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规划终期评估报告.pdf
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终 期 评 估 报 告 甘肃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021 年 6 月 评估报告摘要 为全面、客观、准确评估甘肃省实施《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以下简称妇女发展规划)的情况,甘肃省 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于 2021 年 3 月—5 月在全省组织开展了 两规划实施终期评估工作。终期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掌握 2011-2020 年全省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工作成效和妇女发展各项目标的进展 及实现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分析判断妇 女发展状况、水平和趋势,结合全省实际持续推进妇女发展,为 进一步明确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增强各级 政府、各成员单位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意识提供参考。 评估报告共分为 6 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甘肃省经济、人口等 基本情况,概述了开展终期评估工作情况,描述了妇女发展规划 目标完成情况,总结了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实施妇女发展规 划及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妇女发展提出 了工作举措及建议。 评估报告显示,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 坚持 将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妇女全 面持续发展。制定实施一系列法规政策,从源头上保障了妇女的 各项权益;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根基;改善民 -1- 生关切,优化了妇女发展的环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 实效,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协调、成员单位各 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推动妇女发展工作格局。 评估报告指出,《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实施成效显著,主要监测指标完成良好,妇女发展规划 60 项指标, 57 项达到终期目标,达标率 95%。10 年来,全省妇女事业取得了 长足发展,妇女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逐步深入人心,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妇女参 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程度得到提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和家庭生活等领域享有更加广泛的权利;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 高,男女受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妇女享有更加完善的卫生保健服 务,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评估报告指出,全省在实施妇女发展规划中取得 5 个方面的 主要做法和经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源头保障, 维护妇女权益;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根基;办好民生实事, 破解发展难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评估报告指出,全省在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及妇女发展中存在 5 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妇女健康 仍面临挑战;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性别歧视观念依然存 在;妇儿工委自身建设有待提升。 评估报告提出,进一步推进妇女发展的工作举措及建议有 6 个方面: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服 -2- 务质量,保障妇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法治建设,切实保 障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大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性别意识;健全工作机制,为新 时代妇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 终期评估报告 一、甘肃省基本情况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全省土地面积 45.4 万平方公里,辖 14 个市州、86 个县市区,常住人口 2501.98 万,其中女性人口 1231.89 万,占总人口的 49.24%。2011—2020 年,是甘肃经济总量提升最 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至 2020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9016.7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6 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 1237.34 亿元,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达到 874.5 亿元,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147%;一般公共预 算支出达到 4154.9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183%。城、乡居民可支 配收入分别达到 33822 元和 10344 元,比 2010 年增长 156%和 202%。 城镇化率达到 52.23%,比 2010 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财政用于民 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 出达 662.99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190%;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 支出达 370.24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269%。 二、甘肃省开展终期评估工作情况 按照国务院妇儿工委的安排部署,2021 年 3 月,省政府妇儿 工委办公室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 2020 年)〉和〈甘肃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实施情 况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区、各成员单位进行自查评 -4- 估,并向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提交两规划自查评估报告。 2021 年 5 月,省政府妇儿工委抽调成员单位领导、联络员和 教育、卫生领域专家共 52 人组成 7 个评估督导组,深入全省 14 个市州 26 个县市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妇幼保健院(站)、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养老机构和儿童福利保护机 构以及企业、村(社区)等,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 察、入户访谈等方式,对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实施两纲、两规划 工作进行了终期评估。 省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依据省统计局提交的统计监测报告和 各成员单位、各市州妇儿工委的自查评估报告,结合省级评估督 导情况,形成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三、妇女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2011 年 9 月 14 日,省政府颁布了《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确定了 2011—2020 年我省妇女与健康、妇 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社会保障、 妇女与环境、妇女与法律 7 个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并要 求对规划的实施效果开展年度监测、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 (一)总体评价 10 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 坚持将妇女事业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妇女全面持续发展。 