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库 - 千万精品文档,你想要的都能搜到,下载即用。

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

mislay忘記11 页 156.5 KB 访问 1132.97下载文档
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
当前文档共11页 2.97
下载后继续阅读

1.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 行).doc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 150 分,“医疗技术队伍”占 120 分, “医疗服 务能力与水平”占 370 分,“医疗质量状况”占 260 分,“科研与教学”占 100 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 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 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 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 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 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 履行职责 1 年以上、年工作时间 8 个月以上。 1 序号 检查内容 标 准 分 一 基础条件 150 评分标准 1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 3 分;规划欠合理得 1 分;无规划不得 3 发展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分。 环境 (5)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 2 政策、措施齐全得 2 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 1 分;无明确 策或措施 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得分。 2 10 病床总数≥100 张得 10 分,每减少 10 张床减 1 分。 专科 床位数 规模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 平 ≥6 平方米得 10 分;每减少 1 平方米,扣 5 分;少于 4 平方米不 10 (20) 方米 得分。 备注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 相关科室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 10 分, 设备设施满足需要得 10 20 展需要 分。 3 支撑 专科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 条件 开展全部技术项目需要,具 10 满足需要得 5 分;医疗设备具有先进性得 3 分;具有适宜性得 2 分。 (40) 有先进性和适宜性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4 科室 管理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85) 10 评估前 3 年投入≥500 万元得 10 分,每少 50 万元减 1 分。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临床路 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本 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得力, 35 质量控制好,得 35 分;开展了临床路径,但开展不得力,质量控 制不理想,得 10 分;未开展不得分。本项将综合医院上报情况打 分。 2 序号 检查内容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二 5 医疗技术队伍 技术 团队 整体实力 (20) 学术地位 6 学科 带头人 (15) 临床能力 标 准 分 评分标准 备注 根据《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开展优质护理 服务。(1)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 全面履行护士职责,为所负责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 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15 分);(2)依据科室专业特点及 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士,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 50 不高于 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 8 个,不 依赖患者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15 分);(3)根据《综合医院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结合病房实际,细化分级护 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患者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 能力相符(10 分);(4)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 10 分)。 本项将综合医院上报情况打分。 120 医护人员配备满足工作和发展需要,形成技术团队,处理疑难重症 学 科 带 头 人 或 科 20 能力强得 10 分;各级医师能够掌握相应技术得 5 分;对中青年医 主 任 实 行 技 术 垄 师进行科室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得 5 分。 断的,单项否决。 5 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得 2 分;研究生导师得 1 分;国家级学术委员任 职得 1 分;国家级期刊任职得 1 分。 能够掌握代表本专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得 1 分;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 较高的诊治能力,诊疗效果好得 1 分;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 5 项以上得 1 分;年主持科内专科查房 30 次以上得 1 分;年应邀参 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 10 次以上得 1 分。 3 序号 7 8 9 检查内容 评分标准 教学科研水平 评估前 3 年,指导毕业博士生 2 名以上得 1 分;主持在研国家级课 5 题 1 项以上得 2 分;SCI 收录临床方向论著 2 篇得 1 分;获得省级 科研成果二等奖 1 项以上得 1 分。 数量 6 有 3 个以上明确的学科骨干得 6 分,少 1 名扣 2 分。 学术地位 8 学科 骨干 临床能力 (30) 备注 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得 3 分;博士生或硕士生导师得 2 分;国家级学 术委员任职得 2 分;国家级期刊任职得 1 分。 