FT/TFL1 Gene Families of the Rosacea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3. 138 (1): 12-17 2. Targeted mutation breeding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Emir. J. Food Agric. 2012. 24 (1): 31-41 3. Mutation scanning of peach floral genes. BMC Plant Biology.2011. 11: 96 4. Induction of Variation in the Petunia Mlo Gene fo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HortScience. 48. 5.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lo ortholog in petu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3. In press. 6. Mutagenesis in Petunia hybrid and a dominant mutant showing self-pollin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3. In press. 7. Fi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cyanobacterial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Avian Vacuolar Myelinopathy. Piedmont south atlantic coast annual meeting.2012. 8. Aquilamors hydrillavitae: a new species of epiphytic cyano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invasive aquatic plants and implicated in bird deaths from Avian Vacuolar Myelinopath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2013. In press. 项目简介: 根据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华南花卉产 业区重点发展凤梨,矮牵牛,龙舌兰科,等观赏植物,国兰,蝴蝶兰等高档盆花。2011 年福建省花卉种植面积近 6 万公顷,销售额 110 亿元,出口额近 8 千万美元,花卉 销量列全国前列,然而花卉新品种研发企业却寥寥无几。由于目前国内花卉新品种 研发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花卉新品种研发公司很少,而且又都采用传统植物育种 方法进行培育,培育周期长,准确性差,耗时耗力,因此推出新品种的效率极低。 本企业定位为高端花卉新品研发型公司。首次在国内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应用到改良观赏植物基因上, 从而大量缩短花卉新 品种的培育时间。HRM 技术是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一种用于突变扫描和基因分型的 最新遗传学分析方法。随着越来越多观赏植物的 cDNA 文库建立起来,用于 HRM 扫描的目的基因将会很容易找出并扩增。本项目重点研究的矮牵牛属,凤梨属,石 蒜属,龙舌兰科,兰花科,等观赏花卉的 cDNA 文库都刚好建立,从而极大的方便 了本项目中的目的基因扫描。采用 HRM 基因改良技术培育新品种,培育周期短,准 确性高,附加值大,将会大大提升推出花卉新品种及其专利的效率。因此本项目培 育出的花卉新产品市场化后将会迅速的占有市场并转化成产值。 此项目引进美国花卉育种公司的研发经验,做中国自主的花卉新品种高科技研 发公司。由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园艺系姜鹏(Dr. Peng Jiang)博 士担任企业法人代表,邀请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系终身教授德顿王尔德(Dr. -191- Dayton Wilde)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系终身教授张冬林(Dr. Donglin Zhang) 博士为公司合作伙伴。本企业未来 3 年发展目标为在国际高水平花卉园艺期刊发表 5-10 篇科技论文,提交申请 3-5 个花卉新品种专利,利用基因改良技术培育 10-20 花 卉新品种,将专利花卉品种市场化,按每株市场价格的百分之一收取专利费,建立 固定的销售渠道将花卉新品种推广到花卉生产企业。长期目标为树立福建知名的中 高档花卉品牌,以加盟连锁的方式在各级城市开设品牌花店,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 206、项目名称:快速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的农作物 项目负责人:贾洪革 邮箱:jiahongge@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我们用农杆菌侵染法,成功地建立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烟草,从而可缓解转基 因植物生物安全性问题。但是,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其它植物材料,特别是一些有重 要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 发表国际 论文 10 余篇,参与 1 项专利申请。 项目简介: 技术特点:我们前期的工作表明,用农杆菌侵染法,可以一步直接建立无选择 标记的转基因烟草,从而可缓解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问题。但是,该方法是否适 用于其它植物材料,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目前 还没有研究报道。 应用范围:我打算构建不含选择标记基因而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转化载体,将 该载体转入农杆菌,用得到的重组农杆菌侵染法处理一些经济作物组织或者器官, 如水稻,小麦, 或者玉米愈伤组织,然后在没有任何选择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诱导再 生新的植株。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了再生植株。 市场前景:应该可以直接获得无选择标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一旦成功,就可以 大大缩短作物品质改良的时间,因为没有潜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 这种无选择标记 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可以立刻商品化,并且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所以可以快速创造市 场效益。 效益分析:3 年内应该可以获得性状得以改良的作物,5 到 8 年后可以见经济效 益。 207、项目名称: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 项目负责人:陈静 邮箱:cdyxdl@126.com 业绩描述: 研究领域: ●多组分反应的发现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FeSO4.7H2O 催化的四组分还原胺化反应:首次发展了 FeSO4.7H2O 催化的羰基化 合物,氯甲酸酯,HMDS 和三乙基硅氢的四组分反应。该反应使用简单易得的原料, 不需要预制氨基甲酸酯或亚胺,提高了反应效率。缩醛,缩酮,烯基醚同样可以用 作底物获得良好到优秀的产率。 ●副产物促进的四组分反应:直接用水分解三甲基氯硅烷,产生的强质子酸氯化氢 能有效地催化上述四组分反应。在 40mol%水的作用下,三乙基硅烷,甲基酮,活泼 亚甲基化合物都可以作为亲核试剂,与醛,氯甲酸酯,HMDS 反应,以良好到优秀的 -192- 产率生成多种一级胺衍生物。 ●质子酸催化的四组分反应:在 10 mol%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三乙基硅烷、烯丙基 硅、2-萘酚、甲基酮、活泼亚甲基化合物都能作为亲核试剂参与四组分反应,以中等 到优秀的产率生成脲(硫脲)衍生物。首次发展了 BINOL 衍生的手性磷酸催化的醛, 异氰酸酯,HMDS,乙酰乙酸酯的四组分反应,一步可以制备手性 3,4-二氢嘧啶酮 产物,ee 值最高可达 84%。 ●硅亲核试剂断裂 C-N 键反应:发展了一种酸性条件下苄基磺酰胺与硅基亲核试剂 通过 sp3C-N 键断裂的偶联反应。在 2-10 mol% Tf2NH 的作用下各类双苄基或单苄基 磺酰胺都能与烯丙基硅,炔丙基硅,硅氢等反应得到烷基化的产物。这种新的有机 合成方法同时也拓宽了 sp3 C-N 键断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发表文章: 1. Iron-Catalyzed Four-Component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Protected Primary Amines.Bai-Ling Yang and Shi-Kai, Tian Eur. J. Org. Chem. 2007, 4646–4650. 2.Byproduct Catalyzed Four-Component Reaction of Aldehydes with Hexamethyldisilazane, Chloroformates, and Nucleophiles in Acetonitrile Leading to Protected Primary Amines, α-Amino Esters, and α-Amino Ketones. Bai-Ling Yang, Zhen-Tao Weng, Si-Jie Yang, and Shi-Kai, Tian Chem. Eur. J. 2009, 718-723. 3. Selective Benzylic Alkylation of Silyl Nucleophiles with Sulfonamides through Tf2NH Catalyzed Cleavage of sp3 Carbon–Nitrogen Bonds. Bai-Ling Yang and Shi-Kai, Tian Chem. Commun. 2010, 46, 6180–6182. 4. FeSO47H2O-Catalyzed Four-Component Synthesis of Protected Homoallylic Amines. Qi-Yi Song, Bai-Ling Yang, and Shi-Kai, Tian J. Org. Chem. 2007, 72, 5407-5410. 5. Brønsted Acid Catalyzed Four-Component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Ureas, Thioureas, Dihydropyrimidones, and Dihydrothiopyrimidones.Bai-Ling Yang, Zhen-Tao, Weng and Shi-Kai, Tian Manuscript in preparation. ●抗癌新药项目化学家,主要负责设计和合成活性激酶抑制剂 ●合成了几种化合物类型共计 40 个小分子化合物,用以进行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和优 化 ●成功完成了 40 个专利类似物的合成,在激酶实验和细胞实验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 活性,为后续的构效优化步骤提供了数据支持 ●与生物学家团队密切合作,确保研发项目快速向前推进 ●每周与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的化学总监用英语报告和讨论项目进度 ●参与了初期和后续的化学实验室建设,包括设备、试剂的采购及员工招聘等工作 推荐人;kristjan Gudmundsson 919-8023380 项目简介: 目前,对奶类及肉类检测方法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H P L C--M 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 C—M S)、高效液相色谱法(H P L C)、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法(E L I S 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 I A)等。目前免疫测定法、E L I S A 和 G C—M S 的灵敏度能较好地满足基本元素残留分析要求,应用较多,检测限通常低于 0.5 u g/k g,前者是主要的筛选方法,后者则是成熟的确证方法。由于以上方法均需借 助高档的仪器和设备,成本高,同时对操作人员需要特殊培训,实验结果无法立即 显示。因此不适合于商检、防疫、畜牧生产者对怀疑对象的快速筛查和监控。免疫 -193- 层析是出现于 8 0 年代初期的一种独特的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即 ELISA 法。 该检测方法检测费用低,不需要专业检测人员,但耗时长。国内外一直在寻找一种 即快速低廉的检测方法,这是一个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十分活跃的热点课题,具有 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以芯片为代表的技术以其灵敏快速而受到专家的浓厚 关注。但昂贵的价格却使市场无人问津。本项目是在利用传统的免疫荧光方法基础 上,使反应都在液相环境中,集新颖,快速,低价为一体的新的快速检测方法。随 着该技术的推广,将会成为检测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该技术的优势是 ELISA (免疫酶联检测技术)等常规诊断试剂开发手段无可比拟的;液相芯片可同时对多 达一百多个分子进行精确量化检测,且灵敏度和可靠性更好、操作更为简单、只需 要使用微量的样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可重复的、精确量化的数据。 以液相芯片快速诊断技术平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平台、基因诊断开发技术平台 三大技术平台为依托,致力于人类疾病预防,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和 DNA 下游产 品开发三大产业方向,生产系列化的高科技产品以回报社会。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资 金的投入。根据实验研发的需要,整个实验产品研发初期需 1000 万人民币。除团队 自行筹资 121.8 万人民币及共享浙江大学教育部直属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外,还 需融资 878.2 万人民币。本团队研发的产品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简单,现场检测 等特点,另外,产品技术成熟,风险小,研发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快。 预计产品在第二年度就可以生产,销售和赢利。团队研发的产品除了家庭能够购买 外,医院,出入境检疫,工商所,卫生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都是大客户。据 初步数据显示,光各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在瘦肉精上的检测一年至少花费 300 万 以上。在医院进行传统癌症检测的费用每年达到几十亿元。本团队项目的实施除了 达到帮助检验机构快速现场检测或老百姓能够在家进行方便自我检测外,本产品低 廉的价格,稳定的效果解决了老百姓对市场食品的担心及看病贵等问题。因此,本 项目的实施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208、项目名称:农药残留去除剂等生物农业产品 项目负责人:张建洲 邮箱:founder@ec4h.com 业绩描述: 1987 年赴美,不仅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任教和行医外,且曾任美国纽约州 健康卫生局高级研究员和高年资官员。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纽约州 政府精神卫生健康办公室科学家五级,纽约美林证卷分析师,纽约美国互动有限公 司高级主管,2000 年 7 月创建美国联企有限公司,并任 CEO/总裁至今。拥有多项自 主知识产权,发表论文 30 多篇。 美国联企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主持与中广核的中美合资的自主产权的海浪和 河流发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及动能水流发电工程项目。我们的环境保护部主持与广州 水务局合作治理广州感潮性河流项目。我们的金融和融资部与中国国机集团和中国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摩洛哥固体垃圾燃烧汽化发电和 3000 公亩 Kenitra Keys 特区地产项目。我们的国际贸易工程部与中国中实集团合作建立中美之 间政策,贸易的通道。成功地安排美国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到中国首次访华。 1987 年赴美,不仅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任教和行医外,且曾任美国纽约州健康 卫生局高级研究员和高年资官员。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纽约州政府 精神卫生健康办公室科学家五级,纽约美林证卷分析师,纽约美国互动有限公司高 级主管,2000 年 7 月创建美国联企有限公司,并任 CEO/总裁至今。拥有多项自主知 -194- 识产权,发表论文 30 多篇。 美国联企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主持与中广核的中美合资的自主产权的海浪和 河流发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及动能水流发电工程项目。我们的环境保护部主持与广州 水务局合作治理广州感潮性河流项目。我们的金融和融资部与中国国机集团和中国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摩洛哥固体垃圾燃烧汽化发电和 3000 公亩 Kenitra Keys 特区地产项目。我们的国际贸易工程部与中国中实集团合作建立中美之 间政策,贸易的通道。成功地安排美国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到中国首次访华。 1987 年赴美,不仅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任教和行医外,且曾任美国纽约州 健康卫生局高级研究员和高年资官员。曾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纽约州 政府精神卫生健康办公室科学家五级,纽约美林证卷分析师,纽约美国互动有限公 司高级主管,2000 年 7 月创建美国联企有限公司,并任 CEO/总裁至今。拥有多项自 主知识产权,发表论文 30 多篇。 美国联企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主持与中广核的中美合资的自主产权的海浪和 河流发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及动能水流发电工程项目。我们的环境保护部主持与广州 水务局合作治理广州感潮性河流项目。我们的金融和融资部与中国国机集团和中国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摩洛哥固体垃圾燃烧汽化发电和 3000 公亩 Kenitra Keys 特区地产项目。我们的国际贸易工程部与中国中实集团合作建立中美之 间政策,贸易的通道。成功地安排美国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到中国首次访华。 项目简介: 全球性的第三次生物大革命将要或者已经开始,如何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和 工业生产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公司在 2002 年就开始进行该领域在工业 和农业的市场研发和应用,该计划书对于微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食品安全 提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的农药残留去除剂包含 27 种不同品系的自由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复合而成。 对 3 类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一是有机磷农药。这类农药毒性 较大,主要是神经毒性,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昏迷 等症状。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 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 666、DDT 等有机氯农药。这类农药在环 境中不易降解,大多被禁用或限用。 高效微生物发酵剂是由 25 株不同的细菌,单细胞和菌丝的真菌组成的菌种。 这些菌经专门工艺生产繁殖并复合在一起,互不拮抗,相互协同,所以又是一种复 合生物菌株发酵制剂。农业肥料菌株发酵剂可将各种作物秸秆、瓜藤、畜禽粪便、 树叶杂草、蔗渣、木耳香菇培养基渣等废弃物快速变成生物有机肥料。利用菌株发 酵制作复合肥料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使广大农民种植不用买肥料或减少买肥料, 为他们开创了一条变废为宝的致富渠道。同时还为专业生产生态复合肥料厂商,提 供各种生产设备来提高复合肥料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率以及快速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的技术。 使用我们的微生物技术不仅降低成本,还可以改良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土 壤中的农药和化肥的含量。特别是我们的高效微生物发酵剂使农作物秸秆发酵降解 的时间缩短一半或更短的时间,使我国农村在双抢季节的秸秆回田成为可能,将有 效的解决秸秆焚烧空气污染的问题。我们公司还有其它微生物农业产品,包括农作 物生长剂等(参见附录和 PPT 文件)。所有这些微生物产品是中国唯一没有使用发 酵法生产的农业微生物制剂,而是使用液体菌株生产繁殖方法,填补了国内微生物 液体生产的空白。该方法独特的优势就是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成本大大低于发酵法。 -195- 农作物的农药残留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去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 留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研究的热点。目前难以在短期内从源头解决农产品的农药 残留超标问题,但是采取有效的技术去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必要的措施。我们 的农药残留去除剂包含 27 种不同品系的自由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复合而成。对 3 类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一是有机磷农药。这类农药毒性较大, 主要是神经毒性。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但有蓄积性,中 毒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 666、DDT 等有机氯农药。农药残留 去除剂对于三种类型的农药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我们的农药残留去除剂可以在蔬 菜瓜果收获前使用,喷洒在植物蔬菜瓜果的表面;也可以在千家万户,机构企业, 学校军队,食堂饭店;使用于洗涤蔬菜瓜果时。我们的微生物农药残留去除剂产品 能够有效地降解三类农药残留的技术原理是我们的微生物产品中的某些微生物是以 磷或氯为营养,在使用我们的农药残留去除剂后,喜好磷或氯的微生物,直接吃掉 有机磷农药或有机氯农药中的磷或氯基团核心,使有机磷农药或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失去毒性,同时微生物得到生长,一直到去除掉农药的残留为止。这些吞食磷或氯 的微生物细菌最终还会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或可以溶解于水的有机磷或有机氯。 我们公司的另一个微生物农业产品,植物生长剂的技术原理是我们的微生物益生菌 在植物的根部和根际形成优势集群,不仅能够将土壤内植物不能吸收的氮磷钾元素 转变为能够被植物吸收的氮磷钾肥料,通过把大气中的氮引入根际菌族, 来减少氮 需求,以及通过微生物正常的生命周期给植物成为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可能。 减少 植物的氮和磷的肥料需求,并且还改良了土壤。 另一个重要作用微生物的优势集 群包围在农作物根际的周围,抵抗病虫害和植物病毒以及植物有害微生物的侵犯, 增强了农作物自身的免疫能力。 农业肥料菌株发酵剂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专门用于生产高品质 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一种高效生物复合发酵剂。 该微生物菌株是由 25 株不同的 细菌,单细胞和菌丝的真菌组成的菌种。这些菌经专门工艺生产繁殖并复合在一起, 互不拮抗,相互协同,所以又是一种复合生物菌株发酵制剂。微生物菌族从两万多 种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中,按照其降解发酵功能组合而成,完全没有污染,完全没 有产生任何生态环境的变化。其主要功能是降解许多的聚合物,如纤维素,壳多糖, 淀粉,木质素及其中间体等,可以导致植被降解,用来堆肥和产生有机复合肥料, 提高发酵堆肥的效率。发酵 100 吨成品生物有机肥料只需用 1 单位菌株发酵剂,少 则一周,多则二周,所有这些废弃物均可变成绿色无公害生态肥料。 我们所面临竞争市场和对手主要是化工和化学制剂以及使用发酵法生产的农业 微生物制剂,前者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淘汰;而后者会逐步降低生产价格 改建生产方法和使用方法。人类生存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业粮食生产问题,所 以第三次生物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和保证的问题。我们的微生 物农业产品的市场是上千亿或更多。在中国未来一年的建设费用预计为 400 万元, 用于生产设备购买与安装调试以及原材料购买需要 300 万元;其它以及公司日常开 销 100 万元。 209、项目名称:强化功能型有机大豆酸奶的开发和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叶维真 邮箱:yew01@msn.com 项目简介: 营养失调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病因,项目理念是开发功能性食品预防代谢性疾 -196- 病。我们选择适合国情的营养素组合,有机整合功能因子,开发第三代保健食品-功 能性大豆酸奶,改善大众健康。项目关键技术有1)用酶处理和微生物发酵、综合 灭活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大豆酸奶的营养品质;2)筛选驯化发酵菌种用于发 酵豆酸奶;3) 营养功能因子配方设计;4)药效药理学试验。主要创新点包括其功能 因子配方设计: 1) 营养均衡强化,提高品值;2) 多种功能因子强化产品的抗高血 圧、降低胆固醇等功能。3)通过药效学及药理学实验研究,阐明产品中主要功能因子 对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的不同环节的影响,从而揭示功能因子多层面,多靶点的 作用。项目产品技术创新相互协调,综合大豆蛋白、发酸酸奶和功能配方的营养、功 能优点长处,可以多方位调节身体各种机能,包括降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排毒/增 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当前消费者对健康日益关注,大豆饮品和酸奶消费增长较快,产品综合了酸奶、豆 奶及多种功能因子的优点,市场机会明显。项目技术成熟,进入中试阶段、可快速 产业化,符合国家产业化方向和环保要求。项目投产后 2 年内实现售销收入 2 千万 元,3 至 5 年内成长为国内一流的第 3 代功能性营养食品研发领头企业。 项目负责人:叶维真,法国巴黎大学人体营养学生理病理专业博士,纽约大学 博士后;投资与管理负责人:徐晓,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密执安大学工商管理 学院 MBA;医学及药理学研究负责人:邹刚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导。 法国巴黎居里大学内分泌学博士学位;美国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 市场营销负责人:汤雨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MBA,17 年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生 产管理负责人:王柳雄,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专业主修食品 工艺与植物蛋白及饮料。现任嘉兴市 xxx 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210、项目名称:优化微生物菌剂和技术生产无公害高效长效生物有机肥 项目负责人:周建龙 邮箱:jjameszhou@yahoo.com 业绩描述: 周博士擅长在环境微生物学、油性微生物、纤维素酶和有机废弃物降解的研究和 开发,包括基础研究、代谢调控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微生物多样性、资源采集分 离鉴定分类和系统管理方面。在生物体衰老和生物信号转导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等 等。 曾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项目首席科学家、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生物医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 先后在国际流通期刊发表 20 多篇文献。 在世界著名的美国生物资源(标准物种)中心 (简称 ATCC)工作近 14 年, 这是世界一流生物资源中心,集微生物和细胞株的收集,生产,研发,服务,保藏 和资源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机构,周博士先后在此担任科学家、资深科学家、酵 母遗传资源中心主任、真菌和植物研究室主任,负责在真菌和植物领域新产品的研 发和经管五万多真菌菌株的技术服务,发现命名和在国际权威期刊(IJSEM)发表 13 个微生物新种。2013 年,创立高等微生物技术公司(美国)并任首席科学家。 项目简介: 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生产力下降和湖泊河流富营养化。生物有机肥作为 解决这个环境问题的技术已被列入政府的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据多个市场研 究报告的预测,在 2011-2019 期间 全球生物肥料年增长率为 12%-15%, 生物有机 肥料每年增长为 4.5%。 发达国家生物有机肥料使用率 已经达到 45%-60%。而在我 -197- 国仅占肥料市场不足 5%,因此我国生物有机肥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 本项目通过使用优化的微生物菌剂和工艺技术,生产高效长效生物有机肥来恢 复改进土壤的组成、结构和肥力。技术的关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区分于市场上 类似的产品。 (1)微生物菌剂(或称菌肥)是由降解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的高活力突变菌株 加配从肥沃的土壤里分离筛选菌株组成的联合菌群。此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 共生等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使降解有机质的效力显著提高。 (2)微生物菌剂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微生物活力并延长产品保质期。 (3)按不同 的有机物料种类和不同的土质条件设计生产配制微生物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土 壤改良剂)并提供相应的使用方法。 申报人拥有核心技术。本技术尚未公开发表或申报专利,现考虑作为商业技术 秘密加以保护。因此技术细节在此不公开。仅作简要介绍。 微生物菌剂有两部分组成:有机物质料腐熟剂和土壤改良剂。包含有不同的野 生和突变菌株和稳定微生物活力的保护剂。微生物有固氮菌、光合细菌、溶磷溶钾 菌、促生细菌、放线菌、乳杆菌、链球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各个菌的数量不 等,但有一定的比例。能分泌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过 氧化酶等。本产品可大大缩短有机物料的腐熟周期、提高腐熟效果。应用于土壤后 可显著提高作物抗逆抗病能力和产量质量。该菌剂的特点是:(a)能高效率的降解 生物质中的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大分子;(b)菌剂活力对氧气的适应范围广; (c)对常规外来污染杂菌的生长优势明显;(d)在-20℃条件下,一年内活力和分解 能力稳定;(e)每克或每毫升菌剂含活菌 5 亿以上,配料比例 1000:1 (重 量) 。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包括有氧发酵降解生物质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和 木质纤维素。应用池式翻动发酵技术,以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分两 步加入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在生产的前期加入有机物质腐熟菌剂,经过 10 天左右的 发酵除臭腐熟过程使大分子有机质降解和禽畜废弃排泄物中的病原菌被灭活。在后 期加入土壤改良剂,拌匀后制成高效活性的生物有机肥料。其成品含有 50 种多种活 性微生物菌株和不少于 45%干物质,约 4.0%氮素、0.7%磷(P2O5)、1.2%钾(K2O)和 完整的植物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原存于禽畜废弃排泄物中的病原菌在有氧发酵过 程中被灭活。所有指标达到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本项目不仅具有环保的社会效益,还有显著经济效益。按年产 1 万吨的规模计 算,产值为 2200 万元,毛利 650 万元。 211、项目名称:新型绿色太阳能生态智慧农庄示范项目 项目负责人:闻火 邮箱:Wen_Huo@163.com 项目简介: 采用最新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与高效复合微生物技术相结合,对农庄进行现 代化高科技多方位立体综合治理和改造,取代和消除农药和化肥等对人身和环境有 害物质的使用,实现粮食蔬菜水果的大规模绿色有机生产,有力保障消费者的食品 营养安全与身体健康。 利用最新智能太阳能大棚技术,实现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四季大面积种植和 智能化有效管理,为城市农副产品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一体化供给保障。同时充分 利用种植作物的剩余废弃部分,以高科技手段进行处理,可转化为家畜家禽及鱼虾 -198- 等养殖部分的饲料及农家肥;而养殖、食品加工、生活产生的高蛋白剩余物及粪便 等,亦可经加工成为饲料和农家肥。饲料和肥料发酵处理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进 行回收利用,加上太阳能光伏光热以及风电技术,可使农庄生产生活能源供应实现 自给自足,并将剩余能源并网发电。农庄同时还具有旅游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 乐、休闲养生、户外培训、科普教育等多种外向开放型功能,吸引城市周边人群和 企业往来消费,并成为经营收入回报的重要来源。 整个新型农庄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环保有机种植养殖循环产业链,及干鲜食 品加工处理和批发工厂,并依托网络进行全方位多渠道销售和业务拓展,在本地打 造一个集旅游养生休闲及生态农业为一体、并兼顾多种能源形式的回收及循环利用 的大型综合示范农庄。初期阶段占地 200-300 亩,推广阶段可在千亩以上,从而产生 规模效应。可与本地各农庄山庄合作社等农业实体、各景区休闲旅游养生园区、各 类金融投资机构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该项目市场前景极好,为国家省市地方所大力扶持,并为未来绿色生态农业发 展重要方向。 212、项目名称:利用发达国家高效农业技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项目负责人:邓日波 邮箱:rdengcanada@hotmail.com 业绩描述: Deng, Ribo and D. Donnelly. 1993a. A simple, room-temperature extraction method for 14Carbon-labeled red raspberry leaf tissues. HortScience 28:950-951. Deng, Ribo and D. Donnelly. 1993b. In vitro hardening of red raspberry by CO2 enrichment and reduced medium sucrose concentration. HortScience 28:1048-1051. Deng, Ribo and D. Donnelly. 1993c. In Vitro Hardening of Red Raspberry Through CO2 Enrichment and Relative Humidity Reduction On Sucrose-Free Medium. Can. J. Plant Sci. 73:1105- 1113. Deng, Ribo. 1992. Field Performance and In Vitro Hardening Studies of Micropropagated Red Raspberry. Ph.D. Thesis,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pp. 211. Deng, Ribo. D. Donnelly and D. Buszard. 1992. Field Performance of Micropropagated and Conventionally Propagated Red Raspberry. Acta Horticulture 336:185-191. Deng, Ribo. D. Donnelly and D. Buszard. 1991. Field Performance of Micropropagated and Conventionally Propagated Red Raspberry (Rubus idaeus L.). HortScience 26:780 (abstr.). Prange, R.K., K. MacRae, D. J. Midmore, and R. Deng. 1989. Reduction in potato growth at high temperature: role of photosynthesis and dark respiration. Am. Potato J. 67:357 369. Deng, Ribo. 1988. Partitioning of 14C sucrose and dry matter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and paclobutrazol. M.Sc. Thesis, 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Nova Scotia. pp. 158. Deng, Ribo and R.K. Prange. 1988. Partitioning of 14C sucrose and dry matter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and -199- paclobutrazol. HortScience 23:811 (abstr.). 项目简介: 持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壤的农药残留越来越 高,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严重威胁到大众的健康。由于工业化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人民对能源的需求,大量发 电 (特别是火力发电) 的同时污染了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生产出海 量的垃圾也污染了环境。我们必须找出有效的方法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 农业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 有机生态农业才能降低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有机农 产品具有更高的商品价值。可持续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本项 目方案是综合种(有机种植),养(有机养殖),沼(气),肥(有机肥),机(机械 化操作),冷链配送和农业技术培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园,并培养出 大量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农业园将为社会提供安全健慷的有机食品, 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沼气发酵发电能把所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 化,达到能源自足,无污染排放,无有毒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和村容 村貌问题;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达到恢复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生态健慷,达到提高 土壤生产力;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场工人生产效率;通过利用蚯蚓消化有 机垃圾,生产有机肥,达到有效解决垃圾问题。我们将派相当数量的懂技术会经营 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开连锁生态农场并把农产品卖回中 国。中国现有的农业资源至多能维持国人不饿死,要让国人都过上小康生活,利用 国外农业资源是必要的。国际贸易不是利用国外农业资源的最好途径,到国外开农 场才是利用国外农业资源的最好途径,既利用了国外农业资源,又解决了国人的就 业。 