制定实施一系列法规政策,从源头上保障了妇女的各项权益;加 大资金投入,夯实了妇女事业发展的根基;改善民生关切,优化 -5- 了妇女发展的环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实效,形成了 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社会 各界广泛参与的推动妇女发展工作格局。 10 年来,全省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妇女生存、保护、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逐步深入人心,尊重妇女 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享有更加广泛的权 利;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妇女 享有更加完善的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妇女发展规 划 60 项重点监测指标中 57 项达到 2020 年终期目标,达标率 95%; 2 项指标未达到终期目标,占目标总数的 3.33%;1 项指标因人口 普查的部分数据尚未统计出来,无法判断是否达标。 (二)分领域评价 1.妇女与健康 (1)妇女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加。2019 年妇女人均预期寿 命为 76.25 岁,比 2010 年提高 2.19 岁。 (2)孕产妇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由 2010 年的 33.23/10 万降至 2020 年的 15.07 /10 万,其中农村孕产妇死亡率 由 2010 年的 37.5/10 万降至 2020 年的 16.18 /10 万 。 -6- (数据来源:省卫生健康委) (3)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加大。2020 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 为 83.81%,比 2011 年提高 44.04 个百分点;宫颈癌患病率为 37.07/10 万,乳腺癌患病率为 27.75/10 万,比 2014 年分别降低 27.52/10 万和 14.67/10 万(2014 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数据来源:省卫生健康委) -7- 2.妇女与教育 (1)女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稳步提高。2020 年在园儿童 中女童所占比例为 47.69%,比 2010 年提高 2.99 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男女差别。2020 年小学初中在 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 47.48 %,适龄女童能够平等接受九年义务 教育。 (3)高中阶段教育性别差距持续缩小。2020 年普通高中在 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 50.39%,比 2010 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职 业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 47.82%。 (数据来源:省教育厅) (4)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进一步提高。2020 年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为 44%,比 2010 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普通高校在 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为 50.65%,比 2010 年提高 4.28 个百分点, -8- 更多的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数据来源:省教育厅) 3、妇女与经济 (1)妇女就业比例基本稳定。2019 年妇女就业人员占全部 就业人员的 47.10%,女性非农就业人数占全部非农就业人数的 38.35 %;2020 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 100.6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 37 万人。 -9- (数据来源:省统计局) (2)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持续提高。2020 年公有经济企 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为 31%,比 2013 年提 高了 3.25 个百分点,呈逐年增长趋势。众多的妇女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半边天”的作用日益彰显。 (3)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得到有效维护。2020 年执行了《女 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为 74.55%,比 2010 年提高了 31.41 个百分点。 - 10 - (数据来源:省人社厅) 4.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1)女性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比例持续提高。2020 年省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 26.6%,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 为 20%,分别比 2010 年提高 4.01 和 7.5 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省人大) - 11 - (2)各级女领导干部比例不断提高。2020 年省政府、市州 政府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全部达到 100%,县市区政府 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达到 93.02%,比 2010 年提高了 8.14 个百分点;省、市州、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 干部的班子比例为 47.22%、44.92 %和 36.07%,分别比 2010 年提 高了 1.98、11.52 和 2.24 个百分点;省、市州、县市区政府工作 部 门领 导 班子 配 有正 职女 干 部的 班 子比 例 为 8.33% 、 7.42% 和 4.41%,分别比 2010 年提高了 3.57、4.18 和 0.84 个百分点。 (3)女性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比重不断提高。2020 年企业 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的比重为 32.41%,比 2010 年提高 了 10.12 个百分点;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职工监事的比重 为 35.85%,比 2010 年提高了 10.12 个百分点;职工代表大会中女 性比例为 26.67%,比 2010 年提高了 3.6 个百分点。 (4)女性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程度大幅提升。2020 年全省 有女性成员村委会的比例为 100%,村委会、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 例为 36.21%、75.21%,分别比 2010 年提高 14、22.81 和 32.71 个 百分点;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为 14.63%,比 2010 年提高 13.67 个百分点。 - 12 - (数据来源:省民政厅) 5.妇女与社会保障 (1)女性参加社会保险比例稳步提高。2020 年全省参加城 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女性为 95.8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 62.96 万人; 参加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为 1197.6 万人,比 2012 年增加 949.53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人数 为 127.2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 53.52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 老保险的女性人数为 698.96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 554.11 万人, 逐步实现城乡妇女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待遇全享受;有 73.7 万 名城镇女性参加失业保险,90.84 万名城镇女职工参加工伤保险, 分别较 2010 年增加 14.5 和 52.38 万人。 - 13 - (数据来源:省医保局和省人社厅) (2)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020年全省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平均标准分别由2010年的204元、71元/人.月提高到577元、369 元/人.月。74.91万妇女享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符合条件的妇 女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6.妇女与环境 (1)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美化。