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2018年度报告.pdf
01 03 02 04 我们与自然的连结 01 云南白水台,雪白的层层水台映出蓝色的天空,梦幻而浪漫。(自然之友筹款主任 叶叶 摄) 02/05 盖娅沃思花园的蓝天、芒草和洋姜,以劳动开始的初冬元气满满。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狸花猫 摄) 03 北京北四环一写字楼楼下被人忽视的角落里,藏着整个秋天风物的美与原味。 (设计志愿者 KK 摄) 04 日本栗驹高原,彩霞染红了天 , 倦鸟也该归巢了。(盖娅自然学校 鸵鸟 摄) 06 喆里的山路十八弯,喆里的水儿九连环,喆里的山水有哲理。 (盖娅丽江喆里冬 / 夏令营负责人 香蜂草 摄) 07 恭城调研途中,一片鲜活的叶子带来惊喜。(自然之友法律顾问 杨洋 摄) 08 生活在城市的麻雀,分享,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野鸟会会长 李强 摄) 06 07 08 05 目录 理事长寄语 01 总干事致辞 02 年度行动足迹 03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05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15 零废弃赛会 15 废弃物与生命 19 蓝天实验室 23 低碳 + 27 河流守护 31 青年行动 37 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 41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45 公民捐赠 45 社群支持 46 各地小组在行动 48 播撒绿色种子 培力绿色未来 55 盖娅自然学校 55 盖娅设计工作室 59 北京市自然体验活动地图 63 传播影响力 65 财务公示 67 致谢 69 0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理事长寄语 与自然共生,做绿色公民 ◎ 自然之友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张世秋 2019,谨借此机会,向每一位“自然之友” 表达感谢与祝福!希望您也相信,每一个 你 - 我 - 他 / 她,都不仅是自然之子,是 自然之友,同时也是大自然的公民。因此, 这里的自然之友,并不特指作为公益组织 的自然之友的成员、志愿者、捐赠者,而 是每一个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公民。 也愿意借此机会,感谢社会各界对自然之 友这个组织及其保护环境的行动的各种支 持,这些支持体现在您的理解、您的建议、 您的参与……也包括您的批评。正是因为 所有的这一切,自然之友可以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一起,共同探索中国的环境善治之道。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向先贤们、所有志愿 者和每一位自然之友致敬!我们期望与社 会各界一起继续推动环境保护,守护大自 然,在应对环境与发展的挑战中,与社会 共同进步! 存在并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源头之一, 环境社会组织既是社会矛盾冲突的直接介 入者同时也是润滑剂和黏合剂。环境社会 组织可以在环境 - 发展 - 社会的各类冲突 中,发挥多种作用,包括环境权益守望、 公共利益诉求、社会冲突化解和消解。社 会组织对环境权益的守护和维护,有助于 政府 - 企业 - 社会组织 , 是社会治理生态 环境与发展矛盾以及不同主体的环境权益 系统的重要要素和必要组成部分,它们在 冲突在过程中得以平衡和化解,避免其累 现代环境公共治理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积为大的系统性风险。 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缺一不可。人类社 会处在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不仅经济的 快速增长带来了带来社会相对层级的变化 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技术和经济 此外,尽管保护环境的政治意愿高度彰显、 社会共识提升,但执行和实施艰难。守法 成本高昂、违法成本低廉的执法困境依旧 没有根本扭转;因此,环境社会组织不仅 特别致谢自然之友的同仁们,向每一个行动 活动方式的结构性变化也影响并穿透着传 者致敬!在过去一年中,自然之友在环境公 统的社会经济生活,重新解构和建构社会。 益诉讼、零废弃行动、自然教育等诸多方面 社会两极扩张趋势明显,同时又是高度集 取得了难得的有益进展,坚持为无告的大自 中与高度分散相结合,环境与发展、环境 然发声,用每一个脚步和行动呵护人类共同 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 体的自然之本,虽长路漫漫、困难重重,但 给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新的挑 每一份坚守、每一次努力,乃至挫折,都在 战和问题。环境公共治理也呈现自上而下、 播种关爱自然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发芽成 到上下结合的变迁过程,特别是从自上而 中国处在一个剧烈的国内社会转型期和全 长为自然的守护者、行动者。 下的管制到多元主体参与的善治模式的转 球化以及国家关系变化的重要时期,相信 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保护的社会 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进 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存在是现代公共管理 程中,也同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 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 善治积累必要和重要的社会资本。 众环境意识,通过各类公益活动推动社会 当下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是自然意 愿我们不仅是自然之友,也成为自然公民, 各主体环境行为改善,守护环境权益。同时, 义上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利益冲突问题, 致力于以和解及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 也与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环境社会组织 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利益冲突加剧已经广泛 共存、共生! 自然之友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在梁从诫先 生等发起人的努力下正式成立。在过去近 30 多年的时间里,自然之友致力于提升公 是践行环境友好行为的行动者,同时,通 过行使参与权、监督权等,可以有效参与 并促进恰当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和执行 并成为政策落实和执行的守望者和监督者, 以弥补监管不足的现状,成为环境行为监 督的有效触角和延展。 |卷首语| 02 总干事致辞 你会看到,我们的力量源自何处 ◎ 自然之友总干事 张伯驹 2018 年的最后一周,我收到了一条来自 些专业法律行动,不仅有效遏制了云南绿 养自然体验师等环境教育讲师的同时,也 江苏南京的信息,自然之友曾经一审败诉 孔雀栖息地等多地的环境破坏行为,有效 将自然体验课程的年龄段延伸至 0~3 岁, 的常州“毒地”环境公益诉讼案在江苏省 推动山西原平尾矿库等污染区域的整治与 “森林幼儿园”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更 高级人民法院刚刚终审宣判,在大家的齐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生态修复, 多孩子和家庭有机会在自然中得到成长。 心协力下,案件终获扭转。当天北京天气 还以数百万的资金投入,撬动了超过 3 亿 很冷,我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暖意。 元的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实现了环境公益 在这个案件的判决中,明确了“污染者担 责是法律规定的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这 一重要的环境法治原则,该原则也在自然 之友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合力推动下被 写入了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 在我看来,“常州案”的公益诉讼之路, 正如这一年自然之友行动的缩影:面对种 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唯有保持专业专注, 沉着坚持,才有机会推动真实变化,创造 环境社会价值。 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对未来抱 持希望的理由。 诉讼的社会影响力和杠杆撬动作用。因此 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案例于年底入选《人 民日报》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40 个“第一”。 在深度参与我国重大环境立法和政策过程 的专业工作领域,自然之友全年共参与 10 项环境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修订过程。 除了深入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过 程,还联合多家环保组织参与《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发布了第二卷《中 国环境公益诉讼年度观察报告》。 在公众参与领域,自然之友发布了面向大 盖娅设计工作室在这一年中很忙碌,从浙 江龙游的“最美自然小学”到贵阳的生态 幼儿园,从北京中关村社区中的居民共建 花园到与红树林基金会合作的自然游乐场, 一群有着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设计师们足 迹遍布全国各地,成就了一个个富有生命 力的作品。 您翻开的这本册子,是自然之友第一次尝 试将《年报》和《年刊》合二为一,我们 希望将抽象的业务概览和成就数字,与具 象的环境挑战和行动者故事有机地展现在 读者面前。希望这些绿色公民行动的足迹, 也可以在更多的人群、更广的地域中有所 生发。 新的一年,自然之友迎来的不仅仅是新的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自然之友秉持着“建 型嘉年华与体育赛事环保咨询服务的全新 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意识 品牌“Novaloop”,未来这个团队将协助 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地行动”的使命, 更多大型公共活动提升绿色指数;随着低 努力在环境法治、公众参与、环境教育三 碳展馆的开幕,“低碳 +”团队将陪伴与 个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以期推动“发现、 激励越来越多城市人群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培育、支持更多中国绿色公民,推动更多 面向大学生环保团队的“涟漪计划”也开 作为行动者,我们深知力量来源于何处。 自组织环保行动”的核心战略目标得以进 始启动。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研发工作, 感谢陪伴自然之友走过一整年的数万名注 一步落实。 产出更多低门槛、易参与、促行为改变的 册志愿者和 1210 名月捐人,感谢每一个 产品与活动,支持更多绿色公民社群的成 资助和支持自然之友的机构,你们的信任 长和行动。 和给予,让自然之友能够继续扎实专业地 截至 2018 年 12 月,自然之友共在全国 15 个省市发起 40 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其中在年内有 8 起案件正式结案。通过这 在环境教育领域,盖娅自然学校在持续培 战略周期,也有依然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守护公众健康底线和 自然生态红线,需要努力推动更多人的绿 色选择、培育生态转型力量。 实践保护工作,期待我们继续共同创造属 于这个时代的价值与历史。 0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年度行动足迹 1 月 在自然之友和行政部门、执法机构、研究者 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澜沧江珍稀鱼类唯 与其它社会组织等各方合力的推动下,“史 一洄游通道公益诉讼立案。2 月 23 日,自然 上最严格的填海禁令”正式颁布,国家开始 加大对于近海非法围填海的管控力度,以更 2 月 之友工作人员到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起 诉材料(根据 2017 年 1 月出台的《云南省 好地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环境资源案件管辖范围(试行)》,该案为 玉溪中级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 法院审查后当面送达立案通知书。 3 5 月 “两会”期间,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实践 4.22 地球日,自然之友各志愿行动小组在 登上 CGTN。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全国各 地开展 丰富多 样、 结 合当 地 实际的 拍摄制作的“问中国”新闻专题《War on Pollution》向国际观众展现了自然之友以新 月 4 月 环 保 倡 导 与 实 践 活 动。2018 年 自 然 之 友 各地小组共计开展活动 656 次, 累 计 环保法为武器,活跃在守护大自然的第一线。 58394 人次参加。 中国也要有像日本富士音乐节那么干净的音 6 月 3 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自然之友 乐节。5 月 18 日 -20 日,自然之友携手富 2018 年公益音乐会“听,雨林在唱歌”在 士音乐节的“零垃圾之旅”幕后团队共同策 划和执行中国首个零废弃音乐节——天漠音 乐节。 6 月 北京繁星戏剧村奏响自然之音。在约 500 平 米的演出厅里,和近 300 名观众一起, 通过五种感官的连接,在音乐中感受自然的 魅力,传递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自然之友低碳展馆正式开馆。历时 7 个月,数百名营造志愿者参与营造,7 月 28 日, 低碳展馆正式启用。这座面 7 积百余平米的空间是属于绿色生活探索者的“低碳家”!开馆后的几个月间,低碳展馆举办了近 月 20 余场工作坊, 5 次主题分享会,培养了 26 名“一日馆长”志愿者,展馆未来将承载更多市民参访、志愿者培育、课程和工 作坊的举行。(数据截至 2018 年年底) |年度行动足迹| 04 8 月 绿 孔 雀 案 开 庭。2018 年 8 月 28 日 下 午, “99 公益日”,一起为大自然打 CALL ! 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 在腾讯乐捐平台,自然之友发起的三个筹款 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在云南省昆明市 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开庭。 9 月 项目——“用法律守护大自然”、“我为家 乡点绿行动”、“守护城市飞鸟”得到社会 8 月 13 日,自然之友全程参与倡导联合国 公众支持,共筹得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联合梦 414702.4 元。 想号”航班,用旅客们喜闻乐见的趣味方式, 为大家一一解锁在生活中支持联合国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绿主张绿技能。 10 月 日本首相夫人一行访华期间来访自然之友, 11 月 23 日,由自然之友主办的第二届全国 参观了低碳展馆等自然之友工作场景,并与 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结果揭晓。共 自然之友工作团队成员就中日环境保护和自 然教育合作进行了交流。 11 月 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126 幅作品参赛,近 千人次(专家评审员与公众)参与了网络投票。 “零废弃赛会”升级啦! 11 月 30 日,自然之友在京发布公益创新品 牌 Novaloop,这是自然之友公众行动项目 “零废弃赛会”经过近 3 年孵化,首次以独 立品牌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12 月 常州“毒地”案二审判决。12 月 19 日上午 年底,自然之友月捐人数突破 9 点半,常州“毒地”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 1000 人。 法院进行公开开庭审理。12 月 27 日,本案 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污染者 担责”原则在判决中得到明确体现。 自然之友提起的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入选《人 民日报》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 个“第一”。 40 年·40 年底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2018 年,法律与政策项目的关键词可以用“担当”与“沉淀”来概括。“担当” 是因为过去这一年我们面对了很多的挑战,但是依然选择了保持初心,无愧自 然,不负公众。“沉淀”对应的是我们总结过去,立足当下,面对未来的选择。 自 2015 年新环保法实施至今,整整 4 年,自然之友提起了 40 起案件,平均 每年 10 起公益诉讼。积累越多,我们越能看到,作为一家民间组织,面对层 出不穷的挑战,我们能做的其实有限,因此更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符合我 自然之友总法律顾问 们角色定位和使命目标的地方。在坚守初心的前提下,我们要比以往更加的专 刘金梅 注、专业和创新。我们提出我们的关注领域为环境法治、公众健康、海洋保护、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跨国企业环境责任。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公益诉讼”这个标签,更要探究案件背后的行业症结、制 度难点、政策空间,看到“诉讼”这个手段的表象之下,其实是我们试图守护 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净土家园、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人健康快乐地 享受 环境公平与正义带来的自然的美好。 0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全年工作总结 年度行动亮点 蓝天保卫战 针对大气污染排放重点行业,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促进整改,实现清洁排放,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助力。 ◎ 自然之友诉吉林石化大气污染案一审胜诉,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实现了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并稳定达标。 ◎ 自然之友诉连云港碱业公司大气污染案,在诉讼之后实现了整改合规并稳定达标排放。 ◎ 自然之友诉山西原平赤泥库环境污染案,成功调解结案,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推动氧化铝行业尾矿库(赤泥库)闭库,由被告自行筹 集赤泥库闭库项目所需要的全部资金,预计工程费用约 1.5 亿元人民币。 净土行动 促进土壤安全,为立法者提供环境污染一线的实践经验和专家调研结果,积极推动我国环境法治的完善。 ◎ 自然之友提起的常州“毒地”土壤污染责任案二审结案,通过公益诉讼追究土壤污染者的法律责任,通过个案推动“污染者担责” 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贯彻落实。 ◎ 自然之友通过开展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污染事件的调查行动,以举报的方式配合全国环保督察行动,推动污染企业全面整改,实 现企业环境合规。 生态家园守护行动 守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严守并监督生态红线制度的有效实施,及时制止潜在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威胁。 ◎ 2018 年 8 月 28 日,自然之友提起的全国首例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在昆明中院一审开庭。 案件根据绿孔雀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料,推动绿孔雀栖息地于 2018 年划入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 ◎ 贵州黔东南剑河县鹅掌楸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破坏问题,在自然之友提起诉讼后,被告放弃了在保护区内的风力发电风机建设,案件 调解结案后,已经进入修复准备程序。案件通过公益诉讼,推动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 ◎ 自然之友就罗梭江原始热带雨林生态破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联合中科院植物专家对科研空白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 自然之友向国家环境部“绿盾”行动工作组提交 4 份行动建议。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 自然之友组织召开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议题圆桌讨论会,探讨我国民间组织尝试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经 验与挑战。 推动环境法治建设 ◎ 中国环境法治民间行动网络支持体系建设项目 自然之友支持华东、华中和华南三个区域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运作“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 支持更多的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个案; 编写《环境公益诉讼月度简报》、《环境公益诉讼观察报告》等。 