213、项目名称:基于多维复合酶微生物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场设计与运营 项目负责人:刘尊严 邮箱:txts@hotmail.com 业绩描述: 主导建设了日本第一座大米生产工业酒精的项目;参与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发电 的项目;2009 年开始投入很大的精力于“植物工厂”的相关研发。 项目简介: 精选优良微生物原菌,在国内生产并推广以下四种“微生物复合酶(酵素)菌 肥”: 1)多酶固体有机肥:原料是牛粪、鸡粪、猪粪,木屑、发酵沼渣+煤矸石(腐殖酸)等。 生产一吨的固体有机肥料要用 3²5 公斤 1 号原菌;2)多酶生物冲施肥:原料主要是 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一吨专用营养液用 2 公斤营养液液体原菌和 1 公斤 2 号原菌;3) 作物专用营养液:发酵一吨沼液用 2 公斤 China EM 菌和 1 公斤 1 号原菌;4)多酶微 生物绿肥:发根绿肥 100 公斤用 0.5 公斤 1 号原菌和 50 克 2 号原菌。同时、凭借物 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 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生物传感器、CO2 传感器等设备,检测并控制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 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 CO2 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根据市场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农户的实际种植经验来合理的安排年种植计 划,通过以上的微生物技术和各种防御技术防止病虫害,并利用物联网等 IT 技术来 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存储、所有数据实现可追踪、可查询的一卡通管理的方式, -200- 借以实现“智慧农场的订单式生产与配送系统”。 214、项目名称:E-farmer (绿色农业电子集市) 项目负责人:崔卓 邮箱:zhuocui2008@gmail.com 业绩描述: 《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可行性研究》第一作者,文章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 第 04 期。 项目简介: 在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渐趋成熟、国内农业急需实质性突破小农与大市场, 大市场与个体小摊主矛盾的多重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育已经开始提速。 单个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并不能支撑起日益庞大的农副产品市 场化的发展,单个农户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即中介缺失而非市场缺失。 而这些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流和物流之上的,这就显示出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农业 生产与市场信息缺乏沟通问题,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能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农业信 息鸿沟问题,从而形成农业信息的商务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除此之外,国内的大环境也促使农副业市场出现对新型商业模式的需求因此来 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节节攀升,已经造成 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的大大增加,更是政府部门和开放市场 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同时,农村菜农的收入并未得到提高,反而经常处于保本状 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过多, 流通成本太高。蔬菜从农田 到餐桌,一般的途径是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 社区蔬菜供应点、超市蔬菜供应点等 5 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每一个环节的 加价幅度都大约为 10%—20%,有的甚至更高,从而导致农副产品, 特别是蔬菜 价格持续居高不下。 经过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农产品销售成功商业模式的大量研究,结合我 国现有国情,我们团队,以剑桥大学博士生为核心的团队提出通过构建一种创新型 基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集成的电子贸易商务模式,作为第三方进入农产品销售市 场。该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有效集成模式,既易于进入流通 市场又便于协调政府市场宏观调控机制。该平台在社会力量和政府支持下,以区域 为中心,为本区域的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域、省市有效的为 本区域内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支持,在传统的农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之上,提供更强大 的农产品交易服务,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在 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完善的在线电子贸易平台。该平台定位为第三方农 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子政务平台的结合体,并且这一领域拥有一块巨大的未开发 市场。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繁琐的市场接触与调查,通过与农民、小摊主、政府官员 等的频繁深入接触,从而确定了我们致力于争取的市场空间。 215、项目名称:1.一个由高效循环农业系统构建的集约化城镇模式;2.规模化高产 培育葛仙米的方法 项目负责人:张懋 邮箱:zmaoc@163.com 业绩描述: -201- 主要业绩: 1. 本 人 发 明 的 “ 规 模 化 葛 仙 米 培 养 及 减 排 ” 方 法 ( 中 国 专 利 号 : 2010101211887),能使我国特有的珍稀高营养藻类食品实现大规模高产,其产量为 我国超级杂交水稻的 100 倍。将为我国和人类的提供一种高营养的新型食品,对我 国的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2. 本 人 发 明 的 “ 一 种 循 环 农 业 系 统 和 实 施 方 法 ”( 中 国 专 利 申 请 号 : 201410138081.1) 提出一个由高效循环农业系统构建的城镇化模式,通过循环全部生物废料,发展出 下游众多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迅速脱贫致富,为我国城镇化 提供一个理想的开发样板。 3.本人发明的“货舱充气的干货运输潜艇”和“一艘两栖坦克登陆潜艇的设计”, (美国专利号:726707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33060.9)解决了现代潜艇载重系 数小和无法装载大型设备武器的难题,能直接装载大量坦克,飞机,导弹,鱼雷等; 也可同时设计各类民用运输船和水下工程船。由美国海军助理部长分别於 2005 和 2009 年代表美国前后两位国防部长给我回复,表示浓厚兴趣,认为我的发明提出了 一个新的海上基地的概念,这类潜艇能在远离敌岸的海上隐蔽部署/运输大量武备和 人员,并正由美国国防部评估。现在国内也正由中船重工 719 研究所研究评估。 4.本人发明的“迷你太空农场”(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46463.0,国际专利 申请号:PCT/US2009/061985) 可以解决人类在长期太空探索过程中(包括空间站, 深空飞船和星球移民)的食品自给的难题。为人类在星球移民和深空探测创造了重 要的条件。美国肯尼迪太空署署长回信对我发明的“迷你太空农场”认为:在星球 基地可以实施;在空间站实施,尚需改进。并鼓励申请 NASA 研究基金。 5.本人发明的“太空魔方充气居住屋”(美国专利申请号:US61/850,804,中国 专利申请号:201310284530)将替代目前世界上全部采用的单个厚重壳体的居住舱, 使太空居住舱在太空中的安全屏蔽功能,由魔方充气屋的外围屋替代目前单个居住 舱厚重壳体,从而实现十分轻便和安全的太空居住屋,使太空探测的成本大为降低。 使大量小国和民营企业有能力参与。由此可为开发太空房地产,旅游,采矿,星球 移民和扑捉小行星的创造现实的条件。 6.本人发明的“Z 型内固定接骨板”(美国专利号:5133718)是目前世界上最轻最 小,手术时间最短,愈合时间最快的内固定接骨板,完全符合骨生长和生物力学的 概念。其手术方便,植入钢板手术仅需 10 分钟左右。愈合时间短,3 个月达到骨性 愈合。也不需外固定和第二次手术取出钢板。制造容易,价格便宜。特别适合贫困 地区和在地震战争等灾害情况下对众多病例的快速治疗。在接骨板力学强度计算, 接骨模型的抗弯抗扭强度和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已在上海中山医院等 7 家医院进行 了 64 例临床接骨试验,成功率为 94%。 项目简介: 1.一个由高效循环农业系统构建的集约化城镇模式。我们将我们发明专利中的 “太空迷你农场”利用多种昆虫等小动物高效循环生物废料的原理应用于地面开发, 分别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建立三类生物工厂:昆虫工厂,动物工厂和植物工 厂。其中昆虫工厂是本项目的关键,它利用家蝇蝇蛆等七种昆虫小动物嗜食人类动 物粪便和不同生物废料的特点,建立昆虫饲养工厂,达到高效反复循环全部生物废 料,并高产昆虫蛋白体和昆虫粪渣有机肥,分别作为动物工厂的蛋白饲料和植物工 厂的有机肥料,以高产各类高附加值动植物产品。生物废料包括农场畜禽粪便和人 类粪便,各类下脚料,如屠宰场,饭店食堂,食品厂(酒糟,豆渣等) ,作物(麦麸, -202- 米糠,玉米皮等),中药厂药渣等,生活垃圾分类后的有机成分,各种无毒植物的瓜 果菜皮秸秆叶壳皮根等,另外一部分来自动物工厂的粪便和植物工厂的下脚料再循 环,所有这些生物废料被转化成昆虫蛋白饲料和最终的有机肥料,它们分别成为动 物工厂中动物蛋白饲料和植物工厂中植物的有机肥料,从而实现生物废料的全部循 环;动物工厂饲养的动物分陆生,水生,两栖爬行类杂食性动物,本系统主要饲养 体型较小,饲养周期短的动物,以便于立体饲养,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它们的饲 料几乎全部来自昆虫工厂等饲养的昆虫小动物(活体或加工的饲料)和植物工厂产 出的植物下脚料;植物工厂可供选择的有蔬菜,作物,瓜果,药用,保健,观赏, 香料,菌藻,盆景等类别,主要选体型小高附加值的物种,其范围更宽。它们的有 机肥料全部来自昆虫工厂最终的粪便残渣的浸出液。 经过这三类工厂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生物废料的全部循环和有害物质的零排放。动 植物工厂通常均选珍稀高附加值的品种实行立体培育,以提高经济效益。由于采用 现代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使这类工厂的单产达到常规农业的百倍以上。再由这三 类工厂的产品可以开发出系列下游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群体,从而实现比常规农 业单产高数千倍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节地节能节水和管理,生产,生活的方便, 并提高经济效益,有关三类工厂产品下游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经营,开发等用房 和社区居民(农民)住房和集体活动住房可全部设置在同一建筑大楼不同层次。如 为避免昆虫工厂和动物工厂对居民区的卫生和心理影响,居民住房也可分开建在附 近数百米范围内,以形成一个高聚集度的生产经营居住中心。加上上述大楼外全部 土地重新规划开发的产业链群,就能实现现代化集约型美丽乡村的城镇化模式。它 适用于所有农村地区的全天候生产和推广。依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培育的动植物品 种选择面十分宽广,其下游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需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详细请参阅 附件项目一简介。 ) 2.规模化高产葛仙米的培育方法(发明专利号:201010121188.7 申请日: 2010/03/10)。市场前景:藻类食品葛仙米是最佳食品和保健品,还可开发各种高附 加值的下游产品。预计在今后 10-20 年,它将会成为人们每天的主食,菜肴,保健品 和化妆品等。目前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其市场前景无限广阔。这种高产高营养食品 对人口高速增长所面临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产业化前景:按我们的方法,其鲜重单产可达到超级杂交水稻的 100 倍。按本专利 的产业化生产规模,我们设计的 500 立方米的 2 个水池,每天的葛仙米产量约为 3300 公斤,按目前市场最低的售价每公斤 200 元计算,每天的价值为 66 万元。去除每公 斤成本价约为 20 元,共计 6.6 万元,其每天毛利润约为 60 万。由于它是我国特有的 藻类,它有如此多优点集于一身: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占农田,投资不大,成 本低廉,减排供氧,绿色环保,能耗很低,连续高产,方便采收,营养丰富,外形 美观,生熟可吃,食谱宽广,加工简便,储藏方便,应用面广。类似这样的藻类食 品,目前世界上还未见报道。直接应用领域:在食品领域作主食和各种生熟菜肴, 奶制品,冷饮,饮料,糕点等。可以成为贫穷饥饿和灾害地区的高营养食品源。可 开拓应用领域:1,开发各种保健食品:葛仙米可作为富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 元素的载体,补充人体的各种微营养需要;2,可利用其丰富的蛋白质,生物活性多糖 和藻蓝蛋白开发多种医药品;3,它的丰富蛋白质和活性多糖成分可以作为高档润肤 保湿美容品;4,可作为未来人类移民太空和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理想食品。技术特 点:本发明利用大水体的水池作培养葛仙米的光生反应器,并优化控制培养葛仙米 的七个要素:水,空气加 CO2, 充气泡搅动,光强, 温度,藻种和营养液。从而实 现低成本的规模化高产,为葛仙米的市场化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条件。技术的成熟度: -203- 已经中试,并需扩大到大水池的生产试验雷同技术的分布:目前世界上尚无雷同的 葛仙米生产规模和高产产量。在本技术领域中的地位评价:国际领先工程开发的工 作量:规模化培养葛仙米的投资项目和估算包括四部分:1,试验检测和分析实验室; 2,藻种培养室;3,中试生产车间;每个塑料水箱水体体积为 2-4 立方米 4;室内规 模化生产水池;500 立方米水体(长 X 宽 X 深=50X8X1.25 米)水箱和水池各为 1-2 个。 216、项目名称:禽畜专用微生态制剂产业建设和应用推广 项目负责人:柯小奕 邮箱:kxycoco@live.cn 业绩描述: 已经注册中国专利号:2013207902801、2013207906183 项目简介: 目前国家农业部已将饲用微生物列入了饲料添加剂目录,主要是以乳酸菌、芽 孢杆菌、酵母菌、和光合细菌为主。市场产品主要以芽孢杆菌类产品居多,本项目 针对目前畜禽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类产品抗逆性差、发酵成本高,应用于畜禽类产品 菌量低的问题,从畜禽肠道内分离鉴定了乳酸菌菌株、芽孢杆菌菌株等 200 多株, 并从中优选菌株进行发酵生产。另外,本项目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密度畜禽用乳酸菌 发酵方法,较常规发酵成本仅为 1/10,可以较好的解决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成本较 高的问题,进而可以成功的应用于畜禽养殖行业。国内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年销售额 大约在 20 亿人民币。根据目前国内饲料年生产总量和猪、禽、反刍等动物的养殖总 量来计算,国内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市场容量在 180 亿元至 200 亿元之间,目前市 场推广普及率约为 10%,市场空间极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态制剂”系 列产品,经过前期菌株生物安全、药敏、产酸、产酶、抑制病原菌、抗逆性等功能 筛选,获得了 10 多株性能优异的菌株;另外,项目团队掌握了液体低成本高密度发 酵技术,有效活菌含量在 20 亿至 100 亿个/克,质量稳定,保质期长。经过发酵小试、 中试,已于 2013 年试制并在新加坡绿色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养殖效果试验。 2012 年新加坡绿色天润有限公司在江苏徐州投资建设占地 1200 亩投资额 4000 万新 加坡绿色天润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有 10 座自动化年产 120 万只家禽的养殖大棚。未来 我们将把禽畜专用微生物制剂产业建设和应用推广放入新型项目园区内。 217、项目名称: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天然新型复合生物催化剂 项目负责人:萧严 邮箱:jamesxiao88@gmail.comn 业绩描述: 研发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天然新型复合生物催化剂。 项目简介: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已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多年。为解决环境问题,微生物 成为许多研究的重点。通过独特组合的自然微生物,有益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已经确定了一组选定的微生物,并研究确定这些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我们继续 发展 100%纯天然,有机和安全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质。 技术概述: 我们的技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微生物,酶和辅助因子,组成的复合生物催化剂, 用高度精炼的,专有的发酵过程。我们的复合材料生物催化剂,反应更快,更有效。 -204- 比其他方法 更好的用于广泛的环境条件。 我们的技术已经被证明具有广泛的功能。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农学,动物农业。 独特之处: 1.高速度和效率 2.处理有机物的范围广 3.多种商业应用 4.有效的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 技术原理: 我们专注于三个机制:1.胞外酶;2.细胞内酶;3.调整微生物物种,根据特定的 环境条件,这三种机制不断变化和结合程度,实现了多种好处,农学在过去的 50 年 里,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番,这主要是由于农学的进步。然而,根据联合国的一份 报告,到 2050 年,粮食生产仍然需要增加高达 100%,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们的技术提供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实践。通过加强在作物生产中的有益作用的 微生物的活动,我们的技术帮助种植者提高产量和每年增加更多的收成。 农学,人们普遍认识到,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土壤和植物。我们产品中的菌种比其 他菌种更有效率。我们的有机产品,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提高养分利用率, 增强根系的生长,并禁止非有益的细菌生长的。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有机产品的主要模式是通过生物强化,在密集的鱼(虾)的生 产地方,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其代谢产物,如 pediocins,可以有效抑制乳酸菌带 来的致病细菌的产生。 案例研究之一:一个独立的研究发现番茄种植者,使用我们的新型有机技术, 显着提高作物产量,为种植者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提高产量和盈利能力。 在随机的四个重复试验中,我们的技术增加果实产量平均 15%的水平。此外,我们 的技术处理的作物的含糖量增加,使水果和蔬菜的品尝更好。我们的技术处理过的 植株也表现出了关键营养物质,包括氮水平的提高。 五、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类 218、项目名称:粉末先端工艺创制新材料及新产品 项目负责人:徐杨 邮箱:xuyangcv@gmail.com 业绩描述: 参与重大科研项目:1 项(2012,日本学生振兴会(JSPS)) 主持重要科研项目:1 项(2013,九州大学国家氢能源研究中心(WPI)) 国际学术杂志论文:5 篇 国际会议发表论文:8 篇 国际会议最佳发表奖:1 项(2012,九州大学国家氢能源研究国际会议) 项目简介: 本人所在“九州大学特征材料研究中心”是国际知名粉末材料技术研究机构, 本中心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超合金粉末冶金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航空航天用大 型制品的粉末加工技术开发,微纳米传感元件粉末冶金技术开发。涵盖的材料为钛 镍基超高温合金,稀土合金/陶瓷,钨钴超硬合金等功能材料。其研究课题和成果处 在世界粉末成型领域主导地位。 该项目采用先端粉末冶金技术(如粉末注射成型技术、激光 3D 打印技术、粉 -205- 末旋涂技术等世界领先的加工技术)开发各种稀土材料的特种产品,例如:新型材 料/合金开发,航空航天用大型化制品,精密传感用微米传感元件。这些传感元件广 泛地运用在航天、海洋、微领域研究等设备和器件上。基于新型稀土材料的运用, 其各项性能指标(包括机械性能,电磁性能,耐温性能,传感精度等)均得到了显 著的提高。目前,本研究课题得到了日本政府及许多大型战略企业的重视及资金投 入,取得了一些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该项目的重点集中在系统材料的开发和加工, 是目前世界研究的简短课题。更重要的是,由该项目衍生出的产业布局充值,为我 国稀土产业改善“依赖资源本身,缺乏附加技术开发”的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 状况,进一步带动相关的稀土研究领域和产业提供了契机。 219、项目名称:固体废料(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 - 沼气预测-监测技术、沼气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体 变能源的创新技术 项目负责人:江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邮箱:DUNGKONG@YAHOO.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4) 。 。 。 。 。 。 。 业绩描述: 。 。 。江东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后研究员,现任美国洛杉矶大都 。 。 。 。 。 。 。 。 。 。 。 。 。 。 。 。 。 。 。 (CO2)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会环卫局高级工程师,美国加州注册土木工程师,环保专家,曾在各大专业杂志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表数十篇论文。专长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保节能减排,有机废物管理。全 。 。 。 。 。 。 。 (CNG)。 。 。 。 。 。 。 。 。 。 。 。 。 计,建造与管理。沼气发电,垃圾变能源技术。 球暖化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分析与管理。环保法令与法规。环境监测分析技术。江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 。。。。。。。。。。。。。。。。。。。。。。。。。。。。。。。。。。。。。。。。。。。。。。。。。。。。。。。。 项目简介: 。。。。。。。。。。。。。。。。。。 220、项目名称:针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厂的制造 项目负责人:唐浩 邮箱:tang@minnwater.com 业绩描述: 在国际权威环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十余篇;美国注册职业环境工 程师。国际华人科技企业协会明尼苏达分会(共同)会长;北美环境工程与科学华 人教授学会理事。2014 年北美环境工程与科学华人教授学会杰出贡献奖;2013 年被 美国政府评为杰出人才。 项目简介: -206- 我司专注于乡镇,工厂,小区等中小型客户的污水解决方案,在污水处理设施 的 设 计 和 制 造 上 拥 有 世 界 先 进 技 术 。 一 体 化 污 水 处 理 厂 Packag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PWWTP)是我司的主打产品,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着非常广泛 地应用。最佳设计处理水量在每天 0.5 到 2000 立方米之间。主要用于住宅小区,别 墅,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学校,工矿企业,以及远离市政污水管线的乡镇, 开发区,施工地段,和移动基地。PWWTP 具有设计灵活,建造快,寿命长,易于安 装,造价低,即插即用等一系列优点,既可用做市政永久设施,也可当做临时性设 施使用。PWWTP 整合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具备极佳的出水水质, 根据客户需求,出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景观,厂矿循环用水等等,从而实现污水零 排放。率属于明湖水务的 PWWTP.COM,为世界上唯一一家提供在线生成一体化污 水解决方案和报价的系统,为我司将优质的 PWWTP 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提供了丰富 的客户来源。我司考虑将 PWWTP 产品的制造从美国本土转移到中国大陆。我司希 望与国内的环保企业和产业园区合作,了解他们的设备加工能力和对我司未来订单 的处理能力。PWWTP 产品每个订单价值分别在 10 万到 50 万美元不等。若确定了合 作意向,即可交付制造。 221、项目名称:环保高能纳米复合材料可充电锂空气等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蒿坤岳 邮箱:usita.frank@hotmail.com 项目简介: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新型的三电解质体系,新 型纳米二氧化锰/介孔碳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新一代化学电源。具有比能量极 大(是锌空气电池的 6-7 倍,是锂离子电池的 10-15 倍)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更环 保、性价比更高等特点,是符合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本项目 无酸、无毒、无重金属污染、无放射性污染,电池材料可以回收再生,是一个对环 境带来很大改善且具绝对竞争优势的绿色环保产业。 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高能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制造技术,建立产业 化的生产与技术研发平台及国内首家可充电锂空气电池生产基地,制定环保高能可 充电锂空气电池行业标准,将公司建成国内首个品种齐全、生产规模大,产品技术 和质量水平国际领先的环保高能可充电锂空气电池专业制造公司。以电动自行车电 池为发展起点,以通讯,数码,笔记本及电动工具用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创建品牌, 全面改变二次电池市场的格局,最终进入电动汽车动力源领域。 本项目技术属国首创,填补了我国可充电锂空气电池领域的空白,对未来新兴 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为中国电池技术跨 越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全面替代传统的电池,引领电池产业的革命, 改变传统电池市场的格局,锂空气电池的产业化将为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本项目团队与国内 xxx 部电源研究中心已核准开发出锂离子,铁锂等可充电电 池单体,可以提供给电池生产厂商制造动力电池给市场。 222、项目名称:污染物减排技术 项目负责人:杨嘉春 邮箱:yangjia6722@163.com 业绩描述: 5. Li Zhang, Jing Jiang, Jiachun Yang*, Daisuke Hira and Kenji Furukawa: High rate -207- nitrogen removal by CANON proces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ater Sci. Technol., 65, 1826-1833 (2012). 6. Li Zhang, Jiachun Yang, Daisuke Hira, Takao Fujii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partial nitrification treatment of reject water as a pretreatment for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2, 3761-3767 (2011). 7. Li Zhang, Jiachun Yang and Kenji Furukawa. Stable and high rate nitrogen removal from reject water by partial nitr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anammox.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10, 441-448 (2010). 8. Li Zhang, Jiachun Yang, Yongguang Ma, Zhigang Li, Takao Fujii, Wenjie Zhang, Nishiyama Takashi and Kenji Furukawa. Treatment capability of an up-flow anammox column reactor using polyethylene sponge strips as biomass carrier.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10, 72-78 (2010). 9. Li Zhang, Jiachun Yang, Daisuke Hira, Takao Fujii, Wenjie Zhang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from anaerobic digester liquor using an up-flow Anammox reactor with polyethylene sponge as a biomass carrier.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111, 306-311 (2011). 10. Zhigang Li, Yongguang Ma, Li Zhang, Jiachun Yang, Daisuke Hira, Takao Fujii and Kenji Furukawa. Characteristics of anammox granular sludge in a stirred tank reactor. 日本水処理生物学会誌 46, 145-153 (2010). 11. Jiachun Yang, Li Zhang, Yasuhiro Fukuzaki, Daisuke Hira and Kenji Furukawa.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organic carbon on Anammox process. Nutrient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IWA/WEF, proceeding, 1346-1360 (2011). 国际会议: 1. Jiachun Yang, Li Zhang, Yasuhiro Fukuzaki, Daisuke Hira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by the Anammox process with a sufficient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Nutrient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IWA/WEF, 2011. 1. Oral presentation. Miami, Florida, USA. 2. Jiachun Yang, Li Zhang, Daisuke Hira and Kenji Furukawa. High rat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by CANON process. Nutrient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IWA/WEF, 2011. 1. Poster presentation. Miami, Florida, USA. 3. Jiachun Yang and Kenji Furukawa. A novel operational method for start-up of CANON process. The 4th IWA-ASPIR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2011.10. Oral presentation. Tokyo, Japan. 4. Jiachun Yang, Li Zhang, Kenji Furukawa. PN treatment of reject wastewater. Global initiatives symposium (GIS). 2010.7. Oral presentation. Taipei, Taiwan. 5. Jiachun Yang, Li Zhang, Kenji Furukawa. Partial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n reject wastewater.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nference o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AST), 2010.5. Poster presentation. Izmir, Turkey. 6. Jiachun Yang, Kenji Furukawa. High rate nitrogen removal from reject water by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Treatment of high ammonia contained wastewate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nference o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AST). Dec. 2010. Oral presentation. Kumamoto, Japan. 7. Jiachun Yang, Li Zhang, Daisuke Hira, Takao Fujii and Kenji Furukawa. Nitrogen removal from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by Anammox process at ambient temperature. 第 -208- 47 回日本水処理生物学会大会 (筑波). 平成 22 年 11 月. 8. Li Zhang, Jiachun Yang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from anaerobic digester liquor using an up-flow anammox column reactor. 日本水環境学会研 究発表会(福岡).44. P387. 平成 22 年 3 月. 9. Li Zhang, Jiachun Yang, Daisuke Hira, Takao Fujii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partial nitrification treatment of reject water as pretreatment for anammox. 第 47 回日本 水処理生物学会大会 (筑波). 平成 22 年 11 月. 10. Jiachun Yang, Li Zhang, Daisuke Hira, Takahiro Sato and Kenji Furukawa.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of anammox proces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dvanc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 and Energy — The 3rd Joint Workshop between Japan, Korea and China, 2010. Kumamoto, Japan. 35-36. 项目简介: 来闽求职。 223、项目名称:用炭黑做空穴收集电极的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项目负责人:魏展画 邮箱:zweiaa@connect.ust.hk 业绩描述: 1/ Wei, Z. et al. Multifunctional Ag@Fe2O3 yolk-shell nanoparticles for simultaneous capture, kill, and removal of pathogen. J Mater Chem 21, 16344-16348 (2011); 2/ Wei, Z. et al. Magnetic-field-assisted aerosol pyrolysis synthesis of iron pyrite sponge-like nanochain networks as cost-efficient counter electrode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J Mater Chem A, doi:10.1039/C4TA00199K (2014); 3/ Patent: Cost-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carbon black as hole-extraxtion electrode (US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No. 61/995, 659). 项目简介: 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人类可持续能源供应的问题,核能,风能,地热能等众 多新能源正在迅速发展。由于太阳能储能巨大,来源广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 行“阳光计划” ,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我们立足于香港科技大 学的优秀科研平台,专注于新能源开发领域已近 20 年。最近的 1-2 年内,钙钛矿太 阳能电池因其优越的光电转换性能和简单的组装工艺受到全世界科研界和工业界广 泛的关注。我们创造性地采用碳黑材料来同时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空穴的抽 取和收集,避免了传统空穴传输材料和贵金属电极的使用,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钙钛 矿电池的组装成本。而且,我们采用 R2R 卷轴式印刷术来组装了大面积,低成本但 高效率(~12%)且性能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碳黑和钙钛矿材料之间的互嵌连 接是通过预浸润加上化学反应嵌入技术来实现的,我们发现在碳和钙钛矿界面会形 成肖特基势垒,这有助于空穴的高效收集和防止电子复合。通过飞秒荧光光谱分析,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体系中空穴抽取速度是 3.45 ns-1,空穴抽取效果和采用昂贵的空穴 传输材料效果相当。总而言之,我们的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商品化钙钛矿太阳能电 池的路线和技术,必将极大地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科学研究和商品化发展。 224、项目名称:新型电化学电池分析仪及电池性能标准 项目负责人:沈慕仲 -209- 邮箱:m.shen@ieukltd.com 业绩描述: 沈慕仲博士系英国创新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任工程师(CTO),具有多年 从事电化学工程及新能源的工作经验,在燃料电池及电化学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学 术研究,取得了杰出的研究成果,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主要贡献包括: 1) 在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首次发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特殊规律; 2) 第一次揭示了功耗对燃料电池性能的相关作用; 3) 应用新型嫁接高分子电解质膜制造甲醇直接燃料电池,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 性能; 4) 成功研制出 Pt /PEDOT 电极并应用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 5) 利用铂金在离子导电膜表面的淀结特性研制新型高效能燃料电池电极材料; 6) 在电化学理论方面,发现并验证了电化学动力学电解方程。这一新的电化学 动力学方程的提出,对电化学工程的实际应用及电化学理论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 响,并有可能动摇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电化学动力学基本方程(Tafel 方程) 。