2020 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为 100%和 97.18%,分别比 2010 年提 高 62.05 和 34.59 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5.15 平方 米,比 2010 年增加 7.03 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36.28%, 比 2010 年提高 9.16 个百分点。 (2)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20 年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 人口比例为 93%,比 2010 年提高 34.18 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 普及率为 33.2%,比 2018 年提高 23.18 个百分点。(2018 年统计 口径发生变化) - 14 - (数据来源:省水利厅) 7. 妇女与法律 (1)严厉打击针对妇女的犯罪活动。2011 年以来,全省破 获强奸案 4207 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 205 起,破获组织妇女卖淫 案件 1535 起,针对妇女的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2)积极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2011 年以来,全省共有 65507 名妇女获得法律援助。我省建立受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 99 个,得到救助和庇护的妇女儿童 1126 人次,实现了应助尽助的 目标。 - 15 - (数据来源:省妇联) 四、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党政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 妇女发展规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十三五”规 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 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听取妇 女儿童工作汇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妇 女儿童工作,副省长、省政府妇儿工委主任亲自带队深入市县乡 调研两规划实施情况。省政府每 5 年召开一次全省妇女儿童工作 会议,2012 年 5 月在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刘伟平 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省政府妇儿工委主任部署妇女儿童工 作。省政府妇儿工委每年召开妇儿工委全体(扩大)会议或专题 会议,安排部署妇女儿童工作任务。 2.强化责任落实。省政府妇儿工委把建立落实督导考核长效 - 16 - 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推动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工作的有力 抓手,细化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层层靠实责任,确保各项 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全委(扩大)会上,副省 长、省政府妇儿工委主任与各市州政府、各成员单位签订本年度 实施两规划目标责任书,夯实各方责任,强化督查管理。每年抽 调各成员单位领导、联络员及教育、妇幼卫生专家组成督导考核 组,分别深入成员单位和各市州实地督导考核,对推进工作力度 大的成员单位和市州在全委会上予以表扬。 3.坚持达标预警。每年根据两规划统计监测报告,及时分析 研究,对预测难以达到终期目标的重点难点指标做出预警,及时 向相关成员单位和 14 个市州政府妇儿工委分别发出《省政府妇儿 工委关于两规划目标达标的预警》,要求接受预警的扛标单位和 市州政府提早研究制定攻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这 项机制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的肯定,在 2016 年召开的全国妇女儿 童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推广。 4.坚持结对帮扶。开展了由 36 个成员单位与国家级两纲和省 级两规划示范县市区结对帮扶工作,引导成员单位发挥省直部门 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示范县市区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有效 提升示范县市区两规划实施工作水平。 (二)注重源头保障,维护妇女权益 1.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2014 年 1 月,省 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甘肃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 - 17 - 本国策实施意见》,把国策内容细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 20 项政策 措施,有力推动了妇女在参政、就业、教育、卫生、婚姻等重点 领域的性别平等,特别是对进一步推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领域 指标达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2.妇女权益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省先后制定 实施了《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甘肃省法律援助条例》《甘肃 省无障碍建设条例》《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甘肃省特困人员 救助供养办法》《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办法》《甘肃省促进女性公 平就业工作的意见》《甘肃省贯彻落实<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甘肃省实施<中国反对 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 年)方案>的通知》《甘肃省特殊 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 实施意见》等。省教育厅制定实施支持临夏州、甘南州教育跨越发 展行动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政厅在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证上,增加了配偶及家庭成员登记栏。省司法厅 与省妇联联合下发《关于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意 见》;省总工会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将妇女权 益保护的有关条款纳入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从源头上维护了 妇女的合法权益。 3.妇女参与社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省委组织部进一步 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列入《甘肃 - 18 - 省 2015-2018 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2019-2023 年甘肃 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并会同省妇联制定下发《关于 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女干部工作的通知》,明确年轻女干部教 育培训、实践锻炼、选拔使用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省委组织部制定 县处级女干部和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的意见,实现了退 休年龄上的男女平等。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妇女参与基 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合法权利。2020 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甘肃省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方案》中对优化村(社区)“两委” 班子结构提出明确要求:“两委”班子中原则上至少有 1 名 35 岁 以下的年轻女干部、至少有 1 名妇女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参 选人专职专选,努力提高村“两委”女性成员比例。 (三)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根基 1.妇女健康方面。各级财政先后投入 19.5 亿元,支持省内 3/4 的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6 亿余元,加强 68 家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创建国家级、省 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 45 个。从 2014 年开始,省级资金 每年投入 100 万元实施农村孕妇产前筛查补助项目,为 1 万例农 村孕妇进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持续 推进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治项目,自 2011 年实施以来,累计投 入 1.95 亿元,为 1155 名患儿安装电子耳蜗 1450 台。