2018 年环境公益诉讼网络社会组织成员达到 65 家,核心律师数量增长至 52 名。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06 参与立法 参与修法 ◎《珠穆朗玛峰登山活动废弃物管理办法》 ◎《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对外援助管理办法》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城市绿地鸟类多样性及栖息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提出实施意见 ◎ 关于《北京市公园条例》、《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在北京市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两会提案议案 垃圾议题 3 生物多样性议题 参与国际政策制定与行业研究 ◎ 赴美参加生态损害赔偿系列培训课程。 ◎ 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家环境法治交流与合作论坛。 ◎ 参加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 ◎ 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 构(科咨机构)第二十二次会议、执行问题附属机构第二次会议。 ◎ 参加全球青年生物多样性网络——能力建设工作坊。 ◎ 赴埃及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方大会第十四届会议。 3 法治议题 2 0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重要项目回顾 常州“毒地”案 ◎ 2016 年春,常州“毒地”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 2016 年 4 月 29 日,自然之友针对该事件提起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常隆化工等三被告消 除其原厂址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赔礼道歉等。 ◎ 2017 年 1 月 25 日,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驳回原告所有诉讼请求,并判令两 原告共同负担 1891800 元的案件受理费。 ◎ 2017 年 2 月 7 日,自然之友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2017 年 3 月 1 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诉申请。 ◎ 2018 年 2 月 28 日,常州土壤污染案二审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听证。 ◎ 2018 年 12 月 18 日下午,该案进行了 3 个多小时的庭前会议,对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进行了 确认,对上诉人新提交的证据进行了质证。 ◎ 2018 年 12 月 19 日上午,常州土壤污染案二审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 2018 年 12 月 27 日,常州土壤污染案二审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依据二审判决书, 三家被上诉企业在本判决生效 15 日内,在国家级媒体上就其污染行为向公众赔礼道歉;三家 被上诉企业共同向自然之友、绿发会各支付本案律师费、差旅费 23 万元;驳回自然之友、绿 发会的其他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 100 元、二审案件受理费 100 元,由三家被上诉企业 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常州“毒地”公益诉讼案因一审原告败诉并判原告承担 189 万元案件受理费而备受关注,又因二审判原告胜诉而 受争议。该案是环境保护法损害担责原则在司法中的具体体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告的确定和诉讼费的承担提 供了参考和判断依据。 刘湘 常州“毒地”案公益律师团代理律师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08 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 ◎ 2017 年 7 月 12 日,为避免绿孔雀在中国最后一片完整、连续的栖息地遭受戛洒江一级水电 站建设的毁灭性破坏,自然之友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全国首例野生动 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 2017 年 8 月 14 日,该案获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 2017 年 9 月 20 日,自然之友收到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寄来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云南绿孔雀 栖息地保护案由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 2018 年 3 月 7 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该案进行了证据交换。 ◎ 2018 年 8 月 27 日,该案进行了长达六个半小时的庭前会议。 ◎ 2018 年 8 月 28 日下午,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开庭。 ◎ 2018 年 12 月 10 日,原被告双方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就昆明中院依职权向环保 部调取的材料进行质证。 庄小松摄 张炜摄 / 野性中国 根据今年 6 月 29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红河(元江)干热河谷及山原也被划定 在生态红线内,对绿孔雀、元江苏铁等珍稀动植物作为重点保护物种加以保护。 红河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剑告诉界面新闻,对于绿孔雀栖息地的保护,首先是全面和无限期地停止戛洒江水电 站工程的建设,也包括清理和拆除绿孔雀分布区内其他现有的小水电站;其次要提升现有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 级别、管护范围和管理水平,并探索在其它现有分布区新建各种类型的保护地。 文字摘自界面新闻 2018 年 8 月 29 日《挽救绿孔雀最后完整栖息地 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公益诉讼开庭》一文。 0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重要项目回顾 罗梭江原始热带 雨林生态破坏案 ◎ 2017 年 11 月中旬,网络大 V“开水族馆的生物男”在微博上发布了罗梭江回龙山电站即将截 流的消息,表达了对澜沧江流域下游珍稀鱼类的担忧,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 2017 年 11 月 25 日,自然之友志愿者赶赴回龙山电站施工工地,拍摄了大量现场资料,确认围 堰确实发生溃坝,目测溃口宽度超过 100m,并发现坝址附近的热带雨林已经因为“清库”而被砍伐。 ◎ 2017 年 12 月 8 日至 12 日,自然之友联合植被、植物、鱼类方面的专家对罗梭江回龙山电站淹 没区开展第一次调研。 ◎ 2017 年 12 月 14 日,自然之友给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部、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委第十巡视 组发出《关于回龙山水电站淹没大片热带雨林、毁灭多种珍稀濒危植物的举报函》。 ◎ 2017 年 12 月 19 日,自然之友工作人员赶赴西双版纳景洪市,向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 护局有关领导求证有关回龙山电站淹没自然保护区事宜。 ◎ 2018 年 1 月 5 日,自然之友给云南省林业厅第二次致函《关于回龙山水电站淹没大片热带雨林、 毁灭多种珍稀濒危植物的举报函》。 ◎ 2018 年 1 月 16 日至 20 日,自然之友工作人员邀请热带植被专家等对回龙山电站淹没区进行第 二次考察。这次考察覆盖了回龙山电站淹没区约 35km 的所有范围,发现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植被 仍然正在被砍伐,数量巨大的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未按环评要求进行移栽而被直接砍伐。 数量巨大的珍贵木材正在被装车外运。 ◎ 2018 年 1 月中旬,自然之友再次就回龙山水电站淹没区大面积热带雨林(包括许多保护植物) 正在被砍伐举报到云南省林业厅。 ◎ 2018 年 2 月 2 日,自然之友收到云南省林业厅的回复,回复中确定回龙山水电站的确淹没热带雨林。 ◎ 2018 年 2 月 23 日,自然之友工作人员到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回龙山电站起诉材料(根据 2017 年 1 月出台的《云南省环境资源案件管辖范围(试行)》,该案为玉溪中级人民法院进行 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法院审查后当面送达立案通知书。 ◎ 2018 年 10 月 31 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该案中止审理。 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傣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 粮和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虽然西双版纳已建立了大面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是热带雨林的面积在保护 区中只占了百分之五六而已。所以,库区中的热带雨林是破坏不得的。 勐腊县象明乡的苏底村回龙山水电站的环评报告对库区‘陆生生态调查’所涉及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及走廊带的森林 植被只提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而不提有热带(季节)雨林的存在。其实在该地区海拔 900 米以下的地方还存 在着保存较好的较多在成分、结构和生态特征等属于热带(季节)雨林的群落。而报告中所列的库区很多国家重点 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就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中。 许在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所长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原园长 文字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 年 4 月刊。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10 甘肃、宁夏弃风案 ◎ 据国家能源局《2016 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全年“弃风”电量 497 亿千瓦时,超过三峡 全年发电量的一半,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 17%,甘肃、新疆、吉林等地“弃风”率高达 43%、38% 和 30%。 ◎ 自然之友认为,电力公司没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对其省内的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 电进行全额收购,未被全额收购的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由燃煤发电所替代导致排放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造成环境影响,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 2016 年,自然之友提起两起环境公益诉讼,分别起诉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宁 夏电力公司,一年多后案件分别在甘肃兰州中院和宁夏银川中院立案。 ◎ 2016 年 9 月 6 日,自然之友将立案材料邮寄至兰州中院。 ◎ 2016 年 9 月 14 日,自然之友应法院要求重新准备原告资格证明材料。 ◎ 2017 年 8 月 5 日, 法院通知原告召开庭前会议,后因故取消。 ◎ 2018 年 8 月 14 日,甘肃兰州中院一审做出裁定,驳回自然之友的起诉。 ◎ 2018 年 8 月,自然之友向甘肃省高级人民院提起上诉。 ◎ 2018 年 11 月 9 日,自然之友组织召开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圆桌讨论会,邀请专家、学者对 两起弃风案件进行剖析及讨论,探讨我国民间组织尝试通过司法途径回应气候变化问题的经 验与挑战。 本案是第一起涉及气候变化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类案件如何审理和判决,在世界司法 审判中都是个难题。该案无论结果如何,都会给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提出新的课题。本案对《可再生能源法》 中什么是“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法律概念、法律意义提供了可研究和探讨的空间。同样提出了可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诸如本案中的非直接排污企业——- 电力公司,是否可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是否要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 55 条、环境保护法第 58 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 1 条是否能适用非直接排污企业等?气 候变化公益诉讼案如何计算损失在目前法学理论和实践中也都是空白。随着本案进入实体程序的审理,我们期待着 以上问题的答案。 戴仁辉 甘肃弃风案代理律师 环境公益诉讼行动地图 截至 2018 年年底,自然之友共提起公益诉讼 40 起,其中立案 34 起,已结案 17 起。 立案的案件中,包括水污染 4 起,大气污染 12 起,应对气候变化 2 起,土壤污染 6 起, 生态破坏 7 起,海洋保护 1 起,行政公益诉讼 2 起。 Ⅱᴀ 4䊤 Ꮑᄦ⅁Նअࡃ ⩌ᔮⵡ౼ 7䊤 㵹ᩬ⯷ڙ䃶䃩 ͧᎡ⿸ᵵ ͧᎡ㐀ᵵ 2䊤 2䊤 ๔⅁ᴀ 12 䊤 ౌฑᴀ 6䊤 ⊤∸Ԋ៑ 1䊤 ͚ప⺋ࡻ⚑ࡃ⇦ݣጒᰶ䭽ڙथ ⣜ධᴀᵵ喍᱗⿸ᵵ喎 ప㑾⩅㖰Ⱞ⩢߈ڙथᐰ䷻ᐰٶᵵ ప㑾Ⴎܳڙथᐰ䷻ᐰٶᵵ ऑᅁ⤚䕇ऑ➦⇆ ᴀᵵ喍᱗⿸ᵵ喎 䮂㺬ᰶ㞟ẳ᳄ᱽ᫆ᰶ䭽 䉐Шڙथ๔⅁ᴀᵵ ⪳ ⩅㖰 䨉ᶮ㏏㲣䩣͇ᰶ䭽ڙथ ⣜ධᴀᵵ喍᱗⿸ᵵ喎 Ⴎ 䮂㺬 䛺Ꮃ 㐬ႁ䯭ᵃᖜౝ⩌ᔮⵡ౼ᵵ 䉢ጋ 㒄ᷚ☚ፓ䰕᳄হ⣺⼭冩ㆨᵃᖜౝ⩌ᔮⵡ౼ᵵ ះІ⎃些⩕Ⅱ⎽হ⎬ౝ⩌ᔮⵡ౼ᵵ ξࢄ ᔿጋ⣜Ԋᅭ䔊∂㵹ᩬั㒇ᵵ Ꭼ㺬 ᔿጋ⣜Ԋᅭ䔊∂㵹ᩬ䃥जᵵ ξࢄٵ䨸ࡃጒᰶ䭽ڙथ⣜ධᴀᵵ 䭳㞜ࡃጒ͇ᰶ䭽ڙथぶ⣜ධᴀᵵ 䛾吻䨹͇ᰶ䭽ڙथ⣜ධᴀᵵ ͚ⴠ⇦ξࢄⴠࡃᰶ䭽ڙथ⣜ධᴀᵵ ࢄ⊤䄥ᇈ ᖚ⦣㜗⇨࣬ϔڙथ ぶౌฑᴀᵵ ͚పⴠ⇦๖♣⅁㗎Ъᰶ䭽ڙथ श᳄ⴠࡃܳڙथ๔⅁ᴀᵵ ͚పⴠ⇦๖♣⅁㗎Ъᰶ䭽ڙथ श᳄⇦⩝ܳڙथぶ⣜ධᴀᵵ 䲺䧏䯳ఏ͇ᰶ䭽ڙथ命๔ᆞܳڙथ⣜ධᴀᵵ喍᱗⿸ᵵ喎 श᳄ 䓪Ⴎ ࡄϙ䘪ጯ㟠చᝬౝϔノ⤳ᰶ䭽ڙथぶ⩌ᔮⵡ౼ᵵ ⣝А↪䒓喍͚ప喎ែ䉱ᰶ䭽ڙथ⣜ධᴀᵵ ڲ㧆ऑ ࡄϙ ๖≒⍜喍䯳ఏ喎ᰶ䭽ڙथぶ⣜ධᴀᵵ喍᱗⿸ᵵ喎 ๖≒ ᆞ㺬࣌Ꭰ䊑−Ꮐ๔⅁ᴀᵵ 㢐ьќ⊤∸⩌ᔮⵡ౼ᵵ ᆞ͉䛾ᇚࡃጒ㗎Ъᰶ䭽ڙथ๔⅁ᴀᵵ喍ጟ㐀ᵵ喎 ᆞ㺬 ᆞ͉ ᆞ͉ܜ侙↪䒓ݣ䕍ᰶ䭽ڙथ๔⅁ᴀᵵ 侼⁔䧰↪䒓ݣ䕍ᰶ䭽ڙथ๔⅁ᴀᵵ ፥ጋĄౝąౌฑᴀ䉐Шᵵ 㟼 ፥ጋĄౝąԛฺᴀᵵ 䔋ξ⍜ⷞ͇ᰶ䭽ڙथ⣜ධᴀᵵ Ⴖᓪ ⎃ࡄ Ꮜ䚥䲋∂իԿⅡᴀ̶ᵵ喍ጟ㐀ᵵ喎 ๔शࣾ⩢ᰶ䭽ڙथ๔⅁ᴀᵵ ႶᎳ⯃㘪๔⅁ᴀᵵ ⺼ᐧ 䭠࣬䛾͇ᰶ䭽ڙथぶ⣜ධᴀᵵ喍᱗⿸ᵵ喎 ࢄᎠᐭ⃮᳄⩌ᔮⵡ౼ᵵ喍ጟ㐀ᵵ喎 Ꭼ͉ ⌲䩴ጯ䨊ࢯぶ⣜ධᴀᵵ 卲ᢹấԊ៑Ḻ➖⩌ᔮⵡ౼ᵵ Ꭼ͉ࢄᇚపუ㏔㜗♣Ԋ៑ࡧ⩌ᔮⵡ౼ᵵ喍ጟ㐀ᵵ喎 1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绿孔雀保卫战 撰文:苑城 / 编辑:宋明蔚 / 供图:野性中国、自然之友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 —珍·古道尔 两年前的春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绿孔雀。一开始,人们就要面对抉择:选 10 亿投资的大坝,还是绿孔雀最后一块完整栖息地。 一身金翠,姿态翩然,绿孔雀是中国唯一的一种原生孔雀,野外种群数量已不足 500 只。 一场公益诉讼,将矛盾推向高潮,也让一群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聚到了一起。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律师、学者、摄影师、漂 流运动员等,也有同一个身份——绿孔雀的守护者。 这可能是一个略带天真的身份,希冀在经济利益的洪流中,逆流而上,去回溯那片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这也是一个足够顽 强的身份,两年很久吗?他们还有好多个十年、百年要面对。 2017 年的最后几天,国内多位漂流界的传奇人物云集于云南红河,他们打算在红河上游的石羊江进行漂流。这次漂流的目的 不是探险。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律师、植物学者、公益机构的摄影师,他们大多漂流经验甚少。 他们陆续登上漂流艇,艇的名字叫绿孔雀号。 寻踪 艇上画着一只孔雀,浑身翠绿,拖着长长 的尾羽,昂首站立。绿孔雀在全国已不足 500 只,数量比大熊猫、金丝猴还少。这 片名不见经传的河谷,是中国最后一片完 整的热带季雨林,也是绿孔雀生存的最后 希望。 对于顾伯健来说,这里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名时,一向自诩地理不错的顾伯健问道。 之一。2013 年,还是学生的顾伯健来到云 南,攻读植物学硕士。这里是植物的王国, 来这里做论文,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西双版 纳的热带雨林、高黎贡山的常绿阔叶林…… “我是冲着白马雪山、三江并流,这是多 么好的地方。” 顾伯健满怀期待地来了, 但他的目的地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绿 汁江。 “这是哪里?”当导师第一次说出这个地 “我是很多年前去的,大概就在红河流域。” 导师也有些记不清了。 将屏幕上的地图放大,再放大,他终于看 清绿汁江的轮廓。它像是一个歪倒的“几” 字,蜿蜒奔向石羊江,最终汇入戛洒江。 仅仅从地图来看,他还不明白,身为国际 红河,顾伯健还是知道的。打开地图,红 权威植物学专家的导师,为何对此地青睐 河发源于大理巍山,一路名为礼社江、石 有加。 羊江,经楚雄州双柏县流入玉溪市新平县, 和支流绿汁江交汇,汇流后称戛洒江。江 水一路向东南奔流,进入元江江段,之后 流入越南。 几个月后,他和朋友开着一辆快报废的皮 卡,一路从西双版纳来到双柏。进入绿汁 江流域,海拔越来越低,植被也越来越漂 亮。墨绿的树冠一团接着一簇,密密实实, 通过 1991 年到 1993 年的调查,专家估 计在中国约有 800~1100 只野生绿孔雀。 顾伯健听到绿孔雀消息的地方,在过去是 绿孔雀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60 年代以后,绿孔雀栖息地生境遭破坏、 滥捕滥猎以及遭遇毒杀,绿孔雀种群数量 急剧下降。1991 年 3 月,楚雄市有村民 捡到过 10 余只被毒死的绿孔雀。在论文 的结尾,专家建议在云南四处地区建立专 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就包括石羊江、绿汁 江流域。 二十余年过去,绿孔雀的濒危状况并没有 缓解。“还有一个更要命的,就是村民告 占满了两岸山坡。热带的感觉扑面而来, 顾伯健“一下就被震撼了”。然而,这片 不为人知的河谷,远远比想象中更为丰富。 这让顾伯健兴奋不已。 绿孔雀警惕性非常高,轻易不会出现在人 面前。顾伯健很喜欢一首词,是唐代欧阳 诉我,这里将来会建水电站。”顾伯健得知, 一旦水电站建成,他调查的这片热带季雨 林植被将被淹没,绿孔雀将无处可栖。 做调查时,顾伯健一直有个习惯,喜欢问 炯的《南乡子》。“岸远沙平,日斜归路 顾伯健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追踪绿孔雀。从 问老乡当地有哪些动物。闲谈中,有人告 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 2013 年开始,他一边进行热带季雨林的 诉他这里有孔雀。顾伯健也是一个观鸟爱 人惊不起。” 植被考察,一边在红河上游寻访绿孔雀。 好者,早就听说云南有野生绿孔雀。但除 了摄影师奚志农 2000 年曾拍到过,十几 年间,再也找不到绿孔雀的清晰影像。他 回忆道 “之前在我们观鸟爱好者的圈子中, : 老乡向他提起 60 年代以前的事,那时候 人和孔雀还很融洽,村民在地里干活,孔 雀就在田间开屏炫耀。 之后,他还在石羊江找到绿孔雀的踪迹。 除了绿孔雀,那片河谷也分布着成片的季 雨林。里面有云南最古老的一种植被,苏铁,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水电站的威胁也越来 提到中国的野生绿孔雀,就是一种很悲观 第二天,村民找出一枚孔雀的覆羽。这片 越大,成为了他的心病。2015 年硕士论 的论调,觉得这个物种在中国可能快灭绝 羽毛纹路清晰,金色的眼斑嵌在正中,虹 文答辩时,他还听闻水电站不让建了。 他 了。”村民说每年 3 月都会听到孔雀的叫声, 膜是耀眼的翠绿,瞳孔处蓝得幽深。将它 也曾找过专家、研究所等,但一直没有得 拿在手里,对着阳光端详,每每变换角度, 到确切的回应。 羽毛的色彩也会相应变化。仅凭一片羽毛, 就可以想象绿孔雀的华丽。 2016 年 4 月,顾伯健搜到一条新闻:“戛 洒江水电站导流洞工程于 3 月 29 日开工, 绿汁江归来,顾伯健立即着手查找文献。 其正常蓄水水位 675 米,坝高 175.5 米,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有关中国野生绿孔 计划 2017 年 11 月大江截流,2020 年 8 雀的学术论文并不多,中文 9 篇,英文仅 月首台机组发电。” 1 篇。其中,1995 年发表的《绿孔雀在中 国的分布现状调查》,他印象最为深刻。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12 道奚志农。通过他的镜头,滇金丝猴、藏 孔雀》一文的配图竟为印度蓝孔雀。蓝孔 羚羊等得以受到社会关注。创办公益机构 雀扇状的羽冠,靛蓝的脖颈,也出现在西 “野性中国”后,奚志农继续用影像保护 双版纳街边的雕塑、普洱茶的包装,成了 自然。 孔雀之乡的标志。而真正原生于中国的绿 2000 年,奚志农曾在大理巍山拍到过一 发声 爆破声不时传来,坐在车里都能感受到大 地的震动。 