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远山的故事.docx
我与远山的故事 贵州毕节织金四中 丁放 远山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远山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远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远山是路,引我走向黎明。 ------题记 (一)梦想与现实 能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儿时起的梦想。在 2015 年的秋天,我用 努力将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在上讲台之前, 幻想着自己对着学生慷慨陈词,奋书疾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来灌溉 滋养他们,可现实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在我的脸上。 四中是一所生源较差的高中,对每一届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的学生 来说高中英语教学是多么的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学情下,我的热情依 然不减,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了相关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幸 而学生不负所望,总能在每次考试中,拔得同层次的头筹。这让我更 加肯定了自己的教学。但有时候,总会感到孤寂,因为一个人带领着 一群群学生奋力向前,也会让我身心俱疲。直到偶然听到邻桌办公的 王老师在听情系远山的课程,发现老师课程讲得不错,于是我主动加 入到了情系远山的双师课堂中。 (二)与远山的相遇 在杨主任的帮助下,我申请到了自己的双师课堂账号,在桂花飘 香的九月我带着高三(5)班,走进了情系远山。这是我从未接触过 的领域,在还不太了解远山的操作流程的情况下,在 9 月 17 日这天 我陪着同学们听了由杨建革老师为我们讲授的——时态和高考核心 词 part1,这些词汇多见于完形填空,很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 杨老师通过幽默的同音教学和专业的词根词缀讲解方式,让学生们在 听课过程中不仅不感疲累,反而更能深刻理解该词汇的意思。在讲授 的过程中,拓展了相关的短语和词汇,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 听完第一届远山课,我思如泉涌。一个新想法在我头脑中汇集而 成,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我将所学过的高频词汇整理成册,并将相 关的词汇知识点填充上去,当作学生们的寒假作业,让他们针对性的 复习巩固。除了词汇部分,作文板块的讲解,让我对写作讲授有了一 个全新的认识。9 月 24 日那天,杨老师讲的是申请信作文,他通过 讲授范文——分析段落写作内容——整理写作框架——拓展相关词 汇和句型表达使我茅塞顿开。我也从那节课后,便一直用这样的写作 思路来教学,学生们从之前的死记硬背作文模板,到现在能对每一段 所需要写的内容熟悉掌握,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进步呢?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我们的学生对讲授的语法内容感到有些许吃 力。每一节语法课后,学生的反应都很消极。的确,对于我们的学生, 这一块的确难以跟上情系远山的内容。直到 10 月 25 日,情系远山开 展了《高中双师交流大会》,我们教师在大会中反映了我们学校的情 况后,授课老师根据我们的学情将授课内容减少了,题目也简化了很 多。11 月份所学习的定语从句和主语从句,学生基本上能跟上老师 的上课节奏了,我们的双师课堂也逐渐磨合好了。 (三)与远山的相惜 作为双师课堂的老师之一,我们也在星期四的时候,准时参加线 上老师指导的备课,并根据老师的教学安排,做好相关的工作。给学 生解答疑惑的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 两个月里,我明显感觉到自身的互动技巧、授课技巧和创新能力等方 面有着不同的提升。我们通过因特网也能享受到大城市优质的教学资 源。每周等待打讲义也成为我开心的事情之一,提前看讲义的内容也 成为了我的习惯,陪学生们一起听课也成了我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为了提高落后地区的教 育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他们还不是很完美,也许他们的课 程没有完全符合我校的学情,但他们在教育路上不曾停歇,用自己的 力量高举着教育的火炬,为乡村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对于这些我心 存感激,因为双师课堂让我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独自前行,他们 也在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好的明天。我也在贵州教育资源网上的空间里, 记录着有关双师的点滴,留下这些年来的教育心路历程,也期许自己 能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践行教书育人的理念如远山为 孩子们举起前行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