与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特殊规律相结合,也就是在电解和化学发电这两方面的理论突破, 不仅为能源及电化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为今后燃料电池工业的发展, 及制定统一的商业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 7) 发明新型燃料电池电极。在使用该电极组成燃料电池堆时可以省却双电极导 电板,从而大大降低燃料电池的造价及低燃料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为燃料电池的产 业化生产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保证。 8) 发明并成功研制新型电化学电池分析仪并投入产业化生产。 项目简介: 新型电化学电池分析仪是用于测量、分析干电池、可充电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各 类电化学电池发电性能的专业仪器。它是在突破传统的电化学动力学基本方程基础 上所研发出的全球首创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不仅能够方便测 量电化学电池的发电性能,而且还填补了全球电池行业商业化标准的空白。特别适 用于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的研制、生产和销售领域。其分析原理及关键技术来源于 发明人在电化学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其首创的电化学动力学方程,根据这一电化 学动力学理论和方程,该分析仪可将电化学电池所属的各种复杂因素巧妙的分解成 电池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称为电池性能参数。通过这三个简洁的性能参数,既可以 方便地表达该电池的发电能力,还可以比较不同电池的优劣,可适用作为评价电池 发电性能的商业标准。该项目的内容包括:产业化生产并推广应用一个新产品即新 型电化学电池分析仪,推广应用一套评价电池发电性能的标准体系,制定并推广应 用一个科学单位。该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市场潜力巨大。据保守估计, 中国市场约 20 亿元人民币产值,全球市场可超过 200 亿元人民币产值。如项目总投 资为 1.2 亿元,在项目投资的第三年就可实现盈利 1.5 亿元收回全部投资,并且以后 每年可实现 2 亿元的营业收入。 225、项目名称:隔热节能窗 项目负责人:张麒 邮箱:pinbupa@163.com 业绩描述: 申请 14 项国家专利,已经授权 3 项。发表 12 篇学术论文,包含 5 篇 SCI. 主 持过 2 项广东省的产学研项目。 -210- 项目简介: 市面上出售的 Low-e 等多种节能玻璃的普遍缺点是售价昂贵,不能被广大农村 落后地区所接受,而这些地区因冬季烧柴取暖和夏季电扇制冷等,严重破坏植被林 木、排放烟雾,造成生态环境及能源的巨大破坏。而且 Low-e 等多种节能玻璃普遍 采用光反射原理实现节能,会造成城市的光污染和热岛效应。 面对上述问题,许多科学家及企业努力开发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的隔热节能玻璃, 来解决我国玻璃的节能困境。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 BTO(掺杂铋的氧化锡)、ATO(掺杂锑的氧化锡)、ITO(掺杂铟的氧化锡)、AZO(掺杂 铝的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对可见光波段(380-780nm)具有高透光性,并对红外光 (780-2500nm)具有很强的吸收性。而当前所用的 PVB 膜夹胶玻璃,是公认安全性最 高的玻璃,而且还能防范偷盗、阻挡噪音,对紫外线(280-380nm)也有很好的屏蔽性, 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阻挡红外光,致使其隔热节能性很差。如果将 BTO 等隔热纳米 材料,均匀掺杂到 PVB 膜中,就能得到既阻挡紫外线又能有效屏蔽红外线,而且有 较高可见光透过的新型隔热节能夹胶玻璃,而且这种玻璃生产工艺简单,无需大量 改造现有夹胶玻璃生产线,所用原料价廉易得,成本低,效果好,很适用于中国尤 其是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建筑玻璃节能减排。而且如果将其用于汽车前挡玻璃,不仅 能保持大于 70%可见光透光率,而且还能有效阻挡红外线在车内的肆意穿透。盛夏 时车内温度不会因进入过量红外线,热得让人烦躁;寒冬时车内温度也不会因散失 大量红外线,冷得让人发抖。这种隔热节能夹胶玻璃,将提升现有汽车的舒适感和 性能档次。 然而,至今市场上没有出现这样的隔热节能夹胶玻璃,中国农村地区仍在大量 使用节能性最差的单片白玻璃,大量宝贵的林木植被依然不得不被毁坏,用于冬季 取暖;无数的车辆,夏季要使用空调,努力将车内温度调低,冬季又要使用空调, 再努力将车内温度升高,而消耗的是日益稀少的石油,排放的是令世界头痛的废毒 气体! 研究表明建筑能耗占人类社会总能耗的 30%以上,我国是能耗大国,每年建筑 能耗相当于 5 亿吨标准煤,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欧洲的四倍,美国的三倍,不节能 建筑占到 95%,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取暖装机量不断 增加,建筑能耗的比例正不断上升。经研究核算,约 50%的建筑能耗都是通过玻璃 窗流失的,假如玻璃窗流失的建筑能耗降低 10%,可节约一亿吨标准煤,相当于 10 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减排二氧化碳三亿多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26、项目名称:抗雾霾利器吸入式呼吸道清洁剂 项目负责人:陈东浩 邮箱:luoyue1115@yahoo.com 业绩描述: 报名人不仅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以开发新型药物,更兼备良好的组织领导和国 内外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在美管理超过 600 万美元的年度科研经费,曾二次在美作 为项目领导人成功地将项目从临床前推进至临床 I 和 II 期。熟悉国外药物开发的过 程、规范以及趋势,并与业内同行和有关决策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些无形资产 对掌握国外新药开发动向以及领导现代化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报名人是 6 项巳授权专利, 15 项药物传递方面专利或专利申请(美国和欧盟) 主 要发明人,在美期间经常应邀作为工业界药物传递和制剂专家,给当地大学生和研 究生开设专业讲座(Univ. of Massuachusetts; Northeastern Univ.)多次在国际专业学术 -211- 会议上作为大会特邀主讲人, 目前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兼任教授。 项目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 量不断增加,中国空气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大气中 PM2.5 的污染,不 仅可导致城市大气中出现灰霾现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已成为大众最 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本产品依据干粉吸入传递平台专利技术,结合古老的盐疗技术,开发天然无毒无 药物成份和安全的个人呼吸道护理品, 通过吸入微量(4-5 毫克/次)经过微粉化的盐粉, 通过其固有的微杀菌消炎功效和有利用减小呼吸道表面粘膜的流变学特征,提高呼吸 道粘膜排异功, 将进入呼吸道的外来 PM2.5 颗粒排出, 由于该产品未使用任何化合 物/药物, 故产业化进程很快。 经过微粉化技术处理后,将盐粒粒径 D50 控制在 2.5-3.0 微米,借助搡作简单, 携帯方便(重 10 克,见附图)) 的干粉吸入器通过正常呼吸将微量细小盐粒送入呼吸 道。 独特的二元溶液制粒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200710156583.7),团队已获使用 授权,同时,团队已递交了第一代干粉吸入器专利申请(申请号 201310446107.4), 第二和三代产品的设计已经完成, 专利申请正在准备之中。此外,有关个人呼吸道清 洁产品配方已递交了专利申请(申请号 201320682330.4) 。 根据 2013 年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大量实际数据测量和数学模型计算所 得的 PM2.5 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2012 年仅北京,上海,广州和西 安由于 pM2.5 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68 亿人民币,全国的损失超过 800 亿。目前针对 PM2.5 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空气净化器和口罩,此二项 2013 年的市场即 超过 450 亿人民币。而且市场潜力巨大。 从另一角度看,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样一类产品,即如何将吸入体内的 PM2.5 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而清霾宝就在这一刻作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隆重上市, 就以长三角地区经济条件较为富裕地区而言,购买力强且人口总量为 9000 万,据有 关环境部门报道,去年约有 1/3 时间达到雾霾标准,保守估计仅长三角地区相应市场 容量在 2015 年会达到 20-25 亿人民币。 227、项目名称:薇藻(非粮)的生物燃料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综合应用 项目负责人:段大亮 邮箱:rolandduan@gmail.com 项目简介: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低等水生植物。薇藻 细胞中含有多种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某些藻类能合成丰富的油脂。大规 模低成本地生产优质富油薇藻原料,然后将其包含的油脂通过有效地采集、萃取、 浓缩和转化等技术处理转变成薇藻生物燃料,作为非石化燃料的生物质第三代生物 燃料。 微藻(非粮)生物燃料产业近年来被认为是集能源生产、固碳减排与农业发展 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与社会意义显著;同时这种生物原料还可以大幅 度减少汽车尾气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减缓雾霾气候,在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对生物柴油的发展规划是:‘十一五’工业示范,‘十二五’工业推广,‘十三 五’大发展,所以我国正在拟订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市场前景广 阔持久。 -212- 以玉米/大豆等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和以秸秆/木屑/蔗渣为原料的第二 代纤维素乙醇的生物燃料的长远发展都面临技术本身固有的严重限制和问题。然而 第三代生物燃料目前发展缓慢,国内外竞争企业数量很少,大多还是停留在实验室 阶段,没有批量的商品面市。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关键技术,从系统生物学和优化工程工艺入手,发展以规模 生产、降低成本、改善整体收益为目的的综合经济模式,争取突破微藻(非粮)生 物燃料产业的瓶颈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28、项目名称:高纯度高性能可产业化光电材料 项目负责人:迟伟光 邮箱:ttscem@163.com 业绩描述: 申报人 2007 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 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及国内大型企业从事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内 外多项科技项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年的材料学理论 知识、技术开发、科研经历和管理工作经验,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10 余篇, 其中 10 篇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国际权威机构收录,并在 2006 年获得 国际热喷涂大会优秀论文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项目简介: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 些问题是由于粗放的能源消耗模式造成的。本项目制备的高性能可产业化节能环保 材料,主要应用在 Low-E 玻璃上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上,可以节省能源消耗,并使得 能源消耗更加环保,减少污染。本项目的节能环保材料,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满 足产能的规模化,使得成本大幅降低。目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已达 20 亿人民币的 市场。 229、项目名称:煤到煤层天然气的生物转化 项目负责人:黄再兴 邮箱:zhuang@uwyo.edu 业绩描述: 期刊杂志论文 5 篇,会议论文 8 篇,专利 1 个,专著 1 本。 项目简介: 煤层气(CBNG 或 CBM)是吸附于煤层的天然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 它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形式具有清洁高效等特点。由于其他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国际 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英国、 德国、俄罗斯等国对煤层气的开发比较早。我国则在 2005 年才实现了煤层气零的突 破.煤层气可作为发电燃料, 工业燃料,居民生活燃料, 也可液化成汽车燃料, 亦可 广泛运用于合成氨、甲醛、甲醇、炭黑等原料。 美国的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储量则排名世界第三。怀俄明大学所在 的州,怀俄明州(Wyoming)是一个能源大州,生产石油,煤矿,天然气,铀矿等 等。在 2009 年,怀俄明出产了 4.3 亿吨的煤炭,占到全美煤炭产量的 40%以上。然 而大约 95%的煤矿由于其深度,煤层厚度以及其他地质条件等因素,在现阶段的经 济条件下不适于开采。但是储存在煤层中的天然气则有其开发的经济价值的能源战 略意义。其开发利用较于煤矿本身要来的容易和高效。以粉岭盆地为例(Powder -213- River Basin),它的煤层气的探明储量为 1.1 万亿立方米。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只有 不到 10%的煤层气被开采。而且研究显示,煤层里的细菌同时也在将煤炭缓慢的转 化成气。对于中国的已探明的煤层气,埋深浅于 2000 米的煤层气资源量为 36.8 万亿 立方米,与我国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 38 万亿立方米基本相当,其中可开采资源量 约为 10 万亿立方米。自 2006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列为 16 个国家重大专项之一后,我国的煤层气产业 也随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 2009 年底,全国共施工各类煤层气井近 4000 口,建成煤层气地面开发产能 25 亿立方米/年,外输能力达 40 亿立方米/年。 对煤层气的碳同位素分析发现,大部分矿层的天然气源自于古细菌(产烷菌 methanogen)的活动。煤层气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远古时代煤矿生成初期, 当地质活动将各种植物掩埋高温高压下产生的煤层气,是热源性的煤层气。这种热 源性煤层气一部分在后来煤矿的成熟过程中散失在空气中。另一种则是生物生成的, 指的是在煤矿成熟的漫长过程中,雨水将古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渗透到煤层 中。古细菌利用煤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经过千万年的作用将这些碳转化成煤层气 并储存于煤层中。而现在本人参与的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加速这个转化过程。仍然 以粉岭盆地为例,保守估计即使只有 1%的转化率,煤层气的储量将增加到 2 万亿立 方米,几乎达到原来(1.1)的两倍,可见其有潜在的运用前景。另一方面,煤层气 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煤层可作为碳封存的封存点,而二 氧化碳也可作为产烷菌的底物用来产生煤层气,一举多得。本人所在的研究小组的 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进展: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转化率已经达到 1.3%。目前正在做优 化研究来进一步提高转化率。 总之,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利用虽然晚于其他主要国家,但是由于被列为国家的 重大项目,发展势头迅猛。如果将此生物技术运用到我国的煤层生产中,预计在不 久的将来会有广阔的前景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230、项目名称:用新型高性能热敏材料开发民用红外成像仪 项目负责人:赵东 邮箱:sdzhao@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本人具有材料及化学两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工作和研究开发经验。其双学位背 景使其在研发工作中屡创佳绩。长期从事各种特殊材料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 经验。本人除了在敏感材料的研究方面有特殊的技能之外, 在纳米韧性材料领域 也独到见解。现有 3 项美国专利和 20 多篇学术论文。 项目简介: 汽车在能见度低,如:夜间无或弱光,沙尘、雾霾等环境的驾驶安全,成为科 学技术和商家争相研究和发展的领域。民用夜视镜成为这一领域的骄子。德国宝马 公司已率先在其高档车上安装前视夜视系统,这一装置为宝马公司的高端产品赢得 业内产品安全的领军龙头地位增色颇多。但其高居不下的制造成本成为该装置得以 普及的瓶颈。如果能降低该装置成本,成为普通汽车常规装置,将使汽车安全性能 产生质的飞跃。夜视系统在汽车行业的广阔前景不言而喻。 本项目以获取高性能热敏材料氧化钒为突破口,简化电路设计和优化生产工艺, 能在确保现有成像各种技术指标前提下,大大降低夜视系统的生产成本。 氧化钒作为热敏材料目前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氧化钒所具有的热灵敏度潜力 没有得到有效发掘;二是没有从根本上使氧化钒的相变在-100--150℃的范围内消除; -214- 三是没有彻底解决氧化钒的稳定性,因此现有产品必须另外装备恒温板来稳定热敏 材料,使得生产成本和产品能耗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国际上还没有有效解决以上 三个问题的方法。 项目申报人长期从事敏感材料的研究,特别是其创新的改造氧化钒的高端技术, 使得以上三个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从根本上使分辨率高、性能稳定、价低的夜视镜 的生产成为可能。 本项目前期材料研发工作已经完成,项目产品研发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产品初 试样品已在美国完成,部分实验及生产设备已经到位,3 项产品发明专利已在申请中, 其中包括新颖的设计用以解决与美国的霍里维尔(Holleywell)专利的冲突。 本项目的前期投资为 700 万,完成样机的最后成型及其各项工艺的简化。 后 期投资视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 本项目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汽车装备。我国是世界上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年 销量达 2000 万辆。与汽车安全驾驶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仅就我 国的汽车市场而言,不计算现有汽车需要补装红外成像系统,仅新车在我国的市场 年销售额就可达千亿人民币,年利润可超过 400 亿人民币。如果加上全球的汽车市 场以及其他方面如防盗、狩猎、发热病人的无接触排查、仪器设备的过热检查等等 的应用,其市场和利润将成倍增长。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使本项目在解决就业 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31、项目名称: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硅碳纳米管 项目负责人:李国庆 邮箱:oliverli@hotmail.com 项目简介: 锂离子二次电池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主流储能电池。随着近年来电动车和手 提电子装置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大电流放 电/充电等)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电池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必须研发新的电池材料。 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是各种碳材料(硬碳、软碳),理论最大容量 为 372mAh/g,商业化已作到 360mAh/g,基本接近极限。 硅(Si)的理论最大容量为4200mAh/g,远高于石墨等碳材料,是目前已 知材料中最高的,且嵌入电压低,不会有溶剂分子的共嵌入,是一种理想的负极材 料。 但由于它存在以下三个问题,迟迟未能实用化:(1)充放电过程巨大的体积变 化;(2)锂离子在硅中的扩散系数较小;(3)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较大。 因此,硅负极的商品化主要就是解决以上问题,近一、二年有重大突破。美国 Amprius,英国 Nexeon,日本 Sony 等已有商品入市。中国锂电行业见报道的有大连 丽昌、天津力神、镇江科捷,但未见商品。 锂离子二次电池硅负极材料是一个充满挑战、商机广阔的高科技新材料领域。 本项目采用气相沉积生长硅和碳纳米管的独特技术,产品既有硅材料的大容量 的优点,又有碳纳米管导电性好、力学性能优越的特点,可以制出大容量、热稳定 性好、安全性好、循环次数高、可快速充电、大电流放电的动力电池。 本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中试扩大,进入小规模生产,进而大规模工业化,为中国 锂电行业提供物美价廉的新型电极材料,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232、项目名称:LED 健康照明先进功能 PC 材料与 PC 灯罩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邓辉舫 -215- 邮箱:2465372809@qq.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1. 2013 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百强企业荣誉证书; 2. 2011 年广州市侨联颁发的第二届广州新侨创业贡献奖牌。 发明专利:已授权 2 项;正在公示的 3 项 主要业绩:发表论文 100 多篇;主持过欧共体,国家“863”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 社会兼职:1.英国伦敦大学(UCL)博士(PhD) ,留英 16 年; 2.国家"985"重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软件学院院长; 3.英国剑桥 Sunrise Systems 公司客座首席科学家; 4.亚太地区信息与通信技术年度大赛特邀国际独立评委; 5.中组部“千人计划”评审专家; 6.国家“863“项目以及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7.粤港 RFID(无线射频识别)产业联盟副主席; 8.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 9.广州市政府首批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项目简介: LED 蓝光危害与生俱来,对人的眼睛伤害最大,特别是对幼嫩儿童的眼睛的伤 害极大!蓝光杀伤人眼活性细胞的能力是绿光的 10 倍,对人体肉眼的视网膜光化学 损伤,长时间受照使人致盲。欧洲即将出台限制 LED 蓝光危害的规定,美国 UL 提 出将光生物安全性(IEC62471 标准)纳入新修订的 UL8750 标准,广东,上海,江 苏也正在积极制定消除 LED 蓝光危害的国内地方标准或国标,所以消除 LED 蓝光 危害,确保 LED 照明健康,强化并提高公众对 LED 照明光生物安全性,即健康照 明重要性的意识与认识,刻不容缓。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包括:(1)研发出一套多参数、多组份、多变量的光学材料 数学模型;(2)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找出最佳优化配比;(3)在保证综合力学性能 不变的情况下,合成出来的光散射 PC 材料不但透光率高,扩散性优(隐蔽好),防 眩光,抗紫外,性能稳定,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消除有害的蓝光! LED 照明市场在全球,但制造在中国,全国有 5000 多家 LED 照明企业需要这 种防眩光,滤蓝光,高阻燃,高透光,高扩散的 PC 灯罩产品(T-系列灯管 PC 灯罩, 球泡灯 PC 灯罩,平板灯,吸顶灯、灯箱等专用的高扩散板),市场规模大,前景可 观。 233、项目名称:生物强化系列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韩力平 邮箱:lipinghan@gmail.com 业绩描述: 韩力平博士现任职于世界著名的能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长期从事水处 理及新能源科研开发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顶级专业期刊及国际会议,共二十余篇。 韩力平博士于 2011 年当选为世界水环境联合会 (WEF) 的执行委员,并负责无国界 工程师组织 (EWB) 的项目评审工作。近年来独立开发水处理技术多项,拥有项目 的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简介: 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含难降解及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废水。这类废水的 处理是困扰污水处理行业和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此外,由于氮,磷的排放所造成 -216- 的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项目针对水体中所含 有的污染物,筛选高效菌种,并采用创新的微生物活体细胞固定化技术制备生物强 化系列产品,应用于各类含有难降解及有毒有害化合物以及氮,磷的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治理。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相比较,采用微生物活体 细胞固定化技术进行生物强化具有诸多的优越性: (1)可以针对不同废水的处理要求选择性地固定高效降解菌。 (2)高效菌种经固定化处理后可以达到很高的生物量及细胞密度。 (3)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降解活力较固定前游离态的细胞得以提高。 (4)固定化微生物细胞耐负荷冲击能力增强,并可以忍受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 质。 (5)固定化微生物细胞较易在处理体系中生存,繁殖,不会被原生动物捕食。 (6)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可以长期反复使用而不失效,不流失。 基于微生物活体细胞固定化的生物强化技术是新一代的生物处理技术。此技术 在以下领域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用于石油化工废水,机械制造业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屠宰场废水 等工业废水的处理以改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提高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使出水满足日益严苛的氮,磷排放标 准。 (3)用于湖泊等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的防治。 (4)去除受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如难降解及有毒有害化合物等。 目前此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填补国内空白。该项技术经多年的研发已较 为成熟,进一步完善后可迅速实现产业化。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水污染控制达 标以及湖泊等自然水体的污染防治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34、项目名称:1.城市污泥减量生物处理和焚烧装备;2.快速美化环境的湿法喷播 设备 项目负责人:刘宾 邮箱:liubn@139.com 业绩描述: 成果等 1999 加拿大环境部和公共设施部最佳服务奖(参加者)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参加者) 项目简介: 1.城市污泥减量生物处理和焚烧装备。利用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摄食细菌,减少 污泥产量 60%以上,对于固定式淹没生物膜法甚至没有剩余污泥产生;微生物强化 法,利用外投优化菌种减少污泥排放量 16%;投加酶法,将难溶解的大分子有机污 染物分解为易于微生物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既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 降解,又能促进细菌的增殖,能减少污泥产量 50%;污泥的运行费用约为污水处理 厂总运行费用的 40%( 烘干)~65%(焚烧)左右。 剩余污泥的焚烧利用水中有机杂质在高压、高温下可被氧化的性质,在装置内 的适宜条件下,去除污泥中有机物,也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未经干化的污泥含有大量水分,在常压下温度只能升到 100℃,加压则可获得氧 化所需要的温度,加压又能降低有机物的氧化温度。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污泥,化学 需氧量(COD)去除率为 70~80%,不溶性挥发固体去除率为 80~90%。 -217- 废塑料和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环保项目 2.快速美化环境的湿法喷播设备。喷播技术采用专门的喷播设备施工,将植物种 本公司用全球最先进的塑料和固体废物生产逆过程,催化裂解工艺,将废塑料和固体废物转 子、土壤稳定剂、肥料、覆盖料、土壤改良剂、添加剂和水等按一定的比例充分混 换成高品质,低硫汽油,柴油,燃料油和肥料项目。全球每年大约有 1 亿 5 千万吨工业和民 合后,用高压喷枪均匀地喷播到土壤表面即可。只要条件合适,数天后植物即可出 有废塑料和其他固体废垃圾,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和环保的一大难题,当前大多数处理 方式是掩埋和焚烧,但这会产生环境污染,不是长久解决之道。本技术属于资源再生和环保 苗,一般一个多月就能完全覆盖地表。应用实践表明,湿法喷播技术与传统的种植 节能项目,在处理固体废物的同时生产高品质的燃料油和肥料。在解决环境保护的同时提供 工艺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 大量国内紧缺的燃料油。 这项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转化率高达 80-90%,1 公斤的废塑料可生产 1 升油,剩余 10%的生 湿法喷播技术可广泛地用于公路、铁路边坡和江河堤坝等植被恢复,城市园林 产出肥料,石油焦等;运营成非常经济,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能量可提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 绿化,人工草地的建植,矿区复垦,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治理以及各种需要 60%的能源,达到耗电量低;催化剂成本低,生产工厂全自动化,只需要少量的技术工作人 员。这项技术无工业废物问题,也无二次污染,既环保又经济。原料很多,包括废塑料,废 进行水土保持的地方植被建植等,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轮胎等,#2 废塑料(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4 - 低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 烯,#5 - 聚丙烯或聚丙烯,和#7 废塑料等。 235、项目名称:废塑料和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环保项目 这项技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和纽约州环境保护部门权威机构认证和高度评价,已经成功应用 项目负责人:刘汉兴 到日处理量 60 吨的生产工厂,可扩产到日处理量 100 吨,日处理量按 100 吨的整倍数增加, 邮箱:jliu6302@126.com 比如要生产日处理量 1 万吨,年处理量 250 万吨,只需要建设 100 个生产工厂就行。技术已 经在欧美产业化,已经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 项目简介: 全球市场高达上万亿,中国市场也远远超过千亿,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下面是我们成功产业化的工厂内部。 236、项目名称:1.高效率低成本的 LED 驱动技术-产业化;2.高效率、高可靠性、 高性能的大功率电源模块–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范剑平 邮箱:fanjp2000@yahoo.com 业绩描述: 主要成就:具有深厚的技术和企业管理背景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世界著名 公司 30 年的实际技术工作和管理经验。除了高等学历和在欧美大企业任职多年的工 作经历,还具有自行创业的宝贵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及一定数量的 美国专利,获得欧美企业的多项奖励。同时也在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 14 项发明专 利。近年来为中国航天,总装备和铁路等国家级部门研制了高端领域的新能源/节能 技术,电子信息项目和产品。如在空间技术应用中的高效率高可靠性高性能节能功 率转换电源模块尤其为突出贡献,并填补了国内空白.我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如同步整 流技术,零电压开关和新型的电压器结构等在所研制的项目和产品中得到了高效率 高可靠性节能低成本等优势的认证。 项目简介: -218- 1 高效率低成本的 LED 驱动技术-产业化;项目特点、用途: 1)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 LED 背光显示和照明驱动系统 a)LED 正在光学领域迅速崛起。其卓越的彩色显示性能,快速的控制响应,高 效率的电光转换特性,灵活的背光结构布置,以及超薄的结构设计能力等正使得其 加速地成为 LED 平板显视器背光源的主要选择。这个领域研发内容主要集中在中、 大屏幕显视系统中高效率、高性能、低成本的实用多串 LED 背光驱动方案。 b)LED 也正在引起照明领域的一场革命。高效率的电光转换特性,超长的工作 寿命,牢固的机械特性,丰富的色彩表现,灵活紧凑的结构设计及全天侯的工作能 力等使得由此而诞生的固体照明成为绿色能源家族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其市场潜 力是无可限量的。这个领域研发内容包括带调光控制、色彩调节、特殊照明及控制 效果等的高端固体照明驱动系统,和具有最优化 AC 到 DC 功率转换结构的低成本固 体照明驱动系统。 2)最优化的实用低成本产品设计 随着日益迫切的环境保护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广泛地要求在各个领域使用绿色能 源。这在电能使用领域里势必要求用电设备和电能转换装置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使用 尽量少的材料。 单级综合式功率转换,无损耗 LED 电流均衡等核心技术除了使得 我们的产品在效率方面处于优势和低成本设计方面更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在抢占市 场领先地位的同时, 也为人们带来的广泛的环境和经济价值.这将是研发的核心内容 之一。 技术水平:上述领域关键技术包括:LED 调光控制技术、LED 电流/亮度均衡控 制技术、彩色控制及补偿技术、高效率功率转换电路拓朴设计、软开关技术、功率 因数调整技术等紧凑空间散热设计等。这些技术的掌握既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又 需要在这些技术前沿的实际工作经验。其中我公司独特的软开关技术,同步整流技 术及高效率高密度变换器设计等居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我们的团队在电光源和背 光控制领域中有和国际大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并掌握了前沿的调光及均衡控制,彩 色控制等技术。对功率因数调整、电磁设计、紧凑空间散热设计等技术也具备深厚 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对以上技术我们已经获得美国和中国授权的 LED 发明专利多项。 公司的技术骨干均为在美国相关高端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取得了丰富的 研发经验和成果,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力量。本次项目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 本 LED 绿色驱动技术研究是以全球需求为主要目标,利用我们海外的技术研发经验 和力量,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 品。我方愿意和国内有兴趣在这一领域发展的企业或单位合作形成一个集市场、研 发、设计、生产等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来共同开发这一市场。 市场前景:LED 照明技术和显示技术既是目前绿色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为各种工业、商业、民用及特殊应用领域如汽车照明灯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性能优点 和经济效益,所以是一个极其符合当前产业需要,造福人类,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全 球性朝阳产业。高性能、高效率电源变换器是在各种电力转换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 核心领域,几乎所有的现代电子设备中都必需,市场规模巨大。据权威机构估计 2014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一千亿美元左右。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储存 器、自动化控制设备、医疗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供电系统、智能电源网络及航空、 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由于其应用环境所需要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 高稳定度等高性能技术指标,这类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高,利润空间也比较丰 厚。特别是绿色能源运动的推广又为高效率的电源变换器开辟了一片新的应用空间。 在节能减排的推广过程中人们对电能转换的效率要求更高,低效的用电设备将会淘 -219- 汰,转而为高效的电源变换器产品所取代。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这种储能式的系统能够进一步扩 展成智能型的多能源网络充电系统,把太阳能、风能等和电网用电低谷时段的能量 综合储存到储能电池内,这样在提供超快速充电操作的同时,充电设施的运营成本 也会大大地降低,而且又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经济效益预测:此项目上马,预期在三年内达到销售额 1 亿元,五年内达到销售 额 2-4 亿元人民币。 效益分析:在这一前景下,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及时地研发出最具竞争力 的核心技术并将这些核心技术转化为最具竞争力的实用产品。我方已在美国和国内 申请了若干项有关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 社会及经济效益预测:本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 LED 照明灯具 150 万套) 背光显示 200 万套的生产能力,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年销 售收入 3 亿元,总利润约 7800 万元,可新增就业岗位 300 个以上,项目投资回收期 为 3-4 年。 2.高效率、高可靠性、高性能的大功率电源模块–产业化。 项目特点、用途:交直流电源模块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元器件, 广泛地应用在新能源电力转换和能量储存,如海洋风能发电、海洋智能电网,海洋太阳 能电能转换储存、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电动汽车、光电能量转换等绿色能源、 节能技术及供电系统等领域的通用性应用。同时也应用在海洋工业、通讯、计算机 信息网络、数据储存器、自动化控制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智能装备交通运 输、供电系统、及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其主要特点为: 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体积紧凑、外围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灵活 和全天候等优点。