孔雀,反而被挤到文化的边缘。 群野生绿孔雀。2017 年 2 月,他回到当 真正的中国绿孔雀在哪里? 2013 年,绿 年拍摄绿孔雀的地方。孔雀飞翔的河滩没 孔雀被 IUCN 列为全球性濒危(EN)物 有了,“看上去已经变成一个水库”。重 种等级。同样在 2013 年,鸟类专家杨晓 回故地,奚志农听说有位年轻人一直关心 君开展了绿孔雀现状调查和人工繁育研究。 绿孔雀,就这样结识了顾伯健。 为了寻找纯种的绿孔雀,科研团队几乎把 看到了顾伯健的朋友圈,奚志农很快安排 同事婉蓉跟进。3 月 15 日,“野性中国” 全国饲养绿孔雀的动物园联系了一遍,可 惜能找到的只有杂交的绿孔雀。中国科学 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绿孔雀 半座山被炸掉了,原本植被葱郁的山坡只 发布了《是谁在“杀死”绿孔雀?中国最 剩裸露的沙石。路旁的行道树都已被砍, 后一片绿孔雀完整栖息地即将消失》。文 光秃秃的树干倒在一旁。到处都是泥,到 章不长,3000 多字,仅在微博就获得了 此刻,这几百只绿孔雀正面临着水电站的 处都是尘土飞扬。 340 万阅读量。 威胁。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来到施工现场, 多年以来,神秘莫测的绿孔雀终于重回公 据中国水电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的 顾伯健的心情还是挡不住地沉重。2017 年 众视野,可惜,它归来的姿态竟如此悲伤。 《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月 12 日,天下着小雨,还未到戛洒江水 “野性中国”这篇 3000 余字的文章,在 “戛洒江一级电站正常蓄水位 675 米,恐 电站的坝址,路上已经开始堵车。受水电 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噗”地一声, 龙河保护区最低海拔为 680 米”,因而报 站施工影响,白天只有两个时段可以通行, 涟漪一圈圈漾开。 告书认为“水电站建设对恐龙河州级自然 分别是 11:00~12:00 和 14:00~14:30。 更多人开始关注到绿孔雀这个珍贵的动物。 “我实在是憋不住了,实在是忍不了,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汉代乐 求助一些个人或者组织,至少让大家知道 府诗中,孔雀是忠贞爱情的化身。它外形 这么个事情!” 华美,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青睐。曹魏名 种群数量估计不足 500 只。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无直接影响”。但是, 石羊江、绿汁江虽未被划入保护区,顾伯 健却已经调查到绿孔雀的踪迹,这里河谷 海拔远低于 675 米。 士钟会曾作《孔雀赋》,他写道:“五色 河滩是绿孔雀觅食、饮水、沙浴的重要场所, 当天夜里 11 点多,他在朋友圈记下了所 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 这里空间开阔,也是雄孔雀开屏求偶的舞 见所闻,并写道:“三年来,眼见这熟悉 丹口金辅,玄目素规。”像鳞片一般交错 台。一旦水电站蓄水,绿孔雀的栖息地将 的土地已经开始一点点面目全非,深知这 的五色华羽,金色的面颊,均是绿孔雀的 被淹没,已属濒危的绿孔雀再遭打击。 此 电站蓄水后极大的恶果,只要还有点良知 特征。细读古代典籍,不难发现,古人眼 时,距大江截流只剩 8 个月。 的人,怎能保持沉默?!”不到半个小时, 中的孔雀,其实就是绿孔雀。 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全文转发了他 的朋友圈。 只要你关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就一定知 从唐朝的铜镜到宋代的瓷器,及至明清官 员的服饰,均有绿孔雀的形象。然而,翻 集结 开 90 年代的人教版小学课本,《骄傲的 野性中国文章发布当天,奚志农就已动身 1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前往红河流域,同行的还有同事婉蓉、摄 雀存在。而这片栖息地,还有 8 个月可能 分布及整体生态情况是怎样的?是否还有 影师张炜。去戛洒江水电站前,在红河上 就要被淹没。 其他保护物种?仅凭法律团队、植物学专 游一处河谷,顾伯健第一次听到了绿孔雀 的叫声,捡到了绿孔雀的尾羽、看到了绿 与此同时,奚志农还联系到民间环保组织 家、鸟类专家这些人,取证工作异常困难。 自然之友。得知绿孔雀的消息,自然之友 要想取证必须渡江。何艺妮说,小顾老师 总干事张伯驹很快将其作为“重大紧急事 以前只是搭个竹架过去,他的调查是有限 奚志农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那里,而戛洒江 件”来处理,通过法律途径、媒体传播、 的。如果我们也用这种方式取证,那么我 水电站是必经之地。 志愿者行动、政策研究到环评研究,多方 们拿到的证据也是有限的。 孔雀的脚印。 一样的封路堵车,一样的尘土飞扬,被砍 渠道解决。 最好的方式,就是顺江而下,漂流取证。 掉的树倒在路旁,施工依然如火如荼。婉 当自然之友法律团队联系到顾伯健时,顾 考虑到是汛期,以及石羊江个别湍急的危 蓉写道,两岸的山体已经看不到几棵植物, 伯健知道,“绿孔雀可能有救了”。5 月, 险路段,一定要专业的漂流团队。 灰土色的山体都是道道伤痕,入夜,工地 自然之友法律团队赴新平县调研。尚在实 的大灯亮起,照亮了林立的机械臂和钢筋 习期的何艺妮第一次来到绿孔雀的栖息地, 混凝土林,像极了末世电影中的场景。 也见到了正在建设的水电站。调研所到之 传说中的绿孔雀栖息地真的存在吗? 处,很多都是无路的山林,大家只能跟着 顾伯健走。何艺妮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在 一路颠簸,他们终于抵达最接近绿孔雀栖 对岸”。那里均是深山峡谷,顾伯健以前 息地的村落。跟随村民和护林员,一行人 做植被调查,只能等到旱季的时候,拄着 来到河谷,设好隐蔽帐,奚志农和婉蓉一组, 竹竿,冒险涉水到对岸。最后,通过收集 张炜去往下方另一处隐蔽记录点。天色渐 材料和证据,他们发现水电项目环评从程 晚,光线也暗了下来,奚志农觉得可能没 序上到实体上都存在问题。 希望了。突然,一只绿孔雀出现了。 法律诉讼,一开始并不是自然之友的第一 17 年后与绿孔雀重逢,奚志农来不及多想, 选择。在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海南中华白 只是凭借多年的拍摄经验,尽可能将画面 海豚等保护案例中,他们都是通过谈判、 记录下来。要抓取它不同的动态,也希望 协商等方法来推进问题解决。然而,绿孔 它不会被快门惊到,还得换不同的构图。 雀的保护非常特殊。大坝要么建,要么不建, 但是,绿孔雀确实非常警觉。 中间没有可以妥协的余地。 从出现到消失,奚志农记不清有多久,绿 矛盾已然不可调和,而施工还在一天天继 孔雀留给他的时间可能是一两分钟,甚至 续。拖一天,绿孔雀栖息地就多一分威胁 只有几十秒。虽是惊鸿一瞥,却足以证明, 和风险。7 月,自然之友正式提起诉讼。8 在恐龙河自然保护区之外,还有野生绿孔 月 14 日,绿孔雀保护环境公益诉讼案在 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轰动了。这是中国第一例获得立案的保护 野生动物的预防性公益诉讼。戛洒江水电 站在 8 月停工,它会不会卷土重来,这场 诉讼尤为关键。 漂流 “好,你把这杯酒喝了,我就去!” 奚志农一向不喝酒,听到这句话,端起酒杯, 一饮而尽。看他喝得爽快,冯春便答应 7 月去趟石羊江。 冯春,江湖人称“幺哥”,是国内漂流界 的元老,曾参加著名的 1986 年长江漂流、 1998 年雅鲁藏布江漂流。2017 年 4 月, 冯春接到奚志农的微信,得知对方到了成 都。第二天,提着一壶酒,他就去了奚志 农下榻的宾馆。 闲叙几句,奚志农说起绿孔雀,接着聊到 大学生绿色营活动,他想请幺哥 7 月带着 大学生漂流石羊江。“如果要关注绿孔雀, 必须从水里走。”因为这个理由,奚志农 喝下这壶冯春带来的酒,也为之后的漂流 取证埋下伏笔。 8 月底,自然之友和野性中国在绿汁江进 行漂流考察,冯春再次担任船长,多名科 学家和律师参与科考。张伯驹有漂流经验, 冯春让他单艇在前带路,结果借来的单艇 不是硬艇,无法担起护航任务。冯春在微 自然之友环保法律项目负责人葛枫说,要 信上发起求助,一位朋友得知后,从丽江 证明水电站建设对绿孔雀栖息地存在重大 自驾 500 多公里,带着独木舟千里驰援。 风险,取证工作要涉及多个方面。绿孔雀 的分布和栖息地状况如何?淹没区苏铁的 何艺妮是第一次参加漂流。此时,何艺妮 |推进环境法治 守护碧水蓝天| 14 已经毕业,成了绿孔雀栖息地保护案的代 理人之一。8 月正是汛期,绿汁江虽是支流, 却也有急流险滩。把脚紧紧卡在船上,双 手只是机械地划桨。江中常有乱流,船被 掀起又落下,不知道什么时候,一股大浪 就砸到身上。越是这个时候,划桨越要快, 这样才能奋力冲过去。大拇指内侧起了水 疱,很快皮也磨破了,又是一个险滩,只 能忍痛继续划。 太阳直直晒下来,水面反射着阳光,每个 人都晒黑了。除了划桨,何艺妮还有一个 任务,就是进行证据记录。每发现一株苏铁、 一处绿孔雀粪便,她都要拿着手持 GPS 进行打点,然后在本上记下序号和证据的 同一个目的来到了到石羊江。 开庭 中国漂流界老将张继跃此次担任大艇的船 2018 年 8 月 28 日,奚志农、顾伯健等人 长。在第三天的营地,他第一次听到了绿 作为证人出庭,但要在庭外回避。顾伯健 孔雀的叫声。他描绘道:“不像一般的鸟 有些焦虑:“我这么关心这件事,庭审又 叫那么清脆,是一种很洪亮的声音,像是 不能在现场!”庭内,冯春带了两位朋友 胸腔里发出来的,有一种共鸣。”夜里的 旁听, 66 座的旁听席已经满了。法庭不 山谷很安静,只能听到大家的低语。突然 允许记笔记,葛枫全程都在紧张地默记, 一声啼鸣从山谷传来,所有人都停下来, 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记下庭审过程,用于 静听绿孔雀的声音。这边山谷传来一声鸣 之后的复盘。 叫,另外一边又传来一声回应…… 江水回 落,大大小小的石块裸露出来。漂流艇又 一次搁浅,船上的人走下来,熟练地将装 备卸下。6 个人分站左右,抬起漂流艇, 向着石滩走去。路并不好走。这边是大石块, 需要抬高脚才能跨过去,另外一边可能是 头,一手尽量伸出去,贴近陡坡上的苏铁 一个证据是怎么来的,是漂流专家带我们 进去,一个一个打点,一个一个走出来的。” 庭审结束,她代理的第一个诉讼暂告段落。 与绿孔雀结缘快要两年,她印象最深的一 持平衡。 幕,不是看到绿孔雀,也不是在石羊江意 搁浅、抬船、下水、划桨,无论漂流高手、 摄影师、律师还是科学家,都得遵循这套 程序。就这样,四条大船、三艘独木舟、 25 个人漂完了 48 公里的河谷。 2018 年 4 月,何艺妮第五次来到红河流域, 妮要爬到陡坡上,有时甚至要一手拽着石 庭,她并不紧张,反而很淡定 :“我知道每 碎石密布的河沟,一组人步调一致才能保 具体信息。 苏铁常常生长在峭壁上,为了打点,何艺 作为代理人之一,何艺妮是第一次正式上 回收之前放置的红外相机。石羊江上游的 大湾电站突然开闸,巨大的水流从后边追 来,而前方就是一块光板的巨石。 再打点。仅仅是记录这些信息,她就用掉 外落水,而是 2017 年 12 月的那次漂流。 大家正在营地休息聊天,夜色中突然传来 枪声。所有人站了起来,朝向同一个方向, 对着那片山谷大喊:“是谁在开枪!” 那一刻,职业、年龄都不再重要。何艺妮说, 大家不是紧张枪口会不会瞄准我们,而是 紧张为什么枪声会出现。“它瞄准的是哪 里?是绿孔雀?还是其他动物?就是那种 揪 心。” 2018 年 12 月, 自 然 之 友 向 法 两个本子。刘健是我国苏铁研究领域的专 漂流时碰到这样的石头,撞到之后船体往 院补充提交了证据,继续等待案件结果的 家。他在调研时发现,绿汁江分布有上千 往会回弹。然而这次水流汹涌,漂流艇被 宣判。许多参与这场诉讼的人,至今还没 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陈氏苏铁,是至今这 直接拍在石头上。船长张继跃抓住了石头, 有见过绿孔雀。 一物种在国内发现群体数量最多的地区。 船上另一个人直接被冲下水,何艺妮在被 而戛洒江水电站的环评报告中,仅提到 6 甩出后抓住了船绳,“那一刻只知道抓着 株元江苏铁。 绳子,船长叫我放手也没听见。” 12 月下旬,在冯春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户 何艺妮借着救生衣的浮力,顺流漂了下去。 外漂流高手云集石羊江,为漂流科考保驾 好在,很快水面开始变浅,直到她能站起 护航。 来。 她见到了绿孔雀。夕阳西下,一群绿 他们希冀在经济利益的洪流中,逆流而上, 去回溯那片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但他们 也不得不面对这个抉择:选 10 亿投资的 大坝,还是绿孔雀最后一块完整栖息地。 孔雀正从河边飞跑进山。唯有一只落在后 这是一个因绿孔雀而集结的“漂流者联盟”。 25 人组成的团队中,有 10 个人是漂流界 的顶级好手。他们有的曾是 1986 年长江 漂流的一员,有的拿到过世界赛事的冠军, 有的还是昔日的竞争对手,但他们都为了 边,回过头看了她一眼,很快也跑进丛林, 不见了。 原文为《户外探险》杂志 2019 年 4 月刊封面专题。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从大气到河流,从校园到社区,我们的环保行动项目有趣且有益,人人可参 与。引导公众关注个人生活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身边小事开始,以行 动践行知行合一,每个人都能作出对环境更友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美好的环境与安全的资源。 1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零废弃赛会 Novaloop 零废弃赛会项目在大型户外赛事、文化活动及会议中开展公众倡导及环境教育,通过物资减量、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手段, 最大程度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尽可能降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018 年底,零废弃赛会完成由项目向公益产品的蜕变,并以 Novaloop 的公益品牌形象重新亮相。 2018 年末,随着公益品牌 Novaloop 的发布,零废弃赛事也基本完成了由项目到公益产品的进化过程。 我们将以新的身份和更加合理的方法继续推进零废弃理念,使之成为普世价值。 这个过程中团队也逐渐认识到,做好这件事,既需要带着环保工作者的态度,又需要有参与者的用户 视角,以及共情各相关利益方的诉求。 零废弃赛会项目主任 吴骁 未来,Novaloop 将作为大型活动零废弃方案的提供者,秉承自然之友的基因,带着对创新和共建的 理解,兼容“公益的初心”和“商业的手段”,追求用开放的态度和高效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16 年度行动亮点 ◎ 发布国内首个关于大型活动零废弃解决方案的公益品牌 Novaloop。 ◎ 将零废弃理念拓展到越野赛以外的领域,如零废弃会议、零废弃音乐节。和日本 iPledge 团 队共同参与中国首次零废弃音乐节的策划和执行,并在年底首次成功参与了零废 弃马拉松的策划和执行。全年共支持 10 场零废弃大型活动,影响人数超过 5 万。 ◎ 递交关于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的两会提案,并给体育总局提交了应对建议。 零废弃赛会在杭州,支持壹基金 “为爱同行公益健行”活动 Novaloop 作为自然之友零废弃赛事议题的新锐品牌,其独特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在环保和志愿服务领域的专业技 术优势,更在于它开创的业务模式。传统的公益项目或多或少带有一种“planet or profit”的二元对立思路,使 很多企业把环保理解为是一种锦上添花或者自我牺牲的行为。Novaloop 通过把“零废弃”与企业的用户体验优化、 产品定位提升和成本优化等相结合,力图实现“profit through planet”,从而让零废弃事业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 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带来行业引领和示范效应。 顾远 Aha 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Novoloop 创业导师 1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那些闪光的小事叫零废弃 文 / 狸花猫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核心志愿者每天工作都会超过 12 小时, 往往结束时已经是晚上 11 点多甚至 12 点, 回想起来,支持着大家克服各种困难的最 大动力是团队成员之间“一切用行动说话” 的默契。每天到了傍晚,音乐节还在热火 朝天地演出,零废弃的工作也还在继续进 行,这个时候资源回收站的帐篷需要灯光, 但有一个回收站旁边的商家因为电器较多, 占用了资源回收站的插线板,使得帐篷没 法接入电源。商家占了先机,虽然不占理, 但也坚决不肯放弃电源线,欣然和志愿者 们多次协调也没法让两边都用上电,场面 一度有点僵。通过对讲机向大本营报告了 这件事后,她因为有别的工作安排离开了, 后来得知是一位动手能力极强的日本志愿 者设法调整了插线板的位置,才圆满地解 决了问题。这是让欣然印象极深的一件小 2018 年 5 月, 曾 欣 然 作 为 核 心 志 愿 者 中,是大家的定心丸。而欣然所在的“引 事,这样的小事还有组长始终用明亮的笑 (core-staff)全程参与到天漠音乐节的 导组”需要在大本营外奔波,轮流到场内 容鼓励大家,对外出回来的每个人一遍遍 零废弃倡导工作中。这个由 7 位日方志愿 各个资源回收点观察志愿者的状态,回答 说“你辛苦啦”,“欢迎回来”,这些看 者、8 位中方志愿者及 7 位翻译志愿者组 志愿者遇到的问题,保障资源回收站顺利 成的核心团队,将和 56 位现场志愿者一起, 运行,更像推动零废弃车轮向前的润滑油。 在 6 天时间里运营管理 7 个资源回收站, 向现场数万名观众宣传“零废弃”理念和 意义并邀请他们参与垃圾分类,还要将分 类好的垃圾打包搬运到垃圾站。 一个语言不通的 22 人核心团队,最大的 挑战就是信息如何顺畅传递。尽管前期学 习、培训已很充分,可每天现场的新问题 都层出不穷,比如是否接收商家带来的未 结识自然之友近十年,与机构多个项目、 分类垃圾,已经满了的厨余液体该怎样处 部门都已成为老友,但这次的志愿工作对 理?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仅要用对讲机做 欣然来说堪称全新挑战。 好及时的沟通汇报,每次回到大本营也要 核心团队分为“运营组”和“引导组”。 “运营组”的伙伴负责管理志愿者大本营, 在小白板上记录下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待处 理问题,招呼志愿者喝水吃饭,适当休息, 让志愿者有充足的体力和精神投入到工作 抓住不多的时间当面确认,每天的晨会和 晚会上还要和所有人进行告知说明。这让 欣然领会到,信息的有效传达不仅仅在于 “发出”,更在于对方是否正确“接收”, 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沟通都是在打磨梳理、 表述和确认信息的能力。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18 似琐细,却是志愿者团队动力与凝聚力的 最大来源。 让欣然觉得特别开心的是,参与者的意识 和行为真的在逐渐发生变化。小吃摊位附 近的资源回收站是所有回收站里面最繁忙 的地方,一开始观众会很懵:用过的纸巾、 筷子、饮料杯、吃剩的汤汤水水都要分开 投放?有时观众手脚麻利,已经将未经分 类的垃圾丢入了某个垃圾桶,但在志愿者 需要花更多的人手,但主办方和观众的体 然后放上 2 个星期,过了这段时间,也许 温柔而坚定的劝说下,多数还是会捡回, 验感都会更好。”欣然说,这种模式在日 你会发现并没有那么急需,因为冲动而购 重新分类投放。到了第二、第三天情况大 常生活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外出就餐 买的东西至少能减少一半…… 有改观,观众们会自然地走到垃圾分类桶 用自己常备的筷子替代一次性筷子,口袋 旁边,轻车熟路地把筷子纸巾丢入“其他” 里放一块手帕,可以擦汗,洗完手也可以 垃圾桶,塑料杯扔进“塑料”类,吃剩的 擦手,看电影到情难自禁处还可以擦眼泪, 厨余倒入旁边的沥水桶——每个人的一小 甚至可用来包裹和捆系物品。和朋友或二 步,就是音乐节的一大步。 手衣物交换小组交换衣服,尝试新风格未 是的,零废弃就是这样一件积跬步以致千 必要通过消费,自己不需要但品相还不错 里的闪光的小事。 “不是不产生任何废弃物,而是以减少垃 的衣服也可找到更有需要的新主人。“买 圾产生的理念去优化活动的各个环节,寻 买买”之前先把要买的东西和原因写下来, 找替代方案。这个过程虽然难免‘麻烦’, 没有哪一次活动能立刻带来彻底的改变,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形成正向氛围, 改变才能发生。 1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废弃物与生命 通过全国各地的多场教师共修营培训,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环保讲师,这些讲师将《废弃物与生命》这门青少年垃圾减量课程带入更多学 校和社区,引领青少年全面认识环境问题,鼓励青少年知行合一,以行动践行“零废弃”理念。 同时,协助学校开启零废弃校园建设,与师生共同发现校园中的垃圾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之道。 我们希望通过《废弃物与生命》的课程,把真正的垃圾减量教育带给孩子,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期间 将环保意识、公民责任植入进去。不同于一般流于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我们希望能切实培养孩子的 意识,转变他们的行为,这就需要一个激励和陪伴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我们开发了 废弃物与生命 项目主任 孙敬华 参与式的系列课程,并每年组织共修营,培训教师回去“陪伴”学生。 每次共修营结束后老师们都感觉充满了收获和力量,然而到真正开课却往往并不顺利。我们越来越意 识到在培训过后老师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内化过程,这期间我们的陪伴和鼓励就非常必要。因此下一 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培训师加入项目,一起将“培训、激励、陪伴”做得更好。 那如何让垃圾减量教育落实在学校?这不仅是简单的宣教课程,更需要制度设计、日常陪伴、习惯养成、 后端保障等等方面。从 2018 年秋季开始,自然之友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与深圳三所学校合作, 支持零废弃学校建设,并从行为转变角度探索零废弃学校评估体系。我们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这些学 废弃物与生命 助理项目主任 林莜竹 校能在两年时间里发生改变,逐步迈向“零废弃”。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20 年度行动亮点 ◎ 采取北京主办和外地预约两种培训形式,共举办 8 期 讲师培训,其中外地合作举办的共修营达到 5 次。培 训人数共计 254 名,约一半老师已开展授课,直接参 与课程学生逾 6000 人。 ◎ 开课教师开创新形式推进课程,包括读书会、少先队 队长培训、零垃圾野餐会等形式。 ◎ 为深圳万科双语学校、天誉实验学校、麓城外国语学 校的零废弃校园建设提供支持,包括协助制定零废 弃学校推进计划、课程研发支持、教职员工培训、种 植及堆肥活动技术咨询等。 ◎ 举办 6 场宣传推广活动,为合作伙伴开放了体验及参 与机会。 ◎ 开展 2 节米公益垃圾主题网络公开课,1 节合一绿学 院的“零废弃会议”网络公开课。 