能够掌握代表其专业方向先进水平的技术得 2 分;具有其专业方向 疑难病种的较高的诊治能力,效果好得 1 分;有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8 的制度保障得 2 分;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 项以上得 1 分;年 主持科内专科查房平均每周一次得 1 分;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 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次数 5 次以上得 1 分。 教学科研水平 评估前 3 年,指导毕业博士生 2 名以上得 2 分;主持在研国家级课 8 题 1 项以上得 2 分;SCI 收录临床方向论著 2 篇得 2 分;获得省级 科研成果二等奖 1 项以上得 2 分。 年龄结构 5 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得 5 分。 医师 学历结构 队伍 (15) 职称结构 护士 队伍 标 准 分 5 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大于 70%,得 5 分。 5 高级医师总数比例为 30%,中级医师约占 40%,各级人员比例可上 下浮动 20%范围,符合要求得 5 分。 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学历 人员数量满足要求得 3 分;结构合理得 3 分;学历结构合理得 2 分; 10 结构、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合理 2 分。 4 序号 评分标准 护士长能力 5 护士长业务水平高得 2 分;管理能力强得 2 分;符合科室工作要求 得 1 分。 护理专科业务培训及能力 15 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得 5 分;整体护理业务能力强得 10 分。 检查内容 (30) 10 标 准 分 人才 人员培养情况 培养 (10) 进修学习情况 三 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整体实力强,特色突出 11 总体 水平 (90) 平均年出院人数 平均年门诊人次 备注 5 培养方向明确得 2 分;规划合理得 2 分;落实到位得 1 分。 5 评估前 3 年,到国外专业进修人次数超过 10 人次得 5 分,5-10 人 次得 3 分,1-4 人次得 1 分。 370 不能开展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 能够独立开展三级医院常规临床技术项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埋藏式心脏复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主动脉内 除颤器、射频导管 球囊反搏术、先心病或瓣膜病介入治疗、房颤导管消融、CRT(心 50 消融术治疗心律 脏再同步化治疗)或 ICD、冠脉旋磨术、室间隔化学消融术、食道 失常、CRT(心脏 超声,以上全具备得 50 分,每缺少一项扣 5 分,缺少 5 项以上, 再同步化治疗)、 不得分。 食道超声技术的, 实行单项否决。 平均年出院人数≥4000 人次得 5 分,3000-3999 人次得 2 分, 5 2000-2999 人次得 1 分,低于 2000 人次不得分。 平均年门诊人次≥80000 人次得 5 分, 50000-79999 人次得 2 分, 5 30000-49999 人次得 1 分,低于 30000 人次不得分。 5 序号 检查内容 13 14 评分标准 备注 ﹥14 天为 0 分, 12-14 天为 1.5 分, 10-12 天为 3 分, 8-10 天为 4 分,≤8 天为 5 分。 住院患者中疑难病例比例应大于 30%;每下降 2%扣 1 分;低于 疑难病例比例 25 10%,不得分。 亚专科设置(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衰 或脂代谢等),每个亚专科有专门的技术条件和同行专家认可的专 亚专科与专科发展适应性 10 业技术团队,有 3 个以上得 10 分,有 2 个得 6 分,有 1 个得 3 分, 无则不得分。 亚专科 冠心病介入治疗≥500 例得 10 分,每少 100 例减 2 分;射频消融 建设 治疗心律失常≥300 例得 10 分,每少 60 例减 2 分;永久起搏器植 (60) 各亚专科的技术水平和服 入≥150 例得 10 分,每少 30 例减 2 分;结构心脏病瓣膜介入≥50 50 务能力 例得 10 分,每少 10 例减 2 分。 新技术每项 2 分,最高 10 分,包括 ICD、CRT、房颤消融、血管内 超声、冠肪旋磨、室间隔化学消融。 技术 对医院提供的 5 项技术进行评估,各项技术适应症的合理掌握(3 50 特色 技术特色和先进性 分),实施效果(3 分),单项技术先进性、领先程度(4 分) (50) 能否独立诊治本专科主要 能够独立诊治《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规定的病种得 30 分, 30 诊治 病种 缺一个病种扣 5 分。 能力 根据医院收治疑难病种总体情况以及诊疗方案合理性,核心技术应 (90) 疑难病种诊治能力 30 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死亡率、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 率判断)等打分。疑难病种如下:晕厥、长 QT 综合征、心包积液、 平均住院日 12 标 准 分 5 6 序号 检查内容 危重症诊治能力 15 创新项目的数量 创新 能力 (40) 创新水平 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 进修医师、护士来源情况 16 辐射 能力 对口支援情况 (40) 技术推广情况 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基地 标 准 分 评分标准 备注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 感染性心内膜炎。 根据医院收治危重病例总体情况,以及病例诊疗方案合理性,核心 技术应用合理性,诊疗效果(综合好转率、死亡率、并发症或合并 30 症发生率判断)等打分。危重症病种如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梗、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猝死、晕厥。 创新项目包括本 评估前 3 年,均有创新项目,带动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得满分;院 在 疾 病 诊 疗 方 10 创新项目少,临床诊疗水平停滞不前,不得分。 面的新理念、新技 术、新方法等。 20 2 项创新项目各 10 分;综合其先进性和临床应用情况打分。 10 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强,得 10 分。未转化为临床能力不得分。 评估前 3 年,来源于三级医院进修医师、护士比例超过 50%,得 2 5 分;30%-50%,得 1 分;30%以下,不得分。进修医师覆盖的省份达 到 20 个省(区、市)以上得 3 分,10-19 个省(区、市)得 2 分。 评估前 3 年,每年帮扶医院数量超过 3 家得 5 分;帮扶主要内容反 10 映本院相应技术水平得 5 分。 5 评估前 3 年,技术推广项目每年超过 2 次得 5 分,不达标不得分。 10 每个培训基地 3 分,最高 6 分;培训基地考核成绩 4 分,每个基地 考核<70 分减 2 分。 7 序号 检查内容 标 准 分 评分标准 备注 受邀在国(境)外召开的国 评估前 3 年,国际会议 Faculty、口头发言每人次 2 分、壁报交流 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0 每人次 1 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 情况 四 医疗质量状况 合理用血 17 质量 合理用药 概况 (45) 病人满意度调查 医疗事故情况 18 19 单病种 质量及 单病种质量 费用 (90) 单病种费用 病区 质量 (95) 诊断符合率 260 5 综合专科患者人均输血量,患者输血比例、成分输血率评分。 