全力推动新 - 19 - 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全覆盖,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 目覆盖到 75 个县,2015-2020 年累计完成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 筛查 39.4 万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营养包 59.23 万 人。 2.妇女教育方面。2014—2018 年,累计投入资金 238.63 亿元, 惠及 12094 所义务教育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数的 96.7%,惠 及 267 万名学生,占义务教育学生数的 96.4%,各地义务教育学校 达到国家“20 条底线”。2019-2020 年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 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 120—140%的比例持续 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共投入资金 65.75 亿元,项目覆盖 4183 所 义务教育学校。2019-2020 年多渠道筹措资金 21.67 亿元,加快建 设“两类学校”2029 所(其中乡镇寄宿制学校 633 所、乡村小规 模学校 1396 所)。2017-2020 年累计投入 14.87 亿元,着力改善 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全省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达到 1011.46 万平方米。2018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 3 年把“深度贫困县农村 边远地区温暖工程”和“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 设项目”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 13 亿余元解决了深度贫困县 48 万余名师生采暖和约 8000 名教师住宿问题。 3.社会救助方面。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 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 等政策。从 2016 年起,在免除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 - 20 - 园幼儿保教费的同时,对 58 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入园幼儿再减免 1000 元的保教费。2016 年以来,累计发放学前、义务教育、普通 高中资助资金 100.05 亿元,受益学生 908.49 多万人次。实现农村 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省农村学校全覆盖,2016 年以来累 计受益学生 851.5 万人次。2009 年以来,下达中央和地方财政补 助资金 187.76 亿元,支持 175 万户 700 万农村群众危房改造;2019 —2020 年,投入补助资金 45.18 亿元,实施改造老旧小区 1328 个 25.37 万户,切实改善妇女儿童的住房困难。 (四)办好民生实事,破解发展难题 1.聚焦精准脱贫,强化政策支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 作大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深化“巾帼脱贫行动”促进贫困 妇女脱贫的意见》,从就业支持等 6 个方面制定支持妇女脱贫的 具体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党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体系。为适应 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未就业妇女的就业能力,积极开展 下岗、失业及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将有 培训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妇女全部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范围。 2018 年以来,我省把扶持创办扶贫车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吸 纳贫困妇女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增收的有效措施,截至 2020 年全省 建成各类“巾帼扶贫车间”472 个,就业妇女 30701 人,其中建 档立卡贫困妇女 11937 人,人均月收入 2000 元以上。2018-2020 年,全省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员 10.3 万人,其中女性 约占三分之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和支持具备照料护 - 21 - 理服务技能的留守妇女、单亲母亲积极参与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 料护理工作,为她们创造和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帮助其增加 收入。 2.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创新“资金扶持—发 展产业—技能培训—创业增收”工作链,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累计发放 330.34 亿元,连续 5 年位居全国首位,扶持 72.75 万妇 女创业增收;2011—2020 年,累计投入资金 5625 万元,培训输转 陇原妹 3.79 万人,人均月增收 4000 元以上;投入资金 9500 万元, 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 11.65 万人;投入资金 4805 万元,建立巾 帼脱贫示范基地、贫困妇女种养业基地 409 个,带动 10.45 万名 妇女脱贫致富;2015—2019 年,投入资金 5000 万,培树“陇原巧 手”及骨干 20.67 万人,帮助她们掌握增收技术,居家灵活就业, 人均年增收 2000 元以上。 3.关注弱势群体,满足困难妇女需求。在国务院制定残疾人 “两项补贴”之前,2012 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率先实施重度 残疾人护理补贴,2014 年增加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开展残疾妇 女再就业工作,安置 1 万多名残疾妇女就业。2011-2016 年,省 市两级组织部门共筹措资金 1636 万元,支持妇联组织举办农村 “两癌”贫困妇女创业技能和康复能力培训班 56 期,帮助 2845 名“两癌”贫困妇女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康复能力,增强生活信 心。2015 年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后,省委组织部、省 妇联等 6 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 58 个贫困县 17 个插花县开展妇 - 22 - 女“两癌”普查救助工作的通知》,在贫困县开展“两癌”预防 干预、免费普查、诊疗救助、康复培训“四大行动”。2018-2020 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为 民办实事项目,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 2.62 亿元,219.79 万农村妇 女受益。2021 年又将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并覆盖城镇低收入适龄妇女。2011 年以来,落实全国妇联、中国 妇基会“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9559 万元,救助“两癌” 患病妇女 9559 人。争取地方财政和爱心企业、人士捐款捐物,累 计发放“两癌”救助金 580.02 万元,爱心物资价值 59.32 万元, 购买“两癌”保险 556.5 万元,共有 21.56 万名妇女受益。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相关法 律法规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推动将性别意识纳 入决策领域,强化了各级领导和决策层男女平等的意识。通过举 办法制讲座、培训班、召开性别平等座谈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宣传 和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妇女儿童 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各类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弘扬主 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开设专栏和 专版,播出专题片,发布公益广告,举办新闻发布会、研讨会、 文艺演出,在城镇、乡村开展义务咨询、知识竞赛,张贴宣传标 语,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为推动妇女发展规划 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 23 - 五、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及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妇女发展整体水平城 乡区域间差距明显,农村贫困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生存 发展条件相对滞后,城乡区域间妇女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还存 在差距。2020 年,14 个市州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 36/10 万(甘南), 最低为 0(白银、嘉峪关、金昌、酒泉),相差 36/10 万。