扫码观看网络公开课,了解垃圾的前世今生 《废弃物与生命》课程,是国内少有的比较系统和全面地讲解垃圾问题的环保科普课程,从为什么产生垃圾,传统 以填埋、焚烧、随意丢弃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问题,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垃圾,引出垃圾管理的优先次序原 则和 3R 原则。 虽然该课程是以中小学生为第一受众对象,但是对于想要初步了解垃圾议题的成年人,也非常值得推荐。 田倩 零废弃联盟秘书长 2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让垃圾减量在校园中传递 文 / 知更鸟 自然之友志愿者 作为北京五中的一位人民教师,大雁将教 书育人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三尺讲台, 兢兢业业。她没有将教学限制在大纲规定 的内容里,还致力于引导同学们思考更多 与环境、与生命相关的课题。 结缘自然之友,走近垃圾议题 90 年代以来,环境问题频发,接连不断的 关于垃圾围城的报道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 的关注。在一次旅行中,自然风光被垃圾 侵入的景象彻底触动了大雁。作为一位研 究人地关系及人类发展的地理教师,大雁 深深懂得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意义,由此她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关 注垃圾议题。 垃圾减量项目令她格外关注。在这里,她 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巨大的 经同事介绍,大雁了解到自然之友,她被 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从他们身上, 开发利用价值,“前世连着资源,后世关 自然之友的理念所吸引。于是怀揣着向往、 她不但了解到许多关于垃圾减量的知识技 系污染”,这正是当今环境问题中的关键 钦佩之情,大雁在 90 年代手写申请书, 能,更重要的是,这些伙伴对垃圾减量行 结点,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为 成为了自然之友的会员。自接触自然之友 动的坚持和付出让她倍受感染,从梁从诫 了减少自己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大雁身 起,大雁参与了自然之友亲子团、零废弃 会长到张伯驹总干事,从《废弃物与生命》 体力行,坚持吃饭时光盘、衣服以二手优先、 课程研发、《废弃物与生命》共修营培训 前任负责人黄毅纶到现任的小竹和莲蓬, 手绢替代纸巾、随身携带餐具等等。 及分享、登山队清香活动、旧物改造等诸 他们对垃圾议题的投入都鼓舞着她。 多活动。其中,自然之友的环境教育以及 关于垃圾,大雁有很多思考。在她看来, 但是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人人都是 垃圾的制造者,一刻不停”。从这个角度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22 想,大雁感慨“太可怕了,必须通过教育 协助突破这个环境难题”。作为老师的大 雁,有了将垃圾减量与教育相结合的想法, 而这一想法恰恰与自然之友《废弃物与生 命》课程开发的目标相契合,于是 2013 年, 大雁成为了这门课程的研发者之一。 垃圾减量理念的延续与传递 秉持着宣传教育为先的理念,大雁通过地 理课、选修课以及学生社团多个途径逐步 将《废弃物与生命》课程内容引入学校。 作为五中高中部“自然之子”环保社团的 指导老师,她带领社团同学宣传节粮光盘, 举办光盘挑战赛,减少厨余垃圾;组织绿 色街、绿色大集,交换闲置物品,吸引众 任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将环保教育与学校、 “减少垃圾的最好方式是源头减量,然后 多老师和学生参与到垃圾减量中来;带领 班级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办了校际绿色 再结合末端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前者重在 五中分校的初中同学调查研究校园纸巾使 之声、环保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 宣传教育,启迪公众的思想意识,后者重 用情况,倡导多使用手绢,以减少用纸; 了环保理念的影响力。 在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落实到位, 针对厨余问题,和五中同学一起制作厨余 堆肥箱,引导通州校区的学生们利用生厨 余制作环保酵素。 在校园推广垃圾减量的过程中,自然之友 一直是大雁的忠实伙伴和有力支持,尤其 是莲蓬和小竹,经常为大雁推广垃圾减量 为推动学生在环保上知行合一,大雁组建 进校园提供帮助,比如到学校的课堂或绿 了《废弃物与生命》学生讲师团,让学生 色论坛上分享减量知识、为五中建生态校 作为讲师讲授选修课。备课过程中,学生 园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些都让大 们更全面地接触到垃圾减量的知识技能, 雁在环保征程中不再孤单,鼓励她始终坚 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态度,更深刻 定地在生活与工作中坚持垃圾减量的尝试 地去理解和思考。为了提高环保教育、垃 和努力。 圾减量的宣传效果,大雁极力争取各班主 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与宣传教育 的相结合。”在大雁看来,一个环境问题 的解决,通常涉及多方面,但所有都和宣 传教育紧密相关。她认为,将环境教育融 入体制内的基础教育是最容易、最高效的, 因此工作中,她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将垃圾 减量引入校园、影响老师和学生,一丝不 苟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她说:“我想我 就用我自己的坚持,哪怕一点点,但是如 果坚持时间长了也能够水滴石穿。” 2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蓝天实验室 蓝天实验室通过公众空气重污染天使科普与防护讲座,与公众及时紧密地互动,引导大家关注个人生活方式与雾霾的关系,从而做出对 环境更友好的选择。 蓝天实验室从做各种实验开始,对雾霾有了深入的了解。虽然公众都很关注雾霾治理的成果,但是在 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为改变现状做一点贡献,却很难推动。我们希望将这些知识 转化成为公众易于理解的讲座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普通民众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再多了 解一些自身生活行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 2017 年开始,这个项目已经培训公益讲师 70 多人,他 蓝天实验室项目主任 盛旻 们的行动就是对这种公众环境教育方式的认可,给了项目很多鼓励。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人了解改变 环境是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才能实现的,希望大家真正正视空气污染问题并采取行动。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24 年度行动亮点 ◎ 2018 年,蓝天实验室持续协助在地机构举办蓝天实验室公益讲师培训,在昆山、大连和郑州举办了三场公 益讲师培训。 ◎ 2018 年,蓝天实验室注册公益讲师在 18 个地区共举办了 98 场讲座,累计听众人数 3400+。 《面对雾霾 受害者?行动者!》 很荣幸成为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的自然之友的蓝天实验室公益讲师。当环境的压力与每个人的距离越 来越近,我们还可以对自己喝的水、呼吸的空气不负责任吗?总有一些困境是需要所有人共同面对的,当我们践行 梁从诫先生“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箴言,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播下一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在自然之友的文化 基因里,一直有如蒲公英种子的生命力,让责任因实践获得转化,成为照进现实的风景。事实上,当孩子们说出“每 天早上,爸爸妈妈开车送我们到学校,尾气就是在制造雾霾”的时候,我想,他们就是此刻的意义! 公益的起点,是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愿每个人的一小步,都 能让身边的人同乐同进,为蓝天实验室打 call !感恩我和自然之友一路同行! 张巍 大连环保 NGO“巍锋少年”发起人之一 2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在郑州种下“蓝色”种子 文 / 子墨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来自河南的闫晓景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小乡 村,她总是喜欢到田间乡野玩耍。关于大 自然,她有太多愉快的记忆。然而,她又 从小看着乡亲们过度依赖用焚烧的方式处 理垃圾。长时间生活在这周边,她觉察到 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于是, 一颗环保的种子在她内心种下,她希望通 过自己的行动守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种下“蓝色”种子。 在与该项目的负责人详细沟通后,她了解 到只要能提供免费场地,且保证一定的报 名人数,即可邀请蓝天讲师到当地开展共 修营。得知这一信息时,闫晓景难掩喜悦, 立即和郑州当地的环保组织——绿色中原 的伙伴们商量在郑州开展共修营。大家都 很明确一点:这件事对郑州的环境保护十 学生时代的闫晓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关注 分有益,非常有做的必要。因此,一定要 环境问题。初中,一次三好学生推选中, 让蓝天实验室在郑州成营,筹办中无论遇 被推选的学生需要交一篇文章,年少的她 到什么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 记录下了自己在老家见到的砍伐树林、垃 圾焚烧等现象。高考选专业时,因为对环 境感兴趣,她毅然选择地理科学,并在大 学时加入环保社团,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情做起,践行环保。同时,她也在寻找社 会上的环保组织,渴望加入他们,更好地 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期间,她在一篇文 章里读到自然之友,便开始关注自然之友 的活动,但碍于地域限制,一直未能实地 参与。幸运的是,2017 年 3 月,她到北 京实习,在北京她参加了自然之友成立 23 周年纪念活动。这是她第一次线下接触自 然之友,也是在这里,她接触到蓝天实验 室项目,现场听项目人员分享空气与防霾 相关的知识。 让闫晓景对蓝天有了更强烈渴望的是她毕 业后在郑州找工作的那段经历。那时,她 每天穿梭在熙攘的郑州市区,灰霾的天空 让她无比想念在昆明读研期间的蓝天白云。 她希望蓝天实验室可以走进郑州,在郑州 为了让共修营顺利举办,闫晓景和绿色中 原的小伙伴开始联系场地、设备。她先在 绿色中原公众参与的微信群里,进行了一 轮预报名,报名人数很是踊跃,这让闫晓 景感受到,在郑州,像她一样关注空气质 量的人有很多很多……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26 从专业选择到参加蓝天讲师培训,闫晓景 保相关的小课堂。地理课上讲大气时,她 郑州参与组织了 7 场相关活动。现在,她 在环保路上不断积累,同时,她也始终身 都会跟同学们介绍雾霾及其产生原因、危 也更主动地寻找科普对象。雾霾天,当她 体力行。随身携带水杯、环保袋,慎重购 害和防霾措施等。这样的引入带来了令她 看到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嘴里背着古诗词, 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她看到学生 欣慰的结果:学期末,她让同学们写写自 高高兴兴地放学,但是却没有佩戴口罩时, 节约用纸的意识薄弱时,立即准备了专门 己一个学期以来最开心学到了什么时,很 她强烈意识到要从孩子开始引导,便想着 回收废纸的盒子,让废纸得以被二次利用。 多同学都写下了雾霾、环保。她深深感觉 联系小学部的老师,组织雾霾科普。她还 她还在办公室设立了纸箱、袋子的回收点, 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是有效的。她也会 计划着双休回老家时,也给老家的人们科 现在她的很多同事需要这些时,都会到她 主动为老师们进行雾霾科普。大家深知这 普,让更多人意识到空气问题。 那儿找寻。大家也意识到她回收这些东西 些内容有益,所以也很愿意去做。 真的可以很有用。而她的光盘行动也影响 着周边的人。从小养成不浪费习惯的她, 吃饭时都本着“吃多少,要多少”的原则, 每次吃完饭,餐盘干干净净。潜移默化中, 她的同事们也都养成了这一好习惯。有时, 她们还会向她炫耀,“你看,我的盘子也 是光的。” 在她供职的学校,闫晓景还开展了很多环 从上学到工作,在环保这条路上,闫晓景 同时,闫晓景也努力让雾霾科普走进更多 一直走得很坚定。她希望更多人了解雾霾 郑州人的生活。通过发布蓝天实验室干货 相关的知识,科学防护。同事、学生、社 分享等文章,当地越来越多人了解到雾霾 区居民都给了她好的反馈,这让她更有信 科普是怎么一回事。闫晓景觉得,当前郑 心往前走。她说,很多事情,凭空想时会 州雾霾严重,正是雾霾科普的好时机,人 觉得很难,但如果迈出第一步慢慢做,会 们有切身的感受,更会想要改变这一现状, 发现很多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身体力 从而行动起来。参加完共修营的 3 个来月 行,闫晓景在环保路上一步一步前行,也 时间里,闫晓景在绿色中原的支持下已在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人。 2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低碳 + 低碳 + 项目从气候变化的宏大议题切入,积累了一批低碳家庭改造案例。 2018 年,低碳项目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建造低碳展馆实体平台,打开公 众参与入口,将节能改造试点推向城市社区等公共空间。通过参与式工作坊 和“一日馆长”培养计划,带动更多公众群体深入参与低碳议题,陪伴和支 持“绿色社群”成长。 从低碳家户到志愿者,从志愿者变为全职公益人,从低碳家庭升级到低碳展馆 , 这是我改造的第三套 绿色的房子,也是把大家的 IDEA 集合在一个空间里去实现的过程。设计大家去共同营造,其实需要 设计师们忍住自己的欲望,也需要更长的装修时间、加班到深夜蹦出来的灵感创意和工程队师傅的随 时救场。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低碳展馆变成了一个真实的绿色空间,更多人体验到低碳生活可以给自 己带来的舒适,新加入的“一日馆长”们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传递者,更多志愿者从改变自己周边的 低碳 + 项目主任 王媛 环境开始行动……看到这些,我很开心,但开心这个词很难表达我的全部感情,感谢各位一起营造的 伙伴,希望我们在探索低碳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路上可以一起走更远。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28 年度行动亮点 ◎ 通过公众营造的方式将原办公室改造为居家式的低碳展馆绿色公共空间,将多年积累的低碳家庭经验转化为体 验式的展示实体,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影响更多人,提高绿色公民转化率。 ◎ 设计低碳展馆的硬件场景;设计影响公众的活动与工作坊共计 20 余场,包括设计并实施参与式营造系列工作 坊 10 余场(包含大家一起设计、拆拆拆、刷刷刷等),设计旧物改造工作坊及盖娅妈妈二手市集等活动 5 次, 设计 GREEN TOUR 等绿色线路实践参访 5 次(包含门窗博物馆参访、银建大厦 LEED 绿色建筑调研等)。 ◎ 通过“知道 - 了解 - 认同 - 行动”的方式路径推动绿色的行为转变,展馆建成后,前来参访者达到 500 人次, 低碳展馆变身记 参与工作坊人数达到 300。 ◎ 打造志愿者成长体系,报名参与的志愿者达 100 名,培养 26 名“一日馆长”志愿者,深入影响公众的居家环 境选择;定期更新及维护低碳生活者社群,培养积极个体并予以支持。 低碳展馆以家庭和社区为单位推广低碳节能的理念,从设计上用心地考虑日常家庭生活的场景,兼顾了生活的便利 度、舒适度和低碳环保。这让低碳节能这件事在公众层面上从被动转变成了主动。而展馆这种形式也让更多人以可 看、可触摸的交互方式,对家庭低碳、个人低碳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广全民低碳。虽然这种 模式还在实践和探索当中,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传播模式。希望低碳展馆能在更多的城市落成,并 且能以展馆作为一个切入点,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了解,并参与到低碳节能的行动 当中。也期待能有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专家、企业加入到低碳展馆中,去向公众普及节能改造及绿色生活的知识, 自下而上地推动中国公民成为低碳地球的一份子,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紫洋 绿色节能建筑协会专家 2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曾经的剁手女王,现在的低碳践行者 文 / 香菜 自然之友低碳展馆实习生 剁手女王却做零垃圾生活实验 老汤,大名汤蓓佳,低碳展馆的“一日馆长” 志愿者,也是 GoZeroWaste(零活实验室) 的发起人,她的零垃圾生活故事闻名北京 乃至全国环保圈。 事实上,老汤也不是天生的低碳践行者。 曾经,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每天只靠一 部手机活下去:一日三餐点外卖,网上购 物等快递……直到 2016 年 9 月,老汤偶 然在手机上看到,纽约女孩劳拉四年只产 生了一小罐垃圾。虽然惊叹,但她也并没 有立马拍案而起,励志向劳拉学习,因为 肯定做不到啊! 尽管有些纠结,但老汤还是决定要做出改 变,她开始尝试用布袋替代塑料袋,用随 身杯替代饮品杯,用寿命更长的玻璃容器 替代塑料容器……老汤坦言,她也做不到 极致的零,但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减少了废 弃物,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探索生 活的本质。 在探索零垃圾生活两个月后,老汤决定创 建“GoZeroWaste 零 ( 垃 圾 )( 生 ) 活 实 验室”公众号,分享她那些有趣的心得体会。 而后她又开始了“21 天零垃圾生活养成手 册”系列,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探索自己 真正的需求。她想要展现给大家的是日常 生活中一个个小的习惯和选择,比如她喜 不过第二天,她有意识地反观自己丢掉的 欢自带容器去到有机农夫市集,探索自己 垃圾,发现看似方便的生活背后,隐藏着 和食物的关系;她会每月举办一次旧物新 大量垃圾处理成本,还有垃圾填埋和焚烧 生的线下活动,用交换代替购买,让闲置 带来的健康隐患。 的物品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磁场契合初识 & 深交自然之友 在 专 心 推 进 可 持 续 生 活 的 过 程 中, 老 汤 在 网 上 找 到 自 然 之 友(FON,Friends of Nature)的官网和公众号,了解自然之友 的各个项目。 老汤真正与自然之友的接触始于给《废弃 物与生命》共修营做分享,与大家畅谈如 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她也一直在关注 “低碳 +”项目,关注低碳展馆的改造, 因为生态住宅和我们息息相关。当看到“一 日馆长”导览志愿者的招募时,她毫不犹 豫报了名,并分享给零垃圾群友们。老汤 希望通过成为自然之友志愿者,切身感受 和学习如何开展和运营项目,并把与零垃 圾完全契合的低碳理念传播出去。在馆长 培训中,老汤耐心研究探索着低碳展馆的 各个奥秘所在,并获得了馆长培训考核的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30 第一名。每次负责公众参访导览时,老汤 都会为参访者一一分享这些神奇之处,与 他们一起交流,为他们解答疑问。 市民返村享受接地气的低碳生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培训与操作,老汤和 “一日馆长”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从“知道” 通过宣传教育唤醒普通民众的意识是环保 社群、公益组织可以做的,但又不止于此, 还应该听到大家的心声,看到更多问题, 提出可操作的、接地气的方法。让低碳真 在深入了解了自然之友、了解了低碳展馆 到“了解”再到“认同”的转变,而“行动” 后,老汤如约安排了一次强强联合——“低 也在不断升级。彼时,老汤和先生放弃了 碳展馆 X 零活实验室 旧物新生 1 月场”。 在城里不断涨价的租房,直接搬到了村里, 活动一如既往的火爆,群友们带着家人朋 挨着“零污染村庄”昌平区辛庄村,租了 友想要对老汤朋友圈分享的神奇的低碳展 个小院。她结合低碳展馆的 tips 给家里添 未来,老汤还会将低碳理念融入她的零垃 馆一探究竟。她和“一日馆长”同学们一 置了一级能效的家电,给窗户用上了遮光 圾生活实验室,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线 起给大家介绍低碳展馆的各种知识点,厨 帘,用梯子当毛巾架,并且大部分是二手 上丰富更多优质内容进行传播,线下开展 房、卧室、花园等等都藏着各种令人意想 的旧物利用。 更多有趣的在地活动,吸引更多潜在的绿 不到的高科技与小妙招。活动现场大家的 热烈反应也让老汤更加明白,一个看得见 摸得着的实体空间,可以让来访者真正感 受到这里的空气质量和板材质感,感受到 隐藏在这背后每一次用心的意义。在这里, 大家不用自己凭空去想象一种低碳的生活, 你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就会想要 做出改变。 就这样,老汤践行着自然之友的核心价值 观“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她坚定地认 为低碳、零垃圾、可持续都是相通的,和 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看似高大上 的词汇,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困难。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造成碳排放,那么 每个人的减排行动都会为达成低碳的目标 贡献力量,以降低气候变化的潜在威胁性。 正可以融进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让大家看 到即使作出一点低碳的改变,也不会影响 生活质量,甚至还有积极作用。 色公民。同时,她也很鼓励对环保感兴趣 的小伙伴参加低碳展馆的“一日馆长”导 览志愿者培养计划,在这里,不仅可以实 地学习各种低碳干货,还可以和志同道合 的伙伴一起探讨有趣的生活方式,找到低 碳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3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河流守护 河流守护项目的前身是 2014 年 11 月开始的“公众参与清河调研”。