综合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百分率、门诊、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 20 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药占比,综合评分,有一项次不合理 扣 2 分。本项将综合医院上报情况打分。 10 满意度大于 90%得 10 分,每下降 1%扣 1 分。 省医学会提供证明,评估前 3 年内发生一起经过鉴定的负有完全责 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不得分。 根据心血管内科重点病种的质量状况、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死 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打分。心血管内科重点病种如下:急性 ST 60 段抬高型心梗、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象、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器质性 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肥厚型心肌病。 10 30 根据单病种费用控制措施和费用控制效果综合打分。 10 大于 95%,得 10 分,每少 1%扣 2 分,低于 90%不得分。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 10 大于 70%,得 10 分,每少 1%扣 2 分,低于 65%不得分。 合率 8 序号 检查内容 甲级病案率 标 准 分 评分标准 15 甲级病案率大于 90%得 15 分,每降 1%,扣 2 分;有丙级病历,不 得分。 备注 出院患者随访及治疗效果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得 5 分,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大于 10 评价结果 50%,得 5 分。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 根据医院的年出院人次、疑难危重症比例、以及诊疗效果(综合好 10 院日 转率、死亡率、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进行综合打分。 建立并实施基础护理和专 无标准,不得分;1 人不熟悉标准,不得分;无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5 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的效果评价,不得分。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合 15 大于 95%得 15 分,每下降 1%,扣 2 分。 格率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 10 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得 10 分。有 1 项欠缺或 1 处不落实扣 2 分。 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每天均安排高级职称人员出门诊,所有专家每周至少出 1 次门诊, 专家出门诊情况 10 得 10 分。有 1 人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20 门诊 质量 开设专病门诊 (30) 门诊患者中预约患者情况 五 科研与教学 21 学术 影响 学术委员会任职 (15) 10 开设心内科方面的专病门诊得 10 分;未开设,不得分。 10 已开展工作得 10 分。 100 全国主委 5 分、副主委 4 分,常委 3 分,委员 1 分;省主委 3 分, 5 副主委 2 分。1 人担任数职,以最高学术职称登记 1 次。省级副主 委以下任职,不得分。 9 序号 检查内容 标 准 分 评分标准 学术刊物任职 SCI 收录杂志的主编 5 分、副主编 4 分,编委 3 分;中华医学会系 5 列杂志主编 4 分、副主编 3 分,编委 2 分;其他医学杂志主编、副 主编 2 分,编委 1 分。一人担任数职,以最高学术职称登记一次。 主办学术会议 5 国际性学术会议得 3 分,全国性学术会议得 2 分,省级学术会议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22 专科 方向 专科的临床研究方向 (5) 5 专科有 2~3 个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且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 研究内容系统、具体得 5 分。 23 科研 国家级项目 项目 (16) 部(省)级项目 14 评估前 3 年,牵头资助≥200 万一项得 14 分,牵头资助 50 万-200 万一项得 7 分,牵头资助<50 万一项得 2 分,最高不超过 14 分。 备注 2 评估前 3 年,有 4 项以上得 2 分,每少 1 项减 0.5 分。 评估前 3 年,国家级一等奖前 5 名一项得 10 分,二等奖前 3 名一 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奖 10 项得 7 分;部(省)级一等奖得 5 分,二等奖得 4 分;可累积计分, 励(一、二等) 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24 临床方向 SCI 收录、中华医学系列杂 SCI 收录每篇得 2 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得 1 分;统计源期刊杂 10 的科研 志及统计源期刊论著 志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成果 (25) 发明、新型实用、外观设计 3 每项发明专利得 3 分,新型实用专利得 1 分,外观设计专利得 0.5 专利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行业标准及国家指南制定 2 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及国家级指南,每 1 项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 分不超过标准分。 10 序号 25 26 检查内容 学生 本科生教学 教育 (14) 研究生培养 评分标准 备注 临床教学不少于本课时的 80%,见习、实习轮转安排合理、到位, 4 得 4 分;未承担者不得分;无临床授课扣 3 分;无见习、实习扣 3 分。 评估前 3 年,毕业博士生大于 10 人、硕士生大于 10 人,得 10 分。 10 不达标,不得分。 国家级、省级(甲类)、市级 继续 (乙类)继续教育项目;深入 10 国家级 1 项次得 6 分,省级 1 项次得 2 分,市级 1 项次得 1 分;举 办培训班 1 次得 1 分;可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标准分。 教育 基层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学 (20) 习班、论坛) 规范化医师培训 27 标 准 分 10 培养合格率大于 95%,得 10 分;每低 5 个百分点,扣 3 分。 3 年内参加教育部、卫生部 编写 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继 教材 续教育教材编写工作;或者 5 主编 5 分、副主编 3 分,参编 1 分。 (5) 由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出版 的个人专著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