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案例 一木一世界--谭钦中.doc
一“木”一世界 罗怡——吴家小学附属幼儿园 观察对象:谭钦中(中班) 年龄:4岁半 案例背景: 众所周知,活泼好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但有的幼儿过分好动,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了学习和发展。他们 有的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被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对此家 长十分担忧。其实很多幼儿并不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多动症”,而是 多动症倾向行为,后期通过教师或家长耐心的引导和矫治,幼儿会 逐渐改掉多动症倾向行为,慢慢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观察目的: 教师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否能够引导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逐渐延长专注的时间,在注意力方面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描述: 区角游戏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各自选择了喜 欢的区域入区。而这时,钦钦却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捣弄捣弄这个, 捣弄捣弄那个,教室里到处响彻着小 朋友们告状的声音,“谭钦中又在扔玩具了!”“谭 钦中又在打人了!”……几分钟之后,他还是处于那种状态,严重 影响了其他的小朋友的活动。 见此情景,我拿出了地毯区的积木给他布置了任务,“钦钦, 我想看看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积木搭一座房子 吗?”。不一会儿,他就拉着我让我去看看他的“成果”。“老师, 你看,这是我搭的房子。”“搭得真好,能向我介绍介绍它吗?” “能!”钦钦一一向我介绍了房子里的家具、电器、房间等等。我 又问他:“这里只有一座房子,周围没有其他的东西吗?”钦钦连 忙说道:“那我在房子的后面搭一座富乐山吧!”说完,钦钦就开 始搭起了“富乐山”。很快,富乐山搭好了,钦钦笑嘻嘻地说: “小罗老师,富乐山搭好啦!”我指着其中两个积 木娃娃问道: “这是谁呢?”“这是我和妈妈。我们 一起去了富乐山玩。” 看到两头各自站着一个积木娃娃,我疑惑地问: “为什么你和妈妈没在一起呢?”“因为回家的时 候,我比妈妈跑得快,你看, 我都到家了呢!”…… 反思与调整: 教师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个性比较特殊的孩子是有效的。此 次,我是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询问钦钦能否讲讲搭建过程中的想 法等等,将钦钦的注意力吸引到和搭建相关 的活动中去。另外,可以组织其他幼儿和钦钦一起玩,通过幼儿间 的交流以及相互影响,吸引钦钦的注意。还可以适当地鼓励钦钦: “你搭建的富乐山真漂亮!我们请其他小朋友来参观一下,怎么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应该是自然发生的,不能是强制性 的。 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认真玩积木的钦钦。 (附加视频) 分析解读: 钦钦是我班一名行为举止比较特殊的幼儿,喜欢做小动作、乱 扔东西,情绪不稳定。在日常的集中教育教学活动时,注意力很难 集中,坐不住,自控能力欠缺。经常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咬指 甲、吃手指、抠鼻子。课堂上,还会拉扯旁边幼儿的头发或衣服, 常常打断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这个个性比较特殊的孩子,教室里 常会听到:“钦钦又在扔玩具了”、“小罗老师,钦钦把你的手机 放水池里了”、“钦钦把沙包扔到教室外面去了”……这些行为导 致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经常脱离集体一个人活动。 方法与措施: 1、家长方面 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控制给钦钦买玩具的次数,或者每次 买一到两种玩具。多和钦钦沟通交流,绝不溺爱。每天坚持陪钦钦 玩玩具、做游戏、做运动等等,培养他的专注力。每天放学回家, 询问钦钦有关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点滴。另外,如果钦钦犯了错, 应当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2、教师方面 创设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比如,午睡前给钦钦讲讲故事, 并提醒钦钦安静地听故事,必要的时候,才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可 以请他做“小老师”给他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老师做事情, 让他体会到做完一件事情之后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作为教师, 要让钦钦知道老师关注和关心着他,消除找存在感的一系列现象或 行为。并且要加强他注意力的训练,经常和他聊天,谈论关于他的 事情。另外,我也会继续鼓励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缓解其他小 朋友对他的抵触心理,同时让他体验到更多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