采用模块组建的电源系统设计周期短、可靠性高、系统升级容易, 在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市场规模巨大。特别是全球的绿 色能源运动的推广,为电能转换和储存又开辟出一片新的应用空间,人们对电能转 换的效率和可靠性及性能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电能转换电源模块的市场将更为广 阔。 技术特点:大容量系统中发电转换模块集成产品功率大、效率高、节能、体积 小、重量轻、散热好、抗辐射强、结构和使用功能简单,全球通用。 增强参与国 际竞争的实力。 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效率功率变换电路拓朴、软开关技术、高频大功 率开关电路设计和驱动技术、高密度电源结构设计、高频开关变压器设计技术、同 步整流技术、高稳定度现代控制技术、高可靠性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超薄型设计、 低噪声设计、高温操作及热平衡设计等。这些技术的掌握既需要深厚的综合理论基 础,又需要在这些技术前沿长期磨练的实际工作经验。其中我。公司独特的电路拓 朴和软开关技术,同步整流技术及高电流密度变压器技术是产品的技术核心,这些 技术的应用将使产品的效率,功率密度及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指标具有极强的市场前 沿竞争力 本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先进性突出,具有研发、应用开发以及经验丰 富的市场开发的团队。并已经逐步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高效率、高密度、高可靠 性和节能型的微型电能转换的电源模块产品,开发出 DC-DC, AC-DC,DC-AC 等八大 系列有 100 多型号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应用在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航空航 天、军事、车载控制系统、铁路及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工业自动控制及仪器仪表 -220- 等领域。我们从 LCD/CCFL 背光做到现在,整个技术一路延续发展下来,都比较成 熟。采用独特的同步整流技术、变压器技术、产品工艺技术及软开关技术等,使产 品的效率、功率密度、可靠性及其它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同时产品 申请美国和中国专利. 市场前景:绿色能源提供了另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领域主要包括太 阳能转换、海上风能、电动汽车、固体照明、低压直流网络等。在这方面许多老牌 的公司没有跟上,新兴的公司也还没有形成气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一直在 密切地跟踪这一领域的发展,对有关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一旦决策成熟,可以立即 上马。 237、项目名称:功能氧化物薄膜、异质结等量子受限系统的外延生长、结构和相关 性能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祖煌 邮箱:zuhuang@berkeley.edu 业绩描述: 20. Y. J. Qi, Z. H. Chen, L. H. Wang, X. D. Han, J. L. Wang, T. Sritharan, L. Chen, Temperature-driven evolution of hierarchical nanodomain structure in tetragonal-like BiFeO3 films, Appl. Phys. Lett. 100, 022908 (2012) 21. Y. J. Qi, Z. H. Chen, C. W. Huang, L. H. Wang, X. D. Han, J. L. Wang, P. Yang, T. Sritharan, L. Chen, Coexistence of ferroelectric vortex domains and charged domain walls, J. Appl. Phys. 111, 104117 (2012) 22. C. W. Huang, W. Ren, V. C. Nguyen, Z. H. Chen, J. L. Wang, T. Sritharan, L. Chen, Abnormal Poisson's ratio and linear compressibility in perovskite materials, Adv. Mater. 24, 4170 (2012) 23. C. S. Woo, J.-H. Lee, K. H. Chu, B.-K. Jang, Y.-B. Kim, T.-Y. Koo, P. Yang, Y. J. Qi, Z. H. Chen, L. Chen, H. Choi, J. Shim, C-H. Yang, Suppression of mixed-phase areas in highly elongated BiFeO3 thin films on NdAlO3, Phys. Rev. B 86, 054417 (2012) 24. L. You, S. Yasui, Y. Ehara, X. Zou, H. Ding, Z. H. Chen, W. Chen, L. Chen, H. Funakubo, J. L. Wang, Domain tuning in mixed-phase BiFeO3 thin films using vicinal substrates, Appl. Phys. Lett. 100, 202901 (2012) 25. C. W. Huang, Z. H. Chen, J. L. Wang, T. Sritharan, L. Chen, Stability and crossover of 71 ° and 109 ° domains influenced by the film thickness and depolarization field in rhombohedral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J. Appl. Phys. 110, 014110 (2011) 26. R. Chukka, J. W. Cheah, Z. H. Chen, P. Yang, S. Shannigrahi, J. L. Wang, L. Chen, Enhanced cooling capacities of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at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ies, Appl. Phys. Lett. 98, 242902 (2011) 27. C. W. Huang, Y. H. Chu, Z. H. Chen, J. L. Wang, T. Sritharan, Q. He, R. Ramesh, L. Chen, Strain-driven phase transitions and associated dielectric/piezoelectric anomalies in BiFeO3 thin films, Appl. Phys. Lett. 97, 152901 (2010) 28. Y. J. Qi, C. W. Huang, Z. H. Chen, Z. L. Luo, Y. Q. Wang, J. Guo, T. White, J. L. Wang, C. Gao, T. Sritharan, L. Chen, Nanoscale phase separation in quasi-uniaxial and biaxial strained multiferroic thin films, Appl. Phys. Lett. 99, 132905 (2011) 29. C. J. Cheng, C. L. Lu, Z. H. Chen, L. You, L. Chen, J. L. Wang, T. Wu, -221- Thickness-dependent magnetism and spin-glass behaviors in compressively strained BiFeO3 thin films, Appl. Phys. Lett. 98, 242502 (2011) 30. W. G. Chen, W. Ren, L. You, Y. R. Yang, Z. H. Chen, Y. J. Qi, X. Zou, J. L. Wang, T. Sritharan, P. Yang, L. Bellaiche, L. Chen, Domain structure and in-plane switching in a highly strained Bi0.9Sm0.1FeO3 film, Appl. Phys. Lett. 99, 222904 (2011) 31. Y. Wang, W. G. Chen, Z. H. Chen, N. Rami, J. Wang, J. L. Wang, L. Chen, Effective control of polarity in Bi0. 9La0. 1FeO3 thin films by dopant‐related internal bias, physica status solidi (a) 208 (4), 919-923 (2011) 32. J. Q. Huang, H. Zheng, Z. H. Chen, Q. Gao, N. Ma, P. Y. Du, Percolative ceramic composites with giant dielectric constants and low dielectric losses, J. Mater. Chem. 19, 3909 (2009) 33. S. K. Lee, A. Damodaran, P. Gorai, O. Nuri, J. Moyer, J. H. Kwon, N. Ferdous, S. Amish, Z. H. Chen, E. Breckenfeld, R. V. Mangalam, P. V. Braun, P. E. Schiffer, M. Shim, J. -M. Zuo, E. Ertekin, L. W. Martin, Novel self-assembled, layered-phase in Ti-rich SrTiO3 epitaxial thin films, submitted 34. R. Xu, J. L. Zhang, Z. H. Chen, L. W. Martin, Phenomenological studies on strain effect in (110) and (111)- oriented PbZr1-xTixO3 thin films, submitted 35. E. Breckenfeld, Z. H. Chen, A. Damodaran, L. W. Martin, Effect of growth induced (non)stoichiometry on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NdNiO3 epitaxial thin films, to be submitted 36. R. Gao, Z. H. Chen,* A. Borisevich, L. W. Martin, Tunning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rRuO3 epitaxial thin films by engineering interfacial oxygen octahedral rotation coupling, to be submitted. 37. Z. H. Chen, D. Yi, Y. J. Qi, J. Liu, A. R. Damodaran, S. Lee, X. Q. He, R. Xu, A. Rockett, R. Ramesh, L. W. Martin, Local ferromagnetism at 180 ° ferroelectric stripe nanodomain walls in BiFeO3 epitaxial thin films, under preparation. 38. Z. H. Chen, S. K. Lee, B. Apgar, P. V. Braun, J. Yao, S. H. Fan, X. Zhang, L. W. Martin, self-assembly nanostructure metamaterials based on spinodally decomposed VO2-TiO2 system, under preparation. 项目简介: 功能氧化物材料因具有多样的结构(可以形成简单二元氧化物,亦可形成复杂 多元氧化物)和丰富的物理特性(比如巨磁阻特性、铁电、压电、介电、多铁性、 金属-绝缘体转变等),成为材料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信息存储、能源转换、传感 驱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因而被认为有可能“超越硅材料”。以多铁性复杂 功能氧化物材料 BiFeO3 为例,在单一材料上同时展示铁弹、铁电和反铁磁的多重特 性,其卓越的铁电压电特性、丰富的应变相图、较低的光学带隙以及室温磁电耦合 而使其成为铁电和多铁领域的明星材料,其室温的磁电耦合作用可实现利用电场来 操纵磁性能,有望利用该多铁性材料制造新型计算机芯片。本项目通过脉冲激光沉 积非平衡生长,来制备各种复杂功能氧化物外延薄膜(主要包括铁电材料、介电材 料、多铁性材料、强关联材料) 、异质结和纳米结构,系统研究其结构以及其相关性 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氧化物的应变工程:薄膜材料因受到衬底晶格失 配和热膨胀系数失配导致的应力,可得到与块体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项目将主要 研究铁电、多铁性、强关联等氧化物薄膜在不同外延应变下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以 及其物理机制。通过应力工程希望得到磁电耦合更强的多铁体系;铁电极化更大、 -222- 居里温度更高的铁电材料等新体系。2.铁性材料的畴工程:铁性材料的畴结构对其性 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另外最近实验发现畴壁本身具有新奇物理现象,使得畴工程成 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项目将通过控制退极化场、外延应力和薄膜取向,来得到 不同的畴结构,研究其对铁电材料铁电、介电的影响。另外还将探索畴壁与相界处 的物理效应。3.缺陷工程:脉冲激光沉积是一种非平衡生长,调整激光能量,材料的 化学计量比和物理性能将有显著的不同。项目将研究非平衡生长控制材料的化学计 量比、缺陷等对材料铁电性能、磁性能和金属绝缘体转变等性能的影响。4.界面氧八 面体耦合工程:氧八面体转动和畸变对钙钛矿型复杂功能氧化物的电子输运、磁性 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项目将研究通过控制界面氧八面体的‘失配度’来控制薄膜材 料和超晶格的畴结构和性能。5.氧化物基超颖材料的设计:超颖材料是指一大类自然 界不存在的、人工制备的、具有特殊微结构和性能的复合材料。传统的负折射率超 颖材料是基于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我们发现一些氧化物功能材料再特定光学频率 具有类似于金属的等离子效应具有负介电常数,并具有更低的损耗。一是通过调幅 分解或共晶反应结合外延生长得到相分离纳米周期结构形成自组装超颖材料,并对 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二是通过激光分子束外延制备导电氧化物-绝缘氧化物超晶 格,形成 hyperbolic 超颖材料,具有强各项异性而有望得到负折射奇异性能。 238、项目名称:用于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病菌的磁致伸缩纳米谐振器 项目负责人:张克维 邮箱:zhangk1@hotmail.com 业绩描述: 参与完成多项美国科研项目。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省回国留 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授权美国专利一项。出版专著 1 部。发表 SCI 文章 10 余篇。 项目简介: 该项目长期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方法用于检测非液体食品(如: 肉中和酸奶中的病菌及新鲜食品表面的病菌)中的病菌。该方法基于磁致伸缩效应, 以磁致伸缩纳米谐振器(MSNR),即纳米级磁致伸缩带、棒或管为传感器平台。当 表面涂覆有生物识别元素,如抗体,MSNR 便形成生物传感器检测病菌。与传统的 生物检测设备相比具有高灵敏度、无线检测、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势。该技术在 农业、林业、渔业、餐饮业等领域均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制备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的 MSNR: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和微电子加工法制备 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MSNRS(条,棒,管)。具有检测 1 个,5 个,10 个和 50 个的病 菌细胞能力的 MSNRS 大小和形状将被分别确定。 •抗体加载在 MSNR 表面:MSNR 将通过加载抗体(在该项目中,弯曲菌、大 肠杆菌 O157:H7 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抗体将被使用)到 MSNR 表面形成 生物传感器。另外,聚合物和金涂层将被作为 MSNR 和抗体中之间的中间层来研究。 促进抗体固定和防止 MSNRS 腐蚀; •表征的 MSNRS 在不同的食物驱动性能:MSNRS 在不同食品中运动(对新鲜 农产品,肉类的表面,酸奶)通过实验确定使用不同的磁场(即磁场频率和强度)。 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 MSNRS 在不同食物的运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msnrs 对不 同食物病原体的检测在不同的尺寸/形状的适用性将决定; •开发一种分离,收集,浓缩 MSNRS 的方法:MSNR 传感器移动到食物一定 时间后,MSNR 生物传感器将在两种情况下被表征:1)MSNR 传感器在食品/媒质 -223- (在线检测)和 2)MSNR 传感器从食物中分离。后者将从食物中分离和收集 MSNR 传感器。直流磁场将被用于分离和收集 MSNR 生物传感器。不同的食物中分离 MSNR 生物传感器的磁场强度将会被研究确定。 •确定 MSNRS 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极限在每一种尺 寸的 MSNR 生物传感器将首先使用实验室中测定。然后,MSNR 传感器将使用不同 的食物:(新鲜农产品,肉类,奶酪)。 239、项目名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仲超 邮箱:charles-zhong@msn.com 业绩描述: 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 18 篇,主要科研方向为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动汽车用锂离 子电池中的应用。获奖情况:1)研究生期间获得大学全额奖学金;2)硕士、博士 论文均获得杰出论文称号(前 1%);3)韩国 2010 IUMRS-ICEM 国际会议最佳海报 奖(前 2%);2011 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全澳大利亚 38 人,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大学唯一获得者)。 凭借工程、商业的跨学科背景,新能源、新材料的科研背景,目前正致力于推 动中国(深圳市)与澳大利亚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的合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项目简介: 无。 240、项目名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及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张祺杰 邮箱:zjerryjj@gmail.com 业绩描述: 参与巴黎地区 PM2.5 源解析,开发北京,新德里,巴黎地区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现在 作为项目主持人负责 中国科技部和法国创新局 2013-2014 年度 中法产学 研创新项目,开发工业园区污染监督,预警和溯源系统。 发表国际论文第一作者 3 篇,2 篇 1 类论文,7 篇共同作者论文,包括 5 篇 1 类 论文。 项目简介: 区域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及管理系统拟与当地环保单位和大学院所做本地化研究 和应用。其目的在于 提高高精度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尤其是针对 二次污染物比 如 PM2.5 和臭氧。 项目将改善区域排放源清单的准确性,使用 在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城市验证过 的法国国家空气质量模式为基础,结合本地污染排放和气象情况,做本地化改进。 241、项目名称:功能性粘土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项目负责人:陈祖亮 邮箱:zuliang.chen@unisa.edu.au 业绩描述: 1.申请专利 6 项。2.发表英文 SCI 论文 180 篇,应用效率 2476,H28。3. 2009 获得澳大利亚环境科学研究奖,表彰本人和团队对重金属形态在环境行为和检测技 术研究的贡献。 项目简介: -224- 吸附材料经常用于吸附环境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由于吸附过程是一个将污染 物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为一个相,可能造成 2 次污染后者再处理污染物。如何利用先 吸附污染物然后在降解,这是我们研究积累当中和实际应用研究过程面临问题。为 此,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将粘土作为纳米载体和污染物吸附剂,将污染物先吸 附然后纳米降解。为此,以膨润土和高岭土为载体制备负载型纳米铁系合成和污染 物降解。另外,纳米铁材料用于水体中的污染物修复日渐成为环境科学的前沿课题 之一。克服纳米颗粒团聚、在水中分散效果欠佳以及成本偏高等问题也成为纳米铁 在工程应用上的瓶颈。这一部分旨在探讨负载型纳米铁,镍铁和钯铁对重金属离子, 水体中的有机物如 TNT 和对氯苯酚,染料的降解。发展和丰富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 制备负载纳米铁及纳米铁系材料。最后,对膨润土-nZVI 和高岭土 Fe/Ni 的老化试验、 重复利用及其对实际废水的应用研究,并得的重复 5 次以上使用,这表明二者在环 境原位修复中是很有前景的材料,目前在进行中试实验。 由于我省采矿冶金业是排放工业废水量较大的部门之一,同时废水回用率很低。 随着我省制造业、采矿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众所周知,重 金属污染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这些问题可以用本项目提出纳米技术进行 处理。 除外, 本项目既提高了我国粘土的附加值,又可解决工业区高浓度综合废 水可生化性差、处理不彻底、出水水质差等问题。本项目用于处理这些废水,工业 化试验后,一方面能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另一方面能提高废水排放标准,提高污染 物的总量控制效果。在全国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推广使用后,将产生重大的经 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利用这种技术针对治理工业中所排放污水的环境修复材料有 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我省粘土蕴藏量丰富、价格低廉,这从环境修复材料 的成本来考虑也更有利于实际处理废水的需要,且需要处理的废水的数量非常庞大, 因此其市场趋势是十分广阔。可见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242、项目名称: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产生新能源 项目负责人:谢宁 邮箱:shainin@msn.cn 业绩描述: 论文发表:将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4 篇,一作累积影响因子>20。非一作 SCI 论文 1-2 篇。 1.N. Xie, F. Chapeland-Leclerc, P. Silar, and G. Ruprich-Robert. 2014. Systematic gene deletions evidences that laccases are involved in several stages of wood degradation in the filamentous fungus Podospora anserina.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6:141-161. (环境类一区影响因子:6.24) 2.N. Xie, G. Ruprich-Robert, P. Silar, and F. Chapeland-Leclerc. Bilirubin oxidase-like proteins from Podospora anserina: the promising thermostable enzymes for applica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biomas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DOI: 10.1111/1462-2920.12549 (环境类一区 影响因子: 6.24) 3. N. Xie, G. Ruprich-Robert, P. Silar, and F. Chapeland-Leclerc. Inositol polyphosphate kinase activity of Arg82/ArgRIII is required for fruiting body formation in filamentous fungal Podospora anserina. (Manuscript preparation). 4.N. Xie, G. Ruprich-Robert, P. Silar, and F. Chapeland-Leclerc. Ferroxidases and ascorbate oxidase involved in pigementation of a filamentous fungus Podospora anserina (In preparation). -225- 5.谢宁, 王中康, 张建伟, 殷幼平. 2010. 绿僵菌 CQMa128 乳粉剂对蛴螬时间-剂 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 11:436-441. 6.殷幼平, 宋章永, 谢宁, 王中康. 2010.金龟子绿僵菌 CQMa117 的营养要求与培 养特性初探。中国生物防治 2:206-210。 专利申请:杀虫真菌可乳粉剂 No.CN101564047 发明人:殷幼平,王中康, 谢宁,彭国雄;一种杀虫绿僵菌菌株 No.CN101654658 发明人:王中康,殷幼平, 谢宁,彭国雄。 荣誉及获奖情况:博士论文获得巴黎第七大学的最高等级“非常优秀”(Très honora)。 项目简介: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是发酵产生生物能源的一个关键步骤,我所研究的真菌 P.anserina 对木质纤维素有着高效的降解能力。而多铜氧化酶类在这个步骤中起着关 键的作用。我选取了这种真菌的 12 个多铜氧化酶类基因(如下图所示所有红色 15 个 基因)作为我的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 9 个 laccases(family A),2 个 bilirubin oxidases(family I)和 1 个 multicopper oxidase,基因敲除的方法分别使这 12 个基因 沉默,同时通过 genetic crosses 方法构建了 30 多株多重突变体(最多在野生型中同 时敲除 4 个基因) ,阐明这些酶类在木质纤维素,酚类以及塑料等环境污染物降解中 所起到的作用。对于这些关键的酶类进行超表达,改造菌株,构建了一株具有高效 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菌株,可以应用与生产。 243、项目名称:电动汽车锂电池矩阵 项目负责人:沈仲鑫 邮箱:shenzx4415@126.com 业绩描述: 2012 年出版的有关光纤和激光技术方面教学的 DVD 有 8 张, 2013 年出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核能技术方面教学的 DVD 有 23 张, 2014 出版的新能源技术方面教学的 DVD 有 7 张。 项目简介: 锂电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研究与生产的一种高比能量电池系列,都用锂 或锂合金作负极材料,用氧化物、硫化物、卤氧化物(SOCl2,SO2Cl2)或碘的络合物 等作正极材料,多数电池用有机高聚物作电解质,少数电池正极材料兼作电解质溶 剂(SOCl2)。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100W/kg)、贮存寿命长(大于 3 年)、工作温度宽 (-40~60℃)等优点,近年来生产与应用发展很快。经过多年的实用考核,主要生产 的电池依次为 Li/MnO2,Li/SOCl2,Li/SO2 和 Li/I2 等。1982 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the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 R.R.Agarwal 和 J.R.Selman 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 的特性,此过程是快速的,并且可逆。与此同时,采用金属锂 制成的锂电池,其安 全隐患备受关注,因此人们尝试利用锂离子嵌入石墨的特性制作充电电池。首个可 用的锂离子石墨电极由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功。1983 年 M.Thackeray、约翰•B•古迪 纳夫(J.B.Goodenough)等人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正极材料。锰尖晶石具有低价、稳 定和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其分解温度高,且氧化性远低于钴酸锂,即使出现短 路、过充电,也能够避免了燃烧、爆炸的危险。雖然純錳尖晶石随充放电循環会變 衰弱,但這是可以通过材料的化學改性克服的。截至 2013 年錳尖晶石用於商業电池。 1989 年,A.Manthiram 和古迪纳夫发现采用聚合阴离子的正极将产生更高的电压。 1991 年索尼公司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随后,锂离子电池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 -226- 的面貌。1996 年 Padhi 和古迪纳夫发现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如磷酸锂铁 (LiFePO4),比传统的正极材料在安全性和寿命方面有所进步,但低温性能和压实密 度有待提高。鋰電池產業發展 20 多年來一直集中在 3C 產業為主,较少應用在市場 經濟規模更大的儲能和動力電池(瞬間需要較大電流)市場,這市場涵蓋純電動車、 油電混合車、中大型 UPS、太陽能、大型儲能電池、電動手工具、電動摩托車、電 動自行車、航太設備與飛机用電池等領域。优点:高能量密度:因电极材料不同而不 同,按质量计算,可达 150~200Wh/kg(540~720kJ/kg);按体积计算,可达 250~ 530Wh/L(0.9~1.9kJ/cm3)。开路电压高:因电极材料不同而不同,可达 3.3~4.2V。 输出功率大:因电极材料不同而不同,可达 300~1500W/kg(@20 秒)。无记忆效应: 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無記憶效應,電池在未放空電的情況下可隨時充放電,使用維 護簡便。低自放电:<5%~10%/月。智慧型锂离子电池由于有内建的监测电路,这 个监测电路的工作电流甚至高于自放电电流。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在-20℃~60℃之 间正常工作。充、放电速度快。根据特斯拉俱乐部的用户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将 销售 2.1 万辆 Model S 汽车,其中只有不到 30%的用户选择了入门级的 60 千瓦时电 池。由此可推算出,特斯拉今年全年消耗的锂电池数量将达到 160 万千瓦时。 我 们可以从上面的对比中看出,特斯拉在一年中消耗的锂电池数量就相当于日产 3 年 消耗量的总和。这就意味着,Model S 汽车使用的锂电池容量将超过日产聆风在内的 所有电动汽车。未来,随着特斯拉汽车产能不断上升,该公司对锂电池产业的影响 力也将大幅增加。18650 锂电池单个容量都不大,但特斯拉却是唯一一家大规模使用 这种电池的汽车厂商,日产、通用汽车、宝马等制造商大多数采用了体积较大的锂 电池,这些电池的单个容量约为 18650 锂电池的 10 倍。此外,特斯拉也为丰田、戴 姆勒汽车制造商小规模地组装电池组,这些厂商也同样使用 18650 锂电池。产业前 景看好。 244、项目名称:1.超微孔发泡材料;2.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项目负责人:张云 邮箱:same71111@163.com 业绩描述: 发明专利 3 个。 项目简介: 1.超微孔发泡材料。轻质高强、清洁环保,是传统聚乙烯(PE)、聚氨酯(PU)和聚 苯乙烯(PS)等发泡材料的最佳替代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我们推出的包括超微孔 发泡材料在内的系列聚合物微孔发泡产品,为众多细分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和产品 升级提供了材料基 础,引起了业界的重视。 作为全球微孔发泡技术领跑者,我们 致力于通过基于清洁、低碳和节约的技术,实现对材料微结构的剪裁和控制,使材 料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效益和价值。市场增长速度每 年在 20%以上。其应用包括包装材料,用于邮寄品,农产品蔬果和渔产品包装;通 用隔热,保温,隔离和防震材料;建筑隔热材料;汽车用防冲,隔热和装饰材料和 夹芯结构材料。 一、汽车市场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09 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 达到 1379.1 万辆和 1364.5 万辆,同比增长 48.3%和 46.2%,机动车保有量接近 1.7 亿辆,同比增长 9.3%,与 1980 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 25 倍。其中,汽车 6209.4 万辆,摩托车 9453.1 万辆。 -227- 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给其配套部件的市场前景巨大。 二、包装材料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及冷 冻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这将直接带动相关食品包装的需求,中国 食品与包装机械业在今后的一段长时间内将维持正增长。 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产值可望达到 4500 亿元人民币,并保 持年均 7%的增长速度。从 2011 年到 2015 年,总产值可望突破 6000 亿元,每年平 均增速约维持在 16%的水平。 三、体育休闲市场 在世界体育用品和体育时尚市场中,亚洲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和欧 洲,居世界第三位,而且其市场地位正在持续上升。据欧亚咨询(EAC )估算,2001 年中国体育用品和体育时尚的市场价值约为 259 亿美元,与 1999 年的 164 亿美元 相比增长了 57.9%,2006 年体育用品和体育时尚在中国的市场价值比 2001 年增长 94.2%,达到 500 亿美元。 2.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行业发展的战略必需品,正极材料生 产所需的金属矿显的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对于锂矿资源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只 要上市公司的业务涉及到锂矿资源,则该公司的关注度会受到空前提高,由此可知 锂金属战略资源是如何的炙手可热,国际上碳酸锂的主要生产商有智利的 SQM、美 国的 FMC 和德国 Chemtall,这三家公司包揽了全球 80%市场份额。天齐锂业作为中 国最大、全球第四的锂产品生产商,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则占领了国内相当 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倡导使用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用材料,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产销量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国希望通过磷酸铁锂这项技术的突破从而使电动在 2010-2020 年的十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弯道超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认为 2012 年以后最有潜力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即为磷 酸铁锂材料。 245、项目名称:公共离子束服务设施 项目负责人:彭年华 邮箱:nianhua.peng@googlemail.com 业绩描述: 从大学本科到博士毕业,本人在固体材料物理领域有超过 10 年的系统训练。获 得博士学位之后,有幸又与数位固体化学专家密切合作六年。在萨里离子束中心从 事与载能离子束相关的材料物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也已经超过 16 年。曾经从事过而 且比较独特的研究工作领域包括:硕士研究生及后续三年工作时期对准 2 維过渡金 属硫化物单晶生长和光学性质与电子结构的研究;博士研究生期间对氧化物高温超 导体的格点选择同形置换现象的研究;博士后期间关于超高氧压高温条件下的合成 非计量比金属氧化物及长程磁有序与晶体结构的研究;最近十多年,采用离子束技 术,开展了制作高温超导约瑟夫逊结,合成超导薄膜与磁性金属微粒,诱导铁磁相 变以及核材料的辐照损伤等研究工作。其研究经历涵盖了从固体材料的合成/单晶生 长,基础物理性质研究到样品电子器件的制作多个方面。屡次独立开创新的研究课 题,成功申报科研基金项目。迄今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有英国专利 一项。曾应邀为意大利,葡萄牙等外国自然科学基金组织评审项目。经常为专业国 际期刊评审论文。 项目简介: -228- 技术特点:以载能离子束为核心的离子注入技术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大批微 电子器件制造工艺的基本工具。虽然离子注入设备投入高,但标准化高产率工业化 生产带来的低成本是其基本标志,然而高设备成本还是阻碍了中小型企业或研究机 构配置必要的离子注入设备的愿望。事实上,对于新型器件的开发更为需要的是灵 活方便的调控工作参数的能力,因此标准化的工业设施并不能满足研发工作的要求。 在此条件下,一个很自然的选择是避免单一部门或单位拥有这类设施,为新型器件 研发人员建立公用的离子注入设备。在这里,产率不是考虑的主要问题,灵活可控 的参数调节才是设计生产新型器件的重点。由于性能参数的灵活调控能力,这类设 备往往可以满足不同研发工作的技术要求。 应用范围:新型电子器件与材料的研发。 市场前景:面向科技新产品,新材料研发人员。 效益分析:由于单台设备的基本投资非常高,但适应的范围非常广阔。每位研 究者对设备的需求往往是其研发项目中的一个有限度但很基础关键的一部分。充分 利用通用共享设施是一个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法,将分散的需求集中也可以促进维持 设备的有效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通过剥离仪器操作维护与器 件研发人员间的直接关联,让设施平台提供标准化服务。这样广大的独立科研人员, 不论是属于大学科研机构还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刚起步创业的高科技公司,都可以 得到同样水平的技术支持。由于减少了大型设施的单个部门/单位拥有量,直接研发 成本清晰可控。而且通过强化高端设备的使用效率,培训/配置高级设备操作维护专 家,还可以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从而为整个研究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本设施基本上是一个高科技服务机构,主要是通过向用户收取合理的运行费用来维 持设施的正常运转。设施本身不可能产生很多直接的经济收益,间接的效益取决于 用户开发项目的成功与否。 246、项目名称:非真空太阳能集热器及涂层制备技术 项目负责人:梅森 邮箱:meiyang2@hotmail.com 业绩描述: 申请人长期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结合纳米材料技术,将其应 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光解水和 CO2 排放等领域。用纳米制备技术设计并制 备了各种不同的纳米太阳能材料和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能大幅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 结合基因优选技术,利用生物氢化酶,模拟人工光合作用,达到既能利用太阳能, 又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在 SCI 期刊上发表文章 32 篇,参与编写专著 1 本,欧洲专 利 1 项,国内在申报专利 4 项。 项目简介: 本项目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非真空太阳能集热器及吸收纳米涂层材 料制备技术。太阳能吸热涂层是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但目前太阳能光 热行业中主要采用真空太阳能集热管作为核心部件,其吸热涂层光热吸收与转换效 率不高,并且需要使用金属-玻璃封装真空管,以降低光热转化中的热量损失,以提 高其光热转化效率。这一结构的真空集热管,结构复杂,制备成本高。另外由于玻 璃与金属导热系数的不同,在高温工作条件下,易导致真空管的爆裂,这大大降低 了真空集热管工作温度范围和使用寿命,并限制了真空集热管在太阳能中温光热应 用领域的使用,特别是太阳能锅炉、太阳能空调行业与太阳能光热发电中的应用。 因此,目前国内外将开发非真空太阳能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而非真空太阳能吸热 -229- 涂层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目前该技术国内尚处初始阶段,而国外在应用方面也 处于探索阶段。本项目是将纳米涂层与太阳能高效吸收材料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 太阳能吸收与转换效率。目标是在持续光照下,实现 65%以上的光热能量转换。与 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成本低、热效率高等技术优势,所采用的原料无毒、来源广泛、 成本低;太阳能吸收涂层制备所采用的生产设备、技术路线成熟,对环境无污染。 以该吸收涂层所制备的新型非真空太阳能集热管在工业应用中有广泛应用,具有巨 大市场潜力. 