2017 年 9 月,“公 众参与清河调研”更名为“河流守护”,除了持续关注清河,还将清河的经验和模式在北 京 13 条黑臭水体推广,定期开展走河巡河活动,河流守护社群初步形成。通过搭建河流 场景下的公众参与入口,匹配支持资源,共创解决方案,引导、培力和支持更多的公众开 展河流相关行动,让北京更多的河流有更多人守护。 河流是公众非常熟悉的场景和参与入口,2015 年起,随着水十条、河长制等政策的发布,水议题迎 来非常好的公众参与空间。但沿河群众们还普遍认为水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水环 境问题的制造者,也都是问题的受害者,更应该是水环境问题解决的推动者。作为项目工作人员,除 了研发行动工具,做好培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开拓更多的公众参与入口和传播渠道, 河流守护项目主任 李玉强 需要更多有自组织能力的公众,需要更多地从公众、政府、治污企业等的需求出发,多角度看问题, 更好地推动问题的多元共治。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32 年度行动亮点 1、2018 年,河流守护项目在继续守护清河的同时,在“卫蓝侠 . 清水为邻”项目的支持下守护了北京 20 条黑臭水体(其中 14 条重点督办)、 广州 3 条黑臭水体和深圳 3 条黑臭水体,全年开展黑臭水体巡河活动 150 次,提交举报信息 237 条,发展河流守护志愿者 160 名。 2、组织了 19 场河流(清河)自然导览活动,惠及 360 个亲子家庭,与清河街道、马坊社区建立密切合作。 3、支持悦游地图、清河影像、清河自然导览和河流守护等 4 个自组织社群的定期活动;支持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 济南、青岛、呼和浩特、太原、银川等 11 个城市的伙伴组织的黑臭水体民间观察行动。 4、组织了 1 期河流自然讲解员培训,2 次巡河手册开发工作坊和 2 期河流守护志愿者培训;产出“卫蓝侠 . 清水为邻”项目手册 1.0 版, 身边河流行动手册,河流自然导览培训教案 1.0 版,河流巡护指导手册和巡河工具包 1 套。 自然之友是阿拉善 SEE“卫蓝侠·清水为邻”项目的发起方之一,负责协调北方 11 个社会组织的黑臭水体民间观 察任务和北京 14 条黑臭水体的定期巡查。自然之友河流守护项目,有对公众参与方式的机制化思考,也有将参与 方式工具化凝炼的尝试,这种行动为自然之友的绿色公民培力,为政策倡导、公民行动和环境教育积累了丰富的一 线手感和素材,也为其他项目伙伴提供了案例参考。 希望河流守护项目能在自然之友持续开展下去,让更多人持续关注和有效参与到身边的水环境保护行动中。 张硕 阿拉善 SEE 基金会污染防治高级项目官员 3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我的坝河故事 文 / 李天祚 自然之友志愿者 了另外三位同学一起着手这个项目。其中 含量的超标问题一直存在于坝河中。我们 编者按:自然之友河流守护项目中, 潘朔和我是因观鸟而结识的,也都参加过 曾溯游至坝河起点(北土城沟和北护城河 有一个坝河水质及生物多样性调研 自然之友公众参与清河调研项目(河流守 终点)并发现重金属污染覆盖坝河全河, 小组,这个小组由北京中学(东坝 护项目前身)组织的清河调查;江宛月则 推测可能为北土城沟、北护城河有污染物 校区)的学生李天祚和他的同学们 一向对自然环境地理感兴趣;而王雅仪是 排放。并且近期多次出现晚间亮马河汇入 (潘朔、江宛月、王雅仪)组成。 出于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关心而参加进来, 坝河的水流含大量泡沫(成分待定),导 2018 年,他们全年坚持关注学校 后期踏踏实实为项目做了很多基础工作。 致坝河流域被泡沫部分覆盖的问题。至于 旁边的坝河水质,李天祚用图文记 录了他的坝河故事。 项目开展初期,我们找到了自然之友清水 为邻团队并与之合作,忍冬老师定期支持 坝河水体散发的特殊臭味的原因,目前的 测试指标中没能反应出来,还需探究。 小组的水质检测试剂,青萝卜老师提供了 坝河的生态环境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由于 我叫李天祚,是一名北京中学高一年级的 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北中的岳蕾导师 河床、河堤的完全硬化造成。其下游河道长 学生。2017 年,我和同年级几个志同道 联系了环境研究所,帮忙进行金属离子的 期栖息一小群小䴙䴘、少数白鹡鸰和白腰草 合的朋友一起开始了坝河水质及生物多样 测定。由于时间充裕,我们每次都得以从 鹬;偶尔季节性地出现池鹭、金眶鸻;普通 性调研项目,当时学校很支持自主项目, 学校往上、下游巡河并沿途对环境、排污 翠鸟、冠鱼狗也曾昙花一现,只有一次记录。 周五下午有大把的时间可供项目学习。 口和多个采样点的水质问题进行记录。 鱼类、水生植物以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还未 实际上,我早就有开展这一项目的想法, 在开展项目以来的一年中,坝河的水质波 我还在西坝校区上初中时就把坝河的水质 动很大,先后因工地施工、铺设截污管道 总体上,我们通过做这个项目对身边的环 看成早晚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我父亲也多 和修缮截污管道等问题出现过严重的垃圾 境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也间接了解到了 次劝勉我深入研究坝河。赶巧我们学校的 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主要为氮、磷及细 北京甚至全国的水环境问题的现状。我们 高中部(东坝校区)也坐落在坝河南岸, 菌污染)。我们也通过蔚蓝地图、北京河 项目进行下去还需更多的创新和深入,以 体育课偶尔能闻到北边河里的臭味,加上 长公众号以及联系水务局及政府部门来举 及外界的关注和技术(知识)支持,因为 我家又住在不远处的坝河上游。于是借着 报此类事件。目前为止,上述污染源已停 从对河流的监测到治理需要更多的投入和 学校鼓励自主项目研究的机会,我便找到 止污染,但河流中铬、砷,尤其是汞离子 专业性。 坝河关注日记 2017.10.14 我们从坝河里取了第一瓶水,开始了我们对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河流的研究。 进行系统地调查,因此不做评价。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34 2017.12.22 小组成员有的在检测刚从坝河中取出的水 除了检测研究水质,我们还要记录、研究 我们的研究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也得到了 样,有的在拍摄记录,当然,也少不了家 坝河的生态环境。小组成员正在抓拍河边 大家的赞许。瞧这小朋友,看得多认真呀! 长的陪伴。 的小鸟。 2018.1.27 我们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全国 70 多个地区的团队举行联合“走水”活动,北京地区的团队就是以我们为核心的。 3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2018.6.6 我们的故事登上了朝阳报。 我们做的是科学研究,需要认真记录、分析。 每次检测记录,我们都会上传到“清水为邻”数 这是我们的部分记录、分析表。 据后台。 2018.7.1 举报排污。 2018.7.10 夏日酷暑难耐,河边蚊叮虫咬,这些都难以阻挡我们的工作热情。为了坝河的清澈,为了环境的美好,我们不懈地努力着!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36 2018.7.10 为了探寻整个坝河水域污染源,我们在坝 河上游和下游开展了走水活动。上午我和 爸爸一起走坝河源头,从土城沟入河口到 四元桥,3.0 公里,共发现排污口 16 个, 其中 6 个疑似还在排放。下午我们团队一 起走坝河下游,从亮马河入口到北小河入 口,2.6 公里,共发现排污口 15 个,其中 4 个在排放。这是我们对各个排污口的标注。 2019.1.16 举报亮马河入坝河水质污染。每次上学、 我们对坝河的关注仍在持续, 放学路过坝河,我都要看看水体,一旦发 感兴趣的你可以加入我们, 现有污染,就会通过各种方式举报。为举 加入自然之友河流守护项目 报排污,我联系过河长、水务局、排水集团, 志愿者。 去过东坝乡政府,打过市长热线。检测坝 河水质渐渐成了我的一项责任。 自然之友目前关注的河流及开展的活动 水体名称 可开展的活动 清河 【走清河】系列活动 1、知行清河(清河基础导览,水知识科普) 2、悦游清河(悦游地图路线和元素踏勘、手绘地图) 3、水工清河(清河沿线水工设施参访,与东水西调管理处工作人员一起巡河) 4、毅行清河 23.7(清河全程徒步,23.7KM) 5、毅行清河 8.0(清河分段徒步,上游,中游,下游,每段 8KM) 6、鸟瞰清河(清河植物认知和观鸟专题活动) 7、图话清河(清河故事馆图文影像记录,摄影和文史专题活动) 凉水河 走河、河流导览 萧太后河、小中河、中坝河、运潮减河、通惠 北干渠、南大沟、青年路沟、龙道河、小龙河、 新凤河、老凤河、坝河、大羊坊沟、南沙河、 七燕干渠、昌平二排干、昌平十一排干、通惠 河 & 北运河 走河 红领巾公园、昆玉河 & 玉渊潭公园、亮马河 城市公园自然观察 3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青年行动 通过与用户一起打造拉近青年人与环保距离的解决方案,提升青年人理解社会问题、参与其中的行动能力。 我们看到身边的青年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并且热情、乐观、有创造力、敢想敢做。 面对环保这件事,TA 们想推动“真”改变,但个人力量有限,想参与“真”行动,但不知如何开始第一步, 所以我们希望可以为 TA 们打造一种服务模式,以支持创变行动的方式陪伴 TA 们的成长,期待通过 TA 们拉近更多青年人与环保之间的距离。 今年仍是我们服务模式的研发探索期,要特别感谢第一批参与的伙伴们,TA 们在进行自己想法创变 青年行动项目主任 温瑞 的过程中,还与我们共同设计改造这个模式。当然,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这个过程给在环保行动路 上的 TA 们带来了认识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收获。 期待 2019 年春季项目的再次启动。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38 年度行动亮点 1、作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京津冀地区的枢纽伙伴,青年行动项目在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6 月的项目周期内,与来自高校的 27 个环保社团或行动团队建立网络,支持 19 个行动项目开展,自组织或间接为高校青年带来了近 20 场活动。 䶦Ⱋऺ⼝ ⩠្ఏ ᆋ႓ᵎ ䷻㵹㺬䛹 ̶⎽⇆ࡃ䌢䄰ⵁ䶦Ⱋ ᆞ䄧ч ࡄϙ᳄͇๔႓ ๔႓⩌㜗♣Ҁ侹౷ 㐬㞟㥒ࡄϙ 倅ᵎ㖁ߕఏ䭌 㐬ႁ䯭ᵃᖜౝ⮱Ԋ៑ 䊤◦Ꭼॷ ࡄϙጒ͇๔႓ Ͷߎ㐬㞟⣜Ԋ䄫 㐬㞟▘♝ఏ ๖≒⤳ጒ๔႓ͨᵎࡧ ᠌ጯ̻㐬㞟ጯᐧ䃫ᄼⲐᄌঅ Ą㤹㟪ąᔄᙬߎఏ䭌 ࡄϙ᳄͇๔႓ ⩌ں㏥㑅 ݈㵹 ͚పⴠ⇦๔႓喍ࡄϙ喎 ξࢄⰮ㺬ࣹ❵㏠Ԋ៑ࡧ䰕᳄ߕḺ➖აэԊ៑ࣷԊ៑ࡧጒ҉㏗ ᆞ䄧ч ࡄϙ᳄͇๔႓ 䉢ጋ㟞㢜ᱽ䉱⎽ह⣜ධԊ៑ч䌢 䉢ጋ㟞ч䌢ఏ ࡄϙ͚ࡨ㢜๔႓ ჳξⅡᏀⅡഌⅡ䉕ᗲۢ⯾≸ࣷ⇠≮⩌ᔮ㻯≸ 㐬ᠴ⣜ධԊ៑㔲ࡼч ࡄϙ᳄͇๔႓ Ⅱ㈨ࡄϙ⇆⇠⩌ᔮ䄰ⵁ 㐬㞟უచ⣜Ԋࡼч ͚పᩬ∂๔႓ Ꮜᬔぁ㟜ఋᩣ ⣜Ԋᔄᙬ㔲ࡼч ͚పߠߕڠ㈨႓䮏 ⋬ጋᵎࡧ 㣘㣘ᵩపუ㜗♣Ԋ៑ࡧ⎬ౝԊ៑⣝⟣䄰ⵁ 㩇㨊 ͚పౝ䉕๔႓喍ࡄϙ喎 ᑍუऐ̸㟞చࡧ̶ࡄ䭟៑᳄ᮾч䌢 㩇㨊 ͚పౝ䉕๔႓喍ࡄϙ喎 ᅁ↮⇆ౝ⩌ᔮ㠰ࡧ⩌ᔮԛฺ䌢ࣷ⇨⇆∂ᣕᎬ ⣜Ԋᔄᙬ㔲ࡼч ࡄϙࡃጒ๔႓ ࡄᵎࡧ Ꭼ㺬䕌⩌ᵶḺ⣝⟣ࣷࣾᆂ䄰ⵁ ま㐬⣜Ԋࡼч ࡄϙᐧま๔႓ Ą.BZZPVSTNJMFᙬҍᓛ〾፥ౕą䆇Ԋ៑䌢 㐬㞟უࡼч ࡄϙϑ䕇๔႓喍ͨᵎࡧ喎 ڲ㧆ऑ⇆ࡃ䄰ⵁ 㐬㤹䉱⎽̻⣜ධԊ៑ࡼч ࡄϙ⤳ጒ๔႓ 㞜Ύᵎࡧ 㐬㞟߈䛼 㺬ϑ⊓➖ݖ๔႓ "*&4&$ 㺬ϑ⊓➖ݖ๔႓ 㐬㞟㥒ࡄϙ๔႓⩌㜗♣Ҁ侹౷喍ι喎 㐬㞟㥒ࡄϙ 倅ᵎ㖁ߕఏ䭌 2、追踪了 4 位青年伙伴的成长经历,形成了校园人物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青年人与环保行动之间的 点点滴滴。 陈铭——写给环保路上一起同行的伙伴 韩祎昀——期待那颗落入我心中的绿色种子华丽绽放 于悦洋——环保社团总是为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陈正艳——在社团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青年伙伴的 “新绿”故事 3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绿色漂流,用共享的方式点绿校园 文 / 唐元元 自然之友志愿者 基于塑料袋和白色污染问题解决方法的讨 的队员们决定用自己的钱先垫付所有的花 编者按:唐元元,自然名腐草,是 论,是我们专选课的结课作业选题,结课 销。除此之外,寻找合适的循环袋,跟校 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后我总觉得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在这 方沟通回收箱的放置权,团队的具体分工 的 大 二 学 生, 宝 洁 中 国 先 锋 计 划 一信念的激励下,我想到了以流动循环使 安排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后更是 HMW 青年创变“绿色漂流”团队 用的购物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前者 面临了循环袋到货屡屡延期的问题,这也 队长。这个组建于 2018 年 4 月的 每多循环一次就能减少一个塑料购物袋。 致使后续计划一再调整。项目开始后,我 高校环保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 最初我们把这样的循环背景设定为社会, 们又面临了一个之前未经审慎思考的难 致力于解决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 但小伙伴都觉得这样大的愿景以我们当时 题: 我 们 花 费 了 很 多 心 血 的 袋 子, 却 只 问题,希望通过在校园引入更合适 的能力是达不到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 有很少的人选择使用它们。我们不得不抓 的环保布袋,用类似于共享的方式 在学校推行这一举措的可能性稍大一些, 紧商讨应对策略:不能放置回收箱,我们 进行多次循环使用,从而减少因塑 于是把范围定在我们学校。 便在取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建立起一个个 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 尽管我们确定了目标和方案,但要想真正 落实还要面对很多难题。首先,对我们而 几年前,我偶然间看到过一段虐待动物的 言,资金就是很大的问题。没有资金就没 视频,过程中我泣不成声,无比希望自己 有 办 法 订 购 袋 子, 计 划 的 实 施 更 无 从 谈 当时在现场,可以阻止那些人,但现实却 起。为了让计划能够如期推进,参与组织 是只能看着视频干着急。从小有小动物陪 伴长大的我或许就是这样慢慢地把自己与 环保联系在了一起,由于那时候能做的事 情不多,便热切期待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 专心参与环保活动,因此,高考填志愿时, 我报考的三所学校都只填了“环境工程” 专业。进入大学后,我非常热衷于参与环 保活动,不管活动大小,无论过程累否, 我都很开心。 也是因为参加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志 同道合的小伙伴,包括绿色营北京的落叶 学长,了解到他自己参与组织过环保活动, 有丰富的相关经验,所以我在准备绿色漂 流的时候就向他请教过一些问题。同时他 也是自然之友的实习生,通过他我开始更 深地接触到自然之友。绿色漂流的提出是 ecohome;在参与的同学很少的情况下, 我们在校园里主动与同学们沟通,收集他 们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流程,寻找更利 于同学们使用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团队通过磨合,也越来越清楚每个人 的分工定位。整个项目都在朝着良性循环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40 了这些磨砺,我们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能 了萤火虫,又一个愿望实现!)。目前绿 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 色漂流已经扩大了对漂流袋的定义。通过 青年行动计划的支持,温瑞姐和落叶一直 回收闲置购物袋,不仅降低了绿色漂流项 在关注着我们,在我们面临困难时,他们 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闲置塑料袋 会很耐心地帮我们分析问题,并引导我们 的使用次数。 思 考 解 决 方 案。 通 过 他 们, 我 们 了 解 到 HMW 青年创变计划并参加了第一期。我 们的项目成功入选后,我们不仅得到了资 金方面的支持,也真正学会如何认识一个 的方向推进。 社会问题。因为参加 HMW 计划我们还去 了密云燕山学堂,通过三天两夜的时间, 一年之后,当我回顾起绿色漂流的设想与 不仅团队成员之间更加默契,我们还认识 实践过程时,我意识到我们的确经历了很 了参与计划的其他学校的同学,了解了他 多困难,也付出了很多汗水,但困境之中 们在做的事情,在大家互相分享经验的过 我们从未想过退缩,相反,正是因为遇到 程中学到了很多。(在密云我第一次看到 一年来,绿色漂流不断优化,参与整个过 程的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我 自己来说,这次经历不仅在生活习惯上加 深了我对“减少即富余”的认识,更让我 实现了从头开始参与组织环保活动的愿望。 了解,关注,保护,尽管能力有限,但心 之所往,定会遇见一个美丽家园。 4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 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致力于吸引国内外对绿孔雀感兴趣的人们加入绿孔雀保护,并通过对这些个人和由此 形成的社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支持,帮助绿色公民成长,进而在多地形成具备独立行动能力的当地环境 保护小社群。 《绿孔雀》纪录片 “遗忘,比消失更可怕。”这是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的口号。 我们的一切努力,不只是为了保护绿孔雀和宝贵的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不让绿孔雀这样美丽的生灵 仅仅存在于文物和标本里,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惟其如此,绿孔雀保护才算是成功。 从 2017 年 3 月开始,我从因为觉得责无旁贷而在工作之外开始点滴行动,到 2018 年在机构的支持下, 投入此项目,一年多来,有疲惫、无力、困惑,但更多的,是志愿者们时时带给我的勇气、力量和希望。 从没有过这样一个项目,像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一样,让这么广泛的人群关注和参与进来。我们不局 绿孔雀保护 公众行动负责人 杨丹 限于某一物种的保护、某一专业领域的行动,而是通过文化艺术的纽带,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我负 责组织志愿者社群,为他们提供生态、环境、艺术、活动组织各方面的能力和资源的支持,最后,大 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组织开展保护行动。虽然至今我仍然是一名兼职工作人员,但无论投入多少精力, 和志愿者们在一起,为保护中国绿孔雀并肩战斗,我都愿意。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42 年度行动亮点 1、截至 2018 年年底,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共有注册志愿者 374 人。在全国形成艺术创作、科研科普、传播和 活动三个志愿者社群。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团队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基础课件和传播物料,帮助志 愿者在各地开展绿孔雀保护科普活动。2018 年,志愿者在北京、山西、杭州、四川、重庆、广东、云南等地组 织开展绿孔雀保护主题科普活动近 200 场。 2、以自然之友为主体发起 4 个(8 场)绿孔雀主题活动,包括“绿孔雀之夜 3·绿孔雀的 300 个日与夜”、第 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大赛获奖作品巡展、“等待春天的绿孔雀”亲子美术活动等。其中,第 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绿孔雀公益绘画大赛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河北、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市 126 幅参 观看绿孔雀保护 首支原创歌曲 《穆穆凤兮》MV 赛作品。 3、绿孔雀保护公众行动志愿者以绿孔雀为主题创作原创古风歌曲《穆穆凤兮》及手绘 MV,创作绿孔雀主题艺 术作品 30 余件。绿孔雀主题明信片、书签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40000+ 张。 我对自然之友绿孔雀的保护理念非常支持,在保护过程中非常关注绿孔雀栖息地整个流域及其他生物多样性之间 的关系,这个理念我也非常赞同。 我最早参加的活动是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的绿孔雀之夜,那一次邀请了漂流队员来分享,非常打动我。也是从 那次以后我就坚定地投身了绿孔雀保护事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之后的各类宣传活动中,我也深深感 到自然之友的诚意,倍受鼓舞! 现在大家参与的热情度很高,但是需要耐久性和持久性。绿孔雀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场持久战。绿 孔雀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某一个特殊的物种,更是保护我们祖国的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红线,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 息相关。绿孔雀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树立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动。守护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才是最重要的。 