城乡教 育差距依然存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城乡、区 域和校际之间仍有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妇 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较为落后,2020 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33.2%,远低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 70%以上”的目标要 求。 (二)妇女健康仍面临挑战。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 癌)患病率仍然较高,2020 年为 37.07/10 万和 27.75/10 万,严重 威胁妇女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稳定。“二孩”政策实施后,由于 高危孕产妇增多,孕产妇死亡率尽管控制在两规划目标以内,但 时有反弹;孕产妇贫血患病率居高不下,2020 年达 8.16%,比 2017 年提高 3.66 个百分点(2017 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三)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亟待提高。2019 年全省女性青壮年 文盲率为 6.11%,与“小于 2.2%”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妇女 外出务工者以从事简单的服务性劳动和手工劳动为主,在家务农 者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城市妇女也面临失业和再就业双重压力,女性就业渠道 - 24 - 偏窄,创业就业的能力和层次仍然偏低。就业岗位不稳定,特别 是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 (四)性别歧视观念依然存在。受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 发展等因素影响,甘肃省妇女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就业性别 歧视仍然存在,女性在就业、任职、提拔、待遇等诸多方面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女大学生就业相对较难,女职 工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还显薄 弱,个别用人单位尚未完全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两性劳动收入差 距较大。 (五)妇儿工委自身建设有待提升。各级妇儿工委在发挥组 织、协调、指导、督促等职能作用,落实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了的相关政策措施,创新推动实施两规划等方面,与妇女群众的 新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六、进一步推进妇女发展的工作举措及建议 (一)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抓 全省 “十四五”专项规划、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有利契 机,积极推动各部门在制定专项规划时,继续把妇女事业发展放 在重要位置,将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纳入各 专项规划,形成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促进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 设的政策合力。紧密结合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强化政府主体责 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在出台政策、制定规划、部署工作、安排项目的决策中,优 - 25 - 先考虑妇女的发展需要,特别在资金分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 倾斜,建立为妇女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为妇女发展提供更加有力 的支持和保障。 (二)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妇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 步增加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县域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建设,加快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创建,不断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 距,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加 大推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医疗保 健服务。加大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和救助力度,扩大覆盖面。 强化对农村贫困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健康服务人员的培 训指导,支持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健康相关设备购置。加大心 理行为咨询辅导和干预力度,提高妇女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创新 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妇幼健康服务链条和体系链条,全面提 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妇幼健康发展事业新 格局,深入推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强 源头参与, 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 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妇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 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案件的打击力度,对拐卖 妇女、强奸妇女、卖淫嫖娼、重婚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予以打击; 对家庭暴力等危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要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 作用,坚决予以曝光。加大对卫生保健产品、机构和专业人员的 - 26 - 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危害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多措并 举拓宽妇女民主参政议事途径,提高妇女参政比例。 (四)加大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加强妇女职 业培训,在城乡妇女中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 切实增强妇女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大力开展定点培训、订单 培训和各类实用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广大农村妇女在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抓住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契机,不断拓宽女性就业领域,组织实 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引 导高校女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非公经济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性别意识。广泛深入 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 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加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 评估机制建设,推动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促进性别平等、 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确保 妇女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能够全面准确反映 妇女发展状况。 (六)健全工作机制,为新时代妇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 障。进一步加强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 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 方式方法,不断密切各级妇儿工委之间、成员单位之间、办公室 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强大 - 27 - 工作合力,推动新时代妇女高质量发展。 附件:1.甘肃省经济人口基本情况数据表 2.《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标数据表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