针对上述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在中高温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本项目提出利用纳 米结构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采用低成本的化学工艺在太阳能金属导热管制备了非 真空中高温太阳能吸收涂层,并采用在吸收涂层上制备红外减反层的封装技术,以 减少红外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以提高光热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制备结构更为简 单,使用寿命、可靠性更高的能在中温条件下(100℃--250℃)使用的太阳能集热器, 用于太阳能锅炉与太阳能空调行业中。 247、项目名称: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光电化学电池 项目负责人:傅威 邮箱:fuweifu@126.com 业绩描述: 多次获得欧洲新能源研发奖项。 项目简介: 纳米半导体构造的有机光敏染料有能量转移的作用,能达到广谱采集太阳光能 和输运电荷的特性。特别是原材料便宜、制造工艺简单,在低成本、低价格方面有 突出的优势,已有的试品厚度在层压加工前为 0.2mm,层压加工后为 0.4~0.5mm。 单元的转换效率约为 10%,模块的转换效率约为 7%,今后将单元转换效率提高至 16~17%,它可在低照度的室内环境到高照度的户外环境下广泛应用,其中多项最 先进技术已在申请专利。最近的研究分析,有机/纳米复合薄膜光电化学电池在发 展低价高效太阳电池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有机/纳米半导体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太阳电池在纳米结构半导体和有机光敏染 料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发展的基础上,将二种材料的不同光电功能特性进行有机的结 合,通过染料分子的吸附功能基团与纳米半导体相互作用,使染料分子与纳米半导 体表面之间建立电性耦合,有效地促进了电荷转移,形成有机/纳米半导体复合光电 功能材料。复合光电功能材料有利于实现光电功能特性的优势互补,优化组合,这 样无疑会带来不同于常规材料的许多优异性能。如充分发挥有机光敏染料的天线作 用能量转移本领,达到广谱采集太阳光能,纳米半导体构造的三维网络多孔微结构 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容量装载有机染料分子,并具有高效收集和输运电荷的特性。而 且有机分子设计合成和灵活性以及纳米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在技术发展和 性能提高上都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以复合薄膜为基础的太阳电池作为发展低价高效 可实用性的光伏电池,是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一个热点。纳晶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 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无论从达到的性能技术指标和应用研究的进展上都显示了 它即将进入大规模的应用领域,标志着实现光电化学转换太阳能将是非常有辉煌发 展前景的事业。 248、项目名称:高性能特殊玻璃重防腐鳞片 项目负责人:刘华武 -230- 邮箱:858502501@qq.com 项目简介: 天津市鼎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底,公司总部位于滨海高新区国 际创业中心,生产厂位于毗邻天津南站,是国家 863 计划重大项目成果转化基地。 董事长为前新西兰纺织研究院(WRONZ)高级研究员,新西兰/澳大利亚木材所 (ENSIS)中国地区经理,新西兰皇家学会会员(MRSNZ),具有纺织、木材、机械、 数学、电脑、化工、英语、管理领域的学历或高级职称。 公司知识产权清晰,设备设计及产品加工的知识产权均为公司独家拥有。企业 的高性能特殊玻璃,理论强重比是普通钢材 150MPa 的 240-300 倍,具有雷达隐形 (透波)、红外隐形(绝热)、声纳隐形(声绝缘)、耐磨(硬度 7-8)、耐候(光绝 缘)、重防腐(耐酸碱腐蚀)、耐高温(最高工作温度 1120oC)、耐低温(最低工作 温度-260oC)、环保等特性。金属不耐电化学腐蚀、高分子材料不抗渗透、木材不防 腐、水泥不防腐、普通玻璃不耐碱不抗光照老化、陶瓷不成鳞片。资源无限的重防 腐特殊玻璃鳞片及连续长丝,将成为海洋材料的主流,强推海洋扩张和海军军备竞 赛。 隐形材料:该鳞片透波、绝热、光绝缘、声绝缘,适合开发雷达、激光、声纳、 红外、卫星隐形涂层。俄罗斯已用于卫星、红外隐形的导弹发射井伪装网,适用于 坦克、机库、单兵卫星、红外隐形; 耐磨材料:硬度最高的鳞片,适合开发航母跑道、机场跑道,替代白炭黑(比 表面积更大、硬度更高)作为轮胎及橡胶传送带的摩擦材料。 3D 打印增强墨粉:碳纤、芳纶、蓝宝石不能成鳞片,亚纳米鳞片是目前唯一高 性能墨粉,可用于打印高分子复合材料,推动 3D 打印向工业实用领域大规模扩张。 鳞片改性水泥/沥青:抗裂、抗渗、耐高温、耐磨、抗冻融水泥、沥青,可用于 特殊工程,特别是海洋工程,如海洋大型浮体、海上机场、填海工程等。 室外重防腐油漆:优质低价的抗紫外老化、耐候、防腐油漆,可以大量出口。 有着巨大市场前景的垄断新材料产品,其最大的风险就是被仿冒、伪造、侵权。 对于影响国力对比的材料技术,不可能靠知识产权排除竞争对手。我们的应对措施 是:核心技术不申请专利;和合作单位签署保密协议,形成封闭技术圈,排除竞争 对手切入;利用先入优势,占领优势资源区;利用技术优势,降低生产和投资成本; 利用创新优势,进入军工领域;用性价比和行业标准排除劣质产品干扰。 249、项目名称:防 PM2.5 纳米纤维滤布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常国庆 邮箱:gqchang127@126.com 项目简介: 一、 技术特点 本项目采用数控集成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应用自主设计制造的纺丝床和后处 理等系列工艺,突破技术瓶颈,量产了纳米级精细过滤纤维滤布,这种滤布可以高 效过滤 PM2.5 等细小颗粒物,是高端防霾呼吸产品-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防霾新 风系统、汽车空调防霾滤芯、滤水材料等核心滤层的顶级精细过滤材料。 关键技术:1 研制了可以大量生产纳米纤维的数控静电纺丝床,设备生产稳定; 2 研发了特定高分子溶胶的调配配方,掌握了纤维的直径、表面亲和性等; 3 开发了后处理工艺,用于纳米纤维滤布的结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滤材的过滤 性能。 -231- 技术的创新点:静电纺丝纳米滤膜的量产是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技术瓶颈,这主 要是因为静电射流太细、喷丝射流之间相互干扰从而导致产量过小,目前国外仅有 捷克一家公司掌握该技术的基础量产部分,国内尚属空白。该团队不仅在突破了静 电纺丝量产技术瓶颈,同时通过数控纺丝过程、调控电场分布、设计针头几何排布、 调整溶胶配方、优化接收基布、空气湿度和温度等不同的工艺参数,实现了这种纤 维滤布低成本、大规模、连续生产;该项目核心技术已经在 2014 年 2 月申请了国家 发明专利。 二、应用范围 产品纳米纤维滤膜是优良的过滤细小颗粒物的材料,可以用于空气和水的过滤 行业,特别是针对高温、酸碱环境等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三、市场前景 这里仅就防 PM2.5 过滤为例进行探讨。 精细过滤防霾等细小颗粒物市场是一个突然打开且迅速上升的巨大市场,目前 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新的环保政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2012 年冬季中国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受害人口达 5 亿,2013 年冬季,雾霾污染更 为严重。 我国中东部雾霾最为严重,这是一个突然打开且迅速上升的巨大市场,专家估 计,全国防霾呼吸产品市场有 2 万亿。由于新的环保政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 加了 PM2.5 监测指标,2013 年冬季中国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受害人口达 5 亿。 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造成 PM2.5 的主要原因,预计 10-20 年内雾霾天气难以 解决,随着环境检测中 PM2.5 的数据公开,公民意识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有加大 的趋势。 1.防霾口罩:按照 5%的雾霾受灾人口需要购买口罩计算,每天将有 2 千 5 百 万支口罩需求。每年平均按照三个半月的雾霾天气,每年有 25 亿支口罩(按 N95 一 次性口罩计算);专家估计,按照现在 N95 市价 4-20 元/支,每年国内防雾霾口罩至 少约有 200-300 亿的市场容量。随着媒体对 PM2.5 污染问题的不断曝光和知识普及, 对防雾霾口罩的需求的市场会呈上升趋势,下图是全国雾霾污染分布图和 PM2.5 对 人体危害示意图。2. 防霾电器:预计新风防霾系统出厂价 500 元左右,市售价 1500 元左右。两年后准备与空气净化器厂及空调厂合作,投入市场的室内防霾新风系统 的市场容量,按全国受雾霾灾害区域有 1.5 亿个家庭、0.5 亿辆汽车、以及大量医院, 宾馆,机关等的市场需求。按照雾霾地区 1%的家庭和汽车会在产品投入市场后第一 年安装新风系统计算,第一年将由约 20 亿元的市场需求,以后需求每年递增,2021 年预计将达到 10%的家庭和车辆安装防霾新风系统,市场容量在 150 亿以上。 四、效益分析 正逢“PM2.5”问题在国内刚刚爆发,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而传统技术产品防 PM2.5 效果不佳,该产品市场处于空白期。团队立足于“防 PM2.5 呼吸产品”市场, 依托最新开发的先进的静电纺丝床技术,初期主要生产销售高端防霾纺织品(窗帘) 和防霾滤芯等。 1.防霾纺织品(窗帘)策略:首先从运行周期短,生产销售灵活的纳米防霾窗帘 纳米滤布做起,两年内,公司将以东部发达地区为战略重点,采取广泛宣传,贴心 服务等方法拓展业务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力争在 2013 年底实现此类产品的大规模 生产和大范围销售; 2.滤芯策略:主要针对空气净化滤芯。项目初期,基于公司顶尖科技人才的核心 竞争力,我们将提供防霾电器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开拓高端服务市场,力争三年时 -232- 间内成为防 PM2.5 高端市场领头羊。 250、项目名称: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孙文贤 邮箱:sws0928@itri.org.tw 业绩描述: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广泛且日渐扩张,对于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 加。在太阳能电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阳光的吸收效率的提升,目前主流研究方向 除了改变电池表面结构以及使用抗反射涂料之外,新兴另一种可以改善阳光吸收效 率之研究主题-利用纳米金属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排列,产生表面电浆共振效应提升 光的散射以及捕捉。目前类似的研究计划主要着重于纳米尺寸之银或者金颗粒于太 阳能电池之应用,由于纳米棒不若奈米颗粒可以随机散布于电池表面即可有效提升 散射效果,纳米棒必须考虑排列方向以及排列方式、间距、密度等等众多参数之优 化,加上目前对于控制奈米线排列方式的研究尚不完整且于起步阶段,若能将纳米 线依照所需排列于太阳能电池表面将能对阳光之散射及吸收有显著之提升,计划中 我们首要进行奈米线排列方法的研发,我们结合电场与喷涂方式把维度为半径 100 纳米,且长宽比例大于 200 的纳米线排列并组装。首先,施加交流电在先制作好具 有微米间距的电极上进而产生电场,再将含有奈米线的溶液旋涂在基板上,如此一 来,藉由控制电场施加的时间以及温度,此电场就可以将溶液中的奈米线排列在微 米的间距内,并进而改变排列的方式。在可以自由控制奈米线的排列之后,我们将 结合排列整齐的大面积奈米线数组在组件的主动层之上来达到光电流较换效率的提 升。组件上层的奈米线数组可以藉由捕捉光及散射的机制,透过表面电浆共振的效 应使太阳光可以更有效在底下的硅基板被吸收利用,使外部量子效率在宽能带的区 域达到提升,进而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此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能以较 少的银,即可达到省时、省成本、可制作大面积(≧6”wafer)、具有最佳表面电浆共 振效果,藉此降低反射率,提升光电转换效率至少 2%,极具市场应用性。 项目简介: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广泛且日渐扩张,对于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 加。在太阳能电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阳光的吸收效率的提升,目前主流研究方向 除了改变电池表面结构以及使用抗反射涂料之外,新兴另一种可以改善阳光吸收效 率之研究主题-利用纳米金属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排列,产生表面电浆共振效应提升 光的散射以及捕捉。目前类似的研究计划主要着重于纳米尺寸之银或者金颗粒于太 阳能电池之应用,由于纳米棒不若奈米颗粒可以随机散布于电池表面即可有效提升 散射效果,纳米棒必须考虑排列方向以及排列方式、间距、密度等等众多参数之优 化,加上目前对于控制奈米线排列方式的研究尚不完整且于起步阶段,若能将纳米 线依照所需排列于太阳能电池表面将能对阳光之散射及吸收有显著之提升,计划中 我们首要进行奈米线排列方法的研发,我们结合电场与喷涂方式把维度为半径 100 纳米,且长宽比例大于 200 的纳米线排列并组装。首先,施加交流电在先制作好具 有微米间距的电极上进而产生电场,再将含有奈米线的溶液旋涂在基板上,如此一 来,藉由控制电场施加的时间以及温度,此电场就可以将溶液中的奈米线排列在微 米的间距内,并进而改变排列的方式。在可以自由控制奈米线的排列之后,我们将 结合排列整齐的大面积奈米线数组在组件的主动层之上来达到光电流较换效率的提 升。组件上层的奈米线数组可以藉由捕捉光及散射的机制,透过表面电浆共振的效 应使太阳光可以更有效在底下的硅基板被吸收利用,使外部量子效率在宽能带的区 -233- 域达到提升,进而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此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能以较 少的银,即可达到省时、省成本、可制作大面积(≧6”wafer)、具有最佳表面电浆共 振效果,藉此降低反射率,提升光电转换效率至少 2%,极具市场应用性。 251、项目名称:机动车及高炉排放有害气体及颗粒物(PM)净化催化剂系统 项目负责人:郭彦炳 邮箱:guoyb.guo@gmail.com 业绩描述: 郭彦炳,于 2010 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 年 7 月至今在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机动车尾气后处理系统及催化剂的开 发研究工作。在国际顶尖及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近 40 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 6 篇。撰写英文书刊章节 1 章,申请美国及国际专 1 项。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引用 900 多次,H 因子 17,并被 C&EN 等全球知名杂志专题报道。作为两个共同创 始人之一,郭博士于 2013 年创办了 Secor Water LLC 公司并先后担任首席技术官和 首席运营官。该公司获得包括康涅狄格州企业创新奖(CT-EIA)在内的一系列奖项。 公司申请美国发明专利一项,设计专利一项,申请注册商标一项,被康州 CT-Next 评为康州新一代高潜力公司。该公司现已完成第一代产品开发,进入市场及客户测 试阶段,公司市值约 250 万美元,并预计于 2015 年初开始产品销售。 项目简介: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成为人民健康隐患。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呈现 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仅珠三角地区的汽车尾气排放的细粒子颗粒物已 经占到污染物比例的 20%~40%,和工业排放一起成为污染源的前两位。面对迫切 的治理需求,废气处理行业是中国环保产业的支柱之一,增长迅猛。 2011 年废气处 理市场规模达 472.1 亿元,年增长率达 20%,2012 年废气处理市场规模达 579.3 亿元, 同比增长高达 22.7%。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到 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 4.5 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而仅电力行 业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 8.17 亿千瓦,共需要脱硝投资 1950 亿元。脱硫及颗粒物 捕集也拥有类似的市场规模。本项目基于康涅狄格大学独家授权专利技术,利用绿 色,节能的低温方法,制备出涂敷有高活性,超大比表面积的纳米催化剂的三维蜂 窝状催化器件。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贵金属的使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器件成本。 作为一个普适的平台技术,它可以应用在机动车和工业废气处理的不同领域包括: 催化脱硝(SCR) ,脱硫和颗粒物的捕集。 252、项目名称:废水处理的纳米净化高新技术 项目负责人:罗耿 邮箱:kwbbwk@126.com 业绩描述: 获得全英环保类贡献奖。 项目简介: 纳米超高效水处理剂,具有传统水处理剂无法相比的污水净化效果,同时药剂 费用低、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在超高效净化器内,污水与净水剂在极短时间内 得以充分混凝,使污水在设备里充分曝气,提高污泥沉降效率,从而取代大容积的 污泥沉降池,既节约了空间又缩短了流程,排入十分稳定。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特 定化学过程去除或稳定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并在此基础上向污泥中补充氮、磷、钾 来平衡肥份,利用生态肥料技术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234- 污水治理工艺诞生至今,经历了物理法、生物氧化法,如今已进入物理化学法 时代。因此,污水治理由排放型和处理型治理工艺向资源型治理工艺转变,是废水 处理的必然趋势。 “纳米净化法”污水治理技术从新型材料的应用、专用设备的设计、 治理工艺的创新到污泥综合利用,都给污水治理技术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将开创出 一个高效、低耗、低投入的污水治理局面。 253、项目名称:电子器件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涂层以及电镀材料 项目负责人:周锐 邮箱:zhouinnovation@gmail.com 业绩描述: 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荣获由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维文部长亲自颁发的新加坡 总 理 公 署 国 立 研 究 基 金 会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经 济 发 展 局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清洁能源博士奖学金(每年新加坡全国仅选拔十五人左右),于新 加坡国家太阳能研究所从事有关新型光电材料的研发工作,此前他还受新加坡教育 部项目资助于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系从事能源转化及储存新材料的研究。因其在相关 研究领域的优秀工作,曾多次受邀在瑞典、意大利以及新加坡的国际会议上报告相 关研究成果,并在本专业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申请国际专利多项。另外,他 还受邀加盟新加坡国立大学-科技局联合实验室,参与了新加坡总理公署 Competitive Research Programme (相当于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的科研任 务,负责项目产业化方面的工作,并成功实现了孵化。他还拥有美国北卡州立大学 硕士学位(全额奖学金)、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优秀毕业生)、竺可桢学院荣誉管理学学 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技术管理毕业证书,曾被选拔到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 院材料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和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实习培训。 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新加坡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材料”),本公司是一家 德国—新加坡合资的,快速发展,经营创新性绿色化学品的专业公司。星材料产品 用于表面处理、涂层、电镀,领域覆盖电子、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和珠宝工业。星材 料本着坚固的基础和创新的技术,致力于把表面处理技术引领至国际一流水平。根 据市场调研情况,随着贵金属价格增长,制造业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而现有供 应商提供溶液价格很高,还存在监管问题——环境筛查和控制,因此对环保解决方 案有很高的需求。电子工业用自组单分子膜产品(SSC GPCOAT-02: 自组单分子膜-金保护 (化学镍金和连接器) SSC AG I:自组单分子膜--银保护 (浸银,珠宝和有机 金属) SSC CU I: 自组单分子膜--铜保护 (基站) SSC ANTI-08: 引线框架和智能卡专 用的封孔剂)。印刷电路板专用的有机保焊膜(SSC CPCOAT RA: 印刷电路板专用 的选择性有机保焊膜 SSC CPCOAT RA(S):单面印刷电路板专用的有机保焊膜 SSC CP-10: 有机保焊膜工艺专用酸性除油粉 SSC CP-20 ADD: 铜和铜合金微蚀剂 SSC CPCOAT ADD: 有机保焊膜添加剂)。化学镀镍工艺(SSC AC-01: 除油剂 SSC EC-02:电解除油粉 SSC DS-98: 铝除渍去灰剂 SSC AL-DS: 铝除渍去灰和活 化剂 SSC ZC-69:铝浸锌剂 SSC NI-08 (A, B and C):中磷化学镍 SSC EN WT (Starter, Reducer and ST):化学镀镍专用废水处理)。 254、项目名称:用作汽车照明的大功率 LED 产品 项目负责人:李林 邮箱:lilin-zisen@hotmail.com 业绩描述: -235- 领导开发飞利浦主流大功率车灯照明 LED 产品,包括 Luxeon Altilon 和 Luxeon F 产品线。所开发产品涵盖车前灯,日间型车灯,转向灯,尾灯在内的所有汽车外部 照明功能。这些 LED 产品被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等汽车厂商广 泛应用于新车型上。上海大众也是 Luxeon F 的重要客户之一。所开发 LED 产品为飞 利浦带来数千万美元的年收入。在飞利浦工作期间申请并获批发明专利一项。 项目简介: 从 2008 年奥迪 R8 跑车开始,LED 成为最先进的汽车照明的代名词。随着近年 的发展,LED 车灯从顶级豪华车开始向普通汽车普及。 2013 年全球大功率 LED 产值 超过 10 亿美元。但是只占到汽车照明不到 5%的份额。预计今后 10 年 LED 将完全 取代氙气大灯,取代大部分传统卤素大灯,并超过 100 亿美元的年销量。汽车照明 用大功率 LED 门槛高,需要极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利润也远远高于普通 LED 产品。目前全球市场被飞利浦 lumileds,欧司朗,和日亚(Nichia)三大巨头平分。别 的厂家尚没有实力构成威胁。我具有三年半一手汽车 LED 产品开发经验,设计投产 数个热销产品,极度熟悉汽车行业要求和法规。可以帮中国 LED 企业打造自己的汽 车产品。 255、项目名称:环保型有机硅材料 项目负责人:宋承 邮箱:chengqsong@yahoo.com 业绩描述: 宋承先后在 3 家世界 500 企业工作经 20 年。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工 艺和技术。并获得了用其名字缩写字母为产品来命名的荣誉(IMPACT CS-398, CS-399) 。在被破格提拔为技术负责人后,承担和完成了多个关键的技术攻关项目并 主持和参与了许多新技术审核、科研合作、企业兼并和资本运作等等。 项目简介: 环保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基于已授权或已申报的 4 项发明专利之上, 处于高分子环保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及应用世界技术的最前沿。我们的团队拥有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化接枝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相关技术。应用这些工艺和技 术可生产:活性接枝聚烯烃有机硅材料,及复合增强材料的粘结剂,等等,产品主 要用于光伏,金属压铸 (die casting),环保建筑等行业。 我们的目标市场为中端 市场和高端市场。新型功能化聚烯烃有机硅材料可用于生产汽车、火车及飞机等载 人交通工具的、具有新型阻燃性能的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及电线电缆材料、建筑材 料。我们的金属压铸脱模剂可大大增加压铸产品的合格率,增加产品的表面光洁度, 和机械强度。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我们的有机硅材料,不含有任何低分子量和易挥发组分,并且无毒。在北美地 区,已用于食品包装,做为印刷油墨添加剂等用途。在美国已有几十家客户,其中 包括世界 500 强企业。我们 2013 年在美国市场的总销量已超过 1000 万元。我们在 美国芝加哥近郊的 Indiana 州的设立了 8000 平方米的科研中心和厂房。 工厂的环 评已得到美国环保部门(EPA)的通过。(核准通知:127-20607-00105: Notice of Decision---Approval, Indian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本公司目前已熟悉北美地区中端市场的主要客户群。其北美地区对阻燃材料的 年总需求量为大约 8 亿美元,其全球年总需求量为大约 48 亿美元。金属压铸脱模剂 和相关的金属用工作液(metal working fluid)的全球市场约为 10 亿美元。 我们的团队包括两位材料学的博士,一位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硕士和一位负责财 -236- 务的硕士。团队成员在美国公司工作的平均年限为大约 10 年。 256、项目名称:新一代高效超导永磁电机 项目负责人:William Pei 邮箱:Torontoo9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获英国剑桥大学电机专业博士学位,IEEE 高级会员, IET Fellow (已提名),IET 上海分委会理事;从业电机领域 15 年, 10 余年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经验;作为主负责 人,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 8 项,累计科研经费 1000 余万元;作为主要参与人,承担 国家“863”重大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其它项目 4 项,累计 科研经费约 2 亿元;发表专业译著一本(2014 年 9 月出版) ,拥有 5 项发明专利,6 项技术秘密,共发表 50 余篇论文(SCI/EI 检索 30 篇)。 项目简介: 本团队是由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青年博士团队创办的高新技术团队。 团队致力于设计、制造和销售新能源车用电机产品。团队已筹集资金 300 余万 元,2014 年新进融资 500 万元。团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和获得发明及 实用新型专利 6 项;经过国家认可的知识产权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 ,团队自 主开发的超导风力发电机和高功率密度电动汽车用永磁电机产品处于国际同行业先 进水平。团队新推出的高效电动自行车用轮毂电机,通过设计改良,经过国家级轻 型电动车电机测试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与传统电机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运行效 率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英磁新能源的产品在电动汽车、电动大巴和风力发电领域 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57、项目名称:新型高科技聚合物节能光源系统 项目负责人:黄锦波 邮箱:hjbjb3@126.com 业绩描述: 有自主专利技术。 项目简介: 运用可发光的纳米材料为原料,根据聚合物电致发光技术研发出柔和的白光, 不仅不会产生热,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供照明,为每一座办公建筑节约很多成本, 并降低环境影响,具有防震、低温运行,可弯曲成任何形态,高能效和节能环保等 优点。至少是普通光源两倍的效率,可制成任何颜色、任何形状,可替换范围很广。 聚合物发光制品一种高附加值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成为 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与无机半导体电致发光材料相比,聚合物电致发光具有低压 直流驱动、高亮度、高效率等优点。其价格廉价,生产工艺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 力学性能,较好的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这些突出的优点无疑使高科技聚合物光源 系统将成为最具有商业化前景的电致发光材料,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58、项目名称:白金等离子水处理技术 项目负责人:孙承旭 邮箱:so7307@yahoo.co.jp 业绩描述: 曾获得日本材料技术学会 优秀论文奖(2004/12) 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应用。 -237- 论文名称:新型光应答性表 项目简介: 白金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采用独特的无隔膜设计和高效白金惰 性电极,实现了水在常温低电压条件下的瞬间等离子化,相比于现有技术,白金等 离子技术处理效率高,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处理过的水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改变水的聚集形态,将大分子团的水变成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小分子团水, 使其更容易进入毛孔内部和纤维间的空隙等微小空间,提高清洁效果,同时小分子 团水更容易进入细胞内部,利于人体吸收; 2.通过电子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带电离子,将普通的自来水转换成具有杀菌 功能的杀菌消毒水,应用于厨房清洁、清洗,婴幼儿用品、玩具的杀菌消毒,果蔬 清洗去处农药等方面; 3.制造富含活性氢的富氢水(>650ppb),活性氢可以去除人体内多余的氧自由基, 清理体内的代谢垃圾,具有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的神奇功效(关于富氢水的各种功 效已经有很多研究,详细情况参照相关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安全用水,健康因水的要求也 不断提高,国内净水市场迅速增长,白金等离子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1.可以用在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家电领域的杀菌消毒(杀菌效果显著,对大肠 杆菌等常见细菌的去除率可达 99.9%,已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检测),相比于传统 的高温杀菌和紫外线杀菌,白金等离子技术具有作用时间短,穿透力强,适用范围 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的优点,是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杀菌技术。 259、项目名称:聚光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项目负责人:林青龙 邮箱:lin@qingsun.com 业绩描述: 本项目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为太阳能聚光领域,主要是开发一种新型的太阳 能聚光器。与传统的聚光器不同是,该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移动聚光器跟踪太阳移 动,只需要移动接收器跟踪聚光光斑移动,这大大简化了聚光太阳能机械结构和对 跟踪精度的要求,同时减小了动力驱动的功率并降低了机械结构的磨损和维护。 该发明专利(专利号 WO2008132300)在全球 44 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并在中国得到 了专利授权。 项目简介: 本项目技术属于聚光太阳能领域。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 CSP)目前正火热发展,全球运行的 CSP 项目有 1.3 GW,在建的项目 为 2.3 GW,而计划建设的高达 31.7 GW。根据国际能源局(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预测,到 2020 年全球聚光太阳能发电累计安装量将达到 148 GW. 传统的太阳能聚光技术有镜面反射技术的,包括凹槽式,碟式,塔式和菲涅尔 镜面式,有菲涅尔透镜折射技术的,包括点式聚焦和线性聚焦。所有的这些技术都 需要旋转整个聚光器跟踪太阳移动,跟踪精度高,跟踪装置笨拙而且投入巨大,跟 踪能耗大,需要巨大的维修保养费用同时运行时受到自然条件影响巨大,容易因风 力而丧失跟踪精度甚至损坏跟踪轴承。 由于需要旋转跟踪太阳移动,聚光太阳能基本上没有在民用上应用。但是,太 阳能在民用方面已经具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主要产品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太阳 能热水器。民用所需的热源温度基本在 200°C 以下,聚光太阳能能够提高太阳能的 光照密度进而生产温度品味更高,速度更快的热源。如果聚光太阳能能够用于民用, -238- 太阳能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比如生产饮用开水,太阳能 制冷,高温蒸汽,等等。 本项技术是聚光太阳能技术的一重大突破。它是本人在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发完成的,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球 44 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其 中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已经受到了发明专利授权。这项技术不需要通过移动整体跟踪 太阳也能聚光,只需移动接收器跟踪聚光光斑即可。这大大简化了太阳跟踪技术和 成本,而且“第一次”使得聚光太阳能在建筑一体化应用上成为可能。 同时,这项技术由于大量降低了接收器的面积的使用,因而还能降低大约 20-30% 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成本。如果使用光伏电池作为接收器,光伏电池板的成本也将下 降至少 20%。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总量巨大,2009 年国内市场生 产总量为 4200 万平米,总销售额约 578.5 亿元。自 2000 年到 2009 年,平均年增长 率为 23.5%。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减排降污的政策性指导的持续进行,太阳能 热水器的市场将会继续持续发展下去。同时,国内现在厂家众多,产品又相对单一 (96%以上的市场为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所占有),因此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产品 “聚光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在外观上,运作上与众不同,但是它的功能与其他产 品无异,都是为了提供和生产热水。它的进入市场将直接与其他太阳能热水器厂家 形成市场竞争,但是,我们的产品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竞争将不会直接对我们 造成巨大的影响,相反,一旦市场开始接受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市场占有量将以侵 蚀其他厂家的市场份额而不断攀升。 260、项目名称:煤以及生物质为原料合成低碳醇的整套技术 项目负责人:谢在来 邮箱:xzlai@fhi-berlin.mpg.de 项目简介: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报告,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化石燃料将继续提供超过全部能源需求的>80%的份额,然随着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 以及核能的安全性等,对于世界各国政府,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政策焦点, 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迫在眉睫。费托合成,由于可以将生物质以及煤 气化成合成气(CO/H2),进而将合成气转化为替代能源如烃类产品和具有高价值的高 能复合醇,近来重新得到世界的关注。特别是针对高能复合醇的研究,因其具有两大 用途:一是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如:化妆品,香料,调味品,油墨,溶剂和树脂等 等; 二是作为低排放环保型高能燃料氧化剂,如:既可以与汽油混和,又可以与柴 油混合,减少多重有害气体排放的功效,比如,减少一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 和引起烟雾的微粒排放;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旨在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开发用催化合成工艺技术商业化生产高 能复合醇的新技术。具体为:利用一类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载体,负载铑基合金作 为费托反应催化剂,转换合成气(合成气由煤转换而来)为低碳醇。该项目的核心技术 在于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 本人围绕合成气(CO+H2)转化,特别是针对合成气制乙醇反应选择性调控和高压 条件催化剂结构的动态变化表征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发展了具有较高乙醇选择 性的新型合成气转化催化剂。候选人较早开展离子液体中功能材料的制备,包括无 机晶态材料可控合成、功能离子凝胶材料宏量制备和纳米碳催化方面都取得了突出 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 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Chem. Commun.、Nanoscale 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8 篇,其中影 -239- 响因子>6 的文章 10 篇。候选人受邀为 Eur. J. Inorg. Chem.杂志撰写 Microreview,并 多次获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对投资和合作方式的要求及目前技术所处阶段:对投资和合作方式实行股份分 红制。目前的关键技术已经突破,本项目与未来能源息息相关,将根据项目的未来 发展和政府的能源政策最终决定投资地点及方式。 261、项目名称:废塑料转化燃油 项目负责人:高峰 邮箱:vertexenergy@163.com 业绩描述: 高峰博士于 2005 年至 2008 年完成废塑料转化燃油技术的理论优化及反应流程 实验。于 2010 年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成功研制出中试设备。 该技术为高峰博士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归属个人独立拥有。鉴于本项目的独特商业 潜质,为防止任何形式的信息泄露,高峰的博士论文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设为保 密文件。“碳氢高聚物塑料热裂解控制生产燃油制品的装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 颁布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书;“碳氢高聚物塑料热裂解控制生产燃油制品的装置及 方法”已获得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 项目简介: “废塑料转化燃油”技术是零污染低能耗高转化率的废塑料资源化处理技术, 处世界领先水平,曾获国内外多项奖励和荣誉。 将废塑料全部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主要为柴油、汽油、天然气、蜡和碳粉, 其中 99%以上为清洁燃料。转化过程在常压下进行,无须使用催化剂。反应过程零 排放,无二次污染。产品完全不含硫,较传统燃油更清洁。产品比例高度可控。 自主设计的转化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废塑料处理,帮助用户降低废塑料处理和燃 油采购成本。 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可解决白色污染,减少废塑料填埋 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塑料焚烧对大气的污染,促进城市垃圾分类。符合“十二 五”规划中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生产、脱硫减排、能源来源多样化等方针。