高源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 4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感谢绿孔雀带给我的成长 文 / 韩李李 自然之友志愿者 甚至是那些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我也 2017 年 3 月,我了解到一个自然之友为 编者按:韩李李,“阿拉兔”的设 义无反顾,因为我知道我经历的这些磨砺 守护绿孔雀举办的活动,我看到自然之友 计者,生活中,她有很多不同的身 对于能够帮助到的那些生态环境和动物们 为保护绿孔雀的呼吁与行动,很想加入其 份,大学美术老师、雕塑家、插画 来说,都不算什么。能亲历自然环境和动 中。同时,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爱着自然 师……此外,她还有一个独特的标 物们遇到的这些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 且各自有着不一样技能的朋友们也加入了 签——绿孔雀守护者,她用画笔凝 题,也是我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力,或 进来。在自然之友的帮助下,我们组成了 聚对绿孔雀的爱,一笔一笔描绘出 许这也是看到我作品的朋友们评价说能感 守护绿孔雀艺术小组,希望发挥各自的特 美丽的绿孔雀,让这美丽的生灵可 受到深深的爱的原因吧。一次又一次地亲 长,为拯救中国最后的绿孔雀而努力。说 以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 临实地感受、思考、创作,我与自然有了 实话,在参与这个活动之初,我对于绿孔 更紧密的连接。 雀与蓝孔雀的细节差别、对于绿孔雀的生 我是韩李李,一名大学老师,我喜欢为自 然画画、用回收垃圾做雕塑。十多年前, 因为自己的身体突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我 开始意识到,我们有什么不舒服,可以说 出来,可以找医生,可以想办法,可是在 自然环境中的动物们呢,那些美好的自然 生态呢?如果只是自然规律的循环,大自 然自有解决办法。但是如果是我们对它们 造成的伤害呢?它们可以找谁说呢 ? 于是 我发现,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的小技能—— 画画和做雕塑,可以用来进行更有意义的 创作,我能用自己的双手和画笔来守护自 然,为这些受了伤害却无法言说的动物们 发声,真的是太好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经常出现在各种项目的第 一现场,即使是条件简陋、天气极度严寒 像韩李李一样 成为绿孔雀守护者, 请扫描二维码 |支持公众行动 提升绿色影响力| 44 存危机都只有粗浅的了解,但是,自然之 褪色和慢慢消逝的画面一角也让大家感受 大家分享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一方面,我 友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绿孔雀科普,为公 到了深深的不舍。这幅画也让更多朋友从 想让大家了解绿孔雀和它的现状;另一方 众介绍这美丽的生灵,我对绿孔雀的认识 想了解绿孔雀及其生存现状,到意识到这 面,我也希望更多人知道,不是只有环境 也一步步加深。而且,对绿孔雀了解得越多, 美丽的物种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而积极 相关专业的人才能为环保而行动,我们每 我对绿孔雀的命运就更加疼惜。守护绿孔 参与绿孔雀保护行动。对我而言,这也是 个人都可以用各自的能力参与到守护自然、 雀艺术小组的每一位伙伴也在通过为绿孔 此次创作中最感动与开心的事情之一了。 保护动物中来。这对我而言,也是莫大的 雀作画、为绿孔雀写歌等各种方式,呼吁 更多人认识和关心绿孔雀。每天在群里看 着大家这样努力,我倍感温暖。 在守护绿孔雀的行动中,自然之友法律团 队和环境专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对拯救 绿孔雀及其栖息地至关重要。但是我认为, 鼓励,我甚至觉得我为环保动保而画,有 时真的与绘画技巧关系不大,逼真固然重 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自然、对动物 的爱。 当时,正在各地做新书发布会的我花了好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行动,对绿孔雀同样 多天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查看绿孔雀的资 重要。就像这幅绿孔雀主题的画被做成了 一个人的行动可能看起来很小,但是,只 料,仔细观察每一张照片,研究每一个细节, 明信片、壁纸、答谢卡等等,让更多人得 要开始,就会带来改变。感谢绿孔雀带给 一笔一笔把我内心对绿孔雀的爱和因绿孔 以认识绿孔雀。这幅画也被收录进了我和 我的成长,也请大家相信,当你开始付出爱, 雀栖息地被破坏而痛心的情绪绘成一幅拥 我笔下的公益形象阿拉兔一起环保动保十 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做一个 抱绿孔雀的宣传画。画面中美丽的绿孔雀 年路的记录绘本《和你在一起》中。我在 积极的行动者吧。 受到了很多观者的喜爱和赞叹,但是正在 全国各地的每一场活动与分享会上都会和 了解绿孔雀更多, 请扫描二维码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2018 年,绿色公民对自然之友的支持可以用一个“1000+”与一个 “10000+”来概括:定期定额捐赠人数稳步增长,达到 1210 人,各主 要互联网众筹捐赠项目参与人次达 12899 人次。各地、各行业绿色公民 在水、土壤、海洋、动植物、垃圾、节能减排、自然体验、环境教育等 领域踊跃开展活动与倡议。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人人一小步,必将促进 公众共同利益大步向前。 4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公民捐赠 截至 2018 年 12 月 1210 人, 全年累计捐款 5988 人次, 累计捐赠额 297611.1 元 427 人次, 捐赠额 72569.48 元 环保拍卖酒会捐赠 项目 1:用法律守护大自然 项目 2:我为家乡点绿行动 项目 3:守护城市飞鸟 10988 人次 筹款额 341036.03 元 960 人次 筹款额 46807.57 元 定期定额月捐 全年单笔捐赠 195800 元 99 公益日互联网众筹捐赠 12712 人次, 捐款额 414702.4 元 捐款 99 公益日三个众筹项目捐赠情况如下: 捐款 捐款 764 人次 筹款额 26858.8 元 捐款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46 社群支持 小组见面会 为了促进与小组的沟通,让小组成员可以与自然之友的同事近距离互动,也给小组成员间提供交流的 机会与平台,畅谈彼此感兴趣的议题、活动,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2018 年, 自然之友会员小组在武汉、成都、杭州等地组织了 3 次见面会。升级版的杭州见面会,在原有通报自 然之友机构工作及动态、收集地方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北京办公室和地方会员的互动外,杭州见 面会还邀请了自然教育界大咖、污染企业调查资深践行者和公益律师进行专题分享,使参与者在不同 的专题都有所收获。 见面会还和武汉、成都两地志愿者进行了座谈,同时拜访了成都的爱思青年、河流研究会、狮子会等机构, 希望建立与更多地方机构的横向联系和合作,也给成都会员提供更多当地环保机构的信息,使大家有 更多的参与平台。 后期在成都地区小组转型方面,协助成都志愿者完成以主题为中心,建立主题行动小组雏形,协助其 推动四次主题活动的落地。 社群视频 通过社群视频传播,可以让公众了解自然之友的社群概况以及公众感兴趣并可以参加的平 台。2018 年,自然之友以野鸟会为主轴,通过展现野鸟会会员及其活动、故事,介绍自 然之友对社群的支持以及普通公众可以参与的平台。自然之友希望通过野鸟会这样的社群 案例,让更多公众了解到自然之友可以为不同城市的人群提供参与活动的平台,让更多人 加入不同议题或城市社群,从参与活动开始,建立和社群、不同议题的连接。 自然之友野鸟会的故事 4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社群支持 蒲公英小额资助 为推动各地小组行动落地,提高小组专业能力,促进小组持续发展,2018 年,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 共资助 10 个小组(13 个项目),支持资金为 133410 元,推动小组开展活动 583 次,参与人次共计 56126 人次,涉及主题包括养殖业、水、垃圾、土壤、海洋、节能减排、自然体验、环境教育、无痕山林、 零废弃系列、植物、动物、昆虫等。 宝洁永辉 生态先锋 健康生活 项目 为更好地发动在地社区保护力量,通过公众参与、专家参与和有效传播等,保护项目所涉及的森林和湿 地生态系统,并影响更多公众,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2018 年,自然之友在北京组 织护绿之声森林音乐会——“听,雨林在唱歌”,并支持地方项目组进行“社区护绿”和“护绿调研考察”。 社区护绿:支持四川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保护团队的保护装备和设备,持续对相关森林和 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巡查、复育、检测等保护活动; 护绿调研考察:针对本项目关注的云南恐龙河地区和四川茂县九顶山森林保护地,组织植物、鸟类、 昆虫等专业志愿者及公众代表,持续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专题生态质量调研及考察活动,通过公众参 与和专家指导,获得保护地生态系统的一手资料,并与当地保护团队进行交流,为其提供支持。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48 各地小组在行动 在能力建设培训和小额资助支持下,各组持续在地方开展不同主题的项目和活动,通过项目和活动的开展,提高地方公众的环保意识, 为地方公众和会员提供参与环保活动的平台,并促进地方不同环境问题的改变。2018 年自然之友各地小组共计开展活动 656 次,累计 58394 人次参与。 ᄼ㏱ ≨ߕ⁎ ࣯̻ϧ⁎ 㹱䭠ᄼ㏱ 䘡ጋᄼ㏱ ⋢Ⰳͨ䷅ 㼐۠⮱䭲⣜ධ䬛䷅ ⣜ධԊ៑აэ喑͇ڨ喑ⅡᏀ䄰ᴒ ڠ䬚γⅶ䓦⩕䚥⮪ⴠㆪ⮱ܧऐ ڙф⣜ධაэ喑Ⅱᴀ䄰ⵁ喑ᢎᠫರ౫ۭᆞ 䕇䓴ᓛࢇȠᓛԎڙᐭᰊٶ喑ा⣜Ԋᅭহ ⩢䄊ͫ ្䷻ᮜࡧರ౫䬛䷅হ䘡⇠⩌≨ᢿ䬛䷅喑ᓄݝᩬᏉ 䛺㻳 ࢄϙᄼ㏱ 㱉㰯喑ౌฑ̻⩌প喑ರ౫喑ጒ喑ᬳ㮘 ള㗒 䭠झ⨣ၽඁḺ喑γ㼐ರ౫喑γ㼐ᬳ㮘̻Ḻ➖⮱ ڠ㈨喑҉ݣ㰯㱎㛉喑γ㼐ጯਜ਼⌲∮⩕৮⮱ᱽ䉕হ̻⣜ ධ⮱ڠ㈨喑ᣕ㡽⣜Ԋ⌲∮⩕৮Ꭳ́ߕ҉ݣ Ꭰ⎃ᄼ㏱ ⊤∸喑ರ౫喑Ḻ➖喑ߕ➖喑Ⅱᴀ䭟⇨ Ⅱᴀರ౫ᩣ䯳ࣷᢛ᪡⤳喑⌲⤳⊤∸ರ౫喑აэ卌 ㆨ្ॷ 㟼ጋᄼ㏱ ರ౫ܳㆨ喑㞯㘪ۼᢿ喑䰫䱫ⴒ䃳喑ᬍᙌҀ侹喑ࡧರ౫ܳㆨ喑ϟၽ㜗♣ᙌᗌ喑➖৮ᓗ⣜⩕ݖ Ⅱ⣜ධ Ύᄼ㏱ Ⅱ⣜ධ䄰ᴒ喑Ḻ➖䃑ⴒ 倅͑ᇥᅲℾᄦⅡ⮱䃑ⴒ喑倅ڙфᄦḺ➖⮱䃑ⴒ ᬍ䩎ᄼ㏱ ⣜ධԊ៑䄨Γч喑㜗♣᪆㗟喑ᝤใ⣜ධԊ៑ აэ⣜Ԋ喑ࡴ⣜Ԋᘼ䃳 ᪆㗟 Ꭼጋᄼ㏱ ᬍ⬂ᆞ᳄ᣕᎬ喑Ḻ➖হ㜗♣Ҁ侹喑⌲Ⅱͧ γ㼐⩌➖็ᵤᕔ喑ᐧ⿸̻㜗♣⮱䔋ᣒ喑Ⅱᴀ⯾Ⲑ⇨ 䗨喑䰣Ꮜᐰ㈨݄ Ლጋᄼ㏱ ⤳喑⣜ධᮛ 㜗♣ۉ㕂喑ࣕ҆अᏌͧ喑Ꭹ٬చȨ㯜㯀 㜗♣ۉ㕂ⴒ䃳䃑ⴒ喑ࣕ҆ರ౫ۼ䛼হ⩕ݖں喑ᱡ䬕Ⅵ 䕴䃝ȩ㯜㯀ള㗒⮱҉⩕喑㯜㯀ڨマ⮱ ݣ㐚ᣕᎬ喑႓㡣㟞ⴒ䃳喑㜗♣Ҁ侹 ҉喑䔤ҍᱡ䬕ധౝᐧ䃫㈨݄≨ߕ喑Ḻᴾ㞯喑 ̭ㆠ㤉చ喑Ꭹ٬చ➈ຣ⯿अ䏘䃝喑➈ຣ⯿ఋ ᩣ喑ರ౫ܳㆨ喑ൾ᫆⨣⩕ݖں ⌞ౠᄼ㏱ ۭ␖喑Ⅱ⣜ධ喑้䬡㻯ᄌ喑㜗♣ぁ䃝喑㐬ႁ ⊤␖⌲⤳喑Ⅱⴒ䃳ᮛࣷ喑㜗♣Ҁ侹喑➖ᮛ喑Ḻ➖ 䯭ᮛ喑㜗♣Ҁ侹喑㜗♣⍥喑Ḻ➖㻯ᄌ ⴒ䃳ᮛࣷ 䛻卌ч 卌ㆨⴒ䃳ᮛࣷ喑卌ㆨ䄰ᴒ喑⩕ι➖৮ݣ 倅ڙфᄦ卌ㆨ⮱䃑ⴒ喑ᩣ䯳卌ㆨᢛ ҉ጒ卌 ᬍ⬂ᆞ᳄ ᬍ⬂ᆞ᳄ၽ䃟ጵദ䃚喑䃑ⴒጒ҉౷ э᧚ᬍ⬂ᆞ᳄⮱⤳ᔢ喑倅ڙфᄦᝤใᬍ⬂ᆞ᳄⮱䃑ⴒ Ḻ➖㏱ 䛻ใḺ㷘̻⣜ධ喑Ḻ㷘䃑ⴒ喑Ḻ㷘䄰ᴒ ⵁ⾣ౝഌᄦḺ➖⮱ᒞ৺喑γ㼐ౝഌḺ㷘⮱⩌䪬ܳጰ喑 ࡴ͇̀ᕔ 䛻卌ч ⑺౷ܳч ↵䭠ᄼ㏱ 卌ㆨⴒ䃳ᮛࣷ喑㜗♣᪆㗟喑卌䄰喑⩌ᔮᥱᒞ 倅⣜ධᘼ䃳喑ۼᄾⰄ⠻হⰟⰛᩫ⩌ 㐅⩨喑ࣺⰄ⠻喑ⰟⰛᩫ⩌ ರ౫⌲មȠఋᩣ̻⩕ݖں ۼᄾᝤใರ౫ 4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这件疯狂的小事让她坚持了八年 文 / 七七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长期接触自然,人就会变得非常敏锐和活 跃。 这份热爱让她对生活也有着源源不断的憧 憬期待,在大部分人都忙于奔波琐事时, 她还能保有一份对未来的新奇畅想。“北 京有 400 多 种鸟,我才 看 了 200 多 种, 要学的还有很多呢。” 一个健康的爱好能为生活带来新鲜感和幸 福感,如果还能让人从中获得成就感,那 就是最高级的爱好。 在茉莉看来,观鸟就是这样一个爱好。 茉莉带我进入一场“奇幻之旅”,和她聊完, 野鸟会有北京各个公园的鸟调项目,茉莉 我终于理解,这种能让人坚持 8 年还依然 就是西山猛禽监测项目组的一员。 热情不减的秘密所在。 一次偶然发现终生兴趣所在 “我以前经常参加中国国家地理的活动, 在 2011 年元旦的时候,他们组织了一次 观鸟,当时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国家 项目来说,我们其实还做了非常详尽的数 “加入野鸟会我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专业 据调查。应该说是中国大陆第一份最珍贵 的内容,成员们也都卧虎藏龙,所以我一 的猛禽迁徙资料诞生在我们的手中。” 有机会就去参加活动。我经常去百望山森 林公园,那是我们的猛禽观测点。” “当初我们想,天天有这么多人观鸟,北 京又是这么重要的猛禽迁徙通道,要是能 每次观鸟都能带来新鲜的信息和知识,会 把数据记录下来多好啊!于是西山猛禽监 给人新鲜感和挑战性。 测项目组决定每天轮流前往监测点观鸟记 地理这种活动不固定,于是我就在网上搜, “有一年秋天我观察喜鹊,发现它 11 月 看有没有组织专门观鸟,结果就看到自然 份就开始搭窝了,一般的鸟现在都忙着吃 之友野鸟会了。” 吃吃准备过冬呢,喜鹊为什么这么早开始 现在,茉莉是自然之友野鸟会的核心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有成就感。就拿猛禽 准备呢? 我就非常想知道答案,猜测可能是小喜鹊 在练习搭窝,后来就问野鸟会会长李强, 他说可能这种鸟就是喜欢未雨绸缪,嗯…… 但是我觉得可能不是这样。” 录,春秋是迁徙季,要保证数据的权威性 和准确性,就一定不能开天窗,每天都要 有人观测记录。” 这一坚持就是 7 年,“监测点很远,要 4、 5 点就起床,沙尘暴、七级风、大雾霾, 我们这些人什么天气都遇上过,一到迁徙 季,无论天气如何,都有我们的项目志愿 者全天 8 个小时守在监测点记录,有时候 下山发现,身上全是蚊子咬的大包!” 但还是能坚持 7 年? “这个过程让我很有成就感” 大自然非常神奇,每一处都有无尽的奥秘, “ 因 为 我 喜 欢 呀! 我 们 还 争 着 抢 着 要 去 呢!”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50 有一天,李强会长跟大家急匆匆反馈,发 2017 年下半年,志愿者们总结所有的鸟 现市场有贩卖野生鸟类的情况,问野鸟会 市调查数据,出版了期刊报告,希望能借 里谁能去摸摸底。 此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茉莉因为家离十里河比较近,就自告奋勇。 长期深入自然也让茉莉对这些动物们有了 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她惊住了:“这类市 更深的同理心,“我看到过那种因为人为 场太大了,那些野生鸟类都是几百只几百 原因受伤的猛禽,它们的眼神非常不一样, 只整笼子地卖,我们在野外很久都不一定 感觉怯怯的,曾经的空中王者变成现在这 能看到一只,心里看着很不舒服。”于是 个样子,心里很不好受。” 她第一次拨出了 110 举报,以后的时间里, 她只要一有时间就去摸底记录,然后再举 报。 现在,观鸟对茉莉来说不再是纯粹的爱好, 更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也是让生活充 满新鲜感和成就感的小秘密,“前阵子清 成员们的热爱和努力没有被辜负,这份最 这样做了 3 年多,正好全国观鸟组织朱雀 华来了个白眉歌鸫,很少见,可能就一只, 终产生的数据质量非常扎实,也成为了时 会发起了“全国鸟市调查”,随志愿者们 全北京观鸟人都跑过去看,我也期待能见 间最长的专业猛禽观测数据。 一起,扩大鸟市调查的范围,从最开始的 到它。” 从最初加入野鸟会到现在 8 年时间,我总 是说她能坚持这么多年本身已非常不易, 她却会温柔地纠正我:“我觉得不用坚持 的,我就是太喜欢了,每天都想去做这件事, 根本不用坚持,哈哈。” 从热爱到保护,生活也有了更多 期待 因爱好产生了一种生活方式,慢慢发展成 了一种价值观,开始更深地影响茉莉的生 活轨迹。 十里河,扩大到北京 8、9 个鸟市,又去 支援了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山西大 同等城市。 人生能有多少如此丰富的 8 年呢?有了新 的期待,茉莉未来一定会更精彩吧。 5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他们不仅守护了中华虎凤蝶,也为城市点亮了绿色之光 文 / 子休 自然之友工作人员 刘光华摄 刘光华摄 这是一群绿色公民守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 动,成立于 2005 年的自然之友南京小组 其实,这 54 张扑克牌中呈现的 30 多种蝴 动物——中华虎凤蝶的故事,也是一页关 便是其中之一。 蝶可能还不到南京本地蝴蝶种类的三分之 于普通人与他们日夜生活的城市的环保篇 章。 也是在 2005 年,南京小组开始展开中华 虎凤蝶的保护行动。他们的计划始于在郊 区建立一个小型繁育基地,以恢复中华虎 守护中华虎凤蝶 凤蝶的居群。保护行动开展之初,小组成 一。这些蝴蝶中,除了中华虎凤蝶外,丝 带凤蝶和金斑剑凤蝶等品种的数量也不容 乐观,也需要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 和保护它们。 员们并不确定自己的守护可以带来怎样的 十年的时间里,南京小组为中华虎凤蝶做 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中华虎凤蝶 改变。他们只是很坚定地知道,对中华虎 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曾经尝试在郊区 因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 凤蝶的保护十分迫切,这个在紫金山生活 农场的一小片土地上移植少量杜衡,希望 宝”,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已久的物种不能毁灭在当代。但同时,他 这一小片杜衡,可以留住中华虎凤蝶的身 其中,南京是中华虎凤蝶数量最多的地区 们也深深明白,对于一个濒危物种的保护, 影。当了解到修建紫金山内环路会给中华 之一。对南京而言,中华虎凤蝶就像一张 仅仅依靠一个民间志愿者团体的力量是远 虎凤蝶栖息地带来威胁时,他们和南京紫 美丽的名片,在自然中翩翩起舞,向大家 远不够的,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关于中 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南京绿石环境网 展示属于南京的色彩与生机。 华虎凤蝶的知识,发挥更多志愿者、更多 络一起发起倡议。在看到南京南郊牛首山 市民的智慧与力量。 一个中华虎凤蝶保护区内栏杆毁坏,却无 然而,如此美丽动人的中华虎凤蝶的命运 却并非一帆风顺。在热火朝天的标本贸易 2008 年,一副以蝴蝶为主题的扑克问世, 中,它们被起了歹心的蝶商盯上,一些人 54 张扑克牌中藏着 54 张蝴蝶的照片,这 开始张罗着上山张网捕蝶,逐利其中。不 些照片全部由当时南京小组的核心成员张 仅如此,由于食物杜衡被破坏,中华虎凤 松奎与另外两名蝶友戴云飞、章志刚拍摄。 蝶的生存情况可谓难上加难。曾经在南京 翻开这副蝴蝶扑克,大小王牌面上的中华 多地自由飞舞的中华虎凤蝶开始慢慢没了 虎凤蝶格外引人注目。2008 年 3 月,张 踪迹。据媒体报道,1992 年,中山植物 松奎在紫金山见到这只虎凤蝶时,它正倚 园附近的虎凤蝶第一次从中山陵消失,紧 在一朵粉色的樱花上歇息。张松奎没有打 接着 1995 年,在樱驼村也难见踪迹。面 扰它,只是静静地用相机为它记录下这美 对这美丽的生灵落难,不少民间蝴蝶研究 好的时刻。 者、志愿者团体开始发起保护虎凤蝶的行 人负责看管维修,他们也在微博上呼吁。 但是,这个过程中,南京小组的成员们也 遇到过一些困难,资金的缺乏和没有外部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52 经验借鉴,给很多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时任自然之友会长的梁从诫先生前往南京 办非企业”,完成了从志愿小组到专业化 他们也很难制定完备系统的科学观测方案 实地查看后,奔走呼吁,为南京保住了 70 的注册机构的蜕变。 逐期对中华虎凤蝶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 亩山林。 而随着一些民间蝴蝶研究者的年龄增长, 对中华虎凤蝶的观察研究的延续性也受到 考验。尽管如此,南京小组的成员们并未 放弃,他们依旧自发组织活动,呼吁更多 人加入,希望大家能意识到物种保护的重 要性。 希望把绿色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为家乡的 保行动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2010 年 1 环保行动凝聚更多力量。自此,南京小组 月,南京小组和莫愁湖环保协会、江苏野 的环保队伍越发壮大,环保行动愈加丰富, 鸟会、中国社会与民生网江苏频道等单位 也让公众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联合发起 2010 年湿地保护日纪念活动, 就我国最大的海岸湿地保护区——盐城丹 顶鹤保护区在近年来遭到破坏问题展开讨 我为家乡点绿 论,呼吁禁止在保护区内建鱼塘。同年 9 月, 和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网以及维权 事实上,对于南京小组而言,中华虎凤蝶 律师在南京市六合区玉带镇团洲村进行污 的守护行动只是他们日常绿色生活践行的 染危害的法律援助调研。 一部分。早在南京小组成立之前,南京小 组的王医生等人就已经在为家乡的环境保 护东奔西走。2002 年之际,他们和环保 志愿者们一起反对南京东郊宾馆的扩建, 从单纯的物种保护到自然教育,南京小组 正式注册成立之后,南京小组为家乡的环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十几年的时间里, 南京小组一直践行着这一价值观,用行动 影响周边的人,改善周边的环境。他们通 过物种保护、“昆虫教育馆”项目、护树 活动、绿色读书会以及开展玉带凤蝶养成 记自然课程、自主创作手绘玉带凤蝶饲养 手册、研发自然手工系列课程和组织“城 2012 年 6 月,在积累了七年的经验和近 市垃圾分类”专题活动等一系列的行动为 两年的酝酿后,自然之友南京会员小组在 家乡点亮绿色之光。 南京市雨花台区民政局成功注册了“南京 百蝶缘生态发展中心”,注册类别为“民 南京小组的核心成员王医生一路参与了保 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也见证了南京小组的 蜕变,他表示自己看到了本地的虎凤蝶由 于人为因素造成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变而陷 入生存危机,而通过虎凤蝶保护行动让他 经历了从单纯地关注本地的森林山体,到 把视野扩展到关注本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的过程。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南京小组的很多其 他成员身上,他们通过参与行动,对环境 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他们也通过 行动影响更多的人,不断积聚力量,提高 影响力。十四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带着 自己的绿色梦想,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到南 京的社区、学校、山林间,用温和友善的 方式与自然相处,为城市点绿。