为社会 提供一种替代能源,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对能源资源多样化、国家能源资源战 略保障具有促进作用,为民生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本技术所能处理的废塑料约占塑料垃圾总量的 80%以上,这意味着本技术拥有 一个超过 3200 吨的巨大市场。但由于我国垃圾分类系统亟待发展,一部分塑料垃圾 不能进行回收,预计可回收处理的废塑料为 2000 万吨,占整个石油消费市场的 5% 左右,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已完成日处理 0.5 吨中试设备设计调试及展示设备制造。正在进行日处理 2 吨设 备制造调试。已与多家投资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与设备制造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已 签署 25 台设备采购协议,并与多家客户达成采购意向。项目采取自主设计、外包生 产、设备销售、技术授权方式。计划项目启动 6 个月内完成日处理 2 吨设备制造调 试,1 年内销售设备 100 台,同时转让技术使用权。3 年内完成日处理 5 吨、10 吨设 备制造。同时完善项目产业链,深化技术创新。项目达产第一年预计实现业务收入 1.5 亿元,净利润 6600 万元,纳税 2200 万元。具有良好成长性。 262、项目名称:利用沸石吸附剂回收低品位余热直接生成高品位工业蒸汽 项目负责人:薛冰 邮箱:iceman0821@hotmail.com -240- 项目简介: 本项目开发出一种新型蒸汽生成器,将沸石-水吸附工质对应用到吸附热泵系统 中,回收低品位废热(废水<80℃, 废气<140℃),直接生成高品位蒸汽(0.3 MPa, 250 ℃)。本项目采用直接接触换热法,移除了换热器,解决了吸附剂传热速率低的问题。 沸石-水的工质对在高温下性能良好,直接接触水后吸附剂体积不变,循环吸附能力 稳定。利用 130℃的空气使沸石重生,然后通入 70℃的水,最终直接生成 280℃的蒸 汽(常压)。此吸附热泵系统间歇式运行,沸石的蓄热功能可将余热储存,需要时直接 生成水蒸气,温升达到 150℃。 在化工和钢铁工业中,存在大量的低品位废气和废水;同时,对高品位蒸汽有 特别的需求,比如用于工艺加热加湿,蒸汽热解等。 本 项 目 利 用 低 品 位 废 热 每 生 成 1kg 的 0.3Mpa 级 蒸 汽 , 折 算 节 省 标 准 煤 0.0943kg,减少排放 0.355kgCO2。例如合成氨生产能力 3.0×104 吨/年的氮肥企业, 生产工艺中需要蒸汽用于造气和 CO 变换两个工段,所需蒸汽为 9.78 吨/时。若采用 本项目成果回收过程废气生成可用蒸汽,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 8000 吨,约合 400 万 元;每年减排二氧化碳 30 吨,约合 30 万元。根据前期基础实验估计算,达到蒸汽产 率 9.78 吨/时,需要不锈钢反应器(单个体积 2×104L) 4 个共 160 万,仪器仪表阀 门配件等 50 万,吸附剂沸石(30 吨)40 万,总投资约 250 万。1 年左右可以收回投 资成本。 263、项目名称:海水中高能效稀有金属的分离回收 项目负责人:黎军 邮箱:jadewangyao@gmail.com 业绩描述: 曾 JEE, Climatic Change, Energy 等知名開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2013 年获 EUIRAS Fellowship。參与 2 项欧洲發明专利。 项目简介: 我国目前在世界范围汽车保有量居第一位,汽车废弃之后的催化剂部分,包含 白金族金属。手机方面,利用数已经超过 11 亿。废弃手机中含有金,可以通过分离 方法加以回收。各种家电用品都是二次金属资源的来源。海洋中的锂,钴,铀等稀 有金属,亦可通过离子交换方法加以分离回收。核发电作为绿色发电方式,在我国 方兴未艾。核废液中含有白金族金属,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回收方面的关注。鉴于 此,该领域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朝阳产业范畴。鉴于我国已经由矿物出 口型国家转为主要矿物进口和利用国家,今后在稀有金属回收方面势必加大研究推 广力度。从废水和二次资源中回收稀有金属,往往相对于从矿物中提取更为节省成 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对投资和合作方式的要求及目前技术所处阶段:在贵金属 分离回收方面,现有选择性分离吸附金和其他貴重金屬的专利三项。利用生物质由 来的纤维素衍生物吸附剂,可以高度选择性的回收海水和酸性溶液中的金。合作方 面,如果能够有稳定的二次金属资源供应是比较理想的。对于其他稀有金属的分离 回收我們的研發成果也可以滿足福建省當地循環經濟的需求,初步預計未來 5 年的 市場潛力在 30-50 億元。未来 5 年的市场需求量将在人民币 30-50 亿元。 264、项目名称:高精密动平衡技术的开发与市场化 项目负责人:郭志强 邮箱:jameszguo@yahoo.com 业绩描述: -241- 郭志强博士,美国注册工程师,现就职于德国博世公司美国分部,任高级工程师。 在此之前,他在美国惠普公司工作了 10 多年,任研发工程师,硬件设计师,高级质量 工程师,部门经理等职务。郭志强博士积累了丰富的世界 100 强公司的工程研究,产 品开发及项目管理经验。从事过多种产品的开发,研究与生产。他的研究应用邻域 包括: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精密显示技术,喷墨打印技术,色像处理及色彩分层,薄 膜力学,汽车刹车控制电子稳定程序,材料结构性能分析,汽车结构可靠性耐久性设 计和稳健设计,汽车路载条件下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与模拟,有限元及流体力学计算 等。郭志强博士已发表多篇国际论文,并获得多项美国专利及国际专利。曾被特邀 参加过各种国际会议,工程协会及专家研讨会.郭志强博士的企业经营理念:诚信是 基石,创新是动力,以员工为本、以质量兴企。 部分专利及论文: 专利名:带有弹簧的微镜移动设备及其对应的方法,专利号: US 6,970,282,B2 专利名:光调制器装置,专利号: US 7,019,887,B1 专利名:包含腔室里的双官性能芯材的集成电路器件,专利号: US 8,120, 160,B2 专利名:在电子设备中形成一个腔室的方法,专利号: EP1580161B1 “ Fatigue life estimation of a non-linear system due to random vibration”. Abaqus conference 2008 “Barrier stress reduction by fillet shape modification”, HP Journal, 6 2000. "Mechanics of Nb-Ti Superconducting Composites",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1994.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ine Filament Nb-Ti as a Function of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Vol. 3, 1993. "Optimal Design of Vessel Heads", Journal of Fujian Chemicals, Vol.44,, 1987. "The influence of Autofrettage on the Fatigue Life of High Pressure Vessels", ASME PVP Vol. 110, 1986. "Fatigue Life Calculation for High Pressure Vessels", Journal of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Vol.15, 1986. "Modal Analysis of Chemical Towers", Journal of Fujian Chemicals, Vol.46, No.4, 1987. 项目简介: 随着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恶化,燃油价格的持续提高,以及各国政府及人民对 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市场及法规对燃油经济性及清洁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这种 要求催生了一个巨大且快速发展的致力于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市场。作为能源消耗大 户,汽车(包括卡车)厂商及主要发动机制造商无不投入巨资研发高效低污染的发 动机以及配套系统,如涡轮增压器,后处理,过滤技术等。这种技术的进步无不要 求转子系统旋转更快更安静,从而提高燃气压缩比,改善燃油经济性及降低尾气有 害物的排放。动平衡技术就是提高转子系统性能的核心技术。 动平衡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精密机床等诸多领域.任何高速旋转 的系统及部件(或中速旋转的重件),例如高速机床主轴,透平,压缩叶轮,高速马达等,都 需要进行动平衡以避免或降低因震动而产生的损坏或噪音.尽管动平衡市场巨大且增 长迅速,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全球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有能力提供全面的动平衡 解 决 方 案 . 这 些 公 司 大 多 来 自 德 国 或 美 国 , 如 申 科 ( Schenck ), BTI , 霍 夫 曼 (Hofmann)等.在高精密动平衡领域国内目前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平衡机制造 商.由于法规及客户对排放及燃油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更多转子系统必须旋转更快 和更安静,从而对动平衡的要求会更严更高.这种趋势将会创造一个巨大的,快速且持 -242- 续增长的动平衡机市场.本项目的成功市场化将填补国产动平衡机在中高端市场的空 白. 我们的初期目标市场先定位于为汽车行业提供高性能动平衡解决方案。 由于技术垄断,高端动平衡机的利润率极高,一般毛利在 40%以上.按一年销售 1000 台,平均单台售价 40 万美元计算,一年的销售额可达 4 亿美元,毛利可达 1.6 亿美 元.另外,培训,服务,配件利润也相当可观.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我们全面的竞争优势建立 起客户忠诚度,随着客户的业务持续增长,我们将可以持续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我们 有兴趣同国内企业及机构合作开发高精度动平衡技术及设备.动平衡机的初期投资大 约需要 800 万元左右,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样机研制,软硬件的投资,人员工资, 培训,材料,子系统及部件的采购等。我们愿意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我们 相信结合我们卓越的技术和国内公司富有竞争力的制造能力,我们的产品一定能打破 欧美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 基于对动平衡技术多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将提供独特的动平衡技术及设 计方案.大多数情况下,残余动平衡量可以降低到 0.4g.mm 以下或降低 95%.根据动平 衡量公差的不同, 测量误差与公差的比例(P/T)可以保持在 10-20%以内, 角度的标准 偏差可以保持在 5 度以内.我们同时提供全自动,机器人化的动平衡加工中心技术.这 样的加工中心十分高效(大多数工序时间保持在一分钟以内),可靠及稳定.与其它动平 衡制造商不同的是我们的去量装置大多采用高精度数控机床(加以适当改造),从而不 仅精度及重复性好,而且易学,好管理,好维护.。产品系列目前包括质量中心钻,几何 中心钻,双面去量动平衡,单面去量动平衡,角度找正动平衡(无需去量) ,高速动 平衡(最高转速 140000rpm)等。 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提供高精密,高性能,低成本的动平衡解决方案。我们的 技术综合应用了精密传感技术,先进的气动布局,数控技术,计算机及逻辑控制技 术,精密机械及仪表技术等。我们团队成员既具有扎实的理论背景,又具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既精通专业技术,又熟悉商业运作,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深谙本土国 情,堪称优势互补的黄金组合。适逢节能减排技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依托政府对科 技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加上我们卓越的核心团队,我们相信此项目一定能茁壮成长, 为投资者,员工,及当地经济带来丰厚回报。 265、项目名称:LED 高密度密封材料 项目负责人:于珺 邮箱:2590659534@qq.com 业绩描述: 1) 共轭发射型(导电)高分子的合成、应用以及其在新型器件形成中的作用 2) 金属纳米粒子、络合物粒子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3)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显示屏)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的制作工 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 有机、高分子三极管(OTFT)的制作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5) 真空蒸镀设备,包括蒸镀机、转移仓和控制模块的开发与检验 6) 有机光电产品,包括 OLED、电子纸、光纤显示系统、有机照明、有机三极 管为基础的化学²光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的普遍应用和工艺开发 7) 新型树脂材料的开发与微量水分检测仪的开发 8) 新型复合材料(Hybrid materials)、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 materials) 的开发以及在新型有机器件如太阳电池、燃料电池、有机显示器、传感器等方向上 的应用 -243- 9) 以树脂材料为核心、包括金属微粒子、无机杂晶氧化物的有机器件(含 LED)封装技术。包括 UV 固化、热固化,边缘封装、覆盖封装、薄膜封装等技术 的应用和工艺开发。 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研发的封装材系高分子材料,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 的应用推广将极大地提高 LED 器件的使用寿命并实现 LED 封装成本低廉化,进而 推动国家绿色节能环保建设。 本项目利用高阻断技术、硅氧键高分子主体骨骼技术、导入无机高导热材质技 术和导入高折射率官能团技术,提高了封装胶的耐热性,充分抑制水分和气体的透 过性,防止离子性成分对于电极等的腐蚀,减少了 LED 的发光损失,提高了器件亮 度,保证了 LED 器件的性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封装。 LED 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但是现在 LED 的封装胶产品却被国外厂 家垄断,并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本项目的实现,可以填补国内的产品空白,完 善 LED 产业链,推进 LED 产业的发展,提高 LED 封装技术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本项目的产品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可以保证项目实施后顺利的资金回笼并支 持进一步的产品研发,保证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本项目所研发的封装材料系高分子材料,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 品的应用推广将极大地提高 LED 器件的使用寿命并实现 LED 封装成本低廉化,进 而推动国家绿色节能环保建设。 有机硅特殊的组成和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集无机物的功能与有机物的特性于一 身,从而体现出有机硅聚合物所特有的性能。有机硅材料的折光指数通常在 1.4~1.5 之间,与 LED 器件的折光指数相差较大不利于 LED 器件的光输出,进而导致 LED 亮度下滑幅度增加。近一阶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使用高折光指数、高耐紫外能 力和耐热老化能力、低应力的有机硅封装材料,可明显提高照明器件的光输出功率 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外已有不少的专利文献报道了 LED 封装用有机硅材料,其中几 乎所有的专利都是采用含活泼氢的硅氧烷单体或聚合物与带不饱和键的有机硅聚合 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双组份封装材料。 266、项目名称:激光快速诊断纳米生物标记材料与技术 项目负责人:孟立建 邮箱:ljm@isep.ipp.pt 业绩描述: 本项目创新点主要是:彩色纳米是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制备;材料颗粒表面处 理与生物活性物质连接;检测仪器的配套。 1)批量制备高性能彩色红外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 常规的稀土无机高效率发光材料颗粒多为 3-10 微米,制备方法基本是高温烧结。由 于上转换发光原理上发光效率大大低于下转换发光,当其颗粒小于 2 微米时,其发 光效率会减少 95%以上。现阶段 100 纳米以下的发光材料由于其发光效率较低,又 无法实际应哟。本项目将使用水热法制备高性能红、蓝、绿发光材料,其结构为六 角相,具备高效率的发光,并且适合不同生物体同时组合使用,实现集合多重检测。 现阶段制备 20-100nm 绿色材料其实验室已经实现,经过分选后保证其颗粒均匀完整, 其继续的工作重点在批量制备的稳定性,多色性,发光效率的提高,颗粒均匀,根 据不同应用合成及分选颗粒。通过硫化床化学气相沉积对材料表面状态改性。 2)表面修饰可与各类活性生物分子连接,并使用于免疫层析技术使用。 -244- 传统技术使用时纳米金标记生物,其依靠变色实现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技术通过发 光实现定性定量分析,其灵敏度是其 100 倍。合成的发光颗粒经过表面硅化、表面 氨基化、表面醛基化,适应连接生物活性分子。对 UCP 颗粒直径较大的特点,经过 大规模的材料筛选与条件优化, 不同颜色的 UCP 材料可以标记不同的生物活性分子, 配合我们已有的生物检测仪器,建立 UPT 免疫层析技术平台。使专业生物技术人员 简单学习后就可实践操作与使用。 3)完善检测设备的规模化生产。上转生物检测仪器,在国际上我们是第二家开 发出高灵敏判读自动监测仪,我们的仪器在结构设计、基本软件、判读方法上均是 自己独创。现阶段我们联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完成了第一代检测仪器的样机设计与 制造。我们将与所有电子模块生产厂,以器件的稳定为核心,完成批量组装生产模 式。 本技术项目产业化后可解决如下技术问题: 1)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规模化生产车间,在批量生产技术中缺乏足够的经验及产 品一致性。我们计划在本项目中着重解决标准场地及专业设备问题。利用现有实验 室完备的合成技术及处理技术,完成批量生产及处理。 2)由于现阶段我们是实验室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如规模生产后年产 1 公斤, 其成本将低于现有纳米金产品数倍;按本项目计划年产 5 公斤,则成本将低于纳米 金产品 10 倍以上。同时定性检测设备的批量生产会使本技术及产品迅速进入医疗实 际应用中。 3)扩大应用领域。现阶段我只完成了烈性传染性的检测产品工作,我们将利用 本项目充分与生物检测试剂公司合作,协助相关下游产品申请各类医疗文号,使产 品在医疗、环保、食品等行业中都可以展开应用。 本技术可在快速免疫分析、微点阵、高通量药物筛选、基因组学研究、外科手术组 织成像、食品与环境检测以及生化战争防御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本产品通过 形成生物诊断试剂盒,可以实现快速定性、定量诊断各种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对人体、 环境侵害程度。 1)快速诊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公共场所使用简易方法快速诊断各类物品 中是否携带有害微生物的性质、数量。 2)监测环境污染及卫生程度:在各类野外环境中定性、定量判定污染物源,如: 水、空气、动物、植物等。 3)人体及其它生物体的疾病诊断]如:爱滋病、性病、乙型肝炎等等。 本项目产品、知识产权以完全免费方式提供给各类生物试剂产企业开发与生产,后 期与生物试剂盒生产企业分享试剂盒产品销售利润的 5-10%。 前期依靠产品及技术的先进性销售标记物材料与检测设备获得利润。中期产品 联合众多生物科技开发公司开发新的生物检测试剂盒系列产品,为利润增长点,标 记材料与检测设备均以免费提供为主体。免费提供颗粒给生物企业实验与生产,低 价提供专用检测设备,利润来源于协议:其产品销售利润的 1-10%分成。后期产品 利润率主要来源于规模化联合生产试剂盒企业及较高的市场占有量。 销售以委托代理为主体。市场开发中期,侧重于医疗诊断领域的应用,销售渠 道以委托为主,同时建立完善售后服务及销售管理。突出建立自我品牌意识。检测 设备以免费使用为主体。市场成熟后,标记材料与检测设备均免费提供给各联合生 产试剂盒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与销售网络。使用电子网络数据库管理。 项目简介: 目标:改变传统太阳能热应用模式,创新太阳能热应用技术,创立太阳能热应 -245- 用跨国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新一代能与楼宇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建材型太阳能集 热器,使太阳能热应用系统能真正为国内楼宇住宅所使用。创新技术已经完成设计; 相关关键产品部件完成试制、测试;进入完整新产品的最后研发和产业化阶段,预 期在一年内进入市场。市场:2011 年中国传统太阳能热水器相关产品销售产值达 935 亿元,全国实际使 267、项目名称:1.未来的绿色产业:污水、臭气、固废复合型污染共治联动的新材 料解决方案;2.城市富营养化污染河水的治理 项目负责人:梁知维 邮箱:zwliang595@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梁知维博士有二十多年碳减排研究史,掌握着新型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 领域多项共性关键性、具世界领先水平的独家原创核心技术。拥有一项新型碳材料 的中、美、加、英、法、德、澳、俄专利。其最新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生态型碳 减排的系统化方法”,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使碳减排与资源利用、 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和污染减排互促共赢的系统方案,具有在全球减少 5-100 亿吨 碳排放的可行性。 项目简介: 1.未来的绿色产业:污水、臭气、固废复合型污染共治联动的新材料解决方案。 众多实业中,材料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兴的绿色产业更是如此。本项目针对 业内最难治理的污水、臭气、固废共存的复合型污染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开发革命性的碳材料作为高效中介物而达到与众不同的净化效果的。加拿大梁知维 团队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工作,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一种全绿色的高效吸附材料, 以及开发出该材料的系列产业应用体系,并获得国际范围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该 新型吸附材料与市场常见的吸附材料有本质的不同和吸附原理的不同,具有广谱的 强效吸附力,不仅可使吸附技术更具效率,还可使气液固共存的复合型污染通过吸 附材料的中介而得到共治联动的治理效果。项目特点是花一份钱,解决三样难题, 获得五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回报。 2.城市富营养化污染河水的治理。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意见》,要求到 2015 年,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而上海、北京、 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超过半数河湖断面水质为劣Ⅴ类,河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 由于常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为污水处理厂技术,净化效率低且处理成本高昂,有二 次污染,难以照搬到河水污染治理。本解决方案则利用特效绿色吸附材料与载体微 生物和植物技术的双重配合,吸附材料负责高效地吸附浓缩污染物,微生物和植物 负责高效地分解消化污染物,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污染治理生态循环系统。与常规 水处理技术相比,本解决方案不仅处理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而且以小型湿地花园 工厂的形式现场治污,既治理环境又美化环境,适合于大规模的污染河水治理。 268、项目名称:地热并网发电科学工程 项目负责人:郦永刚 邮箱:ygli@usc.edu 业绩描述: 郦永刚教授是一位在地球物理与地震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之一。作为 国际地球物理与地震学界知名学者和专家,他开创的地震断层导波方法现己在很多 国家应用。研究成果曾 4 次发表在<>和<>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 -246- 应用断层导波方法对探明地热区深部断裂对流型热储的确切位置和精细结,开发深部 地热发电具有特殊的意义。 Book Editor Li, Y. G., Imaging, Modeling and Assimilation in Seismology, Ed. by Y. G. Li, Publishers: China High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 De Gruyter, Boston. (ISBN: 978-3-11-025902-5), February, 2012. Li, Y. G., Seismic Imaging, Fault Damage and Heal, Ed. by Y. G. Li, Publishers: China High Education Press & De Gruyter, in Press, December, 2013. Papers Published in <>and<> Li, Y. G., P. C. Leary, K. Aki, and P. E. Malin, Seismic trapped modes in the Oroville and San Andreas fault zones, 249, 763-, Science, 1990. Li, Y. G., J. E. Vidale, K. Aki, C. J. Marone, W. H. K. Le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anders fault zone; segmentation and the rupture process, Science, 256, 367-, 1994. Li, Y. G., J. E. Vidale, K. Aki, and T. Burdette, Evidence of shallow fault zone strengthening after the 1992 M7.5 Landers, California, earthquake, Science, 279, 217-, 1998. Vidale, J. E. and Y. G. Li, Damage to the shallow Landers fault from the nearby Hector Mine earthquake, Nature, 421, 524-526, 2003. 项目简介: 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的清洁再生能源, 具有可持续供能、无污染、无碳、低用地、 低成本、高效等优点。地热发电是用水流作为载体,流经地壳深部将地热能量带上 地面。由髙效蒸汽轮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输送到电网。同时, 把排放的余温水,供当 地居民取暖和其它用途。整套地热电设施为全封闭型系统。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又保持地下水温和流量动态平衡, 确保系统长期持续工作。运行系数可高达 95%,能 够稳定并网供电。一套 10 兆瓦地热发电机组每年发电 1 亿度,可供 10 万人口用电 需求。若开发区域的地热资源丰畗, 可建立多套组合形成更大规模供电。 目前,国外一套基本型地热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为 10-20 兆瓦 (見图示),可供 10-20 万人口用电需求。若开发区域的地热资源丰畗, 可建立多套组合形成更大规模 供电。 我们的研究团队具备开发断裂破碎带地热资源的核心技术。确定深部热储边界, 各向异性, 孔隙度, 渗透率和裂隙力学特征。查明水流通道和控热构造。确定热异常 空间分布范围, 热流体相态,化学成分,水质比例,以及地下水流的补给,运移,排 泄条件。建立热储物理模型。经钻井微地震监测, 地球化学, 流体力学分析, 建立定 量的热储开发模型。 地热发电经济效益 开发深部地热发电的优势: 1)建立地热电厂的经费相对开发其它再生能源更为经济。现阶段地热电示范厂设 计指标为连续输出 1020 兆瓦。根据这些指标,按照目前投资成本来计算,建立地热 厂的费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随着地热储槽进一步的开发和发电量的进一步坛加, 地热厂的单位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使地热能利用的民用化成为实际可行。 2)建立地热电厂具有生态学上优势。取自地壳深部的热量被送到地面发电和供暖, 这项新工程技术不会产生废料。比较其它再生能源,建立地热厂所需使用的土地面 -247- 也很有限。考虑到世界各国对节能排减力度加大,利用地热资源作为再生能源确为 上乘之策。 3)各国政府己经拟定利用地热资源作为新一代再生能源的计划。地热开发本身就 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代表低碳経济实施中的创新和转型。 4)利用地热发电的成本比较其它再生能源更为低廉。虽然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利 用各类能源发电的成本也都在逐年降低。但是利用废料制成燃料发电会排放大量废 气。而利用谷物酿制酒精作为燃料发电会占用大量农田。并产生温室效应。太阳能 和潮汐发电不能持续获取能量。相对而言,利用地热发电则更为清洁,不产生二氧 化碳,用地面积很小,而且能持续工作,潜在的调峰能力强。 5)地热电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驗可推广到全国地区。 可考虑发展地热电机组国产化, 形成这一新型再生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对发展当地经济有益。 269、项目名称:基于碳强化的低成本高强钛合金 项目负责人:张超群 邮箱:cssa-uk@hotmail.com(协会邮箱) 业绩描述: 社会活动类: 1.曼彻斯特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副主席; 2.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执委 财务部副部长; 3.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团委书记助理,协助处理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事务; 4.中央电视台 2008.10.18 日新闻联播节目采访,输电线除冰器演示及介绍。 学术科技类: 1.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全国二等奖;参赛作品:架空输电 线除冰器 (受到中央电视台 2008.10.18 新闻联播采访)获奖排序:张超群,任正中, 张振,王春辉 2.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全国二等奖 3.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全国三等奖 4.至今共申报 9 项中国专利,涉及输电线除冰器和搅拌摩擦焊相关技术 5.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EPSRC) LASTEST2 年度学术会议最佳 Poster 评选 第一名 6.面向航空航天应用的钛铝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学术报告,第 25 届先进航空航天 材料大会 Aeromat2014,美国 奥兰多,2014 7.应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单位邀请 做学术报告,2013 8.LATEST2 - Light Alloys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 2, 英国 EPSRC 和空中客车公司共同资助项目,子课题主要完成人;(博士) 9.复合能场作用下构件焊接成形及连接区组织和服役性能控制. 国家重点基础 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 编号:2010CB731704, 参与实验研究;(硕士期间) 10.逆向差速搅拌摩擦焊接新技术及接头形成机理研究. 国家焊接重点实验室面 上项目,编号:ZM-2011-2, 参与实验研究;(硕士期间) 11.探索制备高性能镁铝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编号: 080201,项目负责人, 完成项目主要实验研究;(本科期间) 项目简介: 本项目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低成本钛合金。现代制造业,由于钛合金的优异综 -248- 合性能,其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 Ti6Al4V 钛合金成本较高, 市场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市场上对可替代 Ti6Al4V 钛合金的低成本钛合金需求非 常强烈。Ti6Al4V 钛合金昂贵的主要原因是其采用的合金元素钒非常昂贵。研发取代 钒的含有低成本合金元素的钛合金是降低钛合金成功的关键所在。本项目通过实验 研究,找到一种使用 C、Cr 等共同取代钒作为钛的合金元素的新型钛合金配方-基 于碳强化的低成本高强钛合金。由于 C 和 Cr 的成本均低于钒,尤其是 C 的成本显著 低于钒,此新型钛合金的成本仅为 Ti6Al4V 钛合金的 50%。实验测试还表明,此种 基于碳强化的高强钛合金的强度、疲劳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可以达到与 Ti6Al4V 钛 合金相同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 Ti6Al4V。从商业化出发,本产品已经投资生产 出一定量的新型钛合金板材,该新型钛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相关技术正在 准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综合性能良好的低成本钛合金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因此 本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70、项目名称:高端 LED 电源模组 项目负责人:李昱文 邮箱:owen@mcubetech.com 业绩描述: 项目人曾任全球设计公司协会(GSA)Soc 研讨会第一届会议主席。目前是 GLG (GLG Research,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集团顾问;全球设计公司协会(GSA) 建 模工作组成员(该工作组主要负责定义下一代紧凑电路模型)。个人专长在这些方面: 半导体工艺技术、电路设计和仿真、 芯片设计技术、电源管理技术、嵌入式系统、 散热系统、 工程管理、企业管理。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重点开发和生产基于氮化镓 GaN 功率器件的电源管理芯片和模块。 GaN 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研制微电子器 件、光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并与 SIC、金等半导体材料一起,被继第一代 Ge、Si 半导体材料、第二代 GaAs、InP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它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光电子、 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由于 GaN LED 行业的快速发展,整个氮化镓产业链由于规模效应成本 下降,带动了氮化镓功率器件的发展。 与传统器件相比,氮化镓功率器件具有耐高压、截止频率高、耐高温 输出阻 抗低等特殊优点。 a.截止频率高减低了系统周边元器件(如电感)的要求,b.高压解决方案和 优 越的低阻输出特性使得高效率(接近 99%)成为可能,c.对系统散热的低要求转化为 系统重量、体积、成本的下降,这些优秀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固态电源的性价比,而 且可以拓展固体电源的适用领域。 因此得到了业界的一致看好。 近五年来 Transphorm, EpiGaN, GaN Systems Azzurro 等新公司累计取得了近 2 亿美元的投资。 据权威预计,2017 年~2018 年 全球电源市场约 150 亿美元,其中基于氮化镓 GaN 的高端市场为 8% (12 亿美元)。分析师普遍认为,在这个市场空间内,最终 能有 5-6 家年销售 1 亿以上的成功公司。 -249- 271、项目名称:PM2.5 空气过滤装置的应用 项目负责人:白忠泽 邮箱:gdbai@yahoo.com 业绩描述: 2004 年,他在硅谷创建优创克公司任总裁,致力于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 一代无线定位跟踪系统。定向研发成功的两项工业定位跟踪系统,被应用于运输业 和工业探测业的定位跟踪。他的业绩在《世界科学》杂志 2003 年第三期进行过专题 报道。 项目简介: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今,尤其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PM2.5,是造成一些大中城市雾霾天气的元凶,并直接威胁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这主要因为人类的生理结构使得人对 PM2.5 完全没有过滤能力,PM2.5 将 100%深 入到肺泡且直接进入血液,其携带的致病因子将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 且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严重。本项目将现今最先进的纳米纤维纺织技术生产出 来的纳米薄膜装置应用与过滤 PM2.5 以上颗粒,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该装置 已申请发明专利。它不同于其他吸附净化空气装置对浮沉进行缓解,而是直接在小 环境中将污染空气隔绝在外。其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过滤,及汽车、空调和 各类换气装置。市场前景及其广泛。 272、项目名称: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及与楼宇建筑一体化应用 项目负责人:郑克汀 邮箱:dzheng@sea-groups.com 项目简介: 目标:改变传统太阳能热应用模式,创新太阳能热应用技术,创立太阳能热应 用跨国企业。 产品:研发、生产新一代能与楼宇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建材型太阳能集 热器,使太阳能热应用系统能真正为国内楼宇住宅所使用。创新技术已经完成设计; 相关关键产品部件完成试制、测试;进入完整新产品的最后研发和产业化阶段,预 期在一年内进入市场。市场:2011 年中国传统太阳能热水器相关产品销售产值达 935 亿元,全国实际使用量达 1.93 亿平方米。该项目专注未来将主导太阳能热应用市场 的太阳能与建筑紧密结合的热能应用市场,即利用《集热建筑材料》、《建筑利用太 阳能的系统》等专利技术使高楼建筑能利用太阳热能;并开拓高端太阳热能应用市 场:家庭、商业、工业和政府等所有热能应用领域;特别是项目团队所持有的专利 技术保护的对现有燃气(电)热水器改装的国外几千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中国国内 市场:将研发、生产与建筑紧密结合的建材型太阳能集热系统,解决目前太阳能热 水器存在的明显缺陷,服务于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新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 国际欧 美发达国家市场:新一代常温太阳能集热系统,服务于家家户户和商业、企事业使 用最广泛的热水和取暖等领域,最低成本地应用太阳热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传统能 源的使用。 优势: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分别针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专利技术、专利 产品;拥有国内外成功创业的专业团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能够服务市场需求的商 业模式;争取和获得了行业成功企业的合作与支持。 实施方案:与主要建筑商合作, 成为提供新型节能减排建筑产品和提高楼宇采用绿色能源的主要供应商。 融资计 划及用途:首期融资 1 千万人民币。主要用于研发、生产设备、材料,市场营销、 -250- LED 作为未来的绿色新能源,驱动管理电源是 LED 产业链发展的保障,其品质直接制约 LED 产品的可靠 人力资源及运营流动资金。 投资亮点:太阳热能是可最经济、最有效利用的绿色可 性,管理电源的稳定可靠性至关重要。而 LED 电源的发展方向是系统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中国企业多 再生能源。该项目技术和产品对现有太阳热能应用技术进行创新,旨在用约 5 年的 集中于封装和运用,核心的驱动管理芯片被欧美公司如德州仪器 TI 等垄断。 我们的产品有独到的关键 时间,开创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最先进技术和最广泛市场的太阳热能技术发展 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美国和中国专利正在申请),如低压恒流驱动和高压 MOSFET 的高度集成和智能的 和应用公司。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一个新兴的太阳能热应用行业,最大规模和 自动过压保护,智能 PWM 控制等。这些设计极大地减少了电路系统尺寸,降低了解决成本 1/3 以上, 有效地开发、利用太阳热能,带动其他相关新兴行业的发展。 提高了电路的寿命 10 倍以上,功率因数>95%,效率高于 90%。 产品水平属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应用 于室内照明、商业和道路照明如大屏幕 LCD 电视/显示的背投,路灯等。 公司为芯片系统设计公司, 属于高科技环保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技术起点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研发团队有着数十年的模拟和 273、项目名称:LED 集成电源管理系統项目 电源开发和技术管理经验,成功创办过公司,目前产品已通过了美国能源之星的检测,在和国内上海亚 项目负责人:聂琦 明进行合作测试。 邮箱:2791085323@qq.com 业绩描述: 外国厂商目前控制着中国的 LED 驱动器 IC 市场,尤其是德州仪器、国家半导体和凌特公司等美国 企业。这些供应商面向不同的市场包括手机、便携消费电子产品、汽车、标识/大型显示屏、交通信号 灯和普通照明。立锜科技等台湾 LED 厂商也比较活跃。立锜科技在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具有很强的实力。 我们发展初期的芯片用户主要以国内手机、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和城市照应用为主,然后逐步推广到汽车、 标识/大型显示屏、交通信号灯和室内照明等领域,并逐步发展国际市场,其中和各类灯具和电源厂商 的合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集成 LED 电源管理芯片在体积/效率/系统运用灵活度方面都有较 大优势,有望一举突破目前市场恶性价格竞争局面,突破仙童公司的垄断,3 年内占据国内 1/3 以上的 市场。基于反激的自带功率因子校正的隔离式的大功率可调光的 LED 驱动芯片,5 年内有望占据国内 1/4 以上的市场。 项目总体技术积累长达十年,有多项成熟测量过的核心技术已流片验证,并 发表在 2010 年 IEEE Custom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 (CICC) (www.ieee cicc.org) 等顶级会议上。该会是全球顶级集成电路设计会议,中国大陆地区每年 在该会平均发表论文数小于 2 篇,有多项中美专利申请中。目前小功率交流驱 动芯片已流片成功,测试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MOS的模数混合电路已经非常成熟。研发团队在 世界500强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的多年经验和占领世界一半以上市场的辉煌成果, 多次流片/试生产一次成功的经历,证明我们的整套电路设计/仿真,版图设计/ 验证DRC/LVS,寄生参数提取,工艺分布预期,芯片电气准则检测ERC,静电 保护,防Latchup等方面都有成熟的流程。 我们过去的产品,年出货量都在千万颗以上,良率(Yield) 在99%以上。我们 深知哪些因素影响良率,如版图连线的Via的使用,2000V以上ESD静电防护, 寄生电路提取,电源自举,Burn-in寿命测试等一般小公司不知道或书本上没有 的。深知各种保护如过压(over-voltage) ,过流,空载,过载(over-load),温度补 项目简介: 偿,减小直流偏移(offset) ,软启动(soft-start) 等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产品成熟 度是适合大批量生产阶段。 本项目有多项世界先进的关键技术,芯片性能稳定,设计制造成本低,获得 了多项国际国内专利,并率先在实现芯片设计流片成功,实现了项目的核心技 术的实时验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技术风险已大幅降低,产品有很好的市场 化前景。 -251- 274、项目名称:微生物油脂应用技术的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唐执中 邮箱:czztang@163.com 业绩描述: 2013.12.17 我们的项目”微生物油脂应用商转之价值链整合开发”也入选第四届” 赢在 21 世纪•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的复赛优秀项目(http://startup21.org/?p=695)。 拥有本项目自主核心技术,经特殊生物制程所筛选驯育的菌株已严密寄存于 BCRC 台湾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已与国内 3 所高校科研单位合组战略联盟并签署技 术合作意向书。 项目简介: 本技术为一利用可再生(renewable)的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al residues)等固态生物 质 (biomass) 初 级 能 源 (primary energy) , 以 高 温 高 压 超 临 界 流 体 (SCF, supercritical fluid)的物理方法与微生物发酵的生物转化(bioconversion)工程方式,成功开发取得做 为产制生物柴油(biodiesel)基底油脂的关键技术。下一阶段将进行中试验证、提升转 换效率、完善工艺步序与生产设备,未来进而开展国家战略层级的先进与高值化生 物喷射燃料(bio-jet fuels)的研发产制与测试验证规划。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利用其来生产生物柴油,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的 重视。虽然有很多物种都具备累积油脂的能力,如微藻、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但 并不是所有的油脂都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只有皂化脂类和游离脂肪酸才能转脂化 成烷基脂,多数的含油酵母菌和微藻在成长过程中所累积的油脂,类似植物油,因 此是一种相当适合作为生物柴油使用的油料选项。 我们拥有上述完全自主创新的专门技术(know-how),已运用某些筛选与驯化的 方式,培育出于短时间可产出富含高油脂的微生物菌株,也同时利用细胞融合、诱 变等方法,使微生物产生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的油脂,并提高其总脂 质的含量,是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所需油脂原料,未来更可用林业与农业废弃 物来当作其微生物生长的含碳营养源,不但可以节省成本,更可以解决大量农林废 弃物的问题。 275、项目名称:常压/真空过热蒸汽干燥工艺技术 -252- 项目负责人:季红翡 邮箱:hongfei.ji@yahoo.de 业绩描述: 致力于生产工艺研发、设计、模拟、优化,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不 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项目简介: 过热蒸汽干燥是指利用过热蒸汽直接与被干物料接触而去除水分的一种干燥方 式。与传统的热风干燥相比,以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利用冷凝的方法回收排出 蒸汽的潜热再加以利用,热效率高;过热蒸汽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干燥介质的消耗 量明显减少,减小设备体积,单位热耗低;过热蒸汽的比热和传热系数比空气大, 其传质阻力可忽略不计,水分的迁移速度快,干燥速率快、效率高;对比传统热风 干燥不会造成物料表面硬壳、氧化现象;具有保护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根据实际情 况,常压/真空过热蒸汽干燥工艺技术可应用于烘干木材、煤炭、纸张、污泥、水果 蔬菜等食品。 本项目工艺流程:在干燥室内,湿物料的水分被蒸发并被过热蒸汽带走。从干 燥室排出的蒸汽,一部分排出机外,可用于湿物料预加热,实现蒸汽冷凝时潜热回 收,提高热效率;另一部分作为循环工作蒸汽。在常压时通过特殊设备结构设计, 无须设备严格密封,适用于传送带式连续性生产。在低压时通过控制过热蒸汽温度, 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和英国等发达国家 已使用过热蒸汽干燥工艺技术,用于烘干木材、海产品、蔬菜以及城市废异物等多 种物料。在我国,过热蒸汽干燥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 提高干燥效率,降低干燥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76、项目名称:填埋场土地再生技术 项目负责人:夏抒 邮箱:Felixxia@126.com 业绩描述: 主要业绩:1998 年创办“Suntech Group Ltd”“阳光科技集团”在短短的 3 年之 内成为 新西兰第三大家庭安防企业,并于 2000 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分公司。被业 内人称“Chinese Tiger”中国虎。 Suntech Group 在技术及商业模式上创造了很多的新西兰第一,第一家免费送警 报器的公司,第一家采用 door to door 的销售模式。公司建立的销售,安装及客户信 用管理模式后来被业内人士广泛采用。在技术上打破行规实行无外接喇叭技术,周 通信等,后来也成为了行业新标准。 现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为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企业提供:企业管理,重组,市场规 划,并购,连锁企业规划等高端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与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研究院 有合作,潜入研究的基层,发掘不为人知的高科技项目,已成功将多个技术成果引 进中国进行产品化和市场化。 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研发的封装材系高分子材料,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 的应用推广将极大地提高 LED 器件的使用寿命并实现 LED 封装成本低廉化,进而 277、项目名称:来闽求职(全职) 项目负责人:徐锦嘉 -253- 邮箱:Jeccie.Tsui@gmail.com 业绩描述: “ Phosphorescence from pure organic fluorene derivative in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J. Xu, A. Takai, Y. Kobayashi, M. Takeuchi,* Chem. Commun. 2013, 49, 8447-8449. (Highlighted as Inside Front Cover of Issue) 项目简介: 无。 278、项目名称:新一代 LED 照明驱动芯片的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陈银铭 邮箱:fzack@yahoo.com 业绩描述: 陈银铭,硕士,总经理。原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高级工程师和绿微电子公司 LED 芯片研发负责人,领导开发了多项商用芯片。具有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测 试和投产的完整经历。参与制定产品的发展规划线路。具有模拟混合集成电路领域 十七年的工作经验。独立完成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和测试。组织领导研 发团队完成多项产品。设计过百万之一(1ppm)的参考电压源芯片,双通道三安培/一 安培的降压芯片和一安培 40 伏的升压芯片。参与设计带三个升降压和俩个线性输出 (LDO)电压源的大功率管理芯片。组织领导和设计 500 伏超高压 LED 控制芯片, 500 伏 40 毫安培带功率因数校正的驱动芯片,以及 700 伏一安培带功率因数校正的 驱动芯片。有八项美国发明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新一代 LED 照明驱动芯片,有电压源提供给外接电路,例如调光器,微 处理器等等。本产品可实现具有 3~45 瓦可调光功能,其特性为体积小,无需散热片, 效率高,低 EMI/EMC。它用于 LED 通用照明, LED 球泡灯,吸顶灯,条形灯管和 智能可调光 LED 灯中。 本产品 LED 恒流驱动器是带有功率因数校正和对外供电的 LED 恒流驱动器. 因此,达到无需输入端大电解电容和保证很高的功率因数校正值,确保 LED 灯具能 满足法规规定的高功率因数校正值。本产品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用数字式功率因 数校正电路,即通过检查输入的正弦波用数字式模拟产生功率因数校正信号,参于 控制流经 LED 的恒电流。而目前大多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都采用模拟电路的乘法器 和除法器来实现。另外,目前市场上的 LED 恒流驱动器都没有对外供电电源,本产 品具有灯光调节功能和对外供电电源,可为灯光控制器,微处理器和网络接口提供 电源。非常方便地将 LED 灯纳入网络系统中,实现对 LED 灯的智能控制。这种对 外供电电源需要满足在高压下工作,省电和简单的要求。本产品的对外供电电源能 符合以上的要求并可集成到 LED 恒流驱动器芯片中。以上俩种电路,功率因数校正 和对外供电电路都具有专利性和创新性的技术。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 源,LED 因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 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我国的 LED 产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经过 近 40 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 7 个国家 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我国已成 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 1. LED 中国照明市场 中国政府推出了数十个项目来推广 LED 技术,包括“LED 城市照明”计划。据 -254- 中国科技部,在该计划的第一阶段, 将在 2009 年以前在 20 多个城市安装 100 万个 LED 灯用于城市照明,包括路灯以及隧道、地铁、公园和加油站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灯。 该部预测,该项目将节省相当于 2.2 亿千瓦时的能量。LED 照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8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总产值近 700 亿元, 2009 年产值为 1000 亿元, 同比增长 30% 以上,2010 年,LED 照明产业产值达 1500 亿元,较 2008 年翻倍,预计在 2015 年, LED 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达 20%,带动产业规模达 5000 亿元。 2. 中国 LED 驱动芯片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中国 LED 市场保持了较快稳定的增长,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中国 LED 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均属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一 部分,但 LED 驱动芯片的市场应用却与 LED 产业下游照明光源应用紧密结合。LED 驱动芯片行业虽然身处集成电路领域,但其市场与 LED 应用同步,在中国 LED 应 用市场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2007-2010 年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 率达到 30.3%,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实现逆市高速增长,几乎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行 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在中国乃至全球绿色低碳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在 LED 下 游应用产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即使在经济危机冲击中,仍 实现了稳定高速的增长。2010 年,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总规模达到近 13.4 亿元, 同比增长 35.5%。2007-2010 年,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0.3%,在经济危机冲击中实现逆市高速增长,几乎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中增长最 快的细分领域。预计到 2015 年,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 45.30 亿元。 2010-2015 年,中国 LED 驱动芯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8.9%。 一、经济效益预测 企业创办之日起后 5 年的经济效益预测: 内容/年度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销售数量(台/套) 400 万 2000 万 7000 万 20000 万 30000 万 服务用户数量(家) 5-20 20-40 40-70 70-100 100-200 年销售收入 400 万 1900 万 6500 万 15500 28000 总成本 157.5 945 3450 8850 16000 毛利润率 60.6 50.3 46.9 42.9 42.9 企业人数 20 50 70 100 160 预测分析: 本产品是以芯片的方式销售。 单个芯片产品成本估算如下(单位:美元):流片,0.07; 测试,0.01;封装, 0.02。准计成本,0.1, 折合成人民币为 0.61 元。按照以上计算,每个芯片成本为人民 币为 0.61 元。初期销售预计每片 1 元人民币,毛利润率可接近 40%。 279、项目名称: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 项目负责人:黄译萱 邮箱:Yh218cam@gmail.com 业绩描述: 本人自 2002 年从在剑桥大学读学位期间,为英国劳斯莱斯公司做高分子聚合薄 膜材料有限元分析至今,已经从事材料学研究近十年. 对于高分子聚合材料都有涉 及。 项目简介: 该项目的功能为全新概念绿色多种聚合材料.此高分子聚合薄膜材料运用广泛, -255- 在航空航天及各大工业都可运用。此植物纤维所制材料,可以在工业上合理运用后, 可以调整温度和温度,并且清洁方便。因为其类似仿生学结构具有自我清洁能力, 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维护成本,并且节省电力。 新材料一期是由铝材薄层(主要是 2024T3)和玻璃纤维层(FM94-S2)交叠而 成。单层铝板厚度在 0.2-0.5mm 之间。玻璃纤维厚度 0.125mm。如图所示 倘若该项目全面运用,在局部领域如航天可以带来革命性的成果, 因此受到欧 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高度重视。即便在日常家用,也可以省电 10-20%,并同时节省 劳动力成本。由于其 1 可再回收,对于环境污染和维护都相当有利。故而成为“绿 色环保材料”。 具备复合材料的特点,在方向不同的载荷,其承载能力是不一样的,其拉伸极 限在 L 与 LT 方向竟然相差 3 倍之多。而金属材料却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根据工业 自身载荷特点,有效使用 GLARE 型材料,则不但可以节约重量,还能有强化结构性 能的优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型材料与 2024 型金属材料在杨氏模量上有显著区别,因 此如果将新型材料与 2024 结合使用,两种材料不能平分载荷,载荷将主要由 2024 型铝材承受。例如如果在产品的基础结构设计中在外蒙皮出使用新材料,在内部桁条 上使用铝质型材,则会导致桁条承担过多载荷。如果都使用新型材料则可避免此问 题。 据调查分析,此项目概念属国际领先,现阶段在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随着 国内航空及家用工业的发展,该材料可以渗透多种领域。以航空为例,保守估计, 最终可占用约 40%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一旦成本控制,新材料在汽车,家电,体 育等领域都将大有作为。 280、项目名称:智能化医用/商用/家用空气净化系统 项目负责人:丁承杰 邮箱:cding99@hotmail.com 业绩描述: 拥有包括发明专利在内共 15 项专利技术。 项目简介: 本净化系统采用美国航天空气净化 ESP 系统,源于美国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核 心技术,是由利用粉尘、细菌等污染物的电荷效应,达到吸附、杀灭效果,全面清 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污染物,首次实现了在室内环境 24 小时都能够呼吸到室外 的新鲜的空气。在智能工作模式下,由航空智能感应技术自动控制开关机,并实现 能源智能管理,节能环保,更有智能安全保护,一打开机器内盖即自动切断电源, 使用安全贴心。本净化系统还含有高效的热交换系统以实现节能和环保。除此之外, 采用纳米技术光触媒和纳米技术冷触媒加上紫外杀菌消毒技术。 可广泛应用于医 疗,商业,宾馆,娱乐场所,家庭等各种场所。为国际最先进的净化技术。在未来 的 10 年里,空气污染治理仍将是我国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预计到 2018 年,空气 净化方面的续期将达到 18000 亿元,同时全球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本项目主导产 品智能新风净化系统、家用空气净化器系列、车用空气净化器系列、商用空气净化 器系列等产品。本项目已进入到中试阶段,共需融资 500-1000 万,预计在一年半的 时间完成投资回收并在 5 年内产值过亿,成为行业龙头单位。产品将会畅销于中国、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预计在第五 年可以完成上市,并进入新的环保开发行业。 -256- 281、项目名称: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建设分布式能源站替代燃煤/重油 项目负责人:毛杰 邮箱:maojie@yahoo.com 业绩描述: 5 项专利。 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研发的封装材系高分子材料,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 的应用推广将设计制造、销售成套生物质气化设备,建设分布式生物质燃气能源站。 我方在福建设立运营总部,设计、生产生物质燃气装备,销售给国内大量用煤 的企业,在客户所在地建设分布式能源站,主要是投资在工业园/开发区或生活社区 附近,建设生物质燃气供应站,满足客户的用气能源需求,为周边 10 到 50 家工厂 用户供应燃气或工业蒸汽,或为社区冬季集中供暖提供热源,替代燃煤或天然气, 提供清洁环保,价格低廉的新能源。 我国经济是建立在能源的高消耗和由此带来的高污染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 67.7%,石油占 22.7%,天然气占 2.6%,水电等占 7.0%,这种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结构导致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未来能源发展 的不可持续性。发展新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而 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无疑是一项现实可行的选 择。 生物质气化是指将各种固体生物质资源(如农林业废弃物、工业生物质残渣、 生活有机垃圾等)在缺氧状态下加热,使碳、氢、氧等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 甲烷等可燃性气体, 转化成气体燃料的技术。农林废弃物包括木屑、棉柴、玉米秸、 稻草、稻壳、蔗渣、棕榈壳等,工业生物质残渣包括中药渣、烟梗、酒糟、造纸厂 的废料等。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后,利用效率高,用途广泛,可以用作生活煤气, 也可用于锅炉蒸汽、供暖或直接发电。 六、文化、现代服务类及其他 282、项目名称:微小企业成长动力 项目负责人:龙海 邮箱:soholonghai@163.com 业绩描述: 一、专著: 龙海,“影响中国创业板股票首次发行成功率的金融因素”(英文版), ISBN: 978-3-659-53157-6,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德国,2014. https://www.morebooks.de/store/gb/book/financial-factors-influence-ipo-success/isbn/978 -3-659-53157-6。 二、论文发表: 1 ) Long, H. & Z.Y. Zhang (2014), The Chinese IPO Examination Mechanism Affected by Administrative Factors (影响中国 IPO 审核机制的行政因素), Journal of Economic Research, vol.19(2), forthcoming. 2 ) Long, H. & Z.Y. Zhang (2014), High Dividend Rates Can Not Contribute to Long Investment Horizons ( 股 息 率 不 能 够 影 响 投 资 周 期 ), Academy of Taiwan 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vol.10 (1), pp.66-73. -257- 3 ) Long, H.& Z.Y. Zhang (2014), Listing Requirements Lose IPO-Screening Functions: Evidence from the Emerging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 (上市要求对 IPO 公司的筛选功能已丧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6 (3), pp.29-36. 4)Long, H. (2014), Exit via IPOs: An Insight into the Lis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 ( 通 过 IPO 退 出 : 对 创 业 版 上 市 要 求 的 研 究 ),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e Journal, forthcoming. 5 ) Long, H. (2014),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Stock Market of China (对新兴发展的中国股票市场的初步研究), Journal of Business Theory and Practice, vol. 2(1), pp.100-119. 6 ) Long, H. (2014), Exploring the Principal Factors Influencing IPOs in the Emerging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 (影响创业板 IPO 主要决定因素剖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e,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5(1), pp.77-81. 三、国际会议: 1 ) Long, H. (2014), The Government-Related Determinants Impact on IPO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演 讲 在 Vietna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Finance 2014, 越南. 2)Long, H. (2013), Exit via IPOs:An Insight into the Lis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 ( 最 佳 论 文 奖 ), 演 讲 在 The 23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Conference, 澳大利亚. 3 ) Long, H. (2013),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Stock Market of China, 演讲在 World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nference 2013, 泰国. Long, H. (2013), Exploring the Principal Factors Influencing IPOs in the Emerging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 演 讲 在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e, 英国. 4 ) Long, H. (2013), How Vital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s are for an IPO in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of China,演讲在 CESA-JNU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中国. 项目简介: 本项目-微小企业成长动力是通过规范对微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规范运作,来 帮助他们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要求,获取风险投资。本项目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 经营管理的经验与理念,也解决了他们的资金短缺问题。所以,本项目是这些微小 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孵化器,帮助这些创业初期的微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跟踪 式的服务模式,来完善企业的管理,进行资本运作,在 3-5 年内,帮助他们成为行 业新星。 ‘微金融,强动力’是本项目的服务理念。 小型微型企业低价格、低技术、低收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直接 制约了其投入产出效益水平的提高。产业层次普遍不高导致转型升级意愿不高、难 度较大。此类行业显著特点是技术要求低,竞争充分,市场趋于饱和,利润微薄, 从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分析,相关企业不具备迅速扩张的条件。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压 力,转型升级的愿望较强,但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方 面积累不足,相当数量的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后 劲和活力不足。我们微金融,强动力的服务可以满足微小企业的这些需求,为他们 提供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经济年鉴统计,截至 2013 年底,微小企业的总数已达 -258- 1169.87 万户,占全国各类企业总数 76.57% (不包括个体工商户)。所以,这些 1 千多万户的微小企业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整个国内市场规模庞大。 该项目是实业,信息与资本的完美结合,是实业信息化,信息资本化的商业模 式的体现。该项目是一个为创业企业进行融资的线下孵化平台,为投资企业进行投 资的线上信息平台。我们将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纪录,创建一个企业诊 断和解决方案的大数据库,来加速以后企业问题的诊断,快速制定解决方案。从而 实现企业孵化的规模化。我们还将线下孵化成功企业的信息输入我们的线上信息平 台,在这个平台上,创业企业可以找到我们合作的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投资公司也 可以找到经过我们孵化成功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实现投融资双方信息的对称,降 低双方的合作风险。所以,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本化。将来我们将进一步 实现资本杠杆化。本项目可以简要地概括为 12 个字:微金融,强动力;小企业,大 数据。 283、项目名称:直梦生命科学资产估价软件系统 项目负责人:郭珍仪 邮箱:cheni.kwok@gmail.com 业绩描述: 获奖情况:英国剑桥大学 Peterhouse 奖学金 主要业绩:资深跨国生命科学公司业务管理的领军者,成功签立超过一百多宗生 命科学交易 (包括兼并和收购、撤资、产品授权、战略性合作、技术转让等不同类型 的合同),总交易额超过美金十亿。 社会兼职: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2012-2014 年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席;美 国癌症协会加州华人分会, 2013 年度理事 项目简介: 生物医药是高资本、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全球新药项目与技术的转 让交易、合作研发、开发和投融资等经济活动非常频繁, 每年中国新药技术转让的 交易金额近百亿。由于新药的研发和投资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又高, 如何对新药 技术价值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价值与风险评估, 是当前全球广大制药企业, 新药研发机构, 政府部门以及风险投资公司非常重识的课题。直梦有限公司的 iDEAL 软件系统,主要是应对生物医药市场的需求而创建的。通过我们的系统,制药企业和新 药研发机构能够更明确的设定新药研发的战略决策,利用新药研发领域的投资组合分 析方法以及采用既科学又合理的新药技术交易和合作研发估值。风险投资公司在实 施新药投资计划前,能运用我们的平台更准确的评估新药项目的风险, 所需资金和预 测投资报酬率。 直梦有限公司的 iDEAL 软件系统是专门用于新药研发项目或技术价值评估的平 台。我们的系统是根据在欧美积累多年的新药研发领域中的专业经验,美国 20 多年来 新药研发成本的理论和实证经验的可靠的数据和使用最新的电脑运算技术而创建的。 iDEAL 软件系统提供用户一个全面的新药研发规划方案,开支预算,销售预测和技术 转让交易估值的平台。此系统能引导用户通过研发成本,新药研发成功的概率,流行病 学,新药定价和药品销售数等据库,迅速的建立切合实际的新产品的成本与销售预测 模型,并且自动利用现金流量分析 (cash flow analysis)来计算新产品的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NPV)),风险调整净现值(risk adjusted NPV)和投资报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此系统运用真实新药销售数据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来计算 新药的多种治疗领域和多种销售区域。由于新药研发规划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 -259- 们的系统也具备 Monte Carlo 摸拟和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功能, 利用高质量 的图表来显示哪些风险对新药价值具有最大的潜在影响。IDEAL 软件系统还有另一 个专为新药技术转让交易评估的模块。此平台能快速的分析买方与卖方的交易条款, 有效的分析买卖双方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和收入。 目前 iDEAL 软件系统已发展到 Beta 测试版的阶段。直梦有限公司希望在今年能 提供直梦公司的所有客户(包括在美国已上市及私人持有的生物科技公司; 推动新药 研发的非营利组织; 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和寻求投资生命科学公司的国际投资者) 试用 iDEAL 软件系统。我们预计在明年初能通过互联网开始售卖 iDEAL 软件系统 的新产品销售预测的模块,在明年中发布新产品的成本预算的模块并且在明年底预计 能推出新药技术转让交易评估的模块。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采用订阅模式兼提供新药 研发规划及商务咨询服务。此外, 我们也能度身定制 iDEAL 软件系统以符合客户需 求。直梦有限公司有意拓展在中国的业务。我们希望能与各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合 作, 为园区内的新药研发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企业发展战略, 商务与企业发展, 投资组合分析, 资产和协议估值咨询服务。我们目前正在考察在中国设立直梦子公司 的可行性。 284、项目名称:高级金融管理平台量化建设 项目负责人:吴方明 邮箱:wu_fangming@163.com 业绩描述: 在日本发表英文论文多篇;获得多项奖学金,如:日本国费奖学金等;获 2012-2013 年 AFA Travel Grant. 项目简介: 意向全职来闽求职。 285、项目名称:低油脂项目简介 Low Grease 项目负责人:董文安 邮箱:wen.anda@163.com 项目简介: 低油脂是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热门产品。据统计,美国市场上,低油脂食品增 长迅速,2000 年已达到 400 亿美元。日本、韩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市场也很旺盛。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逐渐崇尚健康、理性,人们消费水平也逐渐提 高。低油脂作为一种健康食品配料,必然会获得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赖,走进 人们的生活。 低油脂可使用在面包和糖果食品中,如巧克力,巧克力糖果,糕点,饼干等, 也可作为食品用在凉拌菜、家庭烹任中,根据人口调查中国人口超重率则高达 33.2 %,将近 4. 3 亿人,如果有 1000 分之一的超重人口吃低油脂,每天消耗将近 11 吨, 每年市场需求量将近 4000 吨,而我们的生产能力每天只有 2 吨,每年只能供应 600 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低油脂的需 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低油脂上要应用在糖果、Yatka、口香糖中, 在澳大利业,新西兰和墨西哥作为食用油也在销售,可在我国内地除了日本日清的 中长链脂肪酸刚刚上市之外,没发现有低油脂或含有低油脂的产品在销售,所以低 油脂在中国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260- 随着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外表美,过量的 脂肪、糖、盐有害健康的报道使消费者开始追求低热量、健康而均衡的食谱,现在 有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于营养师的帮助,这表示人们的饮食观念在悄悄改变,目前国 外市场上风靡的大量低热量食品大部分为饼干、果冻、果酱、糖果、冷饮等休闲食 品,此外还有奶酪、油、面包和糖,将来低热量产品也将逐渐吸引中国人消费者的 注意。 项目计划目标:1.总体目标:安按照低油脂生产线生产规模,日产量 2 吨,年生 产能力为 600 吨。2.经济目标:低油脂生产成本为 10250 元/吨,出厂价为 16000 元/吨,年销售收入 960 万元,缴税总额按照产值 17%计算为 163.2 万元,净利润 为 181.8 万元。低油脂的生产,添补了我国低热食品的市场空白,它将减少中国将 近 3 亿超重人日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发生几率。低脂油对促进 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丰富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此外由低热量油脂,还可衍生出大量低脂、低热量食品,从而极大丰富市场供 应,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促进人民健康,社会效益巨大。 286、项目名称:韩国化妆品中国本土原料进口加工 项目负责人:邱晓恋 邮箱:qiuxiaolian@naber.com 项目简介: 伴随着韩中文化和政治交流,韩国的化妆品日益盛行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 我们自主开发研究制作了符合中国人肤质的各类化妆品,进行中国市场的推广,也 有意将韩国的配方和技术带到中国区发展,在中国制作韩国品质的产品。曾多次参 加国内的大型国际交易博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87、项目名称:3D 全息交互式数字内容创意及制作 项目负责人:任环 邮箱:349879920@qq.com 项目简介: 项目将以 3D 全息创景技术制作出新潮、时尚、娱乐的影视内容等,并以原生态 民族音乐和音乐环境为素材,以创意设计开发为主导,攻克未来新媒体显示的数字 内容,并创作出[视觉音乐]和[音乐漫画]的数字视觉内容,提升当代科技文化的内涵。 将数字映像、音乐、民族元素与信息传媒技术交叉融合,探索传统文化艺术产业与 手机新媒体融合与发展的新模式。 主要研发基于传统模式下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同 时创意策划实现电视、网络、手机“三屏合一”娱乐节目,为数字多媒体和“三网 融合”技术提供超前整体内容的支持。为手机新媒体提供丰富、时尚、经典数字文 化内容,包括动画音乐电视,满足喜爱音乐,追求表现和图像的潜在消费群体的需 求,又可以使动画音乐电视的宣传更具时效性。动画音乐电视在手机媒体上的发布, 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自己喜爱的音乐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享受动画方式带来的 全新视听感受。强烈的图形视觉语言更好的体现了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迎合了喜爱 动画音乐电视的潜在消费群的口味。同时开发植入移动娱乐、移动广告、移动电子 商务、移动视频等数字内容,可增加用户的交流频率,扩大用户的交流内容,提高 音乐电视的点击率和收看率,进而使传播的效果也能在互动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公 司预计 3-5 年销售规模达 2 亿人民币以上。 -261- 288、项目名称:完全概率框架评估土壤液化潜能 项目负责人:李坤 邮箱:bladelee@gmail.com 业绩描述: 李博士在高达集团任职高级项目岩土工程师。高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工程咨询 公司,专门从事地下工程和环境科学,拥有 51 年的历史和超过 7000 员工,业务遍 布6大洲。