他们坚信, 这条绿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5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2019 年小组活动预告 澳 䛻卌ч ᬍ⬂ᆞ᳄ᄼ㏱ ↵䭠ᄼ㏱ ᰵ ț䬕⇌⇬⇠ 㻯ۙ႐᳄卌Ⅱ卌 ț仆ᆞḺ➖చᬍ ⬂⍥ ᰵ ᭒႐㻯卌䃟Ꮤ ᰵ ț๔ⴠ⇠হ䱿哆⎃ 㻯ۙ᭒႐Ⅱ卌 ț⇠ࢄ ࣾ ๔႓ 㖁व㵹ߕḺᴾ țḺᴾ㞯⣜Ԋ≨ߕ ț⺋⮱⎬ౝ țۼൾܳϘч Ύᄼ㏱ 㹱䭠ᄼ㏱ țᄼ㏱অч ᬍ䩎ᄼ㏱ 㟼ጋᄼ㏱ 䃑䃳⎬ౝ喑႓ຯ҂ Ԋ៑⎬ౝ țఈጊუ⇠ 㻯᭒႐᳄卌ࣷ䊝ڪ țϟၽ⣜Ԋ䄨Γч 喍䏘䓦⮱下㓪▢喎 ᰵ ᰵ ᰵ ț❞卌কაэ țڡ䮳⎃ᬍ⬂Ҁ ț㐬Ԋᠫ䪬⌲ម ᰵ ᰵ喟 țᒿₒȠᢎರ౫Ƞა ț䓪Ⴎ͉ͦ 㻯᭒႐䓮ᓆⅡ卌 侹 ț仆ᆜⅡ⇶⇌ᬍ țⰮ͗็ڲ䱟๖ರ౫ ౧䄰ᴒ ț䄰ⵁ㹱䭠҆უ⎃ ጒ͇చࣷࢄ①࣬Ƞ㔮 эರ౫ܳㆨ⮱ധ᱙ ⴒ䃳 țξࢄ⯵ 㻯᭒᳄卌 ⬂⍥ ț➖⩌ں৮ᓗ⣜ጒϑ≮ ț䬟㒛➖৮ϑᢏ ⇠ऐȠᴳ䭠ぶ࣬ȠጯȠ ࡧపᣔЮ͇ぶ țϟⅡ≨ߕ țರ౫ܳㆨࣷᄼ㏼侹ܳϘ țۼᢿ㞯㘪ᄼ䃟Ꮤ䔈႓ᵎ ț䄰ᴒἷࡧࣷࢄ ①࣬⮱ڨ౧ ț็⮱ᆞ᳄ -/5 ≨ߕ ț䄰ⵁ㹱䭠ጯධڲ ⅶ≮ࣷڣᩜ≮ țࡄϙ⩌➖็ᵤᕔაэ ț⩅ႉጋℂḇ⇌ ᰵაэ ț⇠ࡄͽϚ ⮨ᆞ๔ч țㄞ㟾Γᅸᬍ⬂ 㻯᭒႐Ⅱ卌 ț⪳喍ࡄ⪳喎 ⍥ ț៑Ⅱ㵹ߕ țᢿᴒⅡऐ喑⣝ ౧ᷭ≸ হ㹱䭠ጯऱ͗࣬Ƞ ጯȠࡧධڲⅡᏀ țౕጯࡧࣷ㹱ጋࡧȠ ぶౝაэ 㻯᭒᳄卌 ᰵ ᰵ喟 țౕ䄰ⵁ䬡ⲐӰ ț⇠ࢄ㦐ᄕ 㻯᭒᳄卌 ጒ͇చڲЮ͇Ԏᖜ ڙᐭ țژḛᬍ⬂⍥ țఈጊ㠯࣬Ί䶣ᆞ 㻯᭒᳄卌ࣷ倅⊤᠁卌ㆨ ț̓⩹⣜ධᬒ აэՎ ᄩ㐬 Ⅱ䱿 ᆞ țᄼܳܧສ⣜ධ țರ౫ݝਗ䛹ࣨ ț๗⎃Ⅱ⎽ౝ㻯ᄌ γ喤γ㼐ರ౫⮱̭ ⩌ țರ౫ܳㆨ䃟Ꮤহ ࡧጎ㻳 ț㜗♣≨ߕ ϟ䓾๔㜗♣喑γ㼐㜗 ♣͚⮱ߕḺ➖ țᄼ㏱ч䃛 ț㜗♣䄨Γч țರ౫ܳㆨⴒ䃳》 țϟၽ⣜Ԋ䄨Γч 䊈 ț⇔⊗Ⅱ䬛⌲≷ țჳξऑࡄऐ 㻯㍮Ⅱ卌Ƞ᳄卌 ț႐㻯卌䃟Ꮤ ᰵ ț䬕⇌⇬⇠ ț⮪⇠ᬍ⬂⍥ 㻯႐᳄卌Ⅱ卌 ț⣜Ԋაэ డ㐂⇔⊗ϚⅡ㈨ᒿ ₒ㻯ᄌⅡั⤳䃫喑 ႓Ⅱั⤳ⴒ䃳 ᰵ țڲ㧆ऑѓ䉊ᅁ 㻯႐㡶࣌卌Ⅱ卌 ț叱㡶ᶮᬍ⬂⍥ țࡧ აэ ರ౫ ⎬ܳㆨ țϟၽ⣜Ԋ䄨Γч țअᏌͧ ᰵ ț႐㻯卌䃟Ꮤ țᔭ⇆⇠ᔭΊ⇠ ț⮪㒷⇌ᬍ⬂⍥ ț႓⩌Ḻ➖䃑ⴒ ț㖁व Ύ ऱ倅 țᒿₒ⣜Ԋ≨ߕ țϟⅡ≨ߕ ț᠈ࠌℾ䬡⇠䪬 ț㉍丌ч 㻯႐䓮ᓆ᳄卌Ⅱ卌 ț䓪Ⴎ㔮䧮ᆞ ᵎᐭᆂ៑Ⅱ≨ߕ ̭䊤႓҉ݣᄼ㤉 చ 㻯႐䓮ᓆ⡈⻪ ᰵ țڲ㧆ᶮ㉍⊤喍ᮯჇ喎 㻯႐䓮ᓆⅡ卌 țऻ⇠ᬍ⬂⍥ ț㐬Ԋᠫ䪬⌲ម ț㖁व Ύ ऱ倅 ᵎᐭᆂ៑Ⅱ≨ߕ ț⺋⮱⎬ౝ 䃑䃳⎬ౝ喑႓ຯ҂ țϟၽ㜗♣Ҁ侹≨ ߕ Ԋ៑⎬ౝ ț㜗♣≨ߕ ᰵ țᐣᎳ䛻博⎃ 㻯႐䓮ᓆⅡ卌 ț๖䬕ᆞᬍ⬂⍥ ț㖁व Ύ ऱ倅 ᵎᐭᆂ៑Ⅱ≨ߕ ᰵ țۙ႐㻯卌䃟Ꮤ țᎡᏓᕨ㐀ܳϘ țΎ ጯ倅 ᵎ⣜ țۆᄦ㹱䭠ጯ⣜ ԊఏᏔ䄵ч ධԊ៑⮱ᐧ䃛 țङᐭᄼ㏱অч țᔭᴁ⮪⇠ሎ䅤 㻯ۙ႐᳄卌Ⅱ卌 ț㺬䙞䭠⎃ 㻯䓴ۙⅡ卌 ț㨊๖侹ბȠ⾧⅁ ۭࡃக҉ݣ ț Ꭱᄼ㏱ᕨ㐀 țⅡั⤳ࢯ࣯㻯 |一起来 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54 ※ 以下计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具体活动通知为准。 ⌞ౠᄼ㏱ ᰵ ᰵ ᰵ țۭ␖ ⌞ౠ⎫ڙచ Ꭰ⎃ᄼ㏱ ࢄϙᄼ㏱ ț⊤∸ರ౫⯾≸ țᬻͶࡧ⣜ධ⇨⤳㈨݄≨ߕ țࡧರ౫ܳㆨࣷۼ䛼 ț-/5 ᬍ⬂⍥ ț᳄ౝ៑卌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᱈Ꭹ٬చ⣜Ԋ䄫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➈ຣ⯿ఋᩣ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ౝ៑卌 țᬻͶࡧ⣜ධ⇨⤳㈨݄≨ߕ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5 ᬍ⬂⍥ țⅡ⣜ධԊ៑ țै᱈Ꭹ٬చ⣜Ԋ䄫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㲡㲣ڨ䃝㏬̷㏬̸≨ߕ țఈ႐ጒ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5 ᬍ⬂⍥ țⅡ⣜ධԊ៑ țᬻͶࡧ⣜ධ⇨⤳㈨݄≨ߕ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Ꮜᐰ➖̻⩌পദ䃚 ț⊤∸ರ౫⯾≸ ț᳄ౝ៑卌 Ლጋᄼ㏱ țै᱈Ꭹ٬చ⣜Ԋ䄫 ᰵ țۭ␖ ⌞ౠ⎫ڙచ țۭᆞ喍ࢄᆞ喎 țጎ⇠ ⌞ౠ⎫ڙచ Ꭼጋᄼ㏱ ț䰣Ꮜᐰࡧ ț⣜Ԋ㻯ᒞ ț❞卌কაэ ț㲡㲣ڨ䃝㏬̷㏬̸≨ߕ țчঅ㻮䲏ч ț-/5 ᬍ⬂⍥ ț᳄ౝ៑卌 țఈ႐ጒ țᬻͶࡧ⣜ධ⇨⤳㈨݄≨ߕ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᱈Ꭹ٬చ⣜Ԋ䄫 ț➈ຣ⯿ఋᩣ țᏌᐰ➖̻⩌পദ䃚 ț⣜Ԋ㻯ᒞ ț⊤∸ರ౫⯾≸ ț᳄ౝ៑卌 ț㲡㲣ڨ䃝㏬̷㏬̸≨ߕ țఈ႐ጒ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5 ᬍ⬂⍥ țⅡ⣜ධԊ៑ ț៑卌䃟Ꮤ țᬻͶࡧ⣜ධ⇨⤳㈨݄≨ߕ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Ꮜᐰ➖̻⩌পദ䃚 䘪ウิ㏱ ț䰣Ꮜᐰࡧ ᰵ țۭ␖ ⌞ౠ⎫ڙచ țۭᆞ喍ࢄᆞ喎 ț͇ۉ喍ఈ႐ۉ౧喎 țै᱈Ꭹ٬చ⣜Ԋ䄫 ᰵ ᰵ ᰵ ț᳄ౝ៑卌 ț⣜Ԋ㻯ᒞ ț㲡㲣ڨ䃝㏬̷㏬̸≨ߕ ț㜗♣Ҁ侹㜗♣䃟യ ț-/5 ᬍ⬂⍥ țఈ႐ጒ țᬻͶࡧ⣜ධ⇨⤳㈨݄≨ߕ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᱈Ꭹ٬చ⣜Ԋ䄫 ț➈ຣ⯿ఋᩣ țᏌᐰ➖̻⩌পദ䃚 ț⣜Ԋ㻯ᒞ ț⊤∸ರ౫⯾≸ ț㲡㲣ڨ䃝㏬̷㏬̸≨ߕ ț㜗♣䃟യ ț-/5 ᬍ⬂⍥ ț᳄ౝ៑卌 țఈ႐ጒ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᱈Ꭹ٬చ⣜Ԋ䄫 ț➈ຣ⯿ఋᩣ țᏌᐰ➖̻⩌পദ䃚 ț⣜Ԋ㻯ᒞ ț㲡㲣ڨ䃝㏬̷㏬̸≨ߕ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㜗♣䃟യ țࡧರ౫ܳㆨࣷۼ䛼 ț-/5 ᬍ⬂⍥ țⅡ⣜ධԊ៑ țै᱈Ꭹ٬చ⣜Ԋ䄫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Ꮜᐰ➖̻⩌পദ䃚 ț᳄ౝ៑卌 ț䰣Ꮜᐰࡧ ț䰣Ꮜᐰࡧ ț䰣Ꮜᐰࡧ ț䰣Ꮜᐰࡧ ț⣜Ԋ㻯ᒞ ᰵ țۭ␖ ⌞ౠ⎫ڙచ ț⊤∸ರ౫⯾≸ ț᳄ౝ៑卌 țఈ႐ጒ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чঅ㻮䲏ч㜗♣䃟യ țࡧರ౫ܳㆨࣷۼ䛼 ț-/5 ᬍ⬂⍥ țⅡ⣜ධԊ៑ țै᱈Ꭹ٬చ⣜Ԋ䄫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Ꮜᐰ➖̻⩌পദ䃚 ț䰣Ꮜᐰࡧ ț⣜Ԋ㻯ᒞ ᰵ ᰵ ᰵ ț᳄ౝ៑卌 țۭ␖ ⌞ౠ⎫ڙచ țۭᆞ喍ࢄᆞ喎 țۭ␖ ⌞ౠ⎫ڙచ țۭᆞ喍ࢄᆞ喎 țጎ⇠ ⌞ౠ⎫ڙచ ț͇ۉ喍ఈ႐ۉ౧喎 澳 țᶮϻ䄘⩌ٵ㏗ᔢ≨ߕ ț-/5 ᬍ⬂⍥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᱈Ꭹ٬చ⣜Ԋ䄫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➈ຣ⯿ఋᩣ țᏌᐰ➖̻⩌পദ䃚 ț⣜Ԋ㻯ᒞ ț⊤∸ರ౫⯾≸ ț㲡㲣ڨ䃝㏬̷㏬̸≨ߕ ț㜗♣䃟യчঅ㻮䲏ч ț-/5 ᬍ⬂⍥ ț᳄ౝ៑卌 țఈ႐ጒ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ࡧರ౫ܳㆨࣷۼ䛼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Ⅱ⣜ධԊ៑ ț㜗♣᪆㗟 țै᱈Ꭹ٬చ⣜Ԋ䄫 ț➈ຣ⯿ఋᩣ țᏌᐰ➖̻⩌পദ䃚 ț⣜Ԋ㻯ᒞ țࢄϙ㏏ᆞᄼ႓⣜Ԋఏ䄫⼸ țै᱈Ꭹ٬చ⣜Ԋ䄫 ț㜗♣䃟യчঅ㻮䲏ч țࡧರ౫ܳㆨࣷۼ䛼 ț-/5 ᬍ⬂⍥ țⅡ⣜ධԊ៑ ț㘉⇠ݖⅡ䉕㻯ᄌহ⯾≸ ț➈ຣ⯿ఋᩣ ț㜗♣᪆㗟 ț᳄ౝ៑卌 țఈ႐ጒ ț䰣Ꮜᐰࡧ ț䰣Ꮜᐰࡧ ț䰣Ꮜᐰࡧ 播撒绿色种子 培力绿色未来 到 2018 年,五岁的盖娅自然学校已初长成能跑能跳的模样:秉持“培力绿色 公民”的不变初心,越来越多从这里走出的伙伴以实际行动给寒冷以温暖、给 灰暗以颜色、给平淡以激发。两岁的盖娅设计工作室则刚开始拔节生长,在营 造的每一个校园、社区、营地、农场里,通过设计启蒙公众的环境意识,集结 生态行动的有生力量。 5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盖娅自然学校 盖娅自然学校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 行动,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2018 年是盖娅自然学校成立的第五年,各项环境教育 课程间互相关联、层次递进的作用逐渐显现,与内生出的体验师网络互相促进,推动绿色 公民的培力。 不知不觉中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已走过了第 5 个年头,一如之前走过的每一年,我们充分地利用 了 2018 年的最后一个月来整理自己。热烈的讨论之后,那“不造航空母舰”的图景再现眼前。支持 伙伴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并成为绿色公民力量的一份子,是盖娅从未停下的追求。 在过去的五年,就盖娅而言,比起完成了既定的财务目标,我们更愿为之喝彩的,是有更多的自然体 验师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让它更加绿色友善;同时,邀请身边的伙伴一同参与, 盖娅自然学校校长 张赫赫 体悟自然的力量与美好;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盖娅的课程,也让我们有机会触及一个更广阔的社会 界面。更了不起的是,还有一些伙伴不甘独善其身,默默地坚持正念,在地方上创办专门的教育机构, 和盖娅一同不断地累积着培育绿色公民的社会影响力。于是,在 2018 年底,自然而然地,我们便拥 有了风之歌和喆里两家“分校”。 不否认,在接下来的又一个五年,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盖娅相信,当我们重回自然的怀抱, 会发现她如此慷慨;当我们重新与人连结,会发现生活如此友善;当我们重回真实的自我,会发现她 / 他如此笃定而有力。在这社会发展的转角处,与其为了“可见与不可见的风险”日日心慌,倒不如 成为盖娅人儿,勇敢地开启人生的下半场。 |播撒绿色种子,培力绿色未来| 56 年度行动亮点 1、各系列环境教育课程都经过了 3 年以上的打磨,已相对成熟,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的 作用显现,逐步形成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推动绿色公民的培力。 2、自然体验师数量突破 1000,体验师内部自然生长形成网络,相互支持与陪伴成长的 作用开始显现。 3、2018 年开展各项环境教育课程 / 活动共计 302 场次,年活动天数达 378 天,各项 课程 / 活动参与人数超过 11273 人天。 目前国内的自然教育从业者对自然教育的看法不一、众说纷纭。盖娅对自然教育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体系,并将 之付诸实践,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这是很让人敬佩的。 盖娅目前每年开展很多自然教育活动,我相信对参与其中的个体的影响是很深的。特别是已经在全国举办了几十 期的自然体验师培训,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由此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自然教育的爱好者和从业者,这对中国 自然教育未来的深入发展功不可没。我参加过在西双版纳举办的第 32 期自然体验师的培训,让我非常感慨的是, 对于其中的一些经典的自然体验活动,盖娅的老师们能够非常从容、自信地展示给学员,让大家反复体会其中的 独特意义,而不仅仅把组织这些活动当作一种技巧。 当前,国内的自然教育百花齐放,很需要盖娅自然学校这样的奇花异卉在百花丛中显出独特的身姿,让人对自然 教育充满期待。 王西敏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自然教育总监 5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八级风,你为什么叫“八级风”? 文 / 欧嵘(依米花) 自然体验师 一、初识 我第一次认识八级风是在微信上。2017 年的暑假前夕,我在网上搜索到 “风之歌 自然教育”的夏令营活动,细读之后觉得 不错,便加了活动总召八级风的微信。 “八级风”,这个自然名很有意思,什么 样的人会取一个这样的自然名呢?带着想 象,在夏令营的第一天,我见到了前来接 家分享了她是如何结合学校资源、自身优 车的八级风。一个穿着白 T 恤,带着一幅 势及在地的环境资源,在阜阳绿色实验学 黑框眼镜,齐耳短发、小麦肤色、温柔敦 校开展自然教育的。八级风在践行自然教 厚的中年女子不徐不急地出现在我的视野 育的道路上与她的伙伴们有条不紊地前行 里,这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着。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热情和 执着。八级风应该是夏天的风,少了一些 我心想:“这样一个普通的邻家大姐能带 春风的柔弱,多了一份阳光的热情。 1、坐着火车去上学的体验师 2013 年,八级风在网上看到自然之友发 布自然体验师培训招募时,便毫不犹豫地 报了名。然后在每个周末的深夜,八级风 都风雨无阻地坐火车,熬上七个小时赶到 北京,准时到达第二天早上的课堂。在这 我们玩出一个什么样的夏令营呢?”但之 条坐火车求学的路上,八级风还带上了当 后的行程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七天的活 时在上小学的女儿。周日下课后,她又带 动中,我和孩子不仅玩得开心,收获也非 常大。虽然在此期间我没有时间和八级风 三、深谈 深聊,不过在为数不多的短暂交流中,却 八级风生活的城市——阜阳,一个经济并 觉得和她交往很舒服,如春风般“润物细 不发达的地级市,留守儿童较多,她是如 无声”,可是八级风为何不叫“春风”呢? 何去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如何以她单薄的 身躯去推动这么前沿的教育理念?对此我 充满了好奇和佩服。一个春雨淅沥的下午, 二、关注 在网上连通八级风后,听她娓娓道来步入 自然教育五年来的故事。 夏令营回来后,通过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 我更加认识到八级风作为自然体验师的身 体力行。她没有精彩热闹的宣传,没有什 么看起来“高大上”的活动安排,但她一 直低调、扎实地推进她正在做的项目,比 如在小学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小村长” 计划、呵护母亲河公益宣讲活动、日本冬 令营的营前课程等。 2017 年 10 月底,第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 坛在杭州举行,八级风在“如何在中小学 开展自然教育”为主题的工作坊中,与大 着女儿乘坐晚上的火车回家,第二天继续 各自的学习和工作。 我问她:“你觉得值得吗?这样的努力和 付 出, 家 人 支 持 吗? 对 孩 子 的 影 响 如 何 呢?”八级风说:“我越深入地学习,越 觉得受益匪浅。我爱人也是搞教育的,回 家后我经常把学到的、体验到的和感悟到 的与他交流,所以除了担心安全问题,他 也非常支持。孩子通过参与活动的体验, |播撒绿色种子,培力绿色未来| 58 思想、性格和行为各方面也发展得不错。” 级风豁然开朗,与其去刻意寻找,不如培 远的山谷里,是趟着河水、爬着高山,在 养现有的资源。当时,八级风已在阜阳绿 大自然中长大的。童年的经历会随着时间 色实验小学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学校里有 的流逝而淡化,但它却会慢慢隐藏到人的 现成的老师。通过活动去培养这些老师不 潜意识里,内化为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仅解决了活动“体验师”的问题,还可以 八级风说也许她是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 将活动的效果延伸到班级管理中,这其实 心思简单,不会想太多想太远,只是认认 是一个双赢的办法。此后,八级风便在活 真真地做好手里的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 动中,有意识地引导老师们讨论、反思, 一步;她说也许是从小就喜欢在大自然里 积极地参与和锻炼,活动的效果越来越好。 撒野,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委屈、困难, 现在,学校各班的“小村长”计划已经可 以放手让老师们去组织开展了。为了培养 2、一室两地,共唱“风之歌” 上完初级体验师培训班后的三年,八级风 又先后参加了盖娅中级体验师、台湾的无 痕山林高阶培训、日本的 NEAL 中级指导 者培训等。通过这些学习和体验,八级风 对自然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环境教育 人的理念更加笃定,并开始积极大胆地实 践。2016 年 2 月,八级风与北京两个志 同道合的伙伴寿带、 野兔一起成立了“风 之歌自然环境教育工作室”,在盖娅自然 现在我明白了,她就叫“八级风”,带着 请“自然教育体验师”的培训到安徽来举办, 春风的温和、夏风的热情和八级风力特有 盖娅自然学校也充满信任地交给她来组织, 的力量与韧劲,在盖娅妈妈的召唤下,真 并在 2016 年 4 月顺利举办了当年的第一 心实意,身体力行…… 期体验师培训班,此后每一年都会在安徽 举办一期“自然体验师初级培训”。八级 风在阜阳的自然教育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周边不少志愿者和教育机构也慕名而来学 习、体验与合作,“小村长”计划就是在 这种求同存异的合作中诞生并得以发展。 京、阜阳两地开展自然体验活动,迄今为 4、大自然的孩子 五年来,带着孩子火车求学、一个人在阜 阳坚持不懈地开展自然教育,其中的困难、 3、 因势利导,就地培养 阜阳只有八级风一个体验师,如何去开展 活动,师资是一个硬伤。突然有一天,八 让大自然来疗愈。 当地的自然教育体验师,八级风还主动申 学校和许多伙伴、导师的帮助下分别在北 止成功地举办了五期端午营、夏令营活动。 想放弃时,她的减压方式就是来到户外, 孤独可想而知,八级风何以有这么大的动 力和韧劲呢?通过聊天和拜读她以前写的 文章,我了解到八级风出生在新疆一个偏 5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盖娅设计工作室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一所践行公民永续教育的设计机构。采用“参与式设计” 理念,以“设计启蒙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使设 计生活化,景观教育公众化,从设计视角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为行动目标, “公众参与,共知共行”为核心价值观,倡导与在地使用者一起做可持续的设计, 注重在实际营造过程中的体验,共同发现环境问题,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与 经验,共同付出改善环境的行动,共同享用改善后的环境。理念分别在生态社区 营造、生态校园营造、自然教育基地、永续营造培训四个领域进行设计实践应用。 2018 年,盖娅设计诞生的第二年,正值一个孩子蹒跚学步的时期,渴望实现自我意识,开始利用身 体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去“摸一摸、尝一尝、跳一跳”。2018 年,盖娅设计在生态社区、生态校园、 自然教育基地、永续营造培训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摸爬滚跳”。 在生态社区方面,我们探索了公共及私人的环境领域。作为社区开放空间,社区花园秉持“共学、共建、 共享”原则,倡导在地与社会力量加入,成为具有生态教育、情感连接、自然栖地、园艺教室、休闲 盖娅设计主持设计师 高健 疗愈等多元功能的场所。而家居空间的环境营造,则有助于家居空间的居住品质提升及能源消耗的降 低,是应对气候变化人人都可以实践参与的低门槛入口。 在生态校园方面,探索涵盖了生态幼儿园、自然小学的环境营造。生态教育和永续生活理念应是每位 公民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接受的基础教育。事与愿违,多数幼儿园、小学的校园环境里充斥着塑胶、水泥、 塑料制品,植物稀少。盖娅设计正致力于与在地师生创造一个个具有自然教育意义的生态校园环境。 在自然教育基地方面,探索涵盖了儿童自然游乐场和自然教育营地两个领域。如何为城市中的儿童搭 建与自然的联结?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力乐园”、百色革命纪念园儿童游乐园是为此而专门设计的 面向低龄儿童的自然教育游乐场和户外教室。 在永续营造培训方面,探索涵盖了朴门永续设计师认证和短期主题生态营造课程。盖娅设计秉承人人 都是生活设计师的理念,赋能永续思维、理念和方法,去设计自己的永续生活环境。 盖娅设计虽稚嫩,但坚定。始终秉承“参与式设计”理念,做一所践行公民永续教育的设计工作室, 以从设计视角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为行动目标,集结公民生态行动社群,继续在前行中寻觅答案。 |播撒绿色种子,培力绿色未来| 60 年度行动亮点 1、生态社区营造 通过共学共建共享,最终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条腿”走路,使公众的 生活需求与自然的花鸟虫木共存于社区。 通过共学、共建的工作坊形式完成了中关村科育社区花园——“育园”的营造; 与“自然之友·低碳 +”项目合作,通过参与式设计及营造工作坊完成家庭式 的低碳生活展馆——自然之友低碳展馆的改造;在延庆私家别墅庭院,完成了 一座兼具自然生活、食物花园及食物森林的生态庭院的营造;在 2018 北京国 际设计周期间策划了法源寺历史街区参与式社区花园的营造计划。 2、生态校园营造 目标是将每一座校园营造成可持续、低碳的校园,这里既是老师学生日常学习 生活的真实场景,也是最具体验感的环境教育平台。 营造浙江龙游张家埠小学的自然生态校园;与培德的师生们以及志愿者伙伴们 一起建设完成北京顺义培德书院教学花园;设计河北石家庄瀚林看世界幼稚园 自然小农场;在中国园长发展论坛上,盖娅设计发表主旨演讲《公民参与空间 营造:幼儿园生态化的户外环境设计与思考》,与全国 300 名园长分享了盖娅 设计在生态幼儿园方面的设计理论及案例。 3、自然教育基地营造 为人们搭建与自然联结的教育场所,包括低龄儿童的自然教育游乐场和户外教 室。让孩子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全面感知自然对人身心的积极作用。 与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合作,为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区做了彩虹岛环境教育基 地的策划方案;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合作,在美方“Nature Explore Program”指导下,设计并建造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自然力乐园户外教 室;在百色起义纪念园内设计了一所为儿童通过自然设施场景体验五感的低碳 乐园。 4、永续设计教育培训 通过组织设计师认证培训和面向公众的工作坊活动,推广朴门永续核心的设计 伦理、原则和运用。在实践中启发大家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合作,秉承朴 门精神,引导公众共同实践“照顾地球、照顾人、分享多余”的伦理价值。 联合台湾花莲朴门永续生活协会组织了两期 PDC 培训活动,完成为期共 28 天的课程讲授与学习。来自全国各地的 60 名朴门爱好者,就“永续发展”的 理念共同学习、分头实践、持续交流。 与郑州环保维护协会(绿中原)、北京西城区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大 校园公益营造社合作,分别在绿城社区、西四小木屋社区中心、北大红四楼开 展社区堆肥营造工作坊;与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合作,在深圳 湾自然教育中心开展雨水花园营造工作坊;与奔驰金融合作,在同心打工子弟 小学开展校园花园的营造工作坊。 6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行动故事 人人都是设计师 ——盖娅生态营造 带动公民行动 文 / 金刚 自然之友志愿者 自从结识了盖娅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高健 编者按:王京康,自然名金刚,他 (泰山)老师,参与了盖娅设计的营造工 是陪伴自然之友多年的志愿者,提 作坊,我感觉到自己的设想与盖娅设计工 倡舒适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低碳 作室的“参与式设计”理念有契合之处。 可持续的生活理念。金刚不仅参与 过自然之友低碳家庭的改造,也是 2018 年夏天,我报名参加了盖娅设计工 蓝天实验室公益讲师。又因为自己 作室在北京中关村南路科育园小区的社区 的一个设想,他与盖娅设计结缘, 花园营建活动,这次的活动是要建造一个 开启了一段“参与式设计”的绿色 花园育苗箱。走进小区,远远传来朗朗的 之旅。 笑声,一群老人正在小区的一片菜园里打 理花园的植物。这片菜园原是一片堆满垃 圾的荒地,居民对这片卫生死角一直是怨 提到设计,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建筑设计、 经验。以社区花园为依托的社区交流平台 自然形成,一种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社会 氛围从这片小小的花园蔓延开来。 声载道。在居委会组织协调下,社区退休 老党员拿出党建活动经费与盖娅设计工作 在科育园社区花园营造活动的过程中,我 室开始了共建共营社区花园营造活动,将 体会到了从设计方案到制作完成带来的成 遍地垃圾的荒地改造成了具有雨水收集、 就感,也找到了自己最初的居民家庭厨余 可食花园、落叶堆肥、蚯蚓塔等多种元素 不出社区的设想与实现这一设想之间的距 的生态小花园。这样的花园不仅改变了景 离,也领悟到:只有引导公民行动,使每 观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周边的 一个人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才能 然而,有这样一个设计工作室——自然之 小生态环境,同时通过花园营造拉近了邻 有效地改善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每一个 友·盖娅设计工作室,却拉近了我们与设 里之间的感情。大爷大妈们因惦记着自己 社区就如同城市的细胞,如果城市中的每 计的距离。 亲手建造的花园,亲手播种的植物,会经 个社区如同科育园社区一样的行动起来, 常光顾于此打理花园,聚在一起交流种植 城市的大环境就一定可以变得更友好。 园林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 计、舞台设计、动漫设计等等。由此可见, 设计与各行各业紧密连接。但设计所凸显 的专业性,总让人觉得高大上,从而产生 距离感。 与盖娅设计工作室结缘源于我最初的一个 设想。 我是一名自然之友的志愿者。在参与自然 之友组织的多项活动中,慢慢领悟到了许 多生态环保的理念,从而产生了将社区居 民家庭厨余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在社 区中通过开辟社区菜园,将这些厨余用堆 肥的方式进行分解消化,以达到家庭厨余 不出社区,实现社区垃圾减量的效果。当 我将这一设想在自家小区中实践时,却遭 遇了种种阻力。邻居对厨余堆肥的抵触, 物业对小区土壤改良的不理解,居委会为 治理脏乱而对小区地面的大面积硬化处理, 使实践夭折。 |播撒绿色种子,培力绿色未来| 62 之后,我参加了盖娅设计工作室的多次营 盖娅设计工作坊营造活动内容涉及到城市 慧,群策群力完成设计任务。而专业的设 造活动,并通过活动开始逐渐理解盖娅设 环境的多个方面。如北方大多数城市地面 计师只是充当辅导员的作用,将设计中不 计工作室的目标与作用: 硬化严重,一到旱季干似沙漠,一下大雨 合理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大家不断完善设 俨如泽城。而自然之友低碳展馆小花园的 计方案。在我参与的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 海绵小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寻求的就是一 区庭院营造过程中,我感受到“参与式设计” 一、通过营造活动倡导公民参与 绿色行动 种提高土壤含水量,雨水有效利用的解决 的魅力。在雨水收集、厚土花园和堆肥箱 方案,而昆虫旅馆、蚯蚓塔又是一种保持 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人都是设计师” 生态多样性的方法。盖娅设计工作坊的营 这一理念,每一个人都能深度参与设计, 盖娅设计营造工作坊的目标主要围绕公民 造内容涉及到城市的环境特点、空间资源 大家集思广益,探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绿 色 行 动 这 一 主 题。 结 合 社 区、 社 团、 的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的缺失与保护、土 找出解决方案,解读雨水收集系统原理, NGO、企业、学校等组织的不同需求,开 壤的改善等多方面。利用组织公民参与营 了解厚土的作用、堆肥的技巧。制作行动 展相应的营造工作坊。2018 年间,我参 造活动,有效地辅导公民零距离的认知城 中借助每个人的长处,因势利导,发挥特长, 加过社区营建、打工子弟小学营建、低碳 镇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培养公民环保意 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工作中,有效地提 展馆小花园营建、红树林保护区花园营建 识与绿色行动习惯。 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等。这些不同的营建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的 盖娅设计工作室的目的就是,借助设计与 目的,就是通过营造活动引导参与者了解 城市环境生态的现状与改善的方法,从中 营造让专业设计师能够很好地与公众紧密 活方式,从而养成用行动改变环境的良好 三、与众不同的“人人都是设计师” 地走在一起,通过“人人都是设计师”来 的理念 倡导公众参与到行动中,将生态理念、环 习惯。 盖娅设计营建工作坊的营造活动有许多与 保意识以及绿色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众不同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参 形成一个人人了解生态,人人懂得环保, 与式设计”。何为“参与式设计”?就是 人人热爱生活的绿色社会。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改变自己的生 二、多种多样的营造活动内容辅 导公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营造建设设计,把自己 的想法融入到设计中,充分发挥大家的智 63|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北京市自然体验活动地图 ᄼ㏱㓑ऺ⼝ Ꭱ≨ߕͨ䷅ ౝ⤳Ѻ㒛 ᬣ䬡ࣷ䶾⁎ ⌲⇠ᰶ㑅ϧ Ą䊝⌲⇠ą㈨݄≨ߕ ࡄρ⣜ใ⌲⇠⇬㏬ ళᬻచ ক̭⁎ ๖ಈڙచ ক̭⁎ ຒḛࢄచ ক̭⁎ ㏏䶳ጫڙచ ক̭⁎ ࡄϙḺ➖చ ক̭⁎ ⢶⌷⒚ڙచ ক̭⁎ ᴠ㢘ڙచ ক̭⁎ 㻯卌ࣷ卌ㆨ䄰ᴒ ⡈⻪䄰ᴒ 䛻卌ч 㺬ᆞḛ᳄ڙచ ক̭⁎喍䓮ᓆ႐㞯喎 ᝬᆞ๔ⴠ⇠ Ꭱ̭⁎ ᝬᆞ侙⇠ Ꭱ̭⁎ ჳξऑࡄऐ Ꭱ̭⁎ 䬕⇌⇬⇠ Ꭱ̭⁎ ᔭᴁᔭ⇆⇠ȠᔭΊ⇠ Ꭱ̭⁎ ᐣᎳ䛻博⎃ Ꭱ̭⁎ ᔭᴁ⮪⇠ሎ䅤 Ꭱ̭⁎ ᝬᆞ⍎ Ꭱ̭⁎ ͉▢ᆞ⮫㟞ᆞ Ꭱ̭⁎ 㡣ᆞ Ꭱ̭⁎ ⢶⍎ᆞ Ꭱ̭⁎ 䰫▢ᆞ Ꭱ̭⁎ 䛻̶ಎ Ꭱ̭⁎ Ḻ➖చ Ꭱ̭⁎ ࡄ๔⌲ࡻ Ꭱ̭⁎ ϙ㺬ऑ䖀 Ꭱ̭⁎ 仆ᆜⅡ⇶⇌ Ꭱ̭⁎ ژ䓫ᇚḛ᳄ڙచ Ꭱ̭⁎ 仆ᆞ Ꭱ̭⁎ ⮪⇠⎫ Ꭱ̭⁎ ऻ⇠ Ꭱ̭⁎ ๖䬕ᆞ Ꭱ̭⁎ ຒḛࢄచ ႐Ꮣ̭⁎ ຒḛࡄచ ᰵ̭⁎ ࡄϙ᳄͇๔႓ ႐Ꮣ̭⁎ ࡄϙḺ➖చࢄࡧ ႐Ꮣ̭⁎ 䃑䃳䏘䓦⮱卌ࣸ㈨݄䄫⼸ ళᬻచ ᰵ̭⁎ ఈ႐ぁ䃝㈨݄䄫⼸ ຒḛࡄచ ᰵ̭⁎ ఈ႐➖䄚䛹ᆞ⩌≨Ҁ侹㈨݄䄫⼸ Ꭰ䅤ࡧⰃ༲↰ᕊ㟞చ ᰵ̭⁎ ຒḛࡄచ ᰵ̭⁎ ᬹᎠࡧ⇠⪁㥒ౝ ᰵ̭⁎ ๔ࡧڡ۶Ⅱ⇠ ᰵ̭⁎ 䶧Ͷহచ ᰵ̭⁎ ᔭᴁࡧ⮪⇠ሎ䅤 Ꭱ̭⁎ ⊤⋭ࡧ厘ም Ꭱ̭⁎ ⊤⋭ࡧ仆ᆞࡄϙḺ➖చ Ꭱ̭⁎ 䬕⇌ࡧໆምᆞ Ꭱ̭⁎ Ⅱ⇶⇌ Ꭱ̭⁎ ᔭᴁࡧच⇌䬕 Ꭱ̭⁎ ▢ᆞ Ꭱ̭⁎ 㻯卌≨ߕ Ḻ➖㏱ Ḻ➖䃑ⴒ ᬍ⬂ᆞ᳄ᄼ㏱ ᬍ⬂ᆞ᳄Ҁ侹≨ߕ ᪆ҍ䃑䃳ࡄϙ⮱Ḻ➖㈨݄䄫⼸ Ⰳ༲㜗♣႓ᵎ ḛ᳄Ꭹ٬చ㈨݄䄫⼸ 㜗♣ࡄϙᬍ⬂⍥㈨݄䄫⼸ |北京市自然体验活动地图| 64 ȑच⇌䬕 ȕ⮪⇠⎫ ȑȋ⮪⇠ሎ䅤 ȓ⢶⍎ᆞ ȓ㡣ᆞ ȋऑࡄऐ ȑȕ仆ᆜⅡ⇶⇌ ȓ䰫▢ᆞ ᐣᎳ࣬ ȋ䛻博⎃ ȋᔭ⇆⇠ ȋᔭΊ⇠ ȕऻ⇠ ჳξ࣬ ᔭᴁࡧ ȕژ䓫ᇚḛ᳄ڙచ ȑᬹᎠࡧ⇠⪁㥒ౝ ᬹᎠࡧ ȑহచ ȑⰃ༲↰ᕊ㟞చ Ꭰ䅤ࡧ 䶧Ͷࡧ ȓ͉▢ᆞ⮫㟞ᆞ ȋ⇬⇠ ȕϙ㺬ऑ䖀 䬕⇌ࡧ ȑ▢ᆞ ȕ๖䬕ᆞ ȓ䛻̶ಎ ȋ⍎ ȑໆምᆞ ȑ厘ም ȑຒḛࡄచ ȍ⌲⇠ ȋȑຒḛࢄచ ȑ᳄͇๔႓ ȑȓȋḺ➖చ ȓࡄ๔⌲ࡻ ȋᴠ㢘ڙచ ȋȑళᬻచ ȋ㏏䶳ጫڙచ ⴠᮜᆞࡧȑȕ仆ᆞ ȋ⢶⌷⒚ ȋ๖ಈڙచ ȋ㺬ᆞḛ᳄ڙచ 䕇ጋࡧ ͝झࡧ ᝬᆞࡧ ȋ๔ⴠ⇠ ȋ侙⇠ ๔ࡧڡ ȑ۶Ⅱ⇠ ȍ⌲⇠ᰶ㑅ϧ ȋ䛻卌ч ȓḺ➖㏱ ȕᬍ⬂ᆞ᳄ᄼ㏱ ȑⰃ༲㜗♣႓ᵎ 65|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传播影响力 2018 年,自然之友的行动 与实践获得媒体原创报道近 200 篇次,涉及公益诉讼、 政策倡导、垃圾减量、低碳、 零废弃、自然教育、绿色社 区营造等各个方面。 |传播影响力| 66 《20 个低碳小动作》 《2016 环境公益诉讼观察报告》 《环境公益诉讼 NGO 工作指南》 CGTN 《Ask China》 专题片 BTV 专题报道: 低碳展馆告诉你绿 色生活真实模样 凤凰网 《舍得智慧讲堂》 专访 界面新闻: 南岭护绿记 界面新闻:走近 常州“毒地”案 背后的自然之友 一席: 葛枫: 用法律保护自然 67|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财务公示 单位:人民币元 ᎡᏓᕨᩣڒ ȋᲒ㜗ധ䛾ч⮱ᩣڒ ȋᲒ㜗Ю͇⮱ᩣ ڒ ȋᲒ㜗͗ϧ⮱ᩣ ڒ ȋᲒ㜗ⵁ⾣ᱧᲱ⮱ᩣڒ ȋᵵУఋ≮ ȋᩬᏉ䘕䬕䉚Νч㏱㏴ߎ ȋႅݖᖜ ȋڣЃᩣڒ Ꭱ䶱ᩣ䶦 0.7% 3% 0.1% 0.2% 15% 17% 64% ᩣڒᲒ⎽℁Ҹ ᎡᏓ䖄ϔ䊍҉ͧ䶱ᩣ喑Ꭱڒ䉓 ᎡᏓᕨᩜܧ ȋ͇ߎ≨ߕ᱙ ∂ᒸ̻ᩬゃՎᄩ Ӱ䔈ڙф⣜ධ㵹ߕ ᔄᙬ㔲ࣾᆂᩜᠮ ㏱㏴ᝅ⪒ࣾᆂ э᧚Ƞ৮❹ࣷᒞ৺߈ ȋノ⤳䉦⩕ ȋウ䉱䉦⩕ ȋڣЃ䉦⩕ 91.7% 7.71% 0.16% 0.43% ᎡᏓᕨᩜ℁ܧҸ Გ㜗͗ϧ⮱䊍㐌䃎 ȋο㖁㑾фウ䊍 ȋჇჇ䷊䊍喍ᰵ喎 ȋࢃ䙿ч䊍 ȋ͗ϧࢂぁ䊍 ∕喟⩞λ͗ϧ䊍⮱䘕ܳ䶦᱗Ҁ⣝̷ౕ㶕⮱ᩣڒᢛ͚喑➦Вₑ㶕䔈㵹㶒ڙٲ 30.3% 20% 42.3% 7.4% ͗ϧ䊍℁Ҹ 69|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致谢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南京绿石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XIN 伙伴计划 猫盟 北京瑾瑞律师事务所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南昌青赣 北京环鸣律师事务所 阿拉善 SEE 基金会 芜湖生态中心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中伦公益基金会 零废弃联盟 北京金励律师事务所 银杏公益基金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中国绿发会 康桥(威海)律师事务所 南都公益基金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 湖北听泉律师事务所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绿色流域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四川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金诺律师事务所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北京代表处 环友科技 中虑律师事务所 德国海因里希 • 伯尔基金会北京代表处 朝露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辽宁世勋律师事务所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 跨境环保关注协会 河南博云天律师事务所 法国驻华大使馆 生态环境部 国浩律师事务所 欧洲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大自然保护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中心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野性中国 全国人大环资委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法律诊所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北京市环保局 佛蒙特法学院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志愿者团队 重庆两江环境志愿者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广州绿网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TED X 三里屯 上海青悦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一席 襄阳绿家园环境法宣教公益中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吴迪影像工作室 合一绿学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龙葵影像工作室 全球环境研究所 法律出版社 北京灵动自然咨询有限公司 合肥市蜀山区翡翠公益 金杜律师事务所 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香港)北京代表处 绿色潇湘 北京环助律师事务所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福建绿家园 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 广州冰青饰界艺术馆 绿色江南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 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致谢| 70 北京双螺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清河影像志愿者协会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市温暖基金会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教育局 瑞尔保护协会 MyH2O 北京中关村街道宣传科 聪明空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绿家园乐水行 北京玉渊潭公园绿化科 昆山市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 亿天使公益基金会 中关村科育社区居委会 大连市巍锋少年 朝阳区团委朝阳小河长项目 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社区居委会 绿色中原 环保益起行水系北京项目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会 宝洁中国 北京滚石国际学校 台湾花莲朴门永续生活协会 永辉超市 北京四中国际部 北京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所 桃源里自然中心 成长联盟 深圳一杰早期教育研究院 四川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 北京中学东坝校区 设计联城 CitylinX 协和慈善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白鸽志愿者协会 北京兴博旅投规划设计院 灵析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白塔寺社区会客厅 利乐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北京·奔驰金融 万科公益基金会 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 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造社 爱芬环保 索诺瓦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中心 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 北京顺义培德书院 深圳市福田区生态文明促进会 Airbnb 中国 内蒙古海拉尔弘文教育 郑州环境维护协会(绿中原) 敦和基金会 浙江龙游张家埠小学 风之歌自然环境教育工作室 国际公益学院 石家庄瀚林看世界幼稚园 成都根与芽 香港乐施会 贵州爱德福幼儿园 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国家动物博物馆 北京市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MTA 天漠音乐节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壹基金 北京自然博物馆 超级营地 万科乐跑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为蓝自然教育营地 东水西调管理处 《课堂内外·科学 Fans》杂志 河畔营地 清河街道清河故事馆 昆明一画室 北京万佳邦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马坊社区青年汇 MORNING 美育工作室 山西省沁水县历山国家森林公园 河流守望者 清华附中朝阳分校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IFAW) 蔚蓝地图 福建 Dan 工作室 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郭守敬纪念馆 新浪微博微公益 台湾共生藻旅行社 71|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2018 | 致谢 栗驹高原自然学校(くりこま高原自然学校) 凤凰网 孙佑海 中日公益伙伴(CSnet) 真实影像 谢辉 丽江 . 喆里度假基地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冯春 乐行公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肖江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紫图图书 张文斌 植物私塾 青豆书坊 王振宇 一木自然 北斗童书 陆璇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地出版社 顾伯健 风与土自然学校(風と土の自然学校) 中国科技馆 于顺利 东篱下自然学校 王源部落(王源粉丝团) 刘健 荒野保护协会 恩三基金会 周仕顺 北京大学出版社 AAA 社会创新学院 王剑 彭博资讯(北京)有限公司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 周云蓬 《穆穆凤兮》创作团队:盛北、橙翼等 麦田音乐 莫非 人民日报 元工作室 杨斧 CCTV《新闻调查》栏目 班夫中国 吴岚 财新传媒 网易云音乐 吴秦昌 《财经》杂志及财经网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侯深 澎湃新闻 2022 北京冬奥组委 刘德瑶 界面新闻 险峰公益基金会 张率 法制日报 资助者圆桌论坛 宁辰 中国环境报 莫德瑞特 咏梅 《中国慈善家》杂志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吴艳萍 华夏时报 放飞阳光合唱团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商道纵横 中国国家地理 《户外探险》杂志 北京电视台 王灿发 公益时报 郄建荣 三联生活周刊 王树义 * 排名不分先后 2018,是自然之友走过的第24年, 2019,自然之友迎来了第25个生日。 漫漫环保路,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和捐赠人的支持。 因为有您,绿色公民的力量不断壮大。 新的一年,我们募集责任担当,募集宏观远见, 您的支持将用于推动法律与政策倡导、公众环保实践、自然教育推广与绿色公民培育。 共同守护碧水蓝天,为中国环保的明天添砖加瓦,让每一元都值得。 扫一扫,加入自然之友月捐人大家庭! 支持方式: ◎ 银行 ◎ 支付宝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地安门支行 账户名:office@fonchina.org 帐号:0200 2194 0900 6700 325 收款人(自动显示): 户名: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 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 愿景 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分享安全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 使命 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核心价值观 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健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自然之友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 12 号华展国际公寓 C 座 406( 自然之友 ); A 座102(低碳展馆) C 座1402(盖娅自然学校、盖娅设计、零废弃联盟) 邮政编码:100029����� � 电话总机:010-65232040( 自然之友 );82250208( 盖娅自然学校 );62367500( 盖娅设计 ) 电话分机:(自然之友)法律与政策倡导—819����� 公众行动项目—804/805 品牌与传播—815 �� 会员与捐赠服务—811���� 运营 / 财务—806���� 传真—814����� 电子信箱:office@fonchina.org 关注我们,做一路同行的绿色公民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官方微博 成为月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