李博士拥有超过 12 年专业工程经验,包括各种民用,交通,岩土,地质 环境,建筑工程,从事地下调查,水文及水文地质分析,地震工程和液化分析,有限 元分析,地基基础设计,土壤/岩石边坡分析,挡土结构设计,基坑支护系统,堆载 预压,原位土体稳定化,工程监测,围岩稳定;桩安装,隧道,桥梁设计,法庭调 查。 他获得了土木工程浙江大学的学士和硕士,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博士学位。在 浙江大学求学期间,他参与了国家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课题,并参与岩 土工程的设计实践。在克莱姆森大学求学期间, 参加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 国地质调查局赞助的研究项目。经验包括开发简化方法,使用 CPT 和 SPT 数据以评 估液化危害和地面破坏的潜力,绘制液化风险地图,在国家和国际会议上在国内国际 会议上推广介绍研究成果。他的研究重点是为了改善现有的方法概率方法评估土壤 液化。他的研究采用新的完全概率框架分析土壤液化潜能。他发表了大量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和书籍章节。他协助教授了克莱姆森大学的土木工程系的本科生/研究 生教学课程。 二、主要学术成果、创新成果简介 Professional Affiliations: Member,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Member, Geo-Institute, ASCE, USA Memb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SSMFE) Member, Chi-Epsilon – N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Honour Society Member, Deep Foundations Institute Selected Publications: Refereed Journal Articles: Cai, Y., Liang, X., and Li, K.(2003),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sample of cemented clay-clay,” Shuili Xuebao/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No.10, 2003. Juang, C.H., Fang, S.Y., and Li, D.K.(2005), “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 133, ASCE, Reston, VA. Juang, C.H., Yuan, H., Li, D.K., Yang, S.H., and Christopher, R.A. (2005), “Estimating severity of liquefaction-induced damage near foundation”,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 25, No. 5, pp. 403-411. Li, D.K., Juang, C.H., and Andrus, R.D. (2006), “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a critical assessment using probability concept,” Journal of GeoEngineering, Vol. 1, No. 1, August 2006. Li, D.K., Juang, C.H., Andrus, R.D., and Camp, W.M. (2007), “ Index properties-based criteria for liquefaction susceptibility of clayey soils: a critical assessment”,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133, No. -262- 1, pp. 110-115. Juang, C.H. and Li, D.K. (2007), “ Assessment of liquefaction hazards in Charleston quadrangle, South Carolina ” , Engineering Geology, Vol. 92, No. 1-2, pp. 59-72. Juang, C.H., Li, D.K., Fang, S.Y., Liu, Z., Khor, E.H. (2008), “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joint distribution of amax and Mw for probabilistic liquefaction hazard analysi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134, No. 8, pp. 1050-1058. Refere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Li, D.K. and Juang, C.H. (2005), “ Mapping liquefaction hazard in Charleston quadrangle, South Carol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 Rehabilitation 2005, Singapore, 2005. Fang, S.Y., Juang, C.H., and Li, D.K. (2005), “ Probabilistic and deterministic models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Roma, Italy, 2005, June. Li, D.K. and Juang, C.H. (2006), “ Mapping liquefaction-induced ground failure potential in Charleston quadrangle, South Carolina, ” Paper No. 0236, 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an Francisco, CA, April, 2006. Li, D.K., Juang, C.H., and Andrus, R.D. (2006), “Estimation of liquefaction effect by means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index, ”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Ground Modification and Seismic Mitigation, Geo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June 2006. Books: Juang, C.H., Fang, S.Y., Li, D.K. (2008), “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soils using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 ,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aylor & Francis, Chapter 13, Ed. Phoon, K.K., pp. 497-526. 项目简介: 土壤液化往往是地震中造成房屋建筑结构和重要基础设施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评估土壤的液化潜能 是进行工程抗震设计,减轻地震灾害重要的第一步。近年来,在地震工程中基于性 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已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在岩土地震工程中,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析估算土壤液化的概率。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给定的加速 度和矩震级组合下,土壤液化的条件概率估算仅考虑了一个给定的单一的风险水平, 而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确定在给定地点的所有可能的地面运动 下土壤液化的完全概率。这个新框架提出了一种方法,整合了地面峰值加速度以及 地震的矩震级的联合分布和传统的土壤液化的条件概率分析。这个联合分布可以容 易地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绘制发布的国家地震灾害图获得。本项目可以是创业项目, 也可以是合作项目。希望通过与高校,大型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公司,国内投资方,政 府相关部门合作对接,探讨创业或合作模式。推广完全概率框架评估土壤液化潜能 的研究成果,将新框架与现有设计方法结合,改善现有防震抗震减灾设计方法。 289、项目名称:TFEH 服务品质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冯奇 -263- 邮箱:ZSGGZ@189.CN 业绩描述: 主持《河南省部分地区行政服务品质与顾客满意度问题研究》 课题,于 2011 年 4 月结项,获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项目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1 项,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第四届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 1 项,省教 育厅应用对策项目结项奖 1 项。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在汲取国际现代服务品质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 服务业发展环境,开发出的一套适应服务型企事业组织有效提高服务品质和管理效 能的系统实用操作工具。本项目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系统研发及综合应用核心团队, 在 TFEH 服务品质管理系统工作平台上,通过深入各类服务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和开 展问题测评,对各单位服务品质和顾客满意度进行量化研究,以 SPSS\AMOS\SAS 等最新量化研究软件为工具,综合运用测评体系、SERVQUAL 量表分析、描述性统 计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及假说验证分析等多个部分来对服务单位 之服务品质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提供给合作方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品质、顾客满 意度和忠诚度为目的之极有针对性实用技术。 本项目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合各类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等推广运用。对于快速提升服务主体的服务品质、顾客满意度乃至顾客忠诚度 具有良好成效。特别对于大型商业连锁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通过合作研究,可以 联合开发出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系统服务品质衡量量表,必要时可以帮助组织推 算出各单位的顾客满意度与服务品质各个构面之间的回归分析方程式,确定好多个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使顾客满意度、忠诚度与服务品质各个变量 之间具有更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关系和管理预测关系。本项目及其衍生业务由港澳地 区研究机构、社团组织和企业单位提供支持,并经实践证明对于工商企业和公共服 务组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故而具有优良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在工商业服务组 织和公共服务部门中进行科学运用,必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及组织竞 争实力,提高各类型顾客之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290、项目名称:土木结构运营状态下长期在线监测系统 项目负责人:胡卫华 邮箱:joshua.hu@gmail.com 业绩描述: 研究成果:土木结构连续在线监测系统 论 文 代 表 作 : 1.Wei-Hua Hu, Elsa Caetano, Álvaro Cunha. “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 Stress-Ribbon footbridge ” , Engineering Structure, in press, doi: 10.1016/j.engstruct.2012.06.051, 2012. 2.Wei-Hua Hu, Carlos Moutinho, Álvaro Cunha, Filipe Magalhães, Elsa Caetano. “Continuous Dynamic Monitoring of a Lively Footbridge for Serviceability Assessment and Damage Detec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33(11), 2012. 3.Wei-Hua Hu, Álvaro Cunha , Elsa Caetano, Filipe Magalhães, Carlos Moutinho. “ LabVIEW Toolkits for Output-only Modal Identification and Long-term Dynamic Structural Monitoring ”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Maintenance, Management, Life-Cycle Design & Perform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6(5), 2010. 获奖情况: 1. 2012.3-2014.2, Adolf Martens Fellowship, BAM, 联邦经济与能源部, -264- 德国;2. 2011,12, 第六届 春晖杯 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优胜奖,教育部,中国;3. 2010,8, 2009 年度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教育部, 中国;4. 2006,12, 博士奖学金,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 (FCT),葡萄牙;5. 2000,7, 福 州大学 2000 届优秀毕业生,福州大学,中国;6.1996-1999,校际奖学金,福州大学, 中国。 项目简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但是如何维护, 管理已建成的土木基础设施,已成为日益紧迫的挑战。例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房 屋,桥梁结构的倒塌事故已经表明,如何对已建成的桥梁,房屋建筑,体育场馆等 基础设施在运营状态下,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和健康监测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 的重大课题。 该产品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土木基础设施的业主单位,比如市政公司,高速公路 管理局和铁路公司。 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可以及时,可靠的提供土木结构在运营状态下的整体 健康指标。 理论上说,土木结构的频率,和结构的刚度直接相关,结构损伤导致刚度的变 化将引起结构频率的变化。但在实际应用过程,有三个不可避免的难点: 第一、传统的模态识别方法无法准确识别较高的模态频率,而较高的模态频率 通常对结构损伤更敏感。 第二、识别出的频率在运营状态下无可避免的受到温度,交通载荷等等环境因 素的影响。而环境对频率变化的影响很明显,不同桥梁的影响范围在 3%-20%这个范 围内,足以对损伤识别造成干扰。 第三、传统的模态识别方法只能通过一次或若干次模态实验识别结构频率,由 于缺少自动识别方法,不能提供连续的识别结构模态参数和损伤指标,无法做到在 线健康监测。 基于以上三个难题,本项目提出如下改进 第一、采用先进的时域,频域识别方法,识别出较高阶频率,并相互校核。在 博士阶段的对两座桥的 2-3 年的监测显示,在环境激励的情况下,足以监测 7-12 阶 的频率。 第二、当各阶频率成功识别后,通过不同的概率方法,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损伤指标足以识别 5%的结构变化。达到及时预警的目的。 第三、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存储设备的发展,使得长期采集,记录结构信 息成为可能,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 24 小时无间断采集; 开发数据库有效管理庞大 的采集数据和处理结果,自动模态识别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处理采集数据;监测结果 将以网站的形式发布给业主,方便业主及时准确的了解结构运营状态下实时的健康 状况。 本技术在博士阶段应用于 2 座中小型桥梁,成果经过同行评议,在国际杂志上 发表。另外,在大型风电塔和高速公路桥梁上的应用,正在提交国际杂志评审中。 本项目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污染问题。 291、项目名称:全职来闽求职 项目负责人:陈婷婷 邮箱:cindychenhku@gmail.com 业绩描述: -265- PUBLICATIONS: 陈婷婷,魏宗财,李郇 (2014),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可以移植到中国吗? ——以广州为例, 城市规划, (已接收,排期中). 魏宗财,陈婷婷,王波,广州保障性住房的困境与出路,国际城市规划,(已接 收,排期中). 魏宗财,陈婷婷,甄峰 (2014), 对我国同城化规划实施的思考——以《广佛同 城化发展规划》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 2: 80-87. 曹靖,王岚,陈婷婷,从理想到现实_城市基本生态空间构建,规划师, Chen, T.T., Wong, K.W., Hui, C.M.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ousing and its Planning Implications in Guangzhou, China, 2012 Yearbook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Housing, pp.146-153. 陈婷婷,魏宗财(201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大石 镇为例,规划师, 27: 5-9. 魏宗财,陈婷婷 (2010), CBD 延伸区定义的定量研究:以南京新街口 CBD 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5): 44-50. CONFERENCE PAPERS: Chen, T.T., Wong, K.W., Hui, C.M., (2013), Mobility and Job-housing Matching for Social Housing Residents in Guangzhou, China, Building the 21st Century City: Inclusion, Innovation and Globalization (43rd UAA Annual Conference), 3-6 April 2013,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 Chen, T.T., Wong, K.W., Hui, C.M., (2013),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Housing in Guangzhou, China, 2013 AAG Annual Meeting, 9-13 April 2013,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 Chen, T.T., Wong, K.W., Hui, C.M. (2012), Social Housing in Guangzhou, China: A Review on Policies, Practices and Related Issue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ti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 pp. 283-295, 13-14 December, 2012, Hong Kong, China. Chen, T.T., Wong, K.W., Hui, C.M. (2012), The Im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Public Housing Policies in Hong Kong on Social Housing Policies of Guangzhou, China, 2012 China Urban Planning Annual Conference, pp. 57-63, 16-19 October, 2012, Yunnan, China. Wei, Z.C., Chen, T.T., Yi, X.F. (2012), Unfair Dialogu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angzhou-Foshan Integration Pla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ti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 pp. 126-138, 13-14 December, 2012, Hong Kong, China. 292、项目名称:澳洲养老社区地产新模式 项目负责人:潘松 邮箱:476372198@qq.com 业绩描述: 二十二年中澳金融行业、管理咨询业、投融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成功 实践经验。在金融行业,有非常丰富的国内和海外银行业工作经验,精通国际贸易 结算,信贷和资金管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和公司业务等银行业务领域,熟悉投 资银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金融领域。对中国中小企业到澳大利亚上市业务有 -266- 成熟的渠道和运作经验。在管理咨询和投资咨询领域,参与和领导过的咨询项目中 的客户群有中国财富前 10 强企业,著名深圳地产集团,以及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民营 企业。在澳大利亚曾为国内多家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矿产,地产等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也为澳大利亚著名医疗管理基金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医疗行业投资项目。 项目简介: 世界各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 速发展阶段,2012 年底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94 亿,2020 年将达 2.43 亿, 2025 年将突破 3 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 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尽管中国养老产 业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场空间逐渐打 开。2010 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 1 万亿元,2050 年左右将达 5 万亿元。而目 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 1000 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293、项目名称:艾斯贝尔:美国低龄留学专家 项目负责人:张翔 邮箱:sean2004@gmail.com 项目简介: Aspiror LLP.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美国领先的低龄留学教育服务公司。 多年来专注于全美百余所精品私立高中的国际生招生与培养工作。公司凭借多年积 累的成功经验,为前往美国的留学生们提供细致的境外服务、人性化的关怀和专家 级的升学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留学生活,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差异, 正确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及综合素质的人才。 艾斯贝尔教育咨询公司总部位于厦门,为 Aspiror LLP.的中国全资子公司,并于 青海省西宁市及福建省建瓯市设有中国分公司与办事处。公司负责美国百余所精品 私立高中在中国的国际交流和招生工作,并致力于将美国顶尖教育引入中国,为中 国的学生和家长更加了解美国的教育体系和各学校的特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中 国的优秀学生接受美国的顶尖教育成为国际的尖端人才而努力。公司并于青海省西 宁市设立在 Aspiror 拥有多名来自于于北美顶级大学在读、毕业生组成的大学升学规划师精 英团队,帮助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时期进行量身定制的短期和长期的美国顶级大学升 学规划,最大化提高个人竞争力,并帮助他们为北美大学学习与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同时,Aspiror 凭借其独特优势,与数位来自于美国世界 500 强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 人们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我们的学生学习成长后既能顺利踏入世 界 500 强企业,成为真正优秀的国际尖端人才。 Ⅰ.市场定位 1.1 市场定位:美国低龄留学专家 1.2 消费者定位:子女年龄: 14—18 岁 初二至高二 观念:认可国外教育理念/接受美国文化 职业:富贵人士/官员或企事业领导/高级白领 群体探讨:企业协会/商会/教育培训机构/院校 1.3 终端定位:A 留美前的咨询与受理+各项考试与技能培训(如:托福、 SSAT、英语口语) B 留美中的课程辅导与补习(如:AP 课程、英语强化) C 留美后的大学升学辅导+职业生涯规划 -267- 1.4 品牌核心价值:为家长提供最放心、最权威的一站式美国低龄出国留学服务 1.5 服务核心诉求:A 源自美国最权威的出国留学服务 B 拥有全美地区数量最多的高质量学校资源 C 提供全美地区安全可靠的寄宿家庭服务 D 可全程追踪了解子女点点滴滴的成长历程 E 出国后的课业补习与辅导 F 集合高中升至大学一体化完整的全美高等教育规划 G 大学毕业后推荐至北美 80 家知名企业就职 Ⅱ.市场前景: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 2014 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下称“《报告》 ”),根据《报 告》 ,赴美读高中人数从八年前的 65 人增至 2013 年的 23,795 人,8 年内增数百倍, 低龄化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 基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众多家庭相对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近年来高 中生留学一直高速增长。相关教育界人士表示,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中,低龄 海外留学趋热也反映出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诸多不足。 根据《报告》 ,2013 年,随着本科阶段留学人数的增加,出国读高中的人数也不 断增加,出国留学的年龄层次逐渐向中学生发展。中国在美就读私立高中人数近些 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统计数据显示,在 2005 至 2006 学年, 中国在美国就读私立高中的人数仅为 65 人,人数极少。而在短短 3 年间,中国在美 国就读私立高中的人数迅速膨胀,达到 2008 至 2009 学年的 4503 人。 而在 4 年以后, 2012 至 2013 年,中国在美就读私立高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 23,795 人,其增长速度极为迅速,为 8 年前人数的数百倍。该《报告》分析认为,中国留 学生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低年龄层的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其出国留学的年龄也 越来越小,孩子出国留学的时间越来越早。本科留学所占的比重几乎与研究生留学 持平,高中留学急速发展。 近年来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出国求学人数逐渐增多。目前仅深圳市中学生每年 申请出国留学的人数规模大约在 1000 至 2000 人,且每年以 15%至 20%的速度增长, 其中多集中在初三至高三阶段,目前初中、高中海外留学一年花费大概在 20 万元-30 万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条件日益增长,所以有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在孩子较 小时就出国留学。 294、项目名称:新大陆保险与理财 项目负责人:程正勤 邮箱:maycheng2011@hotmail.com 业绩描述: 2004 至 2006 年年荣获公司总裁奖, 2005 年获全球百万圆桌经纪奖,2008 与 2009 年荣获公司前 50 名最佳经理奖。 项目简介: 本人拥有双硕士学位,在美国对亚洲经贸最活跃的城市洛杉矶学习生活 16 年有 余,从事保险金融理财有 11 年(4 年保险理财经纪和 7 年业务经理),对美国的保险 金融理财产品及行销非常熟悉。本人在这个行业的执照有 Life, Health & Accident License, Property & Casualty License, Series 6, Series 63, Series 7, Series 24 and Series 26。其中 Life, Health & Accident 执照可以做人寿保险,医疗保险和年金。Property & Casualty 执照可以做汽车,房屋和商业财产保险等。Series 6 和 Series 63 执照可以 -268- 做共同基金的投资和投资保险和年金。Series 7 执照可以做债卷和股票的投资。Series 24 和 Series 26 使我具备成为本行业总裁的(Principle)的资格。在知识和实际经验 上我都属于保险理财行业年富力强的中坚分子。美国的保险和理财是美国历史最久, 监管最严和最成熟的行业之一。在这方面有太多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几 年从大陆来洛杉矶的人口急剧增长,他们对美国的保险理财产品需求很大。这一方 面取决于美国公司历史悠久,信誉良好,同时价格比中国便宜 3 至 5 倍,比香港便 宜 2 至 3 倍。在本人服务的大陆诸多客户中,福建人勤劳善良,关爱家人和注重财 富传承给本人印象颇深。所以本人很想来福建考察,看看有无建立一个分公司和同 有关方面合作的可行性。 295、项目名称:旅游电商平台 项目负责人:张平 邮箱:ping.z@126.com 业绩描述: 1.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曾获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点名表扬;2.在中越 边境自卫战斗中建立军功;3.在中央电视台作品“雕塑家尹光中”作为中国的优秀电 视作品送世界各国参加电视节;4.任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 期间,促成建立了两国政府间电视事业的交流与合作;5.出任总制片/总导演,联合 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出版社,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新南威尔士州电影电视 局,澳大利亚外交部共同制作中澳两国之间第一部 26 集大型合拍系列片《澳洲之旅》 (SEARCH AUSTRALIA) 。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二套节目中连续播出三年四 轮,中国教育电视台连续向全国播出。同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向全国发行配套书 籍;6.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全真立体电视技术”发明专利证书… 项目简介: 旅游电商平台是:运行于宽带传输,实现 24 小时全国旅游场景实时视频收看、 全产业实时交易、实时监管的视频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平台。1. 向全国旅游机构提供 24 小时实时视频信息发布,所有与旅游相关的:城市景观、景区景点、交通状况、当 天气象、酒店住宿、商场购物、当地文化娱乐、土特产品等全部进行实时视频图像 24 小时不间断播出。2. 向消费者提供 24 小时全旅游领域视频购物平台,可以实时收看 上述所有旅游机构发布的内容并实时任意选择、组合、更改自己的旅游内容与方式, 包括目的地、交通、住宿、购物、美食、娱乐等等,满足游客足未出户,即可把将 要出行的全程活动任意收看、安排,尽在掌握。3. 消费方通过电脑,手机均可自行 上网搜素、查询、交易,不通过任何中介进行实时收看、选择、组合、消费。4.此产 品集现代电视业务、网络信息业务、电子商务技术,集成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上, 把旅游电商平台发展到一个对买卖双方都任意方便发挥同时成本低廉的程度。5.旅游 电子商务平台将通过网络传输与 O2O、OTS 市场运作进行跨国度商业扩张,前程未 可预测。 296、项目名称:新产品外观及功能创新设计 项目负责人:肖莹瑛 邮箱:Xyy916@gmail.com 业绩描述: 2012,设计产品 Arosa Spring Fondue 获国际设计顶尖奖项红点奖;2002,获第 七届全球自行车设计比赛铜奖,并应邀领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2001,获香港玩 -269- 具设计比赛铜奖,并应邀赴港领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2002,获中国家具设计大 奖赛铜奖一项、优秀奖两项。 Other awards:获第一届青岛国际青年设计师大奖赛优秀奖两项(最高奖为优秀 奖) ;获得上海市大学生优秀包装设计;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高等美 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获个人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署名专利五十项。 项目简介: 拥有欧洲,德国,意大利等上百名著名设计师团队的支持,丰富的设计资源, 最新的潮流信息。针对医疗器械,工程机械,桌面产品及器皿,陶瓷,家具,智能 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创新实用设计。多次成功得为欧洲几大奢侈品牌开发新产品,并 得到市场广泛好评,销量递增。有意与国内各大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并提供最新技 术和潮流信息。 个人拥有一项获得香港国际玩具铜奖的玩具设计,音乐玩具手套,已经在中国 获得实用新型自主知识产权一项。寓教于乐,开发儿童智力,趣味性强,同时生产 成本低,市场首创,前景广阔。追求完美设计 提升企业品质帮助中国企业从中国 生产到中国设计的转行。 作为艺术中心,文化璀璨的欧洲,设计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欧洲企业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多年为知名桌面消费品 MONO 提 供设计服务的经验,MONO 每 3 个月定期开发全新产品,并有效改善现有产品的结 构和材料使用,以提升产品的层次,追求卓越的完美品质。这点是我们值得学习和 推荐的。 德国设计极度追求细节完美,小到一个焊接点,要求看不见任何痕迹,我们公 司多次联系中国的专业加工工厂,却始终都达不到质量要求。中国企业在追求数量 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下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各个细节都做到尽可能完美,整个产品 层次才会得到提升,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设计的独创性,是一个品牌发展的命脉,相信在座各位企业家深知其中的重要 性。随着各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优秀的设计部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这个项目是 集合了欧洲众多知名设计师,丰富的资料库,专业的设备,为中国企业提供欧洲高 质量完美设计品质,帮助中国企业如虎添翼,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欢迎各大企 业与我们合作,谢谢。 297、项目名称:国际两文多语教授法与国内语言教育培训市场的拓展 项目负责人: 武穗明 邮箱:plgz38@163.com;plgz@sina.com 项目简介: 语言教育与语言关联培训机构在我国的大中城市里已初具规模,但与教育大国 的日本相比较而言,我们在教育培训与教研领域其广度与深度上仍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我国各地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国际语言教育培训产业市场的发展与拓展水 平、教学质量、市场份额的总量仍显不足及拓展面不够均衡。 如何把握时代契机与市场需求以及不断提升我国多语种培训教育与教研的质和 量,形成更高、更广、更强的,融入了日本现代教育理念,又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 语言艺术与国际语言专才方面的教授方法,并积极参与拓展语言、教育培训产业市 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研究与实践的特定课题。我们的教养理念是要扶植与提升一 大批语言技能优秀,可独立进行文学创作、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 宣传、演艺娱乐、文化发展、数字动漫、教学研究、党政机关等文化和文艺管理、 -270- 经营又或是懂得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及 实践的语言专业领域中社会急需的人才。 298、项目名称:中国中小企业美国市场开拓运营服务 项目负责人:赵巍 邮箱:commcha2016@gmail.com 业绩描述: 申请人在 2004 年至 20005 年期间,在美国当地报社 New World Times 担任行政 经理,负责报社内部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外事联络;2005 年至 2007 年期间,加入美国 一家大型的东方饰品连锁店 Oriental Decor,负责东方特色商品的营销和推广;2007 年至 2010 年,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获会计学硕士学位;2010-2012 在加州普天会计 师事务所担任财务与税务会计,负责美国中小公司商务咨询、公司成立、财务与税 务管理与咨询、与美国的政府部门沟通解决客户的商务税务问题,等等;2012-2013 年任职于美国加州政府平等委员会,担任加州地方中小企业的财务与税务审计,审 核公司的帐目,就税法问题给公司法人和相关财务人员做咨询和指导;2014 年年初 开始,担任 Applied Bionanox 公司总经理兼职财务总监。多年来在中美商务咨询、行 政管理、财务税法等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项目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众多中国企业和集团纷纷在美国等国家强劲登 陆,抢占海外市场和商业资源。中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由 2005 年之前的平均每 年 30 亿美元提高至 2013 年的 900 亿美元。中国政府希望其巨额外汇储备多元化, 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向全球,到海外投资,寻找新的市场、增强能源和原材料保障、 并通过收购新技术、品牌和管理技能增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的推动和引导下,中 国的很多企业借助于国际性的专业团队,在国外成立全新的公司或子公司,使企业 顺利、规范地进入正常的国际化运营轨道。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外的拓展经营需求也日趋增长,它们拥有着技术、经营 管理和良好发展的优势,在海外拓展市场的意愿强烈,然而对海外的资本市场、文 化、语言、法律法规、当地的习俗等许多方面都不甚了解,在没有充分调研和专业 咨询指导的前提下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败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为中国中小企业 提供全方位的海外经营的专业商务咨询,提供完善的税法服务,成为了急需的业务, 也成为了这一专门行业的一个巨大商机。 申请人根据多年的在美国公司、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和美国政府的工作经验,对 我国有意愿到美国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的商务咨询,为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环 境中保驾护航,使企业对美国的经济和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同类型公司的运营 模式、政府对企业的税务政策,以及当地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利于企业 找准运营定位,在商业决策和正式运营中处于有利地位。据统计,福建省 99.9%的企 业是中小型企业,仅中小工业企业数就有 187359 家,如能帮助这些企业掌握海外的 相关行业市场导向,深入了解美国的商业税务法规,使中小企业准确定位并成功进 入美国的市场,将是一项有巨大经济意义和商机的项目。该公司成立的前三年内, 预计服务中小企业 200 家,预计总利润 2000 万元,新增岗位 50 人。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